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精练提分4理解情感要全面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6

2/36

3/36

4/36

剩余3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一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二 古代诗文阅读\n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精练提分4理解情感要全面\n1高效突破·强技法2易错清零·免失误\n高效突破·强技法\n古诗鉴赏理解情感题题型特点考查内容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考查题型主观简答题,6分。考查角度①直接考查,要求分析某一联(某句)诗句的情感;②对比分析,考查两篇诗歌情感的不同;③隐性考查,通过诗歌内容、写作手法等推断、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几乎每一套试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题都会涉及对思想情感的赏析。\n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整体情感类题目是面向整篇的考查,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要求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需要整体把握,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综合分析。\n一、不同题材的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归类【咏史怀古诗】(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n【边塞征战诗】(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山水田园诗】(1)描写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n【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赠友送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托物言志诗】(1)感慨兴衰。(2)寄托哀思。(3)托古讽今。【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n【羁旅行役诗】(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伤春惜别诗】(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游仙悼亡诗】(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即事感怀诗】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n二、鉴赏古诗情感答题步骤常见设问方式1.本诗第×联(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这首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4.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简要分析。5.试比较两首诗歌中的不同情感。审题要点定向题干中有“情感”“思想感情”“人生追求”等字样。\n答题步骤图解\n答题模板样式……描写了……内容(情调),(步骤1)运用……技巧,(步骤2,没有技巧可以省略此步)抒发诗(词)人……的情感。(步骤3)\n(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寄和州刘使君①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n【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第一步:从时间角度。“别离已久犹为郡”中一个“久”字,表达出作者对刘禹锡目前“犹为郡”这种境况的同情之感。第二步:从关键词角度。尾联中的“更”字,既能看出刘禹锡“诗情”勃发的才华,也能体现出作者对他的敬佩之情。\n第三步:从描述对象角度。从诗中所写的“刘使君”来看,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因而常常纵情于山水。从作者的角度来看,“醉中高咏有谁听”,表达出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宽慰。第四步:从意象角度。作者在颈联选取“江气”“山光”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江边山城秀丽的自然风光,为尾联展现刘禹锡的才华作铺垫。\n【答案】(示例)①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②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③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n易错清零·免失误\n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分析片面,其中包括:情感概括不全,情感理解牵强。易错盘点分析片面,情感品味牵强附会\n分析角度具体内容分析掌握3策略——防止情感概括不全(1)切分层次。即对所给的语言片段进行层次切分。如一联(两句)就有两层乃至三层情感,两句都要分析,只分析其一,就可能要点不全;上下片写了几句话,就有几个层次,有几个层次就要尽可能作几个层次的情感概括或分析。(2)多方联系。情感题所给的语言材料,从本身看自然有情感内涵,若与诗人生平、写作背景等联系起来,往往会有另一层情感内涵;若与全篇联系起来,还会有一层情感内涵。答题时,多方开掘,内外勾连,才能全面分析,答全情感。\n分析角度具体内容分析掌握3策略——防止情感概括不全(3)注意双向。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词语、句子,其蕴含的情感具有双向性,答题时不能只答出“一向”。就整篇而言,咏物诗、怀古诗的情感双向较明显;“风雨”“春天”等词语往往具有双关义(象征义),托物言志的句子(联、片)、用典抒情的句子(联、片)往往具有双向性:前者一物一志,后者分典中情与典外情。比如【对症演练】中的陆词,从“一万三千里”“家书空满纸”“书回已是明年事”等可以看出词人羁旅行役的悲凉,从“真老矣”“鬓丝几缕茶烟里”可以看出词人壮志难酬的悲凉和愤懑之情。这里的情感是通过对描写的景、刻画的人物形象以及相关的事物等多方分析、概括出来的。\n分析角度具体内容分析运用3技巧——防止情感理解牵强(1)立足整体考虑。情感分析题有的立足于全诗(词),有的立足于某一句或某一联(片)等,无论哪种情况,都要着眼于整体理解,全面把握,绝不可孤立地看某一句或某一联(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2)打破思维定式。考生在回答情感题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如见“独”就答孤独寂寞;见“景”就答热爱自然;见“贬官”就答郁闷不得志、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等。这样的套板反应、思维定式要不得,必须结合具体的诗句,深入作品内部和诗人内心,个性化答题。\n分析角度具体内容分析运用3技巧——防止情感理解牵强(3)抓住情语情由。①情语定调。情语,即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这些词语有的直接表明作者的情感倾向,如“愁”“恨”“怜”“怅”等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些词语一般出现在首尾句、标题中,需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关注并圈出,因为抓住了它,就明确了情感的方向和基调;有的间接传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如描摹景、物、人特征的词语,用典的词语,表情态、语气的虚词等,抓住这些词语,品其含义,析其作用,犹如拨云见日,情感显露无遗。②情由探源。情语定调后,就要进一步探寻作者喜怒哀乐的原因。作者情感产生的原因不外乎外部环境(时令变化、社会治乱等)和作者自身(身体、人生遭遇、理想抱负等)两种。这些都可从诗句中找到,或从注释中得到暗示。\n【对症演练】(2020·广东省珠海市普通高中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岑参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①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n渔家傲·寄仲高②陆游东望山阴③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注】①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②仲高:陆升之,字仲高,陆游的堂兄。③山阴:浙江绍兴古县名,陆游的家乡。\n两首诗歌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样卷抽检】考场样卷相同点:思念家乡,牵挂朋友,壮志难酬。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不同点:(1)岑诗:①表现了诗人奋进不息、报效国家的豪情;②表现了诗人对朋友入京的惜别之情。(2)陆词:①表现了词人离家万里、浪迹天涯的羁旅之愁;②表现了词人年华已逝和内心的愤懑之情。\n名师评卷存在问题:(1)审题不清。比较感情有何异同,不涉及抒情手法,简要分析,而不是简要概括,考生缺少结合诗句的分析,空下结论。(2)要点不全。感情更为复杂多样。如:思家之情、对亲人的思念、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年华已逝之慨、不甘消沉的激愤等。(3)分析错误。第一首没有壮志难酬之意。赋分:3分\n【满分攻略】精准审题(1)比较感情;(2)比较异同点;(3)简要分析规范答题诗歌内容体现的情感综合分析岑诗题目对朋友入京的惜别之情拟写答案时,要把握作者两方面的情怀:一是对国家的情怀,二是对家乡、亲人、朋友的情怀。然后区分出情感表达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一身报国的胆魄从、向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气概万里费马蹄路途之遥远,行进之艰难,诗人奋进不息觉天低对祖国的热爱和报国热情军中饮惜别时的豪情醉里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n精准审题(1)比较感情;(2)比较异同点;(3)简要分析规范答题陆词诗歌内容体现的情感综合分析一万三千里离家距离之远拟写答案时,要把握作者两方面的情怀:一是对国家的情怀,二是对家乡、亲人、朋友的情怀。然后区分出情感表达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空满纸流清泪深切的思家之情书回已是明年事自叹徒劳,处境悲凉寻兄弟对堂兄的思念之情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万里漂泊、年华已逝之慨,不甘消沉的激愤\n【答案】相同感情:借“家书”表达思乡怀人之情。不同感情:岑诗①“一身从远使”表现了诗人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②“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表现了诗人对朋友入京的惜别之情。陆词①“一万三千里”“空满纸”“流清泪”表达了深切的思家之情,表现了词人离家万里、浪迹天涯的羁旅之愁;②“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表现了词人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伤感和内心的愤懑之情。\n(2021·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高安市二中等六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和曾子翊授舒掾之作①王安石皖城终岁静如山,府掾应从到日闲。一水碧罗裁缭绕,万峰苍玉刻孱颜②。旧游笔墨苔今老,浪走尘沙鬓已斑。揽辔羡君桥北路,春风枝上鸟关关。\n【注】①从皇祐三年(1051)初秋到至和元年春,王安石任舒州通判三年,后被调回京。诗人在京任参知政事时,他的同乡好友曾巩的弟弟曾宰(子翊)被派到舒州作掾吏。曾宰行前向王安石询问舒州的情况,王安石作了此诗。②孱颜:参差不齐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答:①对舒州风景优美和民风淳朴的赞美之情;②对曾在舒州度过的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③对时间流逝,年岁已老而人生不易的感伤;④对曾子翊能去舒州任职的羡慕之情。\n【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诗是作者对曾宰询问舒州的情况的回答之作。诗的首联“皖城终岁静如山,府掾应从到日闲”是对曾宰将来到任情景的想象,作者曾在舒州任通判三年,所以熟悉当地的民风,这一句是说舒州民风淳朴,所以作为府掾,曾宰到任之后也无事可干,可以尽享悠闲,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舒州民风淳朴的赞美之情;诗的颔联“一水碧罗裁缭绕,万峰苍玉刻孱颜”则是对舒州优美风景的赞颂;\n颈联“旧游笔墨苔今老,浪走尘沙鬓已斑”怀念自己在舒州时的时光,曾经留在当地的题字等都已长满青苔,暗示时光流逝之快,如今时间流逝,年岁已老,让作者产生人生不易的感伤,同时也是对曾经的舒州生活的怀念;尾联则是作者从感伤中跳出,笔锋一转,“揽辔羡君桥北路,春风枝上鸟关关”表达了作者对曾子翊能去舒州任职的羡慕之情。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6-20 09:00:05 页数:36
价格:¥3 大小:1.18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