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9古代诗歌阅读第4节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8

2/78

3/78

4/78

剩余7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第四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语文2023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GAOZHONGZONGFUXIYOUHUASHEJI\n内容索引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突破点四\n表达技巧也称艺术手法,是指作者为了强化某种效果,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情达意时所采用的各种积极手段,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四者间尤其是前三者的分界并不鲜明,部分技巧或手法有着归属上的交叉。从高考命题角度和命题方式看,高考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包括判断技巧名称、分析技巧用法和评价技巧效果等。复习时需要构建表达技巧的知识体系,在训练中针对判断、分析两大环节用力,久久为功。\n\n突破点一\n鉴赏修辞手法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双关、借代、通感、设问、反问、反复、顶真、互文等,高考一般要求辨析手法并分析其表情达意的效果。\n梳理•必备知识古代诗歌常用修辞手法例析手法例句效果比喻如“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用“紫云”喻美丽的端砚石料。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烦冗为简洁。比拟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水”和“山”人的特点,把山水写得更加生动、形象、活泼。使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切,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夸张如“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说“三百杯”酒一次喝光,显然夸大其词,但更能显示其豪放的性格。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n手法例句效果对偶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排比“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使用四个同样句式的语句来描写浔阳的景色,从各个角度描述了诗人的感受。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作品的气势,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句中“晴”字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借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汗青”代指史册。生动活泼,使事物形象鲜明,利于作者表达思想感情。\n手法例句效果设问“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诗歌开头,用设问手法,引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为下文写思慕人才、实现抱负做准备。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反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表现了词人无尽的忧愁。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反复“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王风》)“一日不见”反复出现,凸显相思之苦。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顶真“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读来朗朗上口,且上下句意十分连贯。环环紧扣,引人入胜。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中的“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是互文。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含蓄蕴藉。\n强化•关键能力能力突破一、鉴赏修辞手法三注意1.准确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其表达效果。这是鉴赏修辞手法的前提。2.准确捕捉诗中的修辞手法。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比较隐蔽,要善于从只言片语中发现,并准确判定是何种修辞手法。3.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和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作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诗句运用了不止一种修辞手法,回答时要尽量全面。\n二、规范答题三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运用的。第三步,从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情感的表达等方面分析其表达效果。\n典题例析典题1:明考修辞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n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运用的两种修辞手法。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n解析:解答此题,可分三步:第一步,判断修辞手法。比拟(拟人、拟物)和排比。第二步,阐释修辞手法。“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三个句子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争先”“鏖战”等描述人的词来修饰“诗豪”“风”“雪”;“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第三步,分析表达效果。排比的一般作用是增强气势,渲染气氛。在本诗中,使用的排比使得整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写出了风、雪、诗情搅成一片、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比拟的一般作用是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本诗运用比拟,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n典题2:暗考修辞手法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鹧鸪天王寂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n“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想象中的晓云弥漫时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解析:解答此题,可分两步:第一步,指出表达技巧(特色)。“山腰瘦”“水面肥”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晓云散尽、宿雨来时山间之朝暮变化。第二步,分析表达内容及效果。一“瘦”字写出了山腰的线条,清晰又柔和;一“肥”字点出了秋雨后水面宽阔的情景。云去山瘦了,雨来水肥了,极有趣味。\n对点集训拟人拟人、借代比喻、夸张比喻、夸张设问、借代互文对比、借代借代、对偶借代\n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子夜歌(其一)乐府民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n诗歌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从修辞手法上看,这两句最大的特点是双关。“丝”“悟”两字是谐音双关,“匹”是语意双关,表达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和不能成佳偶的憾恨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双关手法的使用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这里的“丝”“悟”都是谐音双关,“丝”谐“思”,犹言织妇对自己心仪的情人的思念;“悟”谐“误”,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耽误了一段本应美好和悦的爱情。“匹”以织丝不成匹段隐喻情人不能匹配,佳偶不能天成,令人油然生出怜惜、感慨之情。\n突破点二\n鉴赏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古代诗歌中主要运用的是描写和抒情,记叙、议论少见,一般不使用说明。鉴赏的重点是描写的手法和抒情的方式。\n梳理•必备知识一、描写手法正面描写就是直接描写对象本身。正面描写包括细节描写和白描。细节描写,可以称为“工笔”,就是精雕细刻。白描,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形象地说,如果目标是写“竿”,但作者只写“竿之影”,以收到“睹影知竿”之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欣赏者的想象力。虚实结合“实”通常是指眼前的现实的景,“虚”通常是指过去的、想象的或梦中的景。二者结合,使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加丰富。\n动静结合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写动态,有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诗人往往把动静两种态势的对象安放在同一个意境中,收到动静相衬、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点面结合“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染手法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情感、道理。角度变化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如由近而远、由上而下、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随之变化万千。\n二、抒情手法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观感情。借景抒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触景生情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寓情于景诗人将喜怒哀乐等情感融入描写的景物之中,表面写景,实则抒情。托物言志诗人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自己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咏史抒怀咏赞古人古事,借古人古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多为怀古伤今、怀古伤己,今昔对比。\n强化•关键能力能力突破一、鉴赏描写手法三注意1.注意诗歌写了哪些景物(或事物),这些景物(或事物)有什么特点。2.注意描写景物采用的具体方法,即诗中景物或事物的特征是如何体现的。可以从写景的顺序(如点面、高低、远近等)、写景的角度(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写景的方法(正侧、动静、虚实等)等方面分析。3.注意分析这种描写手法的具体运用和表达效果,即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n二、鉴赏抒情手法三注意1.注意判断抒情类型。注意区分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是间接抒情中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还是咏史抒怀等。如是写景抒情诗,则应区分是借景抒情还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注意联系相关诗句分析。在明确抒情方式后,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其具体的运用情况。3.注意指明其表达效果。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通过这样的抒情方式,给读者怎样的感受。\n三、规范答题三步骤第一步,指明手法。抓住题目设问,准确判断考查的是不是表达方式,题目中一般有“描写”或“抒情”等提示。景物描写的手法一般不是单一的,要注意多角度综合考虑。第二步,分析特点。要注意将描写的手法和描写的景物特点结合起来,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突出这一景物特点的;如果是抒情手法,则要答出写了什么景或物,抒发了什么情感。第三步,答出作用。根据不同描写(抒情)手法的作用,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深入分析其产生的表达效果。\n典题例析(一)描写手法典题1:描写人的手法(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n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①通过环境描写(侧面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侧面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n解析:解答此题,可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角度入手:正面描写诗歌最后三句是对李将军的正面描写,“吟哦”“任狂疏”这些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侧面描写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的上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这些都是侧面描写。\n典题2:写景手法(2021·浙江卷改编)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意难忘·山家吴伟业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衰翁健饭堪夸,把瘿尊①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漫生涯。注①瘿尊:即瘿樽,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n请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①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②意象丰富,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③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n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写景艺术的能力。首先找出上片中写景的诗句,然后多角度赏析,最后指出写景艺术产生的表达效果。赏析写景艺术,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赏析:写景顺序首句“村坞云遮”写由下仰望山上,人家村落在白云缭绕中隐约可见。接着两句写稍近些看到的青青的藤蔓缠绕着老树,翠绿的修竹映衬着溪边的白沙。渐行渐近,就可以看到一幢房子依水傍石,稳稳地临溪而立,一条生满青苔的小径沿着篱笆斜伸过去。以上几句,用白描之笔富有层次地描绘了山家四周的环境和景物。自“文木几”以下,开始写走进隐士家中所见。文木制作的几案,小巧的窗户挂着窗纱,说明主人虽在山野也十分讲究,让人感到他是个富有生活情趣的雅士。以上几句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n动静角度“苍藤老干,翠竹明沙”等描写老树与翠藤、修竹与白沙,都是静态景色,而“苔径逐篱斜”则描写夕阳中竹篱的影子在苔径上逐渐倾斜,既反映了时间的推移,也化静为动,以动写静。意象选择上片写景,选择了很多意象,有“村坞”“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石”“苔径”“篱”等,色彩和谐。\n(二)抒情手法典题3:借景抒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太湖恬亭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①,秋风斜月钓舟归。注①徙倚:徘徊,流连不去。\n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n解析:解答此题,可分三步:第一步,点明手法。尾联先述心愿后绘景象,运用了“虚写(想象)”“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具体阐释手法。“更待”是对未来的期盼,而风月钓舟更是想象之景,故为虚写(想象手法);一切景语皆情语,写风、月、钓舟更能凸显诗人强烈的情感倾向,所以就景和情的关系而言,可概括为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秋风斜月钓舟归”是景物描写,处于结尾,所以是以景结情。第三步,分析表达效果。尾联的写景通过“夜深”“秋风”“斜月”“钓舟”等意象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n典题4:托物言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水调歌头隐静山观雨张孝祥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电掣金蛇千丈,雷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尽泻银潢水,倾入宝莲宫。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③,此地独从容。洗了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注①碧霄:隐静山有碧霄泉。②鼍(tuó):鼍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和筷子。\n下片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画线句借雨写怀,借写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洗涤污秽、惠泽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词人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n解析:由题干中“借雨写怀”可知,本题考查托物言志的手法。解答此题,可分两步:第一步,概括雨的品格。抓住画线部分的关键词,概括雨的特点:“洗了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表现了雨洗涤污秽、润泽万物的品格;“造物不言功”表现了雨不以功自居的品格。第二步,分析手法及表达效果。本词托物言志,雨的品格正是词人胸怀抱负的体现,由此概括出词人借雨抒发的洗涤污秽、惠泽天下的抱负和不以功自居的胸襟。\n对点集训1.指出下列诗(词)句所运用的表达方式。(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5)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6)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议论白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侧面描写白描动作描写\n2.下列诗歌中,没有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一项是()A.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姚鼐《山行》)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C.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D.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A解析:A项为借景抒情。\n3.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江城子元好问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①。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②上泪,风浩浩,雨冥冥。注①新亭: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②钓鱼坛:指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字子陵)在浙江桐庐富春江的钓坛。\n简要赏析结尾处“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①借用严子陵隐居的典故,以“泪”直抒胸臆,表达了隐居的无奈和对时局的忧心;②以景结情,通过浩浩的风、冥冥的雨营造凄苦氛围,寄托悲情。解析:“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意思是即使“我”像严子陵那样在钓鱼坛上垂钓,也不会忘记事业未成的痛苦,面对浩浩的风,冥冥的雨,“我”会泪流满面的。这里运用典故,以严子陵自比,意谓在这江山易代、风雨如晦的末世,自己用世无望,只能选择隐逸。词人用“泪”直抒胸臆,强调自己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风浩浩,雨冥冥”,以景结情,营造了风雨如磐、天地迷冥、大自然都为之悲泣的氛围,抒发了词人的满腔悲情。\n突破点三\n鉴赏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表现手法,常指比兴、抑扬、联想、想象、渲染、用典、对比、衬托、象征、以小见大等。广义的表现手法,往往把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结构技巧也纳入其中。下面要讲的是狭义的表现手法。\n梳理•必备知识古代诗歌常用表现手法手法例句效果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将贫富差距之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衬托“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通过蝉叫鸟鸣来反衬山林的寂静清幽,以动衬静更见其静。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n手法例句效果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引自《诗经·郑风·子衿》,表达对贤才的渴慕。让诗歌显得更加简练、生动、形象、传神,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更多的内容和情感。象征“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象征自己被政敌迫害的境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联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典型。\n手法例句效果想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通过想象,诗人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在已有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铺排《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表现了兰芝的美,更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针对特点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或刻画事物特点,或展现人物形象、性格。\n手法例句效果渲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写俯仰之间的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比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兰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后双双殉情的故事。比兴常在诗歌中连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n强化•关键能力能力突破一、鉴赏表现手法三注意1.注意题目设问。明确是考查广义的表现手法还是狭义的表现手法。2.恰当运用鉴赏术语。鉴赏术语包括各种表现手法的名称,还包括其表达效果和作用的一些固定说法,鉴赏时说规范的“内行话”,就会事半功倍。3.关注表达效果。辨明诗歌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就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揭示诗歌表达的情感。\n二、规范答题三步骤第一步,确认手法。指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第二步,具体分析。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这个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指明效果。该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及运用该手法的作用。\n典题例析典题1:对比(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n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解析:解答此题,可分两步:第一步,找对比点。第二句中“终年”与“寸诚”对比,三、四两句的“山石细”与“海波平”中暗含细石与大海的对比,五、六两句用“渺渺”与“功难见”搭配,“区区”与“命已轻”搭配,这是任务重与性命轻的对比。第二步,分析对比作用。第二句的对比用时间之长凸显精卫决心之坚;三、四两句的对比表现了精卫的抱负之大;五、六两句的对比表现了精卫不能实现抱负的命运之悲。\n典题2:比兴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归:出嫁。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n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解析:解答此题,可分三步:第一步,通读全诗,大体理解诗歌内容。依据“归”的意思可知,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诗人以桃花起兴,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第二步,依次分析诗中的比兴手法。第一节写桃花盛开,喻指夫妻婚姻和睦;第二节写桃树结果,喻指夫妻生儿育女,子孙繁衍;第三节写桃叶茂盛,喻指家族兴旺。第三步,分析表达作用。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n对点集训1.指出下列诗(词)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4)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反衬对比对比比兴\n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赠范晔①陆凯②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③。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注①据《荆州记》载,“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兼赠”此诗。②陆凯:生卒年不详,北魏时代北(今河北蔚县东)人。③陇头人:指身在关中的范晔。陇:陇山,天水附近。\n“聊赠一枝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参考答案:这一句运用了借代与象征的表现手法。“一枝春”,借梅花代指江南的春天,也象征了他们之间纯洁的友情,诗句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诗人赠的是“一枝春”,而不说是一枝梅花,可见“春”字采用了借代手法。同时,“一枝春”又有象征意义,可以象征君子之间的纯真与温馨,也可以象征朋友之间的深深祝福。\n突破点四\n鉴赏结构技巧古代诗歌在行文安排与结构处理上都是很讲究的。结构上的“起—承—转—合”,行文上的由“景”到“情”、由“景”到“理”、由“事”到“理”,都显示出诗歌在行文结构上的艺术。它既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承载着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常见的结构技巧有开门见山、伏笔铺垫、卒章显志、首尾照应、以景结情等。\n梳理•必备知识古代诗歌常见的结构技巧特点效果开门见山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曲笔入题不马上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得好,会使诗歌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伏笔铺垫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的作用。首尾照应能使内容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意犹未尽。\n强化•关键能力能力突破规范答题三步骤第一步,明技巧。恰当地使用术语,指明诗歌在艺术构思方面的技巧。第二步,析运用。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分析,这一艺术构思是怎样体现的。第三步,说效果。分析这种结构艺术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答题时要针对问题的侧重点,适时调整答题思路。\n典题例析典题1:铺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阊阖④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⑤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n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n解析:解答此题,可分两步:第一步,梳理全诗结构思路,明技巧。诗歌后四句写曹霸画马。为了突出曹霸所画之马不同一般,赞美曹霸超凡脱俗的画技,前四句作了铺垫。第二步,分析技巧的运用。首联中“画工如山”形容画师众多,“貌不同”是说所画之马都不逼真。这两句意思是说,许多画师都画过先帝的御马玉花骢,每个画师画得都不同,但都不逼真,暗含玉花骢难画之意。这是第一层铺垫。颔联描写真马。“迥立”“生长风”写出了真马的昂首挺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暗含画家要画出此马的神采实属不易的意思。这是第二层铺垫。\n典题2:开篇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n总领全词,点明题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解析:要回答开篇特点,首先要明确全词的结构特点。解答此题,可分两步:第一步,梳理全词结构。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下片抒发自己的报国志向无法实现的幽怨,景象气势磅礴,纵横驰骋,情感婉约深沉。第二步,分析开篇特点。“今古河山无定据”,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没有定数,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既点明主旨,又奠定了感情基调。\n对点集训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n请简要说明画线部分在全词中的作用。\n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舟中晓望孟浩然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n参考答案:首联开篇就点出“望”字,紧扣诗题,且表现了诗人急于到达目的地的急切心情,是全篇的精神之所在,因此说是开门见山。尾联写诗人坐在船上看见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璨美丽,于是想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吧。“坐看”照应首联中的“望”字和“遥”字,“霞色晓”与诗题中的“晓”相呼应,表明是在一个早晨,而所表达的都是诗人急切的心情。因此说,全诗开门见山,首尾呼应。解析:题目指明了手法,结合手法分析内容是如何体现手法的即可。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乘船去往天台山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的愉悦心情。诗歌开篇就提出“望”字,以下内容都是望中所见;结尾“坐看”正好与“望”照应,因此首尾呼应。这首诗在结构上很有特点,既开门见山,又首尾呼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n一、审题要重点注意“两审”表达技巧题的审题有如下角度:一审题型(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二审区间(是局部还是整体),三审角度(是大角度还是小角度),四审数量(答一个还是多个),五审答法(是只判断还是分析鉴赏)。从近年考生答题失误看,最重要的是两审——审角度和审数量。\n1.审角度。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目直接提问表达技巧(艺术技巧、艺术手法)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的某一个角度。分清提问的大小角度是答题的关键。大角度,要从几个角度入手,优先考虑某个角度。小角度,角度很明确,不能混淆概念,弄错方向。2.审数量。就是审清题目问的是“哪种”还是“哪些”,是“主要”还是“哪些”。前者只能写出一种,后者可以多写。题目无明确数量的,视为可以多写。如果只要求写出“一种”,而有几个同时满足,这时则要选最主要的,选特征鲜明的。\n二、答题要注意两类1.明考型。即题目已给出要鉴赏的表达技巧。常采用的格式是“析运用+说效果”。2.暗考型。先明确技巧是什么,表达技巧种类较多时,应“多中取主”,就是说在众多表达技巧中优先考虑、首要选取那个最主要、特征最明显的技巧,然后兼顾局部和整体、形式和内容分析。常采用的格式是“明技巧+析运用+说效果”。\n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黄钟】人月圆倪瓒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n这首曲在写景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我的答案这首曲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写了“重上越王台”看到的景色,听到的鹧鸪声,抒发了作者怀念故国的惆怅心情。参考答案①一句一景。“鹧鸪啼”“东风草绿”“残照花开”等,画面感很强,产生多个画面重叠展现的效果。②虚实结合。实写重上越王台所见到的景物,如“东风草绿”“残照花开”“乔木苍苔”等;虚写在越王台上所想到的过去景物,如“当时明月”等。虚实结合,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愁情。\n[纠错与分析]在这个题目上,“我的答案”失误主要有三点:①“审数量”有问题。这是一个暗考表达技巧的题型,不能只答“借景抒情”,还要看有无其他技巧。②“审角度”不准确。题目定向为“写景上很有特色”,应从景物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角度赏析。③答题不规范。没有采用“明技巧+析运用+说效果”的答题格式。[思路规范]审题:①审题型;②审区间;③审角度;④审数量;⑤审答法。答题:①明考型:“析运用+说效果”。②暗考型:“明技巧+析运用+说效果”。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6-20 08:02:56 页数:78
价格:¥3 大小:2.1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