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三部分考前全真练五(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考前全真练(五)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3·安徽淮北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汉语、方块汉字、毛笔和木材,是中国诗文和艺术(主要是绘画、书法和建筑)的主要感性物质工具,它们在制约乃至决定中国文艺的美学特征上,起了某种关键作用。汉字的特征,已有了许多研究。其中,我以为,理解因素突出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指事”“会意”是汉字组成的六大原则(“六书”)中的两大项。汉字以部首、偏旁通过概念性的认知来把握字义,要求一种理解性的记忆。从而,它使记忆中包含了很重要的理解性成分,即通过理解来记忆。汉字非拼音的特征,文字与语音的脱节,使文字全凭记忆而认知,数千年世代相沿,便极大地训练了这种富于理解性的记忆力。追求可理解性,是迄今为止汉字组词的原则特征,翻译外来词汇不用音译,而采“会意”“指事”,或虽有音译而逐渐为“意译”所替代,如资产阶级(布尔乔亚)、民主(德谟克拉西)、电脑(computer),这在世界所有的语言文字中,是罕见的。汉字这种理解性的造词特点,使其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汉字是一音一字。章太炎说:“单音语人所历时短……复音语人所历时长,是故复音语人,声余于念,意中章句,其成则迟;单音语人,声与念称,意中章句,其成则速。”(章太炎《齐物论释》)章太炎由此竟推论出宗教之有无,这当然颇为牵强,但单音字与中国文学语言上的美学特征则显然有关。例如,汉语单音字的常用字数量不多而自由组成的词汇量却不少,且因组成中含有理解因素,所以“成念”和言说的进行速度也的确可能会更迅速一些,从而,以少量的音组和词语涵盖大量的信息,对中国诗文的美学特征,如重精炼简洁和音乐性等等,无疑有重大意义。同时,汉字的理解性又只是“性”,而非具体明确的概念意识,所以它非常灵活、多义、朦胧和不确定。又由于所谓书画同源,汉字始终不完全摆脱原始的形象性(“象形”),这种“象形”或形象性并不是事物的如实描绘,而是某种概括性的感性抽象,这种感性抽象又非确定的图式构架,而是朦胧的形象性记号、符号,以诉诸直感。由此,它的包容性、多义性、不确定性的因素便比其他记号要大。有人研究《诗经》三千单词中无抽象名词,以至怀疑中国古人有否逻辑思维能力。他不知道,中国古人恰恰极重知性的理解,只是这理解包含在形象性中,而变得模糊、多义了。汉语无词类、时态、单复数等等的严格规定,因之只有在整个句子中才能了解每一单字单词的性能、含义、地位和作用,它以词序的严格性来替代词类、时态、格位等等的规定性。这既突出表现了整体系统的理性秩序,又易于“以物观物”,去掉主观来“客观地”超时空、越认知、非逻辑地呈现和把握事物与世界。例如,它可以缺乏在西方语文中非常重要的动词。这当然影响人的思想、情感、观念、意向,从而影响文艺和哲学、美学。例如,由于无词类、时态、格位等规定,以及单字在句子中的朦胧性,由是造句的灵活多样性,使整个句子以至整体文本经常具有隐喻性、未确定性、理解的多重可能性、意义的可增殖性等等弹性特色。这在诗词中便极其明显,也正是造成“诗无达诂”这一美学原则的重要缘由。汉字的这种形象性和多义性使它富有情感色彩。“之乎也者矣焉哉”等感叹字和许多虚词也起表情作用。所有这些,使汉文字成为所谓“诗的语言”。与汉字相对应,是中国特有的毛笔。它决定了“线的艺术”的可能和发展。用毛笔画线,其粗细变化,转折进行,可以异常自由灵活,而且形态万方;它的走向、动势、力度等等,如同音乐一样,又可以直接与情感相联系。所有这些,当然与书画的美学特色直接攸关。中国古代建筑则以木结构为材料特征。这是至今原因不明的一大问题。我的猜测是社会性的,即不是由于石头稀少之类的原因,而是由于持续极长的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氏族社 会没有强大的专制统治权威,以至无法建构需要极大人力负担的块石建筑(如金字塔、玛雅神庙等等)。万里长城毕竟起自时代很晚的战国,而木建筑传统却在远古即已形成,它延续下来,难再改变。木建筑以其暖色调(木比石暖)、平面展开(不能如石建筑那样高耸),以构成千门万户的繁复群体的系统结构(不像石建筑那么单一),这在形成建筑艺术重整体、重实用理性、重伦常秩序的美学特色上,有关键性的作用。从城市、宫殿(如北京紫禁城)到民房(如四合院),数千年来一直如此。从汉语、汉字、毛笔、木结构等物质载体看,它们恰恰能体现本书前述所谓重精神轻物质、情理交融、想象大于感觉等传统美学特征,也就不奇怪了。内容与形式、精神要求与物质载体是相互协调配合的。(摘编自李泽厚《华夏美学——走向近代:载体与范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组成六大原则中的“指事”和“会意”,是汉字具有理解性特征的重要因素。B.汉字的“象形”,具有如实描绘和感性抽象两种特性,使汉字具有一定的朦胧性。C.汉字被誉为“诗的语言”与汉字的形象性和汉字中的感叹字、虚词等有着很大关系。D.作者猜测中国古代建筑的木建筑传统是因为它形成时期缺乏强大的专制统治权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用中国人常常“意译”外来词汇为例来说明汉字具有理解性,并列举三个词语为证。B.作者否定了章太炎由单复音问题推论有无宗教的观点,认可了他关于“成念”的说法。C.作者将木建筑与金字塔、长城分别进行横向和纵向上的比较,使观点的表达更加充分。D.作者先提出观点,再从汉字汉语、毛笔、木材等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回扣开头。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中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一炉香事,万般风雅。铜炉作为焚香雅器,于形、神、韵间充分展现中国传统美学的特点。B.中国艺术报总编康伟认为:“要利用新兴媒介,促进中华美学与当代审美的融会贯通。”C.文艺评论中心徐粤春表示:“发掘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推动汉语言文学艺术的实践。”D.毛笔的“笔软”给书法艺术的创造提供了极大的自由,使书写有了表现各种美的可能性。4.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形成“诗无达诂”这一美学原则的缘由。(4分)答:                                                                        5.作者为何着重论述汉字汉语对中国文艺美学特征的影响,而略写毛笔和木建筑?(6分)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2023·浙江温州市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       史铁生过去,我们的角落是另一副模样:斑驳的墙,低矮的屋顶,屋顶挂满灰尘结成的网…… 铁子说这儿避风,克俭说这儿暖和。我呢?只想离窗户远一点,从那儿可以看见一所大学的楼房和好几家正式工厂的烟囱。这儿是整个“五七”生产组最不受人重视的技术角。清晨、晌午或傍晚,你会在这幽深的小巷中看见我们。我们三个结队而行,最怕碰见天真稚气的孩子。“妈妈你看哟!”我们都低下头。“叔叔们受了伤,腿坏了,所以……”铁子把手摇车摇得飞快,我和克俭也想走快些,但是不行。“瘸子吗?”孩子问。母亲的巴掌像是打在我们心上。这最难办,孩子无知,母亲好心。我们忍着伤痛,付出比常人更大的气力,为的是独立,为的是回到正常人的行列里来,为的是用双手改变我们的形象——残废。我们有时哼着歌走在小巷深处:今天像往日一样/我流浪到深夜/我在黑暗中行走/闭上了我的两眼……春风乍起,吹绿柳条的时节,她来了。“我叫王雪,坐在这儿行吗?”她走进了我们的角落。“当然。”“只要你乐意。”“有什么不行的?”我们每人一句,都是冷冰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腔调。克俭在我耳边嘀咕了一句,不外乎“德性”“臭酸相儿”一类的评语。铁子冷酷的目光在眼镜后面闪了几下,低下头去。这是一种防御,以攻为守式的防御。防御什么呢?春雨蒙蒙,天空里闪过一道电光,搅动了三颗枯萎的心。我们的角落从早到晚萦回着歌声:《菩提树》《命运》《茫茫大草原》……先是轻轻地哼,后是低声地唱。我偷眼去看王雪,发现铁子和克俭也在偷偷看她。王雪随着我们歌声的节奏轻轻晃着头,两个小辫一个弯了一个直,一个直了一个又弯。我们的歌声更响亮了:老人河,啊,老人河/你知道一切/但总是沉默……“你们干嘛光唱这些让人伤心的歌?”王雪忽然说。“你爱听什么?”克俭说。他的脸红了一下。王雪清了一下喉咙唱起来:我们一天到晚在一起把稻草晒干/地在那边我在这边/两人相距很近很近……王雪轻轻地唱,随着欢快的节拍摆着小辫。我们三个干脆停下了手里的活,愣愣地看着她,心中的防御工事已经拆除了,眼前出现了一泓春水,轻轻拍打着寂寥的堤岸。她长得多美!怎么说呢?她的心写在脸上,她看得起我们。正像歌中唱的那样,我们从早到晚在一起。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唱起那些欢乐的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都用长辈似的口吻和她说话:“王雪,晚上回家走大街,别走那些小胡同。”“王雪,你该学外语。事在人为,别怕难。”“王雪,不然你就学小提琴。只要下功夫,路是人走出来的。”“王雪,你就得这么对待生活,你和我们不一样。”……如今想来,真是一段珍贵的记忆。“我是说,王雪这下可以考大学了。”“真的!可她行么?”我的眼睛一亮:“对!你可以帮帮她的数学和物理。”“你可以帮帮她的语文,主要是作文。”“真的!”那天起,每天晚上,蟋蟀在门外“曜曜”地叫,我们的角落里亮着灯光。铁子和王雪趴在桌上,点呀线呀,log呀,sin呀,画呀,算呀。我呢?给她讲语法、主题、构思和“之乎者也”,还给她写了七八篇范文。唯有克俭一声不响地坐在门外,给我们一壶壶地烧开水,偶尔听见我们的笑声,他才探进头来羡慕似的笑笑。蓝色的火苗舔着壶底,发出“鸣鸣”的低吟,克俭的眼睛里有火光也有苦闷。我们说的他都不懂,他其实连小学都没有上完呀。我拄着拐杖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你家也许有点什么用得着的书吧?”他没有回答。他准因为帮不上王雪而心里难受呢。第二天,他不知从哪儿找来了一本《绝对辨音力》,急急忙忙一瘸一拐地跑来交给王雪,竟连里面讲的是什么都没来得及看。那是一本外国小说。好心的王雪竭力表现出喜出望外的样子,说她特别爱看这样的书。多么恬静、柔和的灯光呀。那还是在童年,妈妈下班回来在我脖子上亲吻的时候,我看见过的。黑漆漆的四周为什么不能都点亮这样的灯光呢? 王雪去考大学前有一夜,我们唱起了《灯光》:有位年轻的姑娘/送战士去打仗/他们黑夜里告别/在那台阶前……(有删改)文本二 重病之时,寒冷的冬天里有过一个奇迹——我在梦中学会了一支歌。梦中,一群男孩和女孩齐声地唱:“生生露生雪,生生雪生水,我们友谊,幸福长存”莫名其妙的歌词,闻所未闻的曲调,醒来竟还会唱,现在也还会。四周虚暗,瑞雪霏霏。这奇妙的歌,不知是何征兆。懂些医道的人说好——“生生”,是说你还要活下去;“生水”嘛,肾主水,你不是肾坏了吗?那是说你的生命之水枯而未竭,或可再度丰沛。是吗?不有些牵强?不过我更满意后两句:我们友谊,幸福长存。那群如真似幻的孩子,在我昏黑的梦里翩然不去。那清明畅朗的歌确如生命之水,在我僵冷的身体里悠然荡漾。妻子没日没夜地守护着我,任何时候睁开眼,都见她在我身旁。我看她,也像那群孩子中的一个。我说:“这一回,恐怕真是要结束了。”她说:“不会。”我真的又活过来。太阳重又真实。昼夜更迭,重又确凿。我把梦里的情景告诉妻子,她反倒脆弱起来,待我把那支歌唱给她听,她已是泪水涟涟。(节选自史铁生《重病之时》)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开头“挂满灰尘结成的网”等对角落的描写是我们心情的写照,这与《我与地坛》中对地坛“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B.文本一中多次出现的歌声既呼应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呈现出了人物情感交流升华的过程,文本二在首尾处出现的歌声亦体现出这样的文学效果。C.文本一中描写了铁子辅导王雪的场景,活泼生动,如“点呀线呀,log呀,sin呀,画呀,算呀”,表现出铁子用自身能力帮助王雪时的热情与喜悦。D.文本二中作者用温和细腻的笔调描绘了“我”重病之时的梦中情景,梦境中“那群如真似幻的孩子”和现实中的妻子都给了“我”对抗重病的力量。7.对文中“王雪”这一人物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春风乍起”的时节里,王雪主动走进我们的角落,她用自己优美的歌声与我们唱和、对话,这是她热情友好性格的体现。B.我们用长辈似的口吻和王雪说话,其中“别怕难”“路是人走出来的”等内容侧面体现出王雪的人生也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C.没上完小学的克俭一瘸一拐地为王雪找来外国小说《绝对辨音力》,而王雪当时喜出望外的表现突出了她对于文学的热爱。D.文章结尾未交代王雪是否考上大学,而是描写了我们一起唱《灯光》的场景,暗示了王雪早已成为我们心中明丽的“灯光”。8.经历过困境的人的“生命之水”要如何“再度丰沛”?请结合文本一与文本二简要分析。(4分)答:                                                                        9.对文本一的标题,史铁生在创作和发表时曾有过不同的选择,根据你对文本的理解,你认为下面哪个标题更合适?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题目一:《没有太阳的角落》 题目二:《就是这个角落》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2023·山东省滨州市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大将军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节选自《世说新语·方正》)材料二 何充,字次道,庐江人。丞相王导妻之姊子,故少与导善,早历显官,明帝亦友昵之。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平苏峻乱,稍迁东阳太守。在郡甚有德政,荐征士虞喜,拔郡人谢奉、魏颜等以为佐吏。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由是加吏部尚书。及导薨,转护军将军,与中书监庾冰参录尚书事。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权侔人主,虑易世之后,戚属转疏,将为外物所攻,谋立康帝[注],即帝母弟也。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充建议曰:“父子相传,先王旧典,忽妄改易,惧非长计。故武王不授圣弟,即其义也。昔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咸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邪践阼如孺子何社稷宗庙将其危乎!”冰等不从。既而康帝立,帝临轩,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鸿业,二君之力也。”充对曰:“陛下龙飞,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惭色。建元初,出为骠骑将军,假节,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以避诸庾。俄而帝疾笃,冰、翼意在简文帝,而充建议立皇太子,奏可。及帝崩,充奉遗旨,便立太子,是为穆帝,冰、翼甚恨之。充居宰相,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重之。然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于时郗愔及弟昙奉天师道,而充与弟准崇信释氏,谢万讥之云:“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永和二年卒,时年五十五,赠司空,谥曰文穆。(节选自《晋书·何充传》)[注] 康帝,即后来的晋康帝,当时身份是琅邪王。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今琅邪践阼如孺子何社稷宗庙将其危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狼籍,文中指名声不好,与《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籍”中的“狼籍”意思不同。B.稍,这里是“逐渐”的意思,《苏武传》中“稍迁至移中厩监”的“稍”也是此意。C.假节,即“假(借)以符节”,是指皇帝将符节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D.数,文中意为“计算”,与《六国论》中“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的“数”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将军王敦特意在众人面前夸赞担任庐江太守的哥哥王含政绩斐然、广受赞誉,作为下级的何充对此却持有异议。B.何充在东阳太守任上有很多有益于百姓的政治措施和成就,颇受王导和庾亮的赏识,在二人力荐之下,得到提拔重用。C.外戚庾冰兄弟权倾朝野,为了继续保有自己的地位,他们希望让太后的弟弟康帝即位,并最终实现了这一目标。D.何充担任宰相,才能度量出众,一心为公,正直无私,深受人们赞誉,但又笃信佛教,花费无度,受到时人讥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4分) 译文:                                                                        (2)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4分)译文:                                                                        14.后世评价何充“抗直不谄”,文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2023·山东潍坊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画松元稹张璪①画古松,往往得神骨。翠帚扫春风,枯龙戛②寒月。流传③画师辈,奇态尽埋没。纤枝无潇洒,顽干空突兀。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④。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注] ①张璪:唐代画家,工画树石山水。②戛:敲击。③流传:流俗,平庸。④烟霄质:指松树高凌云霄烟霞的气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描述了画中松树的形象,翠绿的生枝和盘曲的枯干虽然形态各异,但都颇具神韵。B.中间四句诗人由张璪的松画联想到世俗画师,并将其与张璪对比,继而引出下文的感慨。C.诗中“烟霄质”遥承开头四句,诗人借此间接交代了张璪画作的格调,抒发对其赞美之情。D.最后两句收束全篇诗意,以去淅阳山看松结尾,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16.本诗通过谈画松,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绘画主张?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2023·河北石家庄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以钉子数量与粮食作比,突出了秦王的纷奢。(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以白绸和箭头为喻,生动描写山水美景的两句诗“        ,        ”。(3)“草”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人常用以表情达意,比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类似诗句还有:“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如何在荧屏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影视文艺创作如何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这需要影视文艺工作者主动担起责任,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不仅要向历史文化的更深处探寻,  A  ,让动人的历史文化细节在荧屏上熠熠生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守正创新。近年来,①一些文化类节目撷取的诗词歌赋、华章典籍、文物古迹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②采用口述体、情境演绎等方式再现历史,实现破圈传播。③《国家宝藏·展演季》对文物进行考古,④让观众激起共鸣;⑤文化类综艺《美好年华研习社》对中国服饰文化进行了细腻呈现,⑥用服饰妆造“复原”不同时代的审美风潮;⑦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书画里的中国》,⑧被一个个文化经典背后的历史细节在演绎多元、古今的对话中精心呈现,⑨带领观众品鉴和体认文物所蕴藏的历史知识和美学品格。其实,历史文化历来是影视作品挖掘和展示的重要内容。影视作品不仅是大众文化产品,  B  。当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影视剧作触达观众,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传播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答:                                                                        19.文中第2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2023·广东省佛山市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盛夏时节,陆军某旅秘密执行跨区演训任务。高炮营指挥控制班班长、中士赵万忠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一路  ①  却又只能深深沉默。第一阶段是摩托化行进。部队行至某市市区时,身兼驾驶员的赵万忠发现路牌上写着一个熟悉的路名——他的岳父母家就在这条路的路口。穿行在熟悉的街道上,赵万忠陷入了美好的回忆里。他多想停下来去看看,但保密的事情比天大,只能  ②  地路过。次日,部队转为铁路运输,军列将会经过赵万忠的家乡县城。赵万忠不由得激动起来,因为他的老家只有一条铁路,而他父母的老房子就在铁路旁边!夜幕降临,军列已行至村口,再往前不远就是赵万忠家了,他的心“咚咚”跳起来。他记得打儿时起只要有火车经过,母亲就会抱起他飞奔出来指给他看……时光真好像是  ③  ,十八年匆匆过去了。要不要给父母打个电话,“巧妙”地提醒他们出来一下?哪怕只是站在窗口?赵万忠随即否定了这个念头。车速好像忽然变慢了,车轮的“咣当”声变得格外地响,那栋老房子“撞”进了赵万忠的眼睛。只要他喊一嗓子,父母应该就能听见。赵万忠终归没有喊出声来。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                                                                        21.下列句子中的“打”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打”,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接受了这个任务,我可是打心眼里高兴。(王愿坚《党费》)B.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C.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鲁迅《祝福》) D.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孙犁《荷花淀》)22.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撞”字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                                                                        四、写作(60分)23.[2023·河北石家庄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人说,青年人一旦确立了奋斗目标,须执着、专一,不可半途而废,如此,方能终成大业;也有人认为,青年人确立了奋斗目标,也不必作茧自缚,可因时更换,顺势调整,这样才能不负此生。对于以上意见,你有怎样的理解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见解与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前全真练(五)1.答案:B解析:“具有如实描绘和感性抽象两种特性”曲解原意。原文的表述是“‘象形’或形象性并不是事物的如实描绘,而是某种概括性的感性抽象”。2.答案:A解析:“说明汉字具有理解性,并列举三个词语为证”错误,作者用中国人常常“意译”外来词汇为例来说明追求可理解性是汉字组词的原则特征。3.答案:D解析:材料的中心观点是:作为中国诗文和艺术主要感性物质工具的汉语、方块汉字、毛笔和木材制约乃至决定中国文艺的美学特征。A项体现的是艺术作品展现了美学特征;B项谈的是利用新媒介促进融会贯通的问题,而非影响中国文艺的美学特征;C项强调的是发掘中华美学精神内涵的问题。4.答案:①汉字的理解性“非具体明确的概念意识”,汉字又是概括性的感性抽象。②汉语无词类、时态等规定,只有在句子中才能了解每一单字单词。③句子、文本具有隐喻性、未确定性等弹性特色。5.答案:①汉字汉语对中国文艺美学特征的影响在理解上难度更大。②汉字汉语对中国文艺美学特征的影响更突出、更重要。③汉字汉语的美学特色,影响了毛笔等。④着重论述“汉字”“汉语”能更有力地论证观点。6.答案:B解析:“文本二在首尾处出现的歌声亦体现出这样的文学效果”分析错误。文本二首尾处出现的歌声并未体现人物情感交流的升华过程,我用歌声与妻子进行交流仅出现在末尾一次。7.答案:C解析:“她对于文学的热爱”分析错误。王雪表达对克俭找来的书籍的喜欢是出于一种好心,这是她善解人意的体现,文中其他地方也并未表现出王雪对文学的热爱。8.答案:①接受他人主动给予的理解陪伴与平等关怀,为自己的“生命之水”注入更多温暖的力量。文本一中王雪平等地尊重我们,使我们不再自卑消沉;文本二中妻子的不离不弃也给了我精神力量。②运用自己的能力给予他人帮助,从中寻找自己的价值,从而使自己的“生命之水”更有力量。文本一中我们在主动帮助王雪的过程中,也找到了自己更丰富的价值。③通过音乐与歌声中蕴含的精神慰藉与情感力量为自己的生活注入更加丰盈的“生命之水”。文本一中我们会用音乐与自己、他人对话,文本二“我”梦境中的奇妙歌声给了我生的力量。9.答案:示例一:没有太阳的角落①“没有太阳的角落”,是指三人在五七生产组工作的技术角,也是小说故事情节开展的主要空间,结构上有贯穿全文的作用。②“没有太阳”与小说开头对角落“斑驳”“低矮”“挂满灰尘”的环境描写相呼应,隐喻了我们三人经受残疾后孤独落寞、不受人重视的生存常态。③“没有太阳的角落”反衬出我们渴望受人重视,却不愿被人怜悯的独立人格,突出了我们由“拒人千里”到“热爱生活”的改变和自我救赎。④伤感的标题与温情的故事形成艺术反差,使文本具有文学张力,引起读者对人生遭受重创的人物命运的深思,表现作者对个体的生命关怀。⑤“就是这个角落”主观强调的意图过重,未能给读者留下比较、抉择、思考的空间,意蕴也比较单一,且过于直接,不具备形象且有张力的艺术美。示例二:就是这个角落①“这个角落”指三人在五七生产组工作的技术角,“就是”强调了小说人物活动展开 的地点。②“这个角落”是我们收获友谊的地方。角落一开始是我们拒人千里、逃避现实的处所,后来是我们从孤独中超脱出来,收获友谊的地方。“就是”强调了这份友谊的重要性。③“这个角落”是我们成长历程的重要见证者,蕴含了我们人格的独立、对生活的热爱态度、主动创造的自我人生价值等生命意义。“就是”强调了这一生命意义的重要性。④我们的角落是一个最不受人重视的技术角,“就是”通过一种肯定的语气表达了我们三人对命运的对抗态度。⑤“没有太阳的角落”仅呈现人物状态的一个阶段,未能关注到人物心境的变化、角落的整体氛围的变化,与此文重视友谊、超脱孤独、对抗命运的主旨不合。10.答案:BDF解析:“今琅邪践阼”中,“今”是状语,“琅邪”是主语,“践阼”为谓语动词,独立成句,故应断开;“如孺子何”是一句疑问句,“如……何”表疑问,故应断开;“社稷宗庙将其危乎”中,“社稷宗庙”连用,表示句子主语,“将其危乎”做修饰副词及谓语成分,故可于主语后断开添加逗号,故应断开。在BDF三处断句。11.答案:D解析:《六国论》中“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的“数”是名词,意思是“理数、天数”。12.答案:C解析:“太后的弟弟”错,根据原文“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谋立康帝,即帝母弟也”可知,应是皇帝的同母弟弟。13.答案:(1)旁边的人都替何充感到不安,何充却十分安定淡然,神情和平时一样。(2)(庾冰兄弟)经常用国家面临强敌威胁,应该立年长成熟的君主的道理来劝说晋成帝,成帝听从了他们的主张。解析:(1)“为”,替;“反侧”,感到不安;“晏然”,安定淡然。(2)“每说帝以国有强敌”,状语后置句,应为“每以国有强敌说帝”;“每”,经常;“宜须”,应该。14.答案:①不阿附上司王敦,敢于当众提出异议。②不畏权贵,在立储问题上坚持父子相传。③他当面表明不支持康帝即位,让刚登基并向他示好的晋康帝尴尬羞愧。解析:根据材料一“时何充为敦主簿……神意自若”可知,何充不阿附上司王敦,敢于当众提出异议;根据材料二“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充建议曰:‘父子相传……今琅邪践阼,如孺子何!社稷宗庙,将其危乎!’”可知,何充不畏权贵,在立储问题上坚持父子相传;根据材料二“既而康帝立……帝有惭色”可知,他当面表明不支持康帝即位,让刚登基并向他示好的晋康帝尴尬羞愧。【参考译文】材料一 王含任庐江郡太守,贪财纳贿,行为不检,声名败坏。大将军王敦袒护他哥哥,一次特意在大家面前赞扬说:“我哥哥在郡内一定政绩很好,庐江有名望的人都称颂他!”当时何充在王敦手下任主簿,也在座,严肃地说:“我就是庐江人,所听到的和你说的这些不一样。”王敦哑口无言。旁边的人都替何充感到不安,何充却十分安定淡然,神情和平时一样。材料二 何充,字次道,庐江郡人。他是丞相王导妻姐的儿子,因此年少时便与王导关系融洽,很早就担任显要官职,明帝也喜爱他。成帝即位后,何充升任给事黄门侍郎。平定苏峻之乱后,他逐渐升迁为东阳太守。在郡为官有很多有益于百姓的政治措施和政绩,举荐不应朝廷征召之士虞喜,选拔郡里贤达谢奉、魏颜等为郡府佐吏。王导、庾亮一起向成帝进言说:“何充才识度量过人,端正有节操,有万夫所归的声望,必能掌管朝政。老臣辞世之日,希望陛下选用何充为近侍,天下将会安定,社稷无忧了。”因此何充升为吏部尚书。等到王导逝世后,何充转任护军将军,与中书监庾冰参与总领尚书事。庾冰兄弟以国舅身份辅佐朝廷,权势等同天子,担心新帝即位之后,自己与皇帝的关系疏远,将遭到外臣攻击,因而策划拥立康帝,就是成帝的胞弟。(庾冰兄弟)经常用国家面临强敌威胁,应该立年长成 熟的君主的道理来劝说晋成帝,成帝听从了他们的主张。何充建议说:“父子传位,是先王既定的法典,忽然妄加改变,恐怕不是利国的良策。所以武王不传位给有圣德的弟弟,是遵循大义。从前汉景帝也打算传位给其弟梁王刘武,百官都以为毁乱典章制度,不能接受。如今琅邪王继位,年幼的太子怎么办!国家社稷,恐怕要危险了!”庾冰等不听。不久康帝继位,康帝来到前殿,庾冰、何充两边侍坐。康帝说:“朕继皇位,是二位爱卿之力啊。”何充回答说:“陛下即位,是臣子庾冰一人之力。如果依我的主张,陛下就不能君临天下了。”康帝脸上露出羞愧神情。建元初年,何充出任骠骑将军,代表皇帝出行,兼任徐州刺史,镇守京口,以回避庾氏兄弟。不久康帝病重,庾冰、庾翼想要立简文帝,而何充建议立皇太子,他的建议被康帝采纳。等到康帝驾崩,何充奉遗诏,立太子为帝,这便是晋穆帝,庾冰、庾翼十分怨恨何充。何充担任宰相,刚强果敢,才识度量过人,执掌国政,正气凛然,以国家兴旺为己任,凡是选任官员,无不以功臣为先,不因私情任用亲人,人们因此敬重他。然而他酷爱佛教,大修寺庙,供养的和尚以百计,浪费亿万而不吝惜。当时郗愔和他的弟弟郗昙信奉天师道,而何充和他的弟弟何准笃信佛教,谢万讥笑他们说:“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何充于永和二年去世,终年五十五岁。朝廷封赠为司空,谥号为文穆。15.答案:D解析:“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错,最后两句是说诗人因为仰慕画家的传神之笔要亲自再去深山欣赏一下真物。16.答案:①抓住事物特征,绘出事物神骨。三、四句写出张璪抓住了松枝的“奇态”,凸显出松树的神韵。②提高思想境界,加强艺术素养。九、十句指出平庸的画师格调不高,修养不够,难以画出松树的气质。③深入生活,善于观察体悟。最后两句传达出画师应善于观察体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解析:三、四句“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意思是:(张璪画的古松画的很好)枝叶茂盛看起来就像是翠色的笤帚在春风中扫动(或者是翠色的笤帚扫起了一阵春风),苍松的枝干盘曲如龙,仿佛在轻轻地敲打天上的那轮寒月。其中,“翠帚”形容松树枝叶之颜色与形状。“枯龙”形容松树枝干如龙之躯干,松树之皮如龙之鳞。这两句写出张璪抓住了松枝的“奇态”,凸显出松树的神韵,可以概括出诗人绘画主张抓住事物特征,绘出事物神骨。九、十句中“埃尘心”指“流传画师辈”的平庸低下的思想品格、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烟霄质”,指张璪画松“得神骨”,具奇姿的画艺。有着“埃尘心”的画师,自然难以画出“烟霄质”的松画来。即画家只有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平庸低下,就难以描状出松树高凌云霄烟霞的自然美景。元稹诗的言外之意便是主张提高思想境界,加强艺术素养。尾联中“深山看真物”,传达出画师应善于观察体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即诗人主张绘画要深入生活,善于观察体悟。17.答案:(1)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2)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3)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18.答案:A也要在细微处捕捉(探寻) B更需要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A处,前文有“不仅要向历史文化的更深处探寻”,后文有“让动人的历史文化细节在荧屏上熠熠生辉”,可见关键词有“探寻”“细节”等;B处,前文说了“其实,历史文化……影视作品不仅是大众文化产品”,后文语境中有“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传播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所以,关键词为“历史文化”“传播(传承)”等。19.答案:①一些文化类节目撷取诗词歌赋、华章典籍、文物古迹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 ④引发观众共鸣 ⑧让一个个文化经典背后的历史细节在多元的演绎、古今的对话中精心呈现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第①句,“诗词歌赋、华章典 籍、文物古迹等”应该是“撷取”的宾语,不能表述为受“撷取”修饰;第④句,“让观众激起共鸣”表述错误,“激起”与“共鸣”搭配不当,将“激起”改为“产生”;第⑧句,“被一个个文化经典背后的历史细节在演绎多元、古今的对话中精心呈现”错误,一是被动句使用错误,结合上下文语境,这里应该使用“让……”,二是“演绎多元”“古今的对话”两者不协调,要么是“演绎多元、对话古今”或“多元演绎、对话古今”,要么是“多元的演绎、古今的对话”。20.答案:①心潮澎湃 ②悄无声息(马不停蹄) ③白驹过隙解析:第①空,根据下文内容可知,文章主要写了部队执行秘密任务经过战士赵万忠的家乡,但是赵万忠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写出了战士对家乡亲人的想念,又体现了军人严守纪律的钢铁意志,结合下文“赵万忠不由得激动起来”“他的心‘咚咚’跳起来”,故填“心潮澎湃”(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第②空,联系前文“秘密执行任务”“深深沉默”与下文的“保密”,此处是强调赵万忠穿行在熟悉的街道时,静悄悄、没有声音或走得急速,故填“悄无声息”或“马不停蹄”(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也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马不停蹄:马不停止跑动,形容人的行动急促或连续不断地进行工作)。第③空,前文写到了赵万忠追忆童年时光,同时本句限定了主语是时间,联系下文可知此处需补充意为时光飞逝的成语,故可填“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21.答案:A解析:文中“打”字和A项“打”字都是介词,自,从,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B项“打”字,动词,撞击、敲打。C项“打皱”,动词,起皱纹。D项“打交道”的“打”,动词,进行某种活动,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22.答案:①撞,本义为冲打、碰击。列车飞驰,本是赵万忠自己靠近房子,而这里却说老房子“撞”进眼睛,赋予了静态的房子以动态,逼真地写出了老房子的出现给赵万忠带来的震撼。②这里写老房子“撞”进眼睛,字面上是老房子迫不及待地迎面而来,实际上是赵万忠迫切渴盼与紧张激动的体现。解析:首先解释“撞”的意思。“撞”,本义为“冲打、碰击”。然后联系语境分析其语境意。前句“车速好像忽然变慢了”分析,此时赵万忠坐在车上,列车飞驰,本来是赵万忠自己靠近房子,但是作者从相对运动的角度,却说是老房子迫不及待地迎面而来,“撞”进赵万忠的眼里,这样从对方写来,既赋予了静态的房子以动态,逼真地写出了老房子的出现给赵万忠带来的震撼,又表现了赵万忠看到房子时迫切的渴盼与紧张激动的心情。23.写作指导:材料针对青年人对待奋斗目标的问题给出两种观点:一是青年人对于确立的奋斗目标要执着、专一,不可半途而废;二是青年人确立了奋斗目标,也要因时更换,顺势调整,不必作茧自缚。本题要求考生就此写文章表达见解与看法,材料和写作提示均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两种观点均可作为写作内容。考生只要围绕“确立的奋斗目标是不是可以改变”立意行文,就可视为符合题意。写作时,考生可以从正面肯定其中一种观点;也可以否定、批评其中一种观点;还可以破立结合,在主张坚持的同时又要灵活调整,对于不同的奋斗目标区别对待。脱离“确立的奋斗目标是不是可以改变”的基本话题,围绕“目标”“奋斗”“立志”立意行文的则属于偏离题意。立意:①执着专一终成大业,因时顺势不负此生;②秉执着之理念,知应变之可取;③始终坚守奋斗目标;④适时调整奋斗目标;等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12-23 22:40:02 页数:12
价格:¥2 大小:49.5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