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精练提分5鉴赏技巧要有据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9

2/59

3/59

4/59

剩余5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一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二 古代诗文阅读\n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精练提分5鉴赏技巧要有据\n1高效突破·强技法2易错清零·免失误\n高效突破·强技法\n古诗鉴赏表达技巧题题型特点考查内容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考查题型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观题往往隐藏在炼句题中进行考查,主要考查考生辨别诗歌中运用的表达技巧、结合句子分析表达技巧的运用、鉴赏表达效果(情感、作用等)。考查角度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角度和方法、抒情方法等)、结构技巧等。\n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一般来说,“艺术手法”“表达特色”“表达技巧”“写作特点”“艺术特色”属于同一关系的大概念,它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章法结构”四个小概念。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也就是说,鉴赏表达技巧要有理有据。\n一、熟知古诗四大类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n鉴赏修辞手法“3注意”1.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准确指出修辞手法。2.规范答题思路,找出答题方法。首先要回答出这首诗或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其次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同时结合诗歌的主旨分析诗人的感情。3.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答题必须紧扣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些诗歌本身蕴含着作者非常复杂的思想情感,鉴赏时要在分析修辞手法的基础上加以点明。\n(二)表达方式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抒情、描写、议论等。高考试题重点考查抒情、描写两类,并且抒情和描写的技巧与后面的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鉴赏表达方式“4原则”1.从有无“情语”的角度判断诗句运用的抒情手法。如诗中有呼告的句子,有表现人物心情的句子,则为直抒胸臆。如没有“情语”,则可能为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n2.从写景句本身的特点及全篇的关联看采用的描写手法。首先分析写景句本身的特点,着重从声音、色彩、状态、角度等方面入手。其次要辨析写景句与所描写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最后要辨析写景句与全篇的意境、氛围和人物思想情感的关联,并明确是何种关联。3.把握情与景的关系。要辨析眼前景与内心情的色彩是否一致,要判断景语与情语在诗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情与景中,情占首位。4.遵循由景入理、托物言志、即事明理、借古讽今等古代诗歌中常用的创作手法,具体分析诗中景与情、事与理的关联。\n(三)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上等同于表达技巧,狭义上主要包括烘托、渲染、联想、想象、衬托、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鉴赏表现手法“三注意”1.注意从诗句的语言出发,准确判定表现手法。2.注意鉴赏表现手法,离不开诗歌的主旨。表现手法往往与作者情感联系在一起,有些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必须从诗歌的总体出发,扣住诗歌的主旨来作答。\n3.注意识记答题要领,规范整体思路。作答时,可按照如下答题程式:确认(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析(结合相关语句,分析这个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概括(该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及运用该手法的效果)。(四)结构技巧古代诗歌的结构讲究起承转合,诗人为了表情达意,探索出了许多结构形式,常见的主要有开门见山、首尾照应、层层深入、重章叠句、统领全诗、抑扬结合、先景后情、以景结情、卒章显志、意象组合、过渡、铺垫、伏笔等。\n“2关注+2分析”鉴赏构思立意1.关注把握诗歌的体裁。特别是律诗的起承转合,词的上片与下片的不同写法;还要注意伏笔与照应、过渡与承接,等等。2.关注诗词中的标志性语句。如在以时间或空间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那些表示时间转移或空间转移的词语、句子;在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注意卒章显志。3.分析诗歌的行文思路或情感变化。考生要熟悉古代诗歌常见的行文思路,如由景到情、由事及人、写景顺序等。\n4.分析诗歌某一句的作用时,要从诗歌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常见的结构方面的作用有铺垫呼应、借景抒情、奠定基调、承上启下、总领全篇、卒章显志等。考生要依据上下文的内容变化,分析诗歌思路的变化,以此判断该句在上下文中的作用。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n二、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答题步骤常见设问方式1.某诗句运用了哪种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请加以赏析。2.诗(词)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试作简要分析。3.这首诗(词)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审题要点定向1.题干中一般有“手法、技巧、方式”等字眼。2.题干中有“诗句”“某句”“一句”等字眼,一般是针对修辞而言的。就整首诗而言,常考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反衬、象征等。\n答题步骤图解说明:①若题干中已明确了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步骤一”可省略;②作答时“步骤二、步骤三”可以合并,也可以调换顺序。\n答题模板样式这首诗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步骤1)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步骤2)从而突出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效果)。(步骤3)\n1.修辞手法(2020·甘肃兰州市第一次诊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n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关键词明技巧释运用析效果皎如烛比喻月光如烛描绘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冷晕借代用“冷晕”代月光突出月夜寒气袭人,预示天气变化\n【答案】①韦诗运用比喻,以烛喻月,描绘出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的画面。②赵诗运用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入;“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n(2021·江南十校一模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完成后面的题目。【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n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答: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的能力。可根据关键词的运用及句式来判断,如“白如练”“青如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运用了对偶;“疾如箭”“飞如电”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为排比修辞手法。\n2.表达方式(2019·安徽省合肥市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南乡子周邦彦晨色动妆楼。短烛荧荧悄未收。自在开帘风不定,飕飕。池面冰澌趁水流。早起怯梳头。欲绾云鬟又却休。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n词的下阕前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要求关键词句明技巧释运用析效果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绪,如何表现怯梳头又却休细节描写不想梳头欲梳又止春天的到来勾起女主人公的情思,因而感到孤独忧伤\n【答案】(示例)①下阕前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孤独苦闷的愁绪。②这是通过人物自身心理和动作的细节来表现的。女主人公清早起来原本不想梳头,迟疑之后,刚刚打算绾起秀美的长发,却难以抑制内心的忧伤,精神有些恍惚,不觉又停了下来。\n(2021·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酒楼秋望华岳①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注】①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n本诗尾联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抒情方式有何异同?请加以分析。答:同:《过零丁洋》的尾联与本诗尾联的前句均为直抒胸臆。《过零丁洋》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以死殉国的英雄气概。本诗前半句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异:本诗末句为间接抒情。运用反语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感情更加激越,充分表达了诗人报国无路(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情。\n【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的能力。要求从诗歌的抒情方式的角度简要分析诗歌尾联,需要注意掌握以下步骤:必须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其次才是对相关手法的具体的鉴赏,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如本题,两首诗的相同点很好回答,根据诗句内容,可以看出都是直抒胸臆,然后结合内容分析即可;不同点是华诗后半句间接抒情,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感情更加激越。\n3.表现手法(2020·东北育才学校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n【注】①本诗作于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期间,当时杜牧常去城中开元寺游赏。此篇抒写俯瞰宛溪、眺望敬亭山的今古感慨。②范蠡:辅佐越王勾践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泛舟五湖,经商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后人尊称他为“商圣”。本诗中间两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绘景物?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要求关键词句明技巧释运用析效果中间两联如何绘景鸟去鸟来山色里深秋帘幕千家雨视觉看见鸟出没山中,深秋密雨如帘描绘了安静祥和的湖光山色人歌人哭水声、笛风听觉歌声、哭声、水声随岁月流逝,楼台笛声悠扬\n【答案】(示例)采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诗人抓住山间飞鸟来去之态,秋雨连绵,家家挂上天然雨幕之形,绿水之畔人歌人哭、楼台夕照、竹笛悠悠之声进行描写,将视觉与听觉有机结合,形态与声音相得益彰,描绘了一幅安静祥和的湖光山色图。\n(2021·福建莆田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传神①陆游雪鬓萧然两颊红,人间随处见神通。半醒半醉常终日,非士非农一老翁。枥骥虽存千里志,云鹏已息九天风。巉巉骨法②吾能相,难著凌烟剑佩中。【注】①题传神:即题画像。传神,中国肖像画的传统名称。②骨法:骨相特征。\n颈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①典故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典故二:“鹏之徙于南冥也”(《庄子·逍遥游》)。②以“枥骥”“云鹏”自比,感慨自己虽有报国之志,却没有实现理想的机会和条件,心中充满年老无成的无奈与愤懑。\n【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与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颈联所用的两个典故分别出自曹操《龟虽寿》与《庄子·逍遥游》。分析诗句表达的感情,首先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意思,颈联说“我”虽像伏槽的老马还有日行千里之志,但高空的大风已经平息,大鹏无法展翅飞翔,自己是报国无门。由此即可组织出相应的答案。比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见年岁老迈依然有报国志向;“鹏之徙于南冥也”意思是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也寓意志向高远。但“枥骥虽存千里志,云鹏已息九天风”中“虽存”和“已息”可见志向难以实现,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表现作者内心世界的悲伤、无奈、愤慨。\n4.结构技巧(2020·重点高中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卷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n“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两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关键词句位置明技巧释运用析效果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结尾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回头眺望暮色中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愁如江水,可见愁之浓、愁之深\n【答案】(示例)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本词以景语作结,更添愁情。春水绿波流向天际,暮色中更显凄迷。这既是词人“回首”所见之景,同时也寄寓着词人心中流淌不尽的愁思,愁如不尽之水,何其伤也。\n(2019·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①,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①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n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答: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n【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结构安排和思想感情的能力。题目中限定了从“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两个角度分析,做题时结合诗歌,从这两个角度入手即可。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尾联表达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n易错清零·免失误\n鉴赏古代诗歌,要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但由于“表达技巧”十分宽泛,很多学生对其没有一个清晰的把握,面对此类题目,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或者干脆乱写一气,导致滥用术语、分析片面而失分。具体来说,易失分的原因有:审题不全面,混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理解术语不准确,判断修辞手法不准确,概括情景关系不准确,分析原因不具体等。易错盘点混淆术语,表达技巧分析片面\n【增分有术】解题步骤内容阐释第一步认真审题明方向题干不明确哪种手法的,要学会把握题干中的三类关键词。(1)范围词:如“这一句”“这一联(片)”“这一篇”。语言层级单位不同,判断技巧便不同。如是词、句,优先从修辞手法考虑;如是片(几联)、篇,则优先从表现手法考虑;若是两句(一联),判断不可只看一句,而要两句合成一个整体看。\n解题步骤内容阐释第一步认真审题明方向(2)位置词:就是从所给语言材料在篇中的位置上判断技巧。且这一技巧多为结构技巧,如放在开头,技巧多为铺垫;中间则多为过渡、照应;结尾多为直抒胸臆或以景结情。(3)标志词:即题干中那些提示思考大方向的词。如题干“本诗描写十分精妙……”,“描写”即是关键词,它提示我们从描写手法角度去思考分析。\n解题步骤内容阐释第二步层层剖析定术语准确判断所用的表达技巧,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要从大处着眼,看整体上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二要从小处入手,如果是抒情,要看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如果是间接抒情,要看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等;\n解题步骤内容阐释第二步层层剖析定术语另外,不能想起什么术语就回答什么术语,而要根据诗歌内容加以分析,比如“动静”问题,就有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化静为动、化动为静、动静结合等,虽然都涉及“动静”,却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在回答这类题目时,要立足诗歌整体,学会语境分析。第三步立足诗歌详解析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技巧)+怎样运用的(诗歌内容)+有什么效果(情感、主旨)”的模式进行详细分析。\n【对症演练】(2021·高考语文模拟示范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商山富水驿①杜牧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n【注】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②益戆: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戆,愚直。③湘川: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④朱云: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这首诗的第二联写法巧妙,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样卷抽检】考场样卷①借朱云请剑的典故,表达对阳城不惧贬谪、犯颜直谏的由衷敬佩之情。②用比喻的手法赞扬阳城将和朱云一样,与日争辉,流芳百世。③对偶,朱云本为人名,而以白日为对。名师评卷存在问题:(1)要点组织不全面。混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用比喻的手法赞扬阳城将和朱云一样,与日争辉,流芳百世”修辞错误。(2)分析效果不具体。没有对使用表达技巧之后表达效果的赏析表述。(3)答题思维不清晰。先描绘诗句画面或解释含意,再分析手法,最后说明表达效果。考生答案过于简单。赋分:3分\n【满分攻略】精准审题此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回答此题需要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角度来分析。规范答题表现手法修辞手法①这一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朱云当年被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进行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批判深刻有力。①这一联运用了对偶手法,朱云本为人名,而以白日为对,“朱”对“白”,“云”对“日”,对仗工整巧妙。②“后代声华白日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赞扬阳城将和朱云一样与日争辉,流芳百世,突出强调其忠直品质终究得到后代认可。\n规范答题表现手法修辞手法②“当时物议朱云小”一句用典,借朱云请剑的典故,表达对阳城不惧贬谪、犯颜直谏的由衷敬佩,感情含蓄深沉。③这一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朱云在后世的美好名声比喻成白日高悬,生动形象地表现朱云和阳城后世名声之大。(或“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美好名声比喻成可见的白日高悬,形象具体。)\n【答案】①借朱云请剑的典故,表达对阳城不惧贬谪、犯颜直谏的由衷敬佩,感情含蓄深沉。②用夸张的手法赞扬阳城将和朱云一样,与日争辉,流芳百世,形象生动鲜明。③将朱云当年被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进行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批判深刻有力。④朱云本为人名,而以白日为对,对仗工整巧妙。\n(2021·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期末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①(节选)李白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②。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③寂听无鸣蝉。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④。\n【注】①赵炎:李白友人。少府:县尉的别称。粉图:即在粉墙上所画的图。②芊绵:草木茂密繁盛。③隐几:伏在几案上。④南昌仙:《水经注》,汉成帝时,九江梅福任南昌县尉,相传某一日得道成仙。本诗是如何表现山中寂静的?请简要分析。答:①景物烘托:这座仙山,山势峥嵘,横石蹙泉,轻雾笼罩群峰和茂密的树林,人迹罕至,暗写山之寂静。②作者的感受:在冥昧、幽暗的山林间,隐几寂听,一蝉不鸣,表现出空山的清幽静寂。③人物的动作神态:列于长松之下的仙人们,静坐不语,默然心会,与山林形成和谐的整体。\n【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的能力。题干问“如何表现山中寂静”,可以看出考查的是表现手法。“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四句描写山中的环境,西峰山势峥嵘,树林茂密,云遮雾绕,人迹罕至,通过景物的幽静烘托山的寂静。“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描写诗人身处山中的独特感受,山林幽暗,听不到一声蝉的鸣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表现山里的寂静。“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描写山林中的神仙在松树下相互对坐,默默无言,与山林形成和谐的整体。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6-20 09:00:05 页数:59
价格:¥3 大小:320.2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