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上、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2

2/42

剩余4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上、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共120分)得分:班级:姓名:学号:二十二、岳阳楼记范仲淹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参考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滕子京)嘱咐(我)写了一篇文章用来记述这件事。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波浩大,宽阔无边。早晚阴晴多变,气象万千,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和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像那连绵不断的雨纷纷而下,接连几个月没有天气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商人和信客不能面行,桅杆倒下,船浆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第42页共42页 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情怀,(会觉得)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到了春风和煦,日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畅游;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并且青绿。偶尔或许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气洋洋的欢乐啊!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是由于)他们不因为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则为百姓忧虑,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在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地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阅读《岳阳楼记》,完成253~264题。(40分)第一组题目:25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阴风怒号故自号曰醉翁B.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未尝稍降辞色D.把酒临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5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5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是对岳阳楼“大观”的描绘,展现了洞庭湖的气势宏大。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词句整齐,描摹出一幅湖光秋色图。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生动地描写出月色下的洞庭湖面,水波泛金,湖面上鱼影渐渐沉入湖底,一片恬静。D.在句式上作者记叙多用散句,错落有致;写景多用偶句,两两相对;在内容上略写楼,详写湖,重在言志抒情。第二组题目:第42页共42页 25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前人之述备矣日侍坐备顾问B.南极潇湘初极狭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D.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57.把“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258.下列对文章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音韵上,文中多用四字句,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等,音韵协调、整齐流畅,读之朗朗上口,有音韵美。B.在语词上,使用了大量反义词如“街—吞、隐—潜”等,如同义词“废—兴、宠—辱”等,错落有致而富于变化。C.在修辞上,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如“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比喻、对偶等,富有文采和诗意。D.在炼字上,如“衔”“吞”二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言简意丰。第三组题目:25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忠之属也B.去国怀乡国人道之C.予观夫巴陵胜状臣不胜受恩感激D.微斯人但微颔之26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26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简述写作本文的缘由,“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流露出作者对滕子京政绩的赞赏。B.文中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随景而变的,见哀景时为国感伤,见乐景时心旷神怡。C.古仁人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意”,进退之间,皆是为百姓着想,为君王担忧。D.文末的“微斯人,吾谁与归”含蓄表达了作者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第四组题目:26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B.锦鳞游泳沉鳞竞跃C.薄暮冥冥如履薄冰D.不以物喜以大易小,甚善第42页共42页 263.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26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相结合,作者意在畅谈“古仁人”政治理想,境界阔大。B.“迁客骚人”的观物之情是阴风苦雨则表现出远谪之悲、郁闷之苦,风和日丽则表现出心旷神怡、超脱宠辱的乐观情怀。C.“古仁人”的观物之情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了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的伟大襟怀。D.“迁客骚人”登楼的两种不同情怀,与“古仁人”之心对比,表达了作者志存高远、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抱负。二十三、醉翁亭记欧阳修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láng)琊(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chán),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míng),海明变化者,山间之朝幕幕也、野旁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明,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幕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参考译文]第42页共42页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罢了。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明或暗,变化不一,就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摆开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釀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飞鸟上上下下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大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大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阅读《醉翁亭记》,完成265~276题。(40分)第一组题目:26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野芳发而幽香舜发于畎亩之中B.名之者谁其名为鲲C.颓然乎其间者夕日欲颓D.行者休于树受任于败军之际26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第42页共42页 26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市)(3分)A.开篇以“环滁皆山也”总起,再依次描写了琅琊山、酿泉、醉翁亭,层层推进,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之感。B.滁人之游,描绘了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负者”、“行者”、老人、小孩,前呼后拥,十分热闹,体现了滁州的政治清明。C.宴饮之乐别有情趣,“临溪而道”“酿泉为酒”都是就地取材,简朴而别有滋味;山林里投壶弈棋的欢乐,更是富有野趣。D.太守的颓然与众宾的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游乐的背后,隐藏着被贬的悲哀和愤懑。第二组题目:26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皆以美于徐公B.杂然而前陈者颓然乎其间者C.醉能同其乐其如土石何D.太守谓谁太守自谓也269.把“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27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连老人小孩都纷纷跟随着外出游玩,这更能凸显滁州百姓生活安定富足。B.太守宴饮的最大特色是富有山林野趣,就地取材,以泉代酒也足可醉人。C.宾客的起坐喧哗充分体现了“宴酣之乐”,与太守的沉闷形成鲜明对比。D.“太守醉也”既因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也因自己年事已高,精神不济。第三组题目:27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环滁皆山也四面竹树环合B.至于负者歌于途负势竞上C.山间之四时也年与时驰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27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73.下列对文章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环滁皆山也”惜字如金,若写成“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则不够简练,未能突显琅琊山。第42页共42页 B.“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其实是暗示命名的深意,也表达了作者得意的心情,如果将它改为“太守名之”,意境就消失殆尽了。C.“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辞藻精美、对仗匀称,平易流畅,“而”“也”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D.“朝而往,暮而归”节奏舒缓,若去掉“而”字就成了“朝往暮归”,匆匆去急急归,游人的从容之趣、悠闲之乐就荡然无存了。第四组题目:27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其翼若垂天之云B.野芳发而幽香孤芳自赏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四时之景不同学而时习之275.把“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276.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大量运用骈句,如“前者呼,后者应”“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错落成对,抑扬顿挫,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B.本文大量运用“也”字,如“众宾欢也”“太守醉也”“禽鸟乐也”,使人感到不疾不徐,全文洋溢者一种平和、从容、愉悦的情调。C.本文巧妙运用“而”字,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去掉“而”字就成了诗句,加上“而”字就成了文句,有回环咏叹的意味。D.本文巧妙运用悬念,如开篇写“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结尾才道出“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自此解开悬念,这两处反问饶有兴味。二十四、湖心亭看雪张岱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岛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失,余拏(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参考译文]第42页共42页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囔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277~288题。(40分)第一组题目:27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B.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D.拉余同饮一箪食,一瓢饮27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7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茫茫的景象。B.“上下一白”的“一”字营造了白茫茫浑然难辨的纯净境界,使人唯觉其大,给人一种天地之大、宇宙之广的感慨。C.“一痕”“一点”“一芥”的“一”字描绘其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让人顿生一种依稀恍惚、人生之微的感慨。D.写“湖上影子”的“痕”“点”“芥”“粒”,创造出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天地的广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对比。第二组题目:28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惟长堤一痕幼有所长B.拉余同饮饭疏食,饮水C.与余舟一芥一览无余D.问其姓氏其真不知马邪281.把“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第42页共42页 28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独往湖心亭看雪”交代了作者独自去西湖看雪,说明他有着与众不同的情趣。B.“天与云与山与水”将天、云、山、水连接一起,营造一种天地浑然的苍茫境界。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表明作者酒逢知己,更将作者偶遇故友的喜悦表露无遗。D.文末借舟子的话,点出作者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及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第三组题目:28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见余大惊喜见往事耳B.惟长堤一痕北山愚公长息曰C.拉余同饮饮少辄醉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亦不可以已乎28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285.下列对“独”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独”字可看出张岱对西湖雪景情有独钟,赏雪是他诗意人生的表现,表现了他特立独行,不随俗流的生活态度。B.“独”字暗示了了张岱不同凡响的“痴”,这种孤独令他在这冷寂的天地宇宙之间体验到高雅的情趣和生命的依归。C.“独”字写出了张岱虽有舟子为伴,但不愿与之为伍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文人雅士清高自赏和目中无人的孤傲。D.“独”字与“舟中人两三粒”并不矛盾,只有张岱这样的雅士,才会夜赏西湖雪景,而舟子确实不会有此雅兴。第四组题目:28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拥毳衣炉火以衾拥覆B.独往湖心亭看雪非独贤者有是心也C.上下一白含冤莫白D.与余舟一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87.把“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28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痴景“痴”在:欣赏天地一色的大雪世界,万籁俱寂,万物渺小,映射出高洁人格。B.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步行去西湖,醉心于冷寂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第42页共42页 C.痴行“痴”在:“独往湖心亭”“强饮三大白”,表现出特立独行、率性真诚的一面。D.痴情“痴”在:“崇祯五年十二月”“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九上文言文阅读答案(共120分)二十二、岳阳楼记范仲淹阅读《岳阳楼记》,完成253~264题。(40分)第一组题目:253.(3分)C(曾经。A.呼啸/取号;B.迫近/看轻;D.面对/临近)254.(1)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得分点:“大观”“备”各1分)(2)(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情怀。(得分点:“去国”“忧谗畏讥”各1分)255.D(A.对“大观”的理解有误,“大观”在文中指的是“横无际涯”“朝晖夕阴”等景象;B.“秋色图”有误,应为“春色图”;C.“鱼影渐渐沉人湖底”有误,应为“静静的月影像沉人水中的玉璧”)第二组题目:256.(3分)D(离开。A.详尽,完备/准备;B.至,到达/非常;C.迫近/看轻,轻视)257.(4分)虽然如此,那么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和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得分点:“然则”“极”“迁客骚人”“得无”各1分)258.(3分)B(“同义词”与“反义词”混淆。“衔一吞、隐一潜”等应为“同义词”,“废一兴、宠一辱”等应为“反义词”)第三组题目:259.(3分)B(国都。A.同“嘱”,嘱咐/类;C.美好/尽;D.如果没有/略微)260.(1)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气洋洋的欢乐啊!(得分点:“宠”“把”各1分)(2)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得分点:“求”“或”各1分)261.(3分)B(“则为国感伤”有误,“迁客骚人”见哀景是为个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而悲)第四组题目:262.(3分)B(代指鱼。A.记载/古代的一种文体;C.迫近/厚的反义词,厚度小;D.因为/用)263.(4分)他们不因为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则为百姓百姓忧虑,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担忧。(得分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各1分)第42页共42页 264.(3分)C(“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的伟大襟怀”有误,应为“古仁人“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襟怀”)二十三、醉翁亭记欧阳修阅读《醉翁亭记》,完成265~276题。(40分)第一组题目:265.(3分)D(在。A.开放/被任用;B.命名/名字;C.形容醉态/坠落)266.(1)有一个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得分点:“翼然”“临”各1分)(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罢了。(得分点:“得之心”“寓之酒”各1分)267.(3分)D(“隐藏着被贬悲哀和愤懑”有误,应为“寄托着“与民同乐'的自得”。太守被贬虽有抑郁和落寞,但本文主要流露太守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悲哀和愤懑”言之过重)第二组题目:268.(3分)B(······的样子。A.在/表示比较;C.代“他们”/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D.为,是/命名)269.(4分)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明或暗,变化不一,就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得分点:“霏”“归”“暝”“晦明变化”各1分)270.(3分)A(B.“以泉代酒”有误,应为“用泉水酿酒”;C.“与太守的沉闷形成鲜明对比”有误,太守也乐在其中;D.“太守醉也”是因为开怀畅饮)第三组题目:271.(3分)A(环绕。B.背负/凭借;C.季节/时光;D.居高面下/靠近)272.(1)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得分点:“蔚然”“深秀”各1分)(2)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得分点:“苍颜”“颓然”各1分)273.(3分)C(“辞藻精美、对仗匀称”有误,应为“语言口语化,散句错落有致”)第四组题目:274.(3分)B(花。A.像鸟张开翅膀/翅膀;C.领悟,获得/同“德”,感激;D.季节/按时)275.(4分)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第42页共42页 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得分点:“野芳发”“佳木秀”“风霜高洁”“。。。。。者······也”各1分)276.(3分)D(“反问”有误,应为“设问”)二十四、湖心亭看雪张岱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277~288题。(40分)第一组题目:277.(3分)C(全。A.客居/客人;B.夜里的计时单位/还;D.喝/喝的东西)278.(1)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得分点:“焉得”“更”各1分)(2)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得分点:“强”“三大白”各1分)279.(3分)D(“创造出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有误,应为“创造出一幅淡墨山水画”,作者使用白描的手法,简笔勾勒,没有浓墨重彩,只有朴素淡雅)第二组题目:280.(3分)B(喝。A.长,与“短”相对/成长;C.我/剩下;D.他们/表示加强诘问语气)281.(4分)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得分点:“更定”“拏”“拥”“毳衣”各1分)282.(3分)C(“偶遇故友”有误,应为“偶遇知己”)第三组题目:283.(3分)C(喝。A.看见/了解;B.长,与“短”相对/长久;D.语气词,罢了/停止)284.(1)(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得分点:“雾凇”“沆砀”各1分)(2)(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得分点:“客”1分,补全主语1分)285.(3分)C(“但不愿与之为伍的内心世界”有误,应为“但舟子不是知己,没有共同志趣”;“目中无人的孤傲”有误,应为“高洁傲岸的情怀”)第四组题目:286.(3分)A(裹,围。B.独自/只;C.白色/弄清楚;D.和/欣赏)287.(4分)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囔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得分点:“及”“舟子”“更”各1分,句意通顺1分)288.(3分)B(“步行去西湖”有误,应为“乘船去湖心亭”)第42页共42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共280分)得分:班级:姓名:学号:二十五、鱼我所欲也《孟子》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参考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拥有,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讨厌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什么手段不用呢第42页共42页 ?假如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什么手段不可用呢?采用某种手段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躲避祸患,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一碗饭,一碗肉羹,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行人也不愿接受;踩踏着给他吃,乞丐也认为不值得而不肯接受。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289~300题。(40分)第一组题目:28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万钟于我何加焉大王加惠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皆以美于徐公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D.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使内外异法也29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29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B.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不应该丢失自己的“本心”。C.孟子认为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恻隐之心。D.孟子指责贪官污吏“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也提醒后人应该时时警惕和反省自己。第二组题目:29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得一人之使B.故不为苟得也苟全性命于乱世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上至,又不得入D.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293.把“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鼠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29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认为一个人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也能经受住考验。第42页共42页 A.孟子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能具有,普通人是难以拥有的。C.孟子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应该警醒自己讲礼仪,不可丧失“本心”。D.“一箪食,一豆羹”看似微不足道,但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第三组题目:29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鱼,我所欲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万钟于我何加焉因使唐雎使于秦C.故患有所不辟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吾妻之美我者29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97.下列对文段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善用比喻手法,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B.孟子善用排比手法,把“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分成三句排比起来,加强了气势。C.孟子善用对比手法,如把生与义对比,把贪生怕死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对比,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D.孟子的散文节奏感强,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第四组题目:29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便舍船B.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C.万钟于我何加焉既加冠D.所欲有甚于生者躬耕于南阳299.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30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先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B.作者接着提出新的命题:人人都有“是心”(即本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有它。C.乞丐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都有“本心”,“本心”赋予人极大的力量。D.“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表明失去“本心”的可耻,反面论证了“舍生取义”。二十六、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第42页共42页 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jū)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huì)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yāo)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jiāng)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参考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国的国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施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在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呢?”秦王愤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横尸在地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第42页共42页 。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一定发怒,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要穿自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剑出鞘站起来。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因为有先生您啊。”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301~312题。(40分)第一组题目:30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此庸夫之怒也匹夫不可夺志也B.岂直五百里哉岂知余者哉C.长跪而谢之曰使人称谢D.徒以有先生也以其境过清30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30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雎是弱小之邦的使者,却从容镇定,据理力争,面对强权,偏偏不低头,丝毫不为强秦的威胁所屈。B.秦始皇是大国君主,盛气凌人,对唐雎又是质问,又是威胁,却偏偏又摆出一副关心之邦的面孔,虚伪狡诈。C.安陵君虽然是个次要人物,但又是必不可少的,正是因为有了他的支持和信任,唐雎才有了用武之地。D.文中运用大量心理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对比鲜明,主人公睿智聪慧、娴于辞令的形象跃然纸上。第二组题目:30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使老有所终B.秦王谓唐雎曰太守谓谁C.大王加惠汝之不惠D.与臣而将四矣吾谁与归305.把“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30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安陵君以“受地于先王”“虽千里不敢易也”拒绝了秦王的要求,并派唐雎出使秦国。B.唐雎认为专诸、聂政、要离是有胆有识的志士,他们拼命行刺是因为上天降示了征兆。第42页共42页 C.面对秦王的恫吓,唐雎起初有些惊慌,但最终驳斥了秦王,维护了安陵国的利益。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表明了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第三组题目:30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此庸夫之怒也若夫淫雨霏霏B.岂直五百里哉岂他人之过哉C.亦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矣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闻寡人之耳者30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30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掌握斗争的主动权,唐雎有意以“岂直五百里哉”来激怒秦王,体现唐雎善于谋略。B.面对秦王以“天子之怒”相威胁,唐雎从容地以“士之怒”反击,体现唐雎胆识过人。C.唐雎对秦王慷慨陈词,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的壮举,体现唐雎的凛然正气。D.唐雎“挺剑而起”,让秦王不得不沮丧地跪拜在地上道歉,体现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第四组题目:3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轻寡人与选贤与能B.非士之怒也管夷吾举于士C.请广于君有所广益D.以头抢地尔虽不能察,必以情311.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3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王设下了“易地”的骗局,并要求安陵君“其许寡人”,这发号施令的口气,表现出秦王的骄横欺诈。B.秦王一见唐雎,劈头就是严厉质问,然后又炫耀自己“灭韩亡赵”的军事实力,表现出秦王的盛气凌人。C.秦王企图吞并安陵国,便虚情假意地称安陵君为“长者”,假装“施恩加惠”,表现出秦王的极其狡诈。D.秦王看见唐雎“挺剑而起”,立即“长跪而谢之”,并极力恭维唐雎的胆识,表现出秦王的色厉内荏。二十七、送东阳马生序宋濂第42页共42页 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ā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shuò)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mào)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zuì)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miù)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lǐn)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èi),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è)余,撰(zhuàn)长书以为贽(zhì),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yí)。自谓分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dǐ)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参考译文]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非常寒冷时,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赶快跑去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期限。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已成年,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脸色温和些。我站在他的身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话辩解;等待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第42页共42页 当我从师求学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时节,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却不知道。到了客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役拿了热水来浇洗,用被子盖身上,过了很久我才暖和过来。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跟我住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装饰、缀着珠宝的帽子,在腰间佩戴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袋,光彩照人的样子如同神仙;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并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学时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参与到有官位的人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光耀,跟随在公卿之后,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天下也错误地称颂我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现在学生们在京城最高学府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按时供给粮食,父母每年有给予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伤、饥饿的忧虑了;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得不到指导的情况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用手抄录,向别人借才能看到。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的书生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十分称赞他的贤能。我退休后进京朝见皇帝,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议论辩驳,言辞谦和,脸色平易。他自己述说少年时用心学习很勤奋。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了。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把过去求学的艰苦告诉了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意志;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际遇好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313~324题。(40分)第一组题目:3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计日以还以塞忠谏之路也B.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C.辞甚畅达旦辞爷娘去D.言和而色夷秦王色挠3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42页共42页 A.标题中的“生”是指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是指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临别赠言。B.文中的“加冠”是指古代的一种礼仪,古时男子十八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C.文中的“太学”是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司业”“博士”都是古代学官名。D.文中的“长书”是指长的一封书信,“贽”是指古代初次进见尊者时所送的礼物。第二组题目:31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穷冬烈风穷乡僻壤B.预君子之列难以预料C.余朝京师皆朝于齐D.是可谓善学者矣谓余勉乡人以学者317.把“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3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得很多人愿意赠书给他。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等细节,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态度和求知的恳切。D.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自己求学时的艰苦形成对比,意在表明:业有所精,德有所成,在于用心专一。第三组题目:31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媵人持汤沃灌将军亚夫持兵揖曰B.或遇其叱咄安陵君其许寡人C.日待坐备顾问前人之述备矣D.父母岁有裘葛之遗以光先帝遗德3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当知余者哉!32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出了学馆条件之差,反衬了作者学习的刻苦。B.“立侍左右”“俯身倾耳”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虔诚恭敬的求师态度。C.“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行深山巨谷中”去求学形成对比。D.“余故道为学之难”,勉励马生刻苦向学,实则也是告诫更多的学子。第42页共42页 第四组题目:32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援疑质理非天质之卑B.未尝稍降辞色蒙辞以军中多务C.以衾拥覆策之不以其道D.无冻馁之患矣有备无患323.把“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32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嗜学”与“家贫”这一尖锐矛盾写起,初步展现了作者勤奋学习的态度。B.文章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作者不畏艰辛、刻苦学习的精神。C.文章用先达的骄矜暴躁与自己的虔诚恭敬对比,反映了品德修为重于求学的道理。D.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求学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在勉励青年学子要刻苦读书。二十八、曹刿论战《左传》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n)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判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zhé),登轼(shì)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fú)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f)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参考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去见鲁庄公,曹刿问:“你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猪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夸,一定按照实情。”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第42页共42页 ,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按诚心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还不行。”向下查看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开始衰落,第三次击鼓士气穷尽了。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国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情况),怕他们在那里设有埋伏。我看到他们车轮的痕迹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阅读《曹刿论战》,完成325~336题。(40分)第一组题目:32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齐师伐我伐竹取道B.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C.忠之属也属引凄异D.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3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2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战前,曹刿没有听从乡人的劝告,坚持拜见鲁庄公,因为他认为“肉食者”目光短浅。B.在曹刿与庄公的三问三答中,曹刿认为衣食分人只是小信用,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C.曹刿以“夫战,勇气也”为依据,提出战争中要抓住“彼盈我竭”的时机发动进攻。D.“长勺之战”中,庄公“下视其辙”是为了下车察看齐国的军队是否在周围设有埋伏。第二组题目:32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B.乃入见乃不知有汉C.战于长勺欲有求于我也D.一鼓作气若有作奸犯科329.把“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第42页共42页 33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庄公把战前准备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的保护上,认为把衣食分人,祭祀神灵便可以去作战,足见鲁庄公的“鄙”。B.鲁庄公一上阵就击鼓进军,一见齐军败退就驱车追赶,表现出他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足见鲁庄公的“鄙”。C.曹刿认为作战要依靠人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才是取信于民的善举,可助取胜,足见曹刿的“远谋”。D.曹刿作战时能够先发制人,以智取胜,不管是大举进军,还是下令追逐,都善于选择最佳的时机,足见曹刿的“远谋”。第三组题目:33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小信未孚愿陛下亲之信之B.弗敢加也大王加惠,以大易小C.曹刿请见于是入朝见威王D.公问其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33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寓褒贬于人物言行中,如在文中对鲁庄公没有直接用贬语,但从他前两次对曹刿的回答可以看出他目光短浅。B.作者有意设伏,先不交代“下视其辙”的缘故,而是留到论述取胜原因时才解答,这更能突出“肉食者鄙”的中心。C.作者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而对于表现曹刿的“远谋”无关的事一概不提,如参战人数等。D.作者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事件如“请战”“从战”“克敌”等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剪裁,意在突出文章中心。第四组题目:33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弗敢加也,必以信忌不自信B.齐人三鼓吾日三省吾身C.再而衰,三而竭主人日再食D.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35.把“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第42页共42页 33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刿在战场上的指挥用语,如“未可”“可以”简短明确,衬托了战事紧迫。B.曹刿是军事家,他深知士兵的士气旺盛、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C.鲁庄公在战前准备上提出了民众支持和和鬼神保佑两个条件,但都被曹刿否定。D.鲁庄公身为鲁国君,居然“既克”而不知“其故”,足见庄公完全不懂军事。二十九、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邹(zōu)忌(jì)修入尺只有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fú)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成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延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参考译文]邹忌身高八尺(一尺约23.1厘米)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他)早晨穿戴好衣帽,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余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看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次日,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再照着锁子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他晚上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第42页共42页 。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侍妾和君主左右近侍之臣,没有谁不偏爱您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一定很深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并能使我的耳朵听到,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常常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内政修明,不需要用兵就能战胜敌国)。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337~348题。(40分)第一组题目:33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朝服衣冠有时朝发白帝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徐公来,孰视之C.虽欲言进尽忠言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况才之过于余者乎3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3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推己及人,劝谏齐威王要慎防身边小人的蒙蔽,多听取意见,才能治理好国家。B.一个“善”字,表明了齐王的态度,可见他是一位重贤明理、能察纳雅言的国君;同时衬托出邹忌讽谏的说服力。C.齐威王下令,根据进谏内容对治国帮助程度的大小,对进谏者进行上、中、下三等奖赏,可见他强国决心之大。D.邹忌善于讽劝,威王虚怀纳谏,百姓踊跃进言,君、臣、民在朝廷上共商治国良策,齐国由此国势强盛,威震诸侯。第二组题目:34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于是入朝见威王皆朝于齐B.朝服衣冠众服为确论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岂他人之过哉D.臣之妻私臣燕、赵、韩、魏闻之第42页共42页 341.把“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区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翻泽成现代汉语。(4分)34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是妻的回答,“君美甚”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B.“徐公何能及君也?”是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表现了她卑微、畏怯的心理。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是客的回答,只是平淡地陈述,表示应合、逢迎的态度。D.邹忌问妻子用“我”,显得亲密而随和;问小妾与客,用“吾”,显得生硬傲慢。第三组题目:34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期年之后陈太丘与友期C.燕、赵、韩、魏闻之操蛇之神闻之D.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34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34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威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人,群臣吏民都想获得奖赏,纷纷敢于入朝进谏。B.齐国“战胜于朝廷”,原因是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谏,采纳群言,终使军事实力大增。C.本文意在劝谏国君要广泛听取、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民富国强。D.本文剪裁巧妙,详写了齐王纳谏的态度以及纳谏结果,邹忌比美、讽谏齐王等则第42页共42页 略写。第四组题目:34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吾与徐公孰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虽欲言,无可进者虽不能察C.乃下令乃不知有汉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若听茶声然347.把“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348.本文结构层次别致,下列对“三层铺排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妻、妾、客是三层人物身份;“朝”“暮”“明日”是三层比美时间;“不如”“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是三层思想转变。B.“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层不同的心理;“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是三层不同的蒙蔽情况。C.上赏、中赏、下赏,是三层不同的奖赏等级;“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又是三层不同的进谏成果。D.“邹忌现身说法进行讽谏”“齐威王下令征求意见”“邻近的诸侯国都来入朝”是三层不同的事态的发展进程。三十、出师表诸葛亮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ì)、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路,化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北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第42页共42页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命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nú)钝,攘(rá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比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参考译文]先帝刘备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成三国,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确实是形势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候啊。不过在朝廷里侍卫大臣毫不懈怠,在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的礼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展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皇宫和丞相府中,本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外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负责专职的官员,判定他们的罚赏,来显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不同。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予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询问他们,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有启发和帮助。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试用,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商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就一定能够使部队团结和睦,德才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没有一次不为桓、灵二帝深深叹息,并对他们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正贤明,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指日可待了。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身耕种,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诸侯中有名望,显贵。先帝不因为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自己身份,屈尊就卑第42页共42页 ,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征询我对当今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感奋激发,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机患难之间奉命出使,自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没有效果,以致有损先帝的圣明,所以我五月(率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贫瘠、未开垦的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勉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期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的基业,回到原来的都城。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斟酌利弊,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功效托付给我;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惩治我的罪过,用来祭告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话,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明察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给陛下的遗诏。臣蒙受大恩,感激不尽了。现在将要辞别陛下远征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泪,真不知该说些什么。阅读《出师表》,完成349~360题。(40分)第一组题目:34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远小人未能远谋B.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淫慢则不能励精C.由是感激斯是陋室D.有所广益益慕圣贤之道35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第42页共42页 (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35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题目中的“出师”指诸葛亮准备北上伐魏,“表”是臣子写给君主以表忠心和希望的呈文。B.文中的“先帝”指的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建者刘备,“先”指已经死去的,多指长辈。C.“临崩寄臣以大事”指刘备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都付给诸葛亮,“崩”古代指诸侯的死。D.“先帝遗诏”指刘备给后主刘禅的遗诏,遗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第二组题目:35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光先帝遗德浮光跃金B.性行淑均必能使行阵和睦C.当奖率三军当求之于上流D.以伤先帝之明至若春和景明353.把“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35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第三组题目:3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不宜偏私宜乎众矣B.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任意东西C.察纳雅言温文尔雅D.临表涕零沧州南一寺临河干35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35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秋”字可看出,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在秋天。第42页共42页 B.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一,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C.诸葛亮认为将军向宠通晓军事,希望后主刘禅能多多与他商量宫廷中的事情。D.诸葛亮在文中回顾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第四组题目:35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必能裨补阙漏先帝称之曰能B.不求闻达于诸侯达于汉阴C.以伤先帝之明非淡泊无以明志D.以伤先帝之明若无兴德之言359.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泽成现代汉语。(4分)360.下列句子的翻译与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理解:诸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备赞誉。B.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没有一次不为桓、灵二帝深深叹息,并对他们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理解: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汉衰败灭亡。C.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机患难之间奉命出使,自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理解: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托付大事的恩情。D.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常遗诏。翻译:陛下也应自行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明察采纳雅致合理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给陛下的遗诏。理解:诸葛亮谆谆告诚,要后主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三十一、陈涉世家司马迁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志哉!”第42页共42页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lǘ)左適(zh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háng),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己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shuò)谏故,上使外将(jiàng)兵。今成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晋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jià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wàng)。”卒皆夜惊怒。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wéi)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fèn)恚(huì)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chī)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nìng)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wéi)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qí)。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zhì)、酂(cuó)、苦(hù)、柘(zhè)、谯(qiáo)皆下之。行收民,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qiáo)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p)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jì),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参考译文]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对同伴们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哪里有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秦二世元年七月,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停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并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期,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如今逃走(抓了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天下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第42页共42页 。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担任楚国将领,(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天下百姓首发,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就去占卜。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大事都能办成,能建立功业。不过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啊。”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自然就诧怪这件事了。(陈胜)又暗使吴广往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用笼罩着火,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兴,陈胜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以目示意看者陈胜。吴广向来爱护成卒,戍卒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尉恼怒,使尉责辱他,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将尉拔剑出鞘想威吓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将尉。陈胜帮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戍守边塞死掉的人也会有十分之六七。再说,壮士不死便罢了,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依从人民的愿望。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他们攻打大泽乡,收集大泽乡的军队,攻打蕲县。攻下蕲以后,就派符离人葛婴攻占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攻打銍、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来。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士卒几万人。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城的官员带兵在城门洞里同起义军作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城的官员被人杀死,起义军才入城占领了陈县。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当地掌管教化的乡官和当地有声望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这些人都说:“将军您身穿着战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不义的暴君,消灭残暴的秦朝,重建楚国的国家大业,按照功劳应当称王。”陈涉于是自立为王,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在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义,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阅读《陈涉世家》,完成361~372题。(40分)第一组题目:36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士卒多为所用为坛而盟B.广故数言欲亡卒数万人C.陈涉自立为将军上使外将兵D.守丞死,乃入据陈陈涉乃立为王362.把“今亡亦死,举大计办死;等死,死国可乎?”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第42页共42页 36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广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他平时关心士兵,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B.吴广有谋事的睿智,他故意再三说想要逃跑,借此诱杀将尉,引发起义。C.起义军所向披靡,地方官都闻风而逃,没有遇到任何障碍顺利占据“陈”。D.诸郡县“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证实了陈涉“宜多应者”的预见。第二组题目:36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扶苏以数谏故既克,公问其故B.吴广以为然烨然若神人C.徒属皆曰属予作文以记之D.伐无道,诛暴秦伐竹取道36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2)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366.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胜认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秦二世杀公子扶苏,引起人民不满;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B.“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是这次起义的导火线,其根木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C.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造就了起义一呼百应的局面。D.“苟富贵,无相忘”体现了陈涉出身雇农、胸怀大志的形象,同时也表明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对物质富贵的追逐。第三组题目:36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怅恨久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陈胜、吴广喜,念鬼念无与为乐者C.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D.今或闻无罪而或长烟一空368.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36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精心策划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两件事。第42页共42页 B.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是为了恢复楚国的社稷,也寄托了对两位楚人的怀念。C.陈胜、吴广在“并杀两尉”后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得到了全体士卒的拥护。D.陈胜在战斗中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具有卓越的指挥才干,是农民阶级的杰出领袖。第四组题目:37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吴广素爱人则素湍绿潭B.辍耕之垄上固以怪之矣C.乃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书D.宜多应者功宜为王37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37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胜在起义前分析形势,提出了“死国可乎”的策略口号,反映他的反抗精神。B.陈胜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士卒,坚定了士卒反抗暴秦、奋起抗争的信念。C.“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体现了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D.这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迅速组成,证明陈胜是一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参考答案(共240分)第42页共42页 二十五、鱼我所欲也《孟子》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289~300题。(40分)第一组题目:289.(3分)B(表比较。A.益处/给予,施加;C.通“欤”,语气词,表反问/给;D.假若,假使/让,使)290.(1)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得分点:“得生者”“何不用”各1分)(2)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得分点:“万钟”“辩”各1分)291.(3分)C(“恻隐之心”有误,应为“羞恶之心”。“恻隐之心”指的是“仁”,“羞恶之心”指的是“义”,文中“本心”指人固有羞恶之心)第二组题目:292.(3分)B(苟且。A.假若,假使/使用,驱使;C.通“德”,感激/能够;D.表比较/对于)293.(4分)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行人也不愿接受;踩踏着给他吃,乞丐也认为不值得而不肯接受。(得分点:“呼尔”“与”“蹴尔”“不屑”各1分)294.(3分)A(B.“只有圣贤才能具有,普通人是难以拥有的”有误,应为“并非只有圣贤才能具有,每个普通人都具有”;C.“讲礼仪”有误,应为“讲礼义”;D.“在日常生活中”有误,应为“当它关乎生死时”)第三组题目:295.(3分)A(想。B.对于/到;C.祸患/担忧;D.华美/认为······美)296.(1)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得分点:“患”“辟”各1分)(2)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固有的羞恶之心。(得分点:“已”“本心”各1分)297.(3分)C(“贪生怕死的人”有误,应为“重义轻生的人”或“舍生取义的人”)第四组题目:298.(3分)A(舍弃。B.侍奉/享受;C.益处/加在上面,放上;D.表比较/在)299.(4分)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得分点:“奉”“穷乏者”“得”“与”各1分)300.(3分)D(“反面论证了“舍生取义'”有误,应为“反面论证了人应该保有“本心'”。因为接受“万钟”的故事并不牵涉生死,而只是富贵与“义”之间的矛盾,所以它和“舍生取义”的说法没有什么关系)二十六、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301~312题。(40分)第42页共42页 第一组题目:301.(3分)C(道歉/告诉、致意。A.成年男子;C.难道;D.因为)302.(1)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安陵,安陵君可一定要答应我!(得分点:“易”“其”各1分)(2)秦王愤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得分点:“怫然”“公”各1分)303.(3分)A(B.“秦始皇”有误,应为“秦王”,秦王后来统一天下后才改称为“秦始皇”;C.“安陵”有误,应为“安陵君”,“安陵”是一个小国;D.“心理描写”有误,应为“对话”)第二组题目:304.(3分)D(和。A.派遣/使,让;B.对..··说/为,是;C.恩惠/通“慧”,聪明)305.(4分)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得分点:“布衣”“免冠”“徒跣”“抢”各1分)306.(3分)D(A.“虽千里不敢易也”是唐雎的申明,应改为“愿终守之,弗敢易!”;B.“因为上天降示了征兆”有误,应为“体现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品质”;C.“起初有些惊慌”有误,应为“始终沉着镇定”,因为唐雎一直不为秦王的威胁所屈)第三组题目:307.(3分)B(难道。A.成年男子/语气词;C.裸露/仅,只是;D.听说/使.····听到)308.(1)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呢?(得分点:“虽”“岂直”各1分)(2)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得分点:“白虹”“贯日”各1分)309.(3分)D(“跪拜在地上”有误,应为“直身跪在地上”。“长跪”指“直身跪着”)第四组题目:310.(3分)C(扩充,增长。A.通“欤”,语气词,表反问/选拔;B.有胆识有才能的人/狱官;D.用/按照、依照)311.(4分)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得分点:“布衣之士”“怀怒未发”“休祲”“与臣而将四”各1分)312.(3分)B(“灭韩亡赵”有误,应为“灭韩亡魏”)二十七、送东阳马生序宋濂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313~324题。(40分)第一组题目:313.(3分)D(脸色,表情。A.表顺承/以致;B.好像/比得上;C.言辞,文辞/告别,辞别)314.(1)我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得分点:“援疑质理”“以请”各1分)第42页共42页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并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得分点:“以”“口体之奉”各1分)315.(3分)B(“十八岁”有误,应为“二十岁”)第二组题目:316.(3分)C(朝见。A.极/荒远偏僻;B.参与/预先;D.称作/说)317.(4分)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得分点:“硕师”“趋”“先达”“执经叩问”各1分)318.(3分)B(“使得很多人愿意赠书给他”有误,应为“使他得以“遍观群书'”)第三组题目:319.(3分)A(拿着。B.他/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C.准备/详尽,完备;D.给予,赠送/遗留)320.(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得分点:“缊袍敝衣”“慕艳”各1分)(2)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好而在同乡面前显示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得分点:“诋”“骄乡人”各1分)321.(3分)A(“学馆条件之差”有误,应为“家中学习条件之差”)第四组题目:322.(3分)D(忧虑,忧患。A.询问/资质;B.言辞,文辞/推托;C.用/按照)323.(4分)现在学生们在京城最高学府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按时供给粮食,父母每年有给予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伤、饥饿的忧虑了。(得分点:“县官”“廪稍之供”“裘葛之遗”“馁”各1分)324.(3分)C(“先达的骄矜暴躁”有误,应为“先达的严厉态度”;“品德修为重于求学的道理”有误,应为“自己求学之诚恳”)二十八、曹刿论战《左传》阅读《曹刿论战》,完成325~336题。(40分)第一组题目:325.(3分)D(目光短浅。A.攻打/砍伐;B.参与/间或、偶然;C.类/连接)326.(1)(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得分点:“小信未孚”“福”各1分)第42页共42页 (2)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一-明察,但我一定按诚心。(得分点:“狱”“必以情”各1分)327.(3分)A(B.“衣食分人只是小信用”有误,应为“衣食分人只是小恩惠”;C.“彼盈我竭”有误,沉着镇定”,因为唐雎一直不为秦王的威胁所屈)第三组题目:307.(3分)B(难道。A.成年男子/语气词;C.裸露/仅,只是;D.听说/使.····听到)308.(1)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呢?(得分点:“虽”“岂直”各1分)(2)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得分点:“白虹”“贯日”各1分)309.(3分)D(“跪拜在地上”有误,应为“直身跪在地上”。“长跪”指“直身跪着”)第四组题目:310.(3分)C(扩充,增长。A.通“欤”,语气词,表反问/选拔;B.有胆识有才能的人/狱官;D.用/按照、依照)311.(4分)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得分点:“布衣之士”“怀怒未发”“休祲”“与臣而将四”各1分)312.(3分)B(“灭韩亡赵”有误,应为“灭韩亡魏”)二十七、送东阳马生序宋濂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313~324题。(40分)第一组题目:313.(3分)D(脸色,表情。A.表顺承/以致;B.好像/比得上;C.言辞,文辞/告别,辞别)314.(1)我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得分点:“援疑质理”“以请”各1分)(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并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得分点:“以”“口体之奉”各1分)315.(3分)B(“十八岁”有误,应为“二十岁”)第二组题目:316.(3分)C(朝见。A.极/荒远偏僻;B.参与/预先;D.称作/说)317.(4分)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得分点:“硕师”“趋”“先达”“执经叩问”各1分)318.(3分)B(“使得很多人愿意赠书给他”有误,应为“使他得以“遍观群书'”)第42页共42页 第三组题目:319.(3分)A(拿着。B.他/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C.准备/详尽,完备;D.给予,赠送/遗留)320.(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得分点:“缊袍敝衣”“慕艳”各1分)(2)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好而在同乡面前显示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得分点:“诋”“骄乡人”各1分)321.(3分)A(“学馆条件之差”有误,应为“家中学习条件之差”)第四组题目:322.(3分)D(忧虑,忧患。A.询问/资质;B.言辞,文辞/推托;C.用/按照)323.(4分)现在学生们在京城最高学府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按时供给粮食,父母每年有给予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伤、饥饿的忧虑了。(得分点:“县官”“廪稍之供”“裘葛之遗”“馁”各1分)324.(3分)C(“先达的骄矜暴躁”有误,应为“先达的严厉态度”;“品德修为重于求学的道理”有误,应为“自己求学之诚恳”)二十八、曹刿论战《左传》阅读《曹刿论战》,完成325~336题。(40分)第一组题目:325.(3分)D(目光短浅。A.攻打/砍伐;B.参与/间或、偶然;C.类/连接)326.(1)(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得分点:“小信未孚”“福”各1分)(2)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一-明察,但我一定按诚心。(得分点:“狱”“必以情”各1分)327.(3分)A(B.“衣食分人只是小信用”有误,应为“衣食分人只是小恩惠”;C.“彼盈我竭”有误,“执锐”“伐”“诛”各1分)369.(3分)D(A.“置书鱼腹”“篝火狐鸣”不是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而是为了在群众中树立威信;B.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是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且扶苏不是楚人;C.“并杀两尉”的是陈胜和吴广,“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的是陈胜)第四组题目:370.(3分)D(应该。A.向来/白色的;B.动词,到、往/这件事;C.写/字条)371.(1)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得分点:“以数谏故”“将”各1分)第42页共42页 (2)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得分点:“丹书帛”“罾”各1分)372.(3分)A(陈胜提出的策略口号不是“死国可乎”,而是“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反映他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第42页共42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3-25 00:21:04 页数:42
价格:¥12.88 大小:95.05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