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2022·山东济宁期末]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务实学风,形成了一股积极进步的新思潮。这一思潮(  )A.旨在推翻封建制度B.引发了社会的变革C.具有民主启蒙色彩D.摆脱了儒学的束缚2.[2022·山东省实验中学6月测试]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地主只能收租完粮,无权随意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这一现象反映了(  )A.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发展B.农民已摆脱人身依附关系C.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3.[2022·山东青岛胶州实验中学质测]据记载,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中国运往荷兰的瓷器为28641件,而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则达69057件。这一变化表明当时中国(  )A.瓷器成为新兴外贸品B.民间制瓷工场规模扩大C.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D.政府废止了“海禁”政策4.[2022·山东青岛黄岛区期末]清代前期钱铺银号已经比较普遍地开展了存、放款业务,但钱铺银号在实际放款中,利率并不统一,关系交好与否、借贷形式、种类差别均影响利率高低。这说明(  )A.民间资本促使政府职能转变B.钱铺已经转变为近代银行业C.借贷交易秩序亟须规范第11页共11页\nD.商业资本借贷发展迅速5.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6.[2022·青岛黄岛区期中]乾隆二十年,一些英国商船从广州开往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该材料表明(  )A.清朝政府已经放弃海禁政策B.宁波成为新的对外贸易中心C.海关税收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D.清朝曾经推行过有条件的对外开放7.据史料记载,清代,皖南地区宣城、南陵二县姜的品质优良,植姜面积较广,姜类非常畅销,“宣城、南陵姜利最大,宣城黄渡产者无筋……上农夫家亩可数十石,计一乡可得数万石”。这表明,当时皖南地区(  )A.经济作物开始大量种植B.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D.区域间的贸易较为活跃8.[2021·山东省滨州市期末考试]《清史稿·食货志》记载:“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丁随地起。”这一政策(  )A.放松了国家对人身的控制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解决了人多与地少的矛盾第11页共11页\nD.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9.[2022·辽宁省六校协作体期中考试]据记载,明永乐十三年,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而当西方已有的传统贸易商路被阻塞时,西方人急切地开辟新航路。由材料可推断出中西方(  )A.经济形式不同B.国家制度不同C.对外政策不同D.思想文化不同10.[2022·山东省滨州市期末考试]《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这两个典型形象,他们蔑视功名富贵、权势利禄,希望过自由的生活,得到情投意合的爱情。作者意在(  )A.抒发浪漫主义的情怀B.表达个性解放的要求C.迎合贵族的文化需求D.凸显儒家的思想理念11.[2022·辽宁省葫芦岛市期末]下列为《红楼梦》中的部分描述,由此表明《红楼梦》(  )第三回黛玉进入“荣禧堂”……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多高的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隋朝黑龙大画……一边是玻璃醢(hǎi)。第三十九回周瑞家的道:“早起我就看见那螃蟹了,一斤只好称了两个三个,这么三大篓,想是有七八十斤。”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第四十回每人一把乌银洋錾自斟壶,一个什锦珐琅杯。A.可以作为研究清朝历史的一手史料B.描写情节均有事实依据C.能反映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情况D.否认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第11页共11页\n12.[2022·黑龙江省龙西北地区八校联考]京剧中的水白脸表示阴险奸诈、善用心计。曹操、赵高、严嵩等形象在京剧表演中属于水白脸。随着京剧的流传,逐步固化了曹操、赵高、严嵩等人在民间的形象。这种现象(  )A.歪曲了历史的本来面目B.有利于在民间普及历史知识C.进一步强化了传统价值观D.提高了京剧在戏剧中的地位13.[2022·青岛黄岛区期中]《崇祯历书》在历法理论基础上,舍弃“天圆地方”观念,使用西方大地圆球形说;《农政全书》则运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进行农业试验和研究。这表明(  )A.全球性文化交流影响明末的学术视野B.持续到现代的西学东渐进程由此开启C.空疏无物的理学学术思想被时代抛弃D.西方科技的引进推动了明清经济发展14.[2022·辽宁省锦州市期末考试]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它们的问世反映出(  )A.科举制发展推动科技进步B.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C.科学理论获得重大突破D.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5.[2022·黑龙江省龙西北地区八校联考]崇祯二年(1629年)五月,钦天监预测日蚀再一次失验,而徐光启用西洋方法预测日蚀却相当准确。崇祯皇帝力排众议,下诏开设西洋历局,决定引进西洋历法,修改旧历。这表明明朝后期(  )A.理性精神发扬光大B.内忧外患危及统治C.科技发展跨入近代D.西学东渐影响显现第11页共11页\n16.[2022·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联考]明代中后期,产生了一大批以神仙故事、历史公案、言情咏物和日常生活为题材的话本和小说,代表作有《三宝太监下西洋》《西游记》《醉醒石》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A.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B.正统思想的演变C.资本主义萌芽的迟滞D.市民文化的发展二、非选择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17.[2021·山东枣庄期末](12分)下图是明朝中后期的工商业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提取图中关于工商业发展的两个历史现象,进行合理的历史解读。第11页共11页\n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镜花缘》是清代学者李汝珍于1795~181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部分情节梗概如下:唐敖与好友出关游历,受到许多兵丁盘查后方允许外出。他们来到他国大街上,看到当地人都是头戴儒巾,身穿青衫,也有穿着蓝衫的,那些做买卖的,也是儒家打扮,斯斯文文的,并无商旅习气。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莫不书声琅琅。门首都竖着金字匾额:有写着“贤良方正”的,也有写着“孝悌力田”的,也有写着“通经孝廉”的;其余两字匾额,如“休仁”“好义”“循礼”“笃信”之类,不一而足。他们就当地风俗询问一位老者。老者称:“本国庶民素未考试的,谓之‘游民’。此等人身充贱役,不列在四民之中。因此,本处人自幼莫不读书。考试之例,各有不同:或以通经,或以明史,或以词赋,或以诗文,或以策论,或以书启。敝处国主当日创业之始,曾于国门处写一对联,下句是‘要好儿孙必读书’,就是勉人上进之意。”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第11页共11页\n参考答案1.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新儒学在政治上对君主专制进行批判,是中国思想走向近代化的先声,C项正确;明清时期的新儒学并未主张推翻封建制度,也未引发社会变革,A、B两项排除;明清之际的新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D项排除。答案:C2.解析:根据材料“地主只能收租完粮,无权随意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可知地主对土地拥有所有权,但对土地的经营管理权逐渐丧失,说明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故C项正确;材料是讲租佃制问题,没有涉及精耕细作的发展,A项错误;材料现象说明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但“摆脱”过于绝对化,B项错误;租佃制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并未瓦解,D项错误。答案:C第11页共11页\n3.解析:由材料中1612年运往荷兰的瓷器为“28641件”到1616年则为“69057件”可知,中国瓷器外运数量大幅增长,说明海外市场进一步被拓展,故选C项。瓷器在宋代就已成为外贸品,而材料已是明代,故排除A项;材料只能说明中国瓷器整体的外运规模扩大,但不能说明民间制瓷工场规模扩大,因为由材料不能得出瓷器主要出自民间制瓷工场,故排除B项;材料只能说明万历时期“海禁”政策有所放松,“废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答案:C4.解析:清代前期虽然出现了开展存、放款业务的钱铺银号,但利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没有实现统一,说明借贷交易秩序亟须规范,故选C项;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政府职能,排除A项;钱铺的利率不统一,受多种因素影响,显然没有转变为近代银行,排除B项;D项中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答案:C5.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善书的内容都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内容,而儒家思想是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所以善书的流行是在强化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故选B项;理学的主导地位在南宋就已经得到确立,排除A项;儒家思想就是官方的意识形态,所以“阻碍”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善书的流行是强化了儒家思想的地位,没有冲击,排除D项。答案:B6.解析: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但据文中“自不必强回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表明在广州开放的基础上增加了定海关,比过去开放有增加,故选D项;文中表明开放还是限制在粤海关和定海关,排除A项;乾隆时期贸易中心是广州,宁波开放并不能表明成为贸易中心,排除B项;文中没有体现海关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排除C项。答案:D7.解析:根据“姜类非常畅销”“……上农夫家亩可数十石,计一乡可得数万石”可得出这一地区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很畅销,反映出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C项正确;开始的说法不能证明,排除A项;取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区域间的贸易,排除D项。答案:C第11页共11页\n8.解析:据材料“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丁随地起”,可知为清代的摊丁入亩,这一政策减轻了国家对农民人身的控制,故选A项;材料说的是赋役制度,与加强中央集权关系不大,排除B项;清代“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不再单独征收人丁税,促进人口增长,加剧了人地矛盾,排除C项;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与政府的税收制度关系不大,排除D项。答案:A9.解析:中西对待航运的不同态度:中国停止海运,废止漕运;西方积极寻求新航路。本质上反映了不同的经济政策,中国农业立国,自给自足,西方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故选A项;早期殖民国家如西班牙和葡萄牙实行的是封建统治,中国实行的也是封建统治,排除B项;对外政策的不同源于经济形式的不同,排除C项;思想文化的不同也源于经济形式的不同,排除D项。答案:A10.解析:据材料“《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这两个典型形象,他们蔑视功名富贵、权势利禄,希望过自由的生活,得到情投意合的爱情”,可知表达了人物个性,故选B项;《红楼梦》属于现实主义作品,排除A项;作者意在迎合市民阶层的需求,排除C项;作者是对儒家理念的反叛,排除D项。答案:B11.解析:根据材料中《红楼梦》节选的片段,可看到当时社会的贵族家庭的生活陈设、商品物价、平民的生活水平、对外贸易等信息,能反映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故选C项;根据所学,《红楼梦》属于文学作品,加入了作者的加工,不能当做第一手史料,排除A项;《红楼梦》是小说,是根据一定的事实情节加以发挥创造出来的,选项表述绝对化,排除B项;结合所学,清王朝设广州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于是材料中“每人一把乌银洋錾自斟壶,一个什锦珐琅杯”是可能出现的,并不能表明《红楼梦》否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项。答案:C12.解析:据材料“随着京剧的流传,逐步固化了曹操、赵高、严嵩等人在民间的形象”,可知京剧脸谱对民间社会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固化导向性,故选C项;京剧艺术会采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呈现艺术效果,但是基本历史事实依然会遵循,排除A项;京剧艺术属于市民文化,对历史知识的普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不能完全主导,排除B项;不同的戏曲艺术在不同的角度上各自具有自身的艺术价值,排除D项。答案:C13.解析:材料中“使用西方大地圆球形说……运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思维和方法”体现在新航路开辟后全球性文化第11页共11页\n交流影响到明末的学术视野,故选A项;西学东渐进程在崇祯以前的明朝中后期就开始了,排除B项;明清理学思想仍然占统治地位,排除C项;文中表明的是西方科技影响到明朝末年科技研究,但是没有体现影响经济发展,排除D项。答案:A14.解析: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都属于中国传统科技的总结性科技巨著,故选B项;明朝开始,科举制下的读书人只读四书五经,不关心科技发展,所以不是科举制的发展导致科技巨著出现,排除A项;上述科技著作都是集大成的总结性著作,属于实用性科技成果的总结,而不是科技理论的突破和创新,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问题,排除D项。答案:B15.解析:据材料“崇祯皇帝力排众议,下诏开设西洋历局,决定引进西洋历法,修改旧历”,可知明朝后期传教士来到中国,客观上加速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故选D项;理性精神强调的是独立思考和判断,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不涉及农民起义和边境危机,无法体现内忧外患,排除B项;中国古代传统科技在明清时期进入总结阶段,缺乏转变为近代科技的动力,排除C项。答案:D16.解析:据材料“明代中后期,产生了一大批以神仙故事、历史公案、言情咏物和日常生活为题材的话本和小说”,可知文学呈现世俗化倾向,据所学这是由于市民阶层的壮大,故选D项;明清时期民众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文学世俗化,与正统思想关系不大,排除B项;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促进了文学世俗化,与资本主义萌芽迟滞关系不大,排除C项。答案:D17.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分别从工商业市镇的数量和市场的交易物品两个角度分析。现象:商业和手工业中心(工商业市镇)较多;出现了茶市和盐市等专门的商品集散地(商业市场)。解读:根据所学知识,从政局、经济发展程度、货币、高产作物、手工业、交通等角度分析出现的经济现象。具体而言,明朝中后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经济作物大量种植,白银广泛流通;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活跃,制瓷业、冶铁业等专门的行业中心出现;交通便利,茶市、盐市、木材市场等专门的商品集散地(商业市场)等大量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新的经营方式手工工场出现,传统的轻商观念受到冲击。答案:(示例)现象:商业和手工业中心(工商业市镇)较多;出现了茶市和盐市等专门的商品集散地(商业市场)。(2分)第11页共11页\n解读:明朝中后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经济作物大量种植,白银广泛流通;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活跃,制瓷业、冶铁业等专门的行业中心出现;交通便利,茶市、盐市、木材市场等专门的商品集散地(商业市场)等大量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新的经营方式手工工场出现,传统的轻商观念受到冲击。(10分)18.解析:首先,仔细阅读材料,从中选取一个情节,如选取“门首都竖着金字匾额:有写着‘贤良方正’的,也有写着‘孝悌力田’的,也有写着‘通经孝廉’的”这一情节。其次,指出所选情节背后的历史现象,所选取的情节反映的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家伦理渗入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历史现象。最后,据所选有关知识对该历史现象进行评价,可从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兴办太学、设立五经博士、儒学对人们日常行为规范的影响等角度进行论述即可。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考生如选择其他情节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注意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语句通顺。答案:(示例)情节:唐敖在他国游历,见世人门首多牌匾,以正家风。(2分)历史现象: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家伦理渗入民众日常生活中。(2分)评价:西汉时期,汉武帝为巩固统治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兴办太学、重用儒者等措施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仁、义、礼、智、信也逐渐被世人接受,成为世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儒家思想从人们的实际生活出发,依据人们所面对的衣食住行、饮食男女、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等人生基本问题,制定了一系列道德规范。比如婚姻必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去世,子女须守孝三年;等等。把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捆绑在一起,民众必须遵循,不得违犯。可见,儒家伦理早已渗入古代民众日常生活中,对民众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8分)第11页共11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9-10 20:04:02 页数:11
价格:¥5 大小:149.21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