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一轮复习
>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46
2
/46
剩余4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一、古诗词赏析(共20小题)1.(2021秋•杜尔伯特县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2)全词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2021秋•鲁甸县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2)本诗中的“停杯投箸不能食”与苏轼“把酒问青天”中的“酒”蕴含的感情有哪些不同之处?3.(2021秋•皇姑区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甲】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赶达?归雁洛阳边。【乙】章台①夜思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②,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注释】①章台,即章华台,故址在今湖北潜江西南五十四里龙湾,古华容县城内,是战国时楚国的灵王行宫。②楚角:楚地的角声。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的一项是 A.【甲】诗的颔联中“平”“阔”“正”“悬”四字炼得极为精妙:“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姿势。B.【乙】诗的颔联既有视觉又有听觉,用“孤灯”“楚角”“残月”“章台”等常见意象加以层层渲染,突出“夜思”之苦。C.两首诗的颈联中“残夜”“旧年”和已暮的“芳草”等意象都触发了作者的无限感慨,相比来【甲】诗的颈联更显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D.两首诗的尾联都借南归的“雁”和“乡书”来表达思乡的愁苦,有异曲同工之妙。4.(2022春•义乌市月考)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咸阳值雨[唐]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1)诗歌重炼字,前两句中“ ”字表现了咸阳雨景连绵不断的特点,而“隔”字则展现了 的景致。(2)诗人运用联想的手法来体现闲适之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5.(2021秋•黔东南州期末)阅读下面作品,完成文后问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设问开篇,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表现出来,显露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我欲”“又恐”“何似”写出作者起伏变化的情感,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C.“朱阁”“绮户”与“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光,也写月下的人。D.“婵娟”指月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2)“起舞弄清影”中“弄”“清影”有何表达效果?请分别进行赏析。6.(2021秋•方城县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从“以小见大”的角度,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7.(2021秋•白银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甲】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1)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2)甲、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分析。8.(2021秋•禹州市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请从修辞或用典的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对比本词和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两首词在词下片的开头过渡上有相同之处。请结合下面的知识链接,以及你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简要分析。【知识链接:词大多是分片的,片与片之间的转换,称之为“过片”。一般而言,上下片的内容一般各有侧重,他们之间的过渡,既要换头另起新意,又不能断了词的脉络。】9.(2021春•沿河县校级月考)古诗词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找出第一节后三句中动态描写的词。这些词透露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10.(2021春•靖安县校级月考)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甲】凉州词(其一)[唐]张籍边城幕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①,应驮白练到安西②。【乙】凉州词(其二)[唐]王轮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注】①碛:戈壁、沙漠。②白练:白色热绢。这里泛指丝绸。安西:地名。唐方镇有安西都护,兼辖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贞元六年(公元790年),为吐蕃所陷。(1)下列对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前两句实写目见的远景,后两句虚写耳闻的近景。B.乙诗借其严寒春迟及胡笳声声来写战士们的心理活动,反映了边关将士的生活状况。C.甲诗中“应驮”非“正驮”,用来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盼望收复边镇,恢复往日的繁荣的强烈愿望,点明了此诗的主题。D.乙诗诗风苍凉悲壮,但并不低沉,以侠骨柔情为壮土之声。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甲乙两首都是边塞诗,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11.(2021春•射阳县校级月考)古代诗歌阅读。内宴奉诏作曹 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结合内容分析二者的不同之处。12.(2021春•宁化县月考)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问题。竹里馆王维〔唐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B.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C.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D.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写了美好景色。(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说说“独”字好在哪里?13.(2021春•越秀区校级月考)阅读《关雎》,回答问题。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谈谈你对“琴瑟友之”中的“友”字的理解。14.(2021春•冷水滩区校级月考)古代诗歌阅读,完成以下问题。塞下曲[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两句直接写出了军旅生活紧张。B.“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有意概况军中生活,突显其军情紧张急迫。C.第二首全篇扣紧“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及心中所思。D.第二首诗第二句写优美的笛声似乎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2)两诗都有“闻折柳”,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15.(2021秋•洛宁县期末)阅读《春望》,完成问题。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请联系全诗,谈谈你对作者用“草木深”三字写景的理解。(2)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16.(2021秋•固始县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景象。(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首联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B.颔联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和暖,船行平稳而快速。C.尾联既承接颈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的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D.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诗人自身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17.(2021秋•郧阳区期末)阅读《春望》,按要求回答问题。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景抒情,“草木深”写出了长安城中草木繁茂,生机盎然的春日美景,令人欣喜。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运用对偶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C.“家书抵万金”写出战乱年代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D.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侧重写“望”中所见,情景交融;后四句重在抒“望”中所感,思家忧国。(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18.(2021秋•新化县期末)欣赏古诗,回答问题。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9.(2021秋•郧阳区期末)阅读《天净沙•秋思》,按要求回答问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鸡,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小令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B.“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C.这首小令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2)“古道西风瘦马”,不能改为“古道清风骏马”,为什么?20.(2021秋•长葛市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夜雨”一词不仅出现在标题中,在诗中也反复出现,请说说它的作用。(2)《夜雨寄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运用了反衬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反衬手法在抒发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古诗词赏析(共20小题)1.(2021秋•杜尔伯特县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2)全词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版权所有【答案】(1)D(2)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对成就功业的向往。还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分析】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范仲淹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解答】(1)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使用的表现手法。例句:“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表达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心愿。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直接抒情。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故选:D。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情怀。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这个典故委婉地表达了将士们的矛盾心理。一杯浊酒难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但久戍边关功业未成,归家遥遥无期。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复杂情感。答案:(1)D(2)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对成就功业的向往。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2.(2021秋•鲁甸县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2)本诗中的“停杯投箸不能食”与苏轼“把酒问青天”中的“酒”蕴含的感情有哪些不同之处?【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版权所有【答案】(1)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现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心理。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李白的“酒”蕴含着作者极度抑郁苦闷和激荡起伏的心情;苏轼的“酒”蕴含着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和对明月的向往,对亲人的思念。(意思相近即可)【分析】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这首诗歌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的表现手法以及诗人的情感的分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意思是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这两句引用有关吕尚和伊尹的两个历史典故,表明诗人渴望被重用,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2)本题考查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把酒问青天”中秋之夜苏轼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答案:(1)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现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心理。(2)李白的“酒”蕴含着作者极度抑郁苦闷和激荡起伏的心情;苏轼的“酒”蕴含着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和对明月的向往,对亲人的思念。(意思相近即可)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3.(2021秋•皇姑区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甲】次北固山下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赶达?归雁洛阳边。【乙】章台①夜思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②,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注释】①章台,即章华台,故址在今湖北潜江西南五十四里龙湾,古华容县城内,是战国时楚国的灵王行宫。②楚角:楚地的角声。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的一项是 D A.【甲】诗的颔联中“平”“阔”“正”“悬”四字炼得极为精妙:“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姿势。B.【乙】诗的颔联既有视觉又有听觉,用“孤灯”“楚角”“残月”“章台”等常见意象加以层层渲染,突出“夜思”之苦。C.两首诗的颈联中“残夜”“旧年”和已暮的“芳草”等意象都触发了作者的无限感慨,相比来【甲】诗的颈联更显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D.两首诗的尾联都借南归的“雁”和“乡书”来表达思乡的愁苦,有异曲同工之妙。【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版权所有【答案】D【分析】《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章台夜思》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身在外地思念家乡的诗。诗以“夜思”为题,开篇却不写思,而写秋夜所闻所见,写尽寄居他乡的孤独、悲凉。诗的后半,写“思”的内容: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最后点出时当秋节,更令人愁思不断。诗中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恨。全诗一气呵成,感情真挚,幽怨清晰,感人至深。译文: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次北固山下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正好行船。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章台夜思忧怨的琴声在长夜中回荡,弦音悲切似凄风苦雨缭绕。孤灯下又听见楚角的哀声,清冷的残月徐徐沉下章台。【解答】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ABC.正确;D.有误,《次北固山下》中秋雁北归。故选:D。【点评】理解诗歌内容:1.了解诗歌基本意思;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3.注意重点句子。4.(2022春•义乌市月考)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咸阳值雨[唐]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1)诗歌重炼字,前两句中“ 悬 ”字表现了咸阳雨景连绵不断的特点,而“隔”字则展现了 “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的景致。(2)诗人运用联想的手法来体现闲适之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版权所有【答案】(1)悬“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2)示例: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分析】《咸阳值雨》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此诗运用了虚实结合和联想的表现手法,描写了雨的形态及雨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闲适舒心的雨趣。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全诗风格明快,意象缥缈,在时空的跳跃中展现了一幅清旷迷离而富于动感的山水图景。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答】(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内容。诗句“咸阳桥上雨如悬”的意思是: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悬”是悬挂的意思,此字将一种雨脚绵延如帷帘悬空的景象,形象生动地写出来了。诗句“万点空蒙隔钓船”的意思是: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隔”是隔开的意思,“钓船”本是实景,“隔”字便把它推到迷蒙的烟雨之外,像是要溶化在清淡的画面里一样。所以“隔”字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濛的意境。(2)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通过诗的内容可知一二句是实写内容,三四句从“还似”两字可看出是虚写之景,即心中之景,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答案:(1)悬“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2)示例: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参考译文: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眼前这烟水空濛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还有那沉沉的暮霭,好像正驮载着水汽缓缓地向岳阳城的上空飘去,真是美极了。【点评】赏析诗歌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另外,要注意结合写作背景有利于理解诗歌。5.(2021秋•黔东南州期末)阅读下面作品,完成文后问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首诗以设问开篇,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表现出来,显露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B.“我欲”“又恐”“何似”写出作者起伏变化的情感,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C.“朱阁”“绮户”与“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光,也写月下的人。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婵娟”指月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2)“起舞弄清影”中“弄”“清影”有何表达效果?请分别进行赏析。【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版权所有【答案】(1)A(2)示例:“弄”表明舞姿不断变化,使人想象舞姿的曼妙,既有形单影只的孤独、凄冷之感,也反映出词人孤芳自赏、矢志不渝的政治抱负;“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孤独、凄清的氛围,表达出词人的孤独、苦闷。【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一七零六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其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有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BCD.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炼字。“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弄”意思是玩弄、欣赏,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让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清影”意思是清冷的影子。“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清影”营造了孤独、凄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答案:(1)A(2)示例:“弄”表明舞姿不断变化,使人想象舞姿的曼妙,既有形单影只的孤独、凄冷之感,也反映出词人孤芳自赏、矢志不渝的政治抱负;“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孤独、凄清的氛围,表达出词人的孤独、苦闷。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点评】赏析诗歌要注意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6.(2021秋•方城县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从“以小见大”的角度,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考点】怀古咏史诗.版权所有【答案】(1)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2)示例一: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这可谓大内容却是通过“小物”来显示的,这是以小见大并写得具体可感。示例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这可谓大主题却是通过“小事”来显示的,这是以小见大且显得有情味,有风韵。【分析】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借物起兴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掌握能力。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有某种机遇、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全诗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和诗歌内容的理解。诗歌妙在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间接地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吴魏形势的变化。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给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情致,别出心裁。对周瑜的丰功伟绩予以怀疑,立意新奇,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这正是本诗艺术上的成功之处。答案:(1)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2)示例一: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这可谓大内容却是通过“小物”来显示的,这是以小见大并写得具体可感。示例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这可谓大主题却是通过“小事”来显示的,这是以小见大且显得有情味,有风韵。参考译文: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点评】如何把握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7.(2021秋•白银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甲】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1)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2)甲、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分析。【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版权所有【答案】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深”字写出了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2)《春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破将亡深切的感伤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祖国深沉的热爱,对社会和平安定的向往之情。《月夜》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分析】《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月夜》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深”字用得好,这个字体现了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以此表现国家残破、人烟稀少,给人以满目凄然的感觉。“深”写出了安史之乱后诗人见到的京城的破败、荒芜、满目凄然之景,突出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2)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把握。全诗写诗人“春望”所见,春天望去,国家破败、山河破碎,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忧虑,思虑使然,作者几乎到了白发“不胜簪”的地步;家书难得则可表现出诗人的思念家乡之情。《春望》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月夜》作者运用了以景衬情的表现手法,写出了白露节气的清寒,巧妙地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到故乡的明月的描写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独看”是现实,却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闺中只独看”杜甫诗中想象妻子孤独望月,为他的处境而焦心的情景,实际上抒发了他自己的望月思家之情。答案:(1)“深”字写出了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2)《春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破将亡深切的感伤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祖国深沉的热爱,对社会和平安定的向往之情。《月夜》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译文:春望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月夜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远在他方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蒙蒙雾气沾湿了你的鬓发;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思念的泪。【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8.(2021秋•禹州市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请从修辞或用典的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2)对比本词和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两首词在词下片的开头过渡上有相同之处。请结合下面的知识链接,以及你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简要分析。【知识链接:词大多是分片的,片与片之间的转换,称之为“过片”。一般而言,上下片的内容一般各有侧重,他们之间的过渡,既要换头另起新意,又不能断了词的脉络。】【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版权所有【答案】(1)示例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示例2:运用典故,写出作者所骑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快矫健,使人联想到在战场上意气风发、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2)《破阵子》中,“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所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既承接上句“沙场秋点兵”,又引出下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作者用“苦”及“殊未屑”等词语,表达了不甘心屈为女子,抒发要为国报效的决心。下阕开头四句“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写虽然身为女子,但有比男子更刚烈的心志,抒发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紧承上片“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最后一句。又引出接下来的“算平生”两句,进一步写自己有为国为民的侠肝义胆。【分析】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解答】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本题考查诗词的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意思是: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的卢”指刘备在荆州遇险,的卢马带他脱险的典故。写出作者所骑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快矫健,使人联想到在战场上意气风发、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既预示了战争的胜利,又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此处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弓箭比喻成惊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战场上的惊险与激烈。(2)本题考查诗词的比较阅读。《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后片的起头,叫“过片”,一般的写法是:既要和前片有联系,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辛弃疾却往往突破这种限制,“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当为“壮”也。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上阕描写作者眼见祖国被列强欺凌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抒发作者为国报效的决心。开头六句明写秋景,暗寓作者内心的悲愤,为下面抒情张本。“四面”句,用“四面楚歌”的典故。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庚子年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作者目睹列强的野蛮暴行,感叹祖国处于危难之中。“八年”句写出作者跟随丈夫寓居京城时,虽然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想,但在王家仍受封建礼教束缚,内心极为苦闷。上阕歇拍,作者用“苦”及“殊未屑”等词语,表达了不甘心屈为女子,抒发要为国报效的决心。下阕抒发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开头四句写虽然身为女子,但有比男子更刚烈的心志。接下来的“算平生”两句,进一步写自己有为国为民的侠肝义胆。“青衫湿”化用唐代诗人白居易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落青衫的典故,这里作者感叹自己找不到知音。下阕的最后几句,先写自己在祖国内忧外患时,有为国报效的决心,但这一理想不能实现,受到“磨折”,接着抒写了找不到知音的苦闷心境。这几句虽然有些消沉,但字里行间洋溢着希望能团结同志,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的热情。根据两词中间的过渡内容的相同之处理解概括即可。答案:(1)示例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示例2:运用典故,写出作者所骑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快矫健,使人联想到在战场上意气风发、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破阵子》中,“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所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既承接上句“沙场秋点兵”,又引出下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作者用“苦”及“殊未屑”等词语,表达了不甘心屈为女子,抒发要为国报效的决心。下阕开头四句“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写虽然身为女子,但有比男子更刚烈的心志,抒发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紧承上片“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最后一句。又引出接下来的“算平生”两句,进一步写自己有为国为民的侠肝义胆。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9.(2021春•沿河县校级月考)古诗词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找出第一节后三句中动态描写的词。这些词透露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版权所有【答案】(1)“飞”“渡”“洒”等动词,描写大风破屋时的情形,透露出诗人在茅屋被秋风破坏后苦痛、焦灼、无奈、伤感的心情。(2)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分析】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茅屋为诗人容身之所,面对秋风吹破茅屋的情形,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这几句诗所表现的场景是: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不能不激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衬托出诗人内心愁苦、凄凉的情感。(2)本题考查诗文主旨的理解。作者叙写了茅屋几乎被狂风和顽童完全摧毁,又遇上了连绵不断的秋雨,屋漏床湿,被冷似铁,全家无法安眠,处境十分悲惨的情形。“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从切身体验推己及人,以天下之忧为忧,渴望有广厦千万间为天下贫寒之士解除痛苦,甚至想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寒士的欢颜。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答案:(1)“飞”“渡”“洒”等动词,描写大风破屋时的情形,透露出诗人在茅屋被秋风破坏后苦痛、焦灼、无奈、伤感的心情。(2)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译文: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0.(2021春•靖安县校级月考)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甲】凉州词(其一)[唐]张籍边城幕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①,应驮白练到安西②。【乙】凉州词(其二)[唐]王轮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注】①碛:戈壁、沙漠。②白练:白色热绢。这里泛指丝绸。安西:地名。唐方镇有安西都护,兼辖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贞元六年(公元790年),为吐蕃所陷。(1)下列对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甲诗前两句实写目见的远景,后两句虚写耳闻的近景。B.乙诗借其严寒春迟及胡笳声声来写战士们的心理活动,反映了边关将士的生活状况。C.甲诗中“应驮”非“正驮”,用来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盼望收复边镇,恢复往日的繁荣的强烈愿望,点明了此诗的主题。D.乙诗诗风苍凉悲壮,但并不低沉,以侠骨柔情为壮土之声。(2)甲乙两首都是边塞诗,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版权所有【答案】(1)A(2)甲诗流露出诗人对边事的深切忧患之情,乙诗写边关将士的思乡之情。【分析】【甲】这首绝句,写景叙事,远近交错,虚实相生,给读者的联想是丰富的。一、二两句实写目见的近景,以荒凉萧瑟的气氛有力地暗示出边城的搔乱不安、紧张恐怖,这是寓虚于实;三、四两句虚写耳闻的远景,从铃声的“遥过”,写到应驮安西的“遥思”,以虚出实,在丝绸之路上,掠夺代替了贸易,萧条取代了繁荣,这虽是出于诗人的遥想,但已深深地渗透到读者想象的艺术空间。【乙】《凉州词》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有误,甲诗前两句实写目见的近景,以荒凉萧瑟的气氛有力地暗示出边城的骚乱不安、紧张恐怖这是寓虚于实;后两句虚写耳闻的远景,从铃声的“遥过”,写到应驮安西的“遥思”。BCD.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把握。【甲】“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的走过沙漠,驼铃发出悦耳的声响,使人不由的想起往日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而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辖境为吐蕃控制,骆驼商队再不能到达安西了。抒发了由对唐王朝落寞衰微的无奈而产生的辛酸沉痛之情。【乙】《凉州词》诗的三四句写了战士们在夜晚因听到胡笳曲《折杨柳》,因而激起了对家乡长安的思念之情,然后结合全诗的意境,抒发他们在苦寒之地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答案:(1)A(2)甲诗流露出诗人对边事的深切忧患之情,乙诗写边关将士的思乡之情。译文【甲】关内此时应该已是暮春时节,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夜晚听着凄凉的胡笳曲《折杨柳》,让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乙】低飞的雁群在傍晚时分出现在边城,芦苇正在努力地成长。一群骆驼满载着货物伴着悦耳的驼铃声缓缓走过戈壁,西去的驼队应当还是驮运丝绸经由这条大道远去安西。【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11.(2021春•射阳县校级月考)古代诗歌阅读。内宴奉诏作曹 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结合内容分析二者的不同之处。【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版权所有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1)观点一:作“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观点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2)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分析】作者从青年时期写起,颇有一种自豪感,曹翰说他自己少年时就胸怀大志,好学上进,孜孜不倦,研读《六韬》,精通兵法,一心从军为国建立战功。由于懂得军事,深知战略,故能使自己的英名与当时的一些俊杰列在一起这里的“常得”二字,写出了自信、自慰自豪的心情。【解答】(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语言。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作“弱”“昏”好。“臂弱”是手臂力量弱。“眼昏”是老眼昏花。这两个词写出诗人身体状况,年老体衰。但是年老体衰并不妨碍诗人冲锋陷阵。身体越是衰弱,越是显得诗人精神的可贵。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作“健”“明”好。“臂健”是手臂健壮,说明力量强。“眼明”是眼睛明亮。这两个词写出诗人身体状况,身体依然强健。这说明了作者的精气神好,不觉得自己老,为国家冲锋陷阵当仁不让,是正面表现作者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比较鉴赏能力。由“三十年前学六韬”可知作者此时年事已高;“不为家贫卖宝刀”表示作者一直把宝刀藏在身边,时刻准备为国效力;“尚嫌弓力软”“犹识阵云高”表明作者认为自己还能上阵杀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虽然年事已高、但报国之心犹存的思想感情。《破阵子》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末句“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只能在不眠之夜“醉里挑灯看剑”,表达了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答案:(1)观点一:作“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观点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2)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译文:三十年前我就饱读了兵书《六韬》,也算得上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豪。曾经因为国家危难披金甲征战不辞辛劳,而今依然位低身闲,也不愿卖掉心爱的宝刀。两臂健壮,尚嫌铁弓弓力太软;眼睛明亮,仍能看得清战地上烟云高飘。庭前昨夜秋风起,警觉敌人趁草黄马肥入境侵扰,我苦恼不能策马疆场,羞看这带有团团花纹的旧战袍。【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12.(2021春•宁化县月考)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问题。竹里馆王维〔唐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B.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C.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D.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写了美好景色。(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说说“独”字好在哪里?【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版权所有【答案】(1)A(2)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分析】《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A.有误,诗人独自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可以看出诗人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词语:独坐、弹琴、长啸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BCD.正确。故选:A。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本题考查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答案:(1)A(2)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3.(2021春•越秀区校级月考)阅读《关雎》,回答问题。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2)谈谈你对“琴瑟友之”中的“友”字的理解。【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版权所有【答案】(1)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2)这句话不是现实描写,是男子设想姑娘已经答应了自己的请求,用弹琴鼓瑟表现二人相处时的和谐愉快。【分析】这是一首爱情诗。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一位纯情少年热恋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成双成对的雎鸠就象恩爱的情侣,看着它们河中小岛上相依相和的融融之景,小伙子的眼光被采荇女吸引。诗人在这里采用了“流”“采”等词描述小伙子的心里变化的过程。【解答】(1)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写河洲的水鸟,其实是写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写采摘荇菜,实际是写男主人公对女子的爱慕及追求。由雎鸠的相爱相伴,写到青年男女的爱情,从而表现了君子对美丽女子的热烈追求,这是比兴的手法。所以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作用是起兴。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本题考查诗意的把握。通读全诗,明确全诗写了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琴瑟友之”小伙子设想追到了姑娘,然后用弹琴鼓瑟来取悦姑娘。所以这是虚写,是男子设想追到姑娘后二人相处时的和谐愉快之景。答案:(1)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2)这句话不是现实描写,是男子设想姑娘已经答应了自己的请求,用弹琴鼓瑟表现二人相处时的和谐愉快。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4.(2021春•冷水滩区校级月考)古代诗歌阅读,完成以下问题。塞下曲[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两句直接写出了军旅生活紧张。B.“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有意概况军中生活,突显其军情紧张急迫。C.第二首全篇扣紧“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及心中所思。D.第二首诗第二句写优美的笛声似乎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2)两诗都有“闻折柳”,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版权所有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1)A(2)《塞下曲》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甘愿上战场为国杀敌的爱国之情,《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分析】《塞下曲》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春夜洛城闻笛》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亲戚朋友的深深怀念。【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有误,“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意思是: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像傅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这句话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并不是直接写出了军旅生活的紧张。BCD.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诗歌重点诗句的赏析。《塞下曲》运用“闻折柳”的典故是“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这里看不到春色的守边的将士们,想要看到春色就要卫国杀敌,作者借此表达了不畏艰难、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爱国激情。《春夜洛城闻笛》运用“闻折柳”的典故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句话的意思是: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这里借助“闻折柳”的典故表达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答案:(1)A(2)《塞下曲》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甘愿上战场为国杀敌的爱国之情,《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译文:《塞下曲》:到了五月,天山依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像傅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春夜洛城闻笛》: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5.(2021秋•洛宁县期末)阅读《春望》,完成问题。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请联系全诗,谈谈你对作者用“草木深”三字写景的理解。(2)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版权所有【答案】(1)“草木深”三字描写了春天城中草木繁密的荒芜之状,可见人民离散无人整治,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2)一位满头白发的诗人面对沦陷的山河,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分析】《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城春草木深”一句中,“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2)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写及理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答”是诗人的形象。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故这句话展现的画面是:自离家以来,诗人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答案:(1)“草木深”三字描写了春天城中草木繁密的荒芜之状,可见人民离散无人整治,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2)一位满头白发的诗人面对沦陷的山河,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6.(2021秋•固始县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景象。(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联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B.颔联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和暖,船行平稳而快速。C.尾联既承接颈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的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D.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诗人自身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考点】思乡怀人诗.版权所有【答案】(1)残夜将尽未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出融融春意。(2)D【分析】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解答】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解答此题需结合诗句意思来作答。此句意思为: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加入恰当的修饰词即可。(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ABC.正确;D.错误,这首诗与诗人仕途无关,没有表达“对官场的厌倦”的意思;故选:D。答案:(1)残夜将尽未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出融融春意。(2)D参考译文: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17.(2021秋•郧阳区期末)阅读《春望》,按要求回答问题。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首联借景抒情,“草木深”写出了长安城中草木繁茂,生机盎然的春日美景,令人欣喜。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运用对偶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C.“家书抵万金”写出战乱年代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D.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侧重写“望”中所见,情景交融;后四句重在抒“望”中所感,思家忧国。(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版权所有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1)A(2)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挠得满头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连簪子都快插不住了。(或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译文:【分析】《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A.有误,首联描写了春望所见,以一个“破”字,一个“深”字,写出了山河破碎,长安城内草木茂盛荒芜、人民离散的破败景象,融情于景。BCD.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写及理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诗人的形象。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故这句话展现的画面是:自离家以来,诗人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他的“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之情。答案:(1)A(2)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挠得满头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连簪子都快插不住了。(或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8.(2021秋•新化县期末)欣赏古诗,回答问题。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版权所有【答案】(1)示例: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2)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分析】《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赏析。作答时首先要概括诗句的描绘的景象,然后再分析其作用。诗句描写的是词人登城楼眺远,看到波涛滚滚的长江,而长江之水又往西流,代表一种一去不复返,而这种景象又是在夕阳下所观,使得气氛更加凝重、悲凉,据此作答。(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分析。“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句中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簪缨散”是说他们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几时收”表明词人渴望中原早日恢复原先的面貌,同时也对当时统治者即南宋朝廷充满愤懑。据此作答。答案:(1)示例: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2)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译文: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与我一同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点评】鉴赏诗歌表达效果题的答题思路:一、结构上,作用有照应上文、引出下文等;二、手法上,从描写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等入手,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述这种手法,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9.(2021秋•郧阳区期末)阅读《天净沙•秋思》,按要求回答问题。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首小令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B.“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C.这首小令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2)“古道西风瘦马”,不能改为“古道清风骏马”,为什么?【考点】思乡怀人诗.版权所有【答案】(1)C(2)西风:多指萧瑟的秋风。清风:清微的风;清凉的风。如果将“西风”改为“清风”,就没有秋天萧瑟的意境了,“西风”更能照应题目“秋思”。“瘦马”改为“骏马”则意境全变.同样是“古道西风”的背影,“瘦马”令我们联想到游子已经奔波得太久、太疲倦了,甚至可能处境困窘,连马都累瘦了。“西风”“瘦马”更能表现天涯人长期漂泊的悲苦。【分析】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28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小令的理解和分析。ABD.正确。C.有误,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属于直接抒情。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西风: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清风:清微的风;清凉的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描写秋天景色的曲子。如果将“西风“改为“清风“,就没有秋天的意境了。“瘦马”改为“骏马”则意境全变。同样是“古道西风”的背影,“瘦马”令我们联想到游子已经奔波得太久、太疲倦了,甚至可能处境困窘,连马都累瘦了;而若是一匹“骏马”,则让我们联想到骑马的应是英姿飒爽的侠客,正驰骋天地间,施展自己的抱负。二者意境大相径庭。答案: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C(2)西风:多指萧瑟的秋风。清风:清微的风;清凉的风。如果将“西风”改为“清风”,就没有秋天萧瑟的意境了,“西风”更能照应题目“秋思”。“瘦马”改为“骏马”则意境全变.同样是“古道西风”的背影,“瘦马”令我们联想到游子已经奔波得太久、太疲倦了,甚至可能处境困窘,连马都累瘦了。“西风”“瘦马”更能表现天涯人长期漂泊的悲苦。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点评】理解诗歌内容:1.了解诗歌基本意思;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3.注意重点句子。20.(2021秋•长葛市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夜雨”一词不仅出现在标题中,在诗中也反复出现,请说说它的作用。(2)《夜雨寄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运用了反衬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反衬手法在抒发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版权所有【答案】(1)“夜雨”一个写实,一个写虚,是想象的温馨画面,重复出现形成时间和空间上的回环往复的意境美。(2)用“却话巴山夜雨时”未来夫妻相聚畅谈的欢乐场面,反衬了诗人今日思念之愁苦。【分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鉴赏。“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根据分析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表现手法。“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诗人想象着来日重逢,剪烛夜话的欢乐情景,以此来反衬诗人此时的孤寂。答案:(1)“夜雨”一个写实,一个写虚,是想象的温馨画面,重复出现形成时间和空间上的回环往复的意境美。(2)用“却话巴山夜雨时”未来夫妻相聚畅谈的欢乐场面,反衬了诗人今日思念之愁苦。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考点卡片1.诗歌阅读综合【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一)“诗眼”炼字型(二)名句赏析型(三)表达技巧型(四)语言特色型(五)情感赏析型【答题技巧】考点一:“诗眼”型、炼字型题目形式:(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5)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6)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技巧:(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义。(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示例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示例2: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答:“阔”字更好。“阔”是空阔、开阔之意;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且“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失”字更好。“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考点二:名句赏析型题目形式:(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技巧:(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示例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答: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示例2: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自选角度,作简要赏析。答: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此句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情景相生,奇妙无比。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鲜明。考点三:表达技巧型题目形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答题技巧:(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2)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示例1: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示例2: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考点四:语言特色型题目形式:(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答题技巧:(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话,概括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示例1:《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答: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考点五:情感赏析型题目形式:(1)谈谈这首诗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2)谈谈你对这首诗整体的理解。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题技巧:(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示例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思想?答: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示例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良好祝愿。2.怀古咏史诗【考点解读】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都遗响千古。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一、类别:1.咏古迹;2.怀古人;3.忆古事。二、思想内容:1.感慨盛衰无常;2.感慨壮志难酬;3.感慨国运衰微;4.抒发爱国情怀;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三、咏史怀古诗的主题: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尤其是作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3.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四、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4)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5)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6)语言:含蓄(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五、艺术特色:1.借古讽今2.对比3.用典4.化用5.寓情于景【答题步骤】解读要求:(1)基础:明了诗人所咏的人和事;(2)关键: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读时应思考,对于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作者态度是什么?诗人对此事别出新意的见解表现在何处?1.要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我们在中学历史课、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应该成为我们头脑中历史知识库的宝藏。在阅读一首诗词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作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了诗人感想的媒介了。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3.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上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以古讽今的杰出之作。关于诗人对史实的态度,我们这里再举一个例子。像昭君出塞这样一个汉代的和亲故事,杜甫说“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深沉地抒发了自己对远嫁异域的姑娘的同情,他在这里只是就史论事。而王安石则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作者在这里“借他人酒杯,浇历史题材,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反映的,这里不但体现了诗人们不同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4.要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的。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取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我们要在对具体篇章的分析中仔细体味,并且从中领悟作品的基本风格。还有一点必须提醒,作为咏史怀古诗,不少篇章在吟咏的主要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其它的典故,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用了五个典故。对于这些典故,一定要有所了解,并且要很好地体会作者用典的目的。至于用典时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有反其意而用的。在分析时,也要留意。【答题示例】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乌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答案: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答: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3.思乡怀人诗【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考点详解】思乡怀人诗,是古代诗人作诗的一个重要主题,主人公为生计、前途、理想、抱负而转徙各地。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而家中的亲人、闺中之女子也常常对远在天涯的游子和戍守边疆的征人产生怀念之情。我们把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叫做思乡怀人类诗歌。【方法技巧】思乡怀人诗,也是中考的热门主题,为准确表述,我们有必要在如下方面做好准备:依象识情:所谓依象识情,就根据诗的意象来识别感情。感情是抽象的,要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现。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例如,月亮,容易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子归,即杜鹃,为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而回,因而有了“思归”之意;鸿雁,它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柳,表示思念之情;……掌握这些思乡意象,有利于我们快速把握诗歌的主题。背景析情:就是根据写作背景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这种写作背景往往会以注解的形式,出现在诗歌的后面,所以同学们解诗歌鉴赏题时,一定要看诗歌的注解。比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写作背景: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从中可以看出,其主题肯定是思乡怀人了。诗眼定情:所谓诗眼定情,就是在依象识情的基础,从诗眼中进一步确定诗歌的感情色彩。这样我们对诗歌感情的品味,就能得到进一步的确定。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析: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登高”“佩茱萸”让我们感受到佳节思亲的意思。而“思”则应该是全诗的诗眼,都是诗句都是表现“思”的感情的。因此全诗表现了在外地漂泊的孤独之情,也表现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依类识情:诗歌可以分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等等。而每类诗抒发的感情是有一定的框架的,我们可以据此来解析诗歌的感情。思乡怀人的诗歌大概可以分为如下几类: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第45页共4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骆宾王 古诗词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孟郊 古诗词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韦应物 古诗词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白居易 古诗词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崔颢 古诗词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李商隐 古诗词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温庭筠 古诗词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元稹 古诗词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张若虚 古诗词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柳宗元 古诗词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3-20 01:36:03
页数:46
价格:¥9.99
大小:91.14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