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2023级高一(上)10月月考语文命题:谢欣岑庞洋刘璐王小洪曾怡审题:王静李玲【考试时间2023年10月】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组成,共8页;答题卡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内卷”概念由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戈登威泽提出,描述了一种在有限资源环境中人们的竞争不断加剧的状态。本质上是竞争者陷入了某种固定模式的重复和朝向低水平的复杂化,无法实现自身的突破,无法跳出内卷的困境。其内涵和外延由文化领域不断向其他领域拓展。在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聚集在相对单一的媒介平台,以简单方式参与信息传播和内容创造,在算法推荐和“头条”推送的双重作用下,不可避免地呈现“内卷倾向”。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用户数量接近10.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意味着我国每10人中就有7人在使用各种设备媒介接入互联网。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超过80%的受访者起床第一件事和夜间休息最后一件事都是刷新微信朋友圈;超过70%的人每日进入微信客户端30次以上并从中获取有用信息;超过50%的人每日累计使用微信时间大于3小时;超过93%的青年学生优先应用的平台是微信、抖音、快手、知乎等平台。总体来说,青年群体深度参与的自媒体其聚合力和黏合性都较强,但是多数平台已经出现整合趋势,内容创造模式较为单一。 自媒体时代是一个高度关注“自我”的媒介时代,青年群体由信息接收者逐渐转变为参与者,最终成为信息发布者。转变过程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网络接入设备迭代和青年群体成长成熟。青年通过自我参与、充分表达、积极创造,使信息流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空场域中得到最彻底的释放和交融,使网络信息由量的繁多转向质的参差不齐。蓬勃发展的算法推荐综合运用个体网络痕迹数据,将新闻热点、购物信息和社交群组等定制化信息推送给青年,走向了“需求的精准对接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一良好初衷的反面。这让青年视野变窄,以极度放大的“马太效应”构筑起信息茧房,从而让青年群体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并由此形成兴趣同质化社交群组并表现出群体极化趋势。网络带给青年相对自由、独立的广阔空间,让他们可以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任意翱翔”,让青年群体自由的个性和多元的思想得到抒发和释放。面对琳琅满目、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部分青年缺乏分辨能力,往往会盲目认同并断章取义,认可一些不经挑选和对比的观点,用来填充和构筑个体思想认知体系,甚至转化为现实行为或群体行动。例如,近年出现的“网红经济”扭曲了部分青年的价值观和成才观,部分青年以过度包装、过激言行或夸张表现博取眼球,期待以“网红”身份“一夜成名”,这与主流价值观是背道而驰的。在追求物质利益和经济价值之外,肤浅粗鄙的网络文化被部分青年奉为圭臬,加速侵蚀着正确的价值观。(摘编自李宏宇《内卷与跃迁:自媒体视域下青年网络文明素养审视与培育》)材料二:我们要客观审视青年网络文明素养现状,准确抓住当代青年网络认知较为薄弱、网络规范理解存在偏差、网络政治意识较为缺乏等主要矛盾,全面提升新时代青年网络文明素养整体水平。网络打破了原有的强势群体对信息的封闭与垄断,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全球性的信息平等传递。公民意识不断觉醒,网络参与得到了激发,互联网的“无中心性”“去势性”使青年在网络上有了平等发声的权利,但因其人格、思考能力等尚未发展成熟,对网络社会认知不充分、不全面,甄别和筛选信息能力不足,在各种舆论的相互交织下容易被诱导,在各种意见感召之下容易产生价值观的偏差,甚至产生群体极化。另外,网络社会其全民性与草根性、开放性与共享性、直接性与匿名性等特点使法律规范在网络社会中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青年的自律、理性和品德,催生了歪曲、偏激、过度等情绪化表达。青年群体偏向低龄化,又缺少网络规范的制约,而家庭和学校作为青年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的重要场域,如果也不能很好地发挥教育规训和正向强化作用,那么青年群体就很容易出现行为失范现象,成为有害信息的携带者、传播者和受害者。 网络空间拓展了公众参与渠道、扩展了公众的自由权利、促进了政治参与、强化了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成为促进政治发展的“催化剂”,但与此同时,它也是各种思想观点、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的集散地,给国家政治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使国家政治安全面临着巨大风险。青年网络参与热情高,但处理、过滤信息的能力较弱,对政治知识理解掌握程度深浅不一,很容易受到别有用心的组织蛊惑,使国家主权安全、意识形态、运行机制、政治基础以及信息安全遭受威胁。2020年3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积极开展清朗网络空间生态治理活动,对媒介信息的生产、传播及影响特别是自媒体进行规范和引导,不断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与网络监管责任意识。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青年运用网络、驾驭网络的能力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但享受互联网应用“红利”的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网络双刃剑的弊端。网络空间的特殊性弱化了网络主体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责任,自由通信与责任担当、私人秘密与大众监督、信息资源共享与独占独有、网络开放与网络安全等矛盾和冲突,引发了诸多网络道德问题,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很多不良后果。比如,网上散布虚假不实信息,对他人进行网络语言暴力攻击,人肉搜索侵犯个人隐私,观看和传播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网络欺诈等现象屡有发生。因此,立足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更新迭代并彼此强化的大背景,我们必须将网络安全与网络文明建设转化为青年自觉的网络文明素养实践。(摘编自宋来《当代青年网络文明素养的现状审视与提升路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由信息的接收者,逐渐转变为传播参与者,最终成为信息发布者。B.网络给予青年相对自由、独立的空间,可让自由的个性和多元的思想得到抒发和释放。C.青年因处理、过滤信息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别有用心的组织蛊惑,导致信息安全等遭受威胁。D.青年在享受互联网“红利”的同时,却看不到网络双刃剑的弊端,导致青年网络道德责任缺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只关注“自我”,通过自我参与、表达和创造,使信息流得到最彻底释放。B.互联网的“无中心性”“去势性”导致了青年在网络上产生价值观的偏差,甚至产生群体极化。C.新闻热点、购物信息等定制化信息推送给青年,能更好地实现需求的精准对接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D.网络空间强化了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成为促进政治发展的“催化剂”,但也会使国家安全面临风险。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内卷”现象的一项是()A.看电影时,第一排的人站起来,后面几排为了看到电影纷纷站起来,本来坐着可以享受的电影,最终站着才能勉强看到。B.张老师用全新教学理念管理班级,效果显著。李老师也效仿这种做法,整个年级蔚然成风,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 C.导师要求论文五千字,不少同学为评优写了一万字,甚至更多。人人都超要求完成任务,但评优比例并未改变。D.许多公司采取“996”加班制度,很多员工在公司花费了大量时间“磨洋工”,看上去人人都很努力,公司的整体效益却没有提升。4.结合材料一,请简要概括青年群体在自媒体时代呈现出“内卷倾向”的表现。5.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提升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素养。【答案】1.D2.D3.B4.①青年群体深度参与,但媒体平台和内容供给相对单一;②青年群体兴趣广泛,但信息“茧房”导致群体极化;③青年群体个性自由、思想多元,但部分青年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5.①激活青年群体的主体自觉,提高网络社会认知;②发挥家校协同的育人合力,正确理解网络规范;③强化国家治理的约束引导,担当网络道德责任。【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却看不到网络双刃剑的弊端”表达过于绝对。从材料二第二段“对网络社会认知不充分、不全面,甄别和筛选信息能力不足”可知,并非看不到弊端,只是“认知不充分、不全面,甄别和筛选信息能力不足”。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青年群体只关注‘自我’”过于说法绝对。材料一第三段原文是“自媒体时代是一个高度关注‘自我’的媒介时代”,选项中“只”字过于绝对。B.“互联网的‘无中心性’‘去势性’导致了青年在网络上产生价值观的偏差,甚至产生群体极化”原因分析片面。材料二第二段“互联网的‘无中心性’‘去势性’”使青年在网络上有了平等发声的权利,而青年在网络上产生价值观的偏差和群体极化主要还是内因。C.“能更好地实现需求的精准对接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理解错误。材料一第三段的表述为“将新闻热点、购物信息和社交群组等定制化信息推送给青年,走向了‘需求的精准对接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一良好初衷的反面”。故选D。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中,作者对“内卷”做了定义,也指出了其实质,“描述了一种在有限资源环境中人们的竞争不断加剧的状态。本质上是竞争者陷入了某种固定模式的重复和朝向低水平的复杂化,无法实现自身的突破”。A.选项反映了“竞争者陷入了某种固定模式的重复和朝向低水平的复杂化”这一特征,属于“内卷”。B.由于结果是“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实现了“自身的突破”,所以不属于“内卷”。C.选项中的同学们“陷入了某种固定模式的重复和朝向低水平的复杂化”,而且并没有取得自身的突破,属于“内卷”。D.从选项中“磨洋工”可以看出,所谓的加班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只是“某种固定模式的重复和朝向低水平的复杂化”,属于“内卷”。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第二段“总体来说,青年群体深度参与的自媒体其聚合力和黏合性都较强,但是多数平台已经出现整合趋势,内容创造模式较为单一”可以总结出,在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深度参与,但媒体平台和内容供给相对单一,造成了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的“内卷”倾向。从第三段“蓬勃发展的算法推荐综合运用个体网络痕迹数据,将新闻热点、购物信息和社交群组等定制化信息推送给青年,走向了‘需求的精准对接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一良好初衷的反面。这让青年视野变窄,以极度放大的‘马太效应’构筑起信息茧房,从而让青年群体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并由此形成兴趣同质化社交群组并表现出群体极化趋势”可以总结出,青年群体兴趣广泛,但信息“茧房”导致群体极化,也是造成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的“内卷”倾向的表现之一。最后,从第四段“络带给青年相对自由、独立的广阔空间……让青年群体自由的个性和多元的思想得到抒发和释放”“部分青年缺乏分辨能力,往往会盲目认同并断章取义,认可一些不经挑选和对比的观点,用来填充和构筑个体思想认知体系,甚至转化为现实行为或群体行动”等内容可以总结出,青年群体个性自由、思想多元,但部分青年与主流价值背道而驰。这也是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的“内卷”倾向的表现之一。【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第二段“但因其人格、思考能力等尚未发展成熟,对网络社会认知不充分、不全面,甄别和筛选信息能力不足,在各种舆论的相互交织下容易被诱导,在各种意见感召之下容易产生价值观的偏差,甚至产生群体极化”可知,青年群体缺乏主体自觉性,容易产生价值观的偏差,甚至群体极化。所以应该激活青年群体的主体自觉,提高青年群体对网络社会的认知。从第三段“青年群体偏向低龄化,又缺少网络规范的制约,而家庭和学校作为青年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的重要场域,如果也不能很好地发挥教育规训和正向强化作用,那么青年群体就很容易出现行为失范现象,成为有害信息的携带者、传播者和受害者”可以看出家庭和学校对青年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的重要性,所以,要提升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素养,应该发挥家校协同的育人合力,让青年正确理解网络规范。从第四段“给国家政治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使国家政治安全面临着巨大风险。青年网络参与热情高,但处理、过滤信息的能力较弱,对政治知识理解掌握程度深浅不一,很容易受到别有用心的组织蛊惑,使国家主权安全、意识形态、运行机制、政治基础以及信息安全遭受威胁”“我国正式施行《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积极开展清朗网络空间生态治理活动,对媒介信息的生产、传播及影响特别是自媒体进行规范和引导,不断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与网络监管责任意识”,第五段“网络空间的特殊性弱化了网络主体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责任,自由通信与责任担当、私人秘密与大众监督、信息资源共享与独占独有、网络开放与网络安全等矛盾和冲突,引发了诸多网络道德问题,对社会和个人带来很多不良后果”等内容可以看出,面对国家主权安全、意识形态、运行机制、政治基础以及信息安全遭受威胁,应该强化国家治理的约束引导,青年应该担当网络道德责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星星维修师阿英快跑,你又要迟到了。小禾把书塞给我,冲我使劲儿挥挥手。小禾瘦得像一把柴,头发又黄又稀。她的身后,是几只吃草的羊。从家到学校,有好几里路。每天我都会起晩,胡乱啃几口饼,书包拍打着屁股,奔出院门。跑完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就到了一个长满草的小山坡。小禾每天等在那里,把我的课本还给我。我放学回来,再把书借给她。我曾问小禾,你咋不上学?小禾答,我爹说了,让我好好放羊,等羊长肥,卖了钱,就供我念书。小禾的娘有些痴傻,整日瘫在炕上。小禾除了放羊,还要做饭、哄弟弟。弟弟不到一岁,一醒来就哭。小禾把一小碗粥热好,放勺白糖,搅匀,尝尝温度,喂弟弟吃。弟弟尿了拉了,给他换褯子,哼儿歌哄他睡。弟弟睡着了,她又要忙着洗洗涮涮。小禾上不了学,就借我的课本看。被我揉烂的书,她总能变得平平整整,还有一股香味。 小禾一钻进书里,她爹就吼,一个女娃,学那没用的作甚?能变出饭来?小禾抽噎起来。我安慰她说,要不是怕老师拿教鞭抽我,就送给你了。小禾抹掉眼泪,翻开一页,说,这些星星画得不好看,我改了改。我低头细看,也发觉书里的星星确实呆气,蹲在纸上,像笨笨的甲虫。小禾只用铅笔在边缘轻扫几下,星星就不一样了,似乎在拖曳着光芒飞行。小禾的这根铅笔,是用蝉蜕换来的。放羊时,她爬上树,寻找一种金色的蝉蜕。村东有个老中医专收这个。你们教室里,有星星吗?我想起屋顶黑褐色的椽檩,夏天漏雨,冬天灌风,常有蜘蛛吊下来。我梦见教室里长满了星星,小禾幽幽地说。我望着小禾,星星好像在她眼底闪耀。我忍不住撒慌说,嗯,星星有时会飞进来。升五年级后,学校担心我们考不上初中,就安排了晩自习。那时候没通电,大伙儿点蜡烛背书。我跟同桌说好,俩人合买一根蜡烛。天一黑,教室真有星星了。每天下了晚自习,我才能把书给小禾。她只能夜里看书了。我想切下一截蜡烛送给小禾,同桌舍不得。小禾求爹买蜡烛,她爹骂她,不务正业。小禾哭了,说,村里的姐姐们都是小时候放羊,干杂活儿,哄弟弟;大点儿了就去外面打工,月月寄回钱;再过几年,回老家,嫁人,收笔彩礼,给弟弟盖房娶媳妇用……我不想这样。哪家女娃不是这样?小禾爹踢翻一只凳子。小禾的这些话,让我想起我姐。她只有过年时,才能回来几天。她在厂里,每天要踩十二个小时缝纫机。我不由得难过起来,对小禾说,放心,我有办法。我跑去教室。每张课桌上,都凝固着前一晚淌下的蜡油,扁扁的一小块。我拿铅笔刀小心刮下来,包在纸里,连米粒大的碎屑也没放过。有同学忽然说,你爷爷不是木匠吗?你会雕刻吗?给我的蜡烛刻条龙吧。他可能想起了评书里的盘龙柱。我心中一喜,这样的话,就又能刮一些蜡下来了。我用尽平素所学,刻了一条胖龙,又把残渣细细收集起来。下了自习,我去找小禾,小禾爹呼噜打得山响。我小声说,快,把你爹的酒盅找出来。我把蜡块压到酒盅里,埋进一根棉线,露个小头。火柴一擦,急吼吼地把一簇小火苗喷出来。那根棉线却懒懒的,不理它。火苗委屈了,缩成一粒小圆球。我向前捅捅火柴,火苗朝棉线拱过去。棉线先是害羞地瑟缩起身子,而后舒展开,尝了尝味道似的,舔了火苗一口。随即它有了精神头,把脑袋伸进火焰中心,几缕纤维变得透亮。火柴棍枯萎打卷了,棉线的脑袋上却顶了一颗亮亮的豆子。随着我们的呼吸,那粒小火豆前滚一滚,后滚一滚,像小羊羔在玩耍。棉线身下的蜡块越来越软,彼此抱在一起。小禾展开书,兴奋地看起来。 我用烫疼的手指,从她额头拽下几根燎焦的头发。从此,班里的蜡烛被我雕成各种造型。但我并没有刮得太狠,我还给蜡烛们整容,将多出来的部分削下去补到凹陷处。同学给我取了个绰号:星星维修师。不久后,父母带上我,去外地做生意,我再也没见过小禾。听说,她爹卖掉了羊却没真的供她念书,小禾哭得撕心裂肺。参加工作后,我又听说,小禾后来真的上了学,考到师范学院,毕业后回乡支教了。我回去过一次。校园里的操场像开满了花朵,女孩男孩一样多。推开教室的门,我不禁惊呆了——屋顶染成天空的样子,是梦幻般的宝石蓝,饱满的云朵像胖乎乎的绵羊。最引人注目的,是云朵间的星星,每一颗都不一样,但每一颗都那么亮。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禾告诉“我”她爹承诺卖了羊供她念书,与后文小禾爹食言的情节相承,凸显小禾求学的艰难。B.还“我”课本时,小禾总能把揉烂的书变得平整,书上还有一股“香味”,旨在刻画小禾爱干净的形象。C.小禾每日面临着繁重的家务劳作,既要放羊,又要做饭、哄弟弟,还要洗洗涮涮,但她仍坚持借书学习。D.棉线“舔了火苗一口”“有了精神头”“操场像开满了花朵”等语言生动,使文章更具画面感。7.文中关于“蜡烛”与“读书”的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和同桌合买一根蜡烛,同桌舍不得切一截蜡烛给小禾,可见当时条件艰苦,念书不易。B.刮下蜡油、包在纸里、细细收集蜡烛残渣等动作描写,展现了“我”为小禾凑蜡烛的用心。C.“我”用烫疼的手指,帮小禾拽下燎焦的头发,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我”对小禾的关心。D.同学请“我”给蜡烛上雕刻一条龙的情节,为下文写“我”给蜡烛“整容”因而获得绰号做铺垫。8.小说中塑造小禾爹的形象有何作用?9.“星星维修师”有哪几层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B7.C8.形象:小禾爹是个简单粗暴、重男轻女、思想落后的家长。作用:①凸显主要人物小禾的形象。营造了小禾求学艰难的处境,烘托了小禾顽强求学的形象。②推动情节发展。小禾爹多次阻挠小禾求学,才有了小禾借书、“我”为小禾凑蜡烛的情节。③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反映了特定时代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突出了小说主题的现实针对性。 9. ①“星星”指“我”课本里画的星星,小禾用铅笔修改后,“星星就不一样了,似乎在拖曳着光芒飞行”,象征着小禾用坚持、努力、刻苦追逐着改写命运的梦想,她是自己梦想的“维修师”。②“星星”是指点燃的烛光,“我”因为雕刻蜡烛,被同学们称为“星星维修师”。③“星星”象征了小禾的“梦想”,“我”通过借书给小禾、用蜡油和蜡屑为其做蜡烛等事,帮助小禾追逐求学之梦,“我”是小禾梦想的“维修师”。④“星星”也象征了众多乡村孩子的“梦想”,小禾选择当一名支教教师,帮助更多孩子实现读书的梦想,小禾也成为众多孩子梦想的“维修师”。【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旨在刻画小禾爱干净的形象”说法错误。根据文意,应该是旨在刻画小禾珍视课本、尊重知识的形象。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情节的理解能力。C.“主要是为了表现‘我’对小禾的关心”说法错误。“我”用烫疼的手指,帮小禾拽下燎焦的头发,主要是为了从侧面表现小禾专注于读书,表现她内心对知识的渴求。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及作用的能力。人物形象:从文本“小禾一钻进书里,她爹就吼,一个女娃,学那没用的作甚?能变出饭来?”“小禾求爹买蜡烛,她爹骂她,不务正业”可以看出,小禾爹说话时经常是“吼”“骂”,是个简单粗暴的家长。从文本“一个女娃,学那没用的作甚?能变出饭来?”“哪家女娃不是这样?小禾爹踢翻一只凳子”“她爹卖掉了羊却没真的供她念书”可以看出,小禾爹认为女孩子上学没用,就应该小时候放羊,干杂活儿,哄弟弟;大点儿了就去外面打工,月月寄回钱;再过几年,回老家,嫁人,收笔彩礼,给弟弟盖房娶媳妇用,所以说他重男轻女、思想落后。作用: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小禾,小禾爹在文中是次要人物,其主要作用是塑造和衬托主人公的形象,通过文中“小禾一钻进书里,她爹就吼,一个女娃,学那没用的作甚?能变出饭来?”“她爹卖掉了羊却没真的供她念书,小禾哭得撕心裂肺,绝食好几天”等情节可知,他不支持小禾读书,认为女孩子读书没用,营造了小禾求学艰难的处境;小禾在这种情形之下依然没有放弃读书,最后学业有成,烘托了小禾顽强求学的形象。情节作用:根据文中“我爹说了,让我好好放羊,等羊长肥,卖了钱,就供我念书”“小禾求爹买蜡烛,她爹骂她,不务正业”等情节可知,小禾爹多次阻挠小禾求学,才有了后文中“小禾上不了学,就借我的课本看”和“我”为小禾凑蜡烛等情节的出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更加合理,更有张力。 主题作用:小禾爹重男轻女,认为女孩子根本不需要读书,这种思想落后的家长在过去的时代、甚至现在在一些贫困地区也普遍存在,这就使小说的主题更具现实意义,突出了小说的现实针对性,深化了主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表层含义:根据文中“小禾抹掉眼泪,翻开一页,说,这些星星画得不好看,我改了改。我低头细看,也发觉,书里的星星确实呆气,蹲在纸上,像笨笨的甲虫。小禾只用铅笔在边缘轻扫几下,星星就不一样了,似乎在拖曳着光芒飞行”可知,“星星”指“我”课本里画的星星;“星星维修师”指的是小禾,因为小禾用铅笔修改后,“星星就不一样了,似乎在拖曳着光芒飞行”。比喻含义:根据文中“那时候没通电,大伙儿点蜡烛背书。我跟同桌说好,俩人合买一根蜡烛。天一黑,教室真有星星了”可知,“星星”指点燃的烛光;“星星维修师”指“我”,因为“我”雕刻蜡烛,被同学们称为“星星维修师”。象征义:文中“小禾只用铅笔在边缘轻扫几下,星星就不一样了,似乎在拖曳着光芒飞行”被赋予了象征意义,“拖曳着光芒飞行”的星星是经过小禾用铅笔修改过的,象征着小禾是自己梦想的“维修师”,她用坚持、努力、刻苦追逐着自己的梦想,改写着命运;由文中“我梦见教室里长满了星星,小禾幽幽地说”可知,“星星”也象征了小禾的“梦想”,而“我”是小禾梦想的“维修师”,通过借书给小禾、用蜡油和蜡屑为其做蜡烛等事,帮助小禾追逐求学之梦。主题义:从这篇小说的现实意义看,“星星”也象征了众多像小禾一样的乡村孩子的“梦想”,小禾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她最终又选择成了一名支教教师,帮助更多孩子实现读书的梦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小禾也成为众多孩子梦想的“维修师”。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丹阳人朱治尝为孙坚校尉,见袁术政德不立,劝孙策归取江东。时吴景攻樊能、张英等,岁余不克。策说术曰:“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定天下。”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许之表策为折冲校尉将兵千余人,骑数十匹,行收兵,比至历阳,众五六千。时周瑜从父尚为丹阳太守,瑜将兵迎之,仍助以资粮。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策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者。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及策至,军士奉令,不敢虏略,民乃大悦,竞以牛酒劳军。策为人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乐为致死。繇与策战,兵败,走丹徒。策入曲阿,劳赐将士,发恩布令,告谕诸县:“其刘繇、笮融等故乡部曲来降首者,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行①,复除门户②,不乐者不强。”旬日之间,四面云集,得见兵二万余人,马千余匹,威震江东。丙辰 ,袁术表策行殄寇将军。策将吕范言于策曰:“今将军事业日大,士众日盛,而纲纪犹有不整者,范愿暂领都督,佐将军部分之。”策曰:“子衡既士大夫,加手下已有大众,立功于外,岂宜复屈小职,知军中细事乎!”范曰:“不然。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非为妻子也,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笑无以答。范出,便释祷,着袴褶,执鞭诣阁下启事,自称领都督。策乃授传,委以众事,由是军中肃睦,威禁大行。(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孙氏据江东》,有删改)[注]①一身行:一人当兵。②门户:家庭。此指该家的徭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许之表策为折冲校尉/B.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许之/表策为折冲校尉/C.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许之表/策为折冲校尉/D.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许之表/策为折冲校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东,指长江以东的地区,“江”与《岳阳楼记》“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的“江”字含义不同。B.城郭,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郭”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青山郭外斜”中的“郭”字含义相同。C.丙辰,丙为天干,辰为地支,古人常用天干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来纪年、月、日,此处为纪日。D.阁下,对对方的尊称,在本文中作为第二人称的替代,常用于正式场合的对话,语气较庄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景讨伐樊能、张英多年未能取胜。孙策为了辅佐他,向袁术请求回江东。B.孙策性格仁厚,知人善任。因此见过他的士大夫和一般百姓都愿为他效忠。C.刘繇败逃后,孙策在曲阿慰劳将士、减轻徭役,引得人们归附,威震江东。D.吕范自请兼任都督,帮助孙策治理军队。最终孙策答应了他,授给他符传。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策至,军士奉令,不敢虏略,民乃大悦,竞以牛酒劳军。(2)不然。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非为妻子也,欲济世务也。【答案】10.B11.D12.A13.(1)等到孙策到来,军队奉行命令,不敢进行掳掠,百姓于是大为欢悦,争着用牛肉和美酒去慰劳孙策的军队。(2)不是这样的。(我)如今舍弃故乡来追随将军的原因,不是为妻子儿女(打算),(是)为了成就世间的政务。【解析】【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袁术知道孙策对自己心怀不满,但由于当时刘繇占据曲阿,王朗守在会稽,他认为孙策不一定能将他们击败,于是同意了孙策的请求,上表推荐孙策为折冲校尉。“曲阿”是地名,是“据”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应在“阿”后面断开,排除AC;“未必能”修饰“定”,中间不应断开,应在“定”后面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指长江以东的地区/泛指民间”。句意:就劝孙策返回故乡,去占据长江以东的地区。/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民间就为国君忧虑。B.正确。均为“指内城和外城”;句意:各地官员弃城出逃。/苍青的山峦在外城横卧。C.正确。D.“在本文中作为第二人称的替代”错误。依据原文“范出,便释褠,着袴褶,执鞭诣阁下启事”可知,“阁下”在文中语境里是指“孙策所在之处”,并非“作为第二人称替代”。句意:手拿鞭子到孙策办事的房前报告。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选项表述有两处错误:一是“多年未能取胜”有误,文中“岁余”指一年多;二是“孙策为了辅佐他”有误,这只是一个借口,从前文“丹阳人朱治尝为孙坚校尉,见袁术政德不立,劝孙策归取江东”可知,孙策听取了朱治的建议,回江东的目的是占据江东。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及”,等到;“竞”,争着;“劳”,慰劳。(2)“不然”,不是这样;“妻子”,妻子儿女;“济”,成就。参考译文: 当初,丹阳人朱治曾经在孙坚部下担任过校尉,他看到袁术为政混乱,德行不好,就劝孙策返回故乡,去占据长江以东的地区。当时(孙策的舅父)吴景攻打樊能、张英等人,一年多未能取胜。孙策便向袁术请求说:“我家在江东地区对人民有旧恩,我愿意帮助舅父去进攻横江。攻陷横江后,我便回到家乡去招募兵马,可以集结起三万兵众,用来辅佐将军平定天下。”袁术知道孙策对自己心怀不满,但由于当时刘繇占据曲阿,王朗守在会稽,他认为孙策不一定能将他们击败,于是同意了孙策的请求,上表推荐孙策为折冲校尉。(孙策)率领千余名步兵和数十名骑兵出发,一边走一边招兵,到达历阳的时候,已经增加到五六千人。这时,周瑜的伯父周尚为丹阳太守,周瑜率兵迎接孙策,并援助他军费和粮草。孙策大喜,说:“我得到你的帮助,一定能成功!”孙策渡江以后,辗转作战,战无不胜,没有人能抵挡住他的攻势。百姓听到孙策到来,全都失魂落魄。各地官员弃城出逃,躲到深山之中。等到孙策到来,军队奉行命令,不敢进行掳掠,百姓于是大为欢悦,争着用牛肉和美酒去慰劳孙策的军队。孙策为人言谈幽默,性格豁达,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善于使用人才,因此无论士大夫还是一般百姓,凡是见过他的人,(都为他尽心尽力,)乐意为他效死。刘繇与孙策交战,兵败,逃往丹徒。孙策进入曲阿,慰劳赏赐将士,发布宽大命令,通知各县:“凡是刘繇、笮融等人的乡亲故友和部下,前来自首归降的,一概不咎既往,愿意去当兵的,一家只出一人,免除全家的徭役负担,不愿当兵的也不勉强。”不过十天,应募者像云彩一样从四面涌来,得到二万余名兵士,一千余匹战马,孙策的声威震动江东。丙辰日,袁术上表推荐孙策代理殄寇将军。孙策的部将吕范对孙策说:“如今将军事业日益兴盛,部下将士越来越多,但军中纪律还有不完备的地方,我愿意暂时担任都督,帮助将军进行治理。”孙策说:“子衡你既然是士大夫,加上手下已经统率重兵,在外立下军功,难道应再让你屈居这种小官职,管理军中的细小事情吗?”吕范说:“不是这样的。(我)如今舍弃故乡来追随将军的原因,不是为妻子儿女(打算),(是)为了成就世间的政务。譬如共同乘一条船去漂洋过海,一件事不牢靠,就使大家全都受害。我这样做,也是为我自己考虑,不仅是为将军。”孙策笑了笑,无法回答。吕范出来后,就脱去单衣,换上便于骑马的军服,手拿鞭子到孙策办事的房前报告,自称兼任都督。孙策于是授给他符传,委任他所应主管的各项工作,自此之后,军中气氛严肃和睦,军纪严明,禁令得到彻底贯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捣衣诗柳恽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B.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C.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D.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15.《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妙。【答案】14.D15.①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②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③对仗(或对偶):内容上,上句写南方的女子思念丈夫,下句写北方边塞的丈夫迟迟不归。词性上,“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飞”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音韵上,上下两句平仄相反。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用“木叶下”“秋云飞”等具有悲秋色彩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错误。“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最后两句是思妇的内心独白:眼下已是木叶纷飞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陇首塞北,那里已是春回大地,应当穿上春装了,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这一设想,不仅显示了南北两地的遥隔,而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将捣衣的行动所包含的深情蜜意进一步表现出来了。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运用想象或虚实结合的手法。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陇首,此处即泛指北方边塞之地。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是秋云飘飞的时节了,想象中含有无限思念与体贴,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用典。“亭皋”,水边平地,暗切思妇所在的江南。“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境,暗透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人归来而“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景。 对仗。“木叶下”,暗透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人归来;“秋云飞”的意象,不但明点秋令,而且象征着游子的飘荡不定(浮云常被用作游子的象喻)。这一片飘荡无依的“秋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呢?“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下”与“飞”则皆为动词,两句一南一北,一女方一男方,一实景一悬想,不但对仗工整,形象鲜明,而且由于意象富于蕴涵,能引发多方面的联想。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面上看,似单纯写景,而思妇悲秋叹逝、怀念远人的感情即寓其中,意绪虽略带悲凉,而意境疏朗阔远,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写他们相聚谈心宴饮,诉说往日情谊,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________,_______”,借“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3)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契阔谈讌②.心念旧恩③.羁鸟恋旧林④.池鱼思故渊⑤.无边落木萧萧下⑥.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讌”“羁”“萧”。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东坡擅画枯木。他有一幅《枯木怪石图》,画中一根枯木盘屈倾斜,艰难向上。那远远逸出的生长的姿势,又又危险,仿佛随时会坠落悬崖,粉身碎骨。好在画面左下角,有一怪石压一压,便得稳妥。可是,那到底是一株枯木啊。一个人,要经历多少磨难,多少曲折,多少风刀霜剑的打压,才愿意和懂得,落尽花朵和绿叶,只做一株枯木。瘦尽荣华,看轻名利,寄身僻远江湖,做一株沉默不语的枯木。经“乌台诗案”一难后,东坡恰似一株枯木,心灰意冷。好在还有一片茫茫山河来安顿这株枯木,来承载他无言的落寞。在黄州,一株枯木,借文学,在坎坷世间将自己压牢了脚跟,也在大江大河、大山大岭之间拥有了一种高度和空阔。读东坡的枯木图,分明看见,那的冷落萧条,那 身硬骨冷对攘攘朝贵的傲岸。枯,不是衰亡,不是生命终止、永堕黑暗。枯是减法,是生命智慧。那些冷落天涯的枯木,它们有自己的姿态,有自己的立场,它们只是暂时隐藏绿色,选择。我想,那枯木的纹理内一定还有滚热的汁液在流淌。那空空如也的枝干,不过是一处深情的。多难也多智慧的老东坡,以白、以枯,说广大,说无穷。春心不死,枯木逢春才有意义。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倔强洗净铅华缄口不言告白B.顽强繁华落尽默默无语告白C.倔强繁华落尽缄口不言留白D.顽强洗净铅华默默无语留白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株枯木,借文学,将自己在坎坷世间压牢了脚跟,也在大江大河、大山大岭之间,拥有了一种高度和空阔。B.一株枯木,借文学,在坎坷世间将自己的脚跟压牢,也在大江大河、大山大岭之间,拥有了一种高度和空阔。C.一株枯木,借文学,将自己在坎坷世间压牢了脚跟,也在大江大河、大山大岭之间,拥有了一种空阔和高度。D.一株枯木,借文学,在坎坷世间将自己的脚跟压牢,也在大江大河、大山大岭之间,拥有了一种空阔和高度。19.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案】17.C18.D19.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用“花朵和绿叶”比喻荣华和名利,用“枯木”比喻清高脱俗、藐视权贵(傲岸)的人。生动形象写出了经历苦难曲折打压后大彻大悟、傲岸不屈的精神境界。【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倔强:(性情)刚强不屈。顽强:强硬或坚强、不屈服。“倔强”侧重于不驯服、不轻易妥协,刚强不屈;多用于形容性情、神态、脾气等。“顽强”侧重于不动摇,不轻易改变;多用于形容人的精神、意志、行为、作风。此处用“倔强”更符合“枯木”的性情。洗净铅华:将脸上的脂粉全部洗掉。比喻人由绚烂而归于平淡。繁华落尽:繁华喻年华,韶华逝去;也可以用繁华喻曾经的鼎盛繁华,而今没落衰败。描写对象是“枯木”,此处用“繁华落尽”更准确。缄口不言:闭住嘴不说话,形容人言语谨慎,不敢说或不愿意说。默默无语:默默,不说话 样子;不声不响,闭口无言。此处谓语是“选择”,搭配“缄口不言”更准确。告白:指报告,汇报;对公众的声明或启事,抑或是表白。留白: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从上文“空空如也”及“以白、以枯,说广大,说无穷”可推断出此处用“留白”更准确。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在坎坷世间将自己压牢了脚跟”结构混乱,“枯木”压牢的是“自己的脚跟”,“自己”应该是“脚跟”的定语。“拥有了一种高度和空阔”语序不当,与前文“在大江大河、大山大岭之间”的语序相对应的应该是“空阔和高度”。全部改对的是D项。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们急于追求的功名利禄比作“花朵和绿叶”,“落尽花朵和绿叶”是指经历了磨难之后,放下了荣华和名利;同时将清高脱俗、藐视权贵的人比作“枯木”,“只做一株枯木”,写出了苏轼傲岸不屈的精神。该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来苏轼经历苦难打压后大彻大悟的精神境界。(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心理学研究发现:智商测试中虽然老年人的总分略低于年轻人,但是在某些方面①,包括表达能力、知识广度、分析和比较、判断和推理等。这些智力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并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如同水晶需要岁月积淀一样,因此被称为“晶态智力”。老年人相对欠缺的是记忆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这些智力往往用来适应新环境,如同流水一样变化迁移,②。“晶态智力”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上升,到60岁稳定在较高的水平,甚至有些人在高龄期依然有所提升。而“液态智力”在成年后③,到了60岁会比20岁有明显降低。 老年人神经元数量会略微减少,但神经结构并不比中年人差。脑的功能建立在神经元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人在出生后,神经元的数量不再增加,并以每年0.1%的速度死亡。60岁的老年人比20岁的年轻人减少了4%的神经元数量,(),这是学习和记忆在细胞水平的表现。年长的人有更多的学习经历和阅历,保存了更多有效的突触连接,在分析和判断等思维上更有优势。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况且,神经元可以不断形成新的突触连接,差异并不显著B.差异并不显著。神经元可以不断形成新的突触连接,况且C.差异并不显著。况且,神经元可以不断形成新的突触连接D.况且,差异并不显著。神经元可以不断形成新的突触连接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0.C21.①比年轻人更具优势②因此被称为“液态智力”③会随着年龄增长缓慢下降(逐渐下降)【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前面是说老年人与年轻人神经元数量上的差别,由“神经结构并不比中年人差”“减少了4%的神经元数量”可知,差别不显著,从衔接来说,“差异并不显著”是对前面内容的小结,所以放在前面,排除AD。前面是说老年人和年轻人神经元数量上差异不显著,后面是更进一层说年长之人优势,所以“况且”应放在前面,表示更进一层,排除B。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由“虽然……但是”可知,此处前后内容是转折关系,前面说“老年人的总分略低于年轻人”,此处应是说老年人和年轻人相比的优势,所以填写“比年轻人更具优势”。第二处,前面解释“晶态智力”的概念,而此处是解释“液态智力”的概念;从句式来说,此处应与前面“因此被称为‘晶态智力’”句式一致,故填写“因此被称为‘液态智力’”。第三处,此处是说“液态智力”在成年后的变化情况,结合“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上升,到60岁稳定在较高的水平,甚至有些人在高龄期依然有所提升。而‘液态智力’在成年后……”“到了60岁会比20岁有明显降低”可知,此处应是说“液态智力”“会随着年龄增长缓慢下降”。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沁园春·长沙》,抒发了青年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闻一多的《红烛》借“蜡烛”赞扬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表达年轻一代的心声。《峨日朵雪峰之侧》营造了凝重而壮美的氛围,展现了青春之时卑微却强劲的生命力。《哦,香雪》展现了当“青春”遭遇“远方的世界”时,年轻人所迸发出的用知识改变贫穷、落后,走出封闭的美好愿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以上材料给了你关于“青春”怎样的触动与启发?请结合你的经历与体验,以“这样的青春也美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叙事与细节描写)。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这样的青春也美丽五月的一个下午,夕阳的光照给地面镀上了金黄,阳光在这样的日子里显得很厚重,重到在空气中漾起油画般的质感,漾出一朵朵藏在天空背景后的纯白的蒲公英。而我此时正站在英语比赛的候场区。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这个比赛了,但却是第一次进入复赛,内心紧张极了,只听到自己的心怦怦地剧烈地跳。轮到我了。我默念了三遍“我不紧张”,走到了评委的面前。没想到评委身后还坐着我的英语老师,与她对视,我更是慌了神,生怕自己的表现会让她失望。紧张和不自信扑面而来,我开口便错词连篇,几轮问答之下,最终铩羽而归。夕阳已经落山,最后的余晖也躲到了树林后面。走在回家的路上,难掩内心的沮丧。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英语老师追了过来。我转头看看她,愧疚地低下了头。但是老师并未生气,还是用她那一贯温柔的语调说:“你其实反应蛮快的嘛,为什么会紧张呢?是不是还缺少锻炼呢?”她耐心地陪着我分析,并希望我在明年的比赛中取得理想的名次。我内心的愁云慢慢散去,渐渐明朗起来。 回到家里,看到满满一墙的奖状,回想自己一路的求学历程,我觉得自己并非一无是处。我突然想起契诃夫说过的一句话:“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是啊,我们就是要在挫折的考验中打掉自己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和惰性,剩下的就是积极向上和永不服输敢于吃苦的劲头。思及此处,我满血复活。之后的日子,我不断练习自己的发音,学唱英文歌;放学后常常呆在教室里大声朗读,以此来增强自信心;上课积极发言,锻炼自己的临场反应能力。我不能放弃,因为世上没有那么多天赋异禀,优秀的人都在孤独地翻山越岭。至今仍记得那段为了梦想而奋斗的光阴,却不太记得那一年的比赛究竟取得了第几名。而如今,到了高中,更多优秀的同学聚在一起,我更是不敢放松。一路之上尽管会经历挫折与失败,但我明白,不断被打败、不断站起来的青春,与生来是胜者的青春相比,同样美丽。为了梦想而不断奋斗,我坚信青春的美丽就在于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全命题类材料作文题。材料选择了课本当中的几首诗歌,并对其进行阐发。《沁园春·长沙》表达了青年人的凌云壮志,《红烛》讴歌了奉献精神,《峨日朵雪峰之侧》展现了生命的力量,《哦,香雪》展现了青年人对“远方的世界”的追求。这几首诗歌,都围绕“青春”这一主题展开。从写作的要求以及试题给定的标题“这样的青春也美丽”来看,写作的内容应该围绕“青春”展开。提供的这些诗歌给我们提供的思考的内容,我们可以由此获得触动。如果从《沁园春·长沙》的主旨展开,可以围绕青年的理想和抱负来谈;如果从《红烛》的主旨展开,可以围绕青年的价值在于奉献等;如果从《峨日朵雪峰之侧》的主旨展开,则可以围绕青年人即使力量弱小,也要体现不屈的生命力;如果从《哦,香雪》的主旨展开,可以围绕青年人要有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愿望等。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青年的美丽可以从各个方面体现,无论哪个方面,只要是努力拼搏,都是在展现青春的美丽。 试题要求写成记叙文。记叙文要注意叙事和细节描写,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时叙事应该有一定的技巧,避免平铺直叙,可以采用倒叙法,或者是悬念法,使文章一波三折,更吸引人。在描写人物时,也以适当采用细节描写,尤其是能够体现人物性格或内心活动的细节是最传神的。在此基础上,具体写作时可以先写自己不明白怎样的青春才美丽,而在自己亲身经历过某件事,或看到过他人的青春选择之后,终于明白青春的美丽何在。比如疫情期间看到一批批青年医生在抗疫一线奋战,或自己在此期间当抗疫志愿者,终于明白青春的美丽在于为社会做出奉献;或者自己最开始安于享乐,对待学习很懈怠,但是在看到像宋玺等优秀的年轻人在他们的青春时期勇敢奋斗、拼搏,自己也受到了鼓舞,明白青春的美丽在于勇敢奋斗。立意:1.青春的美丽在于勇挑重担。2.青春的美丽在于奉献。3.青春的美丽就是要让自己的祖国强大。4.青春的美丽在于成长。5.青春的美丽在于勇敢尝试。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届高三语文冲刺(三)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英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1-13 06:55:02
页数:21
价格:¥2
大小:679.4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