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2021学年广东深圳宝安区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0-2021学年广东深圳宝安区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第一卷(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1.在北京人发现以前,世界上特别是非洲已经发现了比它时代早得多而且又十分丰富的人科化石。但是,北京人为研究距今70万——20万年左右的人类发展历史提供了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资料。因此,对北京人的研究有利于A.了解古人类进化的历史B.确定它是中国人的祖先C.了解人类审美观念的形成D.确定它是中国最早的人类【答案】A2.2019年,北京平谷上宅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闖器、磨制石器和半地穴式房屋遗存,这三类考古发现还出现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答案】D3.在河姆渡遗址,考古学者发现了木结构水井;在半坡遗址,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这些发现说明他们都A.过着定居生活B.使用磨制石器C.学会制作陶器D.养殖家禽家畜【答案】A4.“蚩尤作兵伐黄帝,黃帝乃令应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吞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传说中能引起早灾的鬼怪),雨止,遂杀蚩尤。”上述材料A.没有任何历史研究的价值B.记述涿鹿之战的真实历史C.是否与历史吻合尚待考征D.说明古代曾存在神仙鬼怪【答案】C5.下图是《史记》木纪目录(部分),据所学知识推斯卷二至四的标题依次是 A.夏本纪、周本纪、殷本纪B.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C.殷本纪、夏本纪、周本纪D.殷本纪、周本纪、夏本纪【答案】B6.“商代晚期的铜浇铸技术极其高超,说冠绝全球也不算为过”,能体现商代青铜铸造工艺的是A.B.C.D.【答案】B7.目前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大篆【答案】A8.公元前260年,秦王亲自来到河内,井把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全部征调到战场,拦截赵国的救兵,断绝他们的粮食。当时,秦赵两国激战于A.城濮B.桂陵C.马陵D.长平【答案】D9.2200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的是A.都江堰B.灵渠C.郑国渠D.邗沟【答案】A10.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此观点认为百家争鸣A.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正统思想D.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答案】B11.《开放的帝国:1600年前的中国历史》中第二章的标题是“战将与思想家的时代”,与该章节内容相关的历史时期是A.夏商B.西周C.东周D.秦汉【答案】C12.“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适用于评价秦A.商鞅变法B.统一中国C.修筑长城D.焚书坑儒【答案】B13.“在古代,阻碍平天下最大的力量,自然是列国的纷争。”因此,秦灭六国后实行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刺史制【答案】C14.下表反映了秦朝统治具有的特点是A.奸臣当政B.凶恶残酷C.中央集权D.急于求成【答案】D15.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西周国人暴动B.秦末农民起义C.东汉黄巾起义D.西晋八王之乱【答案】B16.汉高祖和他的许多文臣武将,绝大多数都是在反秦斗争中涌现的社会底层人物,这种“布衣卿相之局”A.有利于实行郡国并行刺度B.有利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C.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D.不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答案】B17.汉初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昭宣中兴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答案】A18.郑吉是某机构的首任长官,史书记载:“汉之号令班(颁行)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据此推断郑吉所在机构是A.丞相府B.御史台C.西域都护府D.太学【答案】C19.“国祚”指王朝维持的时间。参考下图,可计算出西汉王朝的国祚为A.195年B.210年C.221年D.442年【答案】B20. 汉和帝即位时,继母窦太后临朝。她任用其兄窦宪担任侍中,后升为大将军。窦宪的女婿郭举图谋加害和帝。和帝与宦官郑众设计大举捕杀窦氏党羽,逼窦宪等人自杀。郑众因功被和帝封为鄹乡侯。上述材料反映了A.外戚宦官专权B.窦太后任人唯亲C.宦官抢夺政权D.汉和帝阴险狡诈【答案】A【解析】21.与此前的龟甲、兽骨、青铜器、竹木简、丝帛等书写材料相比,纸的优势是A.不易损坏且容易携带B.价格便宜且分量很重C.不易损坏且原料易找D.价格便宜且易于推广【答案】D22.据《三国志》记载:“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剖开)割(割除)者,便饮其庥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上述史料记载的治疗方式的开创者是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孙思邈【答案】B23.“五体投地”“现身说法”“皆大欢喜”等词语都源自佛经,这说明佛教的传入A.促成了政治改革B.迎合了民众愿望C.发展了社会经济D.丰富了中国文化【答案】D24.“对于曹操的统一战争,XX是个句号。从此之后,曹操退回北方,终止了南征的步伐。对于孙刘两家来说,X是个逗号。他们还要继续划分曹操退出后的半壁江山.对于社会进程来说,XX是个问号,社会还要经过怎样的道路才能走向统一。”上述材料中的XX指的是A.垓下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答案】C25.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时间段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导致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主要是 A.人口南迁B.持续天灾C.粮食减产D.战乱频繁【答案】D26.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某历史阶段的朝代更迭。图中①、②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A.宋、北魏B.西晋、宋C.北魏、宋D.末、西晋【答案】C27.499年,皇帝从前方回来,他坐在车中,留意街上行人的服饰,见有不少妇女仍穿着鲜卑服,就责备尚书没有尽到职责。上述材料中的“皇帝”是A.汉武帝B.魏武帝C.晋惠帝D.北魏孝文帝【答案】D28.陈老师上课时使用了下列三幅图片,他正在上的这节课的主题最可能是 少数民族采桑图汉人胡食图汉族妇女蒸馍烙饼图A.民族交融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答案】A29.某论文写道:“现在河南或山东,石榴树可以在室外生长,冬天无需盖埋,这就表明六世纪上半叶河南、山东一带气候比现在冷。”该论文可能参考了A.《史记》B.《齐民要术》C.《伤寒杂病论》D.《水经注》【答案】B30.下图为我国发行一枚邮票,这枚邮票上有下列文字:“数学家,精确算出圆周率为314159265”。这枚邮票的发行是为了纪念A.祖冲之B.贾思勰C.王羲之D.顾恺之【答案】A第二卷(非选择题)31.“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将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他们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材料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道德经》译文:“道”永远是顺其自然的,却又像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君主若能遵循道的原则,无为而治,天下万物就会按自身规律正常发展材料三:(公元前123年)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知水草处,军科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顾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汉书·张骞传》材料四: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译文;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一百个老百灶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请回答:问题一:请你指出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问题二:材料二反映了谁在政治上的什么思想?请举出与材料二作者同一时期的中国思想家两例。问题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得以“知水草处”的原因。材料三反映了张骞出使西域带来了哪些影响?问题四:材料四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问题五:王国维曾提出“二重证据法”。上述材料作为文献,可视为第一重证据。哪些物品可作为第二重证据与文献相互印证?【答案】问题一:奴隶社会时期(夏朝);禅让制变为王位世袭制。问题二:老子;无为而治;孔子、孙武。问题三:原因:由于张骞出使西域。影响: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问题四:景象: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景象;原因:由于长期战乱,民不聊生。问题五:考古资料、文物资料可作为第二重证据与文献相互印证。【详解】 问题一:根据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原始社会时期,黄河流域实行禅让制,选举贤德的人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夏朝建立后,我国进入奴隶社会时期。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禅让制变为王位世袭制。问题二:根据材料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可知反映的是老子的思想。结合课本所学,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与老子同一时期还有思想家孔子。孔子是春秋后期的鲁国人,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孙武是兵家的鼻祖,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问题三: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应招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顾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反映了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影响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问题四:依据材料四“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描绘的是东汉以后,我国北方战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景象;结合课本所学,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人民不断起来反抗,战乱不断。由于长期战乱,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困苦。问题五:依据题干王国维曾提出“二重证据法”。上述材料作为文献,可视为第一重证据。结合课本所学,二重证据法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有利于甄别历史记录的真伪。因此,考古资料、文物资料可作为第二重证据与文献相互印证。32.在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人才选拔有不同的标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的统治阶级都是世袭的贵族,也称世族。……所谓“世卿”是指在天子或诸侯之下的世祖世袭地享有卿的地位并且掌有政权者。……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封镇于鲁,称鲁公,他的次子则在王室世袭父职,代代为王朝卿士。——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标准)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处以大小不同的刑罚)。……宗室(王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有(军)功者显荣(显赫荣耀),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荣耀)。——《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及(董)仲纾对策,推(拉崇)明(宣扬)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秀才)孝廉(孝顺廉明的人),皆自仲舒发(开始)之。——《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问题一:请你指出材料一中伯禽得以称鲁公与哪一制度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有何积极作用。问题二:请你指出材料二反映了哪一事件中的哪一措施?说说这一事件对所在诸侯国的聪响有哪些?问题三:材料三中对董仲舒进行策问的皇帝是谁?你可以从材料三中获取哪些信息?问题四:请归纳上述材料所述历史时期官爵(官员)选拔标准的变化历程。任选其中一个标准并对其局限性进行评述。【答案】(1)分封制。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2)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供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汉武帝。信息: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官学的建议;从董仲舒起,察举制逐渐实行;汉武帝的策问为将来的大一统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4)变化历程:血缘关系——军功——德才(秀才孝廉)。评述:选取德才,指的是汉代察举制度,无论从考选的对象和内容,还是从考选的方式和程序来看,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西周的统治阶级都是世袭的贵族,也称世族”“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封镇于鲁,称鲁公,他的次子则在王室世袭父职,代代为王朝卿士”可知指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亲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第二小问要求分析分封制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从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等方面回答。(2)第一小问措施,材料出处是“《史记.商君列传》”,材料“有军功者,各以率(标准)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处以大小不同的刑罚)”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第二小问要求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通过商鞅变法,大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和军队战斗力,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第一小问,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第二小问,依据材料“推(推崇)明(宣扬)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秀才)孝廉(孝顺廉明的人),皆自仲舒发(开始)之”可以得出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官学的建议;从董仲舒起,察举制逐渐实行;汉武帝的策问为将来的大一统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4)第一小问,材料一西周的分封制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材料二商鞅变法按军功授爵,材料三汉代察举制是以德才为标准的选官方式。第二小问任选其中一个标准并对其局限性进行评述,如选择察举制,是以德才为标准的,无论从考选的对象和内容,还是从考选的方式和程序来看,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如果选择其余的选官标准,只要评述合理即可。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柝,农业生产落后。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晉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示物品中哪一物品比较适合与牛耕技术搭配并说说你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示现象给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2)有人认为:“生产工具是影响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也有人认为:“劳动力是影响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你怎么看?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答案】(1) 铁农具;因为铁农具具有足够的硬度,能承受起牛耕的力量。影响: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2)论题: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论述: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河姆渡遗址居民属于新时期时代,已使用磨制石器,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说明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西晋末年以来的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力提高,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总之,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详解】(1)根据材料一所示物品中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比较适合与牛耕技术搭配。牛耕是连续向前的,用力少而效果好,铁制农具能承受牛耕的力量,更适合与牛耕技术搭配。根材料二“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并结合所学知,北方人南迁给南方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有利于南方地区的开发。(2)针对题干中提出的问题,根据材料可以拟定一个论题,然后进行论述。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题目可以为:生产工具和劳动力都是影响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也可以拟定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等,然后围绕论点进行阐述。如确定论题为: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则注重从材料中的骨耜、铁犁牛耕,标志生产力提高的标志,进行阐述生产力的发展,还有南方经济发展也得力与生产工具的革新,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总之,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行分析论述。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1-29 11:30:02 页数:12
价格:¥2 大小:2.40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