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现代文阅读Ⅰ实用类--能力训练(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九 现代文阅读Ⅰ·实用类复习纲要【考情探究】课标解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备考策略考点内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重要概念”的特定含义,“重要句子”的特定含意及作用词汇知识句法知识快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平时强化定时训练,注重方法技巧的总结。注意题干要求,养成规范答题的好习惯。强化语言表述能力,注意书写整洁规范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对“文中信息”进行筛选提炼和分类概括层次及段落知识筛选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理清行文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联系句法知识逻辑知识分析概括能力归纳表述能力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对作者的重要观点进行分析概括逻辑知识综合分析能力归纳表述能力【真题探秘】(2019课标全国Ⅰ,4—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24\n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材料二:以温度25℃、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15℃、35℃和湿度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湿度(%)  寿命倍数温度(℃)一年平均湿度(%)705030103525150.140.742.740.191.005.810.301.569.050.683.5720.70(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材料三: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图书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1)去酸方案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24\n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2)修复方案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能增强纸张强度。但纸浆补书机法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现在不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  1.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3分)(  )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B.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C.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D.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答案 A解析 A项,不属于修复方法,而是治理技术。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重点主要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外部环境。B.如果将温度25℃、相对湿度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度降低10℃  核心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解题方法:①浏览全文,找准相应语句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②逐一将选项和原文概念进行比对,不符合的即可判定错误。易错警示:①不能准确把握原文对相关概念的解释;②没有借助关键信息进行判断。核心考点:概括中心意思,并进行相关分析。审题关键:注意选项分析的是某一段,还是几段或整篇文章。24\n时,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达到5.81。C.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的强度,又不会影响字迹的清晰度。D.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18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答案 C解析 C项,“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错误,根据材料三修复方案中的“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可知修复纸张的酸性应采用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3.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6分)答案 ①档案文件形成的年代久远;②档案文件的纸张严重酸化;③毛里求斯的气候湿热多雨,不利于档案文件的保存。解析 首先需要找准答题区间,本题答题区间在材料三,可以从毛里求斯的气候、档案文件形成时间、文件纸张的柔韧性、纸张酸化程度等方面入手分析。解题方法:①浏览全文,筛选出对应信息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②逐一将选项和原文对应信息进行比对,不一致的即可判定错误,尽量使用排除法。易错警示:①忽视语段内容与选项的细微差别;②没有注意题干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核心考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审题关键:“结合材料”提示要依据材料来概括要点。解题方法:①通读全文,标记包含相关信息的重要语句;②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出发,结合材料概括原因;③分条表述。易错警示:①忽视材料,脱离原文;②理解不到位,对“受损原因”概括不全;③答案烦琐,要点不明。[教师用书专用]1.真题多维细目表考查内容素养要求24\n(高考方向)年 份卷 别体 裁考 点考查能力2020课标全国Ⅰ新闻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整合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理解/分析综合/探究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生产生活,树立尊重、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价值观念。启示学生要树立全面、辩证地看待事物的价值观念,培养科学精神。课标全国Ⅱ新闻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整合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理解/分析综合/探究课标全国Ⅲ访谈录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整合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理解/分析综合/探究2019课标全国Ⅰ新闻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整合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理解/分析综合/探究课标全国Ⅱ新闻调查筛选整合信息/分析语言特色/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分析综合/探究课标全国Ⅲ新闻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整合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理解/分析综合/探究24\n提出自己的见解2018课标全国Ⅰ新闻调查筛选整合信息/概括中心意思/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课标全国Ⅱ新闻调查筛选整合信息/概括中心意思/概括中心意思分析综合课标全国Ⅲ新闻调查筛选整合信息/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综合2.命题规律与趋势考查内容 (1)近三年高考课标全国Ⅰ、Ⅱ、Ⅲ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以非连续性文本为主。选材非常广泛,包括国内外新闻、发展报告、调查报告、学术专著、期刊杂志、访谈录等等。(2)选材最大的特点是话题主题集中,材料观点分散。集中的主题与时代紧密相联,比如中外纪录片发展对比、垃圾分类处理、中国文化遗产、墨子号、专利创新、图书出版、文化遗产保护、港珠澳大桥、志愿服务等社会热点问题。相对于论述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的选材更加广泛,涉及科学技术、社会、文化、政治、卫生、新闻、历史、艺术等等,内容丰富多元。命题规律 (1)考查点有筛选并整合信息(包括图表信息)、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评价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等等,并强化了材料之间的对比阅读。(2)命题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层次,主要考查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三种能力,能够让考生有方向可寻,有线索可找,有根据可查,有话可说。命题趋势 (1)有可能将会延续2020年的题型与选材特点。(2)命题将在真正读懂文本、提炼要点、把握核心、做出正确评价等几个关键能力方面加大考核力度。备考策略 (1)日常要多关注科技、民生等领域的热点问题。(2)培养阅读组合材料的能力,精读、略读、跳读、扫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综合运用,训练快速检索信息的能力。(3)加强客观题的训练,把握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客观题题文的“比对点”,提高比对效率。(4)提升读图能力,掌握解答图表题的技巧。(5)掌握根据原文内容,摘取、整合、提炼答案的能力。在备考中要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选择题的答题准确度,特别注意训练对材料的综合理解与概括分析能力。3.重要考点纵向分析实用类文本简答题24\n历年考法分析卷 别试题重现考法精析2020课标全国Ⅰ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考查对文本进行分析探究的能力2020课标全国Ⅱ贵州省江口县与云南省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内容有哪些共通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和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2020课标全国Ⅲ钟红明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考查对文本进行分析探究的能力2019课标全国Ⅰ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考查对文本进行分析探究的能力2019课标全国Ⅱ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和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2019课标全国Ⅲ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考查对文本进行分析探究的能力2018课标全国Ⅰ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考查比较分析的能力2018课标全国Ⅱ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2018课标全国Ⅲ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转变?请简要概括说明。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2017课标全国Ⅰ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考查比较分析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2017课标全国Ⅱ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2017课标全国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24\nⅢ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规律及变化①着重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②2017、2018年重点考查分析概括主要内容,2019年、2020年重点考查分析探究文本主要内容,更凸显出深层理解文本的要求。备考建议①培养辩证看问题的思维品质,提升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②在阅读中提高对信息的分析、检索,对内容的梳理、概括,对作品写作意图的辨析、推断等能力。必备知识【自测自查】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9分)材料一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速度超过了10%。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目前,全国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且有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垃圾问题已成为近年的热议话题。对于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等,如何实施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成为每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科学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快编制焚烧发电的规划。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为70%~80%。不过,焚烧发电也并不是直接“变废为宝”。焚烧是一种能够处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术,垃圾分类有利于焚烧,它可以起到减少垃圾处理量、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受技术和工艺制约,焚烧垃圾发电时燃烧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24\n因此垃圾发电成本很高,投资惊人。目前垃圾分拣存在很大难度,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给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在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存在很大困难。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倒,没有进行必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民间自发的拾荒大军,虽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是无照经营,缺乏规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取材于霍文琦《直击城市垃圾之困》)  材料二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来批判工业文明。有学者反驳说,垃圾问题不是工业社会所独有,传统社会也存在。“垃圾”一词,至少从宋代开始,就已经有了与现在大体一致的含义和用法。但是工业化之后的垃圾,无论从量还是从质上看,都与“传统垃圾”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工业文明。从质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作为工业文明基础的科学与技术。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大多是大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于自然,也容易回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因而,垃圾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污染问题、生态问题,是科技广泛应用的结果。从量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与核心理念。工业文明的核心理念就是“赚钱”,整个社会都以资本增殖为核心运行。一切经济链条,归根结底,都伴随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链条,资本运行起来,则必然以科学技术为利器,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和天然水体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因而,垃圾问题是内在于工业文明的,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之内是难以解决的。由于垃圾问题之不可解决,工业文明注定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形态。近年来,垃圾问题全面爆发,频频成为新闻头条。这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过于强大,及时转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或许才能得以延续。生态文明不可能是工业文明的简单延续,而是超越工业文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具备两个前提: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很多非政府环境组织成员联合成立了国际性的“零废弃联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零废弃”理念,以减少垃圾的产生。例如,在加州洛杉矶附近的小城克莱蒙特有一种生态屋,它把本地土壤作为建筑材料,屋墙使用了类似中国干打垒的技术,24\n屋子的整体形状很像陕北的窑洞,其经过特殊设计,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水源;波士顿还曾经展出过艾比·洛克菲勒的马桶,它是一个瑞典人设计的专利产品,完全不用冲水,经过自身沉淀,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花园。(取材于田松《在生态文明形态下解决垃圾痼疾》)  材料三垃圾资源化之路的可行性毋庸置疑。当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提出“垃圾分类”“垃圾资源化”的理念,未来,会有更多的地区加入这一行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些地区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这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照此运行下去,必然会出现资源日益减少、废弃物日益增多的局面,其结果必然是发生资源和环境两个危机。因此,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尽快改变这种发展模式,走上人类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这是一种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拟出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发达国家为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避免环境污染而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提出了新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垃圾中的大多数成分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分开就是资源,混合就是垃圾。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迫使人们对垃圾处理展开一场更加深入的绿色革命。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据有关报道,德国一些企业能提供从收集、运输到再利用的服务,营业额丰厚;瑞士环保产业拥有欧洲最先进和最高效的垃圾再循环处理系统,进口国外的垃圾,经回收处理后,赚取高额回报。这让我们看到垃圾处理的一线曙光。(取材于赵章元《用循环经济思维处理垃圾》)1.根据材料,下列关于“垃圾分类”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垃圾焚烧的必要条件是分类。B.垃圾分类加大垃圾处理难度。C.鼓励拾荒将有助于垃圾分类。D.垃圾分类可以有限回收资源。2.根据材料,下列对“工业文明”的解释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制造了难以自然降解的现代垃圾物质。24\nB.现代社会垃圾问题主要源于工业文明中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C.工业文明对资本增殖的追求导致资源不断转变为各种垃圾。D.当前解决工业文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垃圾问题。3.根据材料,推断下列商品最符合“零废弃”理念的一项是(3分)(  )                  A.纽扣电池  B.纯棉衣物C.共享单车  D.塑料餐盒4.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生态文明”的特征。(4分)5.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述解决城市垃圾之困的主要办法。(6分)1.答案 D 2.答案 D 3.答案 B 4.答案 ①生态文明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生态文明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超越工业文明;②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5.答案 ①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焚烧发电,变废为宝;②转向生态文明,倡导“零废弃”理念,减少垃圾产生;③用循环经济模式处理垃圾问题,使垃圾资源化。(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教师用书专用]【自测自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材料一: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下个世纪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据霍金教授称,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的问题,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受人类控制。他曾向人们发出警告: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绝,可能在接下来的100年之内就将人类取而代之。他说道,我们的未来是一场不断增长的科技力量与人类使用科技的智慧之间的竞争。霍金和埃隆·马斯克共同签署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表示,人类不应任由人工智能发展,而不加以控制;如果不对智能机器严加控制,人类的前景可能会相当晦暗。人工智能潜在的好处是巨大的,但人类在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时,必须努力避免其可能引发的风险。例如,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数百万人失业。而从长期来说,24\n一旦人工智能的智力超过了人类,它们就可能产生反抗行为,不按程序设定行事。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必须严格按照我们的想法行动。(摘编自叶怡萱《霍金:人工智能100年内取代人类》)材料二: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但也有人认为它使人类摆脱劳动的束缚,由此人类将得到彻底的全面的解放。那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从技术本质来说,人工智能无非是人类的一种技术发明与创新。马克思认为各种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无非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技术哲学的奠基人恩斯特·卡普认为人类的各种技术发明、创新都是对人类自身器官的模仿,是人体器官的投影。由此可以说,任何技术从其根源与本质来说都是对人体器官的模仿,目的都是代替人体器官,减轻人体器官在劳动中的艰辛程度。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本身,与过去的各种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既然技术的本质都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最终目的都是替代人类劳动,那么为什么人们对过去的各种技术习以为常,对人工智能技术却忧虑不安?在工具技术时代,各种工具仅仅取代了人类作为工具性的肢体;在机器技术时代,各类机器不但代替了人类的工具功能,而且还战胜了人类的有限气力。如果说工具和机器还仅仅取代人的体力劳动,那么智能机器则因为其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取代了人类的脑力劳动,这样劳动工具和劳动者合二为一,人类的劳动功能被彻底取代。当工具出现的时候,人类还可依仗体力和智力生存;当机器出现的时候,人类还可以依仗智力生存;而智能机器出现后,人类将会彻底被取代,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再有,从历史来看,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或进步,总会有一部分人的劳动或工作被新技术所取代,因此不得不面临转型。这种转型对文化水平高、能力强的人群来说当然问题不大,但对文化水平偏低、适应能力较差的一类人来说并非易事。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必然会给大部分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目前依然是按劳分配的体制下,失去了劳动机会也就失去了分配财富的机会,因此人们在人工智能大潮逐渐逼近之际就自然表现出不安和担忧。但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任何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都是减轻人类劳动负担或替代人类劳动,让人类从以往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将工具、动力和智力融为一体,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动控制,独立完成各种复杂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人类不知疲倦地生产出巨大的财富,人类由此可以摆脱劳动的长期束缚,24\n有可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全面解放的梦想。不被劳动束缚的人类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从事过去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情,人类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摘编自黄欣荣《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挑战及其应对》)材料三:带有发动机的机器是人工体能技术的典型代表。人工体能技术在刚刚出现时,也引起了震恐效应。可以说,今天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之所以存在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主要在于人们担心人类智能不如人工智能时,人工智能会摆脱人的控制,无法再被驾驭和支配。这里且不说人工智能在高级阶段是否能具备真正的“智能”,即使人工智能真的超过了人类智能,就像目前的智能计算机在记忆、计算和图像识别能力上已经远超于人,但我们并未感到失去了对人工智能的支配。再借鉴人的体力和人工体能的关系来看,各种机械的“体能”早就替代并超越了人的体力,但人类并未因此认为已经不能支配人工体能技术了。可以说经历了初期的那些对机器的恐惧性感受和认知后,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于人工体能技术的态度日趋理性和冷静,这无疑也是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中我们会再度经历的认知提升。将来当人的一切工具性职能都被人工智能替代之后,人专司于如何使用和支配各种人工智能器具,甚至对人工智能的哪些功能需要开发、哪些功能不需要开发,抑或限制开发甚至禁止开发,将会达成透彻而成熟的认知,从而将“失控”的风险降到最低。人和智能机器的这种新的分工,正是保证无论多高端的人工智能器具都将受制于人的基础。人工体能和人工智能都是人工的技术,它们是否失控的问题,也是技术与人的关系问题。(摘编自肖峰《从人工体能看人工智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霍金和埃隆·马斯克认为应该严加控制人工智能的发展。B.智能机器能取代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人类将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C.材料二阐释了材料一中霍金的观点,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使人类实现全面解放的梦想。D.材料三认为人们对待人工智能技术会像对待人工体能技术一样理性和冷静,与材料二的观点一致。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4\nA.马克思和恩斯特·卡普的观点告诉我们,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本质上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B.人工智能让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类由此有更多闲暇享受生活和全面发展。C.人工智能短期内会带来失业或转型问题,但从长期看人工智能会让人类无需工作,共享社会财富。D.人工智能技术利弊共存,在具体的研究和使用中人类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在自然面前有很多无法控制的因素,于是通过创造工具来提升自己对自然的控制能力。”B.“人工智能只是人类智能的凝聚和体现,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形成一种异己的力量来威胁人类。”C.“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类通过劳动来获取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而且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来分配劳动成果。”D.“人工智能与其说是挑战了人类劳动的神圣地位,还不如说解放了人类劳动,并推动人类劳动向真正的自由复归。”4.材料二在论证上是如何体现严密性的?请简要说明。(4分)5.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应从哪些方面化解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6分)1.答案 B A项,“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表述过于绝对,注意原文“可能”二字。C项,“材料二阐释了材料一中霍金的观点”错。霍金认为人类应当对人工智能发展加以控制,但是材料二的观点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D项,材料二、三观点不一致,材料二的观点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2.答案 C “会让人类无需工作,共享社会财富”错,材料二说“人类由此可以摆脱劳动的长期束缚,有可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全面解放的梦想”,注意是“有可能”;另外材料三说“将来当人的一切工具性职能都被人工智能替代之后,人专司于如何使用和支配各种人工智能器具”,可见并不是“无需工作”,而是从事更高级的工作,比如控制人工智能。3.答案 D 材料二的观点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据此可知D项最合适。24\n4.答案 (1)围绕“人工智能”这一话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结构严谨,论证严密。(2)在论证语言上使用“既然”“再有”“但是”等连词,衔接自然;使用“一部分”“可能”“并非”等修饰语,准确严密。(3)在论证内容上,既引用了马克思、卡普等人的观点,有理有据,又立足于历史角度和长期视角,对人工智能的影响做了全面的分析,论证严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解析 论证严密性一般从论证结构、论证语言、论证内容等角度切入。材料二共分为五段。第一段是提出问题。第二段是从技术层面分析人工智能与过去的各种技术没有本质区别,人类不必惊慌。第三段是分析人们为什么对人工智能恐慌。第四段是从另一个层面分析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冲击,分析人们恐慌的原因。以上二至四段是分析问题。第五段是分析为什么人们不必恐慌害怕,得出人工智能对人类有益的结论,这是解决问题。体现严密性还可以从词语使用上看,比如使用“既然”“再有”“但是”等衔接语,使结构浑然一体;使用“一部分”“可能”“并非”等限定语,使论证语言严密。从内容上看,名人观点、视点转换都表明了论证的严密性,有理有据,说服力强。5.答案 ①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在劳动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②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能力,以应对失业或转型问题;③放远眼光,利用人工智能开拓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④提升认知水平,以理性和冷静的态度对待人工智能;⑤正确处理技术和人的关系,做好人和智能机器新的分工,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避免失控。(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 结合材料二“技术的本质都是……替代人类劳动”“智能机器出现后……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可概括出“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在劳动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结合材料二“这种转型对文化水平高……并非易事”可概括出“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能力,以应对失业或转型问题”;结合材料二“从长期来看”“不被劳动束缚的人类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概括出“放远眼光,利用人工智能开拓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结合材料三“可以说经历了初期的那些对机器的恐惧性感受和认知后……认知提升”可概括出“提升认知水平,以理性和冷静的态度对待人工智能”;结合材料三“将来当人的一切工具性职能都被人工智能替代之后……从而将‘失控’的风险降到最低”可概括出“正确处理技术和人的关系,做好人和智能机器新的分工,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避免失控”。关键能力【能力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9分)材料一24\n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知识付费让知识的获得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予报酬,而不是让参与知识传播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他方式获得收益。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某种意义上,正是糟糕的免费内容太多、太杂乱,反而增强了人们对精品内容付费的意愿。知识付费让知识的接收者为所获得的知识付出金钱,有利于补偿知识传播与筛选的成本,并给予知识产生—筛选—传播链条的参与者以经济报偿,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选择太多,用户自己选择的时间成本增加,愿意通过付费来代替个人搜寻选择,这使知识付费成为可能。你没看过《欢乐颂》,但是看过几篇有关《欢乐颂》的文章,你就有了和别人聊天谈话的话语权;你没读过《必然》,但是你买了,遇到这个话题你就可以插嘴聊两句;你没看过《大鱼海棠》,但是看了别人的影评,你就敢像看过一样说这是一部好片。用户愿意为内容买单,内容实际有效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任正非、柳传志、雷军推荐了,你看了就会有成功人士的感觉,你和别人聊天就会有话题。(摘编自“百度百科”《知识付费时代,你为你的智商交了多少钱?》等)材料二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一些人在报刊上撰文疾呼,“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实际上,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伪命题。将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视为一种新的现象,显然是经不起考量的。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如果有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孔子就愿意收他做学生。这里的干肉就可以视为弟子为获得知识而向孔子支付的费用。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上学、参加培训、听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无不属于知识付费的范畴。因此,付费下载论文、付费参加线下和线上培训,只不过是现实生活中的知识消费在网络的延续而已。忽视了这一基本事实,将现实生活中长期存在的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媒体兴起之后的新事物,显然有悖历史真相与公众的现实经验。在新媒体崭露头角的时代,它们为了在眼球经济时代分一杯羹,往往不惜为了获得关注而制造噱头、迎合受众,甚至不惜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制造新闻。新媒体新闻的报道者、信息的提供者如只为付费受众提供正确的资讯,显然是违背新闻专业主义这一媒体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规范的,是对新闻媒体所承担的报道与传播信息责任的背弃。一旦这样,24\n那么媒体的职业伦理与公众的知情权将轰然崩塌。在这股对于知识付费现象的讨论中,最为卖力、最有热情的是新媒体这一群体,它们对于话题的炒作与持续推动有着更为内在的利益诉求。新媒体技术背后的媒介公司有着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它们善于利用自身的辐射力影响民众的感知与思考方式,并通过发现或打造各类现象、话题引导公众接受媒介代表的观念。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媒介的裹挟力与诱导力也逐渐引起有识之士的警惕。媒介通过制造“社会需要什么”“公众在想什么”的幻觉,引导公众在这一假设的背景下步入其设置后的营销景观。一旦人们缺乏辨析地一味相信媒介,使其充当我们的大脑,实质上公众就将自己的思考、理性与政治、经济权利无偿交付媒介,而这一点正是值得社会深刻警惕与反思的。(摘编自《“知识付费”背后的营销焦虑》)材料三获得知识,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从知识付费到知识产品免费,又代表着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首先,知识付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知识收费兴起,反映了人们收入结构改变的现实。这个过程刚刚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其次,免费经济兴起,知识服务化正成为潮流。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本质上,是将知识的业态从产品业态升级到服务业态。这说明,知识产品收费只是初级业态,相当于知识制造业;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更高级的业态,相当于知识服务业。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这就是当前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之前的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因落后而不收费与因先进而不收费,叠合在一起。在两次浪潮合成一股的特殊国情条件下,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举例来说,下载商业研究报告,不付费是不对的。但只靠版权收费,收的是小钱。如果通过服务附加价值,比如以用户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根据用户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持续地提供每一步的研究线索和信息,甚至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比版权费更多的服务费。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多。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让在线支付更便捷,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开发针对效果付费的打赏制度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24\n(摘编自《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识付费指知识的接收者为阅览知识和接受服务付出资金的现象,它客观上有利于知识的传播。B.早在孔子时代,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因此今天说“知识付费时代到来”是一个伪命题。C.民众面对新媒体营造的舆论环境,逐渐失去感知与思考的理性,最终沦为媒介公司的赚钱工具。D.当前知识付费和知识免费同时存在,但最终将会趋向知识完全免费,这是由其本质特点决定的。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识付费现象的出现,部分原因是当下互联网免费内容多而杂乱,人们更愿意为精品内容付费。B.有些新媒体混淆概念,将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事物来宣传,可见他们没有历史知识和现实经验。C.如果公众付费购买的信息真的更加可靠,那么媒体从业人员就有可能违背了最基本的职业规范。D.“靠软件卖钱,赚的钱越来越少;软件不收钱靠服务收钱,赚的钱越来越多”可作材料三的论据。3.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针对“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这一命题,文章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进行了反驳,有理有据,让人信服。B.文章先破后立,分析了知识付费的历史和现实后尖锐指出,所谓“新趋势”不过是新媒体的营销策略。C.文章引用孔子的话,说明知识付费这一现象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并非新媒体时代的产物。D.文章注重论述的严谨性,如第三段在探讨相关问题时,使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和“往往”等限制性词语。24\n4.下面是几篇流行于某些新媒体的文章:《我如何通过朋友圈月入5万》《从小镇青年到月入10万》《普通人如何用3个月时间逆袭》《快速读懂一本书》。结合材料二的内容,指出这类文章的错误与危害。(4分)5.知识付费时代,个人怎样做才能健康、良性地发展?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6分)1.答案 A 2.答案 B 3.答案 B 4.答案 (1)这类文章故意用噱头来吸引受众,博取关注,违背了基本职业规范。(2)这类文章充斥网络,助推了浮躁、急功近利社会氛围的形成。(3)这类文章会诱导缺乏理性与思考意识的受众形成错误的人生观、成功观。(任意答出两点即可)5.答案 (1)认清社会发展方向,认可知识付费的必然性和合理性。(2)培养独立思考意识,理性对待媒介提供的资讯。(3)不跟风,不盲从,不为肤浅的所谓“话语权”而焦虑。(4)充分利用知识免费与付费的优势,利用知识,享受服务。(任意答出三点即可)[教师用书专用]【能力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材料一:在SARS已经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人们对SARS的来源有过很多的猜测,实验室也被列为怀疑对象。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研究员陈继明告诉《中国科学报》,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SARS病毒是人为制造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彻底排除人为制造的可能。“首先,有不少实验室,包括美国、欧洲或中国数十家实验室,能够人为制造多种危害极大的病毒,而且人为制造这些病毒不需要特殊材料和设施设备,费用也很少。”他说。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甚至有组织的科学不端、不察行为,屡见不鲜,这也导致人们对现今很多新发的传染性疾病有越来越多的怀疑。“比如2009年导致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就被人们怀疑是人为制造的,”陈继明说,“这是因为至今未发现这个基因组上看似猪的病毒确实来自猪群的实际证据。而且这个病毒的‘父亲’和‘母亲’历来分居在欧亚和北美两处,至今也没有发现它们在‘同居’的迹象,那么它们生下这个‘孽子’的概率应该很小。”此外,有不少危害极大的病毒,包括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尼帕病毒、能够在人群中快速传播H5N1亚型的禽流感病毒,以及1918年引起全球数千万人死亡的、对人有神经毒性的24\nH1N1亚型流感病毒等,都被一些实验室复制出来了,这类行为已经引发诸多人士的广泛关注,甚至谴责。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所长曹务春表示,在2004年实验室感染事件发生后,有人就说SARS是源于实验室泄漏。“我与一位长期研究SARS冠状病毒的英国专家专门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认为人造病毒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SARS病毒是RNA病毒类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现在的技术水平很难操控。”曹务春说。俄罗斯的一些专家则认为SARS病毒来自实验室的可能性较大。因为,SARS来无影去无踪,不符合一般的传染病流行规律。一般的传染病流行,在大的流行风波发生后总会再经历一个小的流行风波,也就是说总会持续几年。SARS显然不是这样。从这一点看,SARS病毒不太像自然发生的病毒。(摘编自《SARS溯源猜想》,《中国科学报》2013年4月12日)材料二:衡量一种传染病的影响,一个粗糙的思路是考虑两个维度:毒力和传播力。前者衡量的是如果一个人一旦患上该传染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后者衡量的是一个人有多大概率会染上这种疾病。新冠病毒的毒力目前有一些粗糙的估计。在最初患病住院的40多人当中,病死率高达15%,重症监护的比例超过30%,都已经超过了SARS的水平。但是如果综合考虑更多症状轻微的患者的话,综合病死率目前在3%左右,远低于SARS(10%)和MERS(35%)的水平。而关于这种病毒的传播力,有一个相对简便的定量指标,叫基本传染指数(R0),代表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条件下,一个感染者平均而言能够传染给几个人。可想而知,R0越大则意味着传播力越强,如果R0小于1,则意味着这个疾病会慢慢自我消亡。作为对比,这里列举了几个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传染病的传播力数据:麻疹(12~18),天花(3.5~7),流感(2~4),SARS(2~5)。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冠病毒在1月23日给出过一个粗糙的估计,在1.4~2.5之间,也就是说它的传播力远不如SARS。(摘编自《一篇文章,梳理新型冠状病毒的来龙去脉》,腾讯网2020年1月29日)材料三: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敬畏生命的精妙论述。例如,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等等。这些观点,也引起了西方学者的高度关注,德国哲学家施韦泽提出:24\n“中国伦理是人类思想的伟大成就。较之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中国思想都走在了前面……并且赋予了爱还要涉及生灵及万物的内涵。”他认为中国的伦理学者早就确定了人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例如,他指出孟子以感人的语言表达了对动物的同情,列子认为动物心理和人类心理的差别并不很大,杨朱反对动物只是为了人及其需要而存在的偏见,《太上感应篇》提到了《月令》“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的要求。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施韦泽明确提出敬畏生命的概念,他基于欧洲传统思想认为道德关系只限于人类自身,有把动物、植物等生命形态置之度外的缺陷,认为世界不仅是过程,而且是生命,倡导一种对所有生命都承担起责任的伦理学。因此把“敬畏生命”作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核心范畴是可行的。…………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已经充分动员起来,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正在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广大医护人员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成为阻击疫情的中坚力量,也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而从当代生命伦理学体系构建的角度看来,这也是一个从敬畏生命到敬佑生命的深化、丰富和发展过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攸关全体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时刻,伦理学工作者要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在事上磨炼”,把“敬畏生命”的信念落实为“敬佑生命”的行动,向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义无反顾、舍己救人的医护人员学习,团结一心、排除干扰,直至最终战胜疫情。(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的生命伦理学思考》,《光明日报》2020年2月17日15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屡见不鲜导致人们怀疑很多新发的传染病,SARS等病毒被实验室复制出来的行为受到关注和谴责。B.因为SARS病毒不符合一般传染病流行规律,没有在消失后再次流行,所以俄罗斯一些科学家证实了它来自实验室。C.毒力和传播力是衡量一种传染病影响的两个维度,据材料分析,新冠病毒在传播力这个维度上远不如SARS。D.孟子、列子、施韦泽等认为人应该敬畏生命,同时人应该承担起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黄帝内经》《月令》等典籍也有此观点。24\n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SARS病毒是否源于实验室泄漏,英国、俄罗斯专家存在较大分歧,英国专家认为现在的技术水平还很难操控类似病毒。B.基本传染指数代表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条件下的病毒传播力,我们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时可以采取外力干预的办法降低传播力。C.2009年导致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病毒,被人们怀疑是人为制造的,原因是有人存在科学不端、不察行为,人为制造病毒成本不高。D.施韦泽在综合中国古代伦理观念和欧洲传统思想缺陷的基础上,提出要敬畏生命,倡导一种对所有生命都承担起责任的伦理学。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在论述“SARS病毒是不是人为制造的”看法时,运用了例证、引证、比喻论证的方法,观点鲜明,论据充分。B.材料一引用陈继明的说法来证明至今未发现基因组上看似猪的病毒确实来自猪群,这一说法引发诸多人士的广泛关注。C.材料三以全国人民打响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作为事例,来论证全国上下要团结一心、排除干扰,最终战胜疫情。D.三则材料尽管文体特征、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主要围绕“传染病毒与疫情”展开,为人类应对病毒及疫情指明方向。4.假如要论证“人类不可能人为制造类似于SARS的传染病病毒”这一观点,你能从上面材料中找到哪些论据?请简要说明。(4分)5.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人类怎样才能应对流行病毒。(6分)1.答案 B “证实”错,材料一的表述是“俄罗斯的一些专家则认为SARS病毒来自实验室的可能性较大”。2.答案 C “人为制造病毒成本不高”错,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这句话在文中是用来陈述“SARS病毒”的。3.答案 D A项,“比喻论证”错,文中没有使用这种方法。B项,引发广泛关注的是实验室复制SARS等病毒的行为。C项,“来论证全国上下要团结一心、排除干扰,最终战胜疫情”错,材料三论证了要把“敬畏生命”作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核心范畴。4.答案 ①人们越来越关注不端、不察的科学行为,对科学家和实验室造成巨大舆论压力。②实验室的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能随意制造病毒的程度。24\n③传染病病毒危害极大,传播极快,会产生不可控的影响,会让科学家有所顾忌。④敬畏生命是人类的共识,科学家会被使命感和伦理道德约束,不去人为制造病毒。(从伦理道德和技术难度两个角度作答,意思对即可,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解析 结合“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甚至有组织的科学不端、不察行为,屡见不鲜,这也导致人们对现今很多新发的传染性疾病有越来越多的怀疑”分析可知,人们越来越关注不端、不察的科学行为,对科学家和实验室造成巨大舆论压力。结合“他认为人造病毒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SARS病毒是RNA病毒类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现在的技术水平很难操控”分析可知,实验室的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能随意制造病毒的程度。结合“有不少危害极大的病毒,包括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尼帕病毒、能够在人群中快速传播H5N1亚型的禽流感病毒,以及1918年引起全球数千万人死亡的、对人有神经毒性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等”分析可知,传染病病毒危害极大,传播极快,会产生不可控的影响,会让科学家有所顾忌。结合“因此把‘敬畏生命’作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核心范畴是可行的”“从当代生命伦理学体系构建的角度看来,这也是一个从敬畏生命到敬佑生命的深化、丰富和发展过程”“把‘敬畏生命’的信念落实为‘敬佑生命’的行动,向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义无反顾、舍己救人的医护人员学习,团结一心、排除干扰,直至最终战胜疫情”分析可知,敬畏生命是人类的共识,科学家会被使命感和伦理道德约束,不去人为制造病毒。5.答案 ①加强对科学家的人文教育和对实验室的监控,监督、制止、谴责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避免人为制造灾难。②传染病发生后,加强外力干预,尽量避免易感人群互相接触,降低传播力。③重视生命伦理学,加强敬畏生命教育,引导人们尊重生命、敬佑生命,承担起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④全民动员,团结一心,发挥医护人员的中坚力量。(每点2分,答对三点、意思对即可)解析 结合“人们对SARS的来源有过很多的猜测,实验室也被列为怀疑对象”“有不少实验室,包括美国、欧洲或中国数十家实验室,能够人为制造多种危害极大的病毒,而且人为制造这些病毒不需要特殊材料和设施设备,费用也很少”“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甚至有组织的科学不端、不察行为,屡见不鲜”“有不少危害极大的病毒……都被一些实验室复制出来了”等分析可知,应加强对科学家的人文教育和对实验室的监控,监督、制止、谴责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避免人为制造灾难。结合“衡量一种传染病的影响,一个粗糙的思路是考虑两个维度:毒力和传播力”“R0越大则意味着传播力越强,如果R0小于1,24\n则意味着这个疾病会慢慢自我消亡”等分析可知,传染病发生后,应加强外力干预,尽量避免易感人群互相接触,降低传播力。结合“他认为中国的伦理学者早就确定了人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倡导一种对所有生命都承担起责任的伦理学。因此把‘敬畏生命’作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核心范畴是可行的”分析可知,应重视生命伦理学,加强敬畏生命教育,引导人们尊重生命、敬佑生命,承担起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结合“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已经充分动员起来,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正在取得积极成效”“向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义无反顾、舍己救人的医护人员学习,团结一心、排除干扰,直至最终战胜疫情”等分析可知,应全民动员,团结一心,发挥医护人员的中坚力量。2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6-19 17:23:46 页数:24
价格:¥3 大小:67.3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