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三部分考前冲刺卷六(附解析)
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三部分考前冲刺卷六(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2
2
/12
剩余1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考前冲刺卷(六)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传统家风文化,是中国文化以德性伦理为本位的产物。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之核心的儒家德性伦理,具备一种“存在实现论”的特质,此乃家风文化形成、涵养与传续的内在根源性机理。所谓“存在实现论”,指的是儒家德性伦理内含着这样一条精神逻辑:人本然地具备德性,这构成了伦理活动的基础;德性不是抽象人性,它必通过人的情感意志、实践活动实现,从而成就人自我对于德性的实有;儒家讲“人性本善”指的是德性实现、实有了的状态,而不仅仅是德性自然地、客观地具备于人身上。我们可从两个方面分而论之。第一,儒家德性伦理不同于一般规范性伦理。在儒家看来,所谓“伦理”并不是出于生活的需求而制定的规范,而是内在德性的形式化呈现。在儒家观念系统中,用以表述伦理规范的主要概念“礼”始自人淳朴的天然情感,其形态是对“情”起规范性作用的形式化仪轨,其追求的乃是情感内容与规范形式之间的统一。孔子针砭周礼之衰败,认为其原因就是“情”与“礼”的脱节:“人而不仁,如礼何?”这里所说的“仁”与“情”乃是一体。作为“礼”之依据的“情”,实际上突出的乃是内在德性。“礼”——“情”——“性”的结构是儒家性善论的枢要。所谓“性善”并非以“善”统“性”,以后天规范伦理判断人性,而是以“性”统“善”,人内在之精神本质乃是道德伦理规范的基础。但儒家所立人性之本善,又与西方近代以前的抽象人性论传统不一样,强调德性与人自我实存的统一。这是儒家德性伦理特质的第二个方面。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按孟子此言,“仁”并非概念性的抽象共相,而是贯穿于现实存在的活生生的人身上。所谓“道”指的便是“仁”与“人”的合一,即德性与自我实存的统一。儒家“存在实现论”的精神逻辑要求人在人伦日用的活动中保持自我与德性的统一,因此儒家高度重视教化之工夫。《论语》首章取《学而》,极言为学之道。而儒家之言为学,并非西方知识论传统之学,而是寓于人伦日用中的修身之学。而家庭是社会人伦关系的第一环,儒家对家庭与亲情的重视,究其本质而言乃是以德性精神规范涵养家庭。由此,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才得以形成具有深厚的道德文化积淀和强大的社会教化功能的家风文化。这种家风文化除了具有辅助社会治理的现实性价值之外,还具备生命关怀的精神价值。首先,它让家庭成员以道义精神超越个人的私己生命,在自我的个体生命之上缔造家庭的共同体生命,在这共同体生命中以家庭为载体实现生命的无限化。其次,它从根本上转变了人对自身的理解定义。人不再是某种自然动物,而是一种超越性精神理念的现实表达,能够以个体自我承担普遍化的道义精神,在现实生命之上获得超越的精神生命。叩问终极与无限乃人精神之本能冲动。以德性为本的中国传统家风文化,通过其独特的形式与感召力,唤起了人的历史意识、超越意识,使人能够以有限之存在实现无限之精神价值。由此,中国文化传统方能不必期许神启的救赎承诺,而能以世俗化的方式,自足地提供并获得对于人之精神的终极人文关怀。此亦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与文化品格。(摘编自刘培功等《传统家风文化与儒家德性伦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家风重在立德树人,能辅助社会治理,其形成的主要根基是儒家德性伦理。B.对儒家德性伦理而言,德性人人皆有,它被人自我“实有”之后,就体现为人性之善。C.儒家认为,“情”是“礼”的依据,“礼”是“情”的呈现与规范,二者不能脱节。D.《论语》一书将《学而》列为首章,极言为学之道,体现了儒家对知识学习的高度重 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阐释了“存在实现论”的内涵,这有助于深入理解儒家德性伦理对家风的具体影响。B.文章引用孔子针砭周礼衰败的言论,反面论证了“礼”追求的是情感内容与规范形式的统一。C.文章两处中西比较,揭示了二者在人性论等方面的差异,都是为了论述儒家德性伦理特质。D.文章论述了传统家风文化的精神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中国文化不依赖神启救赎的特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德性伦理与一般规范性伦理不同,儒家认为后者的制定出于生活需求,是对人性的束缚。B.在儒家“礼”——“情”——“性”的结构中,人性本无善恶,以“性”统“善”才有人性之善。C.“仁也者,人也”中“仁”指“德性”,它与“人而不仁,如礼何”中的“仁”的含义完全不同。D.弘扬传统家风文化,能培养家庭成员的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实现个体生命对自身有限性的超越。(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材料一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我国数字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逆势崛起。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持续推进,叠加疫情因素影响,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之一。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甚至衰退的背景下,数字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有效稳定了疫情冲击下的经济下行趋势,对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逐年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摘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材料二 数字经济是一个内涵比较宽泛的概念,凡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经济形态都可以纳入其范畴。在技术层面上,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在应用层面上,“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在制度环境方面上,包括数字经济的法规规范、规划计划等。发展数字经济的困难是什么?以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为例,其目前面临着一系列困难,这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共性。目前全省数字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工业、政务、交通、安防和教育等层面,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足。各地市之间尚未形成数据联动,虽拥有区域大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试验区,但大数据开发共享平台仍然处于量少状态。虽然拥有超过6700家大数据企业,但“有高原无高峰”现象明显,缺少“引领型”的科技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自主研发出的高端产品不多。中游企业较弱,仍然存在关键技术瓶颈、产业链衔接不畅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调查显示,2020年南京发布的1429条与大数据有关的招聘信息中,对大数据研发工程师、大数据挖掘分析师和大数据销售业务经理的极大需求,显示出产品研发、深度分析、数字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供给短缺。虽然整体上江苏省数字经济人才呈现净流入态势,但就长三角区域来看,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的综合吸引力较强,无锡、常州等城市人才流失比重较高。(摘编自张为付《数字经济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指向》)材料三 与发达省份相比,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存在以下突出问题:第一,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在全国偏低。2019年,在数字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的12个省份中,河南省占比排名最后。第二,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不高。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理念和能力不强,生产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较低,“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 等问题突出。第三,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创新创业氛围不浓,人工智能、区块链、新零售等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原创少。第四,本土市场主体培育不足。平台型企业严重不足,缺乏像华为、京东等引领新兴业态的本土企业。第五,数字经济人才短缺。信息技术人才总量偏少,复合型人才缺乏,高端人才引进培育不足,人才队伍结构性短缺成为制约河南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瓶颈。(摘编自高亚宾、李晓沛《“十四五”时期河南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数字经济逆势崛起,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2020年的39.2万亿元,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之一。B.我国数字经济2020年保持9.7%的增速,明显高于同期GDP增速,缓解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经济下行趋势,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C.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从2015年起,我国数字经济增速与GDP增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D.2015年至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27.0%提升至38.6%,比重逐年提升,由此可见数字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和突出。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数字经济的崛起得益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缓解,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持续推进,我国数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B.数字经济涉及技术、应用、制度环境三个层面,只要是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社会发展的经济形态都可纳入其范畴。C.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增长的新引擎,数字经济催生出的各种新业态,将成为我国经济的核心增长点。D.江苏、河南两省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在国内处于落后水平,存在一系列困难,可见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6.从江苏、河南的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两省有哪些共通性问题需要解决?请概括说明。(6分)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万里江山如是李修文①这一年,还在春节里,我便得到通知,可能的活路和生计连连被取消,和去年一样,接下来的一年里,我仍然要继续做一个废物。但是作为一个废物,我反倒说服着自己:没用的,你就认了吧。于是我干脆出了门,不知奔逃到哪里,却开始了一意奔逃。②终于来到了黑龙江畔。终于等到了黑龙江开江的一日。这一日,天刚蒙蒙亮,沉睡的我猛然被一阵巨大的震颤惊醒,踉跄着奔到江边,只见那块最大的冰排,直直扑向了矗立于众冰之上的君王般的冰山,这可如何了得?群臣开始了救驾,全都飞奔而来,碾压着将那块冰排围住,一转眼,就将它截断为了两截。刹那间,它的死唤醒了更多的怒不可遏,一块块冰排咆哮着齐齐撞了上来,后浪前浪全都弃暗投明,成了冰排的蛮力和靠山。③就算远远地站在岸上,寒气也一寸寸迫近了我,不仅是凉意,更是刀剑快要抵达咽喉的寒气。我定了定神,再去见证江中的造反:在数十骁将的 自取灭亡之下,冰山之侧的河道终于被撞开了一条口子,好似一条长龙被电流击中,冰山脚下的江水,突然间抬起了头,一场大风从天而降,先是变成石头铸成的手臂,推动着江水,又变成万千条鞭子,抽打着江水,所有的江水都疼痛难忍,直至忍无可忍,猛然间,就像一千头狮子从水底跳跃了出来,全都站上了风头与浪尖。浪头从半空里降下的时候,黑龙江里的一切都归作了空,仅仅只在须臾之间,那座冰山,那一尊冷酷的君王,便已经片甲不留。再看那江水,绝无半点倨傲,埋着头,携带着残冰,缓缓地继续奔流,就好像它早已知道,崭新的劫难,还在看得见的前方。④离开了黑龙江,苏州兖州,荆州霸州,失魂落魄地,我又踏足了不少地方。黑龙江总是在我眼前清晰地流淌,有一回,在河北一条干涸的河流边上我奔跑了小半夜,我的耳朵边上,巨浪一直在隐约地奔涌,就好像黑龙江已经来到了我的身边,只要我跑下去,无能之罪就会被我推开。可正在此时,我却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的人告诉我,他已经看过了我发给他的长篇小说,恕他直言,这小说就是一堆垃圾。放下电话的时候,我的耳边早就没了激浪奔涌的声音,颓然旁顾了好久,我对自己说:没用的,你就认了吧……⑤终于来到了祁连山中。终于来到了被暴风雪围困的这一日。这一日,正午时分,紧赶慢赶之后,我终于站在了一座被铁汁般的云团罩住了大半截的山冈前。如果想要穿过这道山冈,我就必须爬上眼前高耸而坚冰遍地的达坂。先不说达坂与山冈,只说这几乎要将整个人世都掀上半空的暴风雪,爬上去哪有半点可能?而我非要穿过那道山冈不可。几天前,我接到祁连山纪录片剧组的电话。现在我确切地知道,只要穿过眼前的山冈,我便可以找见我的生计。在手机信号完全消失之前,我从电话里得知他们会派出一个同伴来引领我去跟他们会合,然而久等未来,实在别无他法了,我只能凭一己之力翻越这达坂和山冈。我拨开离我最近的雪幕,一步步爬上了达坂。就在我旁顾左右之间,一阵暴风猛烈地席卷过来,头顶上的雪幕顷刻坍塌。我心里一慌,脚底一个趔趄,直直地栽倒又直直地跌落下了山崖。⑥实际上,在跌落的瞬间里,那句不断被我推开的话,还是在心底里死灰复燃了:没用的,你就认了吧。我的心,竟然疼得要命,我忘掉了自己的生死,深陷在了扑面而来的不甘愿当中——是啊,我不甘愿我身披着一具名叫废物的皮囊就此作别人世。所以在最后的关头,我终于手脚并用了起来,我终于将牙关咬出了血,我终于对自己说:哪怕死了也要推开那句话。⑦是的,我推开了那句话,而且我也没有死:我被山崖边的另外一座稍微低矮的山头接受了,而且因为它正好被达坂抵挡,几乎没有风,我的视线也就变得格外清晰。由此,我看见了我的命运:穷愁如是,荒寒如是,但是自有万里江山亦如是——跌宕也好,颠簸也好,万里江山竟然将我所有的奔逃变成了命定的去处。⑧不管了,全都不管了,暴风和狂雪,你们暂且退后,且待我步步向前,只因为,真正的指引,已经化作了潮水,正在从山冈上朝我涌动过来。突然之间我竟然听到有人在叫我的名字——我知道,那是剧组里的同伴在叫我,我连声答应着,喉头紧缩,眼眶也模糊了。⑨祁连山中,祁连山外,乃至整个尘世上,假如有人也如同了此刻的我,我要对他说:放下心来,好好活在这世上吧。虽说穷愁如是,荒寒如是,然而万里江山,亦如是。(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描写埋头奔流的江水,借以表达“我”毫无倨傲之心、坦然面对人生劫难的心境。B.困境不断动摇着信心,“没用的,你就认了吧”反复出现,表现了“我”的挣扎与痛苦。C.第⑥段连续三次使用“终于”,强调了“我”此时不仅有身体的反抗更有心灵的觉醒。D.“万里江山”既是自然世界也是情思载体,具有自然与人生两方面的内涵,意蕴丰富。8.文章是如何描写黑龙江开江之景的?请简要赏析。(6分)答: 9.本文谋篇布局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材料一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 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注] 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3分)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苻坚与谢玄隔淝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淝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B.苻坚的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淝水之南,苻坚的部队溃败。C.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D.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5分)译文: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5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 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15.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一句,是感叹时无英雄;“ ”一句,描写了佛狸祠社日的热闹场面。(2)《离骚》中,屈原表示不在乎别人是否了解自己,只在意自己内在品质美好的诗句是“ , ”。(3)“蛟”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平时栖隐在深渊之中,能腾云驾雾,兴风化雨。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蛟的身影,例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我们把已经失去的称作过去,尚未得到的称作未来,停留在手上的称作现在。多少个深夜,我独自守在灯下,独自回想过去,独自黯然神伤。想到过去不复存在,现在 ① ,未来尚未可知,心中就有一种非常浓郁的寂寞,浓郁得无可排遣,自斟自饮生命的酒,别有一番酩酊。当我回想起很久以前的我,总能在眼前出现一个孤儿的影子,他被无情遗弃,他孑然一身,他举目无亲,徒劳地盼望回到活人的世界上来,而事实上却不可阻挡地被过去的岁月带往更远的地方。时间何曾停留,现在必然成为过去。谁能生活在时间之外,真正拥有永恒呢?是诗人吗?诗人之所以为诗人,就在于他对时光的流逝比一般人更加敏感,诗便是他为逃避现实而寻找的 ② 。摆脱时间有三种方式:活在回忆,就会把过去永恒化;活在当下,就会把现实永恒化;活在期待,就会把未来永恒化。然而,活在回忆中的永恒并不能阻止时间的流逝,所以回忆是忧伤的;现实中的永恒并不能延长时间的定格,所以现实是绝望的;期待中的永恒并不能带来时间的赠予,所以期待是迷惘的。因此,对于留住时间,我们 ③ 。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 18.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个并列成分构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他”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区别?请简要说明。(4分)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到井冈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其形高挺,接天摩日,叶叶交叠,尾尾相衔,连阳光都难泼进来一点,小涧清流,雾气氤氲。这气场,突然令我肃然起敬。在竹林中穿行,我居然未敢触碰一棵竹子,脑海里老装着袁鹰的那段文字:“用它搭过帐篷(a)用它做过水罐(b)用它做过扁担(c)用它蒸过米饭;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我不忍更不敢触碰他们:不忍的是怕这些竹子就是当年红军战士的化身,就该让他们静静地站在那里,不染尘埃;不敢是怕惊扰了他们早已安静的灵魂。在小井烈士墓绕纪念碑行告别礼时,我看到路旁的树林里有一块伏卧在地的小石碑,上刻有“曾志之墓”以及生卒年,不了解曾志的人定以为这与小井烈士墓相邻、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的主人是某位过世的乡下老人。实际上,1928年4月来到井冈山的曾志是名副其实的从枪林弹雨、黑暗中走过来的一位中国革命老人。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C.把这诗篇埋在坝下,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D.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20.文中(a)(b)(c)三处,有人认为都用逗号,有人认为都用分号,你同意哪种看法?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5分)答: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答: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 2022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材料二 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上述材料对我们有何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考前冲刺卷(六)1.D D项“体现了儒家对知识学习的高度重视”曲解文意。从原文“儒家‘存在实现论’的精神逻辑要求人在人伦日用的活动中保持自我与德性的统一,因此儒家高度重视教化之工夫。《论语》首章取《学而》,极言为学之道”分析可知,“《论语》一书将《学而》列为首章”,体现的是“儒家高度重视教化之工夫”,而非“儒家对知识学习的高度重视”。2.C C项“都是为了论述儒家德性伦理特质”概括错误。结合“而儒家之言为学,并非西方知识论传统之学,而是寓于人伦日用中的修身之学”分析,第二处中西比较不是为了论述儒家德性伦理特质,而是为了论述儒家与西方“为学”的不同,前者是“修身之学”,后者是“知识论传统之学”。3.D A项“是对人性的束缚”于文无据。结合“在儒家看来,所谓‘伦理’并不是出于生活的需求而制定的规范,而是内在德性的形式化呈现……起规范性作用的形式化仪轨,其追求的乃是情感内容与规范形式之间的统一”分析,原文体现出对人有规范性作用,“是对人性的束缚”无中生有;B项“人性本无善恶”曲解文意。结合“‘礼’——‘情’——‘性’的结构是儒家性善论的枢要。所谓‘性善’并非以‘善’统‘性’,以后天规范伦理判断人性,而是以‘性’统‘善’,人内在之精神本质乃是道德伦理规范的基础”分析,“礼”——“情”——“性”的结构是儒家性善论的枢要,并不是说“人性本无善恶”;C项“含义完全不同”理解错误。两处的“仁”都含有“德性”之意,含义有相同之处。4.C C项“我国数字经济增速与GDP增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错误。2016年差距为10.5%,而2017年差距为8.8%,2019年差距为8.3%,2020年差距为6.7%,所以差距越来越大是错误的。5.B A项“我国数字经济的崛起得益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缓解”错误。由原文“我国数字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逆势崛起”可知,我国数字经济是在疫情中崛起的,所以并不是得益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缓解;C项“各种新业态,将成为……核心增长点”错误。由原文“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之一”可知,数字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核心增长点之一;D项“江苏……处于落后水平”错误。由原文“发展数字经济的困难是什么?以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为例,其目前面临着一系列困难,这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共性”“与发达省份相比,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可知,这里说到江苏和河南是在说各省数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而并不是要说这两个省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在国内处于落后水平。6.答案:①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还需扩大;②缺少“引领型”的科技企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③数字经济人才短缺。7.A A项“借以表达‘我’毫无倨傲之心、坦然面对人生劫难的心境”错误,这一内容出自第③段,此时“我”只是从奔流江水的身上得到启示,结合第④段“我的耳边早就没了激浪奔涌的声音,颓然旁顾了好久,我对自己说:没用的,你就认了吧……”可知,作品被评为垃圾让“我”再次沉入低谷,直到经历祁连山风雪之后“我”才真正能够“坦然面对人生劫难”。8.答案:① 多处使用拟人、比喻的手法,生动表现了冰排冲撞冰山、江水汹涌澎湃的气势;②善用动词,表现了风与江水的威力,极富画面感;③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我”的震颤和失神来突出开江之景的惊心动魄。9.答案:①线索安排:以“我”的奔逃路线来串联全文内容,再现一路所见的万里江山,表现“我”奔逃中起伏波折的情感变化;②行文逻辑;以黑龙江开江和祁连山暴风雪为主要场景,表现从“启示”到“行动”的自我拯救过程。10.EFG 主观型文言断句。“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的意思是“被人陷害却还想战胜敌人”,句意完整连贯,故“胜敌”后应断开;“不亦……乎”是反问句式,“乎”是疑问语气词,可译作“吗”,“不亦难乎”可译作“不也是困难的吗”,语意完整,故需在“乎”后断开;“苻坚之类”作“是也”的主语,两者之间不应断开,故应在“苻坚”前断开。11.C 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C项“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错误,这两个“片”都是小、稍少之意。12.D 理解文意。D项“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错,根据材料二中的“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可知,苻坚战例是失,吴汉战例是得,唐太宗认为可以作为万代借鉴的是这两个战例的得失。13.答案:(1)请您稍稍后退,让将士们得以展开战斗,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观战,不是很愉快吗!(2)古人临阵时出奇兵,攻击敌人意想不到之处,这是变化的方法吗?【参考译文】材料一 大凡作战,如果兵力对比我众敌寡,不可在险狭之地与敌交战,一定要选择平坦开阔之地做战场。部队听到鼓声就前进,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这样(作战)没有不胜利的。兵法上说:“指挥大军作战,要能控制部队进退。”东晋太元年间,前秦帝苻坚率领大军进驻寿阳,在淝水一岸摆好阵势,同晋将谢玄(隔水)对峙。谢玄派人对苻坚说:“你率军长途跋涉踏入我境,却临水列阵,是不想同我迅速作战。请您稍稍后退,让将士们得以展开战斗,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观战,不是很愉快吗!”苻坚的部下都说:“应当依仗淝水,不让晋军渡河上岸。我军兵多,对方兵少,这样做一定会万无一失。”苻坚说:“只管退军,让他们渡河,(趁其渡河之时)我率领几十万骑兵朝河中行进,逼近并歼灭他们。”苻融也赞成这样做。于是苻坚指挥秦军后撤,(不料)部队因此大乱而不能停止。于是,谢玄与谢琰、桓伊等人,率领八千精兵渡过淝水。谢玄和谢琰进兵与秦军在淝水之南激战,苻坚部队溃败。材料二 唐太宗问:“古人临阵时出奇兵,攻击敌人意想不到之处,这是变化的方法吗?”李靖答:“前代的战斗,多是凭借小智谋战胜没有智谋的人,凭借微小长处战胜没有长处的人,这些人哪里能谈论兵法呢?如谢玄(在淝水)击破苻坚,不是谢玄善于用兵,而是苻坚不善于用兵的缘故。”唐太宗回过头命侍臣挑选出《谢玄传》来阅览,说:“苻坚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好呢?”李靖答:“我看《苻坚载记》上说:‘(淝水之战)前秦各军都溃败了,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独自得到保全。苻坚率领千余名残兵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慕容垂杀掉苻坚,没有实现。’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秦军的混乱。慕容垂一军独自得到保全,苻坚被慕容垂陷害就很明显了。被人陷害却还想战胜敌人,不也是困难的吗?所以我说没有智谋,苻坚这一类人就是这样。”唐太宗问:“军队有分兵有聚合,使用何法以适宜为贵。前代的事迹中,谁是擅长这一兵法的人?”李靖答:“苻坚统率百万大军却在淝水战败,这是用兵能合却不能分导致的。吴汉讨伐公孙述,和副将刘尚分兵驻扎,相距二十里,公孙述来攻打吴汉,刘尚出兵合击,大败公孙述,这是用兵能分而又能合导致的。”唐太宗说:“是的。这些得与失的事迹,足以作为万代的借鉴。” 14.C 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错误,“鸡犬林萝隐隐声”意思是鸡鸣、犬吠之声在林萝间隐隐传出,与“湖上晚归”的诗题相呼应,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并没有被破坏,心情也一直是恬淡安宁的。15.答案:①诗人心境澄清:首句以“归思清”三字引出归家途中诗人的内心状态,此时的他心如止水,平和静谧。②心境投射出仙境:受心境影响,诗人眼中的桥、寺、翠羽、红蕖等或宁静安详,或灵动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如入“蓬瀛”。(关注到诗人的心态,能结合景物展开分析,找到二者的关联,意思对即可)解析: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迁移理解文外观点(审美鉴赏与创造)。王国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指的是自身的观点、情感会投射到景物中。题干问的是“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那么我们就要关注诗人的心态和诗中景物的特点,先分析诗人的心态,然后分析这一心态与诗中景物的关联。结合诗歌标题可知,此诗写于诗人归家途中,而首句中的“归思清”直接点出诗人的心态,此时的他心境澄清,心态平和。然后分析在这一心态的影响下,诗中景物的特点。由“浑恐是蓬瀛”可知,归家途中的景物优美,让人如入仙境。因为诗人的心态是平和静谧的,所以在他的眼中,“桥横水木”“寺倚云峰”,宁静安详;“翠羽湿飞”“红蕖香袅”,灵动明快。据此即可得出答案。16.答案:(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一片神鸦社鼓 (2)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 (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示例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示例三: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17.答案:①稍纵即逝 ②世外桃源 ③无能为力解析:解答此题,需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填入适当的成语。①处,由后文“时间何曾停留,现在必然成为过去”可知,此处语境强调的是时间的流逝,故可填“稍纵即逝”之类的成语。②处,由上文的“逃避现实”可推断,此处应填写“世外桃源”之类的成语。③处,由上文可知我们不能生活在时间之外,不能拥有永恒,因此对于留住时间是“无能为力”的。18.答案:①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了一次,句子强调的重点是后面的“独自守在灯下,独自回想过去,独自黯然神伤”,突出了“我”回想过去,因时光流逝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伤感,同时引出了后面的情感抒发。②第二处主语“他”三次出现,表示句子强调的是主语“他”,突出了“他”的悲惨遭遇。此处是借“他”写“我”很久以前的样子,抒发了“我”内心的悲凉。解析:解答此题,需结合句子的语境分析表达效果。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表示三个并列成分的主语都是“我”,则强调的重点是“我”之后的内容,即强调“我”因回想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伤感。第二处主语“他”三次出现,表示强调的成分为主语“他”,突出的是“他”作为孤儿的悲惨遭遇。19.C 画波浪线的句子“连阳光都难泼进来一点”,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A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20.答案:示例一:三处都用逗号好。前四个分句写竹子在生活方面的功用,第五个分句写竹子在战斗方面的功用,两个功用之间用了分号,内部需要用逗号。示例二:三处都用分号好。此处写竹子的五个功用,属于并列关系,而第五个功用内部有逗号,因此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逗号与分号之间的层次问题。如果认为三处都用逗号,分析“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水罐”“用它做过扁担”“用它蒸过米饭”这四个分句可知,这是一组结构一致的短句,内容上写的都是竹子在生活方面的功用,而分号后面的句子“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与前面四个分 句相比在内容上发生了变化,写的是竹子在战斗方面的功用,其前的分号标注了大的层次,由此可知,前四个分句中间应用逗号。如果认为三处都用分号,分析“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水罐”“用它做过扁担”“用它蒸过米饭”“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这五个分句可知,这组句子保持了大体相同的句式,内容上都是写竹子的功用,具有连贯性,而第五个分句内部使用了逗号,因此并列分句之间应用分号。21.答案:1928年4月来到井冈山的曾志是一位从枪林弹雨、黑暗中走过来的名副其实的中国革命老人。解析:“名副其实的从枪林弹雨、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一位中国革命老人”中的“名副其实的”“一位”语序不当,根据多重定语“属数动形名”的排列规则,正确语序应是“一位从枪林弹雨、黑暗中走过来的名副其实的中国革命老人”。22.写作指导材料联系了当代青年发展和读书学习两个话题,试题要求结合两则材料的启示,体现学生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在提炼观点时,须对所提供的两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审题立意要有全局意识,要从两则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材料的含意。材料一紧扣时代,借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广大青年的勉励,指出当代青年要积极奋斗,干出最优成绩;材料二关照历史,谈不同时代对读书学习的不同要求,其重心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强调在当今时代人们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只有不断丰富知识、锻炼本领,奔跑才有力量和速度。两则材料融合互补,可确定立意方向为“当代青年,要不断丰富知识、锻炼本领,在新时代奋力奔跑,干出最优成绩”。参考立意:怀学习之心,行奋斗之路;奋斗成就青春,学习创造未来;牢记努力奋斗,立志学习终身;奋力而为,学无止境;终生学习,奋力奔跑;青春奋斗正当时,人生学习无止境;青春亟须勤奋斗,功成还要多读书。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练习周周清第七周练习68语言文字运用 古代诗文阅读(附解析)
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练习周周清第六周练习62语言文字运用 实用类文本阅读(附解析)
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练习周周清第六周练习63语言文字运用 文学类文本阅读(附解析)
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练习周周清第六周练习64语言文字运用 古代诗文阅读(附解析)
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练习周周清第五周练习60语言文字运用 古代诗文阅读(附解析)
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练习周周清第三周练习51语言文字运用 文学类文本阅读(附解析)
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练习周周清第三周练习52语言文字运用 古代诗文阅读(附解析)
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练习周周清第二周练习47语言文字运用 文学类文本阅读(附解析)
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练习周周清第二周练习48语言文字运用 古代诗文阅读(附解析)
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练习周周清第一周练习44语言文字运用 古代诗文阅读(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3-12-23 15:25:01
页数:12
价格:¥2
大小:212.7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