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2讲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2讲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53
2
/53
3
/53
4
/53
剩余4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2讲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n必备知识•自主排查关键能力•素养提升命题溯源•聚焦高考\n必备知识•自主排查\n(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n知识点一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1.统一(1)灭六国:公元前230~前221年,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灭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王朝。(2)完成统一: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击退匈奴的进攻;在原有旧长城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n2.巩固中央集权和统一的措施主要措施作用(意义)和影响政治最早确立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1)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2)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3)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郡县制在全国推广,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经济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统一货币和度量衡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文化统一文字;整顿社会风俗等\n3.秦朝的暴政(1)主要表现: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征发繁重;刑法严苛;“焚书坑儒”;等等。(2)影响:加重人民负担,致使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激化,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4.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2)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n知识点二 两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1.汉初的统治(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2)“文景之治”: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3)西汉初年政治①“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②地方体制:郡国并行制,对中央集权构成严重威胁,为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汉景帝在位时平定七国叛乱。\n2.西汉的强盛(汉武帝)措施目的和作用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选拔范围广,为真正优秀的人提供机会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促进地方监察,强化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任用酷吏治理地方\n经济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开拓疆域平定匈奴: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河西四郡: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n3.东汉的兴衰(1)王莽改制①建立: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②改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措施不切实际,激化了社会矛盾。③灭亡:23年,绿林军击败王莽军队主力,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n(2)光武中兴①东汉建立: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②内容政治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社会经济重新发展起来思想重视儒学,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③结果: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n(3)“清议”与“党锢之祸”①背景: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他们各谋私利,相互争斗,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②“清议”: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③“党锢之祸”:发起“清议”的官员和士人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n4.东汉农民起义: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发动起义,起义军裹黄巾,称“黄巾军”。在镇压起义军过程中,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n5.两汉的文化史学《史记》,西汉司马迁著,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的历史,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汉书》,东汉班固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文学汉赋: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乐府诗:乐府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称为乐府诗,其中很多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五言诗:东汉民间流行,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科技医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数学:《九章算术》在中外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造纸术: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来,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n1.史学新论——秦王嬴政决策方式具有一定的民主特色皇帝之号、郡县制和焚书等国家重大决策要令,秦始皇均通过智囊团来决定,智囊团是以秦皇为首,包括文臣武将、百官、博士、客卿等组成。不否认秦皇在决策上的个人倾向和最后的决定作用,但其决策形式是具有一定的民主特色的。——秦王嬴政《决策方式具有一定的民主特色》\n2.构图解史——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n3.学术情境——秦末农民起义有人认为,大泽乡起义只不过是一次偶然的农民暴动;也有人认为是它最终推翻了秦王朝。思考:如何理解秦末农民起义与秦朝灭亡之间的关系?提示:陈胜吴广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n4.学术情境——黄老哲学战国时期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黄”: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初期。黄老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并兼采阴阳、法、儒、墨等诸家观点,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特点是“无为而治”。黄老思想主要就是汉初的统治思想,即“休养生息”。思考:汉初尊奉“黄老哲学”有何重要意义?提示:黄老哲学对汉代初期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产生了重要作用。\n5.构图解史——西汉中外朝制度示意图\n6.史学新论——独尊儒术对中华传统民族观的影响从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正是在儒学的传播过程中,儒家传统的“大一统”民族观日渐在人们头脑中生根,并逐渐发展成为各族人民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政治理念。——李克建《西汉儒学改造对中华传统民族观的影响》\n7.构图解史——东汉中后期的外戚宦官交替专权\n8.学术情境——太学清议清议是东汉时期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时论。东汉自中叶以后,外戚专权,宦官祸乱,西羌侵扰,政治社会上都表现着动荡和不安。群聚京师的太学生目睹社会的黑暗,遂逐渐转移其视线于实际问题,于是时常议论朝政、品评人物,这就是所谓太学清议。思考:东汉太学生的清议运动体现了怎样的家国情怀?提示:太学生少年英锐,敢于思想创新,对于弊政言行较为勇敢,有比较强的参政意识。\n9.易错提醒——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不是发明造纸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n关键能力•素养提升\n探究点一 千古一帝,功过是非——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学术前沿]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所谓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是借用李零教授的关于“中国古代的‘现代化’”的提法,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在权力控制和社会组织的意义上,“若以西洋史的眼光看,都是非常‘现代’的创设”。——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及其限度》[思维激活]作者从“现代化”的角度认识了中国古代的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n[史料实证]秦朝的统一与巩固史料一秦人所以能收成功之利,则(一)秦地处西陲,开化较晚,民风较为诚朴。(二)三晋地狭人稠,秦地广人稀,秦人因招致三晋之民,使之任耕,而使自己之民任战。(三)又能奉行法家的政策,裁抑贵族的势力,使能尽力于农战的人民,有一个邀赏的机会,该是其最重要的原因。——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史料二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钱穆[解读]史料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秦人实现统一的原因。史料二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秦人统一的意义。\n[探究](1)根据史料一,归纳概括秦人实现统一六国的原因。提示:文化开化,民风诚朴;招民耕种,发展生产;奉行法家,奖励耕战。\n(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秦人统一”对“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作用。提示:秦统一六国,促进了多民族共处,有利于民族交融;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措施,促进了统一社会的形成和民族文化的认同。\n[历史解释]秦始皇的功过(1)功绩①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重要作用。②确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发展。③实行一系列军事、经济、文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对秦以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n(2)过失①强化皇权专制,政治独断性和随意性,形成中国长期政治专制的传统。②实施暴政,滥用民力,赋敛过重,刑罚严酷,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和苦难。③思想专制,“焚书坑儒”严重摧残中国传统文化,钳制人民思想,形成中国社会长期的愚民政策。(3)总结:秦始皇是中国古代早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对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评价秦始皇应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其功过是非。秦始皇的功绩是主流,过失是支流。\n[唯物史观]中央集权体制与封建个体小农经济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封建个体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和脆弱性,这种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n探究点二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西汉与东汉的统治[学术前沿]从汉武帝时期探寻西汉灭亡的原因武帝在变更统治方针后不久死去,而休养生息政策由昭宣继承,使其“免于亡秦之祸”,免遭速亡的结局。就在武帝当世,司马迁就曾暗示汉王朝表面上似乎很强大,但实际上已开始衰亡。——魏文清《汉亡探源》[思维激活]作者从西汉前期的现象探寻西汉灭亡的历史原因。\n[史料实证]汉代新儒学思想史料《春秋》卓越地贯通了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内容。孟子早已说过,他相信孔子在编订这部编年史时把支配万物的上天的准则运用于人类历史的进程。由于董仲舒,孔子博得了处于历史中心的圣人——素王——的位置,他(董仲舒)从这些不变的准则出发,以微而婉的方式简洁地表达了对人们的行为的褒贬。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结合关乎对他们的品质的评判,这一点很可能给当时的统治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费正清《剑桥中国秦汉史》[解读]董仲舒的思想既继承了孔孟思想,又与当时其他思想相结合,糅合了法家、道家等思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特征,与当时的汉武帝要求大一统的现实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儒家、法家、阴阳五行家和道家思想的发展以及融合特征有关。\n[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提示:特点:重视传承与借鉴孔孟之道;思想体系具有杂糅性;辩证分析人的行为和神化君主。成因:董仲舒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学思想之中;孔孟思想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为迎合汉武帝大一统,提升君主地位。\n[历史解释]“汉承秦制,有所损益”(1)“汉承秦制”的主要表现①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承袭秦朝的监察制。汉武帝发展为刺史制度,全国分为13州,每州置刺史,监察郡国等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掌军政。③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守县令的任免权归皇帝。④承袭秦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n(2)汉代对秦制“有所损益”①秦朝赋税、兵役、徭役沉重,汉初采取“与民休息”政策。②秦朝法律严酷,汉文帝减轻刑罚,约法省禁。③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④汉初实行了分封制,出现了诸侯王国与郡县并存的体制,被称为“郡国并行制”。到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实现州、郡、县三级管理制度体系。\n[家国情怀]古代丝绸之路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1)经济社会的繁荣是基本动因。从历史上看,丝绸之路兴盛之时大都是古代中国最强盛之时。经济繁荣是古代丝绸之路形成发展的先决条件。(2)政府引导与主体参与有机统一是客观要求。政府支持与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作用,是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基本保障,二者缺一不可。(3)和平稳定是必要前提。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和共同发展的共赢理念,是推动丝绸之路走向繁荣的关键因素,也是丝绸之路的本质属性。(4)开放包容是重要支撑。沿线各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以开放的心态,尊重彼此文明形态;以包容的观念,善待各自文化差异,从而实现了商品互补、文化互鉴、文明互动。(5)文明互鉴是动力源泉。多种文明汇聚而成的价值底蕴,是古代丝绸之路充满活力的动力源泉。文化的互学互鉴,是丝绸之路生生不息的精神支点,是丝绸之路魅力永恒的精髓所在。\n命题溯源•聚焦高考\n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2021·新高考湖北卷,2]东汉永建二年(127年)汉顺帝征召知名隐士樊英,但樊英称病推辞。于是,皇帝下诏“切责郡县”,地方官府遂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东城。该责问方式体现了()A.君权削弱B.中央集权C.吏治腐败D.豪强崛起答案:B\n[剖析领悟]\n[演练1][2021·新高考辽宁卷,2]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家录》等。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加强道德修养B.追求政治利益C.辨别大宗小宗D.维护经济特权答案:B解析:东汉后期,世家大族崛起,注重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强调门第,其本质是为了追求政治上的垄断,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B项正确;修家谱并未涉及道德修养,排除A项;辨别大小宗不是实质,排除C项;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与经济特权无关,排除D项。\n[演练2][2021·八省联考江苏卷]汉高祖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此后逐渐形成数量庞大、祭祀隆重的郡国庙。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非礼的主张,至元帝时,通过礼制改革正式废除郡国的宗庙。郡国庙制的兴衰,主要反映了西汉()A.儒家独尊地位确立B.加强中央集权的历程C.宗法制度趋于瓦解D.神化刘氏家族的统治答案:B\n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非礼的主张,汉元帝主张废除郡国庙制也是沿袭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意图,故B项正确;儒家独尊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已完成,故A项错误;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故C项错误;汉高祖时期遍地建宗庙是为了神话其统治,但汉武帝时期认为郡国宗庙非礼和汉元帝废除郡国宗庙,表明郡国宗庙的存在表示郡国诸侯也有继承皇权的资格,这对中央集权构成了威胁,神化刘氏家族的统治只是西汉初期的作用,不是材料主要反映的内容,故D项错误。\n[演练3][2021·八省联考重庆卷]《后汉书》载:东汉后期,“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相等)于守令。财赂自营,犯法不坐刺客死士为之投命。”这说明当时的豪强地主()A.具有州郡行政治理权B.成为政府的主要依靠力量C.不承担赋税徭役义务D.在地方拥有强大的影响力答案:D解析:根据“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相等)于守令”可得出东汉时期的地方豪强,在商业、土地、影响力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形成了较强的地方势力,故D项正确;豪强没有行政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要依靠豪强,排除B项;根据“而有千室名邑之役”可得出他们要承担徭役,排除C项。\n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2022·山东烟台二模]秦朝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C.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政治体制答案:C解析:在秦朝时期,军国大事先由朝臣商议再交皇帝决断,可以集思广益,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体制下的决策失误,C项正确;朝议制度不能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与控制,A项错误;朝议制度下,军国大事的决策权仍掌握在皇帝手中,君权并未遭到弱化,B项错误;秦朝在君主专制政体中实行朝议的做法,是君主专制的手段,并未产生“民主观念”,D项错误。\n2.汉文帝时,贾谊提出分封诸侯王子弟为王的策略。据此,汉文帝分齐国为七,分淮南国为三,汉景帝分梁国为五。到汉武帝时,通过“推恩令”,王子封侯者达一百多人。据此可知()A.汉文帝是分封诸侯王子弟的始作俑者B.汉武帝时期郡国并行的局面得以结束C.汉代王国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过程D.汉代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n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为了削弱诸侯的势力,从汉文帝开始分封诸侯王子弟为王,直到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成功削弱诸侯国势力,可见王国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过程,故选C项;汉文帝采纳贾谊的建议分封诸侯王子弟为王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符合历史潮流,“始作俑者”一词含有贬义,排除A项;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将诸侯国越分越小,大大削弱了诸侯势力,但是郡国并行的局面依然存在,排除B项;汉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是诸侯国后来逐渐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n3.[2022·山东淄博一模]如图为里耶秦简户籍簿。据此可知,当时的户籍管理()A.破坏了人伦秩序B.减轻了农民负担C.方便了征发赋役D.提供了生活保障答案:C\n解析:由里耶秦简户籍簿中的“士五”“大女子”“小女子”等信息可知,当时的户籍管理方便了征发赋役,故C项正确;这对人伦秩序没有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减轻农民负担的信息,故B项错误;提供了生活保障更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n4.[2022·山东日照一模]汉武帝时期实行“广关”政策,将河东、河内、河南三郡划入京师所在的中州,使关中区域向东扩展至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广关”政策的主要用意是()A.强化中央集权B.消除地方割据C.提高治理效能D.完善区划设置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汉武帝时期实行“广关”政策,使中央直辖的关中区域向东扩展至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这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壮大中央的力量,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汉武帝实行“广关”政策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C、D两项排除。\n5.[2022·山东泰安一模]汉代皇帝的敕令如果上升为法律,必须有严格的立法程序。未经立法程序制定的敕令,通常没有法律效力,只是单纯的行政命令,适用一次即宣告失效。这体现出汉代()A.奉行依法治国的原则B.敕令缺乏法律效力C.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D.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答案:C解析:汉代皇帝的敕令如果上升为法律,必须有严格的立法程序,说明汉代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故选C项;中国古代并没有实行“依法治国”,A项错误;敕令如果上升为法律,就具备了法律效力,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汉代的法律体系是否完备,排除D项。\n6.[2022·山东日照校际联考]东汉刘秀时期,三公高高在上,享受一万石的俸禄,却没有实权。尚书台的长官尚书令掌管朝廷大权,却没有三公的地位,俸禄只有一千石。东汉前期这一奇特局面的出现反映了()A.中央机构权力制衡B.君主权力得到加强C.外戚专权受到遏制D.贵族等级体系严格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前期三公的职位虽高,却无实权,权力集中于尚书台,尚书台则直接听命于皇帝,这反映了君主权力的强化,B项正确;三公没有实权,“权力制衡”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外戚专权,无法得出C项结论;材料未涉及贵族等级问题,排除D项。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ppt课件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ppt课件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ppt课件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4.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4.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ppt课件
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二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附解析)
2022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第2讲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新人教版)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第3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第4讲西汉与东汉__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7-08 14:50:08
页数:53
价格:¥3
大小:743.0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