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诗本是以言达意,意尽于言,那就应该已尽了诗的能事;而历来论诗者却主张诗要“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一个人人都要承认的事实,这与“言外之意毕竟是言中之意”显然互相矛盾。要了解矛盾所由起,我们才能了解诗与科学的分别,也才能了解诗的本质。问题在“达”字的意义。“达”有两种,如果拿数学术语来说,一种“达”只有“常数”,一种“达”含有“变数”,言者与读者所了解的意思有一部分叠合(即所谓“言中之意”),有一部分参差(即所谓“言外之意”),其参差的原因在言者与读者资禀经验修养的不同。姑举下列两种语言为例来说明:(一)2+2=4(二)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在(一)那个数学等式里,言恰达意,意尽于言,那就无所谓“言外之意”。在(二)陶潜的诗句里,有一部分也几如数学等式,那就是字面的意义(“言中之意”),这两句话所指的客观的事实;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部分就是“变数”,随了解者的资禀经验修养(这些统而言之就是“人格”)而变,这可变的就是“言外之意”。这个分别就语句的功用而言,是陈述与暗示的分别。陈述如射箭,中的为止;暗示如点燃火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陈述的语句贵精确,言者与读者不能有些微差异;暗示的语句贵含蓄,有三分可以只说 一分,而读者应该能“举一反三”。就语句的所表对象而言,是理与情的分别。理是走直线的,直截了当,所以说理文贵明白晓畅,迂回或重复都是毛病;情是走曲线的,低回往复,所以抒情文贵含蓄,直率无余味就难免肤浅。就读者的心理作用而言,是“知”与“感”的分别。可“知”者大半可以言传,可“感”者大半只能以意会。比如陶潜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诗,字义很简单,问识字的人“你懂得么?”他都可以回答“懂得”,再追问他“懂得什么?”他或是解释字义,把天气好、鸟飞还当作一件与人漫不相干的事叙述一番;或是形容这景象在他心中所引起的反应,他觉得全宇宙中有一种和谐,他觉得安静肃穆,怡然自得。前者只是“知”,后者才是“感”。“感”人人不同,因为人格的深浅不同。“感”都是一个变数,即所谓“言外之意”。一般人把写或印的诗的文字符号叫作诗,以为它是一成不变的,这是必须纠正的误解。严格说,诗只存在于创造与欣赏的心灵活动中。我虽非陶潜或莎士比亚,我能欣赏他们的作品,跟着他们见到许多自己无凭借即不能见到的境界,达到自己无凭借即不能达到的胸襟气度;至少是在欣赏的霎时,我在心灵方面逼近陶潜或莎士比亚。我说“逼近”,因为完全的“同一”或“叠合”是不可能的。原因在生命生生不息,世间绝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情境,也绝没有先后完全相同的自我。生命永不会复演,艺术的境界也就永不会复演。大同之中必有小异,诗于“常数”之外必有一个“变数”。欣赏诗不能纯然是被动地接受,有所取即必有所与,所取者诗的言中之意,所与者自己的胸襟学问,内外凑合,才成为自己所了解的那首诗,才使诗有言外之意。从此我们可以明白诗以有限寓无限的道理。有限者言中之意,无限者言外之意;有限者常数,无限者变数;有限者诗的有形的迹象,无限者诗的随时生长的生命。言愈有尽而意愈无穷的,诗的意味愈深永,价值也就愈高。(摘编自《朱光潜全集》第九卷《诗的无限》)材料二:在诗歌鉴赏中为何要“寻言”?这与诗歌的语言特性有密切关系。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历来讲究神、意、境、韵、味,主张含蓄蕴藉,追求立意深远,强调虚实相生,崇尚“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倡导“味在咸酸之外”,因而在作品中创造出幽深微妙、意在言外的艺术意境就成为诗人自觉的美学追求。在文学鉴赏中如何“寻言”?文学语言尤其是诗的语言具有较大的张力和弹性,具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特点。因此,诗歌鉴赏中的“寻言”就不能局限于对语言作粗糙的简单化解释,要在“熟读”“涵泳”中见出其妙理。正如沈德潜在《唐诗别裁·凡例》中指出的:“读书者心平气和,涵泳浸渍,则意味自出,不宜自立意见,勉强求合也。”实践证明,只要鉴赏者仔细披阅文学作品的语言文辞,虽然作者为文之“用心”隐蔽,也是必然可以被把握的。“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文心雕龙·知音》)刘勰认为通过琴 声都能捕捉到弹琴者的心声,更何况是“形之笔端”为目所能见的语言文字呢?当然,刘勰也对鉴赏者提出了条件,即“目瞭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面对“形之笔端”的语言文字,鉴赏者除了有“寻言”的方法之外,还需要“目瞭”“心敏”。“目瞭”就是要求鉴赏者有“鉴照洞明”的识鉴能力,“心敏”则要求鉴赏者要心思聪敏,否则,就算是面对“形之笔端”的语言文字,也只能感慨“成篇之足深”,而不知“患识照之自浅耳”。(摘编自厉运伟《刘勰“知音”说的鉴赏交流理论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言有尽而意无穷”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者自觉的美学追求,也是论诗者历来注重的内容。B.诗歌“以言达意”,要读出诗的“言外之意”,需要读者与言者有相同的资禀经验修养。C.相较而言,“言外之意”体现在三处:语言的暗示性,所表对象的抒情性,读者的可感性。D.“寻言”是诗歌鉴赏的应有之义,这与诗歌语言具有较大的张力和弹性有密切的关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要了解诗的本质,解决“言中之意”与“言外之意”的矛盾,必须弄清诗与科学的分别。B.懂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诗中“消逝之中有永恒”的道理,是读者的“知”。C.读者既要立足于自身的胸襟学问,又要有所取,即诗的言中之意,这样才使诗有言外之意。D.文学鉴赏是作者、作品、读者三位一体,刘勰认为读者的卓越能力比阅读方法更重要。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朱光潜先生“诗的无限”观点的一项是()A.凡读书须识货,方不错用工夫。如《四书》《五经》此所当终身诵读者也。(陆世仪《思辨录辑要》)B.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王夫之《姜斋诗话·诗译》)C.凡诗恶浅露而贵含蓄,浅露则陋,含蓄则旨,令人再三吟咏而有余味。(吴景旭《历代诗话》)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4.两则材料都围绕诗歌语言展开论述,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5.杜牧诗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明代杨慎曾提出批评:“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结合材料,分析杨慎观点的不合理之处。【答案】1.B2.C3.A4.①材料一侧重论述“诗以有限寓无限”的特点,提出理解诗歌的“言外之意”与读者的胸襟学问相关。②材料二侧重论述诗歌鉴赏“寻言”的原因及方法,指出鉴赏者应该具备“目瞭”“心敏”的条件。5.①“千里”是诗歌语言,重暗示,追求言外之意;“十里”是数学语言,重精确,是一种纯客观的再现。②杨慎只看到了字面意义,作为读者仅处于“知”的层面,没有领会“千里”意在表现无限春色遍江南的意境。③欣赏诗歌不能用数字的精确性来衡量和否定幽深微妙、意在言外的艺术创造。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需要读者与言者有相同的资禀经验修养”错误,结合原文“言者与读者所了解的意思有一部分叠合(即所谓‘言中之意’),有一部分参差(即所谓‘言外之意’),其参差的原因在言者与读者资禀经验修养的不同”可知,作者在文中已经承认言者与读者资禀经验修养的不同了,这种不同也会造成“言外之意”。选项“需要读者与言者有相同……”曲解文意。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必须弄清诗与科学的分别”错误,结合原文“‘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一个人人都要承认的事实,这与‘言外之意毕竟是言中之意’显然互相矛盾。要了解矛盾所由起,我们才能了解诗与科学的分别,也才能了解诗的本质”可知,原文是说“要了解矛盾所由起,我们才能了解诗与科学的分别,也才能了解诗的本质”,选项“要了解诗的本质,解决……必须弄清……”曲解文意。B.“是读者的‘知’”错误,结合原文“他或是解释字义,把天气好、鸟飞还当作一件与人漫不相干的事叙述一番;或是形容这景象在他心中所引起的反应,他觉得全宇宙中有一种和谐,他觉得安静肃穆,怡然自得。“是读者的‘知’”前者只是‘知’,后者才是‘感’”可知,“懂得……的道理”属于读者的“感”,选项“是读者的‘知’”张冠李戴。D.“更重要”错误,结合原文“当然,刘勰也对鉴赏者提出了条件,即‘目瞭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面对‘形之笔端’语言文字,鉴赏者除了有‘寻言’的方法之外,还需要‘目瞭’‘心敏’”可知,刘勰认为读者的卓越能力也很重要,但并没有说读者的卓越能力比阅读方法更重要。选项“更重要”于文无据。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结合原文“从此我们可以明白诗以有限寓无限的道理。有限者言中之意,无限者言外之意;有限者常数,无限者变数;有限者诗的有形的迹象,无限者诗的随时生长的生命。言愈有尽而意愈无穷的,诗的意味愈深永,价值也就愈高”可知,“诗的无限”指言外之意,变数,随时生长的生命,言有尽而意无穷。A.“凡读书须识货,方不错用工夫”,重在说读书要筛选,不能支持朱光潜先生“诗的无限”观点。B.“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读者因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同、情感不同,会有不同的体验和理解。能支持朱光潜先生“诗的无限”观点。 C.“贵含蓄”“含蓄则旨”“有余味”,能支持朱光潜先生“诗的无限”观点。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人从自己创作的诗作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达到了精神上的愉悦,能支持朱光潜先生“诗的无限”观点。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结合原文“从此我们可以明白诗以有限寓无限的道理”“欣赏诗不能纯然是被动地接受,有所取即必有所与,所取者诗的言中之意,所与者自己的胸襟学问,内外凑合,才成为自己所了解的那首诗,才使诗有言外之意”可知,材料一侧重论述“诗以有限寓无限”的特点,提出理解诗歌的“言外之意”与读者的胸襟学问相关。结合原文“在诗歌鉴赏中为何要‘寻言’”“在文学鉴赏中如何‘寻言’”“当然,刘勰也对鉴赏者提出了条件,即‘目瞭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面对‘形之笔端’的语言文字,鉴赏者除了有‘寻言’的方法之外,还需要‘目瞭’‘心敏’”可知,材料二侧重论述诗歌鉴赏“寻言”的原因及方法,指出鉴赏者应该具备“目瞭”“心敏”的条件。【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结合原文“陈述如射箭,中的为止;暗示如点燃火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陈述的语句贵精确,言者与读者不能有些微差异;暗示的语句贵含蓄,有三分可以只说一分,而读者应该能‘举一反三’”可知,“千里”是诗歌语言,重暗示,追求言外之意;“十里”是数学语言,重精确,是一种纯客观的再现。结合原文“就读者的心理作用而言,是‘知’与‘感’的分别。可‘知’者大半可以言传,可‘感’者大半只能以意会……‘感’人人不同,因为人格的深浅不同。‘感’都是一个变数,即所谓‘言外之意’”可知,杨慎只看到了字面意义,作为读者仅处于“知”的层面,没有领会“千里”意在表现无限春色遍江南的意境。结合原文“我国古代诗歌创作历来讲究神、意、境、韵、味,主张含蓄蕴藉,追求立意深远,强调虚实相生,崇尚‘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倡导‘味在咸酸之外’,因而在作品中创造出幽深微妙、意在言外的艺术意境就成为诗人自觉的美学追求”可知,欣赏诗歌不能用数字的精确性来衡量和否定幽深微妙、意在言外的艺术创造。(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就等拆迁 伍中正宋玉生的房子低、矮,逢雨必漏。他对自己的房子特别不满意,一心盼望着拆迁。那年,宋玉生30岁。有天早上,宋玉生从门前的枫树上的高音喇叭里听到了一个让他振奋的消息。在离宋村三十里开外的地方要建一个大型变电站,那地方有十多户人家要搬迁,并且,那十多户人家的房子由政府统一修建后,再分给他们。也就是那天早上,宋玉生就萌生了一个希望,将来哪一天,自己的房子也能名正言顺地拆迁。不到一年,变电站建好。宋玉生去看变电站。除了变电站,宋玉生最关心的是那些拆迁户。他跑到统一安置的住房一看,一栋栋房屋果真整齐漂亮。回来的路上,他就想,自己的房子有那么漂亮就好了。好不容易到来的一次拆迁机会却与他擦肩而过。宋玉生那年40岁。那一年,从葛洲坝输往广州的高压线路经过宋村。测量线路时,宋玉生拉着一位测量员问,路线经过不经过他的房屋?他那破屋碍事不碍事?测量员说,还说不准,要等整个线路的测量数据都计算好再定。等吧。宋玉生不再犹豫。后来,宋村有3户人家的房屋需要拆迁。那3户人家的房子由政府出钱修建,3幢房子建好,在丽日蓝天下格外漂亮。宋玉生开始埋怨:那条线路怎么就不经过自己的房屋?50岁那年,宋玉生的身体再没有以前健康,时常咳嗽,还伴随头晕。可是一听到要拆迁的消息,他就会强打精神。那一年,县里要在宋村修建一个农药厂。整个村里,再没有比宋玉生更兴奋的。宋玉生逢人便说,只要项目一开工,自己就可以拆迁,就可以享受到政府修建的好房子。他经常出现在人堆里,开口闭口就是拆迁。这个项目让宋玉生兴奋了一年。那一年,宋玉生的咳嗽和头晕仿佛减轻了很多。一年后,农药厂的建设没有一点儿动静。后来他才明白,建农药厂是县长的想法,没经过科学论证。有专家提出,在宋村坚决不能修建农药厂,专家还列出了不能建厂的8条理由。宋玉生的病情慢慢加重。他的房子越来越破败。村主任宋家宝每次见到宋玉生就说,玉生老爹,村里愿意出钱翻修你的房子,房子拆迁,说不定等上好多年呢。宋玉生说,不翻修,我就等拆迁,愿意等。60岁那年,宋玉生大病了一场。宋家宝领着村医去看宋玉生。村医拿出听诊器搁在宋玉生胸口,还摸着宋玉生的手,辨别着他的脉象。 听完看完,村医给了宋玉生一些药,叮嘱他怎么吃。临走,宋家宝说,今年,宋村将引来市里的公墓建设项目,需要宋村几座山,说不定,你的房屋将被拆迁。真的!宋家宝肯定。不久,宋玉生用颤抖的手在房屋拆迁协议上签了字。签完字的那天晚上,宋玉生一阵猛咳,一口气没接上来,就走了。那年他61岁。宋玉生走的时候,手里紧紧抓着那份拆迁协议。宋家宝说。宋家宝在村委会上提议,一直单过的宋玉生用不着分房子了。他的钱,放在宋村的账户上,往后,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拿出一部分作为学费。宋家宝的建议很好,村干部都答应,村民也答应。2011年春,宋家宝讲了同族人宋玉生的故事。我一直没有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按辈分,宋玉生,我应该叫他叔。后来,我才知道,我的命运跟宋玉生紧紧地连在一起。我还知道,村里其他孩子的命运还将与他连在一起。我就是拿着宋村,也就是宋玉生的钱念完大学的。这是一个老人等了半辈子却没有享用的房屋拆迁费用。大学毕业,我选择留在宋村小学。每次上课,我对孩子们说,只要你们用心学习,考上大学,村里就会有一个人为你们提供学费。那个人是谁,我没有告诉孩子们,孩子们也没有问。每年清明,我都领着宋村小学的孩子们在宋玉生的坟头放上一挂长长的鞭炮,撒上纸钱。空旷的天空下,宁静山野中,那一挂鞭炮清脆激越的声音,传播得很远,很远。(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12期,有删改)6.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小说关注社会生活,贴近生活实际。“拆迁户”一夜之间可以变成“暴发户”的现实,是小说主人公“就等拆迁”的心理支点。B.宋玉生等拆迁等了一辈子,最后却在签完拆迁合同后突然去世,这样的情节安排,体现了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厌恶和鄙夷,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C.通过劝宋玉生修缮房屋、领着村医给宋玉生看病、提出用拆迁款给村里的孩子提供学费等情节可以看出,宋家宝是一个关爱百姓、重视教育的基层干部。D.“我”用宋玉生的拆迁款念完大学后,选择留在宋村小学教书,体现了“我”懂得感恩回馈,同时也表现了“我”对乡村教育事业的奉献。7.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语言、心理、细节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形象地表现了“拆迁”给主人公带来的精神刺激。B.小说使用顺叙的叙述方式,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了宋玉生的一生,情节发展自然流畅,脉络分明。C.文章结尾处的环境描写,表现了自然环境的优美,暗示了乡村以后的美好未来,引人深思,耐人寻味。D.文章以《我就等拆迁》为题,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等拆迁”是主人公宋玉生的“人生主旋律”,以之为题与文章内容较为契合。8.宋玉生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分析。9.在小说结尾部分,“我”的出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案】6.B7.C8.①不求上进,不思进取。他对自己的房子特别不满意,却只是一心盼望着拆迁;②爱炫耀。当他得知自己的房子有可能被拆迁时,经常出现在人群里谈论此事,兴奋无比;③固执、执拗,不懂变通。当等了很多年房子依然没有拆迁时,村主任提出帮助他修缮房屋,但他坚决不同意。9.①叙述人称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②运用补叙,通过“我”交代了宋玉生死后的故事,使文章情节完整;③“我”的成长经历及我对孩子们的教育,真实地表现了我及后代人生活的变化,有助于凸显文章的主旨。【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体现了作者对这个人物厌恶和鄙夷,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错误,结合原文“宋家宝在村委会上提议,一直单过的宋玉生用不着分房子了。他的钱,放在宋村的账户上,往后,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拿出一部分作为学费”“后来,我才知道,我的命运跟宋玉生紧紧地连在一起。我还知道,村里其他孩子的命运还将与他连在一起”可知,作者对宋玉生这个人物更多的是同情,讽刺意味不强,也并没有厌恶和鄙夷。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暗示了乡村以后的美好未来,引人深思,耐人寻味”错误,结合原文“每年清明,我都领着宋村小学的孩子们在宋玉生的坟头放上一挂长长的鞭炮,撒上纸钱”“空旷的天空下,宁静山野中,那一挂鞭炮清脆激越的声音,传播得很远,很远”可知,结尾处的环境描写并没有暗示乡村美好未来的作用,选项过度 解读。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原文“宋玉生的房子低、矮,逢雨必漏。他对自己的房子特别不满意,一心盼望着拆迁。那年,宋玉生30岁”可知,宋玉生年纪轻轻,对自己的房子特别不满意,却只是一心盼望着拆迁,可见他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结合原文“整个村里,再没有比宋玉生更兴奋的。宋玉生逢人便说,只要项目一开工,自己就可以拆迁,就可以享受到政府修建的好房子。他经常出现在人堆里,开口闭口就是拆迁”可知,当他得知自己的房子有可能被拆迁时,经常出现在人群里谈论此事,兴奋无比,可见他爱炫耀。结合原文“村主任宋家宝每次见到宋玉生就说,玉生老爹,村里愿意出钱翻修你房子,房子拆迁,说不定等上好多年呢。宋玉生说,不翻修,我就等拆迁,愿意等”可知,当等了很多年房子依然没有拆迁时,村主任提出帮助他修缮房屋,但他坚决不同意,可见他固执、执拗,不懂变通。【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称的作用的能力。结合原文“后来,我才知道,我的命运跟宋玉生紧紧地连在一起。我还知道,村里其他孩子的命运还将与他连在一起”“我就是拿着宋村,也就是宋玉生的钱念完大学的……我都领着宋村小学的孩子们在宋玉生的坟头放上一挂长长的鞭炮,撒上纸钱”可知,从读者的角度看,叙述的视角发生了转变,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可信性;结合原文“2011年春,宋家宝讲了同族人宋玉生的故事。我一直没有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我的命运跟宋玉生紧紧地连在一起。我还知道,村里其他孩子的命运还将与他连在一起……我就是拿着宋村,也就是宋玉生的钱念完大学的。这是一个老人等了半辈子却没有享用的房屋拆迁费用”可知,从情节的角度看,“我”的出现,是补叙,通过“我”交代了宋玉生死后的故事,使文章情节完整;结合原文“大学毕业,我选择留在宋村小学。每次上课,我对孩子们说,只要你们用心学习,考上大学,村里就会有一个人为你们提供学费”可知,从主旨的表现来看,“我”的成长经历及我对孩子们的教育,真实地表现了我及后代人生活的变化,有助于凸显文章的主旨。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 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文,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延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悯弱,情不忘君。(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宋代〕宋祁撰)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冑曹参军B.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C.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D.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奇其材”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其用法与《沁园春·长沙》“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粪土”是一样的。B.“伏惟天子哀怜之”的“惟”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惟觉时之枕席”的意思不同。C.“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羸服,指唐代低级官员的服装,和“江州司马青衫湿”中“青衫”的意思类似。D.“因客耒阳”的“因”可理解为“于是、就”,与《琵琶行》中“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就先前去见他。杜甫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之后,困居长安。B.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后又多次献上赋和颂,大力赞扬自己。 C.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免了宰相职务;杜甫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D.严武和杜甫是世交老友,严武统领剑南时,推荐他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很优待他,很多时候对杜甫的放肆行为表面上不在意,可是内心却恨杜甫。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赖绪业,自七岁属文,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2)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悯弱,情不忘君。【答案】10.A11.C12.C13.(1)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2)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皇上觉得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在集贤院待诏,命宰相考他的文章,提拔杜甫为河西县尉,尚未到职,又改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帝奇之”中“之”作宾语,主谓宾俱全,在宾语“之”后停顿,排除D;“使待制集贤院”省略介词“于”,“于集贤院”是后置状语,和前面的谓语构成状语后置句,结构完整,在“集贤院”后断开,排除BD;“试文章”是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一词多义及了解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粪土:意动用法,以……为粪土,把……看作粪土。句意:李邕认为杜甫有才能不一般。/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作粪土。B.正确。“惟”,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恭敬;/只有。句意:(向您)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只剩下睡觉时的枕席。C.错误。“羸服”,破旧的衣服;/“青衫”,唐代低级官员的服装。句意: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鄜州想要投奔肃宗所在之地。/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D.正确。句意:于是客居耒阳。/于是写了这首七言长诗,吟咏给她听,赠送给她。故选C。【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杜甫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可知,皇帝此后没再起用他,但并未将其免职。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赖”,依靠;“属文”,作诗(写文章);“且”,将近;“窃”,暗中。(2)“尝”,饱尝,遭遇;“挺节”,坚持气节;“弱”,形容词用作名词,弱者。参考译文:杜甫,字子美,杜甫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就漂泊在吴、越、齐、赵等地。李邕认为杜甫有才能不一般,就先去谒见他。杜甫考进士落榜,困处长安城中。天宝十三年,玄宗到太清宫朝献,祭祀宗庙,并到郊外祭天,杜甫献上赋颂三篇。皇上觉得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在集贤院待诏,命宰相考他的文章,提拔杜甫为河西县尉,尚未到职,又改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颂,称扬自己,并且说:“从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我家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已有十一代了。到杜审言时,以文章称显于世。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向您)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吗!”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鄜州想要投奔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呈上名贴,被任命为左拾遗。杜甫和宰相房琯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琯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太怒,下旨让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说:“杜甫要是拿来顶罪,就不会有人再提意见了。”肃宗才平息了怒气,不再追究。杜甫向皇帝谢罪,然而皇帝此后也就不再起用他了。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又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两川兵马,杜甫前往归附他。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担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见严武,有时竟不戴头巾,而性格狭隘急躁傲慢,曾经酒醉登上严武的坐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却恨杜甫。严武死后,崔旰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于是客居耒阳。当地县令送给他牛肉和白酒,一天杜甫大醉后死去,享年五十九岁。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 号称为“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①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①戴复古,生于1167年,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戴复古为人正直爱国,他生活的时代,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②貔虎:猛兽,此处指军队,勇士。14.下列对本词及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戴词开头三句,显得起势平淡,远不如苏词开头几句的气势雄伟;但戴词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倒也显得自然轻快。B.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形象较鲜明;戴词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别是一种写法。C.本词结尾三句,词人问道旁杨柳在为谁而春,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传递出因自己感时伤世,再也无心观赏眼前美景的情绪。D.这首词,风格豪迈,苍劲有力,在自然朴素的描写中,不时有浓重之笔与用力之笔出现,平淡之中见奇伟。15.此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郎故事,该故事在两词中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答案】14.B15.同:都是要用来衬托。异:苏词是要用周郎的年少有为来反衬自己的老大无功;戴词是用周郎破曹军时的军事力量之强、功业之伟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事衰颓。【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错,从戴复古的词中来看,“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这是写周瑜“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概,并不能体现“儒将风度”,而苏轼的词中倒是借助“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展示了周瑜“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 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念奴娇》下阕写赤壁之战,着重描绘周瑜的形象,先以“小乔初嫁”来衬托其年少英武,再写其英雄气度“雄姿英发”、儒将装束“羽扇纶巾”,人物形象极其鲜明。即使是写大战场面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也是为了衬托周瑜年少有为,功业早成的形象,“谈笑间”表现出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灰飞烟灭”则将火烧赤壁的情景和曹操覆灭的惨象逼真地再现出来,这两句十分精炼,以其“谈笑间”的潇洒从容更显出“灰飞烟灭”的功绩赫赫,与作者本人被贬黄州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苏词是要用周郎的年少有为来反衬自己的老大无功。戴复古则浓墨重彩,极力渲染气氛,艺术地再现这一惊心动魂的大战。“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写到这里,陡然转折。南渡之后,国势一日不如一日,戴复古将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全含在“今如许”这转折一问,流露出对南宋国势一日不如一日的悲慨,用周郎破曹军时的军事力量之强、功业之伟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事衰颓。(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贵、不愿趋炎附势的傲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登高》中,用传神之笔描写草木凋零之态和长江气势,被誉为“古今独步,句中化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沁园春·长沙》中,作者对往昔不平凡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使我不得开心颜③.无边落木萧萧下④.不尽长江滚滚来⑤.携来百侣曾游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摧、萧、滚、携、峥、嵘、稠。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魏晋时期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造就了魏晋名士的独特群体人格精神。其主流价值取向就是以超然的 精神追求取代现实的物质欲求,以个体的自由洒脱取代社会意志的规矩樊笼,以士人的道统良知取代皇权的势统控驭,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取代现实功利的人生态度。固然,这些特征不应该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人们所需要全盘吸收和继承的品质,但它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亮点,中国古代士人曾经有过的骄傲,其参照和借鉴价值还是①的。何晏王弼之谈,妙语连珠;王谢大族堂前,簪缨不绝;刘伶轻狂、阮籍醉酒,竹林名士放诞不拘……这些脍炙人口的魏晋人物故事,历代为人们所青睐,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本就是不足为奇的。在今天,我们的生活环境与魏晋时期相比发生了②的变化,然而人们向往魏晋风流的力度有增无减。这恰恰说明,魏晋风流与我们在心灵深处有共鸣,从那里,我们不仅能得到人生的给养,更能得到美的享受。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下面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些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B.不知不觉,天色渐晚。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C.今夜人潮涌动,群情激昂,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D.他轻轻地摇了摇头,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将改好后的句子写下来。【答案】17.①不言而喻②天翻地覆18.A19.这恰恰说明,我们在心灵深处与魏晋风流有共鸣,从那里,我们不仅能得到美的享受,更能得到人生的给养。【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强调的是“其参照和借鉴价值”是明白清楚的,应用“不言而喻”。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②语境对比的是如今的生活环境与魏晋时期的生活环境,强调变化之大,应用“天翻地覆”。天翻地覆:形容变化极大,也形容闹得很凶。【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A.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B.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 C.省略号表示引文的省略。D.省略号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一是主客颠倒。不合逻辑,“有共鸣”的主体是“我们”,应改为“我们在心灵深处与魏晋风流有共鸣”;二是语序不当,根据逻辑原则,应是“美的享受”在前,“人生的给养”在后,应改为“不仅能得到美的享受,更能得到人生的给养”。(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听音乐可以助眠吗?中医理论认为,音乐与脏腑经络具有密切的联系。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音乐与人体脏腑产生共鸣,能够调畅情志,调理脏腑,改善因焦虑、抑郁等导致的失眠。①?音乐的类型、风格多样,节奏快速、鼓点强劲的音乐使人越听越兴奋,不利于入眠;伤感悲凉的曲调容易使人心绪低沉,这些都不适合在睡前聆听。研究发现,舒缓平和、节奏和音域变化相对较小的纯音乐助眠效果最佳。睡前可以戴耳机听音乐吗?听音乐有音响外放和戴耳机等多种形式。②,睡眠是改善了,耳朵可能会隐隐疼痛。戴耳机入睡,特别是侧卧时,耳机会对外耳道产生压迫。部分听众不习惯设置定时关闭功能,导致即使进入睡眠,③。这种状态下,即使人已入睡,耳部肌肉却一直随音乐进行调节,以适应入耳的声音。久而久之,耳部肌肉疲劳,容易出现疼痛、耳鸣等,甚至会对内耳造成损伤。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简述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字。【答案】20.①听哪种音乐有助睡眠②睡前戴耳机听音乐③音乐仍然持续播放21.虽然听音乐有助睡眠,但要选择合适的音乐,并用音响外放模式,且设置定时关闭功能。【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此处提出问题,结合后文的回答“音乐的类型、风格多样,节奏快速、鼓点强劲的音乐使人越听越兴奋,不利于入眠;伤感悲凉的曲调容易使人心绪低沉,这些都不适合在睡前聆听。研究发现,舒缓平和、节奏和音域变化相对较小的纯音乐助眠效果最佳”可知这里应该是问听哪种音乐有助睡眠。第二空,结合前文“听音乐有音响外放和戴耳机等多种形式”以及后文“睡眠是改善了,耳朵可能会隐隐 疼痛。戴耳机入睡”可知这里指睡前戴耳机听音乐。第三空,此处是假设复句的后句,结合前文“部分听众不习惯设置定时关闭功能,导致即使进入睡眠”以及后文“这种状态下,即使人已入睡,耳部肌肉却一直随音乐进行调节,以适应入耳的声音”可知这里指音乐仍然持续播放。【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由“听音乐可以助眠吗?……研究发现,舒缓平和、节奏和音域变化相对较小的纯音乐助眠效果最佳”可知文段强调听音乐有助睡眠,但要选择合适的音乐。由“睡前可以戴耳机听音乐吗?听音乐有音响外放和戴耳机等多种形式……睡眠是改善了,耳朵可能会隐隐疼痛。戴耳机入睡,特别是侧卧时,耳机会对外耳道产生压迫”可知文段不主张睡前戴耳机听音乐,主张最好外放。由“部分听众不习惯设置定时关闭功能,……这种状态下,即使人已入睡,耳部肌肉却一直随音乐进行调节,以适应入耳的声音。久而久之,耳部肌肉疲劳,容易出现疼痛、耳鸣等,甚至会对内耳造成损伤”可知作者强调最好设置定时关闭功能,不然对耳朵不好。文段肯定了听音乐有助于睡眠的观点,但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综合起来可以表述为:虽然听音乐有助睡眠,但要选择合适的音乐,并用音响外放模式,且设置定时关闭功能。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亚洲雄风震天吼,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奋力追赶的中国。2023年的杭州亚运会,亚洲雄风再次唱响,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发展壮大的中国。社会的变革,祖国的发展,国家的强盛,离不开一代代青年的奋斗和奉献。青年应勇立时代潮头,凝聚奋进力量,努力绽放青春风采。请以“青春的风采”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感情真实;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借1990年北京亚运会与2023 年杭州亚运会的不同,指出国家的发展、强盛离不开一代代青年的奋斗和奉献,接着表达出时代对青年的期盼——拼搏奋进,绽放青春风采。再结合题干部分“以‘青春的风采’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这一提示语,考生可明确写作方向,即展现青春风采,成就精彩人生。对于“青春的风采”,考生需要理解清楚其内涵和外延,它蕴含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如拼搏奋进、担当责任、勇于探索、永不服输、乐观自信等等。因此,考生在选材时,应注意选择贴近生活、充满正能量的事例,体现出蓬勃的青春活力。如可以写自己奋斗的过程,可以写自己学习过程中永不服输的劲头,也可以写自己勇于担当的成长经历等,以自身的成长蜕变来感悟青春,展现青春风采。在行文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叙事技巧。比如写一次长跑比赛,就可以设置一波三折的情节,先写“我”本可以获得冠军,却在竞争对手跌倒陷入困境时,选择伸出援手从而错失冠军,但“我”却赢得尊重与喝彩,从而展现出青春风采。也可以采用插叙法、倒叙法等叙事顺序,先倒叙写“这一次,我绽放了青春风采”的这一结论,再叙述具体内容,使结构更富于变化。在叙事过程中,也可使用描写、修辞等多种手法。如可以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突出人物在面对困难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使文章更细腻、真实。也可以借助景物描写,通过环境的变化来反映人物前后的心理变化,使文章富有深意,升华主题。立意:1.写“我”屡败屡战,直至成功,展现青春风采。(成长蜕变,精神品质)2.写“我”勇于直面错误,担当责任,展现出青春的风采。(人生之悟)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0 08:50:01 页数:18
价格:¥2 大小:49.6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