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届12月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论》是我国二十世纪的学术经典之一,体现了朱光潜中西文艺观圆熟的融合。我们以《诗论》为中心,来探讨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从中可以看出朱光潜中西合璧的文艺观、民间文化的自觉意识、独特的诗学观。一、中西文艺观圆熟的融合与王国维等前辈一样,朱光潜之所以能贯通中西,在于他不仅有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同时也是由于他拥有开阔的视野,能将西方现代学科,包括心理学、物理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知识,纳入诗学的理论体系,可谓是中西文艺观圆熟的融合。如朱光潜自己所说,“在这里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诗论》中,朱光潜不仅利用西方文论分析中国诗歌,在分析中国诗歌时,亦采用西方的民俗现象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同时,虽然主要谈中国诗歌,也将中西方诗歌进行比较,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渊源,体现中西诗的差异特色。在讨论诗歌起源时,朱光潜以亚里士多德《诗学》为例,最后得出“诗的起源以人类天性为基础”的结论,显然受到“模仿说”的影响。在题材和内容上,在《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一章中,谈中西诗情趣上的比较时,为说明恋爱在中国诗中不如在西方诗重要,他从社会、教育、婚恋观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造成差异的原因。在自然方面,对比了中西方诗歌对自然的态度,中国诗以委婉微妙取胜,西方诗以直率深刻取胜。二、民间文学意识的渗透朱光潜将民间文学意识渗透在《诗论》中,他把民间文学影响文人诗歌用着颜色的笔勾勒了出来。从论诗的起源,诗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同异,到诗歌的声韵等,都有着浓厚的民间文学意识,特别是与诗歌密切相关的民间歌谣。朱光潜认为诗歌是起自民间的,诗歌的形式和技巧大半来自民俗歌谣。在探讨诗歌起源时,他说“诗或是表现内在的情感,或是再现外来的印象,或是纯以艺术形象产生快感”。诗歌的起源以人类天性为基础,他主张用现代未开化民族或已开化民族中未受教育的民众的歌谣做根据,而不主张以考古学与历史学为依据。诗乐舞同源,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 在诗歌的作者上,他认为中国的民间歌谣,同外国一样,经历了同样的演进阶段,第一重创作是个人的,第二重创作是群众的,并以出自同一母题,情节大半一致,词句长短简繁不一律,流行于不同地区的民歌为例,证明了民歌是经过两重创作的结果。民歌都“活在口头上”,常在流动之中。三、渗透了人生体验的诗学观王国维将诗歌的三境界与人生的三境界结合起来,强调了“景”与“情”的契合;朱光潜直接提出“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认为诗歌是人生的体验。朱光潜认为诗都难免于若干情趣,把所写的看成一种有趣的意象,把诗当作戏来看。诗最忌浅薄,也易流于轻薄,关键是是否出自至性深情。“中国诗人陶潜和杜甫是于悲剧中见诙谐者,刘伶和金圣叹是于喜剧中见诙谐者,嵇康、李白则介乎二者之间”,他认为产生谐趣的重要原因是把所写的当成戏来看,自身情感要与所写的客观事物保持距离,可见其受到“心理距离说”的影响。与其说,他欣赏陶渊明、杜甫的诗,欣赏那种情趣与意象的完美融合,不如说,他更看重的是他们幽默风趣的背后,隐藏着的沉痛和严肃,他们面对这些沉痛的豁达风度和开阔的胸襟,面对人生困窘时,表现出来的冲淡静默。朱光潜将西方文艺理论系统、辩证地介绍到中国,在分析中国传统诗歌时,从心理学、美学、哲学、物理学等领域,进行谨严有序的科学实证,建立起《诗论》科学的理论体系,逻辑结构缜密,同时广引古今中外的文学事实,可见他明确的理论自觉意识,研究方法上具有现代精神。(摘编自《从<诗论>看朱光潜的美学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论》是我国二十世纪学术经典,作者以《诗论》为中心,对其进行了多方面探讨评价,很有启发性。B.朱光潜等众多前辈之所以能贯通中西,因为他们不仅有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同时还具有开阔的视野。C.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不仅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还反过来用中国诗歌印证了西方诗论。D.未开化民族的歌谣都以人类天性为基础,考古学却完全忽视天性,故后者不可作为研究诗歌起源的依据。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无论是整体结构,还是本论部分,都采用了总分形式,从整体到局部都做到了结构严谨,层次清晰。B.文章开篇即提出《诗论》“是朱光潜中西文艺观圆熟的融合”,这一观点也贯穿了文章的各个论证层次。C.作者多处将王国维和朱光潜进行了对比,目的是突出朱光潜能贯通中西,以及朱光潜艺术观点更胜一 筹。D.作者通过朱光潜在《诗论》中举《诗学》为例,为了证明朱光潜将西方现代学科纳入了诗学的理论体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论》是一部西方文论与中国传统结合的佳作,从中我们可看出朱光潜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中西合璧的美学思想。B.为了体现中西诗的差异特色,朱光潜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诗,用西方民俗证明观点,还将中西方诗歌进行比较。C.朱光潜把民间文学影响文人诗歌用着颜色的笔勾勒了出来,说明他认为民间文学意识是影响文人诗歌的重要因素。D.朱光潜认为诗都难免于若干情趣,出自至性深情才有可能避免浅薄与轻薄,并借此肯定了陶潜、杜甫等人的诗歌。【答案】1.B2.D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多方面探讨评价”错,主要探讨的是“朱光潜的美学思想”。C.“用中国诗歌印证了西方诗论”错,原文为“在这里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是“用中国诗论印证西方诗论”。D.“未开化民族的歌谣都以人类天性为基础,考古学却完全忽视天性”错误,文中相关内容有“诗歌的起源以人类天性为基础,他主张用现代未开化民族或已开化民族中未受教育的民众的歌谣做根据,而不主张以考古学与历史学为依据”,可见“都”和“完全”表述绝对化。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都采用了总分形式”错,文章整体结构是总分总,本论部分第三层并不是总分形式。B.“这一观点也贯穿了文章的各个论证层次”错,第二层论述的是“民间文学意识的渗透”,没有体现“朱光潜中西文艺观圆熟的融合”。C.“对比”错,作者没有将王国维和朱光潜进行对比,也没有认为朱光潜艺术观点更胜一筹。故选D。【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为了体现中西诗的差异特色,朱光潜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诗,用西方民俗证明观点”错误,原文为“《诗论》中,朱光潜不仅利用西方文论分析中国诗歌,在分析中国诗歌时,亦采用西方的民俗现象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同时,虽然主要谈中国诗歌,也将中西方诗歌进行比较,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渊源,体现中西诗的差异特色”,只有“将中西方诗歌进行比较”是为了体现中西诗的差异特色。选项扩大了范围。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0月25日,发表在《自然——化学》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吃土”也能调节肠道微生物组和治疗肠炎。科研团队受土壤组分启发,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构建由蒙脱土(天然土壤成分,俗称“观音土”)、淀粉颗粒和液态金属三种组分组成的土壤仿生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调控微生物功能的特质。这一具有响应性和调节性功能的新材料,不仅能提高微生物合成化学品的效率,还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恢复肠道微生态,在生物制造和生物医药领域有着应用潜力。土壤仿生材料可以对激光、溶剂、外力等进行响应,使材料从原子到宏观水平都发生化学非均质性变化,实现该化学系统中不同的组分进行化学再分配、传感和写入及擦除的修改,从而发挥新的功能,科研团队便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多的系列研究。“我们使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去模拟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相和流动相来合成一种新的化学系统,该化学系统为一种土壤仿生材料,可以在体外增强微生物代谢和提高生物基化学品的合成,丰富病理条件下的肠道微生物组多样性,调节体内细菌失调。”高翔表示。(摘编自《科技日报》《土真的能吃?科学家证明“吃土”可治疗肠炎》)材料二10月25日,一项发表在《自然——化学》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由蒙脱土、淀粉颗粒和液态金属三种组分组成的土壤仿生材料,具有调控微生物功能的特质。“科学家证明‘吃土’可治疗肠炎”的消息迅速引起网友的广泛热议。该文章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翔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文章中的“土”并不是真的土壤,而是仿照土壤结构构建的人工土壤仿生材料。目前该项研究只是在动物实验阶段,作用机制也还不清楚,尚未应用到临床。“我们只是在研究中发现了这一现象,希望能为临床研究提供一种思路。”发现这一现象其实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高翔介绍,团队主要的研究其实是做材料和微生物的杂合 体系,材料是没有生命的,甚至大部分材料都是有毒的,很难和微生物相结合。“在自然界中,土壤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和微生物的结合体,因此就把研究对象聚焦到了土壤上。我们发现在合成的土壤仿生材料中,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都生长得很好。”肠道微生物菌群和土壤中的菌群有类似之处,因此科研团队就想到了“土”和治疗胃肠道疾病是否会有关联呢?高翔告诉记者,为此,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肠道微生物发生紊乱的小鼠模型,小鼠“吃”掉研究团队开发的土壤仿生材料后,发现其紊乱的肠道微生物菌群有所恢复,并重新建立生态模型;另外发现该材料还可以用于治疗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形成急性的肠炎。通过土壤仿生材料对小鼠模型治疗实验,科研团队证实其对肠道微生物群有调节功能,并且能够治疗肠炎。(摘编自《健康时报》《“吃土”可治疗肠炎?作者回应:研究尚在动物实验阶段》)材料三观音土也称高岭土,又名膨土岩、斑脱石、甘土、皂土、陶土、白泥。观音土富含硅、锌、镁、铝等矿物质,是粘土矿物,其化学成分相当稳定,被誉为“万能石”。观音土是陶瓷制品的坯体和釉料以及粘土质耐火材料的重要原料。观音土在饥荒时期普遍被饥民当成食物充饥,吃下暂时解除饥饿感。(摘编自360百科“观音土”)4.下列不属于材料二“科学家证明‘吃土’可治疗肠炎”过程的一项是()A.研究发现材料是没有生命的,大部分材料是有毒的,很难和微生物相结合。B.聚焦土壤,合成土壤仿生材料,因为土壤是很好的材料和微生物的结合体。C.发现在合成的土壤仿生材料中,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都会生长得很好。D.建立肠道微生物发生紊乱的小鼠模型,用土壤仿生材料对其进行治疗实验。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吃土”可治疗肠炎这一发现是“无心插柳”,但高翔依然对土壤仿生材料可以调节体内细菌失调的原因给出了科学的解释。B.土壤仿生材料具有响应性和调节性两种功能,能提高微生物合成化学品的效率,恢复肠道微生态,因此在生物领域具有很大潜力。C.高翔告诉记者文章中的“土”不是真的土壤,并强调该项研究目前只是在动物实验阶段,体现了其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的职业素养。D.蒙脱土是一种可当食物充饥的天然土壤成分,科研团队受此启发才研究成由它和淀粉颗粒、液态金属三种组分组成的土壤仿生材料。6.三则材料侧重点和语言风格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说明。【答案】4.A5.D6.材料一侧重介绍土壤仿生材料的构成、功能及其对微生物调控的意义,语言更加严谨、专业;材料二侧 重介绍发现土壤仿生材料可治疗肠炎的过程,语言更加形象、通俗;材料三侧重介绍“观音土”的名称、作用,语言更凝练、生动。【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A.“研究发现材料是没有生命,大部分材料是有毒的,很难和微生物相结合”是说明材料的特性,与“科学家证明‘吃土’可治疗肠炎”无直接关系。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蒙脱土是一种可当食物充饥的天然土壤成分,科研团队受此启发才研究成由它和淀粉颗粒、液态金属三种组分组成的土壤仿生材料”无中生有,由材料一第二段“科研团队受土壤组分启发,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构建由蒙脱土(天然土壤成分,俗称“观音土”)、淀粉颗粒和液态金属三种组分组成的土壤仿生材料”可知,土壤仿生材料是科研团队受土壤组分启发研制成的。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语言风格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一中“科研团队受土壤组分启发,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构建由蒙脱土(天然土壤成分,俗称‘观音土’)、淀粉颗粒和液态金属三种组分组成的土壤仿生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调控微生物功能的特质”“……不仅能提高微生物合成化学品的效率,还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恢复肠道微生态,在生物制造和生物医药领域有着应用潜力”等内容可知,材料一侧重介绍土壤仿生材料的构成、功能及其对微生物调控的意义。而材料中所用语言比较严谨、专业,如“化学非均质性变化”“化学再分配、传感和写入及擦除的修改”等都是专业用语。从材料二“文章中的‘土’并不是真的土壤,而是仿照土壤结构构建的人工土壤仿生材料。目前该项研究只是在动物实验阶段,作用机制也还不清楚,尚未应用到临床。‘我们只是在研究中发现了这一现象,希望能为临床研究提供一种思路’”“在自然界中,土壤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和微生物的结合体,因此就把研究对象聚焦到了土壤上。我们发现在合成的土壤仿生材料中,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都生长得很好”等内容可以看出,材料二侧重介绍发现土壤仿生材料可治疗肠炎的过程。在语言风格方面,从“发现这一现象其实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肠道微生物菌群和土壤中的菌群有类似之处,因此科研团队就想到了‘土’和治疗胃肠道疾病是否会有关联呢”等这些表述可以看出,材料二的语言更加形象、通俗。从材料三“观音土也称高岭土,又名膨土岩、斑脱石、甘土、皂土、陶土、白泥……是粘土矿物,其化学 成分相当稳定,被誉为‘万能石’。观音土是陶瓷制品的坯体和釉料以及粘土质耐火材料的重要原料。观音土在饥荒时期普遍被饥民当成食物充饥,吃下暂时解除饥饿感”可知,材料三侧重介绍“观音土”的名称、作用。材料三是对“观音土”所下的定义,将“观音土”称为“万能石”,语言更凝练、生动。(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雕刻师墨中白泗州城香花门外的闹市,常有白胡须老者在葫芦上雕像。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都称其葫芦先生。葫芦先生雕刻的人同真人似的,就是价格不便宜。舍得花银子让葫芦先生雕刻人像的多是城里的商贾。他们有钱,可给再多的钱,葫芦先生也不会去他们家里。想雕像,到香花门花鸟市场找他。要求在宣纸绸缎上画不行,就在葫芦上刻。普通市民是拿不出钱坐在那儿让葫芦先生雕像的。但,他们可以看。围观葫芦先生雕刻,是不需要掏钱的。泗州人说,葫芦先生的刻刀一转,热闹的香花门,突然就安静下来,连市场上比赛唱歌的画眉也挂在笼边,一动不动了……还有人说葫芦先生住在东城墙根的一棵葫芦树下,那棵树结满了葫芦。葫芦先生就睡在最大的一个葫芦里。树上的葫芦摘也摘不完,却无人敢偷,葫芦藤上缠着一条蟒蛇,日夜守着那些葫芦……葫芦先生原来是红遍京城的一个魔术师,最擅长演百变葫芦娃,那些葫芦和蟒蛇都是他变出来的……泗州人乐于讲,大家更喜欢听。不管别人如何说他,葫芦先生一个葫芦雕像收五两白银,这个价格不会变,在花鸟市场现场雕刻的规矩不改。就这样,看值就来。葫芦先生一周才来一次,日期也不固定。可能逢二,也可能是八或是十。即使这样,有钱人也愿意去坐着,候他。据米商米吨说,自从他把老娘的像雕刻在葫芦上,天天抱在怀里暖着,他家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有的商家生意不顺,听后,将信将疑,也将父母的像刻在葫芦上,供在家中。说来也奇,生活中,他们把父母当佛敬,生意真的慢慢好起来了。有天,看着许多人围着看,葫芦先生便摇摇头说,今夏飞雪,家里粮,省着吃。望着太阳,大伙笑了。地里的麦子再有不到一个月就能收了,还能饿肚子吗?当大家把镰刀磨得雪亮准备收麦时,起了狂风,天黑得像悬在头上的一盘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先落下鸡蛋大的冰雹,随后,飘起鹅毛般大雪。夏日飞雪。 泗州人这才想起葫芦先生说的话,后悔没有听他的。城里,许多人家都盼着新粮下来哩。一场雪,让他们感受到了无言的寒冷。大雪后,雨不停。断炊,一顿两顿可以,三顿不吃,肚子饿得慌。有人就盘算起东墙下那些葫芦,可一想到传说的蟒蛇,又吓得缩回了念头。大雨声中传来葫芦先生在香花门作画的声音,刻的是收获的麦子。葫芦上那胖乎乎的麦粒,诱得人直流口水。泗州人见了摇头说,画的粮食不能充饥。有人走近,试探着向葫芦先生讨要,真的就给了。捧着葫芦的人,回家就有麦子度日了。一传十,十传百,大家排着队想要一个刻有麦粒的葫芦帮着发葫芦的人是米吨。抱着葫芦回家,明明葫芦上雕刻的是麦粒,倒入锅里的却是大米,稀稀拉拉不多,够续命的了。天晴了,大水退去。田里的麦子减产,但不至于绝收。晒着有点瘦长的麦粒,大家说,多亏了葫芦先生。有人抱着鸡上门感谢葫芦先生。葫芦先生说,要谢,去谢米吨吧。大家知道米吨是个善人。这次雨雪,当铺老板钱多本以为会大赚一把的,没想到让葫芦先生刻的葫芦给搅和了。这两年,当铺生意一年不如一年。钱多想,大家不缺吃穿,这当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他看来,灾季就是他的丰收年。葫芦先生是拿刻刀在划破他的钱罐子哩。地痞牛二不知好歹,乘着酒兴直奔香花门。到了葫芦先生面前,也不坐,像石碾般杵在哪儿。“刻,刻,刻!”牛二厉声道。“坐下来吧。”葫芦先生轻言细语。“你站着刻。”牛二喷着酒气,如耕地累倒的黄牛。“刻什么?”葫芦先生也不生气。“我属蛇,雕蟒。”牛二的声音,半条街都能听见,“必须在我衣服上刻。”“不刻在葫芦上,你不后悔?”葫芦先生笑着说。“俺就要破你的规矩。”牛二哈哈大笑,脸上的横肉把眼睛挤成了一条缝。“站直了。”葫芦先生并不起身,刻刀一挥,说,“好了。”牛二就感觉身上冰凉,低头一看,衣服上真有条大蛇。他能感觉到蛇越缠越紧,仿佛有人用手攥着他的心。他的脸色顿时煞白,兜里的银子也被挤到葫芦先生的手里。 “找钱多,抱着。”葫芦先生将一个刻有蛇身牛头的葫芦递给牛二。牛二听话地将葫芦抱在怀里,果然舒服多了。吓得他头也不回,跑了。回家后,牛二酒也醒了,却放不下葫芦,放下就揪心地疼。想到葫芦先生的话,他找到钱多,一把将其搂在怀里,心疼好多了。牛二舒服了,钱多可受不了,似被条蛇缠着。无奈,两人相拥去找葫芦先生。葫芦先生递过两个葫芦说,回家敬着吧,转身走了。钱多手捧的葫芦上站着他的父亲,身后是泗州百姓。牛二手捧的葫芦上坐着他的母亲,身后立着一尊佛。钱多望了眼牛二,发现他的横脸舒展了许多。牛二悄悄告诉他,心疼好多了。(选文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将人物的名字与身份联系起来,如葫芦雕刻师葫芦先生、米商米吨、当铺钱多、地痞牛二,极其传神,也极具讽刺意味。B.葫芦先生虽然雕刻技艺惊人,但脾气古怪,只在葫芦上雕刻,只给商贾雕刻,只逢二、八和十雕刻,只在花鸟市场现场雕刻。C.“夏日飞雪”四个字独立成段,既强调了天气反常,又营造了紧张氛围,与上文葫芦先生简短预言相呼应,突出人物传奇。D.对葫芦先生的身世,泗州人乐于讲喜欢听,对他“今夏飞雪”的提示却没听,说明人们完全不相信葫芦先生,只是喜欢听故事。8.文章主要人物是雕刻师葫芦先生,为什么还要用较多的笔墨写米吨,请结合文本说明。9.文章虽然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依旧能给人真实感,请结合文本探究这篇小说的真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7.C8.①人物上,米商米吨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他的善良仁爱与当铺老板钱多的自私自利形成鲜明对比,衬托了葫芦先生关心百姓生活,具有悲悯情怀的形象。②情节上,米商米吨将老娘的像刻在葫芦上天天抱着,生意越来越红火,丰富了故事情节,增加了传奇色彩,帮着发葫芦又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③主旨上,米商米吨形象突出了百善孝为先、善待百姓、心怀悲悯才可以获取最大利益的主旨。9.①人物刻画真实,如“脸上的横肉把眼睛挤成了一条缝”让我们看到牛二的得意和霸道。②环境描写真实,如“天黑得像悬在头上的一盘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大雪将至的压抑,都是现实情景的艺术再现。③主旨真实,小说以传奇故事反映现实,批判钱多、牛二唯利是图、欺压百姓,但最终都被葫芦先生治服,表达了现实中人们对善良终将战胜邪恶的美好期盼。④情节真实,小说情节发展合理,有铺垫,有照应,如前文写蟒蛇为葫芦先生看护葫芦,后文写蟒蛇缠住牛二、钱多。 【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A.“葫芦先生、米商米吨……也极具讽刺意味”错,“葫芦先生、米商米吨”是正面人物,没有讽刺意味。B.“只逢二、八和十雕刻”错,是只逢二、八或者十雕刻,由原文“舍得花银子让葫芦先生雕刻人像的多是城里的商贾”可知“只给商贾雕刻”也错。D.“说明人们完全不相信葫芦先生,只是喜欢听故事”太绝对了,从上文“将父母的像刻在葫芦上”事件可知人们还是相信他的,只是觉得“今夏飞雪”太离奇,所以不信。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次要人物形象和作用的能力。塑造人物上,“据米商米吨说,自从他把老娘的像雕刻在葫芦上,天天抱在怀里暖着,他家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帮着发葫芦的人是米吨”“大家知道米吨是个善人”,小说塑造了善良仁爱的米商米吨形象;“这次雨雪,当铺老板钱多本以为会大赚一把的,没想到让葫芦先生刻的葫芦给搅和了”也塑造了自私自利的当铺老板钱多的形象。他们之间形成对比,而主人公是葫芦先生,米商米吨、当铺老板是小说的次要人物,用较多的笔墨写米吨,主要为了衬托主人公葫芦先生关心百姓疾苦、悲悯情怀的形象。情节上,“自从他把老娘的像雕刻在葫芦上,天天抱在怀里暖着,他家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米商米吨将老娘的像刻在葫芦上天天抱着,生意越来越红火,丰富了故事情节,增加了传奇色彩;下文夏日飞雪,泗州人断炊,“捧着葫芦的人,回家就有麦子度日了”“帮着发葫芦的人是米吨”葫芦先生为大家画上刻有麦粒的葫芦,米吨帮着发葫芦,又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主旨上,“自从他把老娘的像雕刻在葫芦上,天天抱在怀里暖着,他家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有的商家生意不顺,听后,将信将疑,也将父母的像刻在葫芦上,供在家中。说来也奇,生活中,他们把父母当佛敬,生意真的慢慢好起来了”““大家知道米吨是个善人””小说以米商米吨形象弘扬了孝道,带动了一方百姓,体现了善待百姓、心怀悲悯才可以获取最大利益的主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塑造人物上,葫芦先生虽然雕刻技艺惊人,但脾气古怪,只在葫芦上雕刻,只给商贾雕刻,只逢二、八和十雕刻,只在花鸟市场现场雕刻;还有“葫芦上那胖乎乎麦粒,诱得人直流口水”“有人抱着鸡上门感谢葫芦先生”“牛二哈哈大笑,脸上的横肉把眼睛挤成了一条缝”这些人物都来源于生活,符合生活的真实。 环境描写上,“当大家把镰刀磨得雪亮准备收麦时,起了狂风,天黑得像悬在头上的一盘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先落下鸡蛋大的冰雹,随后,飘起鹅毛般大雪”小说描写夏日飞雪的场景,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表现主旨上,米商米吨的善良仁爱与当铺老板钱多的自私自利形成鲜明对比,衬托了葫芦先生关心百姓生活,具有悲悯情怀的形象,虽是以传奇故事反映现实,但表达了现实中人们对善良终将战胜邪恶的美好期盼。情节上,前文“树上的葫芦摘也摘不完,却无人敢偷,葫芦藤上缠着一条蟒蛇,日夜守着那些葫芦……”有蟒蛇为葫芦先生看护葫芦,后文“牛二就感觉身上冰凉,低头一看,衣服上真有条大蛇。他能感觉到蛇越缠越紧,仿佛有人用手攥着他的心”“钱多可受不了,似被条蛇缠着”写蟒蛇缠住牛二、钱多,前后情节之间照应自然,使小说情节发展更真实、合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秦攻韩,围陉。范睢谓秦昭王曰:“有攻人者,有攻地者。穰侯十攻魏而不得伤者,非秦弱而魏强也,其所攻者,地也。地者,人主所甚爱也。人主者,人臣之所乐为死也。攻人主之所爱,与乐死者斗,故十攻而弗能胜也。今王将攻韩围陉,臣愿王之毋独攻其地,而攻其人也,则王之所以求于韩者,可得也。”齐、韩、魏三国攻秦,入函谷。秦昭王谓楼缓曰:“三国之兵深矣,寡人欲割河东而讲。”对曰:“割河东,大费也;免于国患,大利也。此父兄之任也,王何不召公子池而问焉?”王召公子池而问焉,对曰:“讲亦悔,不讲亦悔。”王曰:“何也?”对曰:“王割河东而讲,三国虽去,王必曰:‘惜矣!三国且去,吾特以三城从之。’此讲之悔也。王不讲,三国入函谷,咸阳必危,王又曰:‘惜矣!吾爱三城而不讲。’此又不讲之悔也。”王曰:“均吾悔也,宁亡三城而悔,无危咸阳而悔也。寡人决讲矣。”卒使公子池以三城讲于三国,兵乃退。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将谓甘茂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①挫我于内而公仲侈②以韩穷我于外是无伐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於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宜阳之役,楚畔秦而合於韩,秦王惧。甘茂曰:“楚虽合韩,不为韩氏先战;韩亦恐战而楚有变其后。韩、楚必相御也。楚言与韩,而不余怨于秦,臣是以知其御也。”【注】①公孙衍:时任秦国大良造。②公仲侈:韩国大臣。(节选自《战国策·秦策》,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侈以韩穷我于外/是无伐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B.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侈以韩穷我于外/是无伐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C.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侈以韩穷我于外/是无伐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D.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侈以韩穷我于外/是无伐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秦弱而魏强”与“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两句中的“弱”字含义相同。B.“人主所甚爱也”与“爱其子”(《师说》)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C.“三国虽去”与“相去四十里”(《鸿门宴》)两句中的“去”字含义不同。D.“宜阳拔”与“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拔”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雎认为战争有攻人心和占土地两种方式,并举穰侯以占领土地为目的多次攻打魏国未能取胜之例,劝秦王采取攻心策略攻打韩国。B.三国攻打秦国,秦王想割地求和,楼缓认为割让河东之地损失太大,免除国家大患又是极大的利益,建议秦昭王与公子池商议对策。C.公子池对秦昭王说,讲和与否昭王都会后悔,只是后悔的内容会不同,经过分析,秦昭王决定讲和,派公子池前去讲和,三国退兵。D.宜阳战役时,楚国背叛秦与韩国联合,秦王害怕,甘茂认为楚国不会为韩国先出兵与秦作战,楚国会在韩国与秦作战时在后方发难。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攻人主之所爱,与乐死者斗,故十攻而弗能胜也。(2)均吾悔也,宁亡三城而悔,无危咸阳而悔也。【答案】10.B11.A12.D13.(1)攻取诸侯喜爱的东西,又与乐意为之牺牲的人搏斗,所以多次攻打都不能彻底战胜敌人。(2)衡量这两种悔恨,我宁可因为失去三城而悔恨,也不愿意让咸阳遭到危险而悔恨。【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客居秦国而为秦相,因进军宜阳使秦王喜欢。现在宜阳攻不下来,公孙衍在国内诋毁我,公仲侈凭借韩国在国外使我窘迫,这就使我没有立功之日了,如果我明天进军还拿不下宜阳,就以宜阳城郭作为我的葬身之地吧。“今攻宜阳而不拔”表意完整,“公孙衍”是“挫我于内”的主语,应断到公孙衍之前,可排除AC;“请明日鼓之”“请”是动词,“请明日鼓之”表意完整,“而不可下”是“如果不能攻下”的意思,故“请明日鼓之”后应断开,可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弱”,动词,弱小/动词,削弱,两个“弱”的含义不同。句意:不是因为秦国弱小而魏国强大/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B.正确。两个“爱”字均为“喜爱”的意思;句意:是诸侯最喜爱的东西/喜爱自己的孩子。C.正确。“去”,动词,离开/动词,距离,两个“去”的含义不同;句意:三国虽然收兵离去/距离这里四十里。D.正确。“拔”,攻下,攻取/超出,超过,两个“拔”的含义不同。句意:宜阳被攻下/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楚国会在韩国与秦作战时在后方发难”错误,原文“韩亦恐战而楚有变其后”的意思是“韩国也担心攻打秦国的时候,楚国在后面发难”。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爱”,所字结构,所喜爱的东西;“乐”,意动用法,以……为乐;“故”,所以。(2)“均”,衡量;“亡”,失去;“危”,使动用法,使……危险。参考译文:秦国攻打韩国,包围陉地。范雎对秦昭王说:“ (战争中)有的攻取人心,有的占领土地。穰侯多次攻打魏国却不能挫伤他们,并不是因为秦国弱小而魏国强大,而是因为他所要攻取的,只是土地。土地,是诸侯最喜爱的东西。而诸侯,大臣们都乐意为他牺牲性命。攻取诸侯喜爱的东西,又与乐意为之牺牲的人搏斗,所以多次攻打都不能彻底战胜敌人。现在大王将要攻打韩国围攻陉城,我希望大王不要只是攻占他们的土地,而是要攻取他们的人心。这样大王想在韩国求取的一切,都可以全部得到手的。”齐、韩、魏三国联合攻打秦国,侵入函谷关。秦昭王对楼缓说:“三国的军队深入我国,我想割让河东以求和解。”楼缓回答说:“割让河东,损失太大;避免国家的祸患,是国家根本利益所在。这是大王父兄公族的职责,大王为什么不召见公子池来商量一下呢?”于是秦王召见公子池询问此事,公子池回答说:“割地讲和要后悔,不割地讲和也要后悔。”秦王说:“为什么呢?”公子池回答说:“大王割让河东讲和,齐、韩、魏三国虽然收兵离去,但大王必定要说:‘可惜我的土地了!三国将要离去的时候,我们却偏偏拿出三座城池送给池们。’这是讲和的悔恨。如果大王不割地讲和,三国的军队打过函谷关,咸阳必定危险了,大王又会说:‘真可惜,我们因为爱惜三座城池而不去讲和。’这又是不讲和的悔恨。”秦王说:“衡量这两种悔恨,我宁可因为失去三城而悔恨,也不愿意让咸阳遭到危险而悔恨。我决定割地讲和了。”最终让公子池用三座城和齐、韩、魏三国讲和,三国的军队才退去。甘茂攻打宜阳,三次击鼓进军而士兵不肯往前冲。秦国的右将军对甘茂说:“您不用兵法指挥士兵作战,一定要陷入困境。”甘茂说:“我客居秦国而为秦相,因进军宜阳使秦王喜欢。现在宜阳攻不下来,公孙衍在国内诋毁我,公仲侈凭借韩国在国外使我窘迫,这就使我没有立功之日了,如果我明天进军还拿不下宜阳,就以宜阳城郭作为我的葬身之地吧。”于是池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增加有功的人员的赏赐。第二天击鼓进军,宜阳被攻克。宜阳战役,楚国背叛秦国而与韩国联合,秦王有些害怕。甘茂说:“楚国虽然与韩国联合,但不会替韩国先出兵攻打秦国,韩国也担心攻打秦国的时候,楚国在后面发难。这样,韩国和楚国必然互相观望。楚国虽然声言与韩国联合,但不会对秦国有多大的余留未消的怨忿,因此,我认为楚国与韩国之间将会互相观望。”(节选自《战国策·秦策》,有删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沈康学士知常州刘敞三科妙选汉台臣,君去分符牧远人。富贵须为千骑长,中和好布万家春。山川阳羡①由来胜,谣俗延陵②自古淳。曾是倦游羁旅地,送行增羡两朱轮③。【注】①阳羡:常州属地。②延陵:常州古名。③朱轮:俸禄至二千石的官员。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诗歌题目可知,本诗是首送别诗,作于沈康即将赴常州上任之时。 B.诗人认为沈康才能出众,得到了君主的认可,被派往地方委以重任。C.“万家春”包含诗人对沈康的赞美,常州在他治理下定会欣欣向荣。D.诗人在尾联中表示,自己曾在常州为官,现在羡慕沈康能前去任职。15.在颈联中,诗人认为常州有怎样的特点?其中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4.D15.①由“山川阳羡由来胜”可知常州自然风景优美。②由“谣俗延陵自古淳”可知常州历史悠久,民风淳朴。③寄托着诗人对常州的赞美与喜爱,暗含对沈康祝福与期望,希望沈康将常州治理的更好。【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自己曾在常州为官”错。“倦游羁旅地”中“羁旅”的意思是长期寄居他乡,所以是指诗人曾客居常州,而不是在常州为官。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和评价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颈联“山川阳羡由来胜,谣俗延陵自古淳”,意思是阳羡的山水优美由来已久,常州风俗自古淳朴。由此看来,据上句“山川阳羡由来胜”可知常州的风景优美;下句“谣俗延陵自古淳”可知常州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情感方面:诗人对常州风景和民风的认可,寄托着诗人对常州的赞美与喜爱,而一个“羡”表达的是对沈康能到常州任职的羡慕,也暗含着对沈康的祝福与期望,希望沈康上任后将常州治理得更好。(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陈涉起义时一呼百应的情景。(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先从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____________”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____________”的成效。(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周瑜指挥若定,从容大败曹军。【答案】①.天下云集响应②.赢粮而景从③.王之蔽甚矣④.皆朝于齐⑤.谈笑间⑥.樯橹灰飞烟灭【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赢”“景”“蔽”“樯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场霜降,大地如老人的双鬓,一片斑白。那一层白霜,似轻雪洒落,晨雾中氤氲着冰凉刺骨的寒气。然而,“霜重见晴天”,这种清寒的感觉不会持续很久,当太阳冉冉升起,暖流缓缓自东方天际散射而来,霜花又悄悄变成了晶莹的露珠,折射着点点、片片光芒,阳光下的万物也开始恢复活力,呈现出____________的景象。随着日升中天,艳阳高照,人们此时寒意全消,尽享秋阳的温暖。“霜重秋愈浓”。霜降,是秋与冬的分界,也是一年当中最美、色彩最为丰富的时节。漫步于山间乡野,竞相扑入眼帘的是一个____________的绚丽世界。那层层叠叠的山林,或苍翠,或金黄,或火红,赤橙黄绿相间,层林浸染,每一个叶片都是那么的成熟而优雅。那挂满熟透果实的山茱萸,红色的果实像繁星点点掩映在苍翠的枝叶间,橙色的柿子如一盏盏灯笼高挂,玲珑秀美,令人____________。农谚道,“寒露到霜降,种麦不慌张”,收割完毕的田野里,机声隆隆,大地敞开胸怀将心事晾晒在明亮的阳光之下,一粒粒据说在我国有着7000年种植历史的麦子被播进新翻的土地,那是希望,也是农人的寄托。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画横线部分使用了排比和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分析表达效果。【答案】17.①生机勃勃(生意盎然)②五彩缤纷(多姿多彩)③垂涎三尺(垂涎欲滴)18.①使用排比,三个“或……”写出了山林的色彩搭配丰富而绚烂,结构整齐,短促有力,增强了语势,突出了山林多彩之美。②使用比拟,生动形象地写出每一片树叶都富于魅力,饱含对叶片的赞美与喜爱之情。【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为,阳光下,万物开始恢复活力,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可填“生机勃勃”或“生意盎然”。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②此处修饰“绚丽世界”,对应后文“或苍翠,或金黄,或火红,赤橙黄绿相间”可填“五彩缤纷”或“多姿多彩”。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③此处说熟透的柿子看着让人不由流口水,可填“垂涎三尺”或“垂涎欲滴”。垂涎三尺: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热。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能力。三个“或苍翠,或金黄,或火红”句子句式相同,句意相关,为排比句,“苍翠”“金黄”“火红”写出了山林的色彩搭配丰富而绚烂,三个句子结构整齐,短促有力,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势,富有节奏感,突出了山林多彩之美。用“成熟而优雅”修饰叶片,赋予叶子以人的特征,使用了比拟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每一片树叶经霜后都富于魅力,饱含对叶片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活这么苦了,就想吃点甜的。”这种想法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各色甜品、饮料也因此售卖火爆。不可否认,被负面情绪掌控时,______,因为甜味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合成。而多巴胺可以传递兴奋、开心的情绪。当一个人食用糖时,它会激活味觉受体向大脑传递信号,点亮脑中的奖赏系统。____________,释放的多巴胺就越多,会体验到强烈的兴奋感。身体记下了第一次吃到甜食后的积极情绪,所以每次心情低落的时候,大脑就会提醒你“吃点甜的吧”,当对糖形成依赖,______。随着时间的流逝,大脑中的多巴胺受体对糖分的敏感性降低,大脑需要更多的糖分才能产生相同的兴奋感,并且对糖的成瘾性也会增强。除此之外,细胞释放出的多巴胺,会使血糖水平增加。这时,大量胰岛素被分泌出来以降低血糖水平。肝脏中的血糖水平迅速下降,身体就会渴望糖,增加食欲,并暴饮暴食以摄取更多的糖分。因此,循环再次开始。心情低落导致的暴饮暴食就是这样产生的。吃甜品、喝饮料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知不觉就会形成高糖饮食习惯,继而影响身体的健康与代谢平衡。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多,会增加胰岛素分泌负担,久而久之,胰岛素分泌递减,增加了产生2型糖尿病的可能。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1.学校准备开展以“减糖”为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为营造氛围,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主题明确,句式整齐,语义通顺,不超过20字。【答案】19.①吃一点甜的会开心起来。②吃的糖越多。③便很难离开它。20.将吃甜品、喝饮料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知不觉就会形成高糖饮食习惯,继而影响身体的代谢平衡与健康。21.甜蜜诚可贵,健康价更高。远离高糖食品,保护健康生活。【解析】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由“因为甜味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合成。而多巴胺可以传递兴奋、开心的情绪”可知,当人有了负面情绪,吃甜的食物可以让人开心、兴奋,因此填写“吃一点甜的会开心起来”一类的句子。第二处,由“当一个人食用糖时,它会激活味觉受体向大脑信号,点亮脑中的奖赏系统”可知,后文“释放的多巴胺就越多,会体验到强烈的兴奋感”的前提条件是糖吃的多,结合后文句式,应填写“吃的糖越多”一类的句子。第三处,前文说“当对糖形成依赖”,依赖就意味着生活中离不开糖,因此填写“便很难离开它”一类句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第一处,成分残缺,“吃甜品、喝饮料”缺少介词,其前加“将”;第二处,语序不当,“健康与代谢平衡”不合逻辑,应当先影响“代谢平衡”,再影响“健康”,需要调换语序。故改为:将吃甜品、喝饮料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知不觉就会形成高糖饮食习惯,继而影响身体的代谢平衡与健康。【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通读文段可以发现,第一段阐述人有了负面情绪后,吃糖可以让高兴、开心;二、三、四段阐述糖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让人成瘾,暴饮暴食,影响身体的代谢平衡与健康。因此,文段意在告诉大家不要过多摄入甜品、饮料等高糖食品,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题干要求拟写宣传标语,要求“主题明确,句式整齐,语义通顺”,宣传语一般用对偶句式,紧扣宣传的内容进行拟写。据此可以写出:(1)甜蜜诚可贵,健康价更高。(2)远离高糖食品,保护健康生活。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材料二: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寄语青年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材料三: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心中有家国,未来有希望习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我们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主席对青年寄予厚望,那么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该如何不负厚望,完成使命?我想,我们心中有家国,勇担时代重任,未来才会有希望。心中有家国,是对理想的追求,也是生命的自觉。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亦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对家国炽烈的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是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是我们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是我们最终的理想与追求!以强国为使命,勇担重任!梁启超先生曾说:“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无数志士仁人以国家之任为任,以百姓之心为心,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忠诚守望,他们勇敢担当的精神滋养着中华儿女。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复兴路上,涌现出了几十年背井离乡、远离父母,把一生交给祖国,始终守望着“国之重器”的黄旭华式的科技工作者;涌现出了带领村民在恶劣环境中战天斗地、劈山凿渠,守望一方的黄大发式的村干部;涌现出了守望母亲、眷顾故土、担忧家国命运而一生泣血的余光中式的“乡愁”诗人……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共同担负着复兴家国的重任。舍小家顾大家,默默行动!“两弹元勋”邓稼先隐姓埋名在戈壁滩研制原子弹和氢弹,戈壁滩黄沙漫天飞舞,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他却没有任何抱怨。他舍小家顾大家,为国献身三十余载,创造了中国奇迹。胡思得、李德元和李维新是参与国家核心技术研究的科学家。60年过去了,他们这些当年的年轻人皆已成为耄耋老人。他们为国家核心技术研究工作默默奉献了一辈子,因为“国家核心技术研究”这几个字后面是“跟任何人都不能说”的隐秘,他们的相册里几乎没有壮年时期的照片,所获得的荣誉和奖项也不能对外公布。回顾自己的一生,老科学家李德元说:“我参加了国家核心技术研发,这是我一辈子的价值。我很自豪参加这么伟大的事业。”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历史的岁月,我们来不及参与,明天的繁华,我们必全力以赴。我们心中有火,眼中有光,接过五四青年手中接力棒,必将责任担在肩,行动走在前。树雄心,誓把青春献祖国,华山论剑;立大志,敢创未来有希望,策马扬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为漫画+材料作文题。本题为多材料作文。所选材料为两则文字材料和一则漫画,三则材料之间是同向互证关系,两段文字与漫画的内涵可以相互印证。命题考查了学生审读多种形式材料,综合分析材料,运用联系、比较、全面的思维认识问题并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材料一中,引用托尔斯泰的话,考生要正确认识热情和责任心的关系,我们一个人若没有责任心,他将一事无成,强调了增强责任心的重要性,一个人只有增强责任意识,有责任心事业才能成功。材料二来自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的寄语,将责任担当与青年的发展联系起来,还强调有责任有担当需要奋斗与行动,为写作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材料三是一则漫画,漫画中有接力棒和四个人,从着装上看人物可分为两类,一类代表“五四”青年,一类代表现代青年,“五四”青年爱国奉献,承担历史使命,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漫画中的接力棒,意味着精神的传承,凸显当代青年要传承“五四”精神,勇担重任,为国奋斗的时代主题。综合三则材料,主题应为青年人要勇担重任,让青春闪光,启发作为时代青年的学生应该如何去面对自己的未来。如果只强调青春或责任,就会有失偏颇。写作时既要认识到国家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历史任务,又能清醒认识到自身应承担的责任,明确从哪些方面不断增强责任心,最终才能完成时代使命。写作中可以以历史和现实中很多优秀青年为榜样,论述如何担当重任,不负青春,不负家国。立意:1.勇担重任,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2.用青春之担当,建设美丽中国。3.青年有担当,国家有希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28 03:00:03 页数:20
价格:¥3 大小:551.6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