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0

2/30

剩余2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共13分庆历初,元昊围麟州二十七日。知州募吏民有能通信求援于外者。王吉应募。知州问:“须几人从行?”吉曰:“今虏骑百重,无所用众。”请秃发,衣胡服,挟弓矢,赍①粮饷,为胡人。夜缒②而出,遇虏问,则为胡语答之。两昼夜,然后出虏寨之外,走诣府州告急。府州遣将兵救之,吉复间道入城,城中皆呼万岁。吉尝从都监王凯及中贵人③将兵数千人,猝遇虏数万骑。中贵人惶恐,以手帛自经④,吉曰:“官何患不死?何不且令王吉与虏战?若吉不胜,死未晚也。”因使其左右数人守中贵人,曰:“贵人有不虞⑤,当尽斩若属⑥。”因将所部先登,射杀虏大将,虏众大奔,众军乘之,虏坠崖死者万余人。吉每与虏战,所发不过一矢,即舍弓肉袒而入,手杀数人,然后反,曰:“及其张弓挟矢之时,直往抱之,使彼仓卒无以拒吾,而成擒矣。吾前后数入其阵,未尝发两矢也。”时又有张节,与吉齐名,皆不至显官而卒。(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有删改)【注释】①赍(jī):携带。②缒(zhuì):用绳子栓着人、物从高处往下送。③中贵人:专称显贵的侍从官官。④经:上吊。⑤虞:意料,预料。⑥若属:你们这些人。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请秀发,衣胡服()(2)走诣府州告急()(3)因将所部先登()(4)手杀数人,然后反()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①知州募吏民有能通信求援于外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0页共30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官何患不死?(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王吉智勇双全,他的“智”表现在哪里?请概括。(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最后一段蕴含作者怎样的褒贬?(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参考译文:     庆历初年,元昊(的军队)围困麟州二十七天。知州招募能够出外送信请求增援的官吏和百姓。王吉响应招募。知州问(王吉):“需要几个人跟你一起去?”王吉说:“现在敌军骑兵重重包围,人多了没有用。”(于是)请求剃光了头发。穿上胡人的服装,带着弓箭,携带钱粮,扮成胡人。晚上,让人用绳子绑着自己从城墙上放下,逃出城,遇到胡人盘问,就用胡人的话回答。花了两天两夜,才出了敌人的营寨,跑到府州报告了紧急情况。府州派人率领大军前往救援,王吉又从小路进城,城里的人都高呼万岁。      王吉曾经跟从都监王凯和中贵人,带领一支几千人军队,突然遇到几万人的敌军骑兵。中贵人惊慌恐惧,用手撕开布帛,上吊自杀,王吉说;“大人为什么担心死不掉呢?为什么不暂且让我与敌人打一仗?如果我没有胜利,(您)再死也不迟。”(他)就让自己身边的几个人保护中贵人,说:“如果大人有不测,就把你们全杀了。”于是率领自己部队抢先进攻,射杀了敌人的首领,敌军溃逃,众人乘胜追击,坠崖而死的敌军就有一万多人。     第30页共30页 王吉每次对敌作战,射箭不超过一支,就放下弓赤膊冲入敌阵,亲手杀死多人,然后返回,说:“等到敌人张弓搭箭的时候,直接去抱住他,让他在仓猝之间无法抵御我,就成了我的俘虏。我前前后后多次冲入敌阵,不曾放过两支箭。”     当时还有张节,与王吉齐名,(他们)都没有升迁到显赫的官位就去世了。【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①句意:请求剃光了头发。穿上胡人的服装。衣,穿。②句意:跑到府州报告了紧急情况。诣,到。③句意:于是率领自己部队抢先进攻。将,率领。④句意:亲手杀死多人,然后返回。反,同“返”,返回。(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①重点词语:募,招募;吏民,官吏和百姓。句意:知州招募能够出外送信请求增援的官吏和百姓。②重点词语:患,担忧。句意:大人为什么担心死不掉呢?(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王吉智勇双全,他的“智”表现在多个方面。“请秃发,衣胡服,挟弓矢,赍粮饷,为胡人。夜缒而出,遇虏问,则为胡语答之”可见其是乔装求援;“因将所部先登,射杀虏大将”可见其擒贼先擒王;“吉每与虏战,所发不过一矢,即舍弓肉袒而入,手杀数人,然后反”可见其善于快速杀敌。这些都表现了他的机智,据此作答即可。(4)本题考查对文段内涵的理解。这里的“褒”指的是作者对王吉功绩的肯定与赞美;“贬”是对朝廷的不满,这样的人才,却没有受到朝廷的赏识与重用。答案;(1)①穿  ②到  ③率领  ④通“返”,返回(2)①知州招募能够出外送信请求增援的官吏和百姓。②大人为什么担心死不掉呢?(3)①乔装求援;②率部先登,射杀敌军大将(或“擒贼先摛王”);第30页共30页 ③以快制敌,敌军无法应对。(4)褒:对王吉功高的赞美(或“欣赏”,或“充分肯定”)。贬:对朝廷没有重用王吉的批评(或“不满”)。【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后打嗳,嗳必秽气。予尝受此厄于人,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欲绝而弗食。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选自李渔《闲情偶寄》)【乙】第30页共30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予尝受此厄于人()②是与初见似小人()③谈笑有鸿儒()④无案牍之劳形()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伴以醋及他物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B.但恨其食后打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C.知人之厌我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D.然见此物大异葱蒜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故亦欲绝而弗食11.翻译下列句子。第30页共30页 (1)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2.【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使用了相同写作手法,请从对比、类比、比喻中选出正确的一种并结合选文阐释其表达效果。【分析】参考译文:【甲】       把生萝卜切丝做小菜,拌上醋和其他调料,喝粥时吃最合适。只是不喜欢的是吃了它以后会打嗝,打嗝时一定会有臭气。我就曾经闻过别人喷出的这种臭气,知道我打嗝时别人同样会不喜欢,所以打算不再吃了。但是觉得萝卜跟葱、蒜不一样,生吃的时候会有臭气,煮熟吃就不会臭,就像一个人初看觉得是小人,后来才知道是君子一样。虽然有些小缺点,也该原谅,所以还是照吃不禁忌它。【乙】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解答】第30页共30页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我就曾经闻过别人喷出的这种臭气。尝:曾经。②句意为:就像一个人初看觉得是小人。是:这。③句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大。④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和用法。A.相同,介词,用;B.相同,副词,只;C.相同,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D.不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代词,这样。故选:D。(3)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再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所以打算不再吃了。“故”是连词,“而”是连词,在“故”“而”后面划开,据此断句为:故/亦欲绝/而弗食。(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虽,虽然;食,吃;句意为:虽然有些小缺点,也该原谅,所以还是照吃不禁忌它。②中重点词语有:上,长到;入,映入;句意为: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5)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第30页共30页 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把大蒜和“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类比,突出萝卜煮熟之后再吃就没有怪味这一特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运用类比的手法,说明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就能出名,声名远播。答案:(1)①曾经;②这;③大;④使……劳累。(2)D(3)故/亦欲绝/而弗食(4)①虽然有些小缺点,也该原谅,所以还是照吃不禁忌它。②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5)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类比的修辞手法,甲文划线句把大蒜和“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类比,突出萝卜煮熟之后再吃就没有怪味这一特点;乙文中的划线句说明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就能出名,声名远播。【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5~8题。(12分)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河决于澶渊①第30页共30页 ,东流入钜野,北溢于济南,溢于泗。八月戊戌,水及彭城下,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水未至,使民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窒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自戊戌至九月戊申,水及城下者二丈八尺,塞东西北门,水皆自城际山。雨昼夜不止,子瞻衣制履屦,庐于城上,调急夫、发禁卒以从事,令民无得窃出避水。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方水之淫也,汗漫千余里,漂庐舍,败冢墓,老弱蔽川而下,壮者狂走,无所得食,槁死于丘陵林木之上。子瞻使习水者浮舟楫、载糗饵以济之,得脱者无数。水既涸,朝廷方塞澶渊,未暇及徐。子瞻曰:“澶渊诚塞,徐则无害,塞不塞天也,不可使徐人重被②其患。”乃请增筑徐城,相水之冲,以木堤捍之,水虽复至,不能以病徐也。故水既去,而民益亲。于是即城之东门为大楼焉,垩以黄土,曰:“土实胜水”。徐人相劝成之。辙方从事于宋,将登黄楼,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乃作黄楼之赋。(选自苏辙《黄楼赋并叙》)注:①澶渊:古湖泊名。②被:遭受,蒙受5.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B.使民具畚锸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C.①方水之淫也②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D.①水虽复至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4分)(1)澶渊诚塞,徐则无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水既去,而民益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30页共30页 A.熙宁十年,黄河决堤,滔滔洪水抵达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徐州面临灭顶之灾。苏轼带领徐州军民,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洪的胜利。B.抗洪中,苏轼“水未至”就未雨绸缪,准备充分,所以大水到来,城内百姓并未逃散。他还赈济灾民,使无数受灾百姓获救。C.水灾过后,苏轼请苏辙在徐州城东门建楼作赋以作纪念。楼上涂上黄土,取名“黄楼”,寓土能克水之意,表达驱除水患、永保徐州平安的美好愿望。D.选文描述了黄河泛滥徐州受灾的情景,记述了苏轼不辞劳苦抗洪救灾的政绩,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史料价值。【分析】参考译文:      熙宁十年七月四日,黄河决堤于澶渊,往东流入巨野,北溢出到成功,在泗水往南溢出。八月戊戌日,洪水到了彭城,我哥哥子瞻恰好为彭城守。水没到,使百姓准备畚箕铁锹,准备好了土石、刍茭,把空隙都堵塞上了,做好了防治水患的准备。所以洪水来到后,百姓也不担心。自戊戌日至九月十五日,水淹到城墙的二丈八尺,流向东西北门,水势汹汹,浪头仿佛和远山、城墙一样高。大雨昼夜不停。子瞻穿着草鞋,住在城墙上,征调民夫,调派禁卒来抗洪,严禁百姓私自出城躲避洪水。自己身先士卒,下定决心与城共存亡,因此,水势虽大但老百姓抗击洪水的决心很坚固。当洪水漫无边际,淹没千余里的土地,冲走房屋,冲塌坟墓,溺水的老弱随水漂流,强壮的人还能逃跑,老百姓没有吃喝,饥渴死在丘陵上的树木上。子瞻使熟悉水性的浮船,载着吃的、喝的来帮助那些被困的人,获救的人数不清。水已经干涸,朝廷正堵塞溃决的澶渊,没有时间顾忌徐州。子瞻说:“第30页共30页 澶渊如果真能堵塞,徐州就安全了,如果堵不住,那就是命啊,也不能让徐州百姓再次遭受水患。”于是请求加高徐州的城墙,防备大水的冲击,用木头做成栅栏保护城墙。大水虽然再次袭来,没有冲溃坚固的堤防。因此,当洪水退去时,百姓更加团结了。于是子瞻在城东修筑高高的门楼,粉刷一层黄土,他说:“水来土掩。”徐人互相庆贺成功抵御洪水。我要到洛阳去上任,路过徐州,将登上黄楼,俯视黄河水患的遗痕,联想古代黄泛的灾难,展纸挥毫,写成了这篇散文赋。【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自己身先士卒,下定决心与城共存亡,因此,水势虽大但老百姓抗击洪水的决心很坚固。据此断句为: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相同,动词,担任;B.不同,动词,准备/副词,全,都;C.不同,副词,刚刚/名词,方圆;D.不同,连词,即使/连词,虽然。故选:A。(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诚,确实;则,就;句意为:澶渊如果(果真)堵住了,徐州城就没有危险了。②中重点词语有:故,因此;益,更加;句意为:因此大水退去之后,百姓们更加团结了。(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ABD.正确。C.有误,根据“辙方从事于宋,将登黄楼”可知,“苏轼请苏辙在徐州城东门建楼作赋以作纪念”第30页共30页 说法错误,应该是建楼在前,苏辙登楼在后。故选:C。答案:(1)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2)A(3)①澶渊如果(果真)堵住了,徐州城就没有危险了。②因此大水退去之后(已经退去),百姓们更加亲密(团结、友爱、亲近)。(4)C【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二)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乙】第30页共30页 齐大饥①,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④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⑤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节选自《礼记·檀弓》)【注】①饥:饥荒。②黔敖:齐国富商。③蒙袂(mèi)辑屦(jù):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④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⑤从:跟着,追着。1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意项是()(2分)A.必敬必戒(戒:谨慎)B.威武不能屈(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C.以待饿者而食之(食:食物)D.黔敖左奉食(奉:同“捧”,端着)1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以顺为正者②以至于斯也③往之女家④曾子闻之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C.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句2分)(1)得志,与民由之。(2)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1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破中有立,孟子首先反驳了景春的观点,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B.甲文中孟子的观点为人们广泛认同,后代无数仁人志士,都可视为这一观点的践行者。C.乙文中曾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到了快要饿死的地步,也可以吃“嗟来之食。D.乙文中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可以证明甲文中“贫贱不能移”的观点。第30页共30页 【分析】参考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乙】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接受那种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ABD.正确;C.错误,“以待饿者而食之”的意思是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食,吃。故选:C。(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①以顺为正者,以,依据,按照。②以至于斯也,以,连词,以致。③往之女家,之,到。第30页共30页 ④曾子闻之,之,代词,这件事。由此可见: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故选:D。(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句重要词语有:得志,能实现理想;与,和;由,遵从。整句的意思是: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②句重要词语有:从,跟随;谢,道歉;终,最终。整句的意思是: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错误,由“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可以看出,曾子觉得黔敖道歉之后,是可以去吃的。故选:C。答案:(1)C(2)D(3)①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②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4)C【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第30页共30页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 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一)文言文段阅读(12分)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体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宴酣之乐    客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第30页共30页 B.泉香而酒洌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行者休于树   征于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酿泉为酒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联系全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参考译文: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第30页共30页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A.宴酣之乐,之,结构助词,的;客之美我者,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不相同。B.泉香而酒洌,而,表并列;乃记之而去,而,表承接。不相同。C.行者休于树,于,在;征于色,与,在。相同。D.酿泉为酒,为,做;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对,向。不相同。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句中的重要词语有:从,跟随;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乐,以……为乐;乐,快乐。整句的意思是: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意思是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再结合后文,这个人正是欧阳修。欧阳修的醉不只是因为喝酒而醉,而是醉在山水之间,醉在清明的政治和人民的安乐之中。欧阳修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后又能够将这份快乐写成文章,体现了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志趣追求。答案:(1)C(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3)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志趣追求。【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第30页共30页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 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④,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注】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④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1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___________(2)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_____________第30页共30页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2分)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请结合文章内容说孙叔敖是个怎样的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参考译文:     孙叔敖作楚国的令尹,一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又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孙叔敖回答说:“您说的对,我会牢记在心的。【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有一老父衣粗衣: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衣,穿。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患,祸患。(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守,遵守;此,这。句意: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第30页共30页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楚国令尹孙叔敖位高权重,可面对一普通“老父”却是先“正衣冠”后“再拜”,由此可见他是孙叔敖是个谦逊有礼,善于听从别人意见,并能虚心接受的好官员。由此分析即可。答案:(1)衣,穿;患,祸患。(2)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3)孙叔敖是一位谦逊有礼,善于听从别人意见,并能虚心接受的好官员。【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一)第30页共30页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组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9.对下面句予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A.①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      ②走送之(走:跑)B.①尝趋百里外(趋:归向)       ②未尝稍降辞色(稍:一会儿)C.①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D.①主人日再食(食:供养,给……吃)  ②日侍坐备顾问(日:每天)20.翻译。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①____________,作者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②____________,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③____________,作者历尽苦寒,破衣粗食,但他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这一困难。第30页共30页 【答案】19.B20.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21.①.求书之难。②.求师之难。③.生活之苦。【解析】【分析】【19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B项①句意为: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趋:奔赴。②句意为: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稍:稍微,稍稍。故选B。【20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句中:侍:侍候。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请:请教。据此翻译即可。【21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其中“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表现了作者的求书之难。“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表现了作者求师之难。“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组袍敞衣处其间”等句子表现了作者的生活之苦。据此理解作答。【点睛】译文:第30页共30页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序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二)(隋炀帝)大业六年,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正月丁丑(十五日),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自是岁以为常。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帝许之。先命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者亦籍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值,绐(骗)之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值。”胡客皆惊叹。其黠者颇觉之,见以缯帛缠树,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第30页共30页 (选自《资治通鉴》第181卷)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B.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C.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D.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23.翻译。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正月丁丑,于端门街盛陈百戏。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隋炀帝即位就马上组织表演活动,规模大,时间长,花费多。B.隋炀帝请外国人到洛阳丰都市场去做生意,外国人欣然同意。C.隋炀帝下令装饰店铺,店堂摆满珍稀货物,商人们服饰华丽。D.隋炀帝要求,外国客人到酒店吃饭,必须按双倍的价格付钱。【答案】22.A23.隋炀帝因为各番国的首领都汇集在洛阳,正月十五日(丁丑),在端门街隆重地举行百戏(文艺)表演。24.C【解析】【分析】【22题详解】第30页共30页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的意思是:中国也有穷人,衣不遮体,怎么不把这些丝绸送给他们,为什么却用来缠树呢?据此,正确的句读是: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故选A。【23题详解】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以(把)、毕(全,都)、于(在)、盛陈(隆重地举行)”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24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不正确,由“(隋炀帝)大业六年,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可知,隋炀帝不是即位就马上组织表演活动;B.不正确,从“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帝许之”可知,不是“隋炀帝请外国人到洛阳丰都市场去做生意,外国人欣然同意”;D.不正确,从“胡客或过酒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值”可知,不是“必须按双倍的价格付钱”,而是不收钱。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隋炀帝)大业六年,因为各藩国首领都聚集在洛阳,便于正月十五在端门街举办各种戏曲演出。戏场四周长五千步,场内手执各种乐器的就有一万八千人,乐曲声传到数十里之外。通宵达旦灯火辉煌,照耀天地,整整一个月才结束。花费的钱数万。从此以后年年如此。第30页共30页 各蕃国首领请求到洛阳的丰都市场做买卖,隋炀帝批准了。事先下令整修装饰店铺,屋檐造型一致,店内挂满帷帐,堆积各种珍贵货物,来往的人也必须穿上华丽的服装,就连卖菜的也要用龙须席铺地。只要有外族的客人路过酒店饭馆,便令店主把他们请入店内就坐,让他们吃个酒足饭饱再走,不收钱,哄骗他们说:“中国富饶,酒饭历来不收钱。”外族客人惊叹不已。其中也有聪明的,有所察觉,看到用丝绸缠树,就说:“中国也有穷人,衣不遮体,怎么不把这些丝绸送给他们,却用来缠树呢?”市场上的人羞愧得无言以对。(二)(共14分)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岳阳楼记》选段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醉翁亭记》选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1.选出下列加点字词释义有误的一项()A.衔远山,吞长江(连接)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泛指文人)C.野芳发而幽香(花)D.佳木秀而繁阴(秀丽)12.翻译句子。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第30页共30页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13.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甲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乙文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时期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B.“观夫”和“若夫”的“夫”都读“fú”。C.“览物之情”与“四时之景”中的“之”用法和意义不相同。D.两段选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有引出下文的作用。14.甲乙两段选文都对景物进行细腻的描写,甲文的景象呈现出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点,乙文则写出了四季分明的景色,其中“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季和____________季的景象。【答案】11.D12.(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2)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13.D14.①.波澜壮阔②.气象万千③.秋④.冬【解析】【分析】【11题详解】第30页共30页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词语。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A.衔远山,吞长江: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衔:连接;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骚人:诗人,泛指文人;C.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香味。芳:花;D.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秀:茂盛,繁茂;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助词,的;夫:语气助词,无实意,多用于句首;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开:消散,散开;归:聚拢;暝:昏暗。【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言词语读音、虚词的用法、句子的作用。解答此题要综合分析。D选项“两段选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有引出下文的作用”表述有误,其中甲文选段中“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结构上是对上文洞庭湖之景的总结,同时引起下文,下文即用两段具体描述了在阴冷和晴朗的画面下“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但“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结构上没有引起下文的作用。乙文选段作者先用排偶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接着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一句话概括了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风光,一季一幅画面。“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四句是对上文所写内容的总结,抒发了作者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所以“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没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故选D。【14题详解】第30页共30页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由甲文中“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等内容可知,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呈现出波涛澎湃、浩浩荡荡,壮丽而富于变化的气势;乙文中“风霜高洁”的意思是天高气爽,霜色洁白,为秋天的季节特征;“水落而石出”意思是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是指气温降低,水位下降,这是冬天的一种自然景象。【点睛】译文:[甲]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乙]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第30页共30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1-08 22:11:24 页数:30
价格:¥8.88 大小:112.00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