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来凤中学高2026届高一上10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总29分)(一)现代文阅读l(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肩负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必须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身处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广大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擦亮奋斗这个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见《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一百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以血肉之躯、忘我情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用青春浇灌热血,用行动诠释理想信念的力量。当代青年生逢伟大盛世,肩负伟大使命,应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当代青年要传承好光荣的五四精神,以“小我”融入“大我”的历史担当,继续保持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全力以赴,以青春之火,肩负使命,不断在摸爬滚打中砥砺初心,在基层历练中坚定信仰,在火热实践中升华思想,让青春的价值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中充分彰显。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面对新的时代使命和改革任务,传承“五四精神”最好的方式就是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接受红色教育、走红色道路,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将奋斗作为青春底色。要时刻兼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紧迫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使命感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以敢闯敢争的锐气、自我超越的勇气、不懈奋斗的朝气,学会在急难险重中磨炼自己,从而更好地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争先、贡献力量、建功立业,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之歌。——《让青春的价值在奋斗中彰显》,见《中国青年报》青年锐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整个社会里最有生气、最为积极的社会力量。B.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青年要努力放飞青春梦想,谱写青春之歌。C.共青团是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肩负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D.当代青年生逢盛世,要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引用习主席观点,突出强调了青年工作对于国家、民族当下与未来的重要影响。B.材料一主要用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新时代青年须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时代的青春之歌。C.材料二回溯青年的历史性贡献,生动形象地呈现了他们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英雌壮歌。D.材料二指出传承五四精神,“小我”融入“大我”,是青春价值得以充分彰显的基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青春的价值在奋斗中彰显”中“奋斗”的一项是()A.青年人要时刻秉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使命感,谱写新的青春之歌。B.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C.青年以敢闯敢争的锐气、自我超越的勇气、不懈奋斗的朝气,在踏实肯干中,实现自我脱贫。 D.在基层历练中坚定信仰,在火热实践中升华思想,让青春的价值在民族复兴中充分彰显。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答案】1.B2.D3.C4.材料二运用了举例论证/事例论证的方式,第一段以百年来青年人的理想壮歌为例,说明了传承“五四”精神,彰显青春价值的非凡意义,论据典型,具有说服力。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的方式,第二段引经据典,将古代诗文穿插入现代的青春奋斗历程,凸显青年应有之品格,使文章更具文采和说服力。运用了因果论证,说明了传承“五四精神”的必要做法和非凡意义,使文章更具有启发性。【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错。材料一第一段“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可看出并不是已“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是青春的价值得以充分彰显的基础”错,材料二第一段“当代青年要传承好光荣的五四精神,以‘小我’融入‘大我’的历史担当,继续保持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全力以赴,以青春之火,肩负使命,不断在摸爬滚打中砥砺初心,在基层历练中坚定信仰,在火热实践中升华思想,让青春的价值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中充分彰显”,可看出不是“基础”,而是“方式”或“做法”。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以‘小我’融入‘大我’的历史担当,继续保持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全力以赴,以青春之火,肩负使命,不断在摸爬滚打中砥砺初心,在基层历练中坚定信仰,在火热实践中升华思想,让青春的价值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中充分彰显”,可看出此处“奋斗”是个人理想与国家和社会发展前途的紧密结合。C.“青年以敢闯敢争的锐气、自我超越的勇气、不懈奋斗的朝气,在踏实肯干中,实现自我脱贫”,其中“奋斗”仅针对个人自身。故选C。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第一段“一百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据此看出运用了举例论证/事例论证的方式,第一段以百年来青年人的理想壮歌为例,说明了传承“五四”精神,彰显青春价值的非凡意义,论据典型,具有说服力。材料二第二段“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面对新的时代使命和改革任务,传承‘五四精神’最好的方式就是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接受红色教育、走红色道路,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将奋斗作为青春底色”“要时刻兼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紧迫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使命感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据此看出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的方式,第二段引经据典,将古代诗文穿插入现代的青春奋斗历程,凸显青年应有之品格,使文章更具文采和说服力。材料二第一段“当代青年生逢伟大盛世,肩负伟大使命,应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即因为“当代青年生逢伟大盛世,肩负伟大使命”,所以“应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第二段“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面对新的时代使命和改革任务,传承‘五四精神’最好的方式就是……从而更好地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争先、贡献力量、建功立业,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之歌”,即因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所以“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面对新的时代使命和改革任务,传承‘五四精神’最好的方式就是……从而更好地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争先、贡献力量、建功立业,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之歌”。两段都采用了因果论证的方法,说明了传承“五四精神”的必要做法和非凡意义,使文章更具有启发性。(二)现代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铁盒里的秘密朱士元(一)雪停了,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路面被一层薄冰覆盖着,车子行驶在上面发出“咔咔”的响声。真是不巧啊,刚到淮阴就一连下了几天雪,今天终于可以出门啦。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显得很兴奋。爷爷,我们还得等一等,路面现在有点滑,车子不能开。孙子华振不打算急于现在就开车走。孙子啊,我真的有点等不及了。 您别急,我们到了这里不就是等于到了卫爷爷的家了吗?不是还有20里的行程吗?20里转眼间就到了。好,好,那就再等一会儿吧。这个雪,和我们那年在战场上一样,一下就是好几天啦,雪停了以后,地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二)华伟是1949年2月参军的,那年他刚满20岁。到了部队,他认识的第一个人就是班长卫国。解放家乡的战斗打得很激烈,捷报也频频传来。华伟跟在比自己大两岁的卫国身后,学会了很多打仗的本领。战斗休息期间,卫国教华伟识字,还教他打枪扔手榴弹,还为他补衣服。很快,华伟视卫国为亲哥哥,卫国也视华伟为亲弟弟。要去海南了。部队离开家乡的前一天晚上,华伟的母亲煮了20个鸡蛋送了过来,她要儿子不要饿着。华伟无法面对母亲,劝她连夜回去了。华伟把20个鸡蛋分给了全班人,班长让他留着自己吃,华伟一个也没留。那么多的战斗,华伟经历了。他看着好多战友离开了他,心里想起来就会难受。(三)华伟,我们马上要去朝鲜参加抗美援朝的战斗了。你怎么想?卫国问。保家卫国,这是七尺男儿的担当,我一定去!华伟毫不犹豫地回答道。高望山战斗是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进行的。战士们已经断粮两天了,粮食还是送不上来,雪是他们唯一充饥的来源。敌人再一次反扑过来,战士们怒目圆睁,等待敌人靠近些,再靠近些。打!首长一声令下,敌人倒下了一片,余下的缩着头拼命往回逃窜。轰!一颗炮弹落在华伟身旁炸响。班长卫国掸了掸身上的泥土和雪花,睁眼看了看,只剩下他一个人能够站起来了。他看了看华伟正在向他招手,已不能说话。班长卫国走到华伟身边一看,伤情十分严重。他立即叫来担架,要他们立即将华伟送到战地医院。雪还在下着。雪花打得人眼睛睁不开。华伟对卫国说,你也负伤了,要去,你去,我在这里守着。你在这里已无意义了,得赶快走,有我在,敌人就别想上来。卫国坚定地说。哥哥,我是含不得你啊!华伟流泪了。弟弟,有军人在战场上流泪的吗?我委托你一件事,把我这枚军功章送到我淮阴老家,也好让爹娘高兴一回。卫国说。接了卫国的军功章,华伟便被担架队抬走了。(四) 卫国在那场战斗中牺牲的消息是连长告诉华伟的。这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的那一年。华伟离休以后,写了无数封信去查询卫国的家乡,可一个回音也没有。66年过去了,老人的心愿一直没有了却,这早已成了他心头的一块病。华伟的叹息声,唤起了孙子的一种想法。孙子对爷爷说,爷爷,我上网给您查询,再请志愿者们帮忙,一定能带来希望的。孙子,这有可能吗?华伟用疑惑的目光看着孙子。试试吧!好!3个月过去了,华伟老人的孙子收到一条信息,上面显示的与老人要找的卫国的家乡和家人完全吻合。路面上的冰雪融化了。老人坐的车启动了。卫国的侄儿已是年近80的老人了,见到华伟老人后泣不成声,说,叔叔有下落了,叔叔有下落了。华伟老人从小包中取出一个小铁盒递到卫国侄儿的手中,说,这是一枚军功章。卫国的侄儿用手轻轻地打开小铁盒一看,只见那枚军功章熠熠生辉。爷爷,这么多年,您一直不让我们看这个小铁盒,原来藏的是这么大的秘密啊。华伟老人的孙子既惊讶又感慨地说。是的,这个秘密可以洗清我叔叔那些传说中的不白之冤啦。卫国的侄儿用颤抖的手抚摸着那枚军功章。这么多年了,真的难为你们啦。华伟老人把卫国侄儿的手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手中。谢谢您啊,华叔!您的小铁盒藏了我叔叔的一生啊。卫国的侄儿忍不住流下泪来。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郑重地说,我的任务完成了。卫国的侄儿向华伟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2期)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雪停后,爷爷一刻也不愿意等待,不顾路滑,急于让孙子开车上路,是想早点见到班长卫国的家人。B.解放家乡的战斗取得胜利后,经历了多次战斗的华伟又跟随班长卫国投入到海南的解放战争中去了。C.华伟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流泪,主要是感动,他和卫国都受伤了,卫国却把去战地医院的机会让给了他。D.文章的结尾卫国的侄儿向华伟老人深鞠一躬,是感谢其不负重托,时隔多年送来一枚军功章为叔叔正名。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和思想情感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在叙述时以卫国为主、华伟为辅,讲述了华伟老人历经半个多世纪寻找班长卫国的家人,终如愿将军功章交到其家人手中的故事。B. 小说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中间插叙回忆,娓娓道来,质朴的语言中流露出对二人革命友谊和华伟一生信守承诺的赞美。C.班长卫国教华伟打仗、识字,华伟把母亲煮的20个鸡蛋分给全班的人吃,突出表现了在战争年代战士们所结下的浓浓战友情与兄弟情。D.小说以“小铁盒里的秘密”为标题,既设置了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与故事的情节相关,到最后真相大白,更升华了小说的主旨。7.文中华伟老人为送军功章,在寻找、找到、见到卫国家人后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分析。8.文中对“雪”的描写看似不经意实则别有深意,请结合三处划线的句子分别分析其作用。【答案】5.C6.A7.(1)寻找卫国的家人无果时:惦记/焦急/心病;(2)找到卫国家人准备出发时:兴奋/迫不及待;(3)见到卫国的家人时:激动/如释重负。8.第一处(人物、情节、结构考虑〉:雪停,烘托人物兴奋的心情,引出华伟老人对往事的回忆;第二处(环境考虑):雪大,交代了战斗环境的恶劣,渲染战斗紧张的氛围;第三处(主旨、情节、结构考虑):雪化,揭示主旨/推动情节发展/与开篇呼应,暗示华伟老人将完成心愿。【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华伟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流泪,主要是感动”错。原文“你在这里已无意义了,得赶快走,有我在,敌人就别想上来。卫国坚定地说。哥哥,我是含不得你啊!华伟流泪了”,可看出流泪的主要原因是不舍卫国。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小说在叙述时以卫国为主、华伟为辅”错。小说是以华伟为主来叙述故事的,如开头写华伟老人要去寻找卫国的后人,然后又写华伟的战斗经历,以及与卫国深厚的战友情谊。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本题要求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华伟老人在送军功章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分析小说中 华伟老人在送军功章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需要结合文章对华伟老人在送军功章的过程中的介绍,华伟老人的行为神情心理描写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本题要注意文章中插叙部分,华伟老人寻找卫国家人未果要放在前面。比如,文章第四部分“66年过去了,老人的心愿一直没有了却,这早已成了他心头的一块病”,华伟老人一直寻找卫国家人,寻找了66年没有结果,心里惦记,成了心病。文章第一部分,“真是不巧啊,刚到淮阴就一连下了几天雪,今天终究可以出门啦。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显得很兴奋”“爷爷,我们还得等一等路面现在有点滑,车子不能开。孙子华振不打算急于现在就开车走。孙子啊,我真的有点等不及了。您别急,我们到了这里不就是等于到了卫爷爷的家了吗”表现了快见到卫国家人时兴奋和迫不及待的心情。文章第五部分“华伟老人把卫国侄儿的手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手中”“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郑重地说,我的任务完成了”表现了见到了卫国的家人,把卫国的军功章给了卫国家人激动和如释重负的心理。【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第一处,人物、情节、结构方面,对雪的描写在文章第一部分,“雪停了,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根据后文“刚到淮阴就一连下了几天雪,今天终于可以出门啦。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显得很兴奋”可知此处的对雪停后太阳露出笑脸的雪景的描写,烘托了雪停了华伟老人终于可以去看卫国家人,完成卫国交给自己嘱托的兴奋心情,同时也引起华伟来人对往事的回忆。第二处,环境方面,对雪景的描写在文章第三部分,华伟老人回忆自己与卫国当年参加高望山战斗时情景,“高望山战斗是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进行的。战士们已经断粮两天了,粮食还是送不上来,雪是他们唯一充饥的来源”“雪还在下着。雪花打得人眼睛睁不开”,结合当时的战斗情景“一颗炮弹落在华伟身旁炸响。班长卫国掸了掸身上的泥土和雪花,睁眼看了看,只剩下他一个人能够站起来了。他看了看华伟正在向他招手,已不能说话”,可知此处雪景交代了战斗环境的恶劣,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第三处,主旨、情节、结构方面,雪景描写在文章第五部分,该部分写华伟老人经过66年的寻找,终于找到了卫国老人的家人,此时“路面上的冰雪融化了”,华伟老人坐的车子启动了,此时雪景的描绘交代了华伟老人见卫国家人的场景,冰雪融化暗示了华伟老人将要见到卫国家人将完成心愿,也就是完成卫国老人交给自己任务——把卫国军功章交给卫国家人。雪化,揭示主旨(推动情节发展/与开篇呼应),暗示华伟老人将完成心愿。二、古代诗文阅读(2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一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征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颇不悦,谓李绎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绎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鄄。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期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选自《旧唐书》,有删节)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吾谓斯文遂绝绝:形容词,独一无二②章武皇帝纳谏思理理:动词,治理③而令师道掠美而:连词,表转折④是朕拔擢致名位致:动词,获得⑤丁母陈夫人之丧丁:动词,遭遇⑥然多为排摈,小得用其才为:判断动词,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B.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C.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D.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文才出众。顾况擅长写文章,后辈的文章他都没有中意的,但对居易的文章却十分赞赏,并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B.白居易擅长作诗。他写的众多诗歌都富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当时的读书人收藏了他很多文章。 C.白居易积极进谏。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想为魏征的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认为应由朝廷来做此事,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D.白居易坦率耿介。针对吐突承璀任招讨使一事,他进谏时言辞急切让皇帝很不高兴,幸亏李绛为他说情,才纾解了皇帝的不满。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日《琵琶行》。13.请简要说明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的原因。【答案】9.C10.D11.B12.(1)皇上说:“你说得对。”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2)我于是写了这首长诗,作歌赠送给她,总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为《琵琶行》。13.①作为太子属官,先于谏官越职言事,不合礼法;②得罪小人,被人指摘;③招致执政不满,被上奏贬职。【解析】【9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①句意为: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绝:动词,断绝。⑥句意为:然而大多被排斥,不能施展他的才干。为:介词,被。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当时天子荒淫纵欲不遵礼法,执政官不胜其任,治政失策,河朔再次发生动乱。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天子不能采纳,于是他请求离京任职”。“制御乖方”中,“制御”,词组,统治,控制,之前断开,排除AC;“天子不能用”中,“天子”主语,之前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B项,“收藏了他很多文章”错误,原文“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一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意思是“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 故选B。【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1)中“是”,对;“由是”,从此;“见”,表被动,被。(2)中“为”,写;“凡”,总共;“命”,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意思是“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即作为官官,先于谏官越职言事,不合礼法;“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意思是“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即得罪小人,被人指摘;“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意思是“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即招致执政不满,被上奏贬职。【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顾况擅长作诗文,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看了白居易的文章,顾况不由得到门口以礼相迎,说:“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没想到又遇见了你。”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话,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任命他为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谏奏道:“魏征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曾赐宫殿建筑用材给他修成正宅,与诸官的宅第大不相同。子孙典押,钱并不多,自然可由公家为他赎买,而让李师道掠此美名,此事的确不合适。”宪宗认为很正确。王承宗反叛,皇上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十有七八上奏劝止。白居易面谏皇上,情辞十分急切。皇上很不高兴,对李绎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朕提拔他才有这样的声名地位,他却对朕无礼,朕确实难以忍受。”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不避死亡的惩罚,事无巨细必定要说,正为报答陛下对他的大力提拔,并非说话轻佻。”皇上说:“你说的对。”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元和六年四月,白居易遭逢母亲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下邦。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廷,被授予太子左赞善大夫的官职,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论说他的冤屈,请求抓紧捕 贼来雪国耻。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元和十三年冬天,白居易被召回京师,授予司门员外郎。凡是朝廷内关涉文字的职务,白居易无不首当其选,然而大多被排斥,不能施展他的才干。当时天子荒淫纵欲不遵礼法,执政官不胜其任,治政失策,河朔再次发生动乱。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天子不能采纳,于是他请求离京任职。七月,授予杭州刺史。大中元年,白居易去世,时年七十六岁。(二)诗歌鉴赏:(共19分)Ⅰ完成关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题目:14.《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一段运用了衬托手法,与此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B.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15.下列对全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考点:内容、感情、手法)()A.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悄恍莫测,想象奇特瑰丽,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B.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的,这样能更好地发挥他的想象才能。C.此诗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D.此诗虽然在最后有一种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宣扬了一种消极意味的思想,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16.《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头?【答案】14.D15.D16.不能。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岛,已暗含寻仙的意思。以虚衬实,瀛洲不可寻,转而寻天姥,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这两句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也使后文写梦中所见仙府图景不使人感到突兀。【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写作手法的能力。A.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B.以树叶在秋风中飘落的形象衬托人的风烛残年。 C.以登天的难衬托蜀道艰险。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意思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没有运用衬托。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宣扬了一种消极意味的思想,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错误。其实,这首诗写梦游奇境,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缥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虽然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这是诗人对现实的顿悟和达观,是诗人向自己的过去告别、与黑暗的现实决裂的表白,它们与诗歌末尾的两句一起表达了诗人不向现实妥协、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豪迈情怀。这显然没有“宣扬了一种消极意味的思想”,更不会给人消沉之感。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以及探究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首先表明态度,一般遵循原作,即不能删改。然后分析原诗开头两句的意思,与下文或者诗歌整体内容之间的关系。“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意思是“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诗歌用这两句开篇,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暗含诗人想要寻仙之意;而本诗要写的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胜似仙境,诗人无法寻得传说中的瀛洲,只好来寻天姥山,这是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下文写自己梦中所见之景就顺理成章,不会让人感到突然。所以诗歌开篇两句不可删改。Ⅱ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笔,勾勒出时令特征。一、二句表面上看纯属写景,实际上作者欣悦之情尽在其中,即所谓景中有情。B.“斜阳”点明时间是傍晚,以“细浪”说风波骤起,和“五岭逶迤腾细浪” 所传递的心态有异曲同工之妙C.三、四句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把现实与想象、幻觉心理与天气变化,非常和谐地描绘在一幅画面上,使人感到似幻似真,增强了词的艺术魅力。D.“准拟”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愿望,即定要登上岳阳楼望洞庭湖的风光,去听听“水晶宫”传出的《霓裳》曲。18.作者张孝祥是南宋豪放词派的奠基人之一,本词虽不是豪放词的经典之作,但其语言风格已有豪放的特点,请结合诗句对此进行分析。【答案】17.D18.张孝祥的语言风格已呈现豪放的特点:①描景境界开阔“十里”写出湖面宽广,“满载”和“平铺”相对,写出了水光山色,交相辉映平铺十里之外,场景开阔。②抒情积极豪放。词中作者用积极乐观、广阔的胸襟来面对风波险阻,抒发了一种旷达豪迈之情,旷达亦是豪放的体现。(或答出作者有坚定的信念准能登上岳阳楼赏洞庭湖美景的豪迈之气也可)③运用奇妙的想象,词人将大风所阻想象为“波神”留他赏夕阳;将波涛声,想象成龙宫里奏响的《霓裳》曲,这奇妙的想象也是豪放词在语言风格的一个特点。【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曲解原文,“水晶宫里奏《霓裳》”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浪涛声音比喻成《霓裳》曲,写出了波涛声的美妙动听,而非去听听“水晶宫”传出的《霓裳》曲的意思。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本词豪放之风一方面体现于语言浅近平直,摄取内容题材不受限,境界开阔,是典型的诗文笔法,“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风光”直接点名描写对象在户外,写的是词人外出游玩的所见所感,突破了词作意境婉约的局限,且场景开阔,行文直白措辞简易;另一方面体现在情感抒发上,上片的“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讲天气乍变,行船受阻,但词人并未因此沮丧,而是以幽默的笔法反衬出此刻安闲自在的心境,乐观豪迈不言而喻;接着下片又有“今宵露宿何妨”,明明是无可奈何的停船处境,却被词人轻描淡写地带过,充分体现了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豁达胸襟,足以说明本词基调的豪迈奔放。想象奇妙。“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放起鱼鳞般的波纹;“水晶宫里奏《霓裳》”美妙的波涛声仿佛在水晶宫里奏起《霓裳曲》,驰骋想象,造景奇特,照应“波神”,眼前似乎是水府鱼宫伴着秋风,轻打着木船,发出阵阵声响,就像是水族们演奏的《霓裳羽衣曲》,美妙动听。三。理解性默写(8分)19.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诗句。(1)《短歌行》中,作者引用《诗经》中的“____,____”,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2)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有:“____,____。”(3)晋代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为历代文人传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就化用这个典故,写到“______,______”,表达他对权贵的蔑视,对自由的追求。(4)《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答案】①.青青子衿②.悠悠我心③.羁鸟恋旧林④.池鱼思故渊⑤.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⑥.使我不得开心颜⑦.艰难苦恨繁霜鬓⑧.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衿、羁、渊、摧、事、鬓。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武昌红巷,位于长江之滨、黄鹤楼下,武汉革命博物馆就坐落在这条小巷里。武汉革命博物馆下辖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等革命旧址和红色场馆,是武汉最负盛名的红色文化圣地。走进红巷,青砖灰瓦的檐墙、苔藓青石的路面、光影摇曳的大树,仿佛都在诉说那段风雷激荡的①。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创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亲自倡议由国共两党共同筹办,1927年3月7日开始上课,4月4日举行开学典礼,6月19日毕业,共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800多人。讲课最多的是毛泽东,据学员回忆,毛泽东讲课②,往往用浅显的例子道出深刻的含义,很受大家欢迎。学员们听了他形象生动的阐述之后,许多重要问题有了准确的理解,一些混乱思想得以解决。在武汉革命博物馆,收藏着两张珍贵的照片。其中一张照片下方用俄文标记着“1927年4—5月中共五次代表大会”,另一张照片则是与会代表们③地听取大会报告。这两张中共五大现场照片,是从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复制而来,填补了国内党史档案的空白。 农讲所的作息生活完全军事化,半天理论课半天军事训练,学员们要到野外进行作战演习和实弹射击,还要学习炸弹制作等技能。可惜,好景不长。1927年7月,国民党宣布与共产党决裂,武昌农讲所也随着国共合作的破裂而停办。而对于这800多名学员来说,他们的革命之路才刚刚开始。他们奔赴全国各地“农运”一线,像星星之火撒向神州大地,形成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20.请在文中横线填入恰当的成语。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答案】20.①峥嵘岁月②通俗易懂/深入浅出③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全神贯注21.改法一:(1)听了他形象生动的阐述(之后),学员们对农民运动中的许多重要问题有了准确的理解,一些混乱思想得以厘清。改法二:(2)学员们听了他形象生动的阐述(之后),对农民运动中的许多重要问题有了准确的理解,一些混乱思想得以厘清。22.①句中把学员比作星星之火,把中国革命的前景比作可以燃烧起来的原野。②这些学员,他们刚刚走上革命之路,和小火星相似,虽是新生事物,却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的力量。③当时的中国革命前途,和燃烧的原野一样一片光明,革命力量一定会壮大。④这体现了对中国革命形势的自信和乐观。【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根据原文“仿佛都在诉说那段风雷激荡的”时光,可知,这里是概括性后文“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革命历史,在这里可以填入“峥嵘岁月”。峥嵘岁月:意思是形容不平凡的年月。第②空根据原文“往往用浅显的例子道出深刻的含义,很受大家欢迎”可知毛泽东讲课的特点,在这里可以填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等词。通俗易懂: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深入浅出:指言论或文章的观点主题意义深刻,但在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上却浅显易懂。第③空根据原文“珍贵的照片”“与会代表们听取大会报告”,可知这里代表听取报告时的应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在这里可以填入“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等词。聚精会神:集中精神;注意力高度集中。专心致志:形容一心一意,精神高度集中地做事。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 第一,中途易辙,“学员们听了他形象生动的阐述之后”句子不完整,导致主语与“许多重要问题有了准确的理解”无法衔接,故可改为“听了他形象生动的阐述(之后),学员们对农民运动中的许多重要问题有了准确的理解”或“学员们听了他形象生动的阐述(之后),对农民运动中的许多重要问题有了准确的理解”;第二,搭配不当,“解决”和“思想”搭配不恰当,应改为“厘清”思想,故可改为“一些混乱思想得以厘清”。【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他们奔赴全国各地“农运”一线,像星星之火撒向神州大地,形成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①“他们……,像星星之火撒向神州大地”,句中把“他们”(学员)比作“星星之火”,“形成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把中国革命的前景比作可以燃烧起来的原野。②“像星星之火撒向神州大地”可看出,这些学员,他们刚刚走上革命之路,和小火星相似,虽是新生事物,却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的力量。③“形成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写当时的中国革命前途,和燃烧的原野一样一片光明,革命力量一定会壮大。④“星星之火”“形成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这体现了对中国革命形势的自信和乐观。六、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去年8月,重庆持续极端高温、干旱,多地山火肆虐,各方力量集结于重庆。在这场有些悲壮的救援中,人民子弟兵、消防人员、蓝天救援队,烈火英雄日夜鏖战,在大火中逆行;还有超过500名越野摩托车爱好者组成的“摩托车大军”,不分昼夜往返奔波,将人员和物资运送上山;更有上千的志愿者自发地帮助救援人员清理道路,挖掘出延绵数公里、宽达几十米宽的隔离带……不到10天时间,本轮山火明火全部扑灭,无人员伤亡和重要设施损失。在重庆的火场,置身其中的人们,在以实际行动证明:英雄,就是身边的凡人!在我们古老的华夏大地上,从来不缺英雄的基因与火种!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进行思考,以“平凡人也能成真英雄”为题,除诗歌以外,不限文体,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干800字。【答案】例文:平凡人也能成真英雄 “重庆雄起!我们赢了!”重庆森林山火数日前已扑灭,但“最燃中国式救援”仍在国内外社交媒体刷屏。挺身而出、逆火而行英勇身姿,深深烙印在国人记忆深处。我们常惊叹于电影中英雄挽狂澜之举,但更易被重庆救火英雄这样真正平凡的英雄感动。因为生活不是虚拟,没有数据拟好的发展轨迹,他们没有钢铁身躯,也不能飞檐走壁。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平凡的英雄用血肉之躯让国家发展之步永不止息,用毕生心力让民族复兴大潮滚滚向前,更值得我们铭记、崇敬。打破偏见,涅槃新生,平凡人也能成真英雄。一身孤勇向前,时代因其着色。君可见听疾女孩江梦南掌握生命主动权,圆梦清华更向前;君可见徐梦桃几战下来败不馁,终赢金牌胜不骄;君可见苏炳添“横眉冷对千夫指”,为国争光立矢志……残疾、失败、人种全都不能界定人生的终点。他们跨过平凡人所可能遭遇的种种,尽全力奔跑,抵达康庄之路。源于平凡,不甘于平凡,敢于面对生活之阴晴无色,才可能超脱自我,成为英雄。攻坚克难,大展宏图,平凡人也能成真英雄。沧海横流显本色,危难之际见初心。当屏幕背后的源头技术被“卡脖子”,是滕超及其团队久久为功,打破日本四十多年的垄断;当察知粮食储备之于国家、人民的重要性时,是袁隆平潜心研究,守正创新,才有了“稻菽千重浪”。人生需要价值导航,国家需要精神引领,翻开我们的英雄谱,豪迈雄浑中写尽其矢志不渝的初心,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吾辈青年,望着历史中踽踽远去的英雄背影,自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笃志前行。顶天立地,大爱无疆,平凡人也能成真英雄。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观今宜照古:有骁勇善战、竭忠尽智的岳飞、戚继光,有收复伊犁、穷心治理的左宗棠。无古不成今:仍铭记被烈火吞噬的邱少云的身影,仍感动于“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同龄人陈祥榕。我们的民族英雄,怀揣火种走过黑暗长夜,跨过战友遗骸,踏过荆棘深渊,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延续民族的火焰。他们是中华民族前进征程中一座座丰碑,亦是青年人走向光明道路的引路人。余秋雨写道:“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则把生命开释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居心叵测者手段诡谲,为个人利益勾心斗角;志在长天的平凡英雄负重前行,为祖国人民高擎双手。平凡人也能成为真英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你我都是平凡人。但不论我们身处何种岗位,肩负何种职责,都要用平凡的人生留下不平凡的笔墨,用实际行动成就不平凡的业绩,把每一个平凡英雄的力量,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全命题材料作文。材料呈现重庆山火中涌现出的平凡英雄,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都在为扑灭山火拼尽全力。在这场灭火斗争中令人感动的,既有消防队员的挺身而出、义无反顾,也有各界群众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材料进一步指出,英雄就是身边的平凡人,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新时代的英雄,可能是亲密的邻居亲友,可能是陌生的路人过客,可能一身尘土、一脸朴实,但他们用寻常的言行、真挚的情感,书写了属于当下、属于我们的英雄史诗。在中华大地上,英雄的基因与火种从来不缺,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奉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准则,崇尚和衷共济、风雨同舟。每逢危急时刻,总有无数平凡人无惧风浪、慷慨前行。这是中华民族穿越风雨的文化基因,也是我们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平凡人也能成真英雄”这个题目是观点性的,但思路可以发散,可写的内容比较多。如:哪些平凡人成了真英雄,平凡人怎样才能成为真英雄等等。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平凡的英雄,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没有人生而英勇,平凡英雄选择无畏。二、平凡英雄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逆流而行。三、平凡英雄,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辛勤耕耘。最后总结,对英雄最好的致敬,除了崇尚,还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进的力量,用英雄的壮举激励我们勇毅前行。立意:1.英雄从来出自民间,凡人亦有英雄气。2.热忱奉献祖国,平凡可成英雄。3.“平凡英雄”构筑精神基座。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0 11:05:07 页数:19
价格:¥2 大小:52.0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