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0

2/30

剩余2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复习纲要【考情探究】课标解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备考策略考点内容断句综合考查对实词、虚词、句意的理解句读、语法运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准确理解句意,正确断句平时多积累实词的含义,注意借助虚词来断句,同时要多关注句子的结构,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官职科举、姓名称谓、天文地理、历法纪年、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凭借积累、根据语境理解句中词语的传统文化内涵识记课本中的古代文化知识,按时间的先后等顺序梳理积累课外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文意概括和分析筛选并归纳信息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20个实词、18个虚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1.选择题,在审读题干和仔细比对选项与原文上下功夫。注重总结规律,形成方法。2.简答题要做到要点全,语言简。翻译句子将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0个实词、18个虚词、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运用相关文言知识,理解文句,并能准确、通顺地翻译成现代汉语复习备考时要把三大得分点——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作为重点,强化“得分点”意识。【真题探秘】30\n(2020新高考Ⅰ,10—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随文助读由选文出自《明史·左光斗传》可知,本文属于传记类文本。理解其文意一般需要以下四步:第1步:关注开头,初识主人公形象。第2步:抓时间、地点和事件,把握主人公经历。第3步:关注人物对话和作者的议论抒情句,把握人物品行。第4步:巧借内容概括分析题,扫清阅读障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  核心考点:断句考查能力:根据语境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把握句子意思。30\n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D.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答案 B解析 “忠贤”和“魏广微”同为“奏劾”的宾语,“及”是连词,表并列,连接“忠贤”和“魏广微”,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C两项;“拟十一月二日上之”为语意完整的句子,意思是“打算在十一月二日呈上”,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故排除D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B.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答案 C解析 “殿下”不是对“丞相”的敬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解题方法:利用文言文的句式特点,把握句子结构;根据句子中的主语(人名、代词等)及其发出的一系列动作(动词)把握词语之间的意思关联,判断停顿;利用句中发语词、连词等判断句间关系,准确断句。复习建议:在文言文复习过程中,积累文言句式、具有关联作用的虚词,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判断句子的整体结构,会用排除法,并形成自觉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核心考点:古代文化常识。考查能力:根据语境及积累理解文中词语、理解文意的能力。解题方法:根据上下文内容,大致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推断文化常识的内涵;调动有关文化常识积累,帮助理解文言文句子中的文化常识。复习建议:文化常识的学习,应加强日常积累,但忌死记硬背;了解文化常识的形成背景,在了解的基础上加以积累;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化常识的内容,减轻背诵负担。核心考点: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考查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30\n项是(3分)(  )A.左光斗为人刚直,大力整肃吏治。他的字为遗直,正与他的性格相符;他担任御史时,捕治吏部恶吏,起获假印,揭露假官,引起极大震惊。B.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对无理要求。他的建议得以施行,水利大兴,百姓得利;刘朝以东宫名义索取戚畹废庄,他将信件原封返还,坚决拒绝。C.左光斗揭露赃私,受到小人陷害。他与人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引起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愤恨,魏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绕过法司,害死光斗。D.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答案 D解析 “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说法错误,由原文“系其群从十四人”“母以哭子死”可知,文中并未提及左光斗的同宗群从被迫害致死,他的母亲也并非被迫害致死。括和分析,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题方法:了解文章叙述的主要人物的事迹,把握事件的意义、人物的性格特点,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判断选项正误。复习建议: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和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够灵活地理解掌握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常见错误陷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译文:                           (2)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核心考点:翻译文言文句子。考查能力:根据语境,理解文言语句意思的能力。解题方法:根据上下文,整体理解句子的大致意思;根据语境落实句中重30\n译文:                           答案 (1)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2)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解析 (1)承:接受。冀:希望。少:稍微。(2)承追:受命追查。趣:催促。尽:全,都。5.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3分)答:                           答案 第一问: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第二问:没有成功,在救助过程中左光斗被害。解析 本题有两个问题需要解答。(1)解答第一问,首先要在文中找到“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这一内容,理解其意思,筛选出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并进行概括。“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意思是“容城孙奇逢,是个有气节的侠士”;“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意思是“与定兴鹿正因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考生可以根据这一内容进行概括。(2)解答第二问,首先要在文中找到“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这一内容,理解其意思,并进行概括。“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意思是“而左光斗与杨涟已同日被狱卒害死”,考生可以根据这一内容进行概括。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利用语法等方面的知识推断实词、虚词的意思;疏通语句,准确顺畅地将句子意思表达出来。复习建议: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的积累,并能根据语境准确推断、理解句中关键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养成梳理整合语言现象、总结语言运用经验的习惯,增强语感。核心考点:理解概括文意。考查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解题方法:结合题干,确定筛选信息的区间,准确理解相关事件,把握前因后果。组织答案力求简练明确。复习建议:加强理解文意及准确定位信息区间的能力。强化主观题的语言表达训练。  [参考译文]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明万历三十五年考中进士。任中书舍人。后被授为御史,30\n巡视中城。捕捉惩治吏部为非作歹的官吏,缴获假印七十多枚,假官一百多人,使京城震惊。派出管理屯田,分条呈上三种凭借十四条建议,诏令全部允许施行。水利大兴,北方人才知道种植水稻。邹元标曾说:“三十年前,都城的人不知道稻草是什么东西,现在到处是水稻,是兴修水田的益处啊。”宦官刘朝声称太子有令,索要外戚废弃的庄田。左光斗没有启封还给了他,说:“尺土都是殿下所有,今天怎敢私自授予。”宦官愤怒离去。杨涟弹劾魏忠贤,左光斗参与他的谋划,又与高攀龙共同揭发崔呈秀贪赃徇私,魏忠贤以及他的党羽都恼怒。等到魏忠贤驱逐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依次将轮到杨涟、左光斗。左光斗非常愤怒,起草奏疏弹劾魏忠贤以及魏广微所犯三十二条应当处斩的罪行,打算十一月二日呈上,先遣送妻子儿女返回南方。魏忠贤刺探得知,提前两日利用推事将他与杨涟一同削去官籍。小人们还不解恨,又陷害汪文言入狱,把左光斗的名字加进去,派使臣前往捉拿。父老子弟围住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也为之流泪。到京后就被投入诏狱酷刑审讯。许显纯诬陷他们接受杨镐、熊廷弼贿赂,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众人都自己诬枉服罪,左光斗被定罪贪赃二万。魏忠贤于是假传圣旨,仍令许显纯五日内查清此事,不交付法司,众人才后悔失计。容城孙奇逢,是个有气节的侠士,与定兴鹿正因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倡议集资,诸生争相响应。得数千金,打算替他交纳,以缓解他的官司,而左光斗与杨涟已同日被狱卒害死,当时是天启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左光斗当时五十一岁。左光斗死后,赃款还没有还完。魏忠贤令抚按严加追缴,捆缚他的族中兄弟子侄辈十四人。长兄左光霁因连累而死,母亲因哭儿子而死。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魏忠贤被杀后,赠左光斗右都御史,录用他的一个儿子。之后,再追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教师用书专用]1.真题多维细目表年 份卷 别选文出处及类别考 点考查能力素养要求2020新高考Ⅰ《明史·左光斗传》/史传断句/文化常识/内容概括分析/翻译/内容概括分析理解/理解/分析综合/理解/分析综合①语言建构与运用。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30\n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构建文言知识体系,提高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②思维发展与提升。注重直觉思维,揣摩语境中的关键字词。③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所传递的人文价值。理解并传承文本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课标全国Ⅰ《宋史·苏轼传》/史传断句/文化常识/内容概括分析/翻译理解/理解/分析综合/理解课标全国Ⅱ《宋史·王安中传》/史传断句/文化常识/内容概括分析/翻译理解/理解/分析综合/理解课标全国Ⅲ《晋书·王彪之传》/史传断句/文化常识/内容概括分析/翻译理解/理解/分析综合/理解2019课标全国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传断句/文化常识/内容概括分析/翻译理解/理解/分析综合/理解课标全国Ⅱ《史记·商君列传》/史传断句/文化常识/内容概括分析/翻译理解/理解/分析综合/理解课标全国Ⅲ《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史传断句/文化常识/内容概括分析/翻译理解/理解/分析综合/理解2018课标全国Ⅰ《晋书·鲁芝传》/史传断句/文化常识/内容概括分析/翻译理解/理解/分析综合/理解课标全国Ⅱ《后汉书·王涣传》/史传断句/文化常识/内容概括分析/翻译理解/理解/分析综合/理解课标全国Ⅲ《宋史·范纯礼传》/史传断句/文化常识/内容概括分析/翻译理解/理解/分析综合/理解2017课标全国Ⅰ《宋书·谢弘微传》/史传断句/文化常识/内容概括分析/翻译理解/理解/分析综合/理解2016断句/文化常识/理解/理解/30\n课标全国Ⅱ《明史·陈登云传》/史传内容概括分析/翻译分析综合/理解2.命题规律与趋势考查内容 新高考卷、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选文都出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选文难度不大,突出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核心目的;而且选文表现的都是正面人物形象,都是从国家、民族的角度突出人物恪尽职守、坚持正义、正直守节、不畏权贵、公私分明等高尚的精神品质。命题上,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概括、分析评价能力,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给文言语段断句的能力,以及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命题规律 课标全国卷题型固定,一直是3道四选一的单选题,1道翻译题,共19分。2020年新高考卷增加了一道概括分析的简答题,占3分,翻译题改为8分,总分变为20分。题目区分度相对较好,设误点清晰,不为难考生。命题趋势 总体保持稳定,最近几年题量、题型、考点和分值基本没有变化。随着新课标和新高考方案的深入推进,在立足考查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命题的综合性和开放度会越来越高,不排除增加主观题的可能性。备考策略 高考文言文考查的每一个知识点几乎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因此复习首先要立足于课本,做好课本知识的积累、梳理与运用;同时要多阅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作品,培养语感,增强理解能力,提升思维品质。3.重要考点纵向分析内容概括与分析历年考法分析卷 别原题重现设误类型2020新高考ⅠD.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于文无据、曲解文意30\n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2020课标全国Ⅰ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张冠李戴2020课标全国ⅡC.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曲解文意2020课标全国Ⅲ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曲解文意2019课标全国Ⅰ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时间与事件错位2019课标全国Ⅱ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曲解原文2019课标全国Ⅲ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曲解原文2018课标全国Ⅰ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张冠李戴2018课标全国Ⅱ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于文无据2018课标全国Ⅲ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张冠李戴30\n2017课标全国Ⅰ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张冠李戴2016课标全国Ⅱ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词语误解规律及变化①题干均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②多在具体分析上设误。偏重对象、事件和时间的搭配考查,必须在准确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判断。备考建议平时训练中,认真阅读文本,准确理解文句意思;熟悉常见命题陷阱,把选项还原到文本中细心比对。必备知识【自测自查】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围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二世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选自《史记·蒙恬列传》,有删改)30\n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B.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C.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D.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古代多指黄河,“河南”“河北”分别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B.参乘,在车右边陪乘。古人乘车,尊者在左,一人在右陪坐。C.崩,古时专指皇帝的死亡,等同于“驾崩”。文中指秦始皇病死在沙丘。D.太子,常作为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按礼俗多由嫡长子来担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蒙恬出身名门。祖父蒙骜侍奉秦昭王,位至上卿,蒙恬因家世荫庇担任秦将。B.蒙恬功勋卓著。他统军北逐戎狄,修筑长城,威震匈奴,并参与修建秦直道。C.蒙恬深受重用。始皇帝宠信蒙恬;他的弟弟蒙毅也被始皇帝亲近,位列上卿。D.蒙恬结局悲惨。蒙恬有大功于秦而被秦二世逼杀,他的弟弟也受他牵连而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2)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5.蒙恬一生,功勋卓著,而司马迁却评价说“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请结合文本说明司马迁这样评价的原因。(3分)一、1.答案 A 2.答案 C 3.答案 D 30\n4.答案 (1)蒙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而蒙毅经常在朝廷出谋划策,被称为忠信大臣,因此即使是各位将相也没有敢和他们竞争的。(2)赵高一向受到胡亥的宠幸,打算拥立胡亥继承王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处他而没有袒护他。5.答案 不重视百姓的人力物力,大规模地修筑长城。秦国刚刚统一,天下尚未安定,蒙恬身为名将,应尽力谏诤,赈救百姓急难,维护百姓安定生活;他却迎合始皇心意,建功立业。所以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顺理成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20分)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太祖即位,端知浚仪县,同判定州。端为政清简,远人便之。出知蔡州,以善政,吏民列奏借留。秦王廷美尹京,会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当表奏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从行。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先是,寇准为参知政事,端既为相,虑己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用其策。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太宗不豫,真宗为皇太子,端日与太子问起居。及疾大渐,内侍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谋立故楚王元佐。太宗崩,李皇后命继恩召端,端知有变,锁继恩于閤内,使人守之而入,皇后曰:“宫车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今始弃天下,岂可遽违命有异议邪?”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节选自《宋史·吕端传》,有改动)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30\nB.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C.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D.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押班”指朝会领班,起于唐。宋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B.“纳款”指向敌人投降归顺。纳款请命,意为投降朝廷并请求归附。C.“起居”,指皇帝的饮食寝兴等一切日常生活状况。D.“晏”指“平”;“宫车晏驾”,宫车平稳出驶。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端为政清简,颇得民心。他在蔡州担任过知州,因为政绩良好,当地的官员和百姓希望吕端能留任。B.吕端为相持重,颇识大体。他先当上宰相,担心寇准心中不满,奏请皇上同意寇准参与执掌宰相事务。C.吕端察事以微,思虑深远。太宗本想杀死李继迁的母亲,吕端知晓后,劝谏太宗不杀她且善养她,后来因此成功招降了李继迁。D.吕端行事果断,大事审慎。太宗驾崩,吕端知道有变故,当即关押了王继恩;真宗垂帘接见大臣,吕端确认是真宗本人后,才率众跪拜。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当表奏扈从。(2)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坚其叛心尔。5.太宗和寇准商议要杀李继迁的母亲,吕端是怎么说服太宗改变主意的?请作简要概括。(3分)二、1.答案 D 2.答案 D 3.答案 C 30\n4.答案 (1)皇上不顾风雨辛苦奔波,慰问百姓,讨伐罪人,秦王您处于皇上的亲人和贤臣的地位,应当上表奏请随从护驾。(2)做大事的人是不会顾及他的父母的,更何况李继迁是个叛逆的人呢?陛下今日杀掉她,明天可以抓到李继迁吗?如果事情不是这样,只不过让他坚定反叛之心罢了。5.答案 ①李继迁不会顾念亲情。②杀李继迁的母亲会坚定他的反叛之心。③善待李继迁的母亲,对其招降,牵系其心。[教师用书专用]【自测自查】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20分)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赞阝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30\n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C.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狩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5.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3分)一、1.答案 D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体现把握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的学科素养。第二个“汉王”是主语,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第二个“何”指萧何,也是主语,据此可以排除B项。2.答案 A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体现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项,这里亭长是负责地方治安的小吏,相当于今天的派出所所长。3.答案 C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30\nC项,“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错误。原文“群臣皆莫敢言”意思是群臣都不敢再言语了,并不是心悦诚服。4.答案 (1)诸事总要奏请汉王,获准了就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来了再报告。(2)如今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管管文书案卷,发发议论,不打仗,反倒功居我等之上,为什么?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词句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1)译出大意给2分;“即”“便宜”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译出大意给2分;“徒”“顾反”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5.答案 因为召平认为萧何将灾祸临头了,皇帝担心萧何会像韩信一样谋反,所以为他设卫队,名为宠信,实际是为了监视他。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解答时,需要读懂原文,注意联系上下文,找出相关信息,再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联系上文可知,几位劳苦功高的部下反叛,让汉高祖的疑心越来越重,此时,尽管萧何忠心耿耿,刘邦也难消戒心,寝食难安。现在又派出五百人的卫队来监视萧何,因此召平为萧何的处境担忧。[参考译文]相国萧何,沛县丰邑人。高祖刘邦当了亭长,萧何常常帮助他。等到刘邦起事做了沛公,萧何成为他的副手,常常督办公务。沛公进了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府库,分取金帛财物,唯独萧何首先进入宫室收取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文献资料,并将它们珍藏起来。沛公做了汉王,任命萧何为丞相。项羽和诸侯军队进入咸阳屠杀焚烧了一番就离去了。汉王之所以能够详尽地了解天下的险关要塞,家庭、人口的多少,各地诸方面的强弱,民众的疾苦等,就是因为萧何完好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萧何向汉王推荐韩信,汉王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王领兵东进,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守治理巴蜀,安抚民众,发布政令,供给军队粮草。汉二年,汉王与各路诸侯攻打楚军,萧何守卫关中,侍奉太子,治理栎阳。制定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诸事总要奏请汉王,获准了就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来了再报告。汉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于是论功行赏。由于群臣争功,一年多了,功劳的大小也没能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显赫,封他为酂侯,给予的食邑最多。功臣们都说:“我们身披战甲,手执兵器,亲身参加战斗,多的身经百余战,少的也参加了数十次战役,攻占城池,夺取地盘,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如今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管管文书案卷,发发议论,不打仗,反倒功居我等之上,30\n为什么?”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群臣回答说:“懂得打猎。”高祖又问:“知道猎狗吗?”群臣说:“知道。”高祖说:“打猎时,追咬野兽兔子的是猎狗,但发现野兽踪迹,指出野兽所在地方的是猎人。而今大家仅能捉到野兽而已,功劳不过像猎狗。至于萧何,发现野兽踪迹,指明猎取目标,功劳如同猎人。再说诸位只是个人追随我,多的不过一家两三个人。而萧何让自己本族里的几十人都来随我打天下,功劳是不能忘怀的。”群臣都不敢再言语了。汉十一年,陈豨反叛,高祖亲自率军到了邯郸。平叛尚未结束,淮阴侯韩信又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淮阴侯,高祖已经听说淮阴侯被杀,派遣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并令五百名士卒、一名都尉做相国的卫队。为此许多人都来祝贺,唯独召平表示忧虑。召平对相国萧何说:“祸患从此开始了。希望您辞让封赏不受,把家产、资财全都捐助军队,那么皇上心里就会高兴。”萧相国听从了他的计谋。高祖于是非常欢喜。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李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乾德中平蜀,选为果、阆监军,年方弱冠,母忧其未更事,将辅以处耘左右。继隆曰:“是行儿自有立,岂须此辈,愿不以为虑。”母慰而遣之。会征江南,领雄武卒三百戍邵州,止给刀盾。蛮贼数千阵长沙南,截其道。继隆率众力战,贼遁去,手足俱中毒矢,得良药而愈,部卒死伤者三之一。太祖闻其勇敢而器重之。复从李符督荆湖漕运,给征南诸军。吴人以王师不便水战,多出舟师断饷道,继隆屡与斗,粮悉善达。与梁迥治决河。迥体肥硕,所乘舟弊不能济,继隆易以己舟。已而继隆舟果覆,栖枯桑杪,赖他舟以度。后为镇州都监,契丹犯边,与崔翰诸将御之。初,太宗授以阵图,及临阵有不便,众以上命不可违。继隆曰:“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即从宜而行,败之于徐河。李继迁叛,命继隆率兵击之。雍熙二年四月,出银州北,破悉利诸族,追奔数十里,斩三千余级,俘蕃汉老幼千余,枭代州刺史折罗遇首。从曹彬征幽州,矢中左股,血流至踵,获契丹贵臣一人。彬欲上其功,继隆止之。俄而傅潜、米信军败众溃,独继隆所部振旅而还。即命继隆知定州,寻诏分屯诸军,继隆令书吏尽录其诏。旬余,有败卒集城下,不知所向,继隆按诏给券,俾各持诣所部。太宗益嘉其有谋。真宗咸平二年,丁内艰,起复。王师失利于望都,继隆累表求诣阙面陈边事,因乞自效。真宗慰谕之。景德二年春,加开府仪同三司。诏始下,会疾作,上亲临问。卒,年五十六。车驾临哭之恸,为制服发哀。乾兴初,诏配享真宗庙庭。  (节选自《宋史·李继隆传》,有改动)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30\nA.李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B.李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C.李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D.李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监军为临时派遣,在军队中负责对功罪赏罚进行稽查和审核,有时也由宦官充任。B.漕运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措施,在文中指通过海道运输粮食来供应军需。C.车驾在文中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作帝王的代称,类似的说法还有“乘舆”“御驾”。D.配享是以功臣附祭于祖庙或以贤哲附祭于孔庙,在文中指李继隆死后附祭于真宗庙。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继隆年轻有为,做事颇有自信。他年方二十,就被选用担任果、阆监军,母亲担心他还未曾经历世事,要李处耘身边的人辅助他,他却认为自己会有所建树。B.李继隆奋勇杀敌,受到皇帝赏识。征伐江南时,他率领人马奋力作战,手脚都被毒箭射中,所辖士兵死伤的有三分之一,但终取胜,太祖因而十分器重他。C.李继隆关心同僚,不顾个人安危。他与梁迥治理黄河决口时,用自己的船交换梁迥的破船,后来船只倾覆,他停留在枯死的桑树梢上,依靠其他船才得以渡河。D.李继隆随机应变,行事有责任感。契丹侵犯边境,太宗传授的作战部署图不合实际,他认为作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于是独自承担了违反诏令的罪名,打败敌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继隆按诏给券,俾各持诣所部。太宗益嘉其有谋。(2)王师失利于望都,继隆累表求诣阙面陈边事,因乞自效。5.李继隆死后获得“配享真宗庙庭”的殊荣,结合材料,你认为李继隆获此荣耀的原因有哪些。(3分)二、1.答案 B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体现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的学科素养。30\n“处畴”是伯父的名,不能与前面断开;“会”意为适逢,“长春节”是节日名称,中间不能断开。2.答案 B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并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本文“漕运”是通过河道运输而不是“海道运输”。3.答案 D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体现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自承担了违反诏令的罪名”说法有误,原文意思是“假如得到违反诏令的罪名,请求独自承担”。4.答案 (1)李继隆按照诏书发给凭证,让(使)他们各自携带到所属部队去。太宗更加赞赏他有谋略。(“券”“俾”“嘉”1处1分,大意1分)(2)朝廷军队在望都失利,李继隆多次上表请求到朝廷去当面陈奏边疆事务,并请求贡献自己的力量。(“表”“阙”“效”1处1分,大意1分)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词句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1)“给券”,发给凭证;“俾”,使、让;“诣”,前往、到;“嘉”,赞赏、嘉奖。(2)“失利于望都”状语后置;“累表”,多次上表;“阙”,皇宫、朝廷;“效”,献出。5.答案 ①征伐江南,作战勇敢,太祖非常器重他。②任定州知州,政绩突出,太宗赞赏他有谋略。③服丧未满被起用,他多次上表陈奏边疆事务,并请求贡献自己的力量,皇上感到很宽慰。④危难之际,把自己的船换给梁迥。品德高尚,社会声望高。⑤曹彬想要上报李继隆的功勋,李继隆阻止了曹彬,不贪功。(每点1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解答时,需要读懂材料,注意联系上下文,找出相关信息,再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李继隆既有战功,又有政绩,社会声望高,多次受到皇帝的赞赏,这些都是原因。  [参考译文]李继隆字霸图,自幼由伯父李处畴抚养。长大后,因父恩荫补供奉官。李处耘贬淄州,李继隆也被削职为民。长春节时,(李继隆)与其母入朝祝寿,官复原职。乾德年间平定蜀地,(李继隆)被选用为果、阆监军,年方二十,母亲担心他还未曾经历世事,要李处耘身边的人辅助他。李继隆说:“这次出行孩儿自然会有所建树,哪里要用这些人,希望(您)不要为此担心。”母亲抚慰之后送走他。征伐江南时,(李继隆)率领雄壮威武的三百士卒守卫邵州,30\n仅供给大刀盾牌。蛮贼数千人在长沙以南布阵,截住他们的道路。李继隆率领人马奋力作战,贼军逃走,(李继隆)手脚都被毒箭射中,获得良药得以痊愈,所辖士兵死伤的有三分之一。太祖听说了他的勇敢因而器重他。(李继隆)又跟随李符管理荆湖漕运,供应征南各军。吴人因为宋军不善于水战,经常派出水师切断运粮通道,李继隆多次与他们作战,(最终)粮食全部安全送达。(李继隆)与梁迥(共同)治理黄河决口。梁迥身体肥硕,乘坐的船残破无法渡河,李继隆把自己的船换给他。后来李继隆坐的船果然翻了,(李继隆)停留在枯死的桑树梢上,依靠其他的船才得以渡过。后来(李继隆)任镇州都监,契丹侵犯边境,与崔翰等将领抵御。起初,太宗把作战图交给他,临阵时有不实用之处,众人认为皇上的命令不可违背。李继隆说:“事情随时会有变化,怎能预先确定,假如得到违反诏令的罪名,请求独自承担。”于是随机行事,在徐河打败了契丹。李继迁叛乱,(皇上)命令李继隆率军攻打李继迁。雍熙二年四月,(李继隆)从银州以北出兵,打败悉利各族,追击(败军)数十里,斩首三千余级,俘获蕃汉老幼一千余人,将代州刺史折罗遇斩头并悬挂示众。(李继隆)跟从曹彬征伐幽州,箭射中(他的)左大腿,血流到脚跟,(仍)俘获契丹显贵大臣一人。曹彬想要上报他的功勋,李继隆阻止了他。不久傅潜、米信兵败溃逃,只有李继隆率领的军队振军回朝。(皇上)当即任命李继隆为定州知州,不久下诏各军分头驻守,李继隆命令书吏抄录全部诏令。十多天后,有败散士兵聚集在城下,不知道应该去何地,李继隆按照诏书发给凭证,让他们各自携带到所属部队去。太宗更加赞赏他有谋略。宋真宗咸平二年,因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未满又被起用。朝廷军队在望都失利,李继隆多次上表请求到朝廷去当面陈奏边疆事务,并请求贡献自己的力量。皇上感到很宽慰。景德二年春,(李继隆)加官开府仪同三司。诏书刚下达,正遇疾病发作,皇上亲自前来慰问。去世,终年五十六岁。皇帝亲临哭得很悲痛,为他穿丧服表达哀伤。乾兴初年,下诏配享真宗庙庭。关键能力【能力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0分)侍其曙,字景升。父稹,左监门卫大将军。曙少举进士不第,以父任为殿前承旨,改右班殿直。咸平中,以阁门祗候为苏、杭、湖、秀等州都巡检使。迁左侍禁,领东西排岸司,与谢德权提举在京仓草场。尝于仓隙地牧牛羊,为德权所讼。真宗以问德权曰:“牛羊食仓粟邪?”曙闻而自劾,帝勉谕之。它日,召曙问:“汝才孰与德权?”对曰:“德权畏法慎事,臣乃敢于官仓牧牛羊,是不及也。”人多称之。鄂州男子闻人若挫,告其徒永兴民李琰将作乱,命曙同度支判官李应机往按之。至则设方略,捕琰党三十余人,皆伏法。琰辞连己所不快者数十人,一切不问。30\n青州卒庞德讼其校李绪谋以众叛帝疑其诬又命曙至青州与通判魏德昇同至劾无验遂弃德市知青州张齐贤奏曙擅戮人帝曰不尔无以安被告者曙还,奏德惮绪治军严,故诬之。帝擢绪本军虞候,而进曙东头供奉官。初,太宗平河东,建塔于太原故城,塔毁,帝欲新之,遣内侍经度,计工二百万。帝疑,命曙往,减费十九。改内殿崇班。祥符二年,黎州夷人为乱,诏曙乘驿往招抚,其酋首纳款,杀牲为誓。曙按行盐井,夷人复叛。曙率部兵百余,生擒首领三人,斩首数十级。因上言蛮阻险拒命,请必加讨。诏知庆州孙正辞、环庆驻泊都监张继勋领陕西兵,同曙俱进,所至皆降。曙又言:王师已至而方出,请诛之。真宗谓王旦曰:“已降而杀之,何以信四夷?”不许。夷人平,迁内殿承制,再迁如京副使、知登州。会岁饥,请漕江、淮米以振贫乏,活者甚众。累迁西京作坊使、惠州刺史、知桂州,徙滑州,迁西上阁门使,徙郓州,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卒。曙为人沈敏,有干略,善论利害事,朝廷数任使之。(选自《宋史》列传八十五,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州卒庞德讼其校李绪谋以众叛/帝疑其诬/又命曙至青州与通判/魏德昇同至劾/无验/遂弃德市/知青州张齐贤奏曙擅戮人/帝曰/不/尔无以安被告者/B.青州卒庞德讼其校李绪/谋以众叛帝/疑其诬/又命曙至青州与通判/魏德昇同至劾/无验/遂弃德市/知青州张齐贤奏曙擅戮人/帝曰/不尔/无以安被告者/C.青州卒庞德/讼其校李绪谋以众叛帝/疑其诬/又命曙至青州/与通判魏德昇同至劾/无验/遂弃德市/知青州张齐贤奏曙擅戮人/帝曰/不/尔无以安被告者/D.青州卒庞德讼其校李绪谋以众叛/帝疑其诬/又命曙至青州/与通判魏德昇同至劾/无验/遂弃德市/知青州张齐贤奏曙擅戮人/帝曰/不尔/无以安被告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咸平,是宋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表示年份)。B.迁,本义是移动、转变,在古代多指变动官职,一般指升职。文中意为升职。C.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陕西西南部。黄河流经陕西省境,自北而南,故有此说。D.卒,古人称大夫死为“卒”。古代对不同地位的人死的称呼不同,如士人死称为“不禄”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侍其曙知错能改,为人不计嫌怨。因为在官仓隙地放牧牛羊而被谢德权告发,他不仅能够自我反省,没有记恨谢德权,而且还在皇帝面前对谢德权大加赞赏。B.侍其曙严明公正,办案明察秋毫。对于作乱案件,他深入调查,获得实情,对作乱者绝不姑息,逮捕并处决李琰同党和供词中牵连相关的人多达几十个。30\nC.侍其曙忠心耿耿,深得皇帝信任。对于存疑之事,皇帝常常交由他去核查办理,如真宗认为内侍对重新建塔的预算过高,命侍其曙主办,费用果然减去大半。D.侍其曙关爱百姓,能够为民请命。他担任如京副使、登州知州时,遇上荒年,能够及时上奏朝廷请求调运外地粮食来赈济饥饿的百姓,使很多百姓得以活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德权畏法慎事,臣乃敢于官仓牧牛羊,是不及也。(2)曙为人沈敏,有干略,善论利害事,朝廷数任使之。5.皇帝想在太原故城重建被毁坏的塔,为什么又派侍其曙去办理?请简要说明。(3分)一、1.答案 D 2.答案 C 3.答案 B 4.答案 (1)谢德权敬畏法律而谨慎行事,臣竟然敢于在官仓放牧牛羊,这表明臣不如他。(2)侍其曙为人深沉而敏捷,有才干谋略,善于议论重要事情,朝廷多次任命他去办理(重要的事情)。5.答案 太宗皇帝当初平定河东,曾经在太原故城建塔,后来塔毁坏,真宗想重建,派遣内侍去经营规划,预计用工二百万。真宗怀疑其中有贪腐问题,所以命侍其曙去复核,结果减少了十分之九的费用。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李裕,字资德,丰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中,巡按陕西,上安边八事。石彪滥报首功,诏裕核实。彪从父亨以书抵裕裕焚之以实闻亨亦旋败由是有强直声都御史寇深遇僚属严惟裕不为屈。以才擢山东按察使。重囚二百余人,或经十余年未判,裕旬月间决遣殆尽。大岘山贼寨七十余,裕捕戮其魁,纵胁从,除其逋负,乱遂平。成化初,迁陕西左布政使,入为顺天府尹。政声大著。进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江北诸府。浚白塔、孟渎二河以便漕。张秋南旺及淮安西湖旧编木捍冲激,劳费无已。裕与郎中杨恭等谋,易以石,遂为永利。淮、凤方饥,而太仆征预备马二万匹,裕论罢之。在淮六岁,每岁入计事,陈利病,多施行。父忧归,服除,留佐院事。十九年,代戴缙为右都御史。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汪直败,偕副都御史屠滽请雪诸忤直得罪者,帝不悦,夺俸;又坐累,调南京都察院。考绩赴都,留为工部尚书。初,吏部尚书尹旻罢,30\n耿裕代之。以持正不为万安所喜。而李孜省方贵幸用事,欲引乡人,乃协谋去耿裕,以裕代之。裕本廉介负时望,以孜省故,名颇损。其铨叙亦平。故事,考察目有四:曰老疾,曰罢软,曰贪酷,曰不谨。裕言:“人材质不同。偏执类酷,迟钝类软。乞立‘才力不及’一途,以寓爱惜人才之意。”帝善之,遂著为令。孝宗立,言官交章劾裕进由孜省。裕不平,为《辨诬录》,连疏乞休去。正德中卒,年八十八。(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彪从父亨/以书抵裕/裕焚之/以实闻亨/亦旋败/由是有强直声/都御史寇深遇僚属严/惟裕不为屈。B.彪从父亨以书抵裕/裕焚之/以实闻/亨亦旋败/由是有强直声/都御史寇/深遇僚属严/惟裕不为屈。C.彪从父亨以书抵裕/裕焚之/以实闻亨/亦旋败/由是有强直声/都御史寇/深遇僚属严/惟裕不为屈。D.彪从父亨以书抵裕/裕焚之/以实闻/亨亦旋败/由是有强直声/都御史寇深遇僚属严/惟裕不为屈。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父,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意即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意即堂叔。B.用事,有“执政、当权”“凭感情、意气等行事、办事”“使用典故”等意义,文中用的是第二个意义。C.铨叙,亦作“铨序”。古时审查官吏的资历和劳绩,确定其升降级别与职位。文中指李裕的考核结论。D.故事,在文中指先例、惯例。管理者在处理行政事务时,除依据法律法规外,还会按照一定的惯例行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裕秉性耿直,不畏强权。在奉诏查处石彪谎报战功一事时,他据实上报,不徇情枉法,获得好名声。B.李裕颇有才干,屡获提升。他因才干被提升为山东按察使,后又被提升任右都御史、工部尚书等职务。30\nC.李裕关心民生,同情百姓。淮安、凤阳一带闹饥荒时,太仆寺却要征用两万匹马,遭到李裕的抵制。D.李裕一生正直,晚节有亏。耿裕因坚持正义不被人喜爱,李孜省和李裕共谋除去耿裕,让李裕代替耿裕。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在淮六岁,每岁入计事,陈利病,多施行。(2)帝不悦,夺俸;又坐累,调南京都察院。5.针对过去官吏的考察项目,李裕向皇上提了什么建议?请简要说明。(3分)二、1.答案 D 2.答案 B 3.答案 D 4.答案 (1)李裕在淮安六年,每年入京讨论国事,陈述利弊,有很多建议得到施行。(2)皇帝不高兴,剥夺了他的俸禄。又因受连累获罪,调到南京都察院。5.答案 李裕认为,人的才能、性格气质是不同的。偏执的人接近残酷,迟钝的人接近疲软。请求设立“才力不够”这条标准,以寄托爱惜人才的意旨。[教师用书专用]【能力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0分)董遵诲,涿州范阳人。父宗本,善骑射,隶契丹帅赵延寿麾下,尝以事说延寿不能用。及延寿被执,举族南奔。汉祖得之,擢拜随州刺史,署遵诲随州牙校。周显德初世宗北征大将高怀德表遵诲从行师次高平与晋人遇将接战晋兵未成列怀德命遵诲先出奇兵击之晋人溃大军继进遂败之。二年,讨秦、凤,大将韩通又表遵诲自随。与贼战于唐仓,先登陷阵,擒蜀招讨使王鸾以献,克秦、凤二州。师还,录其前后功,补东西班押班,又迁骁武指挥使。太祖微时,客游至汉东,依宗本,而遵诲凭藉父势侮太祖,太祖每避之。及太祖即位,改元建隆。一日,便殿召见,遵诲伏地请死,帝令左右扶起,因谕之曰:“卿尚记往日紫云及龙化之梦乎?”遵诲再拜呼万岁。俄而部下有军卒击登闻鼓,诉其不法十余事,太祖释不问。遵诲益惶愧待罪,太祖召而谕之曰:“朕方赦过赏功,岂念旧恶耶?汝可勿复忧,吾将录用汝。”遵诲再拜感泣。乾德六年,以西夏近边,授通远军使。遵诲既至,召诸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刲羊酾酒,宴犒甚至,30\n众皆悦服。后数月,复来扰边,遵诲率兵深入其境,击走之,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太祖嘉其功,就拜罗州刺史,使如故。太宗即位,兼领灵州路巡检。遵诲不知书,豁达无崖岸,多方略,能挽强命中,武艺皆绝人。尝有剽略灵武进奉使鞍马、兵器者,遵诲部署帐下欲讨之,夏人惧,尽归所略,拜伏请罪,遵诲即慰抚令去。自是各谨封略,秋毫不敢犯。历太祖、太宗朝,委遇始终不替,许以便宜制军事。太平兴国六年,卒,年五十六。帝轸悼久之,遣中使护葬,赗赙加等。(选自《宋史·董遵诲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显德初/世宗北征/大将高怀德表遵诲从行/师次高平/与晋人遇/将接战/晋兵未成列/怀德命遵诲先出/奇兵击之/晋人溃/大军继进遂败之B.周显德初/世宗北征/大将高怀德表遵诲从行师/次高平/与晋人遇/将接战/晋兵未成列/怀德命遵诲先出奇兵击之/晋人溃/大军继进遂败之C.周显德初/世宗北征/大将高怀德表遵诲从行师/次高平/与晋人遇/将接战/晋兵未成列/怀德命遵诲先出/奇兵击之/晋人溃/大军继进遂败之D.周显德初/世宗北征/大将高怀德表遵诲从行/师次高平/与晋人遇/将接战/晋兵未成列/怀德命遵诲先出奇兵击之/晋人溃/大军继进遂败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契丹,中国古代一个非常强悍的游牧民族,曾经给中原统治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B.登闻鼓,古代帝王为表示听取臣民谏言或冤情,在朝堂外悬鼓,许臣民击鼓上闻。C.乾德,是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乾德六年”指北宋太祖赵匡胤在位的第六年。D.中使,是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文中皇帝派出使者护送董遵诲的棺柩入葬。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董遵诲受人举荐,战功卓著。世宗北征时,他在大将高怀德的推荐下随行,出奇制胜,击败晋军;在大将韩通的推荐下跟随讨伐秦州、凤州,抓获王鸾。B.董遵诲幸遇不计前嫌的明君。他曾怠慢太祖,太祖即位后原谅了他;有人告他违法,太祖也不追究;他去世后,太祖沉痛悼念许久,并加等赠送助丧财物。C.董遵诲安抚各族,平定夷人。他做通远军使时,宴饮犒劳各族的酋长,晓谕朝廷的威德;夷人部落侵扰边境,他俘虏和杀死了很多人,缴获了几万羊马。D.董遵诲武艺超群,善于安抚。他武艺超绝于人,能拉硬弓射箭中的;他在处置归还抢劫物品且跪拜请罪的夏人时,没有治罪,自此疆界也就安定下来。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30\n(1)朕方赦过赏功,岂念旧恶耶?汝可勿复忧,吾将录用汝。(5分)(2)历太祖、太宗朝,委遇始终不替,许以便宜制军事。(5分)5.文中“遵诲不知书,豁达无崖岸,多方略”的意思是,董遵诲没有读过书,但豁达而没有城府。对此你是否赞同?结合文意加以说明。(5分)一、1.答案 D 在“大将高怀德表遵诲从行/师次高平”和“大将高怀德遵诲从行师/次高平”的断定上,“师”是“次”的主语,应该放在后一句,排除B、C两项。在“怀德命遵诲先出/奇兵击之/”和“怀德命遵诲先出奇兵击之/”的判定上,“奇兵”是“出”的谓语,不能断开,排除A项,由此便可确定答案。2.答案 C 根据文中“太祖即位,改元建隆”可知,“建隆”是宋太祖的第一个年号,判断“‘乾德六年’指北宋太祖赵匡胤在位的第六年”错,是因为“乾德六年”是指使用“乾德”年号的第六年。3.答案 B “他去世后,太祖沉痛悼念许久”错,此处应为“太宗”。4.答案 (1)我正在赦免罪过奖赏功劳,难道会惦记(你)以前的过失吗?你可以不要再担忧,我将任用你。(2)经历太祖、太宗朝代,委任和礼遇始终没有废弃,允许他自行处理军事。解析 (1)旧恶:以前的过失;岂……耶:难道……吗?录用:任用。(2)委遇:委任和礼遇。替:废弃。便宜:自行。5.答案 (示例1)赞同。文中写董遵诲曾经凭借父亲的势力侮慢过未做皇帝的宋太祖。后来,他受到宋太祖的召见时,伏地请罪;得到太祖宽恕和恩遇后,还感动得泪流满面,并且效忠于皇帝。可见,董遵诲非常豁达、坦率,没有城府。(示例2)不赞同。文中写董遵诲曾经凭借父亲的势力侮慢过未做皇帝的宋太祖。后来,他受到宋太祖的召见时,伏地请罪。再后来,士兵控告董遵诲违法的事,宋太祖不追究,董遵诲更加谨小慎微。可见此人是表面上豁达,实际很有城府。(答案不唯一。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主要考查对文言文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解答时,需要读懂材料,找出相关信息,再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参考译文]董遵诲,涿州范阳人。父亲董宗本,擅长骑马射箭,隶属契丹帅赵延寿部下,曾经因为事情劝说而赵延寿不被采纳。等到赵延寿被抓获以后,全家南逃。汉祖得到他,提升为随州刺史,30\n安排董遵诲为随州牙校。周显德初年,世宗北征,大将高怀德,上表推荐董遵诲随行。军队驻扎高平,与晋军碰面。将要接战,晋兵还没有形成队形,高怀德命令董遵诲先出奇兵突击他们,晋军溃败,大军跟进,打败了他们。第二年,讨伐秦州、凤州。大将韩通又上表推荐董遵诲随行与敌人在唐仓交战,董遵诲首先冲锋陷阵,抓获蜀招讨使王鸾来进献,攻克了秦州、凤州二州。军队回来,记录他前后的功劳,补为东西班押班,又升为骁武指挥使。太祖没有显达的时候,曾到汉东客游,依靠董宗本,而董遵诲凭借父亲的势力常常侮慢他,太祖常回避他。等到太祖即位后,改年号为建隆。一天,在便殿召见董遵诲,董遵诲伏地请求死罪,太祖命身边的人把他扶起,于是告诉他说:“你还记得从前紫云和化龙的梦吗?”。董遵诲再次下拜呼万岁。不久董遵诲部下有一士兵击登闻鼓,控告他违法的十多件事,太祖不加追究。董遵诲更加惶恐待罪,太祖召来告诉他说:“我正在赦免罪过奖赏功劳,难道会惦记(你)以前的过失吗?你可不要再担忧,我将任用你。”董遵诲两次跪拜感动流泪。乾德六年,因为西夏靠近边境,授为通远军使。董遵诲到任后,召集各族的酋长,晓谕朝廷的威德,杀羊斟酒,宴饮犒劳很周到,大家都心悦诚服。几个月后,又来侵扰边境,董遵诲率兵深入他们的境内,打跑他们,俘虏和杀死很多,缴获羊马几万,夷人部落得以平定。太祖嘉奖他的功劳,就地授为罗州刺史,使职如同过去一样。太宗即位,董遵诲兼任灵州路巡检。董遵诲没有读过书,但豁达而没有城府,多有谋略,能拉硬弓射箭中的,武艺都超绝于人。曾经有人抢劫灵武进奉使的鞍马、兵器,董遵诲部署部下要讨伐他们,夏人害怕,全部归还所抢走的东西,跪拜请罪,董遵诲抚慰他们,叫他们离去。从此各自严守疆界,一点儿不敢侵犯。经历太祖、太宗朝代,委任和礼遇始终没有废弃,允许他自行处理军事。太平兴国六年,去世,年五十六岁。皇帝痛悼许久,派宦官护葬,赠给助丧财物增加一等。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20分)耿恭字伯宗,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①,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破降之。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遂破杀后王②安得,而攻金蒲城。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衣屦穿决,形容枯槁。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30\n明年,迁长水校尉。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明年秋,烧当羌降,防还京师,恭留击诸未服者,首虏千余人,获牛、羊四万余头,勒姐、烧何羌等十三种数万人,皆诣恭降。初,恭出陇西,上疏有言:“故安丰侯窦融昔在西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其子孙。前击白山,功冠三军。宜奉大使,镇抚凉部。令车骑将军马防屯军汉阳,以为威重。”由是大忤于防。及防还,监营谒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坐征下狱,免官归本郡,卒于家。(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 ①车师:古西域国名,西域都护府。②后王:国王。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B.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C.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D.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是古代职官名称,汉武帝时置大司马;隋唐以后,司马为兵部尚书的别称。B.崩是指帝后死去,诸侯或大官死称为“薨”,士人死称为“不禄”,卿大夫死称为“卒”。C.大鸿胪是中国古代朝廷掌管诸侯及藩属国事务的官职,秦及汉初为九卿之一。D.迁,古代指升迁、改任或降职。文中“迁长水校尉”中的“迁”指升职。《张衡传》中“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中的“再迁”指第二次升迁。3.下列对文中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耿恭忠诚勇敢,不受名利诱惑。匈奴派人许以高官、美女招降他,耿恭把毒药涂到箭头上射伤匈奴兵,又借着暴风骤雨,率领将士杀伤很多敌人。B.耿恭为国建言,却遭无端弹劾。耿恭曾上书朝廷请求令车骑将军马防驻防汉阳,坐镇安抚凉州,这违忤了马防的心意。耿恭后被弹劾下狱。C.耿恭战功卓著,降者数以万计。他作为副将出征西羌,马防还京后,耿恭歼敌千余人,几万人都到耿恭军中投降。30\nD.耿恭为人正直,坚守节操道义。耿恭与士兵真诚相待,同患难共生死;作战勇猛,不惜牺牲生命;坚持正义,不怕冒犯权贵。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衣屦穿决,形容枯槁。(2)及防还,监营谒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5.匈奴和车师攻打耿恭,耿恭只剩数十人,最后匈奴为什么撤兵?请简要说明。(3分)二、1.答案 C 本题考查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诏”的发出者应为皇帝,前面应断开,据此排除A项。皇帝问明情况后,就派遣耿恭等人去讨伐西羌,所以“乃”前应断开,据此排除D项。“数与羌接战”应译为“多次与羌作战”,不能拆开,所以排除B项。2.答案 D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体现了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项,“第二次升迁”错,应指“两次升迁”。3.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项,“请求令车骑将军马防驻防汉阳,坐镇安抚凉州”错,耿恭上书建议令窦固“坐镇安抚凉州”,而不是“马防”。4.答案 (1)过了几个月,粮食吃光了,陷入窘迫的境地,就煮铠甲弓弩,吃上面的皮革和弦筋。衣服和鞋子破烂,形体容颜憔悴不堪。(2)等到马防回京,监营谒者李谭按照马防的意思劾奏耿恭,说他不以军事为忧,接到出征诏书时心怀不满。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穷困:窘迫。形容:形体容貌。穿决:破烂。(2)承旨:按照……的意思。忧:以……为忧。怨望:埋怨。5.答案 ①匈奴兵中毒箭,创口血水沸涌,大惊失色。②耿恭趁着暴风骤雨,杀伤很多匈奴兵。③匈奴兵震惊害怕,以为汉兵是神人。解析 解答本题,要找到相关语段,由“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遂解去”可知,耿恭用毒箭射伤匈奴兵,让匈奴兵大惊,然后又趁着暴风雨袭击匈奴,令匈奴兵以为他们是神人。[参考译文]耿恭字伯宗,从小就死了父亲。他为人慷慨,多有远大的谋略,具备将帅的才能。永平十七年冬天,骑都尉刘张带兵去攻打车师国,请耿恭担任他的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一起打败了车师国并使他们投降。(朝廷)开始设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于是任命耿恭为戊己校尉,驻扎在车师国后王部的金蒲城。30\n第二年三月,匈奴北单于派遣左鹿蠡王两万骑兵攻打车师。最终打败并杀了车师后王安得,接着进攻金蒲城。正巧这时显宗皇帝去世,救兵没有来到,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一起攻打耿恭,耿恭激励士卒打退了他们。车师后王夫人的祖辈是汉人,因而常悄悄地给耿恭通报敌人军情,并供给汉军粮饷。过了几个月,城中粮食吃光了,陷入窘迫的境地,就煮铠甲弓弩,吃上面的皮革和弦筋。衣服和鞋子破烂,形体容颜憔悴不堪。耿恭一向与将士们坦诚相待,同生共死,所以大家都无二心,但人渐渐死去,只剩下几十人。匈奴单于探知耿恭已陷入困境,一心要招降他。就派人来诱降耿恭说:“如果投降的话,就封你为白屋王,并且配美女给你做妻子。”耿恭登上城墙拼搏作战,他把毒药涂到箭头上,趁机用强弩射出毒箭。中了箭的匈奴兵,看着创口处血水沸涌,于是大惊失色。恰巧这时刮起了暴风,下起了大雨,耿恭趁着风雨反击匈奴,杀伤了很多敌人。匈奴人很震惊害怕,相互说道:“汉兵真是神人啊,太可怕了!”于是撤离了。第二年,耿恭升任长水校尉。同年秋天,陇西羌叛汉。耿恭上表陈述谋略,皇帝下诏召他入宫咨询情状。于是派他率领五校士卒三千人,作为车骑将军马防的副将出征西羌。耿恭驻军枹罕,多次与敌作战。第二年秋天,烧当羌(西羌的一支)投降,马防还京师,耿恭留驻攻打尚未平服者,歼敌千余人,获牛、羊四万多头,勒姐、烧何羌等十三个部族几万人,都到耿恭军中投降。当初,耿恭出陇西时,曾上书朝廷说:“过去安丰侯窦融曾在凉州,甚得羌胡欢心。现在大鸿胪窦固,是他的子孙。先前窦固出兵白山,战功卓著,为全军之冠,应当让他接受使命,坐镇安抚凉州。可令车骑将军马防驻防汉阳,作为重要的威慑力量。”由于这个建议违忤了马防的心意。等到马防回京,监营谒者李谭按照马防的意思劾奏耿恭,说他不以军事为忧,接到出征诏书时心怀不满。(因此)获罪被朝廷召回京下狱,后来免除他的官职,责令他返回本郡。不久,耿恭死于家中。3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6-19 17:27:28 页数:30
价格:¥3 大小:90.4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