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四古代诗歌阅读--能力训练(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专题十四 古代诗歌阅读复习纲要【考情探究】课标解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备考策略考点内容诗歌的形象概述形象特点常见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对诗歌中艺术形象的分析能力、概括表达能力积累诗歌形象的相关知识,注重归类,总结规律,要善于用已有知识去分析解读诗中形象诗歌的语言分析语言风格和特点炼字、诗眼及语言特色对诗歌语言的分析鉴赏能力、概括表达能力复习时要按照课标中“任务群”的学习要求,注意打通试题和教材的联系,连点成面,在综合思考中提高学科能力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等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进行典型例题训练,熟练运用答题模式。注意表述角度等限制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通过对写景或叙事的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按题材对诗歌分类综合分析能力、评价鉴赏能力、概括表达能力注重课内积累,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培养从诗歌思想内容、诗人生平、后人点评等方面阅读鉴赏诗歌的习惯【真题探秘】(2020新高考Ⅰ,15—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9分) 审题关键:①20\n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注] 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答案 B解析 “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错误,诗人不是为离别而“心惊神伤”,而是想到离别之后的情景而“心惊神伤”。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解析 本题考查景物形象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解答本题,首先了解“峨眉、岘首”的地理位置,峨眉山在四关注题干中的“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明确内容理解和分析鉴赏并重。前三个选项分别考查对首联、颔联和尾联的理解,D项主要考查对诗人风格的鉴赏。②注意是选“不正确的一项”,懂得利用选项整体理解全诗。解题方法:①紧扣诗句,精准理解其含意。②熟练掌握表现手法,了解杜甫的诗风。③联系相关注释,分析诗歌情感。易错警示:①不理解“念此”“惊神”“试觅”等关键词,读不懂诗句。②不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风,不能准确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审题关键:①明确鉴赏的主要诗句——颈联。②要分析“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的作用,就要紧扣诗句本身。解题方法:①分析关键词语。“地阔”“天高”强调两山相距之远,“晚”“春”流露不舍之情。②熟悉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本诗写景抒情,用词简约。易错警示:①忽略诗歌语言含蓄蕴藉的特点,20\n川,岘首山在襄阳,可谓相隔遥远,正如诗歌中所说“地阔”“天高”,即水远山长,相见无期,可见两人自此一别相见之难,不舍之情见于言外。仅留意字面意义,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诗句含意。②忽略注释的作用,不能结合诗句本身分析情感。[教师用书专用]1.真题多维细目表年 份卷 别篇目/体裁/题材考 点考 向素养要求2020新高考Ⅰ《赠别郑炼赴襄阳》/唐诗五律/赠别诗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意蕴、艺术风格、构思综合考查1.审美鉴赏与创造。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鉴赏古代诗歌,感受古代诗歌语言的独有魅力。①具备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能力,能读懂古代诗歌,领悟诗歌表达的情感。②20\n对艺术形象及风格具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2.文化传承与理解。①通过鉴赏古代诗歌,陶冶性情,坚定志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精神,发展个性及健全人格。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情感课标全国Ⅰ《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唐诗七律/即事抒怀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意蕴、艺术风格、构思综合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情感课标全国Ⅱ《读史》/宋诗七律/说理诗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意蕴、艺术风格、构思综合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态度课标全国Ⅲ《苦笋》/宋诗七律/咏物诗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意蕴、艺术风格、构思综合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情感2019课标全国《题许道宁画》/Ⅰ宋诗五律/题画诗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意蕴、艺术风格、构思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尾联含意、观点课标全国Ⅱ《投长沙裴侍郎》/唐诗七律/干谒诗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句意理解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抒情方式课标全国Ⅲ《插田歌(节选)》/唐诗五言/田园诗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诗句含意鉴赏诗歌的语言语言风格2018课标全国Ⅰ《野歌》/唐诗七律/即事抒怀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诗句含意、表达技巧、思想情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尾联含意课标全国Ⅱ《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宋诗七言/即事抒怀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诗句含意、思想情感鉴赏诗歌的形象意象作用课标全国Ⅲ《精卫词》/唐诗七言/咏物诗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诗句含意、语言风格、构思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构思2017课标全国Ⅱ《送子由使契丹》/宋诗七律/送别诗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典故理解鉴赏诗歌的形象诗人性格特点2.命题规律与趋势考查内容 ①从考点上看,涉及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②从选材上看,主要取材于唐宋诗,以考查单首诗歌为主。命题规律 ①文本选取以唐宋近体诗为主,也有七言古体诗和五言古体诗。②所选诗歌的思想内容积极向上,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20\n③命题设置既注重对诗歌的整体理解与把握,设问时又往往限定范围,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命题趋势 在现代文阅读整体难度下降的背景下,古代诗文阅读的题量、分值和难度均有增加趋势,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考生需引起足够重视。备考策略 ①加强常识积累,如古代诗歌常见意象、题材类别以及鉴赏术语。②掌握诗歌解读方法,在读懂的前提下进行鉴赏。③立足教材,以教材中的诗词为基础,课内课外打通,提高鉴赏能力。3.重要考点纵向分析比较鉴赏历年考法分析卷 别题 目考 法2019课标全国Ⅱ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同一首诗中不同的抒情方式及其作用的比较鉴赏。2019课标全国Ⅲ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同一诗人不同诗歌的语言风格比较鉴赏。2018课标全国Ⅰ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不同诗歌描写同一意象运用的描写方式的比较鉴赏。2018课标全国Ⅱ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同一诗歌同一意象不同作用的比较鉴赏。2018课标全国Ⅲ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不同诗人不同诗歌相近语言风格的比较鉴赏。规律及变化①比较鉴赏的内容,涉及诗歌的意象、语言风格、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等。②比较鉴赏的角度,有同一诗歌同一对象,也有不同诗歌同一对象;有同一诗人不同诗歌,也有不同诗人同一题材或风格的诗歌。③比较的内容、角度都比较灵活,着重考查学生的古代诗歌阅读素养。备考建议①注重提高整体阅读诗歌的能力,并能准确理解诗句。②根据题意要求,结合诗句加以分析、鉴赏。③用“相同”去鉴赏“不同”,即存“同”赏“异”。20\n必备知识【自测自查】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狂 夫①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筿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 ①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严武接济,分赠禄米。②筿(xiǎo):小竹,细竹。③裛(yì):通“浥”,沾湿。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暗示诗人有着清白操守。“即”字有知足意味,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B.颔联中写,这是一个斜风细雨的天气,光景饶有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被细雨打湿的荷花格外娇艳,微风吹送,清香可闻。C.颈联写严武音书断绝,诗人失去了经济支持,饥饿波及幼子,以至形于颜色,则家人忍饥挨饿的情形可以想见,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D.尾联“填沟壑”本为悲哀之事,诗人却能以“疏放”的态度对待,而这样的人生态度却使世俗中人耻笑其“老来更狂”。2.本诗塑造了“狂夫”怎样的形象?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一、1.答案 D 2.答案 (1)写出了生计潦倒却仍能赞赏自然景物之美,潦倒穷愁中“疏放”、“自笑”、消愁遣闷的狂夫形象,表现了狂夫疏狂和贫贱不能移的精神。(2)反衬(以乐景写哀情)。前两联描写了翠竹轻摇、荷花娇艳、微风送香的赏心悦目之景;后两联写的却是忍饥挨饿、濒临死亡的可悲可叹之事,反差鲜明。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20\n野 菊李商隐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②近御筵。 [注] ①省:回忆。②霜栽:指野菊。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李商隐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诗人对命运的无限感慨。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向朝廷举荐自己。2.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在艺术手法上的妙处。(6分)二、1.答案 B 2.答案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生动贴切。②运用叠词,“冉冉”“涓涓”,节奏优美,音韵和谐。③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诗人的高尚品格;“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诗人悲苦的身世,语言表达含蓄形象。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1—2题。(9分)和仲蒙夜坐文同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在大寒之夜和友人仲蒙夜坐畅谈,听到窗外传来栖鸟惊飞、孤雁哀号的声音。B.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大雪将至;屋内,诗人此时凭几而坐,一洗素日尘劳。C.夜深之时,诗人因难眠而体会到茶的功效;大寒之夜,诗人想饮酒驱散浓重的寒意。D.本诗前两联侧重描写环境,后两联侧重抒发感受,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20\n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6分)三、1.答案 A 2.答案 ①倦于尘劳,而能淡泊超然。诗人劳于俗务,觉得身心疲惫;冬夜闲居,感到悠然自得。②性格豪迈,而能安贫乐道。诗人饮茶失眠,遣酒争豪,洒脱不羁;坐拥敝袍,不废诗书,情趣高雅。③乐于独处,而能珍视友情。诗人独自夜读,享受宁静之乐;酬和友人,寄托思念之情。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9分)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杨炎正①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注] 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首两句,以淡笔轻描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C.“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心理矛盾。D.“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也暗含词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6分)四、1.答案 D 20\n2.答案 ①岁月蹉跎、青春难驻之悲慨。起首两句中的“西风”与“斜日”以及下片的“吾生如寄”暗含年华流逝、青春难驻之意。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思。词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③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写道“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表示愿效法陶渊明与范蠡大夫,做个高洁的隐士。④漂泊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漂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⑤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词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答出三点即可)[教师用书专用]【自测自查】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9分)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陈文龙[注]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竖降旗。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注] 陈文龙:南宋咸淳年间状元,元兵攻占福州时被俘,绝食而死。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得慷慨悲壮,从多方面体现出作者临危不惧、忠义爱国的精神品格。B.本诗颔联写了作者愿珍惜生命,但要死得其所,深信这样终会得到朝廷的表彰。C.虽家族多人已相继死难,作者仍对尚存的第二个儿子表达了自己的不屈之志。D.诗中“支”“移”“时”“旗”“知”押韵,朗朗上口,也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2.本诗颈联是怎样凸显作者临难不苟的气节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一、1.答案 B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的能力,体现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弘扬正确的价值观。B项,“深信这样终会得到朝廷的表彰”错误,颔联表明自己志向宏远,决不做无谓的牺牲,而要为国立功,表达了慷慨悲壮、英勇无畏的殉国精神。20\n2.答案 ①这一联的含意是:宁可被敌人杀掉以血衅鼓,也不会屈服。②上下句形成了转折关系,有力地表明了诗人为国捐躯的决心。③“须信”“未闻”两个词语不仅起到关联作用,且对仗工整,音节铿锵,强化了作者凛然殉国的豪情。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陶冶了艺术情操。解答时,要先解释颈联的含意。颈联的意思是,我自知被俘后会被敌人杀害,但从来没有听说过烈士会投降。上下句语意陡转,从而表达了为国捐躯的决心。然后从对仗、语气上赏析表情达意的效果。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9分)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陆畅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人定军州禁漏①传,不妨秋月城头过。其二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谢公②诗酒人。[注] ①禁漏:漏刻发出的声响。②谢公:南朝齐诗人谢朓,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此诗中“谢公”应指崔大夫。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诗中,首句雄奇磅礴,“压”字写出北楼之高,“满”字则写出北楼上视野之开阔。B.前诗写因为楼高,故而诗人觉得“风清水凉”,也正因如此,所以诗人才难以入眠。C.后诗中,“别”“笑”二字写出诗人近几年羁旅漂泊的生活状态,达观里有一些苦辛。D.两首诗角度不同,前诗从空间切入,侧重写景;后诗从时间切入,侧重写人。2.两首诗都写了“月”,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二、1.答案 B 此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体现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弘扬正确的价值观。题中B项,“因为楼高,故而诗人觉得‘风清水凉’,也正因如此,所以诗人才难以入眠”错误,难以入眠不是因为天凉,而是因为景美,不忍心睡觉。20\n2.答案 ①前诗以景结情,写秋月从城头经过,渲染出清凉幽静的氛围,衬托出诗人欣赏美景而不忍入眠的愉悦;②后诗采用拟人手法,借唯有明月识得“我”是与“谢公”一同吟诗品酒之人,既称许了崔大夫的高雅,也委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以及漂泊多年怀才不遇的郁闷。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艺术手法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陶冶了艺术情操。前诗的最后一句中“秋月城头”是以景结情的典型写法,后诗的最后一句“识是谢公诗酒人”将“月”拟人化,含蓄委婉。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学阮公体三首(其二)[注]刘禹锡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注] 此诗作于诗人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贬官朗州期间。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朔风劲吹,秋霜凛冽,道路遥艰,阴云密布,这是诗歌为老骥、鸷禽创设的环境。B.诗歌继承了传统的“悲秋”主题,首句中的“悲”字奠定了全诗低沉的感情基调。C.“驰”和“拂”精于炼字,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老骥扬蹄疾驰,鸷禽展翅迅飞的形象。D.全诗描写和议论相结合,脉络清晰,尾联骨力雄健,感情激荡,饱含哲理。2.“老骥”和“鸷禽”的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三、1.答案 B 此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体现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弘扬正确的价值观。B项“诗歌继承了传统的‘悲秋’主题,首句中的‘悲’字奠定了全诗低沉的感情基调”错误,这首诗一反传统的“悲秋”主题,不畏“衰节”,唱出意气豪迈的秋歌。2.答案 诗人借“老骥”和“鸷禽”的形象自况(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是仍存有“壮心不已”的情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艺术手法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陶冶了艺术情操。20\n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为“老骥”“鸷禽”“朔风”“秋霜”“远道”“层阴”“绝塞”“华林”,这些意象为读者勾画出了“老骥驰骋”和“雄鹰翱翔”两幅画面,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奋力呼喊,抒发了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诗中着力刻画“老骥”“鸷禽”这两个意象,实际上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用“老骥”“鸷禽”来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此刻身处逆境,但是仍存壮心不已的情怀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如答象征,酌情给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答张十一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注] 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③踯躅:杜鹃花科植物。④恩波:皇帝的恩遇。⑤斗:同“陡”,顿时。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写出春山明净,春江空阔。寥寥几笔,描绘出一幅清晰鲜明的水墨画。B.颔联“竞”写活了嫩笋争相生长的蓬勃景象,“闲”解释出花儿清闲自得的意态。C.颈联没有怨恨之情,只有诗人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以及对建功立业的渴望。D.尾联诗意婉转,韵味浓厚,其中“斗觉”二字用得奇崛,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2.诗歌的前四句在景物描写上表现了高超的技巧,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四、1.答案 C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综合鉴赏能力。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陶冶了艺术情操。C项,“颈联没有怨恨之情”理解分析有误,颈联“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意思为“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这两句诗蕴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20\n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忧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却比说出来更为深切。在这样的处境里,还想到未报恩波,这体现着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故选C。2.答案 ①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第一联勾勒了阳山地区的全景,为远景;第二联则是两个近景特写。②色彩丰富,浓淡相宜。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黄花,深淡相宜,形象突出。③动静结合,以声衬静。山村是宁静的,但是猿的哀啼打破了宁静,反而更突出此处环境的幽静。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陶冶了艺术情操。首联“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勒了阳山地区的全景,是远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达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寥寥数笔,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这一联如同一幅清晰鲜明的水墨画。紧接着第二联“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是两处近景特写,筼筜是一种粗大的竹子;踯躅即羊踯躅,开黄色的花,生在山谷间,二月花开时,耀眼如火,月余不歇。这一联,可以说是作者为这幅水墨画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为荒僻的野景增添了春天的生气。上句的“竞”字同下句的“闲”字,不但对仗工整,而且传神生动。“竞”字把嫩笋争相生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揭示了出来,环境幽静。这四句诗,写了远景,又写了近景,层次分明;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黄花,浓淡相宜,形象突出;再加上哀猿的啼叫,更显出环境的清幽,真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关键能力【能力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赠卖松人于武陵①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②尘![注] ①于武陵,唐代诗人,曾考取进士。一生仕途不达,遍游天下。②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卖松人把松树带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这样的行为不合时宜。20\nB.颔联“寒涧”写出了松树长于深山大谷中,生长环境恶劣,为下联“瘦叶几经雪”作铺垫。C.桃李虽然沾染了长安城的尘土,但难掩妖艳妩媚,仍是长安城富贵人家的喜爱之物。D.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比如“寒涧”“翠楼”的环境对比,“松”与“桃李”的际遇对比。2.本诗语言婉中带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6分)一、1.答案 C 2.答案 (1)本诗“婉”体现在巧用比喻手法。用“松树”喻有德有才之人,用“桃李”喻趋时媚俗无德之人。言在此而意在彼,用语委婉。(2)本诗的“讽”体现在诗人对权贵(翠楼人)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之人的社会现实的讽刺。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寄李儋元锡[注]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 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混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已一年”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2.诗歌的颈联备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请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6分)二、1.答案 D 2.答案 ①颈联是心理描写,具体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多病的身躯让诗人想归隐田园,但想到辖境内还有流亡的灾民,又充满了对朝廷的愧疚之情,触动了他的济世之心,流20\n露出进退两难的苦闷。②颈联真实地再现了一个清廉正直、忠于职守、忧国忧民的官员形象。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除夜对酒赠少章①陈师道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②。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注] ①少章:秦觏,字少章,与诗人交往颇密。②未空:事业、生活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除夕之夜,本该合家团聚,但诗人却问“身何托”,首句抑郁不平之情劈空而来。B.首联,诗人“身何托”和客人事业、生活“未空”构成鲜明对比,极写客人的踌躇满志。C.诗歌第四句的意思是: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而现实中却一无所有。D.颈联对仗工整,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形象表达了诗人愁情之深、内心之苦。2.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三、1.答案 B 2.答案 ①生活凄苦,事业无成。诗人无所依托,虽有抱负,却无从实现,半生忧患,内心愁苦。②执着追求理想,虽遭挫折仍保持乐观精神。诗人做梦也希望能够一展平生抱负,虽然处境困厄,但仍然用歌声排遣满腹愁绪。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西江月刘过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今日楼台鼎鼐[注],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注] 鼎鼐:炊器,古时常用鼎鼐调味来比喻宰相治国,故以其代称相位。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nA.上片写朝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表达出词人对朝廷力量的肯定。B.词人化用孟子的名言,指出只要南宋上下齐心,共同抗敌,北伐是可行的。C.下片写词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却依然对北伐的大好前景充满信心。D.本词语言晓畅,运用了很多口语化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增加了词的魅力。2.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6分)四、1.答案 C 2.答案 ①本词上片分析北伐的大好形势,下片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去,表达了爱国军民期盼北伐胜利的共同心声,充满了胜利在望的豪情和壮志。②“元嘉草草”三句,词人借南朝宋文帝轻率出兵,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败的事,提醒南宋统治者要吸取前人的教训,不能轻敌冒进。[教师用书专用]【能力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9分)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颔联续写江景,红绿紫黄,色彩绚烂,写出诗人畅快的心情。B.“万里”“三年”分别写出空间上的悠远和时间上的漫长,蕴含了漂泊的痛苦。C.末句中“风檐雨声”的主语是“新滩”,新滩流水声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D.全诗写江上踏青所见所感,用语清空如话,情思宛转曲折,道尽作者的身世之悲。2.诗的第二句“东风日暖闻吹笙”颇有意蕴,请简要分析。(6分)一、20\n1.答案 A “写出诗人畅快的心情”赏析有误。颔联续写江景,红绿紫黄,色彩绚烂,是以乐景写哀情,内心凄苦。2.答案 ①这句诗描绘了东风吹拂,春日和暖,笙歌声声,充满生机和乐的画面。②从触觉和听觉上写出了踏青江上行那种暖洋洋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③以乐景写哀情,以美丽的春色反衬凄苦的身世,以轻快的笔调抒写抑塞不舒的情怀。解析 本题要求赏析诗的第二句——“东风日暖闻吹笙”。这句诗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暖”是风吹日照的温暖的感受,“闻吹笙”是听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从全诗的角度分析,这句写的是乐景,而下面诗人抒发的是欲归不能归的苦闷和无奈,羁泊天涯的痛苦。因此这句诗运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以温暖明媚的春光反衬诗人内心的痛苦。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开头两句运用白描手法,仅通过鸟鸣、花开描写春天的景色,却把春意写得很浓。 B.诗的第三、四句写人们拿着斧子到遥远的地方去开拓土地,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 C.诗的第五、六句写燕子飞回来了,屋中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历,写出了生活的和平安定。D.这首诗没有渲染春天的万紫千红,但从淡淡的色调和平静的活动中成功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2.尾联“临觞忽不御”一句使本诗情感发生突转,结合全诗分析本诗情感是如何转变的。(6分)二、1.答案 B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综合鉴赏能力。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陶冶了艺术情操。B项,第三句是写“人们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而不是“到遥远的地方去开拓土地”。远扬:又长又高的枝条。20\n2.答案 ①本诗前三联充满了作者对春日田园生活的赞颂、憧憬之情,但最后一联却发生突转,产生了几分惆怅之感。②首联通过鸟鸣、花开描写了春意盎然的美景,中间两联通过农民的田园劳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和展望。③最后一联由“临觞忽不御”的动作的细节描写,表达了诗人想到那离开家园的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又增添了几分为远客的惆怅、惋惜之情。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陶冶了艺术情操。诗的前六句,都是写诗人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写自己的感情活动。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好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一切都是那样富有生气,充满着生活之美。诗人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三、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9分)渡易水陈子龙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注] 陈子龙:明末官员、文学家,当时建州女真族统治者已改国号“清”,对明王朝虎视眈眈。并刀:并州产的刀,以锋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宝刀。塞上曲戴叔伦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注] 戴叔伦:唐代中期著名诗人。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渡易水》是怀古诗,重在抒写诗人由古人古事所触发的思想感情,言近旨远。B.《塞上曲》语言质朴,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情壮志,语气坚决,很有气势。C.《渡易水》后二句即景抒情,从眼前所见的凄切苍凉之景,引出对国事的隐忧。D.《塞上曲》尾句化用典故,却反用其意,这是戴叔伦基于班超爱国精神的升华。2.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作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20\n1.答案 C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综合鉴赏能力。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陶冶了艺术情操。C项,“凄切苍凉之景”理解有误,从“潺湲”“碧”可以看出,此处当是以乐景衬哀情。2.答案 相同之处:都表达了清除边患、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渡易水》以并刀夜鸣写出报国志向,诗人途经燕赵旧地,想起荆轲,渴望效命疆场;《塞上曲》写大唐军队敢叫胡儿有来无回,士兵们以身报国,表达了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不同之处:《渡易水》隐含忧国伤时之情,而《塞上曲》昂扬向上。《渡易水》尾句感叹到哪里去找荆轲那样的壮士来为他送行(或:感叹当今国事衰微,即便荆轲这样的勇士也无用武之地),表达了对国事的无限隐忧。《塞上曲》整首诗都洋溢着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一去不复还的豪情壮志,雄健壮烈。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情感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比较鉴赏的能力,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陶冶了艺术情操。两首诗都表达了誓死保家卫国的爱国之情。不同的是,《渡易水》借用荆轲之事抒情,表达了对国事的隐忧;《塞上曲》反其意用典,慷慨激昂。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古风·碧荷生幽泉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注] 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20\n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四、1.答案 D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综合鉴赏能力。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陶冶了艺术情操。D项,“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不典型,更谈不上“充满”。2.答案 诗人托物言志,①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②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却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的感慨。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陶冶了艺术情操。咏物诗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本诗借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既表现自己的高洁、怀才不遇,又在结尾用“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期盼得到朝廷重用。2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