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许平汝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网络视频弹幕评论的诞生,开创了一种互联网时代独特的文艺评论形式。与传统文艺评论完整、独立、滞后的特性不同,弹幕评论以网络平台和庞大的网络受众群体为依托,将观众碎片化的评论即时反映到作品当中,以其丰富的实时性、互动性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目前我们看到的“弹幕”已经将技术、文化、艺术、社会等诸多元素重新整合,形成了一副全新的互联网文艺评论图景,从单一走向多元。“弹幕”依附于互联网,也自然地承袭了相应的互联网属性。相较于传统文艺评论较为单一的内容和形式,“弹幕”更为开放、多元。从传统文艺评论的角度来看,从事传统文艺评论的人多为行业的佼佼者或学院派学者,整个圈子呈现高端化、精英化,准入门槛很高。传统文艺评论者大多会遵循严格的学术规范,评论多以高屋建瓴的意见或一针见血的批评为主。相对于数量庞大的社会大众而言,传统文艺评论圈是一个数量较少、结构较为单一并且较为封闭的圈层。因此,传统的文艺评论无法最大限度地整合多元思想。而“弹幕”依靠互联网,彻底打破了传统文艺评论封闭的圈层。评论者几乎可以零门槛地参与到文艺评论当中,并且相互之间的年龄、地位、教育背景、学术素养等要素都不尽相同,“弹幕”的内容不再局限在深奥的文艺理论之中,评论深度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多元的受众、丰富的思想、虚拟的场景使得“弹幕”相较于传统文艺评论更为开放。从延时走向即时。传媒艺术时代,“弹幕”具有的实时性和互动性,形成了全新的即时互动的评论形式。传统意义上的文艺评论包含着众多文艺评论元素,需要评论者从艺术学、美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种视角对作品进行判断分析,还要结合历代艺术家的作品及观点、历史上的文化思潮、文艺运动、文化思想等多个方面对影视作品进行解读评鉴。很显然,这样的评论准备过程具有延时性。而“弹幕”则完全相反,这一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形式依托互联网实现了观众的“拟同步”观看,并且由于“弹幕”可以精确到视频的某一秒甚至具体到某一帧,评论的内容也就可以即时地呈现在屏幕上。同时空的互动,让评论的滞 后性大幅缩短,最大限度地完成了文艺评论从“观后感”到“观时谈”的转变。从完整走向碎片。传统文艺评论是单一、单向度的评论,而“弹幕”则是一种集百家之言的文艺评论形式,这一看似具有“融合”特质的技术,已经潜移默化地将受众对于艺术的接受方式逐步“碎片化”。这一“碎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反馈的碎片化;二是评论空间的碎片化。法国文学批评家阿尔贝·蒂博代将文艺批评划分为三种形式:自发的、职业的和大师的。“自发的批评”又可以称为“现时的批评”。它的主体包含一些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文艺品鉴能力的知识分子,还有更为多元的受众。他们的评论具有自由、感性、坦率的特点,并不拘泥于刻板严谨的规律和法则。“职业的批评”又被称为“教授的批评”,这一评论形式的主体多为行业专家,他们通过阅读、观看、研究之后经常会采取一种专业化的思维,以一种理性的角度对艺术作品进行解析,很少掺入感性成分,自然,这类评论多呈现出系统化、理论化的特征。传统的文艺评论多为“大师的”和“职业的”,而“弹幕”作为一种传媒艺术评论形式,将传统文艺评论中文本的完整性彻底打碎,行文风格更为感性,具有鲜明的互联网气息。互联网给“自发的批评”创造了绝佳的发展条件,也给“弹幕”一把敲碎传统的锤子。在网络视频中,严肃的理性评论有时甚至抵不过一个网络词语的感染力。“弹幕”直观的表现形式让碎片化的文字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摘编自胡智锋、邓秋实《弹幕: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的价值延伸》)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文艺评论由于其单一性和封闭性,所以无法整合多元思想。而“弹幕”依靠互联网,彻底打破了传统文艺评论单一而封闭的圈层。B.弹幕评论者不受学术、身份、阶层等的限制,在虚拟世界中,只有“在线”和“不在线”之分,弹幕评论者可以零门槛地参与到文艺评论当中。C.传统文艺评论的准备过程较长,从而使得传统文艺评论变成了“观后感”,而弹幕评论的即时性,完全实现了传统文艺评论“观后感”向弹幕评论“观时谈”的转变。D.弹幕评论是一种“自发的批评”,具有自由、感性、坦率的特点,弹幕的内容不再局限在深奥的文艺理论之中,评论深度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开头先总体概括弹幕评论的特点,然后又从三个方面分析弹幕评论与传统文艺评论的不同。B.文章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从三个方面比较传统文艺评论与弹幕评论的不同,从而证明了弹幕评论较于传统文艺评论具有优越性。C.文章引用法国文学批评家阿尔贝·蒂博代将文艺批评划分的三种形式是为了更加清晰地论述弹幕评论与传统文艺评论的不同之处。 D.文章的论证语言非常严谨,通过“大多”“几乎”“最大限度地”“很少”等词语的运用,可以看出这一论证特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弹幕”不仅是评论,也是一种新的社会交往方式,从一个人的思考升级到了一个群体的狂欢,深度的参与性与伴随性彰显出了其特有的传媒艺术特质。B.在弹幕评论中既可以有专业人士的专业点评,也可以有“毒舌”观众的犀利吐槽,甚至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是一种娱乐互动和自我发泄的过程。C.弹幕评论以网络平台和庞大的网络受众群体为依托,已经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和喜爱,所以它的出现给传统文艺评论带来极大的冲击。D.传统的文艺评论者大都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教育背景,他们多是行业的佼佼者,所以他们的评论多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作品中的问题。【答案】1.D2.B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彻底打破了传统文艺评论单一而封闭的圈层”错。原文“而‘弹幕’依靠互联网,彻底打破了传统文艺评论封闭的圈层”说的是彻底打破了传统文艺评论封闭的圈层。B.“在虚拟世界中,只有‘在线’和‘不在线’之分”错。由原文“而‘弹幕’则完全相反,这一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形式依托互联网实现了观众的‘拟同步’观看”可知,“弹幕”在虚拟世界中,依托互联网只有“在线”。C.“完全实现了传统文艺评论‘观后感’向弹幕评论‘观时谈’的转变”错。原文说的是“最大限度地完成了文艺评论从‘观后感’到‘观时谈’的转变”,说法绝对。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证明了弹幕评论较于传统文艺评论具有优越性”错。文章只是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从三个方面比较传统文艺评论与弹幕评论的不同,并没有证明了弹幕评论较于传统文艺评论具有优越性。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已经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和喜爱”错。原文只是说“以其丰富的实时性、互动性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 其中”,并不是说已经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和喜爱。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体育消费作为体育需求的最终形态,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同时,体育消费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以及支撑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目前我国体育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匹配。一是体育消费规模依然有较大增长空间。根据《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年)》(体经字〔2019〕13号)中“1.5万亿体育消费市场规模”的目标推算,2020年我国人均体育消费需达到1100元左右,与文化、教育、娱乐等消费支出相比,我国体育消费的空间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我国(地区)与发达国家人均体育消费比较国家(地区)年份年人均体育消费/美元英国2018820.7法国2017641.4德国2018818.9澳大利亚2018605.3韩国2017605.2中国2020161.9上海2019413.0江苏2019354.0深圳2017380.4(选自黄海燕《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考》,有删改)材料二:体育旅游产业是国家提出的新型产业概念。2016年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体育是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旅游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对于促进旅游产品体系多样化,拓宽旅游消费渠道,推动休闲健身与运动康养深度 融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开拓经济发展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而综合性强、边界范围广的属性也使体育旅游产业成为新时代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体育旅游概念的界定方面,国内外学者都提出过很多观点,但至今并未统一。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大体可定义为:“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交叉渗透而发展起来的新型经济领域,以体育元素为核心,以旅游资源为载体,以现场观赛、参与体验和游览为主要形式,涉及场景和场地设施,体育相关要素及辅助行业(餐饮、旅游住宿、公共交通、商业、文娱演出等)的多元复合业态。”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体育旅游的消费者应具有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并能够做到亲身体验,但是在体育旅游的归类划分方面仍然存在分歧。一些学者认为体育旅游属于旅游产业,是具有体育特点的旅游活动,也有学者认为体育旅游属于一种社会活动。而大多数学者均从跨学科的视角来定义体育旅游,认为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交叉性学科。国外很多学者普遍认为“具备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和“一定时间内、跨越一定空间”是体育旅游的基本要素,但在其他方面依旧没有统一。一部分学者认为旅游活动中的体育活动需要具备特定规则,并且是以身体对抗或游戏的形式进行的竞赛才可归类为体育旅游,另一部分则认为旅游中只要拥有和体育相关的因素即可称之为体育旅游。尽管目前对于体育旅游的定义还不明确,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体育与旅游的融合都是大势所趋。体育旅游发展对于满足大众健康需要、提升市场消费需求、弘扬体育社会文化、支撑国家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选自谷佳琦、梁强《新格局下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与路径创新》,有删改)材料三:2021年,中央文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增加文化体育资源供给,营造现代时尚的消费场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消费场景作为激发城市活力的新动能,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作为城市生活中满足基本运动、健康需要的体育消费场景,在近年来的政策中越来越多被提及,发展体育服务综合体已成为城市功能提升和形象改善的重要抓手。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内容、新体验和新需求都离不开新场景的打造,运动场所的社交属性、审美价值以及体验感知等都需要通过场景搭建得以充分展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加速了体育产业和各个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体、旅、文、商、农等产业纷纷寻求利用业态融合的叠加效应以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因此,就场景在拉动潜在消费、创新服务方式、释放产业集群的强大动能等方面的作用而言,注重场景营造势必将成为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选自陈元欣、刘恒、陈磊《体育服务综合体消费场景营造的逻辑动因、实践探索及提升策略》,有删改)4.下列对我国体育产业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必须提高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目前我国年人均体育消费水平远远低于世界 发达国家的人均体育消费水平。B.发展体育旅游产业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与休闲健身和运动康养深度融合,既能够拓宽经济发展的路径又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C.体育与旅游的结合所带来的优势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多种业态融合的叠加效应能够增强应对风险能力。D.打造合适的体育消费场景需要对运动场所的社交属性、审美价值以及体验感知有充分的了解。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对于体育旅游概念的界定至今并未统一,但是国内外学者都重视体育旅游消费者对于体育运动的参与性。B.体育旅游产业对体育与旅游能够起到双向促进的作用,在疫情影响下,为了实现旅游行业与经济的全面复苏,我国今后将会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C.我国的体育消费水平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匹配的,这说明我国人民的体育消费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D.场景在拉动潜在消费、创新服务方式、释放产业集群的强大动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注重营造现代时尚的消费场景。6.材料一介绍了我国目前体育消费的现状,由此可以看出体育产业将会是今后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行业之一。请结合材料分析如何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大力发展。【答案】4.C5.D6.①增强国民的体育消费意识,提高国民的体育消费水平。②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通过在旅游项目中增加合适的体育活动,提高国民的参与性。③营造现代时尚的体育消费环境,体现运动场所的社交属性,提高运动场所的审美价值以及体验感知度。④加强政府政策的引导,加大政府力度的支持。【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强加因果。原文说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加速了体育产业和各个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体、旅、文、商、农等产业纷纷寻求利用业态融合的叠加效应以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并没有说是体育与旅游的结合所带来的优势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多种业态融合的叠加效应能够增强应对风险能力。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注重营造现代时尚的消费场景”扩大范围。原文是“就场景在拉动潜在消费、创新服务方式、释放产业集群的强大动能等方面的作用而言,注重场景营造势必将成为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强调的是注重场景营造势必将成为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并不是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注重营造现代时尚的消费场景。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材料一原文“体育消费作为体育需求的最终形态,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同时,体育消费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以及支撑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目前我国体育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匹配。一是体育消费规模依然有较大增长空间”可知,应增强国民的体育消费意识,提高国民的体育消费水平。由材料二原文“体育是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旅游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对于促进旅游产品体系多样化,拓宽旅游消费渠道,推动休闲健身与运动康养深度融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开拓经济发展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可知,应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通过在旅游项目中增加合适的体育活动,提高国民的参与性。由材料三原文“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内容、新体验和新需求都离不开新场景的打造,运动场所的社交属性、审美价值以及体验感知等都需要通过场景搭建得以充分展现”“就场景在拉动潜在消费、创新服务方式、释放产业集群的强大动能等方面的作用而言,注重场景营造势必将成为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可知,应营造现代时尚的体育消费环境,体现运动场所的社交属性,提高运动场所的审美价值以及体验感知度。由材料二原文“体育旅游产业是国家提出的新型产业概念。2016年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及材料三原文“2021年,中央文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增加文化体育资源供给,营造现代时尚的消费场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可知,还应加强政府政策的引导,加大政府力度的支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来故人归知意清河镇又下起了雨,豆大的雨珠急速地从天而降,落在青石板上,溅起大片大片水花。阿巧坐在雕花木窗前,给自己斟了杯热茶后,支着下巴,将目光遥遥落在远处的小渡口。雨帘朦胧,隐隐可见湍急奔流的清河,河岸杨柳摇曳生姿,柳枝下站着三三两两撑着油纸伞、等候渡船的人影。 听有经验的老人说,雨多生春,这二月的雨下得多了,清河镇的春天也就来了。那约定了春日就会归来的少年,是不是也会在某一个雨天,踏着清河的荡漾水波,如约而至。阿巧惆怅地收回目光,低头抿了口茶水,茶是不知名的野山茶,一入口便泛起微微的苦涩,像极了她此刻复杂纷乱的心绪。和所有青梅竹马的话本一样,阿巧和少年住在同一条青石小巷,两人从小一块儿长大,朝夕相处,感情深厚。少年爱读书写字,阿巧便在一旁添香研墨,生活平凡而让人心生满足。只是这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清河镇因地处偏远,幸得几分安稳,可外界却是风云动荡,大厦将倾,少年的目光也从小小的清河镇,落到了外面纷繁动乱的大世界。“阿巧,这篇文章写得好极了!‘民主’和‘科学’,正是我们时下迫切需要的!”“阿巧,这个评论员说得对,人民群众联合起来的力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我们都将是这份力量的千万分之一。”“阿巧,这帝国列强着实欺人太甚,竟敢列出此等不平等条约,堂而皇之地侵占我中华的领土!”少年仿佛不知疲倦,每天早早地就去买上几份时报,认认真真地品读学习,再一遍又一遍地和阿巧分享着他的感悟和看法。阿巧内心生出些许不安,她几番张口想说些什么,却又硬生生压了下来。少年向来是有志向的少年,阿巧如是期盼,她纵有千百般不舍,却也不会阻拦他的决定。“阿巧,我想离开清河镇,去学习最新的思想,为中华崛起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某一个冬日,少年在读完一篇文章后,沉吟许久,轻声对阿巧说道。阿巧慢慢垂下眼睛,沉默不语,少年也没有说话,只是认真地看向她,安静的室内只听得见噼啪作响的烛焰声。“你还会回来吗?”阿巧低下头,看不清神情,声音有些哽咽。“等到了春天,我就回来!”少年松了一口气,扬起笑脸,冲着阿巧点头。第二天,少年离开清河镇,阿巧没去送别。她将自己藏在摇曳的柳枝之间,远远地看着少年独自提着行李,满腔热血,奔向未知的远方。渡轮很快便到了,旅人依次排队上船,那些依依不舍的人也逐渐散去。“我走了!”少年站在甲板上,对着清河镇的方向喊道,他用力挥着双手,似是在向谁道别。一声鸣笛过后,渡轮起航离去,再次见面,或许就是春天了。寒风挟卷细雨,淅淅沥沥,吹落在阿巧的脸上,她仿佛失去所有力气,倚着冰凉的柳树滑坐在地上,将脸深深埋藏在衣袖之间,一片冰冷湿润。不知过了多久,雨势渐小,雨声渐息,只余几颗雨珠滴滴答答,慢慢从屋檐滑落。日破云开,天空澄澈,清风带着雨后的微凉,吹起阿巧的发丝,她看向远处波光粼粼的清河,几只黄莺在柳枝水波间低飞嬉闹,偶尔有一尾不知名的小鱼跃出水面,正是一幅暖色润开、万物欣荣的大好美 景。“原来已经是第三个春天了。”阿巧回过神来,轻轻叹了一口气,杯中的茶水早已凉透,她不甚在意地举起茶杯,将满杯苦涩,尽数饮下。就在她眼眸低垂之时,一艘船踏着水波,遥遥而来。(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石板、渡口、清河、油纸伞、野山茶……作者选取的这些意象,塑造出一幅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乡土景观,使小说充满了诗意。B.小说通过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全方位地展示了阿巧对少年的感情。在塑造阿巧的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表现阿巧对少年的爱慕及思念之情。C.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对清河的景致进行了描写,开头处的环境描写主要是由等候渡船的人引出阿巧对少年的回忆,结尾处的环境描写暗示了阿巧的美好愿望可能要实现。D.文章的结尾“一艘船踏着水波,遥遥而来”,这样的结尾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艘船可能实现了阿巧“春来故人归”的期盼,也或许阿巧还要带着“春来故人归”的愿望继续期盼。8.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阿巧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9.本篇小说具有沈从文《边城》“诗化小说”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7.B8.①重感情。阿巧与少年青梅竹马,当少年离开之后阿巧一直苦苦等待,由此可以看出阿巧是一个重感情的人。②深明大义。“阿巧内心生出些许不安,她几番张口想说些什么,却又硬生生压了下来。”当少年为了中华崛起而要离开时,“她纵有千百般不舍,却也不会阻拦他的决定”,由此可以看出阿巧深明大义,支持少年为国家付出。③纯朴、善良。独特的地域景致的选用暗示了阿巧纯朴的形象特点。“阿巧慢慢垂下眼睛,沉默不语”,少年离开时她偷偷地躲在一边送别,这些细节描写都能够表现出阿巧的善良。9.①本文淡化了小说的情节,主观抒情的成分较重,讲述了一个浪漫而凄美的爱情故事,具有诗歌的浓郁情感。小说通过阿巧回忆与少年的往事与分别及对少年归来的期盼,表达了阿巧对少年的深厚情谊与深切的思念之情。②本文具有诗歌的语言类。本文的语言简练、质朴而又不乏典雅,如“雨帘朦胧”“杨柳摇曳生姿”“添香研墨”“寒风挟卷细雨”表现出诗意的语言之美。③本文具有诗歌的意境美,作者通过选取“青石板、渡口、清河、油纸伞” 这些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乡土景观营造出一种柔美而又清新自然的意境。少年为国离家、依次排队上船的旅人表现出当地人纯朴、善良的民俗之美。【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表现阿巧对少年的爱慕及思念之情”错误。在对阿巧的塑造上运用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及环境烘托等手法,但并没有特别突出心理描写。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重感情。结合“那约定了春日就会归来的少年,是不是也会在某一个雨天,踏着清河的荡漾水波,如约而至。阿巧惆怅地收回目光,低头抿了口茶水,茶是不知名的野山茶,一入口便泛起微微的苦涩,像极了她此刻复杂纷乱的心绪。”“日破云开,天空澄澈,清风带着雨后的微凉,吹起阿巧的发丝,她看向远处波光粼粼的清河,几只黄莺在柳枝水波间低飞嬉闹,偶尔有一尾不知名的小鱼跃出水面,正是一幅暖色润开、万物欣荣的大好美景。‘原来已经是第三个春天了’”可知,少年已经离开了三个春天,阿巧看向远处波光粼粼的清河,想着那约定了春日就会归来的少年,是不是也会在某一个雨天,如约而至。阿巧与少年青梅竹马,当少年离开之后阿巧一直苦苦等待,由此可以看出阿巧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深明大义。结合“阿巧内心生出些许不安,她几番张口想说些什么,却又硬生生压了下来。少年向来是有志向的少年,阿巧如是期盼,她纵有千百般不舍,却也不会阻拦他的决定”可知,少年向来是有志向的少年,当少年为了中华崛起而要离开时,她纵有千百般不舍,却也没有阻拦,由此可以看出阿巧深明大义,支持少年为国家付出。纯朴、善良。结合“阿巧坐在雕花木窗前,给自己斟了杯热茶后,支着下巴,将目光遥遥落在远处的小渡口。雨帘朦胧,隐隐可见湍急奔流的清河,河岸杨柳摇曳生姿,柳枝下站着三三两两撑着油纸伞、等候渡船的人影”可知,“雕花木窗”“小渡口”“河岸杨柳”“油纸伞”等独特的地域景致的选用暗示了阿巧纯朴的形象特点。结合“少年离开清河镇,阿巧没去送别。她将自己藏在摇曳的柳枝之间,远远地看着少年独自提着行李,满腔热血,奔向未知的远方”“阿巧慢慢垂下眼睛,沉默不语”可知,少年离开时她偷偷地躲在一边送别,这些细节描写都能够表现出阿巧的善良。【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体裁特征的能力。本文淡化了小说的情节,结合“阿巧惆怅地收回目光,低头抿了口茶水,茶是不知名的野山茶,一入口便泛起微微的苦涩,像极了她此刻复杂纷乱的心绪”可知,微微的苦涩,像极了她此刻复杂纷乱的心绪,文章主观抒情的成分较重,讲述了一个浪漫而凄美的爱情故事,具有诗歌的浓郁情感。结合“和所有青梅竹 马的话本一样,阿巧和少年住在同一条青石小巷,两人从小一块儿长大,朝夕相处,感情深厚。少年爱读书写字,阿巧便在一旁添香研墨,生活平凡而让人心生满足”可知,小说回忆了阿巧与少年的往事;结合“第二天,少年离开清河镇,阿巧没去送别。她将自己藏在摇曳的柳枝之间,远远地看着少年独自提着行李,满腔热血,奔向未知的远方”“日破云开,天空澄澈,清风带着雨后的微凉,吹起阿巧的发丝,她看向远处波光粼粼的清河,几只黄莺在柳枝水波间低飞嬉闹,偶尔有一尾不知名的小鱼跃出水面,正是一幅暖色润开、万物欣荣的大好美景。‘原来已经是第三个春天了’”可知,回忆与少年的分别及对少年归来的期盼。小说通过阿巧回忆与少年的往事与分别及对少年归来的期盼,表达了阿巧对少年的深厚情谊与深切的思念之情。本文具有诗歌的语言类。结合“雨帘朦胧,隐隐可见湍急奔流的清河,河岸杨柳摇曳生姿,柳枝下站着三三两两撑着油纸伞、等候渡船的人影”“阿巧便在一旁添香研墨,生活平凡而让人心生满足”“寒风挟卷细雨,淅淅沥沥,吹落在阿巧的脸上,她仿佛失去所有力气,倚着冰凉的柳树滑坐在地上,将脸深深埋藏在衣袖之间,一片冰冷湿润。”可知,“雨帘朦胧”“杨柳摇曳生姿”“添香研墨”“寒风挟卷细雨”表现出诗意的语言之美,本文的语言简练、质朴而又不乏典雅。本文具有诗歌的意境美,结合“清河镇又下起了雨,豆大的雨珠急速地从天而降,落在青石板上,溅起大片大片水花”“阿巧坐在雕花木窗前,给自己斟了杯热茶后,支着下巴,将目光遥遥落在远处的小渡口。雨帘朦胧,隐隐可见湍急奔流的清河,河岸杨柳摇曳生姿,柳枝下站着三三两两撑着油纸伞、等候渡船的人影”可知,作者通过选取“青石板、渡口、清河、油纸伞”这些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乡土景观营造出一种柔美而又清新自然的意境。结合“渡轮很快便到了,旅人依次排队上船,那些依依不舍的人也逐渐散去。‘我走了!’少年站在甲板上,对着清河镇的方向喊道,他用力挥着双手,似是在向谁道别”可知,少年为国离家、依次排队上船的旅人表现出当地人纯朴、善良的民俗之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莽闻严尤、陈茂败,乃遣司空王邑驰传,与司徒王寻发兵平定山东;征诸明兵法六十三家以备军吏,又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诸将见寻、邑兵盛,皆反走,入昆阳,惶怖,忧念妻孥,欲散归诸城。刘秀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昆阳即拔,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诸将怒曰:“刘将军何敢如是!”秀笑而起。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诸将素轻秀及迫急乃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秀复为图画成败,诸将皆曰:“诺。”时城中唯有八九千人,秀使王凤与廷尉大将军王常守昆阳,夜与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骑出城南门,于外收兵。 时莽兵到城下者且十万,秀等几不得出。寻、邑纵兵围昆阳,钲鼓之声闻数十里,或为地道,冲輣撞城;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不以军事为忧。刘秀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诸将贪惜财物,欲分兵守之。秀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乃悉发之。秀自将步骑千余为前锋,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秀奔之,斩首数十级。诸将喜曰:“且复居前,请助将军!”秀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诸将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寻、邑陈乱,汉兵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渡水逃去,关中闻之震恐。(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一》,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诸将素轻秀/及迫急/B.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诸将素轻秀/及迫急/C.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诸将/素轻秀/及迫急/D.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诸将素轻秀/及迫/急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并力御之”与“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两句中的“御”字含义相同。B.“昆阳即拔”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两句中的“拔”字含义不同。C.“今若破敌”与“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两句中的“若”字含义不同。D.“何财物之有”与“公为我献之”(《鸿门宴》)两句中的“之”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莽军队不仅在数量上占优势,而且军官都通晓六十三家兵法,个个善于谋划指挥,应该说夺取昆阳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后来却是大败。B.王莽的军队用弓弩向城内乱射,箭如雨下,城内的人只能背着门板外出打水,由此看来,王寻、王邑以为顷刻之间就可成功不是没有依据。C.王莽的军队打算用虎、豹、犀、象之类的猛兽以助军威,但决战之时,狂风大作,雷声阵阵,大雨倾盆,虎、豹等都吓得发抖,没有发挥作用。D.汉军将领并不完美,面对强敌,也曾惊惶不安,想弃城而去;也曾因为贪惜财物,不愿全力以赴救援昆阳。但就是他们,打败了王莽军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莽兵到城下者且十万,秀等几不得出。 (2)刘秀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诸将贪惜财物,欲分兵守之。【答案】10.B11.A12.A13.(1)当时到昆阳城下的王莽军将近十万,刘秀等人几乎不能出去。(2)刘秀到了郾、定陵,调发各营的全部军队,将领们贪惜财物,想要分出一部分兵士留守。【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正在此时,侦察的骑兵回来,报告说:“敌人大军即将来到城的北面,军阵达几百里,看不到它的尾巴。”将领们一向轻视刘秀,到了这样紧急的时候。“大兵且至城北”中“城北”作“至”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诸将素轻秀”中“诸将”作主语,应在前面断开,并且不宜与很后面谓语断开,排除C。“迫急”是同义复词,意思是经济的时刻,不能从中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前句,抵御。句意:合理抵抗敌军。后句,统治。句意:挥舞着长长的鞭子,让整个天下都听凭自己任意驱使(即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含义不同,判断错误。B.前句,攻克、攻取,此处有被动意。句意:假如昆阳被敌军攻克。后句,选拔。句意: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含义不同,判断正确。C.前句,连词,表假设,如果。句意:现在如果攻破敌军。后句,好像、仿佛。句意: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含义不同,判断正确。D.前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意:还有什么财物。后句,代词,代玉璧。句意:您替我献上玉璧。含义不同,判断正确。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军官都通晓六十三家兵法,个个善于谋划指挥”说法错误,原文为“征诸明兵法六十三家以备军吏”,选项扩大范围。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莽兵到城下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到城下(之)莽兵”,到昆阳城下的王莽军;“且”,将近;“得”,能够。(2)“悉”,全部;“发”,调发;“守”,留守。参考译文:王莽听说严尤、陈茂失败后,派遣司空王邑乘坐驿传车急速出发,和司徒王寻一起发兵去平定崤山以东地区。王莽征调当时所谓精通63家兵法的人,充当军中的类似参谋的官吏,又将虎、豹、犀牛、象等凶猛野兽圈至军内饲养,以便在作战时放出来,震撼敌人。起义军的将领们看到王寻、王邑兵多势众,都往回跑,进入昆阳城,惊慌不安,担忧妻子儿女,想从这里分散而到其他城邑去。刘秀对他们说:“现在城内兵、粮既少,而城外敌军又强大,合力抵抗敌军,也许可以立功;如果力量分散,势必不能一一保全。假如昆阳被敌军占领,只要一天的工夫,我军各部也就都完了。现在怎么能不同结一心,共举大业,反而想要守着妻子财物呢?”将领们发怒说:“刘将军怎么敢这样说!”刘秀笑而起身。正在此时,侦察的骑兵回来,报告说:“敌人大军即将来到城的北面,军阵达几百里,看不到它的尾巴。”将领们一向轻视刘秀,到了这样紧急的时候,才互相议论道:“再去请刘将军谋划这件事。”刘秀又给将领们分析了一番成败因素,将领们都说:“遵命”。这时城中只有八九千人,刘秀让王凤和廷尉大将军王常守卫昆阳,自己夜里同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人骑马从昆阳城南门出城,到外面去征集士兵。当时到昆阳城下的王莽军将近十万,刘秀等人几乎不能出战。王寻、王邑纵兵包围昆阳,擂击战鼓的声音响彻几十里。有的还挖掘地道,战车撞城;积聚许多弓弩同时向城内乱射,箭下如雨,城内的人为了躲避飞矢,背着门板出外打水。王寻王邑自以为成功在顷刻之间,并不忧虑军事。刘秀到了郾、定陵等地,调发各营的全部军队。将领们贪惜财物,想要分出一部分兵士留守。刘秀说:“现在如果打垮敌人,有万倍的珍宝,大功可成;如果被敌人打败,头都被杀掉了,还有什么财物?”于是征发了全部军队。刘秀亲自带领步兵和骑兵一千多人为先头部队,在距离王莽大军四五里远的地方摆开阵势。王寻、王邑也派几千人前来交战,刘秀带兵冲了过去,亲自斩杀了几十人。将领们兴奋地说:“还是我们在前面吧,请让我们协助将军!”刘秀又向前进兵,王寻、王邑的部队退却;汉军各部一同冲杀过去,斩了上千个首级。汉军接连获胜,继续进兵,将领们胆气更壮,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百。王寻、王邑所部阵乱,汉军乘机击溃敌军,于是杀了王寻。昆阳城中的汉军此时也击鼓大喊而冲杀出来,里应外合,呼声震天动地;王莽军大溃,逃跑者互相践踏,倒在地上的尸体遍布一百多里。适值迅雷、大风,屋瓦全都被风刮得乱飞,大雨好似从天上倒灌下来,水暴涨,虎豹都吓得腿发抖,掉入水中溺死的士兵上万。王邑、严尤、陈茂等以轻骑踏着死人渡水逃跑。关中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惊惧。(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偶作三首(其一)①辛弃疾儿曹谈笑觅封侯,自喜婆娑老此丘。棋鬭②机关嫌狡狯,鹤贪吞啖损风流强留客饮浑忘倦,已办官租百不忧。我识箪瓢③真乐处,诗书执礼易春秋。【注】①这首诗作于开禧三年(1207),稼轩去世之前。此时诗人已离职闲居多年。②鬭:同“斗”(dòu)。③箪瓢:出自《论语·雍也》,形容生活简朴,安贫乐道。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觅封侯的儿童,是少年任气的辛稼轩的写照。B.诗人从自身经验出发,夹杂议论,追求内心的安适。C.离世前诗人看淡功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已然消失。D.诗歌直陈胸臆,感慨诗人之经历,风格平直而浅易。15.有学者认为,稼轩的很多诗都融入了个人身世的伤感。请结合诗歌对此观点简要分析。【答案】14.C15.诗中浸透了对时事人生的深沉感喟。①年华逝去、壮志未酬的悲叹。“儿曹谈笑觅封侯,自喜婆娑老此丘”,表面意思是嘲笑觅封侯的儿童,庆幸自己得丘山之乐。“儿曹”显然是少年任气的辛稼轩的写照,岁月带走了老英雄年少时的自信执着,只余一位得箪瓢真乐、读书明理的颓颜老翁。②洁身自爱、持敬修身的无奈。表面上诗人甘守生活的清贫,崇尚儒家之道,实则是一种深沉的无奈。【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已然消失”错。诗歌首联嘲笑封侯的儿童,庆幸自己得丘山之乐,实际上是一种自嘲,表达了在现实面前理想难以实现的悲愤与无奈。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只不过是掩藏在了这种无奈之中。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中浸透了对时事人生的深沉感喟。①年华逝去、壮志未酬的悲叹。“儿曹谈笑觅封侯,自喜婆娑老此丘” ,表面意思是嘲笑觅封侯的儿童,庆幸自己得丘山之乐。写觅封侯是儿曹的今日事,而诗人自己则老病缠身,宠辱皆忘,实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悲慨。“儿曹”显然是少年任气的辛稼轩的写照,岁月带走了老英雄年少时的自信执着,表达了在现实面前理想难以实现的悲愤与无奈。“我识箪瓢真乐处,诗书执礼易春秋”写只剩一位年华已逝、壮志未酬而得箪瓢真乐、读书明理的颓颜老翁。②洁身自爱、持敬修身的无奈。尾联“我识箪瓢真乐处,诗书执礼易春秋”表面上诗人甘守生活的清贫,在修身求道方面从未懈怠,执着于儒家精神的坚守,崇尚儒家之道,实则是诗人离职闲居多年、壮志未酬的无奈,表达了在现实面前理想难以实现的悲愤。(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尚书·武成》说:“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意思是说商王任意糟蹋东西,残害万物。《阿房宫赋》中的秦王也是如此,他将剥夺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在《登高》中抒发了作客他乡、年老体衰的苦闷之情,也体现出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明湖湖面风平浪静时,可以再现千古奇景“佛山倒影”,十多里外的千佛山清晰地倒映在湖面上,宛如巨幅山水画卷,美不胜收。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三峡》中也曾描绘三峡春、冬之时与之类似的景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奈何取之尽锱铢②.用之如泥沙③.万里悲秋常作客④.百年多病独登台⑤.则素湍绿潭⑥.回清倒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锱”“铢”“作”“湍”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传统节日流传千年,造就了大量经典诗篇,恰恰是这些①的不朽诗篇,镌刻着民族记忆,烙印着民族情感,传承着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几乎提到每一个重大节日,一代代中国人的脑海中都能对应地涌现出经典诗篇,瞬间被情感与记忆激活。除夕后:“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重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从古至今,用诗文书写节日从未间断。传统节日的传承与经典诗篇的传诵②。节日不是简单的假日,它的意义远不止旅游休闲、聚会娱乐,其精神内涵恰恰蕴藏在这些经典诗篇中。这也要求我们,必须要把传承节日与传诵诗篇结合起 来。其实,我们之所以对一些经典诗篇③,中小学语文教材功不可没。()。关于中小学语文教材,曾出现过替代经典诗文的声音,这种观点遭到了广泛反对。一些负面事件也警醒我们必须要对教材的把关慎之又慎。传统节日相关诗文不仅不能随意删改,还要通过选读教材、选修课等科学合理地予以扩展。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教材相关话题较容易引发热议,所以教材的教育意义及深远影响无可替代B.教材相关话题较容易引发热议,原因在于教材的教育意义及深远影响无可替代C.教材的教育意义及深远影响无可替代,决定了教材相关话题较容易引发热议D.教材相关话题较容易引发热议,决定了教材的教育意义及深远影响无可替代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7.①朗朗上口②相辅相成③耳熟能详18.B19.一代代中国人的脑海中都能涌现出对应的经典诗篇,情感与记忆被瞬间激活。【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处,根据前面语境“传统节日流传千年,造就了大量经典诗篇”及后面的“不朽诗篇”可知,此处应填修饰“不朽诗篇”的成语“朗朗上口”。朗朗上口:指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第②处,根据后文“节日不是简单的假日……蕴藏在这些经典诗篇中”可知,此处需要填写形容“传统节日的传承与经典诗篇的传诵”两者关系的成语“相辅相成”。相辅相成:指两种事物互相辅助,互相促成,缺一不可。第③处,根据前文“我们之所以对一些经典诗篇”及后文“中小学语文教材功不可没”可知,此处应填“耳熟能详”。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由括号前面“……中小学语文教材功不可没”可知,这里谈的是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意义与影响;由括号后面“关于中小学语文教材,曾出现过替代经典诗文的声音,这种观点遭到了广泛反对”可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意义及深远影响无可替代,这是“因”,引发热议是“果”。故选B。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一是语序不当,“对应地涌现出经典诗篇”应为“涌现出对应的经典诗篇”;二是“瞬间被情感与记忆激活”不合逻辑,应为“情感与记忆被瞬间激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修改为:一代代中国人的脑海中都能涌现出对应的经典诗篇,情感与记忆被瞬间激活。(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可乐的瓶底是一个凹凸不平的五瓣花形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首先,①,为碳酸饮料的贮藏和运输提供安全保障。碳酸饮料在装瓶时会通过加压向瓶子里加入二氧化碳,瓶内的气压一般为4个大气压。饮料在运输过程中也会因晃动让碳酸气体膨胀而在瓶子内部产生更大的压力。底部的凹陷设计和拉长结构,能把瓶子内的压力均衡地分散到瓶底五瓣花形的五个方向。从而有效保障碳酸饮料贮藏、运输的安全。其次,五瓣花形瓶底的五个向外突出的支柱对货架的抓力更大,②。超市货架上,饮料的排列通常是满满当当的,如果顾客不小心撞倒其中的一瓶,很容易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瞬间碰倒一片。而五瓣花形瓶底能够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后,向外突出的五瓣花形瓶底能够避免平面瓶底和平面展台的粘吸现象,③。这个五瓣花形的结构仿佛把饮料瓶凌空架起,即使是大瓶饮料,也看起来更轻盈、更便捷,也暗含了美学观点。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21.可乐瓶内有哪些方面的压力,请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出来。要求简洁、流畅。【答案】20.①五瓣花形的瓶底能够有效地分散气体饮料的压力;②能让瓶子在排列展示时立得更稳固,不容易倾倒;③让顾客提取时更省力、更方便21.可乐瓶内不仅有装瓶时加入二氧化碳的压力,而且有饮料在运输过程中因晃动而产生的更大的压力。【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此处内容强调的是可乐的瓶底是一个凹凸不平的五瓣花形的第一个原因。据原文“能把瓶子内的压力均衡地分散到瓶底五瓣花形的五个方向从而有效保障碳酸饮料贮藏、运输的安全”可知,此处应填“五瓣花形的瓶底能够有效地分散气体饮料的压力”。第②处,根据“五瓣花形瓶底的五个向外突出的支柱对货架的抓力更大”,及后文“撞倒其中的一瓶,很 容易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瞬间碰倒一片,而五瓣花形瓶底能够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知,此处应填“能让瓶子在排列展示时立得更稳固,不容易倾倒”。第③处,根据空格前面“能够避免平面瓶底和平面展台粘吸现象”,还有后文“即使是大瓶饮料,也看起来更轻盈、更便捷”可知,此处应填“让顾客提取时更省力、更方便”。【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由第二段内容可知,可乐瓶内压力的来源有两个:一是装瓶时要通过压力加入二氧化碳;二是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晃动让碳酸气体膨胀而在瓶子内部产生更大的压力。表达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最常见的是“不仅……,而且……”。故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可表达为:可乐瓶内不仅有装瓶时加入二氧化碳的压力,而且有饮料在运输过程中因晃动而产生的更大的压力。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3年,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将在广西举行。“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是由全国学生运动会与全国青年运动会两个赛事合并而来。这一变革旨在贯彻“五育并举”的方针,强化体育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迎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的到来,学校将举办主题为“青春爱运动,体育强中国”的晨会。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叙述了“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的由来和目的——旨在贯彻“五育并举”的方针,强化体育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点明了体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而题干要求写一篇以“青春爱运动,体育强中国”为主题的演讲稿,则明确了写作方向。启示我们,身为新时代的青年,应注重体育运动,在强身健体的过程中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用铁肩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写作时应注意演讲稿的格式与要求,除开篇的问候语之外,结尾应有收束语和答谢词。同时注意演讲稿语言的感染力与号召力,体现出新时代青年的活力与使命感。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体育的内涵,体育的重要性,如何在体育中成材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体育的重要性”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引用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中的言论“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从而论证野蛮体魄的重要性。也可以列举“亚洲飞人”苏炳添打破“亚洲人跑不过九秒八五”的固有印象,极大地巩固了中国“体育强国”的国际地位的事例,论证“体育强中国”的内涵。在论据的选择上,应注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综合使用。如可以引用康有为“强国必先强民,强民必先强体。”以及恽代英“不言体育而空言道德,空言智识,言者暗矣,听者心厌矣,究于事实何俾之有?”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也可以立足于当下,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重分数轻体育”“四体不勤”等社会现象,以其危害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立意:1.强健青春之体,澎湃青年之心。2.以强健之体魄,筑强健之中国。3.青年强体育,各方当助力。4.让健康谱写生命的乐章。5.铸体育之基,创世界强国。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22:19:01 页数:21
价格:¥3 大小:51.3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