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三部分考前冲刺卷二(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考前冲刺卷(二)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百余年前,严复在译介西方法学文献时,敏锐地意识到中西方语言中“法”概念上存在的重大差异:“西文‘法’字,于中文有理、礼、法、制四者之异译。”当代学者普遍认识到,中文概念上的“法”限于律令等规则条文,这与罗马法等西方概念的多元涵盖性判然有别。在价值意涵层面,中国古代“法”的概念在本体的正当性方面并不着力措意。先秦法家和部分道家论述中,“法”普遍被喻为绳墨、权衡、规矩、度量等规制工具,实证工具主义的特质突出。汉初成书的《文子·上义》提出:“法制礼乐者,治之具也,非所以为治也。”此说为史迁和班固改造后沿袭。由此以降,中国的“法”概念具有突出的实证规范性和工具性的意涵。相比而言,在罗马法的古典时期,“法”具有更强的价值意涵。罗马法虽然不注重抽象归纳、具有明显实用主义倾向,但法学家们对法与正义、法的理性、法的精神等自然法主题有所关注。同时,在实践中,古罗马法学家们将自然法注入形式法的实践中,使“法”与“正义”实现内在的统一。中国早期文明中并非没有对法的正当性关怀。中国先人更多地将正当性的价值内涵赋予更具有涵摄力的“礼”,因为礼具有根本制度、具体规范仪节和评价人物事件标准等多层意义。可以说,罗马“法”的价值内涵,在类似时代的中国更丰富地体现在对“礼”正当性证成中,而中国的“法”则主要呈现出工具实用的价值面相。中国传统中“法”的概念、价值意涵,相当程度上可以从法律人的角度进行解释。在特定的社会阶层和权力结构中,法律人群体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对“法”产生明显影响。在集权体制下,秦和西汉前期的法律人主要是中央司法官,他们都具有明显的官僚性,总体上是皇权的附庸。西汉中期儒学兴起后产生的士大夫阶层获得相当大的话语权,形成一定程度上可能抗衡和制约皇权的稳定力量。他们推动了礼法合流过程,在实践意义上改变了“法”的运行状况。但他们着力于建构“礼”的体系,关注点在于更广义的意识形态层面,律学只是经学的附属和延伸,未形成“法”的独立知识体系,因此也没有形成专门的职业群体。而在古罗马,共和制和元首制前期的法律人主要包括执法官、论辩人和法学家,普遍具有贵族或骑士身份,有足够的政治影响力和知识话语权。在共和制时期,哲学家、演说家和法学家是同一群体。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和话语权,借助希腊的论辩术和逻辑学,将“法”打造为涵摄力丰富的概念,并在相当程度上建构起对“法”的控制权。在这个意义上,古罗马的法和法学具有意识形态的意义。法律职业群体的形成及其权力,是社会阶层和政治权力结构的反映和结果,并进而产生对“法”的不同理解和运作方式。同时,制度形成后,基于路径依赖而产生的文化连续性,使因果要素的作用关系更为复杂。即使作为基本动因的社会阶层和权力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如果不形成颠覆性变革,法律职业群体的地位、作用及法的运行也只会产生渐变,甚至有些方面仍延续固有形态。(摘编自王志强《中国传统中的“法”与法律人——中西早期帝国的比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严复认为中西方语言中的“法”概念上存在明显差异,西文“法”字包含着中文“理、礼、法、制”四层内涵。B.先秦法家和道家普遍将“法”喻为绳墨、权衡、规矩、度量等规制工具,突出了“法”的实证工具主义特质。 C.中国古代的“法”没有正当性关怀,正当性的价值内涵被更多地赋予涵摄了根本制度等多层意义的“礼”。D.秦和西汉前期的法律人主要是中央司法官,他们作为士大夫阶层的代表还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以制约皇权。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从中西语言中“法”的概念谈起,由概念而价值意涵,进而分析原因,层层深入,脉络清晰。B.基于中西比较的立场,文章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从不同方面比较了古代中西方“法”的差异。C.文章引用《文子·上义》,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的“法”概念具有突出的实证规范性和工具性意涵。D.文章详细分析了中国古代和古罗马不同时期的法律人的构成及其对“法”的影响,使论证更加严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马法在古典时期虽然有实用主义倾向,但更看重其价值意涵而不是实证规范性和工具性的意涵。B.如果西汉时期的士大夫阶层能着力于“法”的建构,“法”有可能成为具有意识形态意义的体系。C.中西早期帝国对“法”的理解及运作方式的不同,是法律人的社会阶层和政治权力结构影响的结果。D.从长远来看,文化的连续性可能比社会阶层和权力结构对法的运行和法律职业群体的影响更深远。(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我们对脚下的世界所知甚少。晴朗无云的夜晚,你仰头望天,可以看到数万亿英里外的星星发出的光芒,小行星在月球表面撞击出的陨石坑也清晰可见。而低下头,你看到的只有柏油路和自己的脚指头。仅仅下到距地面十码,我就觉得已远离人世间。这里,最初在古海洋大陆架上形成的石灰岩层闪闪发光,我看得入了迷。地下世界牢牢保守着它的秘密。直到最近二十年,生态学家才追踪到林地土壤中的真菌网络。这些真菌将单独的树木连成了彼此联通的森林,这一活动已经持续了数亿年。2013年,在中国重庆发现了一个拥有独立天气系统的洞穴网络:大团的水汽在巨大的中央洞穴中聚集,冰冷的尘雾如云层般在远离阳光的洞室中飘荡。在意大利北部一千英尺的地下,我沿着绳索滑到了一个空旷的圆形石室,满地都是黑色的沙堆,地下河从中横贯而过。踩在沙堆上,就像穿行在漆黑星球上的无风沙漠中。为什么要往地下去?这样做完全是反本能的,既违背理性的意愿,恐怕也少有人会心生向往。特意把一件东西埋入地下,大都出于某种隐蔽的目的,而从地下取回一件东西,无一例外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的。但是现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理解地下的世界。乔治·佩雷克在《空间物种》中写道:“努力让自己把目光放平吧。”而我想反驳:“努力让自己把目光投得更深吧。”对于人类栖居的这个具有深度的世界,“水平视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目前处于人类世,这个世代见证了全球范围的、令人恐惧的巨大变化,本应一直被埋藏的东西自行露出了地面,让我们无法再忽视,那种强烈的侵入感令人愕然。在东西伯利亚的森林里,一个巨型坑洞在不断软化的土地上张开了血盆大口,它吞下数以万计的树木,袒露出已有二十万年历史的地层,当地的雅库特人称它为“地下世界入口”。在英国,近年来的酷暑使得古代建筑遗迹纷纷闯进人们的视野——罗马时期的观测塔、新石器时代的围 墙……陆续被揭开面纱,就像大地上的麦田怪圈,从空中俯瞰即可辨认。格陵兰岛西北部,冷战时期的一个导弹基地在五十年前被封在冰盖下,如今它即将重见天日,里面储存着数十万加仑的化学污染物。考古学家波拉·佩图尔斯多蒂尔写道:“问题不在于地层中埋藏着那些东西,而在于它们非常持久,比我们的寿命更久,而且有朝一日会裹挟着我们从未意识到的巨大力量卷土重来。它们就像是‘沉睡的巨人’,从‘深时’的睡眠中被唤醒。”“深时”是地下世界的纪年。深时就是地球那令人眩晕的漫长历史——时间从当下向前向后无尽延展。深时的计量方式让人类显得微不足道,它的计量单位是“世”和“宙”,而不是“分”和“年”。它的载体是岩石、冰川、钟乳石、海床沉积物和漂移的地壳板块。深时通向过去也通往未来,五十亿年后,随着太阳能量的耗尽,地球也会落入黑暗。我们正踮着脚站在边缘处。我们要警惕那种逆来顺受的思维。实际上恰恰相反,深时应当是一种更加激进的视角,促使我们采取行动,而不是变得无动于衷。理解深时可以敦促我们思考:自己眼下的所作所为,会给我们身后的生命乃至后世留下什么?用深时的视角来看,我们原本认为恒久不变的东西便有了生命。万物的欢乐跃入我们的眼睛和头脑,世界再一次变得丰富离奇、充满生机。冰川有了呼吸,岩层有了潮汐,山脉经历着蜷缩与伸展,石头有了跳动的脉搏。我们栖居的地球,生生不息。(摘编自罗伯特·麦克法伦《深时之旅》,王如菲译)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伯特·麦克法伦认为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理解地下世界,而乔治·佩雷克不认同此观点,他认为应该用水平视野去观察世界。B.东西伯利亚森林中巨型坑洞“张开了血盆大口”,“吞下数以万计的树木”,当面对这种环境异变时,人们会感到惊愕与恐惧。C.冰盖下冷战时期的导弹基地等,可能有朝一日会带着我们从未意识到的巨大力量卷土重来,给人类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D.“深时”是地下世界的纪年,深时之旅是对地下世界的探索和认知。我们脚下的世界,不只隐匿着黑暗和死亡,也珍藏着人类漫长的文明。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仰头可以看到星星的光芒,而低下头只能看见柏油路和自己的脚指头,作者借此阐释了本文的核心观点“我们对脚下的世界所知甚少”。B.为了说明地下世界的神秘性,第二段列举了林地土壤中的真菌网络、重庆的洞穴网络以及意大利北部的地下石室三个例证。C.下面的说法体现了第三段的中心论点:说起地下世界,恐惧和厌恶是人们的惯常反应,它总是与恐怖、黑暗等词语联系在一起。D.考古学家波拉·佩图尔斯多蒂尔的言论,说明我们在人类世这个世代见证了全球范围的、令人恐惧的巨大变化这一事实。6.以“深时”的视角思考,人们会产生哪两种不同的行为?请根据本文概括说明。(6分)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启明星刘白羽像有一阵热浪冲到身上将我推醒,我走出屋外,天将破晓,东面一片红雾迷蒙,再往上 看,暗蓝色高空中闪耀着一颗又白又亮的星。突然,这眼前一切,同我所熟谙的生活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联系,那红雾使我想到正在鏖战的战场,而那颗星却使我陷入更深沉的思索,我的心境庄严肃穆,我从这颗星想起一个人。是的,我想起一个人。那是解放战争年代,在决定战局的一场战斗之中。也是这样时刻,夜色深沉,天将破晓。我在前线指挥部的掩蔽部里,借着摇晃的烛光,看见一个满面红光,青春洋溢的年青人。他脸上,十分惹人注目的,有两只黑白分明,明亮而又快活的眼睛。地下室里充满浓重的泥土气息,从出入口那儿,透进露水淋浇过的草的清香。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他在指挥员面前接受着即将开始的突击任务。但就在那极其严峻的时刻,他的眼瞳还像火花一样闪亮呢!后来,他们就出去了。我跟着出来,望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暗夜之中,不久,就连脚步声也听不见了。我一个人站在露天之下。记得那一夜晚也是这样燠闷,——前面相当远的地方有一点战火闪闪发光,……周围那样寂静,一丝风声都没有。我不时看看夜光表的绿荧荧的表针,表的“嗒、嗒”声应和着心的跳动。风暴,我预期的风暴时刻到来了。像天崩地裂,宇宙轰鸣。我们所有的大炮猛烈发射了。我感到我脚掌下的大地像奔驰的马背一样颠簸颤动。我从我所在的高地瞭望着,我知道,下一步,就该我们的步兵发起冲锋了。这时我脑海里边总闪动着那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他是冲锋在最前面的一个。他一定在蹚过河流吧?那河水该是非常清凉的吧?……是的,不管怎样,这是千钧一发的时刻,他们必须衔接紧凑,趁炮火一停,敌人还来不及反击,立刻冲上去,打开缺口。我记得那天黎明时真是闷热得不得了,气压甚低,海上的浓雾突然都郁集在这盆地里来了,望上去一片乌黑,就像一堵黑森森的城墙。我听得见掩蔽部里传来的消息,那儿有人守住通前沿的电话,他们报告:“第一个突击队上去了。”我观测着,我谛听着,可是一分钟,一分钟,又一分钟……一种焦灼之感上升着。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难道是在茫茫夜雾中迷失了方向?雾愈来愈浓愈厚,连炮火燃起的火光都消失在浓雾之中了。怎么办?!炮兵不敢再发射,不知我们的人运动到哪里了;派人去查明,可时间又怎么允许呢!我心情紧张极了。我从高地俯瞰下去,整个战场就像茫茫一片漆黑的大海。云雾和闷热笼罩着这个世界,简直逼得人透不出气。突然,我看见有蚕豆粒那么小一粒火光,真是太小了,甚至一转眼珠就看不见了。可是它那样大胆地在那儿闪烁。不错,就是那么一点点火光,它给人带来希望,就像谁从黑暗中举起一盏指路的明灯。事情果然是这样,迷失在迂回辽阔的河流之上的人们,谁也没说什么,就都朝那火光奔去。然后,整个战场上的人,都朝那火光奔去。那真是人心振奋的一刻,我仿佛听到雪崩一般的轰响,我受了它的吸引,也立刻向前奔跑,——人们像怒潮从突破口上冲进敌阵。我一面前进一面寻思:“是谁在那黑茫茫夜雾下,寻找到炮火轰开的缺口?是谁冒着暴露在敌人火力下的危险举起一个火把?”我踏过夜路,按着枪声密集的方向,去寻找鏖战中的前哨部队。当我在河流中湿透了衣裤,才第一次感到一丝黎明的凉意,这时我遇到迎面下来的第一批伤员。他们有的在担架上,有的被人扶持着,但他们都在闹哄哄地谈论着。我就站在激流里,听到他们的谈话:在那大雾弥天的一刻,熊熊燃烧的大火突然熄灭了,突击队摸索着,找不到前进的道路。真是危急的时刻啊!人们都伏在河滩上不动了。……这时,一个同志,他镇定地辨别了方向,他一个 人迅速向前爬去,他找到了突破口。为了给整个攻击部队送个信号,他就着地下一点火烬,将自己衣衫烧着。为了让后面的人看得清楚,他就不能不在那雨点一样密集的枪弹中高高挺立起来,就是这样,他整个像一个火人站立起来了。当然,在战争中,这不需要几分钟,而只要几秒钟就行了。这火光,——就是那像蚕豆粒样大小的火光,——在整个战役中起了人们意想不到的决定作用。伤员们从我身旁杂乱地谈着,荡得水花哗啦啦泼溅,就走过去了。我心里想:“那个同志怎么样呢?”但回头望望,只听见一片潺潺的流水声,早已看不清那些谈论者的形影了。但从刚才的谈话中还清晰地听到他们讲到那同志的名字。而那个名字是和我记忆中那一双黑白分明、明亮而又快乐的眼睛联系在一起的。是他,——就是他!然而使我惊奇的是他们说连一块碎弹片也没打在他身上。这时间,那一双眼睛生命力更加洋溢地闪动在我的面前。前方烟火弥漫,枪声鼎沸,我连忙蹚过河。临上岸,抬起头,就像今天早晨这样,我看见天刚破晓,望上去一片红雾弥漫,再向上看,暗蓝色高空中闪耀着一颗又白又亮的星……今天黎明,这样宁静,我从清新的空气中闻到由于露水浇湿而特别浓郁的树脂香。我深深思索着,我发现了:这又白又亮的星不就是那双眼睛吗?……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天就完全放明了。——1962年刘白羽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讲述了一位青年战士,在解放战争年代,为指引我方炮手发射,毅然将自己的衣服点燃而壮烈牺牲的故事。B.文章由清晨红雾引发多年前战场上的回忆始,以红雾中闻嗅浓郁的树脂香引发思索终,首尾扣合,结构严谨。C.文章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以及关于眼睛的几处细节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单纯而又无畏的战士形象。D.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叙述故事娓娓道来,文中多次提到“启明星”,赋予了“启明星”这一意象以多重意蕴。8.文中的划线处,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战场上的沉寂、黑暗与闷热?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答:                                                                        9.文章题目“启明星”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材料一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馀,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起而为吏,身贪鄙者馀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 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减)材料二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有厚禄,三危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何以知其然也?昔者楚庄王既胜晋于河、雍之间,归而封孙叔敖,辞而不受。病疽将死,谓其子曰:“吾则死矣,王必封女,女必让肥饶之地,而受沙石之间。有寝丘者,其地确石①而名丑。荆人鬼,越人禨②,人莫之利也。”孙叔敖死王果封其子以肥饶之地其子辞而不受请有寝之丘。楚国之俗,功臣二世而爵禄,唯孙叔敖独存。此所谓损之而益也。(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有删减)[注] ①确石:坚硬的石头。②荆人鬼,越人禨:鬼(同“魕”,jī),指迷信鬼神的活动。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3分)孙叔敖死王果封其子以肥饶之地其子辞而不受请有寝之丘。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讽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讽谏都是指委婉地劝谏。B.居,意为“居住”,与“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鸿门宴》)中“居”的意思相同。C.无为,意为“不要做”,与“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老子〉四章》)中“无为”意思不同。D.让,意为“辞让、谦让”,与“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论语·先进》)中“让”字的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相孙叔敖早就知道为自己的后代留后路,但他优待优孟的初衷不一定为此。B.优孟与孙叔敖的儿子见面后,与他交谈相处,并把他装扮成其父孙叔敖的样子。C.优孟假借妇的口吻推辞楚相之位,这种表达技巧类似《赤壁赋》的“主客问答”。D.孙叔敖让儿子拒绝受封肥饶之地的客观原因是寝丘贫瘠,楚、越民众不中意此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5分)译文:                                                                        (2)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何以知其然也?(5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题目。鹭 鸶杜牧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鹭 鸶欧阳修①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注] ①作者参与“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谪滁州,后又调知扬州,此诗作于扬州。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都对鹭鸶进行了直接描写,杜诗侧重绘形貌,描写细致;欧诗侧重写意态,描写简约。B.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杜诗喻体清美,利于营造意境;欧诗喻体壮美,利于渲染气势。C.两首诗都擅用衬托手法,杜诗以碧山、梨花来衬托鹭鸶;欧诗以巨浪、风雨来衬托鹭鸶。D.两首诗描写对象相同,而风格不同,杜诗清新质朴、笔触空灵;欧诗声色具备、笔调豪放。15.两首诗中鹭鸶的形象和诗人寄托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阿房宫赋》中,“        ,        ”两句,展现了秦统治者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将其当成寻常事物的情形,体现了秦的奢侈。(2)《登岳阳楼》中表现诗人的感情已由初登岳阳楼的潜藏喜悦,转为明诉悲苦的两句是“        ,        ”。(3)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频繁在唐代诗词中出现,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近日,亚马逊、京东、当当等平台发布了2021年图书畅销榜,从中可看出科幻小说热度不减。去年,阅文集团和上海科协联合发布了《2021科幻网文新趋势报告》显示,截止2021年8月,仅阅文平台就已有超过51万创作者写过科幻网文。如此规模的创作主体,哪怕优质率较低,也 ① 。事实上,经过几十年的 ② ,我国已经拥有了一批优秀科幻创作者,其中不乏刘慈欣、王晋康、郝景芳等获得国际奖项的知名科幻作家。可以说,无论是创作群体规模,还是作品质量,都是 ③ 的。在我国庞大的人口群体中,科幻迷和潜在科幻迷的比例也并不低。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读者被科幻小说里面描绘的未来世界吸引。不论是《三体》里气势恢宏的外星文明与地球对峙的场景,还是超侠小特工的卡通形象……各类科幻作品都为读者打开了一扇极富想象力的新大门,都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于科幻作家们丰富的想象力。科幻作品是人类想象力最直接的展现。它其实并不仅仅是人类对未来世界天马行空的想象,还有对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反思,寄托着人类对更美好的社会的憧憬和追求。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                                                                        18.下列各句中省略号的用法,与文中省略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她昏迷前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B.马驹喜欢轻盈地蹦跳,猴类喜欢拉着树枝荡秋千……单独游戏时动物显得自由自在。C.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D.“凤娇,你怎么不说话,还想那个……‘北京话’哪?”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树木的叶片中存在着能够吸收可见光的色素,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少, ① 。叶绿素主要吸收太阳光中的蓝紫光和红橙光,而不能吸收绿光,其表现就是大多数树木的叶子在成长阶段呈现为绿色。而叶片在衰老的过程中,因为其中的叶绿素会逐渐减少,并且可能还会合成一些新的色素, ② 。例如毛白杨等一些植物在落叶前叶绿素未完全流失,叶子会呈现浅绿色或黄绿色。另外还有一些植物的叶子之所以在落叶前变红, ③ ;如果含有花青素苷的叶片中还残存叶绿素,那么这些叶片将呈现为褐色;如果叶片含有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将呈现出橙色。随着叶绿素的含量越来越少,树叶的生命正在走向终点。(    )。这些落叶还会发挥它们的最后一点价值:腐烂后会使泥土变得更加肥沃,真可谓“化作春泥更护花”。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答:                                                                        21.如果要为文中的括号处补写一句话,你会从以下两句中选择哪一句?并说明选择该句的理由。(5分)【甲】只要一刮风或者一下雨,变了色的树叶就会掉落到地上【乙】尽管不舍,但变了色的树叶早已经做好了从树上掉下来的准备,只要刮一阵风,或者下一场小雨,它们就会飘落到地上答: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 材料二 在信息纷繁复杂的互联网时代,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有的人每天在网上消耗数个小时,好像什么都看了,又仿佛什么都没看;有的人虽然关注社会热点事件,但会不断地随着事件的反转改变自己的立场;有的人只选择符合自己兴趣或者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使自己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有的人听风就是雨,“ 乐此不疲”地传播不知真伪的信息……互联网给我们制造了一个信息的海洋,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当代青年应具备合理合法地选择、评价、管理、交流信息的网络技能和网络素养。当代青年如何才能成为信息时代真正的主人?请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考前冲刺卷(二)1.A B项“先秦法家和道家普遍……”错误。第二段信息是“先秦法家和部分道家论述中,‘法’普遍被喻为绳墨、权衡、规矩、度量等规制工具,实证工具主义的特质突出”,可见选项扩展了范围。C项“中国古代的‘法’没有正当性关怀”错误。原文第二段开头说“在价值意涵层面,中国古代‘法’的概念在本体的正当性方面并不着力措意”,可见选项表述绝对。D项“他们作为士大夫阶层的代表”错误。原文第四段信息是“在集权体制下,秦和西汉前期的法律人主要是中央司法官,他们都具有明显的官僚性,总体上是皇权的附庸。西汉中期儒学兴起后产生的士大夫阶层获得相当大的话语权,形成一定程度上可能抗衡和制约皇权的稳定力量”,可见选项张冠李戴,混淆了概念相关的信息。2.B “正反对比”错误。开头段说“中西方语言中‘法’概念上存在的重大差异……当代学者普遍认识到,中文概念上的‘法’限于律令等规则条文,这与罗马法等西方概念的多元涵盖性判然有别”,正文主体部分分别阐释了中西方法的相关内容,有不同点,但并不能说“正反”两面对比。3.A A项“更看重其价值意涵”错误。原文第二段信息是“由此以降,中国的‘法’概念具有突出的实证规范性和工具性的意涵。相比而言,在罗马法的古典时期,‘法’具有更强的价值意涵。罗马法虽然不注重抽象归纳、具有明显实用主义倾向,但法学家们对法与正义、法的理性、法的精神等自然法主题有所关注。同时,在实践中,古罗马法学家们将自然法注入形式法的实践中,使‘法’与‘正义’实现内在的统一”,可见只是和中国比较具有更强的价值内涵,不能说更看重,结合文中“有所关注”“同时”一词分析,应该是并列关系,两相并重。4.A 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A项“乔治·佩雷克不认同此观点”错误。根据第三段中的“乔治·佩雷克在《空间物种》中写道……而我想反驳……‘水平视野’是远远不够的”可知,是作者不认同乔治·佩雷克“努力让自己把目光放平”的观点。5.B 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A项,“本文的核心观点‘我们对脚下的世界所知甚少’”错误,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人们应该具备深时视角,理解并探索地下未知的世界。C项,第三段的中心论点是,人们应该突破所谓“本能”和“理性的意愿”去探索地下的世界,而选项中冒号后面的内容是用来支撑往地下去是“反本能”“违背理性的意愿”“少有人会心生向往”的观点的。D项,“说明我们在人类世这个世代见证了全球范围的、令人恐惧的巨大变化这一事实”错误,第四段中考古学家波拉·佩图尔斯多蒂尔的言论,说明地层中所埋藏的东西具有人类从未意识到的巨大力量,必须予以重视。6.答案:①立足长远,以积极的态度理性思考人类在地球生命周期内的所作所为对身后的生命乃至后世的影响,带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探索地下世界。②意识到深时计量方式下人类的微不足道,畏惧地下世界令人恐惧的未知力量,逆来顺受,无动于衷。 解析: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结合题干和文章最后一段中的“我们要警惕那种逆来顺受的思维。实际上恰恰相反,深时应当是一种更加激进的视角,促使我们采取行动,而不是变得无动于衷”可知,以“深时”的视角思考,人们会产生以更加激进的视角积极地采取行动,或是逆来顺受、无动于衷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从这两个角度出发,从文中筛选信息并进行概括说明即可。7.A A项“毅然将自己的衣服点燃而壮烈牺牲的故事”于文无据,原文只说“我心里想:‘那个同志怎么样呢?’但回头望望,只听见一片潺潺的流水声,早已看不清那些谈论者的形影了。……使我惊奇的是他们说连一块碎弹片也没打在他身上”可见,文中并没有说这个战士牺牲。8.答案:①烘托心情。对这种沉寂、黑暗与闷热的有力渲染,充分地凸显出人们内心的焦灼,流露出人们对胜利的无比渴望,而这一切,其实又建立在人们对光明的召唤上。②引起下文。对沉寂与黑暗进行大力渲染,为后文蓄势,自然而然地引出后文人们突然看到火光时的狂热心情。火光带来了希望,成为战局的转折点。9.答案:①“启明星”在文中指“暗蓝色高空中闪耀着一颗又白又亮的星”。②“启明星”在文中又指战士的眼睛,眼睛就宛如他身上特有的“启明星”,暴露了他内心的渴望与希冀。③作为物象,它是光明的象征。“启明星”预示着黑暗即将过去、黎明马上降临。10.BLR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孙叔敖死后,国君果然把肥饶之地封给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坚辞不受,请求允许赐给他寝丘之地。“孙叔敖死”为主谓结构,主语是“孙叔敖”;“王果封其子……”,“王”是主语,所以应在B处断句。“辞而不受”的主语是“其子”,而前一句的主语是“王”,主语不同要断开,所以应在L处断句。“辞而不受”和“请有寝之丘”为“其子”的两个行为事件,所以应在R处断句。11.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意思相同”错误。文中“居”的意思是指“经过的时间”,可译为“过了”;后句中“居”指“居住”。12.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B项“并把他装扮成其父孙叔敖的样子”错误。文中是优孟自己装扮成孙叔敖的模样。13.答案:(1)现在他(孙叔敖)死了,他的儿子没有立锥之地,贫困到要靠砍柴谋生。(2)因此事物中有的损减了却反而使它增加(得益),有的增加了却反而使它减少(受损),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今死”,补充主语;“负薪”,砍柴、打柴、卖柴;“自饮食”,谋生、凭……生活。(2)第一个“损”,减损、减少;第二个“益”,增加;“而”,却、反而;“何以”,怎么。【参考译文】材料一 优孟原是楚国的歌舞艺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辩才,时常用说笑方式劝谏(楚王)。楚国宰相孙叔敖知道优孟是位贤人,待他很好。(孙叔敖)患病临终前,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死后,你生活一定很贫困。那时,你就去拜见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过了几年,孙叔敖的儿子(果然)十分贫困,靠卖柴为生,后来见到优孟。优孟说:“你不要到远处去。”于是,他就立即缝制了孙叔敖(往日穿戴)的衣服帽子穿戴起来,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过了一年多,模仿得活像孙叔敖,连楚庄王左右近臣都分辨不出来。楚庄王设置酒宴,优孟上前为庄王敬酒祝福。庄王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又复活了,想要让他做楚相。优孟说:“请允许我回去和妻子商量此事,三日后再来就任楚相。”庄王答应了他。三日后,优孟又来见庄王。庄王问:“你妻子怎么说的?”优孟说:“ 妻子说千万别做楚相,楚相不值得做。像孙叔敖那样地做楚相,忠正廉洁地治理楚国,楚王才得以称霸。现在他(孙叔敖)死了,他的儿子没有立锥之地,贫困到要靠打柴谋生。如果要像孙叔敖那样做楚相,还不如自杀。”接着唱道:“出外做官,自身贪赃卑鄙的,积有余财,不顾廉耻。自己死后家室虽然富足,但又恐惧贪赃枉法,干非法之事,犯下大罪,自己被杀,家室也遭诛灭。贪官哪能做呢?想要做个清官,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到死都不敢做非法之事。唉,清官又哪能做呢?像楚相孙叔敖,一生坚持廉洁的操守,现在妻儿老小却贫困到靠打柴为生。清官实在不值得做啊!”于是,庄王向优孟表示了歉意,当即召见孙叔敖的儿子,把寝丘这个四百户之邑封给他,以供祭祀孙叔敖之用。自此之后,十世没有断绝。优孟的这种智慧,可以说是正得其宜,抓住了发挥的时机。材料二 天下有三件危险的事情:缺少德性而多宠爱,一危;才能低下而官位高,二危;身无大功而俸禄丰厚,三危。因此事物中有的损减了却反而使它增加,有的增加了却反而使它减少,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楚庄王已经在河、雍之间战胜了晋国,回国以后准备封赏孙叔敖,他推辞而不愿接受。孙叔敖得了恶疮,将要死去,对他的儿子说:“我就要死了,国君必然要封你,你必须让出肥美之地,而接受沙丘乱石那样的荒地。(楚、越之间)有个叫寝丘的,那里石硬地瘠,而且名声不好。楚国人信鬼,越国人信吉祥,两国没有人认为这个地方对他们有利。”孙叔敖死后,国君果然把肥饶之地封给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坚辞不受,请求允许赐给他寝丘之地。楚国的习俗,功臣两代之后便要收回爵禄,只有孙叔敖的封地独存。这就是所说的减损了反而使它增加。14.C C项“两首诗都擅用衬托手法,杜诗以碧山、梨花来衬托鹭鸶”分析错误。“一树梨花落晚风”将鹭鸶洁白而飘逸的身影比作晚风中飘飞的朵朵梨花,运用了比喻手法,并非是用梨花衬托鹭鸶。15.答案:①形象:杜诗为群体形象,聚群捕鱼、惊散远飞,突出其洁白美丽、轻灵自由的特点;欧诗为个体形象,在巨浪风雨中悠然挺立,突出其独立不倚、气定神闲的特点。②情感:杜诗咏物抒情,表达对鹭鸶的迷恋,流露出诗人闲雅自在的情感;欧诗托物言志,表达对鹭鸶的赞誉,寄托诗人虽遭贬谪而高洁不群的志向。解析:两首诗都是咏鹭鸶的诗歌,但两首诗在具体的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上有着不同。在形象上,杜诗中“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描写鹭鸶群聚与溪流中捕鱼,而在它们飞起来后,犹如晚风中飘落的梨花,分外美丽。从诗中可知,此处是描写鹭鸶的群体形象,突出其洁白美丽、轻灵自由的特点。而在欧诗中,“独立亭亭意愈闲”表明作者此处描写的一只个体的鹭鸶,所以欧诗描写的是个体形象,这只鹭鸶在巨浪风雨中悠然挺立,突出其独立不倚、气定神闲的特点。在情感方面,“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表明了作者对鹭鸶之美的赞赏和迷恋,体现的是作者轻松闲适的心情,流露出诗人闲雅自在的情感。而在欧诗中,“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则是对经历了风吹浪打的鹭鸶表现出由衷的赞美,联系作者参与“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谪的经历,可知此处寄托了诗人虽遭贬谪而高洁不群的志向。16.答案:(1)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2)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3)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7.答案:①不容小觑 ②大浪淘沙 ③可圈可点解析:第①空结合“哪怕优质率较低”可知此处指不能小看科幻网文,可以填“不容小觑”。不容小觑:不能小看,不能轻视。第②空语境指历经考验出现了优秀科幻创作者,可以填“大浪淘沙”。大浪淘沙:淘沙取金,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第③ 空语境指科幻作品作者和质量都值得肯定、赞扬,可以填“可圈可点”。可圈可点: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18.B 文中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A项表示语意未尽。B项表示列举的省略。C项表示意思的跳跃及转折。D项表示语音的延长。19.答案:去年,阅文集团和上海科协联合发布的《2021科幻网文新趋势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8月,仅阅文平台就已有超过51万创作者写过科幻网文。解析: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发布了《2021科幻网文新趋势报告》显示”结构混乱,改为“发布的《2021科幻网文新趋势报告》显示”;二是“截止2021年8月”搭配不当,改为“截至2021年8月”。20.答案:①叶绿素含量较多 ②使得叶片的颜色发生变化 ③是因为叶绿素已完全流失解析:第①空,由前文“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少”可知,后文是某类物质含量较多;再由“叶绿素主要吸收太阳光中的蓝紫光和红橙光”可知,应填写“叶绿素含量较多”一类的句子。第②空,由“叶片在衰老的过程中,因为其中的叶绿素会逐渐减少,并且可能还会合成一些新的色素”可知,随着叶片色素的变化,叶子的颜色会变化,因此填写“使得叶片的颜色发生变化”一类的句子。第③空,由“之所以”可以推知“是因为”;由“如果含有花青素苷的叶片中还残存叶绿素,那么这些叶片将呈现为褐色;如果叶片含有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将呈现出橙色”可知,后文阐述的是随着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叶片的颜色变化;并且叶绿素较少叶片呈现为褐色,由此推断出“在落叶前变红”是因为叶片中没有了叶绿素。因此填写“是因为叶绿素已完全流失”一类的句子。21.答案:我会选【甲】,因为该段文字属于科普类短文,语言风格简洁明了,而【乙】的语言风格生动形象,与前后文不符。解析:首先分析比较所给句子的不同之处,【甲】简洁明了,直接说明“树叶的生命正在走向终点”的情况,只要有风或者雨,树叶就会落下。综观整个文段可以看出,文段是科普类的短文,用的是说明性的语言,准确严谨,简洁明了,所以更符合整个文段的语言风格。再看【乙】句,“尽管不舍,但变了色的树叶早已经做好了从树上掉下来的准备”运用拟人修辞,将树叶赋予人的行为、心理,生动形象地写出树叶落下的情景,属于文学性语言,与整个文段风格不符。22.写作指导材料一以漫画形式,展现了当今信息社会的网民,如婴儿般被网络信息直接投喂,而不是自己获取信息;材料二则介绍了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传播信息便捷丰富,但面临“无效信息获取过多”“信息翻转过快,信息立场难以确定”“受困于‘信息茧房’”“海量信息真伪难辨”等等诸多问题。对此,试题引语中对当代网民提出了新要求,也提出了新问题。要求是:当代青年应具备合理合法地选择、评价、管理、交流信息的网络技能和网络素养。问题是:当代青年如何才能成为信息时代真正的主人?由此,可以得知本次写作的关键有二:“一是信息爆炸时代如何有效获取信息”,二是“青少年的媒介素养”。针对互联网的普及带来的海量信息真伪难辨的挑战,在写作时应重点回答信息时代青年人应具备什么样的媒介素养问题。对此,可选择的立意是多样化的。重点可以谈青年应有怎样的媒介素养,也可以谈青年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还可以谈如何提升青年媒介素养。关于信息时代青年人的媒体素养,考生可以联想很多可写的内容,可以举例说明海量信息如何真伪难辨,辨别谣言如何之难,从而突出媒介素养的重要性;面对海量信息,青年人应具有什么能力,比如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等;增强青年媒介素养道德层面、技术层面的不同做法,考虑影响青年媒介素养内因外因等。 参考立意:增强理性认知,培养“搜商”;正确筛选信息,增强媒介素养;辨别信息真伪,增强媒介素养;理性运用媒介,获取信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12-23 15:45:01 页数:13
价格:¥2 大小:156.1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