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三部分考前全真练四(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考前全真练(四)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前段时间,一些地方“合村并居”的新闻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合村并居主要是将一些人口偏少、位置偏远的小村子甚至“空心村”进行整合,将这些村落的人们迁往大村子或城镇并居,从而整合资源,节约土地,提升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合村并居无疑是一件好事。可合村并居后,对一些群众而言,“人住进了城镇的楼房,心却在牵挂老家的祠堂”。这说明,合村并居不是简单的“拆旧房、建新居”的物理迁移,它还应包含“人心搬迁”“文脉传承”等软性内容。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乡土性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本质特色。中国人素来就有安土重迁、聚村而居、终老是乡的习惯传统。乡村是承载中国文化与精神的基石,是乡土文脉赓续的重要空间。不管是被动的合村并居,还是自然的城市化进程,大量村庄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这是客观现实。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大约拥有360万座自然村,而到了2010年该数字已下降到270万。长期关注传统村落保护的学者冯骥才评估,中国每天大约有80到100个村庄消失。一旦村庄消失,中国传统的乡土精神和历史记忆也将失去依托。比如,遍布乡村的祠堂是乡村中重要的传统文化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其主要功能是祭祖敬祖、宗亲联谊、家风传承。合村并居过程中,如果村子里的祠堂被简单拆掉,那真的可能会祭拜祖宗都找不到地方,孝亲敬祖的传统可能因此就断裂了。面临同样命运的,还有那些农村的老房子。不少村子尤其古村落都有极具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或古民居,但有些村落规模较小,离城镇较远,人口也流失严重,如果按照一些地方合村并居的标准,可能会一并了之、一拆了之。当那些老房子、古建筑,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应声倒下时,我们丢掉的不是几片残砖断瓦或几根石柱木梁,而是老房子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是通过老房子与历史进行对话的机会。不幸的是,合村并居过程中,不少地方将经济价值和商业考量置于首要地位,更多关注合村并居中“钱值”(经济价值)和“颜值”(景观价值)的开发,而忽略了“文值”(文化价值)的保育。有的地方按照城市商业住宅的统一标准,给村民设计房子,楼越盖越高,可原来各具特色的村落格局全都消失了。还有一些,生硬照搬外国风格改造农村的院子,结果使得乡村建筑中出现“欧洲补丁”“美国碎片”等不伦不类、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奇葩景观。乡村景观城市化与建筑西洋化,不仅割裂了乡土原生文化传承,也污染了乡土文化精神。丢弃乡土文化特色,一味地进行克隆复制,很难将新社区建成让群众拥有独特记忆的精神家园,也很难让搬入其中的村民拥有踏实的幸福感。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要住更新的房子,村庄要修更宽的马路,于是土窑洞被水泥瓷砖取代,青石板路上覆盖了厚厚的水泥,合村并居也成了一种现实选择。只不过,环境变了,生活变了,基于生活之上的习俗、文化、历史等也都会随之改变。因此,合村并居与保护乡土文脉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这其实也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广泛存在的一个文化悖论。(摘编自《合村并居,别丢了乡土文脉》)材料二 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夫妇和孩子聚居于一处有着两性和抚育上的需要。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 可能有这类情形,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檐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国很少有类似的情形。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四、在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个地方一代一代地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一些人口偏少、位置偏远的小村子甚至“空心村”进行整合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B.将经济价值和商业考量置于首位,过分关注合村并居的经济价值和景观价值是得不偿失的。C.农民要住更新的房子,村庄要修更宽的马路,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D.只有在中国社会,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骥才评估中国每天大约有80到100个村庄消失,这是被动的合村并居和自然的城市化进程的结果。B.有些村落规模较小,离城镇较远,人口流失严重,就可以将这些村落的人们迁往大村子或城镇并居。C.中国大多数农民聚村而居,但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D.在中国乡村里,每一个孩子都是在其他人眼中看着长大的,这是一个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社会。3.下列不可以视为“合村并居”积极有效举措的一项是(3分)(  )A.科学布局乡村新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乡要素双向融合互动和资源优化配置。B.对于那些因合并而消失的村子,可以帮其编写村史村志,有条件的可以建村史馆。C.对于农村无人居住的老旧危房,为了避免给村民带来危险,可以进行维修或拆除。D.中国农民聚村而居,农忙时节有时需要相互帮助,设置农场不能距离住宅太远。4.依照材料二的思路,填写下面图表中序号所指内容。(4分) 答:                                                                        5.近日济南市就合村并居如何开展面向社会征集意见。请结合材料给出几条建议。(6分)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2023·福建龙岩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个人的村庄大海祖母经常在傍晚守候在曙光三村村口,凝望面前的曙光湖,守成一棵弯脖老树。狭长的湖泊如同拉扁的凹字,包围着小小的村庄。从对岸高地望过来,曙光三村如同灰色橄榄,嵌进一个巨大的镜子中部。依山傍水的曙光三村,只是曙光镇辖、曙光行政村属的三个自然村之一,而且只有一座由我们家族房屋围成的院落:中间是曾祖父母的老屋,旁边是祖父母的房屋,左右两侧是大伯、二伯、三伯、四伯、五伯、我父母的房屋。我们家族枝繁叶茂,祖屋却唱起了空城计。除了祖母外,我们家族先后举家搬离。大伯儿子在县城建有别墅。其他伯父子女在城里买了商品房。我和姐姐读完大学在县城工作,也将父母接去同住。曙光三村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村庄。祖母成了曙光湖唯一的常客。一棵长须坠地的榕树正对湖畔,树上鹭鸶早已熟悉祖母。我小的时候,祖母每天划着小船,送我和堂哥堂姐去对面曙光小学读书。小船是祖父在世时打造的,也是我们家族越湖通达对岸的交通工具。如果沿着湖岸绕行,大概五里路远。生性顽劣的我,有次藏了石头,待船离岸,突然起身将石头扔向榕树,惊起鹭鸶冲天而飞。小船打个趔趄,差点儿将堂姐晃到湖里。祖母劈我一掌,面向榕树湖泊,双手合十,喃喃祷告。祖母向来慈祥,那次却第一次动手打我……祖屋左后是老旧的池塘、倾倒的围屋,昭示着客家祖先从远处迁徙而来,在此筑围而居。祖屋右后是涂氏宗祠、连片菜地,一条小溪潺潺流向湖泊。往上是一片坡地,十几棵龙眼树在此安营扎寨逾百年。再往上,是陡峭的山地、茂密的树林,宛若天然的森林氧吧。山风吹过,高低起伏的树如同波涛呼啸。小的时候,我和堂哥堂姐们经常爬上坡地采摘龙眼、攀上后山采摘野果,看五彩尾翼的野鸡掠过丛林。如今,坡地杂草齐腰,长长的藤蔓包围龙眼,登山的路径更是难觅,曾经的家园愈显荒芜。每一次返乡再离,都是渐行渐远。后辈屡屡动员祖母搬出去住。祖母抚摸着斑驳门槛,次次拒绝。祖母从祖屋出发,沿着碎石小路,孤独地行至村口湖畔。夕阳西下,将祖母身影长长地按在路上、映在湖上。我问鹤发鸡皮的祖母:为什么不搬出去和我们一起住?祖母没有回答,却描绘着往昔美景:龙眼开花漫山飘香,果实成熟压弯枝头;吃草长大的湖里鱼虾,撒网捕来,鲜美无比。城里人艳羡的瓜果飘香,在偏僻山村毫无价值。父辈抛弃家园上城,就是例证。脱贫攻坚期间,如果不是外出务工,我们家族也有贫困家庭。曙光镇十个行政村大多如此,青壮年全部外出打工。我的高中同学,曙光镇干部张景惠骄傲地告诉过我:我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61户698人退出贫困行列啦!我给他发去微信:乡村振兴还在后头呢!牧民的归宿在马背,那里有风雨阳光、壮烈跌落。农民的归宿在乡村,农具是武器,田 园就是江湖。曙光湖周边遍生绵密的竹子,也催生编织的篾匠。父亲说,祖父年轻时会一手好篾活儿,请他做工的人家很多。农闲时分,祖父每天晨出做工、傍晚返家;祖母每天送至村口、湖边迎回。湖畔榕树就是祖父早年栽下的,说长大了为祖母遮阴。痛心的是,祖父一次晚归时,醉酒溺亡。祖父埋在后山之上,陪伴曾祖父母。祖母从此不食湖中鱼,不准晚辈吓鹭鸶,说是怕惊到祖父。她还经常去到村口湖边,送迎看不见的祖父,直到步履蹒跚。父亲的讲述,让我对祖母的执着似懂非懂。当父辈叨咕叶落归根,孙辈开始怀念家乡,只有扎根村庄一生的老人,无论脚下土地贫瘠还是富有,始终守望如斯。只是,村庄老了,祖屋老了,脱贫攻坚胜利后的曙光镇和曙光三村,等到老人逝去,难道归于荒野?2021年6月,珠三角来的驻镇帮镇扶镇工作队进驻曙光镇,深入十村调研,谋划发展文农旅产业。夏雨如豆的某天傍晚,我回到曙光村,告诉祖母:“国家有新政策啦,村里会有大变化呢!”祖母颤巍巍地问:“要……要我搬走吗?”我说:“不搬,等村里越变越好,我们也要搬回来住呢!”祖母的眼里盛满希望:“真的?”我握紧祖母枯萎的手,啄米般点头:“真的!”急雨骤停,彩虹悄然出现,一头连着后山,一头插进湖泊。雨雾散去,夕阳的尽头,炊烟袅袅升起。我置身如诗如画的村庄,轻轻搂着祖母,再次问:“奶奶您一直不愿搬走,是舍不得这里的山山水水?”祖母眼眶湿润:“还有你爷爷的魂在这里啊……”(原载于《红棉》,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对曙光三村自然风物的描绘,体现了乡村的生态美,也暗示了帮扶工作队进驻后曙光村可朝“文农旅产业”方向发展。B.慈祥的祖母第一次动手打“我”,主要因为“我”生性顽劣,差点将堂姐晃到湖里,体现了祖母的爱与责任,令人动容。C.小说插入祖父做篾活的往事,对祖母不愿离开村庄的主要情节进行补充,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使结构富有变化。D.小说善用伏笔、照应,如对曙光三村的“空”的描写照应题目,如祖父种下榕树与晚年祖母守成一棵弯脖老树遥相呼应。7.对文中画线部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镇干部张景惠感到很骄傲,是因为他为曙光镇的脱贫攻坚立下大功。B.青壮年全部外出打工,既是社会现实,也说明曙光镇脱贫方式比较单一。C.“我”发微信说乡村振兴还在后头,既有对未来的憧憬,又有对乡村现状的隐忧。D.这段由写祖母、祖屋转而写脱贫、乡村振兴,既使行文有波澜又留下悬念。8.小说呈现出一种散文化的特点,请结合文本做简要分析。(4分)答:                                                                        9.小说是如何表现“故土难离”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2023·山西省省际名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祗山川,敬宗庙,恭祖旧。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节选自《管子·牧民》)材料二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①。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赢师以张之。”楚大夫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王毁军而纳少师。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赢,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②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③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摘编自《左传·桓公六年》)[注] ①董成:主持和谈。②粢盛: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③瘯蠡(cùlí):一种畜病。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的是(3分)(  )A.间,指挑拨离间,与《鸿门宴》中“道芷阳间行”的“间”字意思相同。B.馁,指饥饿,与《送东阳马生序》中“无冻馁之患矣”的“馁”字意思相同。C.慝,同“匿”,指存有邪念,与成语中“销声匿迹”的“匿”字意思不同。D.五教,在文中指五种伦理道德,也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武王带兵入侵随国,攻打到瑕地后,就在当地驻扎,派出使者薳章与随国谈判,随国也派少师来主持和谈。B.斗伯比认为少师狂妄自大,就建议楚武王隐藏军队实力,以此助长他的狂妄,少师果然中计,率军追逐楚军。C.季梁认为国君祭祀时的牲畜又大又肥,黍稷也丰盛完备,但如果对百姓没有好处,这样的祭祀就不能取信于神明。D.季梁建议随侯应关注农事,教化百姓,使他们和睦相处,这样百姓才能团结一心,神灵也会降下福气,做事就会成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4分)译文:                                                                        (2)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4分)译文:                                                                        14.在治理国家方面,管子和季梁的共同理念是什么?他们分别是怎样说的?请结合文本概括。(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2023·广东省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经龙门废寺刘沧因思人世事无穷,几度经过感此中。山色不移楼殿尽,石台依旧水云空。唯余芳草滴春露,时有残花落晚风。杨柳覆滩清濑响,暮天沙鸟自西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先写诗人因为人世扰攘、人事繁复而生发的种种人生感慨,因伤心而触景,诗人多次来到龙门废寺,如此起笔不同一般。B.颔联写诗人从早到晚流连于“不移”的“山色”和“依旧”的“石台”,这与刘禹锡的“山形依旧枕寒流”一句异曲同工。C.颈联细笔勾勒出诗人眼前之景,新生的“芳草”青翠欲滴,日暮的“残花”飘摇坠落,新旧两相继替,春天的生机扑面而来。D.尾联所写之景由近及远,动静相宜,诉诸诗人的视听感官,借流水的清音和飞鸟的啼鸣表达诗人寄情于自然的人生态度。16.有人认为,本诗颔联中的“石台依旧水云空”一句可能为“水云依旧石台空”之误,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2023·山东省烟台市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表达了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之情,其中深情回忆与妻子在轩中学习时光的两句是“        ,        ”。(2)刘克庄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用“        ,        ”两句呼吁当权者要重视人才,这与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异曲同工之妙。(3)“金风”就是秋风,“玉露”常指秋露,这两个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常同时出现,比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相比传统电视直播,网络直播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互动性作为产品的重要特色。随着直播形式的不断丰富,网络直播不仅有主播与观众的互动,也出现了主播与主播的互动。主播之间“连麦”,同屏表演,成为不少观众喜闻乐见的场景,也让一些主播吸引了更多粉丝和流量,实现自身影响力和收益的提升。但是,原本旨在丰富直播内容的①“PK”,却在一些主播的主导下,沦为逞勇斗狠、互撕攻击、谩骂吐脏之地,一些观众也被裹挟其中,导致网络空间戾气丛生。诚然,网络空间既要鼓励格调高雅的“阳春白雪”,也要包容通俗易懂的②“下里巴人”;但是,网络纵然海纳百川,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和主流价值。对于眼里只有流量,毫无顾忌释放戾气的直播主播,必须严格加以管理,坚决防止脏话狠话的传播。 主播唯有做到自律,直播内容才能“干净”。一个主播想要“长红”,没有真本领是行不通的。依靠一时的炒作、宣泄只求短时间内吸引流量而不能创造持续价值的做法无异于涸泽而渔。只有政府监管、平台自查和主播自律多管齐下,网络直播中的戾气才能逐渐销声匿迹。18.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引号妙用。(4分)答:                                                                        19.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                                                                        20.针对材料中的现象,联系生活实际,就如何规范网络直播环境提几条建议,要求观点明确,语言简洁。(3分)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通常,疲倦不仅与我们的身体状况有关,  ①  。想想如果你不断地告诉自己你累了,会发生什么?没错,你会真的觉得累的。没有一个精神按钮可以立即提升你的能量,但是决定让自己变得更有活力,并掌控你的状态是感觉更有活力的第一步。如果你改变了你的想法和信念,  ②  。我们的行为反映了我们的信念,而改变信念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创造激情的来源,提醒我们想要创造的现实。  ③  ?我曾在手机上设置了一个“肯定式提醒”,它会在一天中给我发送各种令人振奋的消息,给我一点激励。另一个很好的建议是改变你的姿势,每次进门时站直。一旦你习惯了,这个习惯会变成一笔无价的财富,因为你的姿势会显著影响你的感觉。你可以把你的屏保换成一个积极的、充满活力的画面,你可以在吃完每顿饭后做一些让你积极的、充满活力的事情,一边打电话的时候可以一边散散步,你可以在完成刷牙结束之后做开合跳等等。这与你具体做什么无关,更多的是关于保持运动的心态,和使用你的自然能量和激情来源。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答: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表述烦琐,请删除冗余词语,使表达简洁通顺,但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文段写出,不超过60个字。(3分)答:                                                                        四、写作(60分)23.[2023·福建省福州市三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 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材料二 有人说,阅读本是乐事雅事,可一旦跟考试挂钩,就成了苦事、俗事;有人则认为,阅读无所谓苦、乐、雅、俗,关键在于阅读者。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自己阅读的经历,写一篇文章加以辨析与阐说。要求:选准角度,确定 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前全真练(四)1.答案:D解析:“只有在中国社会”缩小范围,材料二第1段中说的是“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2.答案:A解析:B项“就可以将这些村落的人们迁往大村子或城镇并居”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一第6段“但有些村落规模较小,离城镇较远,人口也流失严重,如果按照一些地方合村并居的标准,可能会一并了之、一拆了之。当那些老房子、古建筑,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应声倒下时,我们丢掉的不是几片残砖断瓦或几根石柱木梁,而是老房子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是通过老房子与历史进行对话的机会”可知,合村并居不是简单的物理迁移,还应包含“老房子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C项“但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分析错误,材料二第1段“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可知,是“可能有这类情形”,不是确定的。D项“在中国乡村里,每一个孩子都是在其他人眼中看着长大的”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可知,没有陌生人的社会说明这是假设的情况出现的结果。3.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一第1段“将这些村落的人们迁往大村子或城镇并居,从而整合资源,节约土地,提升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可知,“合村并居”积极有效举措指的是:整合资源,节约土地,提升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D项依据材料一第3段“中国人素来就有安土重迁、聚村而居、终老是乡的习惯传统”可知,“中国农民聚村而居”属于传统的居住方式,不是“合村并居”的模式,所以“农忙时节有时需要相互帮助,设置农场不能距离住宅太远”不是积极有效的举措。4.答案:①对比 ②聚村而居 ③合作 ④继承解析:阅读材料二的内容,分析所给图表信息可知,图表内容对应的是材料二前两段的内容,要将前两段的内容和图表信息进行认真比照。根据材料二第1段中的“在中国乡下……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美国的乡下……我们中国很少有类似的情形”以及图表中“揭示中美乡村的差异”的提示可知,材料二第1段将中国和美国乡下的居住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属于对比论证,因此①处应填“对比”。根据材料二第1段中的“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和第2段中的“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可知,②处应填“聚村而居”。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集中在材料二第2段中,从“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在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成为相当大的村落”中可提取出“合作”“继承”两个关键词,分别填在第③处和第④处。5.答案:①合村并居不能是简单的物理迁移,还应包含“人心搬迁”“文脉传承”等软性内容。②尊重中国人安土重迁、聚村而居、终老是乡的习惯传统。③尽力保留乡村中的重要的传统文化建筑、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或古民居,传承中国传统的乡土精神和历史记忆。④要多关注“文值”(文化价值)的保育。要让新社区成为群众拥有独特记忆的精神家园,让搬入其中的村民拥有踏实的幸福感。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答题区间是材料一。为合村并居提建议,既可以从材料中寻找作者认为应该怎么做的语句,也可以针对材料中提到的合村并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正建议等。材料一第2段中作者直接指出合村并居是什么,即“合村并居不是简单的‘拆旧房、建新居’的物理迁移,它还应包含‘人心搬迁’‘文脉传承’等软性内容”。第3段引用费 孝通《乡土中国》中的内容,指出中国人素来就有安土重迁、聚村而居、终老是乡的传统,而这一传统应该得到尊重。第5、6段指出,包括祠堂在内的极具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承载着中国传统的乡土精神和历史记忆,不能简单拆掉了之,而要尽量保留。第7段指出合村并居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少地方将经济价值……而忽略了‘文值’(文化价值)的保育”“丢弃乡土文化特色……很难将新社区建成……也很难让搬入其中的村民拥有踏实的幸福感”,可以从改进的角度提建议。综上分析,分点概括即可。6.答案:B解析:“主要因为‘我’生性顽劣,差点将堂姐晃到湖里,体现了祖母的爱与责任,令人动容”错,结合“祖母从此不食湖中鱼,不准晚辈吓鹭鸶,说是怕惊到祖父”可知,祖母动手打“我”,主要是因为“我”惊了鹭鸶,怕“我”惊扰到祖父的灵魂。7.答案:A解析:“他为曙光镇的脱贫攻坚立下大功”错,“我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61户698人退出贫困行列啦!”可见是因为曙光镇的脱贫攻坚成果显著。8.答案:①淡化情节。小说不以情节取胜,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故事主体就是叙写祖母对村庄的执着守望。②注重营造氛围,抒情性强。如多处景物与细节描写:祖母守望的身影,刻画祖母对祖父的一往情深;雨后彩虹,烘托人物内心的喜悦。③语言优美。句式整散结合,多用比喻拟人。如“守成一棵弯脖子树”“祖屋却唱起了空城计”。9.答案:①通过祖母的执着来表现。祖母几十年如一日的守望,不愿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②通过“我”的转变来表现。我由“劝说”,对祖母的“不理解”,到对村庄萧条败落的惆怅,又因“新政策”欣喜激动,最后决定搬回村庄。③通过作者的情感取向来表现。作者将乡村描绘得如诗如画,蕴含了对故土的热爱与眷恋。10.答案:BDF解析:“今民各有心”中,“民”是主语,“各有”是谓语,“心”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在“心”后停顿;“鬼神乏主”中,“鬼神”是主语,“乏”是谓语,“主”是宾语,在“主”后停顿;“独丰”是“君”的谓语,“其”是副词,修饰下文的“有”,不能作“独丰”的宾语,应在“独丰”后停顿。故三处句读为BDF。11.答案:A解析:A项错误。“道芷阳间行”的“间”是顺小道,秘密地。12.答案:B解析:“率军追逐楚军”错误,由原文“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可知,随侯感到恐惧,从而修明政治,随国并没有出兵。13.答案:(1)凡是拥有封地治理百姓的君主,应该致力于遵从四时(保证生产),确保粮食贮备。(2)国君您暂且(先)修明政治,亲近兄弟国家,或许就能免于祸难。解析:(1)“牧”,治理;“务”,致力于;“仓廪”,储放粮食的仓库,指粮食贮备。(2)“姑”,暂且;“修”,修明;“庶”,或许。14.答案:二人的共同理念:以民心为重。管子认为,政令能否顺利推行,在于是否顺应民心。季梁认为,君王应该以民为先,民和才能取信于神。解析:①由材料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材料二“夫民,神之主也……民和年丰也”可知,二人的共同理念:以民心为重。②由材料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可知,管子认为,政令能否顺利推行,在于是否顺应民心。由材料二“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可知,季梁认为,君王应该以民为先,民和才能取信于神。 【参考译文】材料一 凡是拥有封地治理百姓的君主,应该致力于遵从四时(保证生产),确保粮食贮备。国家财富积累得多,远方的人就前来投奔,土地充分开辟,百姓就长居而不会离去;仓库充实,民众就懂得礼节。衣食充足,民众就珍惜荣誉远离耻辱;在上位者衣着、器物等有法度,百姓的家庭就六亲和睦而稳固,高扬礼义廉耻,君主政令就能推行。所以精简刑罚的关键,在于禁止奢侈;捍卫国家的法度,在于强化礼义廉耻四大纲领;教化民众的大法,在明示鬼神之礼,敬奉山川神灵,敬事宗庙祖先,善待亲戚故旧。政令能够推行,在于它顺应民心;政令废弛,是因为它违背民心。材料二 楚武王入侵随国,先派薳章去求和。把军队驻扎在瑕地以等待结果。随国人派少师主持和谈。斗伯比对楚武王说:“我国在汉水东边不能达到目的,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扩大军队,整顿装备,用武力逼迫别国,他们害怕因而共同来对付我们,所以就难于离间了。在汉水东边的国家中,随国最大,随国要是自高自大,就必然抛弃小国。小国离心,对楚国有利。少师这个人很狂妄,请君王隐藏我军的精锐,而让他看到疲弱的士卒,助长他的狂妄。”楚国大夫说:“有季梁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斗伯比说:“这是为以后打算,因为少师可以得到他们国君的信任。”楚武王故意损毁军容来接待少师。少师回去,请求追逐楚军,随侯准备答应。季梁劝阻说:“上天正在帮助楚国,楚国军队显得疲惫懈怠的样子,是引诱我们。国君何必急于出兵?下臣听说小国之所以能够抵抗大国,是小国有道,而大国君主放纵无度。所谓道,就是忠于百姓而取信于神明。上边的人想到对百姓有利,这是忠;祝史真实不欺地祝祷,这是信。现在百姓饥饿而国君放纵个人享乐,祝史浮夸功德来祭祀,下臣不知怎样行得通。”随侯说:“我祭祀用的牲口都既无杂色,又很肥大,黍稷也都丰盛完备,为什么不能取信于神明?”季梁回答说:“百姓,是神明的主人。因此圣王先团结百姓,而后才致力于神明。所以在奉献牺牲的时候祝告说:‘牲口又大又肥’,这是说百姓的财力普遍富足,牲畜肥大而繁殖生长,并没有得病而瘦弱,又有各种优良品种。在奉献黍稷的时候祷告说‘洁净的粮食盛得满满的’,这是说春、夏、秋三季没有天灾,百姓和睦而收成很好。在奉献甜酒的时候祝告说‘美酒又好又清’,这是说他们上下都有美好的德行而没有坏心眼。所谓的祭品芳香,就是人心没有邪念。因此春、夏、秋三季都努力于农耕,修明五教,敦睦九族,用这些行为来祭告神明。这样百姓便和睦,神灵也降福,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现在百姓各有各的想法,鬼神也就却了主人,国君虽然一个人祭祀丰富,又能求得什么福气呢!国君您暂且(先)修明政治,亲近兄弟国家,或许就能免于祸难。”随侯感到恐惧,从而修明政治,楚国就没有敢再来攻打。15.答案:A解析:B项“从早到晚”于诗无据,“山色不移”“石台依旧”说的是自然景物依旧,没有变化。C项“新生的‘芳草’”“春天的生机扑面而来”错,“唯余芳草”是说眼前所见只有芳草萋萋,“残花落”描写的是暮春花落的景象。D项“飞鸟的啼鸣”于诗无据,“暮天沙鸟自西东”描写的是飞鸟的状态,没有写啼鸣声;“寄情于自然的人生态度”有误,诗歌表现的是物是人非、世事苍凉的感慨。16.答案:示例一:同意。“水云”与“山色”相对,同为自然之物;“石台”与“楼殿”相对,同为人造之物;“水云依旧石台空”与“山色不移楼殿尽”在语意上对仗更加工整;表达了自然永恒,人世短暂的对比。示例二:不同意。“水云”与“山色”同为自然之物,“石台”与“楼殿”同为人造之物;交错描写有双关之意;且“石台依旧水云空”一句在不变的自然与“依旧”的人造之物的反衬下,写出人世的短暂和人事的倥偬,更能凸显世事苍凉之感。解析:首先比较两个诗句,找到区别点,“石台依旧水云空”与“水云依旧石台空”两句中,“石台”与“水云”的位置互换;然后结合语境分析,颔联是写景句,该句所在的位 置是七律的颔联,颔联应该符合律诗对仗、押韵的要求。如果选择同意,从对仗的角度看,“水云”与“山色”,“石台”与“楼殿”,自然物对自然物,人造物对人造物,对仗工整;语意上,“山色不移”“水云依旧”表达自然永恒不变,“楼殿尽”“石台空”表现人世短暂、世事苍凉,对比更突出。如果不同意,“山色不移楼殿尽”“石台依旧水云空”两句中“山色”与“石台”,“楼殿”与“水云”两两对应,形成交错之美;从修辞看,有双关之意;“山色不移”写自然物的永恒,“石台依旧”突出人造之物的不变,而人世是短暂易变的,反衬之下,更能凸显世事苍凉之感。17.答案:(1)从余问古事 或凭几学书 (2)未必人间无好汉 谁与宽些尺度 (3)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由来碧浪银河畔 可要金风玉露时/玉露沾翠叶 金风鸣素枝/金风荡初节 玉露凋晚林)18.答案:①处的引号有特殊含义,“PK”有“对决、对打”意思。②处的引号是引用,“下里巴人”在这里指通俗易懂的网络语言,与前文的“阳春白雪”相对。解析:引号的作用主要有“表示说的原话”“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表示特殊的含义”“表示讽刺或者鞭笞”“表示否定”等,这里的“PK”“下里巴人”都是表示特殊的含义,含义随前后文而定,“PK”如果不加引号,则为英文字母,而一旦加了引号,汉语就有了“对决、对打”“击败、干掉”“搞定、决胜”等多种意义,这里是“对决、对打”意思,“下里巴人”常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这里指通俗易懂的网络语言。19.答案:依靠一时的炒作、宣泄,只求在短时间内吸引流量,却不能创造持续的价值,这种做法无异于涸泽而渔。解析:要求将长句变换为短句,先找出主干句“(这些)做法无异于涸泽而渔”,再找出其他的几个分句“依靠一时的炒作、宣泄”“只求在短时间内吸引流量”“却不能创造持续的价值”。20.答案:①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条例,加强监管。②平台做好自我管控,自查自纠。③主播加强自律,提高个人修养。④观众增强明辨是非能力,抵制举报不良直播行为。解析:要求针对材料如何规范网络直播环境提几条建议,这道题的思考必须要变换不同的角度,建议才会有广泛性、针对性,分别从监管部门、平台、主播个人和观众的角度都要有约束力。21.答案:①也与我们的心态有关 ②你自然会改变你的行为 ③如何做到这一点解析:第①处,根据前文“疲倦不仅与我们的身体状况有关”可知,横线处应补写的句式为“也与(还与)……有关”;再结合后文“想想如果你不断地告诉自己你累了,会发生什么?没错,你会真的觉得累的”可知语境是说疲倦还与心态有关,故此处可补写“也与我们的心态有关”。第②处,根据前文“如果你改变了你的想法和信念”和后文“我们的行为反映了我们的信念”可知,补写的句子应是说明“想法、信念”与“行为”有关系,故此处应补写“你自然会改变你的行为”。第③处,后文“我曾在手机上设置了一个‘肯定式提醒’”“另一个很好的建议是改变你的姿势”是一些具体的做法,根据横线处的问号可知,后文中的具体做法是对补写处的问句的回答,故问句应当是问怎么做,此处可补写“如何做到这一点”。22.答案:你可以把你的屏保换成一个积极的画面,每顿饭后做一些让你充满活力的事情,打电话时散散步,刷牙后做开合跳等等。解析: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多处词语语意重复,将句中不影响意思表达的成分删去,如三处“你可以”可以删除后面两处;两处“积极的、充满活力的”,可根据搭配做拆分,“积极的”屏保画面,饭后做一些让人“充满活力的”事情,据此作修改。还有一些地方表述烦琐,如“在吃完每顿饭后”可改为“每顿饭后”;“一边打电话的时候一边散散步”可改为 “一边打电话一边散步”或“打电话时散散步”;“在完成刷牙结束之后”可改为“刷牙后”。将这些部分删去后,检查句意是否与原文一致,句子是否通顺,是否存在语病,字数是否符合要求即可。23.写作指导:题目由两则材料构成。材料一引用了毛泽东的一句话,指出每日必须读书,读书是比吃饭睡觉还要重要的事情。材料二是两类截然不同的看待读书的观点:本是乐事雅事,一跟考试挂钩就成了苦事俗事;读书是一件什么性质的事,完全取决于阅读者自己的感受。综合两则材料可见,材料的中心是“读书(阅读)”。立意:享读书之乐,沐书香之雅;读书,最乐事,而懒人常以为苦;苦中有乐求学路,难上生欢读书人;阅读点亮生命,书香浸润人生。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12-23 22:45:02 页数:13
价格:¥2 大小:95.1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