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江西省吉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西省吉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吉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23.6(测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80岁可能是一条年龄界限,跨过了这条线,一个人会觉得心情上轻松、自由些,因为余下的岁月已不大可能改变这一生已铸下的功过了,他可以有平静的心情来检视过去在人生道上留下的步步脚印了,所以,面对我的发言题目“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我回顾了一下,我在人类学这门学科里做了些什么,当然我的工作能否代表中国的人类学界,那是很难说的。但我既然是中国人,我在这门学科里所做的工作无可否认是人类学在中国的表现,而且我的工作至少也反映了我同时代的学术方向,但是这个题目从何答起呢?这很为难了我。恰好,乔健教授给我寄来了一本书:埃德蒙写的《社会人类学》,读完了他这本书,我顿觉写这篇发言有门了。这是因为他在这本书里评论其中有我一份的中国几个人类学者的著作时,提出了两个问题,启发了我的反思,埃德蒙提出的两个问题是:(一)像中国人类学者那样,以自己的社会为研究对象是否可取?(二)在中国这样广大的国家,个别社区的微型研究能否概括中国国情?埃德蒙对这两个问题都抱否定的态度。先以第一个问题说,他尽管承认人类学者不妨研究自己的社会,而且有些中国人类学者就是这样做了,但是他态度鲜明地说:“无疑的,这种样式的实地研究,对没有经验者我是不会推荐的。”我们的分歧归根到底是各自的文化传统带来了“偏见”,或更正确些应说是“成见”。这些“成见”有其文化根源,也就是说产生于埃德蒙所说的公众的经验,他所谓公众经验,在我的理解中。就是指民族的历史传统和当前处境。我的选择是出于一种价值判断,个人的价值判断离不开他所属的文化和所属的时代,我是出生于20世纪初期的中国人,正逢社会剧变、国家危急之际,我学人类学,是想学习到一些认识中国社会的观点和 方法,用我所得到的知识去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所以是有所为而为的。如果真如埃德蒙所说中国人研究中国社会是不足取的,就是说,学了人类学也不能使我了解中国的话,我就不会投入人类学这门学科了。埃德蒙锋利的思路又发现了一个使像我这种中国人类学者为难的题目,就是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个别社区的微型调查能使你认识中国的全貌么?这个问题的矛头直指我的要害。如果我学人类学的志愿是了解中国,最终目的是改造中国,那么我们采取在个别小社区里进行深入的微型观察和调查的方法,果真能达到这个目的么?从个别入手果真能获得概括性的了解么?埃德蒙评价《江村经济》:“作品是以小范围的人类活动为焦点,但是它们所能告诉我们的是有关人类社会行为的一般特点。”埃德蒙对我的回护我是应当领情的。但是他的意见我只能接受一半。我确是没想把江村作为整个中国所有千千万万的农村的典型:也没有表示过,研究了这个农村能全面了解中国国情,我也同意,解剖一个农村本身是有意义的,但我的旨趣并不仅限于了解这个农村,我确有了解中国全部农民生活,甚至整个中国人民生活的雄心。调查江村这个小村子只是我整个旅程的开端,我这样想:把一个农村看作是全国农村的典型。用它来代表所有的中国农村,那是错误的,但是把一个农村看成是一切都与众不同,自成一格的独秀,也是不对的。我对客观事物存有类型的概念,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如果条件相同就会形成相同的事物,相同条件形成的相同事物就是一个类型,同一个类型里的个别事物并不是完全一样的,类型不是个别的众多重复,因为条件不可能完全一致,我所说的类型只是指主要条件相同所形成基本相同的各种个体。以江村来说,它是一个具有一定条件的中国农村,中国各地的农村在地理和人文各方面的条件是不同的,所以江村不能作为中国农村的典型,也就是说,不能用从江村看到的社会体系等情况硬套到其他中国的农村去,但同时应当承认,它是个农村而不是牧业社区,它是中国农村,而不是别国的农村。我们这样说时,其实已经出现了类型的概念了,所以我在这里和埃德蒙辩论的焦点并不是江村能不能代表中国所有农村,而是江村能不能在某些方面代表一些中国的农村。那就是说形成江村的条件是否还形成了其他一些农村,这些农村能不能构成一个类型?如果承认中国存在着江村这种农村类型,接着可问,还有其他哪些类型?如果我们用比较方法把中国农村的各种类型一个一个地描述出来,那就不需要把千千万万个农村一一地加以观察而接近于了解中国所有的农村了,通过类型比较法是有可能从个别逐步接近整体的。我认真地想一想,我这种在埃德蒙看来也许是过于天真庸俗的性格并不是偶然产生的,也不是我个人的特点,其中不可能不存在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烙印,我随手可举出两条: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是“学以致用”,这两条很可以总结我自己为学的根本态度。我和埃德蒙意见的分歧,对一个有人类学修养的人来说是完全能理解的。这里不存在谁是谁非的问题,而是属于不同传统和处境的问题,我们不仅能相互容忍而且还能相互赞赏。我们不妨各美其美,还可以美人之美,这是人类学者的应有共识。(选自费孝通《人的研究在中国》,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埃德蒙的第一个问题,费孝通点明分歧的根源在于民族的历史传统各异和当前处境的不同。 B.费孝通在第四段回应埃德的第二个问题,承认中国个别社区的微型研究确实不能概括中国国情。C.费孝通认为江村并不是与众不同、自成一格的独秀,解剖江村能够了解各种类型的中国农村。D.埃德蒙评价《江村经济》的价值,在于通过聚焦小范围研究反映有关人类社会行为的一般特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中,费孝通面对埃德蒙的质疑,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借此明了自己的研究主张。B.第四段费孝通表明自己的研究志向,重申自己学习人类学的目的是了解、改造中国。C.费孝通试图运用类型比较法,描述中国农村的各种类型,进而了解中国农村的整体。D.“美人之美”即“从人之美”宽容和欣赏分歧差异,这已经成为人类学者的共识。3.下列关于《乡土中国》的表述,不能印证材料中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乡土中国》运用人类学方法分析乡村的时空特点,提出“文字下乡”的前提条件,体现以致用的学术态度。B.《乡土中国》通过中西方对比,揭示出“差序格局”这一中国乡土社会特点,表明作者具有跨文化视域的优势。C.《乡土中国》中作者虽以自己的籍贯为例说明地缘与血缘的关系,但他的研究旨趣并没有局限于这种个案研究。D.《乡土中国》的作者通过观察和调查,形成了对中国农村的概括性了解,指出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4.费孝通的治学理念,给今天建设具有中国风格的人类学提供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某中学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开展文化调研活动,请参照材料中的观点完成下列表格。步骤关键做法制定方案①____________开展调查深入实地,进行观察和调查分析整理描述所选研究对象的特征交流比较②____________展示成果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展示赣文化风貌【答案】1.C2.D3.B4.①善于反思,决不盲从。费孝通直面埃德蒙的质疑,在反思中表明自己的研究志向,阐明自己的研究主张。 ②勇于担当,学以致用。正逢社会剧变、国家危急之际,费孝通投身改造中国的研究,由此迈入人类学的研究殿堂。③从实际出发,治学严谨。费孝通以调查江村实际为开端,致力于从个别研究逐步接近整体实际,从而认识中国社会的一般特点。④包容不同,美人之美。费孝通包容和埃德蒙的分歧,在相互容忍、赞赏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5.①.选取赣鄱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为研究对象。②.比较不同类型,概括赣鄱文化的整体特征。【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解剖江村能够了解各种类型中国农村”以偏概全,原文“我们这样说时,其实已经出现了类型的概念了,……通过类型比较法是有可能从个别逐步接近整体的”可知,江村能在某些方面代表中国的一些农村,这些农村能构成一个类型,解剖江村能够了解某一种类型的中国农村。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从人之美”无中生有,原文“我们不妨各美其美,还可以美人之美,这是人类学者的应有共识”并无“从人之美”相关内容;同时依据原文“这是人类学者的应有共识”可知,“这已经成为……”已然代未然。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表明作者具有跨文化视域的优势”曲解文意,原文“我的选择是出于一种价值判断,个人的价值判断离不开他所属的文化和所属的时代,……就是说,学了人类学也不能使我了解中国的话,我就不会投入人类学这门学科了”可知,材料中作者的核心观点是:学人类学的志愿是了解中国,并学以致用,最终目的是改造中国。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由原文“这是因为他在这本书里评论其中有我一份的中国几个人类学者的著作时,提出了两个问题,启发了我的反思,埃德蒙提出的两个问题是:(一)像中国人类学者那样,以自己的社会为研究对象是否可取?(二)在中国这样广大的国家,个别社区的微型研究能否概括中国国情?埃德蒙对这两个问题都抱否 定的态度”“我的选择是出于一种价值判断……”“埃德蒙对我的回护我是应当领情的。但是他的意见我只能接受一半”可知,善于反思,决不盲从。费孝通直面埃德蒙的质疑,在反思中表明自己的研究志向,阐明自己的研究主张。由原文“我的选择是出于一种价值判断,个人的价值判断离不开他所属的文化和所属的时代,我是出生于20世纪初期的中国人,正逢社会剧变、国家危急之际,我学人类学,是想学习到一些认识中国社会的观点和方法,用我所得到的知识去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所以是有所为而为的”可知,勇于担当,学以致用。正逢社会剧变、国家危急之际,费孝通投身改造中国的研究,由此迈入人类学的研究殿堂。由原文“我确是没想把江村作为整个中国所有千千万万的农村的典型:也没有表示过,研究了这个农村能全面了解中国国情,我也同意,解剖一个农村本身是有意义的,但我的旨趣并不仅限于了解这个农村,我确有了解中国全部农民生活,甚至整个中国人民生活的雄心。调查江村这个小村子只是我整个旅程的开端,我这样想:把一个农村看作是全国农村的典型。用它来代表所有的中国农村,那是错误的,但是把一个农村看成是一切都与众不同,自成一格的独秀,也是不对的”可知,从实际出发,治学严谨。费孝通以调查江村实际为开端,致力于从个别研究逐步接近整体实际,从而认识中国社会的一般特点。由原文“我和埃德蒙意见的分歧,对一个有人类学修养的人来说是完全能理解的。这里不存在谁是谁非的问题,而是属于不同传统和处境的问题,我们不仅能相互容忍而且还能相互赞赏。我们不妨各美其美,还可以美人之美,这是人类学者的应有共识”可知,包容不同,美人之美。费孝通包容和埃德蒙的分歧,在相互容忍、赞赏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由原文“我确是没想把江村作为整个中国所有千千万万的农村的典型:也没有表示过,研究了这个农村能全面了解中国国情,我也同意,解剖一个农村本身是有意义的,但我的旨趣并不仅限于了解这个农村,我确有了解中国全部农民生活,甚至整个中国人民生活的雄心。调查江村这个小村子只是我整个旅程的开端,我这样想:把一个农村看作是全国农村的典型。用它来代表所有的中国农村,那是错误的,但是把一个农村看成是一切都与众不同,自成一格的独秀,也是不对的”“我对客观事物存有类型的概念,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如果条件相同就会形成相同的事物,相同条件形成的相同事物就是一个类型”可知,制定方案时可以选取赣鄱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为研究对象。由原文“以江村来说,它是一个具有一定条件的中国农村,……那就不需要把千千万万个农村一一地加以观察而接近于了解中国所有的农村了,通过类型比较法是有可能从个别逐步接近整体的”可知,交流比较时,比较不同类型,概括赣鄱文化的整体特征。 (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复活(节选)【俄】列夫·托尔斯泰聂赫留朵夫特别喜爱一个叫克雷里卓夫的害痨病的青年,克雷里卓夫跟玛丝洛娃在同一个队里,被流放去苦役,聂赫留朵夫早在叶卡捷琳堡就认识了他,在途中又同他见过多次面,还同他聊过天。夏天里,有一次在站上休息,聂赫留朵夫跟他一起消磨了一整天,克雷里卓夫兴致勃勃地把自己的经历讲给他听,还讲了他如何成为革命者,他入狱前的经历很简单,父亲是个富有的南方地主,他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是个独生子,由母亲抚养长大,他念中学和念大学都很轻松,大学数学系毕业时名列前茅,得到硕士学位,学校要他留校,以后还要送他出国深造,他犹豫不决,这时候,有几个同学要他给公共事业捐点钱。他知道,这种公共事业便是革命事业,但那时他对此还毫无兴趣,只是出于同学的情谊和自尊心,唯恐人家说他胆小怕事,就捐了钱。收钱的人被捕了,搜出一张字条,知道钱是克雷里卓夫捐的,所以他也被捕了,先是关在警察分局,后来进了监狱。“我坐的那个监狱。”克雷里卓夫对聂赫留朵夫讲道,“那个监狱不算太严,我们不仅可以敲敲墙壁互通音讯,而且可以在过道来回走动,随便交谈,到了晚上甚至可以齐声歌唱。我原来有一副好嗓子。真的,要不是我母亲伤心过度,我待在牢里也还不错,甚至很愉快。我在这里认识了赫赫有名的彼得罗夫,还有别的人,但那时我还不是个革命者。我还认识了隔壁牢房里的两个人,他们都是因涉嫌波兰宣言案被捕的,后来又在押往车站途中企图逃跑而受审。一个是波兰人,姓洛靖斯基;另一个是犹太人,姓罗卓夫斯基。那个罗卓夫斯基还是个孩子,他说他十七岁,可是看上去只有十五岁,他很瘦小,两只黑眼睛亮晶晶的,人挺机灵,也像所有犹太人那样富有音乐才能,唱起歌来格外好听,是啊!他们被提审我是看到的,他们一早被带出去,傍晚回来,说是被判了死刑。这事谁也没想到。他们的案情实在很轻,只不过企图从押解兵手里逃走,又没有伤人。再说,把罗卓夫斯基这样一个孩子判处死刑,实在大不近人情了。我们关在牢里的人,都认为这只是吓唬吓唬他们,上级是不会批的。开头大家还激动了一阵,后来平静了,又像原来那样过日子。不料有一天晚上,看守来到我的门边,鬼鬼祟祟地告诉我说,来了几个木匠,正在搭绞架,我开头没弄懂是怎么回事,什么绞架不绞架的,但看守老头很激动,我瞅了他一眼,这才明白是那两个人预备的。我想敲敲墙壁,把这事通知大伙儿,可是又怕被那两个人听见。大伙儿都沉默了,显然都知道了。那天晚上,过道里和车房里死一般的安静,我们没有敲墙壁,也没有唱歌。是啊!那真是个可怕的夜晚。我通宵留神听着各种声音。”“第二天一早,忽然听见过道的门开了,进来好几个人,我站在窗洞旁。过道里点着一盏灯,第一个进来的是典狱长,他是个胖子,平时神气活现,行动果断,但这会儿也脸色惨白,垂头丧气,好像吓破了胆。他后面是副典狱长,皱着眉头,神情严肃,再后面是一个卫兵。他们经过我的门口,在旁边那个牢房 门前站住,我只能看见典狱长一个人,他站在那儿,脸色苍白,时而解开胸前的纽扣,时而又扣上,还耸耸肩脖。是啊!他好像怕什么似的闪开身子,原来是洛靖斯基从他身边经过,来到我门外,他是个漂亮的小伙儿,生有一张好看的波兰人脸型:前额开阔平直,一头细密的淡黄色鬈发,一双美丽的天蓝色眼睛,他是个身强体壮、血气方刚的男子汉。他站在我的窗洞前面,所以我看见了他整个脸庞,他的脸瘦削、灰白,怪吓人的。他抽起烟来,心事重重,忽然他想到什么事似的,开口说:‘太残忍,太不讲理了!我什么罪也没有,我……’我的眼睛一直盯住他那白嫩的脖子,看见他喉咙里有样东西在抖动,他无法说下去,是啊!这时,我听见罗卓夫斯基在过道里用尖细的犹太人嗓子嚷着什么,洛靖斯基丢掉烟头,从我的牢门口走开去。于是,罗卓夫斯基就出现在我的窗洞口,他那张孩子气的脸涨得通红,还在冒冷汗,眼泪汪汪的,他也穿着一身干净的衬衣,可裤子太大,他老是用两手把它往上提,整个身子打着哆嗦。然后传来一片喧闹和脚步声。后来,声音越去越远,过道的门哗啦响了一声,接下来就一片肃静……”随后他沉默了好久,吃力地喘着气,把涌到喉咙里的哽咽硬压下去。“我从那时起就成了革命者。”他平静下来说,他简短地讲完了他的身世。他参加了民意党,还当上了破坏小组的组长,专门对政府官员采用恐怖手段,迫使他们放弃政权,让人民掌权。他为达成目的到处奔走,一次又一次获得成功。后来却被一个他最信任的人出卖了。他被捕,受审讯,在监狱里度过了两年,被判死刑,后来改为终身苦役。他在狱中得了痨病,以现在这种条件看来他只能再活几个月。他知道这一点,但对自己的行为从没有后悔。他说,如果让他再活一辈子,他还是会那么干,也就是破坏他眼前那种罪恶昭彰的社会制度。聂赫留朵夫从克雷里卓夫的身世中和同他的接触中懂得了许多以前不懂的事。(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聂赫留朵夫特别喜爱一个叫克雷里卓夫的害痨病的青年,是因为他们早就认识,在流放途中又见过多次面,一起聊过天。B.克雷里卓夫坐过的监狱可以互通音讯、在过道里来回走动、随便交谈,甚至齐声歌唱,可见当时监狱具有人道主义精神。C.当时俄国制度严明,对人民的管控十分严厉,洛靖斯基和罗点夫斯基只是企图从押解兵的手里逃走,结果却被判了死刑。D.聂赫留朵夫从克雷里卓夫身上感受到当时革命者的精神,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奔波忙碌,不惧辛苦,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克雷里卓夫的讲述展开情节,使故事情节更为集中,而监狱故事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B.小说对洛靖斯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肖像描写,突出了洛靖斯基是一个漂亮的小伙子,他虽无罪却被处 以绞刑,更令人痛惜。C.在洛靖斯基和罗卓夫斯基被处以绞刑的那天,典狱长的神情和他平时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揭露了当时社会滥用刑法的黑暗。D.小说运用倒叙手法,形象地描摹了克雷里卓夫的言行,详细记述了他的心理活动,丰富了小说内容,语言也十分生动形象。8.作者将克雷里卓夫的人生经历写得很有层次感,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9.列宁称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试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6.D7.D8.①入狱前:念中学和大学都很轻松,大学毕业时名列前茅,得到硕士学位,完全没有革命意识。②入狱原因:因捐钱给革命事业受到牵连而遭到逮捕。③狱中:目睹监狱里无辜的青年被绞杀,内心受到极大震撼,从此成为一名革命者。④为革命事业到处奔走,一次又一次获得成功。⑤被最信任的人出卖,被捕。⑥在监狱里度过了两年,被判死刑,后改为终身苦役。9.①本文叙述了克雷里卓夫成为一名革命者的历程,照见了革命的现实情况,真实地呈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列宁称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在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②文中通过克雷里卓夫叙述自己在狱中的所见所闻,特别是两个青年无辜地被绞死的事实,揭示了沙皇政府的残酷统治和革命的不容乐观,可见列夫·托尔斯泰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是因为他们早就认识,在流放途中又见过多次面,一起聊过天”错误,因果关系不当。聂赫留朵夫特别喜爱克雷里卓夫,是因为他身上的反抗黑暗、追求公平正义的革命精神。B.“具有人道主义精神”错误。监狱可以互通音讯、在过道里来回走动、随便交谈,甚至齐声歌唱,可见只是“管得不算太严”。C.“当时俄国制度严明”错误。“严明”指严肃而公正、严格而明确的意思。洛靖斯基和罗卓夫斯基会被判死刑,这是谁也没想到的,可见当时的制度并不是严明的。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小说运用倒叙手法”错误,应是“插叙手法”。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人生经历的能力。入狱前:结合“他入狱前的经历很简单,父亲是个富有的南方地主,他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是个独生子,由母亲抚养长大,他念中学和念大学都很轻松,大学数学系毕业时名列前茅,得到硕士学位,学校要他留校,以后还要送他出国深造,他犹豫不决”可知,念中学和大学都很轻松,大学毕业时名列前茅,得到硕士学位,完全没有革命意识。入狱原因:结合“这时候,有几个同学要他给公共事业捐点钱。他知道,这种公共事业便是革命事业,但那时他对此还毫无兴趣,只是出于同学的情谊和自尊心,唯恐人家说他胆小怕事,就捐了钱。收钱的人被捕了,搜出一张字条,知道钱是克雷里卓夫捐的,所以他也被捕了,先是关在警察分局,后来进了监狱”可知,因捐钱给革命事业受到牵连而遭到逮捕。狱中:结合“原来是洛靖斯基从他身边经过,来到我门外,他是个漂亮的小伙儿,生有一张好看的波兰人脸型:前额开阔平直,一头细密的淡黄色鬈发,一双美丽的天蓝色眼睛,他是个身强体壮、血气方刚的男子汉。他站在我的窗洞前面,所以我看见了他整个脸庞,他的脸瘦削、灰白,怪吓人的。……这时,我听见罗卓夫斯基在过道里用尖细的犹太人嗓子嚷着什么,洛靖斯基丢掉烟头,从我的牢门口走开去。于是,罗卓夫斯基就出现在我的窗洞口,他那张孩子气的脸涨得通红,还在冒冷汗,眼泪汪汪的,他也穿着一身干净的衬衣,可裤子太大,他老是用两手把它往上提,整个身子打着哆嗦。然后传来一片喧闹和脚步声。后来,声音越去越远,过道的门哗啦响了一声,接下来就一片肃静……”“我从那时起就成了革命者”可知,目睹监狱里无辜的青年被绞杀,内心受到极大震撼,从此成为一名革命者。结合“他参加了民意党,还当上了破坏小组的组长,专门对政府官员采用恐怖手段,迫使他们放弃政权,让人民掌权。他为达成目的到处奔走,一次又一次获得成功”可知,为革命事业到处奔走,一次又一次获得成功。结合“后来却被一个他最信任的人出卖了。他被捕,受审讯”可知,被最信任的人出卖,被捕。结合“在监狱里度过了两年,被判死刑,后来改为终身苦役。他在狱中得了痨病,以现在这种条件看来他只能再活几个月。他知道这一点,但对自己的行为从没有后悔”可知,在监狱里度过了两年,被判死刑,后改为终身苦役。【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克雷里卓夫因捐钱给革命事业受到牵连而遭到逮捕,在狱中目睹监狱里无辜的青年被绞杀,内心受到极大震撼,从此成为一名革命者,为革命事业到处奔走,一次又一次获得成功,被最信任的人出卖,被捕,在 监狱里度过了两年,被判死刑,后改为终身苦役。本文叙述了克雷里卓夫成为一名革命者的历程,照见了革命的现实情况,真实地呈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列宁称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在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文中通过克雷里卓夫叙述自己在狱中的所见所闻,结合“不料有一天晚上,看守来到我的门边,鬼鬼祟祟地告诉我说,来了几个木匠,正在搭绞架,我开头没弄懂是怎么回事,什么绞架不绞架的,但看守老头很激动,我瞅了他一眼,这才明白是那两个人预备的。我想敲敲墙壁,把这事通知大伙儿,可是又怕被那两个人听见。大伙儿都沉默了,显然都知道了。那天晚上,过道里和车房里死一般的安静,我们没有敲墙壁,也没有唱歌。是啊!那真是个可怕的夜晚。我通宵留神听着各种声音”“原来是洛靖斯基从他身边经过,来到我门外,他是个漂亮的小伙儿,生有一张好看的波兰人脸型:前额开阔平直,一头细密的淡黄色鬈发,一双美丽的天蓝色眼睛,他是个身强体壮、血气方刚的男子汉。他站在我的窗洞前面,所以我看见了他整个脸庞,他的脸瘦削、灰白,怪吓人的。……这时,我听见罗卓夫斯基在过道里用尖细的犹太人嗓子嚷着什么,洛靖斯基丢掉烟头,从我的牢门口走开去。于是,罗卓夫斯基就出现在我的窗洞口,他那张孩子气的脸涨得通红,还在冒冷汗,眼泪汪汪的,他也穿着一身干净的衬衣,可裤子太大,他老是用两手把它往上提,整个身子打着哆嗦。然后传来一片喧闹和脚步声。后来,声音越去越远,过道的门哗啦响了一声,接下来就一片肃静……”可知,特别是两个青年无辜地被绞死的事实,揭示了沙皇政府的残酷统治和革命的不容乐观,可见列夫·托尔斯泰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节选自《说苑·敬慎》)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 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梱①。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岁,民悉自高其车。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注】①梱: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B.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C.三月为他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D.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患处之”与“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患”字含义相同。B.“孙叔敖再拜日”与“府吏再拜还”(《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再”字含义不同。C.“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古代二十五家为一四。“四里”指平民聚居处,也泛指乡里。D.“王许之”与“塞上长城空自许”(陆游《书愤》)两句中的“许”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叔敖虚心纳谏,孙叔敖担任宰相时,有一个老人戴着白色帽子前来吊,并向他提出建议,孙叔敖虚心接受。B.孙叔敖有治政才能。孙叔受到国相丘的举荐,为官三月就升任为国相。在他的治理下,百姓生活安乐。C.孙叔敖敢于直言进谏。楚王下令把小钱改体为大钱,百姓用起来很不方便,孙叔敖得知情况后,直接向庄王劝谏。D.孙叔敖执政善于变通,为把矮车改高,孙叔敖让乡里人家加高门槛,不到半年,老百姓都自动把车子造高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2)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14.太史公认为治理好天下不必用严刑峻法,为什么?【答案】10.A11.B12.D 13.(1)地位越高越要为人谦恭,官职越大内心越要小心谨慎,俸禄越丰厚越要慎重不敢妄取。(2)这就是(孙叔敖)不用下令管束而百姓顺从了他的教化,身边的人亲眼看到他的言行便仿效他,离得远的人观望四周人们的变化也跟着效法他。14.太史公认为只要官吏奉公尽职按原则行事,百姓就会以他们为榜样,心存戒惧地自我约束修身,这样不用严刑峻法也能治理好天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孙叔敖为官三月就升任国相,他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间和睦同心,风俗十分淳美。他执政宽缓不苛却有禁必止,官吏不做邪恶伪诈之事,民间也无盗窃事件发生。“为”是谓语动词,“楚相”作“为”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排除BD;“吏”作“无奸邪”的主语,主语前断句,排除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都是“祸患”的意思。句意:祸患就会和他共处。/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B.“两句中的‘再’字含义不同”错误,两个“再”含义相同,都是“两次”的意思。句意: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焦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就回房。D.同意、答应;期许、期望。句意:楚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不到半年”错误,时间有误。原文“居半年”是过了半年的意思。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益”,越;“下”,谦恭;“小”,小心谨慎。(2)“从”,顺从;“化”,教化;“近者”,身边的人;“法”,效法。【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由原文“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 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可知,太史公认为只要官吏奉公尽职按原则行事,百姓就会以他们为榜样,心存戒惧地自我约束修身,这样不用严刑峻法也能治理好天下。参考译文: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都城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表示吊唁。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骄傲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独揽权势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恭敬地接受您的命令,愿意听您余下的教诲。”老人说:“地位越高越要为人谦恭,官职越大内心越要小心谨慎,俸禄越丰厚越要慎重不敢妄取。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真对,我会牢记在心的。”(节选自《说苑·敬慎》)太史公说:“法令用以引导民众向善,刑罚用以阻止民众作恶。文法与刑律不完备时,善良的百姓依然心存戒惧地自我约束修身,是因为居官者行为端正不曾违乱纲纪。只要官吏奉公尽职按原则行事,就可以用它做榜样治理好天下,为什么非用严刑峻法不可呢?”孙叔敖是楚国的处士。国相虞丘把他举荐给楚庄王,让他接替自己的职务。孙叔敖为官三月就升任国相,他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间和睦同心,风俗十分淳美。他执政宽缓不苛却有禁必止,官吏不做邪恶伪诈之事,民间也无盗窃事件发生。秋冬两季他鼓励人们进山采伐林木,春夏时便借上涨的河水把木材运出山外。百姓各有便利的谋生之路,都生活得很安乐。庄王认为楚国原有的钱币太轻,就下令把小钱改铸为大钱,百姓用起来很不方便,纷纷放弃了自己的本业。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国相孙叔敖报告说:“市场乱了,老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做买卖,秩序很不稳定。”孙叔教问:“这种情况有多久了?”市令回答:“已经有三个月。”孙叔敖说:“不必多言,我现在就设法让市场恢复原状。”五天后,他上朝向庄王劝谏说:“先前更改钱币,是认为旧币太轻了。现在市令来报告说市场混乱。我请求立即下令恢复旧币制。”庄王同意了,颁布命令才三天,市场就回复了原貌。楚国的民俗是爱坐矮车,楚王认为矮车不便于驾马,想下令把矮车改高。国相孙叔敖说:“多次颁发政令,百姓无所适从,这样做不好。如果您一定想把车改高,臣请求让乡里人家加高门槛。乘车人都是有身份的君子,他们不能为过门槛频繁下车,自然就会把车的底座造高了。”楚王答应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老百姓都自动把车子造高了。这就是孙叔敖不用下令管束而百姓顺从了他的教化,身边的人亲眼看到他的言行便仿效他,离得远的人观望四周人们的变化也跟着效法他。(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刘长卿②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野桥经面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注】①皇市侍御:诗人的朋友皇甫曾。当时被贬为睦州司马。②刘长卿:中唐著名诗人。当时因得罪观察使,被贬为睦州司马。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竭力染深秋时节的萧瑟气氛,荒村返照,秋色衰飒,落叶纷乱,这也是诗人心境不能平静的写照。B.颔联二句形成对比,更显示人事寂寥中友情可贵,一个“独”字,足显出二人相知相念的深挚情谊。C.尾联用设问进行点题,谓友人和自己同病相怜、互为知己,全诗写意外之喜,实含失时之悲,情境幽清。D.这首诗整体含蓄蕴藉,含感激与感慨之情于百外,诗中所绘景物荒寂凄冷,但情味恬淡意境幽清。16.诗人对友人的来访为什么会感到分外惊喜?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首联渲染了荒村返照、落叶纷纷的萧条景象,诗人内心凄凉,友人的来访让他感到惊喜和温暖。②颔联写平日无人迹的绵远古道上,友人孤身来访,令诗人感到惊喜。③颈联写一场秋雨后山路泥泞,友人却不顾此而来,表现出诗人对友人来访的惊喜。④宦海浮沉,诗人被贬,心境处于低谷,忽有友人来访,自然喜不自胜。【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尾联用设问进行点题”错误。尾联不是设问,应是“反问”。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起首二句竭力渲染深秋时节的萧瑟气氛:在荒僻的山村,一抹夕阳斜照着,树上的秋叶纷纷坠落,境界荒凉。诗人此时年逾花甲,也已到了人生的黄昏,生命的秋天。他一生坎坷,因不畏权贵,晚景凄凉,所以面对晚秋夕阳,心头自是感慨万端。秋色衰飒,落叶纷乱,是他心境不能平静的写照。首联描绘荒村返照、落叶纷纷和萧条景象,烘托了颔联友人来访的温暖和可贵。 “古道无行客,寒山独见君”则是说他望见平日无人影迹的绵远古道上,自己的友人竟然孤身来访。“古道”与“寒山”极力渲染自己居处幽僻,人迹罕至,也言门前冷落,无人造访。诗人相识虽多,如今遭逢不幸,被诬贬谪,又居处山野,古道难行,惟有皇甫侍御却不避秋寒,甘冒风霜,攀山越岭来访,一个“独”字,足显出二个相知相念的深挚情谊,显出诗人内心激荡着喜悦之情。淡笔写来,上下二句对比,更显示人事寂寥中友情的可贵。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句以野桥上承荒村,古道,又点出友人来访时的气候特征:一场秋雨之后,山野小桥被大水冲断,山涧中溪水暴涨,溢向岸边田地。而友人却不顾山路泥泞而来,引出下边“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表现出诗人对友人来访的惊喜。诗人与皇甫侍御乃是志气相投,同病相怜。尽管诗人幽居白云深处,与世隔绝,友人依然与他心息相通。语感既有欣喜,又有感慨。喜的是友人来访,知己重逢,同时又为二人同病相怜的意遇嘘唏慨叹。(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绘声绘色地表现行人攀登蜀道步履艰难、神情惶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自己挽回过去已不太可能,告别过去,未来可期。(3)“黄鹂”俗称黄莺,这一意象常见于古诗文中,被赋予了丰富内涵,文人墨客或对黄莺的生活习性进行细致的描摹,或借以抒发对春光的赞美,或引以为喻来表现所咏之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扪参历井仰胁息②.以手抚膺坐长叹③.悟已往之不谏④.知来者之可追⑤.映阶碧草自春色⑥.隔叶黄鹂空好音(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扪,参,胁,膺,谏,鹂。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来,苏东坡又火了,之所以用“又”字,是因为苏东坡的热度从未消减,历朝历代吟咏、谈论,研究、追随他的人①,今天,苏东坡深受全国人所喜爱,甚至被网友称为“国民偶像”,“苏东坡”早已不是个古代的文学人物、政治人物,而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文化符号。人们爱苏东坡,除了因为他传奇丰富的人生故事和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佳的才华,还因为他创造了一种令人神往的文化人格。苏东坡的文化人格有何特别?首先,苏东坡一生始终秉持为民请命、兼济苍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本情结,“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朝堂上,他能在王安石变法时直陈得失,能在旧党废法时②,丝毫不计个人之利害;贬谪中,他并不③,更未就此躺平,浑噩度日,每到一地,他总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力求造福一方百姓,比如在杭州疏浚西湖,在徐州率民抗洪等。其次,苏东坡有着超然物外、达观豁达的人格魅力,纵览苏东坡的一生,他名头大,官位大,人生起伏更大,饱受贬谪之苦。但他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寻找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状态,让生活在苦难中开出花来。具体来说,他既上得去,坐得稳文坛领袖,当得实学士尚书;又下得来,好吃,好玩,好讲笑话,虽然偶尔也如凡夫俗子一般惆怅、愤慨,孤苦,但总是能在吟诗、交友、作画、烧菜、把酒与调侃嬉笑中自我排解。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到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不计其数(不可枚举、数不胜数)②仗义执言③灰心丧气(妄自菲薄、自怨自艾)19.苏东坡深受国人喜爱,甚至被网友称为“国民偶像”。“苏东坡”早已不仅仅是个古代的文学人物、政治人物,而且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文化符号。20.①将苏轼在苦难中乐观地对待生活比喻为“开花”,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苏轼的乐观豁达。②引用词句,形象地描述出苏轼在厄运中超然物外的胸怀,使语言典雅,富有文采,增强了表现力。【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历朝历代岭咏、谈论,研究、追随他的人非常多,多到无法计算,应用“不计其数”,或者“不可枚举”“数不胜数”。“不计其数”,形容数量极多,无法计算。“不可枚举”,形容非常多,多到无法计算。“数不胜数”,形容数量多得难以计算。 第二空,此处语境是指能在旧党废法时为了正义说公道话,应用“仗义执言”。“仗义执言”,为了正义说公道话。第三空,此处语境是指贬谪中,他并不意志消沉,情绪低落,应用“灰心丧气”,或者“妄自菲薄”“自怨自艾”。“灰心丧气”,形容因失败或遇到困难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情绪低落。“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病有:一是句式杂糅,“深受……所喜爱”句式杂糅,“深受……喜爱”和“深为……所喜爱”两个句式杂糅在一起;二是关联词使用错误,“不是……而是……”使用有误,句间关系为递进,应改为“不仅仅是……,而且是……”。【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让生活在苦难中开出花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苏轼在苦难中乐观地对待生活”比喻为“开花”,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苏轼的乐观豁达。句子“但他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寻找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状态”引用词句“一蓑烟雨任平生”,形象地描述出苏轼在厄运中超然物外的胸怀,使语言典雅,富有文采,增强了表现力。(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人论气有两种形式,一是从性质,内容上论述气,如血气、情气、德气;二是从状态、表现上论述气,如从一天不同时间的状态和表现论述气,《孙子兵法·军争》云:“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情,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情归,此治气者也。”这里的气主要是指血气,情气,指人的气势、气概、精神状态。①,一日之计在于晨,休息了一晚上,早晨人的精神状态是“锐”,我们说朝气蓬勃,就是表示气势狂盛,有一往无前的气概。“昼气”是中午的气,这里的昼指中午,农耕民族有个特点,喜欢睡午觉,所以到了中午的时候,②,想要睡觉了,“暮气”是傍晚的气,劳累了一天,到了晚上的时候,人的精神状态是“归”,想回家了,有学者训“归”为衰竭,也通,朝气、昼气、暮气,本又是早晨、中午、晚上的气,③,就是指初战之气、再战之气,衰之气,两者都可通。《军争》的这段材料表明,古人认为一天早,中、晚,人精神状态变化很大,是不一样的,了解了这一点,再来看上面的文字就容易理解了。21.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波浪线处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经验的农民靠着节气农谚,顺“时”而为,不误农时。B.余东村这样的艺术特色村是点缀在浙江大地上的“盆景”。C.现实主义创作需“掘一口深井”。D.草长莺飞,又一年“世界读书日”已然临近。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答案】21.A22.①“朝气”是早晨的气②人的精神状态是“惰”③但引申到作战上【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处引号的作用表示强调;A.表示强调;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特殊含义;D.表示特定称谓。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下句“一日之计在于晨,休息了一晚上,早晨人的精神状态是‘锐’,我们说朝气蓬勃,就是表示气势狂盛,有一往无前的气概”可知,早晨人朝气蓬勃,再结合“‘昼气’是中午的气”“‘暮气’是傍晚的气”可知,句式是一样的,所以应该填写“‘朝气’是早晨的气”。第二空,结合上文“早晨人的精神状态是‘锐’”和下文“人的精神状态是‘归’”可知,此处也应该是“人的精神状态是……”,结合下句“想要睡觉了”可知,想要睡觉了,说明人的精神状态是“惰”,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人的精神状态是‘惰’”。第三空,结合下句“就是指初战之气、再战之气,衰之气,两者都可通”可知,讲的是作战的气,在结合上文“朝气、昼气、暮气,本又是早晨、中午、晚上的气”可知,由早晨、中午、晚上的气到作战的气,即引申到作战上,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但引申到作战上”。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在创造时就代表了一定的含义,或蕴含着一个道理、一种文化甚至是我们骨子里的一种精神,比如“静”字藏着一个“争”,可以理解为越争时心越要静;“稳”字藏着一个“急”,可以理解为越急时手越要稳;等等。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材料先总述汉字蕴含着一个道理、一种文化甚至是我们骨子里的一种精神。然后列举了汉字中的独特现象,如“静”字中藏着一个“争”,“稳”字中藏着一个“急”,字中的一部分与整体汉字含义呈现对立状态。这种字的内在含义和形式的对应关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个人修养和人生智慧的体现。材料由此启示我们,要善于汲取汉字中的智慧,指导我们的思考和行动,通过传承和发扬汉字中的智慧,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汉字中蕴含的智慧,传承汉字文化的重要意义,如何正确对待汉字等传统文化的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汉字中蕴含的智慧启迪”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稳”中藏着“急”,“忙”中藏着“亡”等汉字事例,论证我们要从汉字中汲取人生智慧,行稳致远。还可以引用《国家宝藏》中“很多人说,我们华夏民族没有信仰。可其实我们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历史”的句子,论证汉字中的智慧与力量。立意:1.感悟汉字力量,领悟人生真谛。2.汲取汉字智慧,行稳人生之路。3.于汉字中寻找人生之道。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江西省吉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江西省吉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西省吉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西省吉安市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大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西省丰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西省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02 08:20: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50.7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