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要是文化复兴,诗词复兴是文化复兴重要组成部分。诗词“复”到哪?又如何“兴”?“复”是继承古人优良传统。诗词“复”到哪?尧舜禹,不行;《诗经》,不完备;汉至隋,有过古诗繁荣。到了唐,诗的局面大开,样式完备,近体为主,古体不废,百花齐放,空前繁荣。加之开放、宏阔的社会氛围,使唐代出现诗的高峰,涌现大批优秀诗人和诗篇。因此,诗“复”就是要“复”到唐朝。“兴”则是在前人基础上继承创新。今人某些“体”的尝试不被认同,未见成功。其实无须别出心裁,创新是与时俱进,主要是在用韵方面,新韵通行,旧韵不废。律诗格律,在初唐即已完备。所谓格律,不过就那么几条,平平仄仄,粘粘对对。宋朝叶圭在《海录碎事·文学》说:“沈宋(沈佺期、宋之问)辈律诗,尤为精切。”唐代诗人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说:“沈宋之流,研炼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讲律用律,唐就足够了。格律非铁律,实际是约定俗成。我们说格律“复”到唐朝,而不是元明清,为什么?因为是后人,尤其是明清一些论家画蛇添足,增加条律,臆造规矩,即唐诗以外的规矩。明清诗界,格局小,规矩多。清人王士祯提出过“律诗定体”,他说这属于探索,并非定于一尊。南宋(实际是金)产生的平水韵,只是概括总结唐以来近体诗用韵的大略情形,远不足以包容全部。《律诗定体》只有薄薄数页,且版本多有错漏。《清诗话》的编辑者注明是来自“家塾旧抄本”。在诗韵问题上,赵执信曾求教于王士祯,指出王“律调,盖有所受之”,却“终身不言所自。其以授人,又不肯尽也”。王还提醒过赵执信“子毋妄语人”(《谈龙录》)。当代学者郭绍虞认为:“王士祯进一步摸索钩稽,初具眉目,只因不敢看作定论,所以不以示人”(郭绍虞《清诗话序言》)。因此无须将《律诗定体》奉为圭臬。当今,有人把平水韵作为金科玉律,不越雷池。说李白哪首是按平水韵写的,而杜甫哪句违背了平水韵;认为“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是孤平,这不是无知就是荒唐。何况,当代名家如启功、王力、吴小如等,对“孤平”的定义说法不一。叫人们怎么遵循?有人固守格律的繁文缛节,不许一字“出律”。有人对作诗历来可以变通的事实和主张视而不见,对一些所谓“规矩”则全盘拾起,不厌其繁复,其禁忌甚至包括“四声”“八病”之类。其实,所谓“三仄尾”“三平调”甚至“孤平”皆非唐宋禁忌,都是后人(明以后)陆续添加的禁条。例如,主张挤韵的人 以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为例,说“岸”和“还”挤了。我评论说,不在一个车厢里,怎么挤?如此种种条条框框,既非传统,又不合理,不利于诗词的发展。当然,历史上任何文化复兴,都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创新开拓。因此,删繁就简、适度宽松,又“复”而“兴”,守正而变,继往图新,适度宽容,乃中华诗词与时俱进、实现繁荣之要义。摘自李树喜《说说诗词复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唐代是诗的高峰,而且还涌现了大批诗人和诗篇,所以诗词复兴要“复”到唐代。B.诗词复兴的“兴”是指无须别出心裁,但要与时俱进,这体现在新韵通行,旧韵不废。C.南宋(金)产生的平水韵,概括总结了唐代近体诗用韵的大略情形,远不足以包容全部。D.作诗要遵守格律,但不能固守格律的繁文缛节,所以明清一些大家对唐代格律做了补充。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开门见山,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引出文化复兴,又引出诗词复兴的重要性。B.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诗歌复兴,对“复”到唐朝的原因和今人复兴的问题论述较为深入。C.第五段否定了明清格律并多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无需将《律诗定体》奉为圭臬。D.末段举例阐明,固守格律既非传统,又不合理,诗词的发展只有创新开拓才是出路。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律诗格律即按照约定俗成,做好平仄粘对,律诗定型要归功于沈宋(沈佺期、宋之问)。B.对平水韵的认知不够全面,启功等人对其定义也说法不一,体现了对格律用韵的反思。C.律诗出现“犯孤平”、“三平调”等是被允许的,这体现了文中作诗要讲究变通的观点。D.中华民族的诗词复兴,即要回到唐代,从传统文化中集聚精华,又要实现创新发展。【答案】1.B2.C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诗词复兴要‘复’到唐代”错,原文第二段“诗‘复’就是要‘复’到唐朝”说的是“复”,而不是“复兴”。C.“唐代近体诗用韵的大略情形”错,原文第五段说的是“只是概括总结唐以来近体诗用韵的大略情形”,“唐代”和“唐以来”时间概念不同。D.“明清一些大家对唐代格律做了补充”错,由原文第五段“尤其是明清一些论家画蛇添足,增加条律,臆造规矩,即唐诗以外的规矩”可知,作者不赞成明清一些人的做法。故选B。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目是论证无需将《律诗定体》奉为圭臬”错,此段首句即观点,“我们说格律‘复’到唐朝,而不是元明清,为什么?因为是后人,尤其是明清一些论家画蛇添足,增加条律,臆造规矩,即唐诗以外的规矩”,后面进行论证,可见目的是论证格律“复”到唐朝,而不是元明清的观点。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回到唐代”错,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历史上任何文化复兴,都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创新开拓”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金面具残片、青铜神树……连拆6个“盲盒”,出土500余件文物。时隔35年,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又“上新”。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随着三星堆文物不断“上新”,人们发现中国多地有与之相似的同款,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同时,也引发了“全国文物大battle”。3月底,四川日报在其官微发起挑战,派出首批出战队员:金面具、方尊、陶三足炊器,引发河南日报、北京日报等友好应战。如河南日报推出妇好鸮尊,山西媒体则组团推出鸟尊、鸮卣等重量级文物。各地媒体及博物馆紧跟热点话题,创新思路打造国宝天团,使古老文物借新技术、展示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近年来,让文物活起来渐成社会共识,2018年,央视文物类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掀起国宝热,节目中通俗风趣的文案让人回味无穷,因节目“走红”的一大批国宝也不断吸引着观众的围观。节目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文物进行360度无死角全景呈现,不仅让观众感受到空间的拉近,更让观众随着文物一起重返历史现场,感受历史。从上古时期的红山玉龙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再到魏晋隋唐的唐代仕女图,国宝在活泼文案和科技的助力下不断为观众带来惊喜,深入人心,走进寻常生活。(摘编自《国宝“能歌善舞”文物“萌态可掬”》,《光明日报》2021年4月21日)材料二:莫高窟也称“千佛洞”,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在过去几十年里,却深受病害影响。想要让莫高窟的文物“活”起来,首先要进行的是保护和修复。 “壁画病害种类繁杂,经过多年探索,我们搞清了其中一部分病害机理,但还有一部分病害形成的过程,有待于进一步揭示。”苏伯民说,和壁画一样,青铜器、纸质文物劣化的情形也千差万别,这背后的微观机理和环境作用机制都需要进一步挖掘分析。在苏伯民看来,首先要对文物的状态和它原来的材质和制作工艺有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揭示其制作材料和工艺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这样才能为保护和修复提供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袁靖也认为,要深化对文物劣化的微观机理与病害发育的环境作用机制的认知,补齐基础理论方法和科学数据积累等方面的短板。“让文物活起来,需要让博物馆里的文物‘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解释道,“转”起来,即依法依规加大文物统筹协调力度,促进藏品借展和重要展览巡展常态化制度化,让更多的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智”起来,就是大力推进文物资源的数字化,实现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动”起来,就是加速文物活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不断优化传播内容。(摘编自《文物保护亟须科技发力》,《科技日报》2021年3月8日)材料三:这两天,河南卫视春晚的一档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登上网络热搜。单个视频在微博累计超过1000万次观看,“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话题在微博有近亿次阅读量。而这火爆“出圈”的背后,处处蕴藏着传统文化内涵。舞蹈《唐宫夜宴》由2020年郑州歌舞剧院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的参赛作品《唐俑》改编而来,其内容并不只是讲夜宴,而是以夜宴的乐师们为主角,展示唐朝少女们从准备、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舞蹈风格诙谐幽默,唐风味儿十足。14位活泼灵动的“唐朝少女”仿佛从古画中走出,她们时而嬉笑打闹,时而梳妆打扮。婀娜多姿、古韵十足的舞姿和精致复原的唐妆,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完美的呈现于舞台,让观众“一秒穿越回大唐”,代入到盛唐时期独有的美学空间。在创作设计上,《唐宫夜宴》加入了5G、AR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相融合,在舞台上植入了博物馆的场景,以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呈现出令人惊艳的视觉效果。伴随着灵动的舞姿,古画和文物在现代科技舞美的辅助下,徐徐映入观众眼帘。一场精心创作的舞蹈艺术盛宴,蕴含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蕴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唐宫夜宴》的火爆“出圈”正是观众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输出的渴望和热情。(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采编中心》)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央视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以通俗的表达,先进的现代科技将文物进行全景呈现,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时空距离。B.各地媒体及博物馆创新思路,借助新技术,使古老文物展示出独特的文化价值与魅力。C. 与《如果国宝会说话》中的文物全景呈现相比,《唐宫夜宴》能够更好地让观众置身其中,更加近距离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D.莫高窟壁画病害种类繁杂,只有揭示其制作材料和工艺原理,才能使它更好的“活”起来,这也是焕发文物生机的前提。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古代文明多元一体,三星堆“上新”的文物与其他地方有相似的同款,这就是具体的证明,同时这些文物也为中华文明历史进程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B.三星堆文物不断“上新”,由此引发的文物比拼是文物“转”起来的表现,而由真人演绎的舞蹈《唐宫夜宴》则是让文物“活”起来的表现。C.让博物馆里的文物“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目的是促进展览巡展常态化,加速文物活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进文物资源的数字化。D.立足传统文化根脉,借助5G、AR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将传统文化丰富内涵蕴藏于舞蹈之中,这是《唐宫夜宴》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6.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让传统文物“活”起来的措施及意义。【答案】4.C5.C6.措施:①创新思路,借助数字技术,使古老文物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②科学认知文物,揭示其制作材料和工艺原理,在此基础上,使文物‘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意义:有利于让传统文物走进百姓生活,重焕生机,展示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同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丰富当今的艺术形式,满足观众对优秀文化的追求。【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与《如果国宝会说话》中的文物全景呈现相比,《唐宫夜宴》能够更好地……”错,原文没有把《如果国宝会说话》与《唐宫夜宴》作比较。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目的是促进展览巡展常态化,加速文物活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进文物资源的数字化”错,由原文材料二最后一段“‘转’起来,……促进藏品借展和重要展览巡展常态化制度化,让更多的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智’起来,就是大力推进文物资源的数字化……‘动’起来,就是加速文物活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可知,“促进展览巡展常态化,加速文物活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进文物资源的数字化”是对“文物‘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的解释,不是目的,目的是让文物“活”起来。 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措施方面:材料一第二段“各地媒体及博物馆紧跟热点话题,创新思路打造国宝天团,使古老文物借新技术、展示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概括出:①创新思路,借助数字技术,使古老文物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材料二第二段“首先要对文物的状态和它原来的材质和制作工艺有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揭示其制作材料和工艺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这样才能为保护和修复提供依据”第三段“让文物活起来,需要让博物馆里的文物‘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概括出:科学认知文物,揭示其制作材料和工艺原理,在此基础上,让博物馆里的文物“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意义方面:材料一和材料二围绕让文物“活”起来,介绍了三星堆文物展示、《如果国宝会说话》、莫高窟文物保护与修复等,结合“各地媒体及博物馆紧跟热点话题,创新思路打造国宝天团,使古老文物借新技术、展示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文物进行360度无死角全景呈现,不仅让观众感受到空间的拉近,更让观众随着文物一起重返历史现场,感受历史”“促进藏品借展和重要展览巡展常态化制度化,让更多的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概括出:有利于让传统文物走进百姓生活,重焕生机,展示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材料三重点介绍《唐宫夜宴》,“一场精心创作的舞蹈艺术盛宴,蕴含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蕴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唐宫夜宴》的火爆‘出圈’正是观众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输出的渴望和热情”概括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丰富当今的艺术形式,满足观众对优秀文化的追求。(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图谏郭建国宫人高呼:“传翰林图画院待诏张择端觐见。”张择端赶紧整理朝服,双手高举《清明上河图》,直奔文德殿。 宋徽宗听完张择端禀报,命人打开画作请众卿鉴赏。张择端躬身将画作铺在大殿之上,宋徽宗离开龙椅,近前左右观看。宋徽宗面露喜色,评道:“正道(张择端表字)此图功力上乘,笔法娴熟,构图严谨,人物体态生动,布局疏密有致。爱卿用心之处可嘉,朕心甚慰。众卿以为如何?”蔡京在旁言道:“陛下所言极是。正道画功深厚,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对京师繁华、太平盛世描画甚佳。”众人附和。宋徽宗笑道:“若无辽金之扰、西夏之害,我大宋是何等繁华富足,百姓是何等安居乐业。辽金、西夏常居荒蛮之地,无五谷之养,少经史之德,其只知金钱财帛之贱物,岂可与我大宋书画之精深技艺相比。其可悲乎,可贱耶?”众人齐呼陛下英明。宋徽宗命取笔墨,两宫人端平画作,挥毫题下“清明上河图”五个瘦金体,并盖上双龙小印。张择端在旁肃立,低声言道:“陛下,臣花费十年心血,今日终于绘成此图。十年中,不免世事变化,还需陛下仔细鉴赏。”宋徽宗又赞许几句,命内府收藏此图,退朝。夫人颜氏见丈夫进宫回家,向前欲道贺,却见张择端闷闷不乐,忙问难道圣上不满意?张择端摆手说:“圣上只知画,而不知政,大宋危矣!”他命妻子收拾细软,变卖房产,择日启程离京。张择端告别画院同僚,携妻带子,一路东行,数月后,来到曹州地界。颜氏因舟车劳顿,一病不起。张择端不得已,寻一农家客栈住下,伺候颜氏将养身子。这一住,却生活了数年。靖康二年四月,传来噩耗,张择端闻听“靖康之变”,顿时晕倒在地。众人连扶带唤,待其醒来,遂放声痛哭。他捶胸顿足,向北跪呼:“陛下,您若知那图徒有其表,早加以治政强军,岂有今日之祸哉?”众人尽皆落泪。张择端一连数日茶饭不思,暗暗垂泪。一日,他告别颜氏独自赶赴京师,颜氏阻拦不住,百般叮嘱,噙泪相送。张择端站在虹桥之上,汴河无商船来往,码头驮夫不知去向。沿河酒肆、茶坊、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纸马店、刀剪摊、杂货摊,关停歇业,人影寥寥。一会儿,桥下攀上一老者,衣衫褴褛,气喘吁吁。张择端询问城中可有官兵驻守,老者答早已不见踪影。张择端驻足良久,眼前一片惨景,宛如万箭穿心,双眼泛出泪花。他拖着病腿,三步一回头,返回曹州。张择端历经数月,终于回到家中,这一路疲饿交加,竟卧床不起,熬病月余。颜氏日夜守候,张择端渐渐恢复。一日,张择端买来薄绢,铺展在旧木板搭起的条案上,研墨润笔。他不急动笔,翻出苏洵的《六国论》诵读起来,读罢掩面垂泪。稍停,他开始着手作画,笔力劲道娴熟,全景图早已成竹在胸,所画人物、车马、屋宇、船只、桥梁、树木、各种杂件,如从笔下流出,慢中飞动,快中沉稳。约两年时间,张择端又画出一幅《清明上河图》,此图不同于金人掠去的首稿,图中已不见士兵慵懒之态,文武官员抢道不让,税负过重官商吵闹,以及侵街占道、通行混杂等市井管理乱象,完全是一幅太平盛世、繁华富足的盛景。 张择端携家眷再度启程,一路南渡,漂泊不定。绍兴二年,他听说宋高宗迁都临安,便辗转来到此地。初到时,张择端精神振奋,四处游玩几日。一日,他将朝服穿戴一新,带着《清明上河图》复稿,向皇宫走去。宋高宗很快下旨召见,张择端进殿伏地跪拜,君臣二人相见感慨万千,不免伤心落泪。张择端将献图之事禀报,宋高宗命人打开观看。宋高宗夸赞此图甚得先皇喜爱,又问此图不是早已被金人掠去了吗?张择端解释道,此图乃耗时两年之新作,与原作颇有不同。宋高宗边看边问秦桧:“会之(秦桧表字)爱卿,意下如何?”秦桧略顿道:“依臣之见,此图画法精湛,但已是昨日京师,徒为黄粱一梦尔。今日临安日益繁华,已现中兴之象,实为我大宋之福啊。”宋高宗点头称是。宋高宗又说了一些勉励的话,让张择端好好保存,以传后世临习。张择端告退。张择端回到家中,气得浑身发抖,怒骂苟安之辈。颜氏劝慰,仍难抑其怒。一连数日,张择端坐卧不宁,口中怒骂不止。他看着那幅《清明上河图》,拿起又放下,反复数次。最后,他长叹一声,将画作掷于炭火之中。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宋徽宗看到张择端献上的图,面露喜色,并亲笔题名,加盖御印,可见其对《清明上河图》的赞许。B.第一次献图失败后,张择端带着妻子逃离了京城,表明他预感到危难将至,对宋王朝彻底失望了。C.第一次绘制《清明上河图》历时十年,第二次历时两年,可见张择端在第二幅图上花费的心思不如第一次。D.两次献图,蔡京、秦桧都明白张择端献图的真实目的,但都选择蒙蔽君主,可见二者的邪恶用心。8.下列对小说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次献图时,作者通过宋徽宗的语言,表现出他的刚愎傲慢,为后文大宋兵败南迁埋下了伏笔。B.“靖康之变”的消息传来,作者借助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张择端内心的沉痛与愤懑。C.第二幅图所画景象,与当时京师的真实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张择端作画与观景时心情截然不同。D.小说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虚构,使得小说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又立意深刻,意味深长。9.张择端先后两次画《清明上河图》,但所画内容并不相同,请结合文本分别概括画作内容并分析画家的意图。10.误会法,是小说常用的表达技巧之一,指作者有意造成人物之间的理解或不理解、信任或不信任的误会,以此来达到一定的写作目的。请指出小说是如何使用“误会法”的,并分析其艺术效果。【答案】7.A8.C9.(1)第一次:画作着力表现太平中暗藏危机,士兵慵懒,文武官员争道,赋税沉重,市井混乱。画家想让宋徽宗意识到宋朝表面繁华,实则暗藏危机,当居安思危。(2 )第二次:画作着力表现昔日京城的太平安定、繁华富足。画家想告诫宋高宗不可偏安一隅,当励精图治,收复山河。10.张择端两度向君主献画,君主都没有理解他的真正意图。效果:①两度献画均不被理解,凸显出张择端内心的愤懑与无奈,使人物形象更鲜明。②表现出“靖康之变”前后君主昏聩、奸臣误国的社会现实,增强了小说的批判意味。③张择端忠心忧国,最终皆不被理解,强化了小说的悲剧意味,令读者扼腕叹息。【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彻底失望了”理解错误。依据原文“张择端又画出一幅《清明上河图》,此图不同于金人掠去的首稿”“带着《清明上河图》复稿,向皇宫走去”等内容可知,张择端还有第二次献图,可见他仍然抱有希望。C.“花费的心思不如第一次”理解错误。依据原文“陛下,臣花费十年心血,今日终于绘成此图。十年中,不免世事变化,还需陛下仔细鉴赏”“陛下,您若知那图徒有其表,早加以治政强军,岂有今日之祸哉”“稍停,他开始着手作画,笔力劲道娴熟,全景图早已成竹在胸”等内容可知,张择端的两次画图都是真心的,都是为了想借图讽劝。D.“两次献图,蔡京、秦桧都明白张择端献图的真实目的”理解错误。依据文意可知,文章并没有体现出蔡京、秦桧二人是否明白张择端献图的真实目的,所以蔡京、秦桧二人不一定明白张择端献图的真实目的。但无论是否看出,他们身为佞臣都会做出相同的反应。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C.“表现出张择端作画与观景时心情截然不同”分析错误。依据文意可知,无论是作画,还是观景,张择端的心境都是沉痛与愤懑的,也正因如此,才能凸显出张择端献图的目的。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依据原文“陛下,臣花费十年心血,今日终于绘成此图。十年中,不免世事变化,还需陛下仔细鉴赏”“圣上只知画,而不知政,大宋危矣”“约两年时间,张择端又画出一幅《清明上河图》,此图不同于金人掠去的首稿,图中已不见士兵慵懒之态,文武官员抢道不让,税负过重官商吵闹,以及侵街占道、通行混杂等市井管理乱象,完全是一幅太平盛世、繁华富足的盛景”等内容可知:第一次:画作内容主要描绘的是“士兵慵懒”“文武官员抢道不让”“税负过重官商吵闹”“ 侵街占道”“通行混杂”等市井管理的混乱现象,表现太平盛世下暗藏危机。画家想通过该画内容提醒宋徽宗要居安思危,认识到朝廷表面看似繁华,实则暗藏危机。第二次:画作主要内容表现的是一幅太平盛世、繁华富足的盛景,这是“靖康之变”之后,宋朝偏居江南一隅,画家意在告诉宋高宗不可长期安居江南,要励精图治,收复失地,重铸大宋昔日辉煌。【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该文章的“误会法”体现在张择端的两次献图都没有被当时的皇帝明白其真是用意。表达效果:首先,从人物形象上来说,张择端两次献图都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明白其真实用意,从而表现出张择端内心的沉痛与愤懑,使得人物形象逼真。其次,从主题上来说,本文主要通过张择端的两次献图来表现一位忠于国事的文人形象。张择端两次献图均不被理解,体现了小说的悲剧意味,使宋王朝的统治者昏庸无能的表现得淋漓尽致,增强了批判的效果。最后,从艺术效果来说,文章中间插入“靖康之变”,第一次献图在“靖康之变”之前,第二次献图是在“靖康之变”之后,两次献图都没有被理解,写出了宋朝这段历史的社会现实,批判了“靖康之变”前后宋朝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强化了小说的悲剧意味。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汉和帝永元四年,窦宪兄弟专权,帝以朝臣上下莫不附宪,独中常侍钩盾令郑众不事豪,遂与定议诛宪。郑众迁大长秋。帝策勋班赏,众每辞多受少,帝由是贤之,常与之议论,宦官用权自此始矣。帝引公卿所举敦朴之土,特问以当世之敝,为政所宜。李固对曰:“中常侍在日月之侧,声势振天下,子弟禄任,曾无限极。今可为设常禁,同之中臣。宜罢退宦官,去其权重,裁置常侍二人,方直有德者省事左右。”上览众对,以李固为第一。诸常侍叩头谢罪,朝廷肃然。永和元年十二月,以前司空王龚为太尉。龚疾宦官专权,上书极言其状。诸黄门使客诬奏龚罪,上命龚亟自实。李固奏记于梁商曰:“王公以坚贞之操,横为谗佞所构,众人闻知,莫不叹栗。夫三公尊重,无诣理诉冤之义,纤微感概,辄引分决,是以旧典不有大罪,不至重问。”商即言之于帝,事乃得释。永兴元年秋七月,郡国三十二蝗,河水溢。百姓饥穷流冗者数十万户冀州尤甚诏以侍御史朱穆为冀州刺史及到奏劾诸郡贪污者宦者赵忠丧父归葬安平僭为玉匣穆下郡案验,吏畏其严,遂发墓剖棺,陈尸出之。帝闻,大怒,征穆诣廷尉,输作左校。太学书生颍川刘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讼穆曰:“伏见弛刑徒朱穆,处公忧国,拜州之日,志清奸恶。由是内官咸共恚疾 ,谗隙仍作,极其刑谪,输作左校。天下有识,皆以穆同勤禹、稷而被共、鲧之戾,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手握王爵,而穆独亢然不顾身害,竭心怀忧,为上深计。臣愿黥首系趾,代穆校作。”帝览其奏,乃赦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八》)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百姓饥穷/流冗者数十万户/冀州尤甚/诏以侍御史朱穆为冀州刺史/及到奏劾诸郡/贪污者宦者赵忠/丧父归葬安/平僭为玉匣/B.百姓饥穷/流冗者数十万户/冀州尤甚/诏以侍御史朱穆为冀州刺史/及到/奏劾诸郡贪污者宦者/赵忠丧父/归葬安平/僭为玉匣/C.百姓饥穷流冗者数十万户/冀州尤甚/诏以侍御史朱穆为冀州刺史/及到奏劾诸郡/贪污者宦者赵忠/丧父归葬安平/僭为玉匣/D.百姓饥穷流冗者数十万户/冀州尤甚/诏以侍御史朱穆为冀州刺史/及到/奏劾诸郡贪污者/宦者赵忠丧父/归葬安平/僭为玉匣/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众迁大长秋”与“终继五国迁灭”(《六国论》)中的“迁”字含义相同。B.“帝由是贤之”与“尊贤而重士”(《过素论》)中的“贤”字含义不同。C.“曾无限极”与“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曾”字含义不同。D.“由是内官咸共恚疾”与“常问天下所疾恶者”(《张衡传》)中的“疾”字含义相同。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窦宪兄弟把持权力,皇帝认为朝廷中大小官员没有谁不依附窦宪,只有郑众不趋奉窦氏,便与他密谋诛杀窦宪。B.王龚痛恨宦官专权,上书竭力揭发他们的罪状。众宦官都指使门客诬陷王龚,皇帝命令王龚赶快说明实际情况。C.李固认为,王龚地位尊贵显要,爱护自己的名节,明知被诬陷却没有办法申诉冤屈,于是上奏皇帝请求赦免王龚。D.朱穆担任冀州刺史期间,秉公办事却遭宦官诽谤,受到严厉的惩罚,太学生刘陶等几千人到朝廷为朱穆申辩冤屈。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引公卿所举敦朴之士,特问以当世之敝,为政所宜。(2)王公以坚贞之操,横为谗佞所构,众人闻知,莫不叹栗。【答案】11.D12.A13.C14.(1 )皇帝召请三公九卿推举的敦厚朴实之士,特地拿当代的弊病及治理国家应该做的事情(向他们)咨询。(2)王龚因为坚贞的节操,无缘无故被谗邪奸佞的小人陷害,众人听了,没有不叹息惊惧的。【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百姓饥寒交迫穷困不堪,四处流散的有几十万户,冀州地区尤为严重。皇帝下诏任命侍御史朱穆为冀州刺史。朱穆到冀州任职后,就向朝廷上奏弹劾各郡的贪官污吏。宦官赵忠的父亲死了,运回安平下葬,赵忠超越其父的身份,为他穿上(只有皇帝或王侯才允许穿的)金缕玉衣。“诸郡贪污者”是“奏劾”宾语,也是被奏劾的对象,不能断开,排除AC。“宦者”是“赵忠”的身份,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含义相同”说法错误。第一句,迁:升迁、升任。句意:郑众升任大长秋。第二句,迁:改变,消亡。句意: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B.正确。第一句,贤:认为……贤能。句意:和帝因此认为郑众贤能。第二句,贤:贤才。句意:尊重贤才而又重用士人。C.正确。第一句,曾:竟然。句意:竟然没有尽头。第二句,曾:增加。句意: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D.正确。两个“疾”都解释为“痛恨”。句意:因此宦官都痛恨他。/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于是上奏皇帝请求赦免王龚”说法错误,依据原文“李固奏记于梁商曰:……商即言之于帝,事乃得释”可知,李固并没有上奏皇帝,这番话是李固向梁商上书时说的,梁商向皇帝进言,事情才得以平息。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引”,召请;“特问以当世之敝”,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特以当世之敝问”;“为政”,治理国家。(2)“横”,无缘无故;“为谗佞所构”,被动句;“构”,陷害;“叹栗”,叹息惊惧。 参考译文:永元四年,窦宪兄弟把持权力,和帝认为朝廷中大小官员没有不依附窦宪的,只有中常侍钩盾令郑众不侍奉豪强结成的朋党,于是便与他密谋决定诛杀窦宪。郑众升任大长秋。和帝依据功劳大小给予赏赐,郑众总是推辞多而接受少,和帝因此认为郑众贤能,常常与他一起讨论朝政大事,宦官把持权力从此开始。皇帝召请三公九卿推举的敦厚朴实之士,特地拿当代的弊病及治理国家应该做的事情(向他们)咨询。李固回答说:“中常侍在帝后身边声威和气势震动天下,他们的子弟享受俸禄担任官职竟然没有尽头。从现在起可以为他们常设禁令,等同中臣子弟。应该罢黜宦官,削减他们的权力,裁减设置两个常侍,让端方正直有德行的人在皇帝身边处理政务。”皇帝看过大家的奏对,认为李固是第一。各位常侍都叩头谢罪,朝臣于是恭敬谨慎。永和元年十二月,任命前任司空王龚担任太尉一职。王龚痛恨宦官把持权力,于是上书极力揭发他们的罪状。各宦官都指使门客上奏朝廷诬陷王龚有罪,皇帝命王龚赶快自己说出实情。李固向梁商上书说:“王龚因为坚贞的节操,无缘无故被谗邪奸佞的小人陷害,众人听了,没有不叹息惊惧的。三公地位尊贵显要,没有合理申诉冤屈的道理,稍有愤激感叹就自杀,因此按照旧的规算制度,不犯有大罪,是不审讯三公的。”梁商立即向皇帝进言,事情才得以平息。永兴元年秋季七月,有三十二个郡国发生蝗灾,黄河四溢泛滥。百姓饥寒交迫穷困不堪,四处流散的有几十万户,冀州地区尤为严重。皇帝下诏任命侍御史朱穆为冀州刺史。朱穆到冀州任职后,就向朝廷上奏弹劾各郡的贪官污吏。宦官赵忠的父亲死了,运回安平下葬,赵忠超越其父的身份,为他穿上(只有皇帝或王侯才允许穿的)金缕玉衣。朱穆下令郡太守查验,郡里官吏惧怕他的严厉,于是挖墓开棺,将尸体摆放出来。皇帝听说后,大怒,征召朱穆到廷尉,去左校做劳役。太学生颍川人刘陶等数千人前往朝廷上书,为朱穆争辩:“我们看见解除枷锁的刑徒朱穆,秉公办事,忧国忧民,自他被任命州刺史的那天,就立志清除奸佞与邪恶。因此宦官都痛恨他,谗言四起,使他遭受严厉的惩罚,罚做劳役。天下有识之士,都认为朱穆像大禹、后稷一样勤于做事,但是却同共工和鲧一样遭受处罚。当今宦官近臣窃取把持着国家的政权,手中把持任免王侯爵位的大权,而唯独朱穆刚强正直,不顾自身受害,竭尽忠诚,心怀国家,为皇上深谋远虑。我们愿意接受黥刑,脚戴铁镣,替朱穆做苦役。”皇帝看过他们的奏章后,就赦免了朱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牡丹韩琮①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名移②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注]①大中十二年(858),韩琮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并失官。②移:改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牡丹不在桃杏开放的时节与之争艳,而是叶帐成阴时才绽放花朵。B.“晓艳”“暮香”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写牡丹花朵凝露、幽香飘溢。C.与兰草杜若相比,牡丹贵为花中之王,擅长在富贵人家的宅第安享荣华。D.尾联写暮霞般的牡丹凋零,空留下似屏的绿叶,寄寓了诗人无限的感慨。16.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都写到了牡丹,但牡丹的作用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爱莲说》中借牡丹来反衬莲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对爱慕荣华者的批判和对高洁人格的坚守;②《牡丹》托物言志,通过对牡丹的吟咏,表明对高尚情操的崇奉。【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擅长”错误,“擅”是独占、专有的意思,是说牡丹独占尊位。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周敦颐的《爱莲说》,作者在文中要赞颂的是莲,但他不是作孤立静止的描写,而是在对比描写中显示它的高超不凡。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把莲花的高洁从牡丹的反衬中突现了出来。而对牡丹的追慕者甚多,爱莲者甚少,则又在对比中显示出不良风尚之盛。作者通过对菊、牡丹、莲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就自然而然树立了莲花的美好形象。《牡丹》首联写牡丹的品格,写牡丹不在桃杏开放的时节与之争艳,而是叶帐成阴时才绽放花朵;颔联写牡丹的贡献;颈联转诉牡丹对嫉妒者的蔑视;尾联写暮霞般的牡丹凋零,空留下似屏的绿叶,寄寓了诗人无限的感慨。全诗字字写花,处处喻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牡丹的吟咏,表明对高尚情操的崇奉。(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青年学子与其终日空想,不如奋起学习。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传达了相似的观点。(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叠词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蜿蜒曲折的山路图。(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边塞苦寒、风狂雪早的特点。 【答案】①.吾尝终日而思矣②.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③.青泥何盘盘④.百步九折萦岩峦⑤.北风卷地白草折⑥.胡天八月即飞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臾,折,萦,岩,峦。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法国19世纪大画家米勒有一句名言:“艺术家没有业余的。”这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真正的艺术行为都是业余的。因为一个人的艺术冲动不可能像做其他工作一样按部就班。灵感许多时候是①的。一个艺术家看起来只在空闲之时完成一件作品,却要源自生命的深处,使用了极大的不为外人所知的心之力量。所谓“闲适”,我们要看它的底色,看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灵状态。闲适不等于涣散,空寂也不是空荡,不是真的②;而是另一种显性的存在。这种存在是变形的真力,是隐伏的高亢,是委婉的冲荡,是急切的反面。这些极致之美所产生的撩拨和融动之力,同样是强大的,比如王维的部分杰作尽管看起来十分“空寂”和“清美”,却不乏此种力量。当然,王维的部分应酬诗不在此列,语言错彩镂金,但心力没有在此耗散,他大概觉得不值。这使我们想起产量很大的白居易、苏东坡和陆游等诗人,他们虽然有许多③的杰作,但是也有大量文字游戏,实际上属于“业余”。这些“业余”性质远非依靠文学修养所能改变,这不是什么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生命力的问题。一次创造发挥得究竟如何,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却仍然要看这一次生命投入的大小和深浅。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不期而至②一无所有③脍炙人口19.①采用排比,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一气呵成,为下文说明“这些极致之美所产生的撩拨和触动之力,同样是强大的”蓄势。②从“变形的真力”“隐伏的高亢”“委婉的冲荡”“急切的反面”四个方面谈显性的存在,条理清晰,表达了对“闲适”的肯定。【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本处是说一个人的艺术冲动不可能像做其他工作那样按部就班,所以一个人的灵感的到来也是让人无法预料的,可用“不期而至”。“不期而至”,没有预料地到来。②本处是对“闲适”的阐释,闲适不等于涣散,空寂也不是空荡。而空荡就是什么都没有,所以“闲适” 不是空荡,不是一无所有,可填“一无所有”。“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③本处是形容白居易、苏东坡和陆游等诗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一直被人们赞美和传诵,可用“脍炙人口”。“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的能力。本句话采用了“……是……,是……,是……,是……”的句式,句式一致,所以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的使用,使句式非常的整齐,并且有一气呵成的气势,从节奏上来看,节奏感非常地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用排比的形式来表现“这种存在”,从而为下文说明“这些极致之美所产生的撩拨和触动之力,同样是强大的”蓄势。本句话的主语是“这种存在”,通过“是……,是……,是……,是……”的句式,可以看出,这句话是从“变形的真力”“隐伏的高亢”“委婉的冲荡”“急切的反面”四个方面谈显性的存在,条理清晰,表达了对“闲适”的肯定。(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风湿一词源于中医,患者如存在关节、骨骼、肌肉或者关节骨骼附近的肌腱、软组织疼痛,都可以称为风湿。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在关节的表现,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感染与风湿性关节炎有关,链球菌感染原因导致的关节炎在医学上被称为风湿性关节炎。而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有关。这种疾病以慢性、进行性、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是一种常见的高致残性疾病。如果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没有得到较好控制,会造成关节软骨及骨骼破坏,导致关节间隙狭窄,僵直,畸形,活动能力丧失;①,如合并肺部结节、皮肤血管病变、心血管疾病早发等。这些出现在关节外的表现,也使病人苦不堪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阻断疾病的重要时期。那么,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来说,②?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或活动期表现为关节晨僵,时间往往大于30分钟。当然,③。因为晨僵还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生理性的晨僵症与病理性的区别开来。例如老年人有轻度晨僵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时间一般短于15分钟,程度亦较轻,且易于缓解。其次是关节疼痛及肿胀,多关节受累,好发于腕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也可发生在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踝关节、足趾小关节有此表现的患者应及早到风湿免疫专科就诊。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2.提取材料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类风湿关节炎” 下定义。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50个字。【答案】20.①还会出现关节外表现;②早期有哪些表现呢;③出现晨僵不一定都是疾病21.风湿性关节炎与感染有关,链球菌感染导致的关节炎在医学上被称为风湿性关节炎。22.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高致残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分号可知,此处是说类风湿关节炎会导致的其它问题,根据后文“如合并肺部结节、皮肤血管病变、心血管疾病早发等”可知,类风湿关节炎还会扩散到这些组织以外的地方去,因此可以填写“还会出现关节外表现”。第二空,根据后文“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或活动期表现为关节晨僵,时间往往大于30分钟”可知,此处应该填写表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前的主要表现,且是个问句,因此可以填写“早期有哪些表现呢”。第三空,根据前文“当然”和后文“因为晨僵还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生理性的晨僵症与病理性的区别开来”可知,晨僵不是鉴别类风湿关节炎的唯一标准,因此可以填写“出现晨僵不一定都是疾病”。【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主客颠倒,“感染与风湿性关节炎有关”应改为“风湿性关节炎与感染有关”;成分赘余,“原因”多余,可去掉“原因”。【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题干要求提取材料要点成为一个单句,因此要准确把握句子的原意,在变换前认真分析句子的构成元素,分清主次,提取主要信息,作为句子的主干句。下定义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根据文章第一自然段“而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有关。这种疾病以慢性、进行性、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是一种常见的高致残性疾病”可知,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疾病,特点包括由自身免疫系统引起、致残性高、以慢性、进行性、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在改写句子的时候应该注意把这些要包括进去,同时控制字数不超过50个字。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 孔子认为追求财富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但是,当追求财富与坚守道义相矛盾时,孔子绝不会放弃道义。“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如果不能通过正当渠道获得财富,摆脱贫贱,那就宁肯不要富贵。材料二: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去世前捐出了880多万元个人积蓄,他说:“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西藏宏绩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个注册资本五千万的公司,在企业经营中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几年来,扶贫助贫、各类公益赞助资金捐献3000多万,在乡村改造、震后重建等方面投入2660万元。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结合材料,围绕“如何正确看待、追求财富”的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一“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意思是: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第二句“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思是:穷困与贫贱,是人人都厌弃的,但是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摆脱它,也是不能接受的。两句话肯定了追求财富的合理性,也提出了追求财富时应恪守的底线,就是要合乎道义。材料二,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去世前捐出大额积蓄,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例二西藏宏绩集团有限公司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获得财富后将财富还之于民,用之于民。两则材料都是围绕“对待财富的态度”展开的,写作时要紧紧围绕主题,即“如何正确看待、追求财富”的方式、态度、价值观去设置观点。在论证时,要集中于一点展开论述,如“君子固爱财,取之亦有道”。在论证方式上,可用逐层递进的方式展开。先肯定追求财富本身没有错,再提出当追求财富与道义相悖时,要懂得取舍,不要违背道义与良心。最后明确做法:看待、追求财富要心有家国,追求财富不忘责任担当。可使用新时代下的人物事例作为论据,如鸿星尔克集团在洪水灾害时仗义疏财、新东方集团响应“双减”号召关闭培训机构后捐赠桌椅等。立意:1.追求财富与追求道德可以统一。2.以义取财,追求财富,不要违背道义。 3.以财富回报国家。4.富而有德,富而有爱,富而有责。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理科数学下学期2月开学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文科数学下学期2月开学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豫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驻马店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1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28 03:05:02
页数:19
价格:¥3
大小:50.4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