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四川外语学院重庆 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古琴是一种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古典乐器。“和雅”“清淡”是古琴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古琴的深远意境。陶渊明诗“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白居易诗“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都生动地表现了古琴高雅淡泊的审美境界。“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东汉班固)在儒家思想中,音乐的首要功能是教化。以清微淡远、平和雅正为意趣的古琴,被推为音乐中的典范。儒家认为琴乐能洗涤心灵,端正人心,禁止淫邪之念侵蚀内心。唐代薛易简在其所著《琴诀》中论述说:“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此琴之善者也。”由此可见古琴美学思想与儒家思想的紧密关系。道家崇尚自然,主张逍遥无为;道家音乐最理想、最崇高的境界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庄子将音乐分为天籁、地籁和人籁三类,认为“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提倡音乐应追求自然之趣。传统的古琴制作采用的是丝弦,声音很小,但夜深人静之时,却能弹出真正的天籁之音。琴声细腻、微妙,绕梁不绝,令人思绪无限。弹奏者在弹拨古琴时会陷入沉思、冥想,心灵在琴声中得到净化和升华,与万物合和,进入“弦外之境”。由此可见古琴美学思想中所渗透的道家哲学。嵇康《琴赋》把古琴推崇为最适宜君子修身养性的器物,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多确是如此。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雅正平和,无过亦无不及。弹奏之人在古朴低缓而又沉静旷远的琴声之中,由躁入静,进而物我两忘。古琴所追求的高雅淡泊境界,是操琴者平和闲适的内心与清静的外部环境合而为一之后“心物相合、心琴合一”的一种艺术境界,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中国古琴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艺术,它以独特的美学趣味,引人无限向往和追求。往人心易于浮躁的今时,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本真的精神世界。(摘编自魏育林《〈听琴经〉释义》)材料二:古琴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认为古琴是“博物馆艺术”,这个见解有部分道理。其实,世界上很难再找到一种乐器能像古琴那样保存那么多的千年古谱,保存那么多不同流派代代相传的古曲。如果能按博物馆的要求,将它们原样保存下去,始终有人能够演奏,不是一样很有意义的事情吗? 古琴要生存,必然要随时代的前进而变化发展。“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古琴不能一直躺平,做“博物馆艺术”。必须承认,今天古琴的生存环境与明清时代相比已有很大差异。它既要面对商品经济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强大冲击,又背负着久远而深厚的文化传统;既要走舞台,通俗以娱人,又要作为自我修养、自娱性的乐器继续生存下去。当前古琴艺术面临的真正危机,是以西方音乐文化价值来作为自身发展的参照系,具体表现为:艺术流派风格的失落、轻“琴道”“琴德”而重单纯的演奏技巧,甚至在取音、节拍、书奏和审美取向上也唯西方音乐标准是从。我们的古琴艺术家和古琴爱好者,在剧变的时代也应该坚守一些“不变”的传统,如以简约为美,重精神内涵,追求音乐的意境、韵味和内在情趣;散板自由节奏、有板规则节奏与不规则节奏的自由运用;确定音与不确定音的有机组合等等。若我们都能在“琴道”“琴德”方面加强自我的修养,那么任何外来的影响都将被传统所融化,而不是传统被外来的东西所取代。古琴作为传统艺术,绝不能为了媚俗而朝流行时调的方向发展,而是应该像《五知斋琴谱》那样创造出能反映一个时代艺术高度的作品。我以为,新时代古琴的发展途径有二:一是对传统琴曲的继承与发展,一是琴曲上的新创作(独奏或合奏)。不管哪种途径,都要坚持一个基准,就是明清以来琴师们代代相传的古琴意境、韵味与情趣传统。这些传统非但不能丢,而且在新的条件下要加以新的发挥。只有这样,古琴音乐才能保持自己的传统特色,独立于世界音乐之林。(摘编自吴钊《明清琴乐多元发展的思考》)材料三:古琴的制作一般选用桐木和梓木,依人身凤形独木斫成,其结构分寸十分考究。琴身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扁平狭长;底为梓木,面用桐板;底平,面穹,中空。底部有两个共鸣孔,名曰“凤沼”“龙池”,凤沼取“凤凰来仪、沐浴自如”之义,龙池取“龙潜深池、迹隐而声发”之义。琴面呈拱弧形,代表天;琴底平整,则代表地,取“天圆地方”之说。琴身全长3尺6寸5分,象征一年365天。琴身一侧有13颗用以标记音位的圆徽,象征一年有12个月,中间第七徽象征闰月。琴肩(凤翅)最宽部分为8寸,象征一年有8大节气凤腰为琴身最窄的部分,宽4寸,象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琴身厚为2寸,象征阴阳二义。古琴原为五弦(周朝时增为七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第级,内合“金木水灭王”行,外合“宫商角微羽”五音。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接滑三种音色,泛音涕天,圆润清澈;燕音法地,深沉凝重;按音法人,变幻无穷,三种音色象征“天、地、人”三才和合。2003年,中国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2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编自杜保明;《浅谈古琴的文化意蕴》)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琴因其独特的审美意趣被儒家视为音乐中的典范,并被赋予教化百姓、端正人心的功能B.薛易简与嵇康对古琴的作用都有高度的认同,作者也认为古琴的平和能让人回归内心本真。C.如果以西方音乐文化价值作为发展参照系,就会使古琴丢失“琴道”“琴德”而变得俗气。D.对于古琴来说,意境、韵味与情趣传统是最重要的东西,传承与创新琴曲应当以此为基准。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琴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其美学思想兼具儒道两家思想特征,有着独特的趣味。B.“心物相合、心琴合一”是种境界,只要恬淡平和、去除浮躁就能回归本真达此境界。C.古琴历史悠久,它像一个博物馆,保存的古谱之多、流派之丰是其他任何乐器所不及的。D.古琴制作的选材、器形结构等都十分讲究,说明古琴是一门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的艺术。3.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佐证“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左传·昭公元年》)B.“昔伏羲氏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汉]蔡邕《琴操》)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唐]玉维《竹里馆》)D.“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颍师弹,起坐在一旁。”([唐]韩愈《听颖师弹琴》)4.三则材料在内容上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5.下面这段文字是《红楼梦》第86回“黛玉论琴”的片段,请结合材料分析该文段体现出了哪些琴学主张。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还有一层,又要指法好,取音好。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方才将身就在榻边,把琴放在案上,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儿,对着自己的当心,两手方从容抬起,这才心身俱正。”【答案】1.C2.A3.D4.①材料一着重阐述古琴美学思想与中国儒家、道家思想的关系。②材料二主要论述古琴在新时代面临的危机和前进、发展的途径。③材料三详细说明古琴的材质、构造,以及其中寄寓的文化内涵。5.从功用上看:①琴乐可以正人心,止淫邪,涵养性情,教化民众。从美学追求上看:②古琴追求高雅淡泊的境界,操琴者的内心须平和闲适,抚琴时的环境须清静高雅。③古琴追求“心物相合、心琴合一”的艺术境界。【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就会使古琴丢失‘琴道’‘琴德’”错,理解过于绝对,原文信息是“若我们都能在‘琴道’‘琴德’方面加强自我的修养,那么任何外来的影响都将被传统所融化,而不是传统被外来的东西所取代”,可见只是说有这样的危险。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只要……就能”错,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材料一倒数第二段信息是“古琴所追求的高雅淡泊境界,是操琴者平和闲适的内心与清静的外部环境合而为一之后‘心物相合、心琴合一’的一种艺术境界,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可见并非只要恬淡平和、去除浮躁就能回归本真达此境界。C.“是其他任何乐器所不及的”错,原文材料二第一段信息是“有人认为古琴是‘博物馆艺术’,这个见解有部分道理。其实,世界上很难再找到一种乐器能像古琴那样保存那么多的千年古谱,保存那么多不同流派代代相传的古曲”,可见只是说有人认为古琴是“博物馆艺术”,作者说这种见解有部分道理,选项把它误作为一个全称判断,表述绝对。D.“古琴制作的选材、器形结构等都十分讲究,说明……”错,材料三结尾说“2003年,中国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2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见古琴制作的选材、器形结构只能看出其文化内涵深厚,不能由此推出其“历史底蕴深厚”。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ABC均强调琴乐对人的仪节、心性等方面的影响和提升,体现“琴德”。D.属于单纯的悦耳,不能证明“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这一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不同材料并整合归纳的能力。先看材料一的结构思路:材料一共有五段,第一段总说,“中国古琴是一种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古典乐器”,总领下文,“和雅”“清淡”是古琴追求的审美情趣。第二、三两段分别阐释古琴与儒家道家思想的关系,第二段说“(东汉班固)在儒家思想中,音乐的首要功能是教化。以清微淡远、平和雅正为意趣的古琴,被推为音乐中的典范。儒家认为琴乐能洗涤心灵,端 正人心,禁止淫邪之念侵蚀内心……由此可见古琴美学思想与儒家思想的紧密关系”,第三段“琴声细腻、微妙,绕梁不绝,令人思绪无限。弹奏者在弹拨古琴时会陷入沉思、冥想,心灵在琴声中得到净化和升华,与万物合和,进入‘弦外之境’。由此可见古琴美学思想中所渗透的道家哲学”。第四、五段照应上文,强调古琴的审美境界和艺术作用,“古琴所追求的高雅淡泊境界,是操琴者平和闲适的内心与清静的外部环境合而为一之后‘心物相合、心琴合一’的一种艺术境界,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中国古琴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艺术,它以独特的美学趣味,引人无限向往和追求。往人心易于浮躁的今时,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本真的精神世界”。再看材料二的论证思路:材料二共有四段,第一段说明古琴历史悠久,应该保存下来,“古琴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实,世界上很难再找到一种乐器能像古琴那样保存那么多的千年古谱,保存那么多不同流派代代相传的古曲。如果能按博物馆的要求,将它们原样保存下去,始终有人能够演奏,不是一样很有意义的事情吗?”第二段阐述了如何保存,“古琴要生存,必然要随时代的前进而变化发展”“必须承认,今天古琴的生存环境与明清时代相比已有很大差异。它既要面对商品经济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强大冲击,又背负着久远而深厚的文化传统;既要走舞台,通俗以娱人,又要作为自我修养、自娱性的乐器继续生存下去”。第三段论述古琴面临的危机,以及如何应对,即坚守传统抵御外来侵袭,“当前古琴艺术面临的真正危机,是以西方音乐文化价值来作为自身发展的参照系,具体表现”“若我们都能在‘琴道’‘琴德’方面加强自我的修养,那么任何外来的影响都将被传统所融化,而不是传统被外来的东西所取代”。第四段总结上文,从怎么做的角度加以分析,“古琴作为传统艺术,绝不能为了媚俗而朝流行时调的方向发展,而是应该……创造出能反映一个时代艺术高度的作品。我以为,新时代古琴的发展途径有二……”。然后看材料三的主要内容:由古琴的样图和两段文字构成。第一段交待制作精细,古琴制作的选材、器形结构等都十分讲究,“古琴的制作一般选用桐木和梓木,依人身凤形独木斫成,其结构分寸十分考究”。第二段,说明古琴的文化价值,“2003年,中国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2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综合以上信息得出答案①材料一着重阐述古琴美学思想与中国儒家、道家思想的关系。②材料二主要论述古琴在新时代面临的危机和前进、发展的途径。③材料三详细说明古琴的材质、构造,以及其中寄寓的文化内涵。【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探究思考问题进行创新性解读的能力。从功用上看:结合材料一第二段“‘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东汉班固)在儒家思想中,音乐的首要功能是教化……儒家认为琴乐能洗涤心灵,端正人心,禁止淫邪之念侵蚀内心……古琴美学思想与儒家思想的紧密关系”分析,得出答案①琴乐可以正人心,止淫邪,涵养性情,教化民众。从美学追求上看:由材料一第一段“‘和雅’‘清淡’是古琴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古琴的深远意境。陶渊明诗‘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白居易诗‘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都生动地表现了古琴高雅淡泊的审美境界”,第二段“以清微淡远、平和雅正为意趣的古琴,被推为音乐中的典范”得出答案②古琴追求高雅淡泊的境界,操琴者的内心须平和闲适,抚琴时的环境须清静高雅。从艺术境界而言:由材料一第三段“琴声细腻、微妙,绕梁不绝,令人思绪无限。弹奏者在弹拨古琴时会陷入沉思、冥想,心灵在琴声中得到净化和升华,与万物合和”,第三段“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雅正平和,无过亦无不及。弹奏之人在古朴低缓而又沉静旷远的琴声之中,由躁入静,进而物我两忘。古琴所追求的高雅淡泊境界,是操琴者平和闲适的内心与清静的外部环境合而为一之后‘心物相合、心琴合一的一种艺术境界,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得出答案③古琴追求“心物相合、心琴合一”的艺术境界。二、(18分)(二)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棋王——阿城车厢里靠站台一面的窗子已经挤满各校的知青,都探出身去说笑哭泣。另一面的窗子朝南,冬日的阳光斜射进来,冷清清地照在北边儿众多的屁股上。两边儿行李架上塞满了东西。我走动着找我的座位号,却发现还有一个精瘦的学生孤坐着,手拢在袖管儿里,隔窗望着车站南边儿的空车皮。我的座位恰与他在一个格儿里,是斜对面儿,于是就坐下了,也把手拢在袖里。那个学生瞄了我一下,眼里突然放出光来,问:“下棋吗?”倒吓了我一跳,急忙摆手说:“不会!”他不相信地看着我说:“这么细长的手指头,就是个捏棋子儿的,你肯定会。来一盘吧,我带着家伙呢。”说着就抬身从窗钩上取下书包,往里掏着。我说:“我只会马走日,象走田。”他已把棋盒拿出来,放在茶几上。塑料棋盘却搁不下,他想了想,就横摆了,说:“不碍事,一样下。”就在这时,车厢乱了起来。好多人拥进来,隔着玻璃往外招手。我就站起身,也隔着玻璃往北月台上看。我的背被谁捅了一下,回头一看,他一手护着棋盘,说:“没你这么下棋的,走哇!”我实在没心思 下棋,就硬硬地说:“我不下了。这是什么时候!”他很惊愕地看着我,忽然像明白了,身子软下去,不再说话。车开了一会儿,车厢开始平静下来。有水送过来,大家就掏出缸子要水。我旁边的人打了水,说:“谁的棋?收了放缸子。”他很可怜的样子问:“下棋吗?”要放缸的人说:“反正没意思,来一盘吧。”他就很高兴,连忙码好棋子。对手说:“这横着算怎么回事儿?没法儿看。”他搓着手说:“凑合了,平常看棋的时候,棋盘不等于是横着的?”这时一个同学走过来,忽然大叫:“棋呆子,你怎么在这儿?你妹妹刚才把你找苦了。没想到你在我们学校这节车厢里,气儿都不吭一声。你瞧你瞧,又下上了。”棋呆子红了脸,没好气地说:“你管天管地,还管我下棋?走,该你走了。”就又催促我身边的对手。我这时听出点音儿来,就问同学:“他就是王一生?”同学睁了眼,说:“你不认识他?哎呀,你白活了。你不知道棋呆子?”我说:“我知道棋呆子就是王一生,可不知道王一生就是他。”王一生简直大名鼎鼎。我们学校与旁边几个中学常常有学生之间的象棋厮杀,渐渐地,几乎每次冠军就都是王一生了。我也就知道王一生外号棋呆子,棋下得神不用说,而且在他们学校里数理成绩总是前数名。可我不信人们说的那些王一生的呆事,觉得不过是大家寻逸闻鄙事,以快言论罢了。听说呆子认为外省马路棋手高手不多,不能长进,就托人找城里名手近战。有个同学就带他去见自己的父亲,据说是国内名手。名手见了呆子,也不多说,只摆一副据说是宋时留下的残局,要呆子走。呆子看了半晌,一五一十道来,替古人赢了。名手很惊讶,要收呆子为徒。不料呆子却问:“这残局你可走通了?”名手没反应过来,就说:“还未通。”呆子说:“那我为什么要做你的徒弟?”后来呆子认识了一个捡烂纸的老头儿,被老头儿连杀三天而仅赢一盘。呆子就执意要替老头儿去撕大字报纸,不要老头儿劳动……这时我旁边的人也明白对手是王一生,连说不下了。王一生便很沮丧。我旁边儿的人说:“据说你下棋可以不吃饭?”我说:“人一迷上什么,吃饭倒是不重要的事。大约能干出什么事儿的人,总免不了有这种傻劲。”(有删改)文本二:我不会下棋,不解棋道,但我相信有像王一生那样的棋呆子。我欣赏王一生对下棋的看法:“我迷象棋。一下棋,就什么都忘了。呆在棋里舒服。”人总要呆在一种什么东西里,沉溺其中。苟有所得,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切实地掂出自己的价值。王一生一个人和几个人赛棋,连环大战,在胜利后,呜呜地哭着说:“妈,儿今天明白事儿了。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是的,人总要有点东西,活着才有意义。人总要把自己生命的精华都调动出来,倾力一搏,像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自己的剑里,这,才叫活着。 “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胜乎己。”弈虽小道,可以喻大。“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古今成事业者都需要有这么一点精神。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精神。有人告诉我,阿城把道家思想糅进了小说。《棋王》里的确有一些道家的话。但那是捡烂纸的老头的思想,甚至也可以说是王一生的思想,不一定就是阿城的思想。阿城大概是看过一些道家的书,他的思想难免受到一些影响。阿城是有师承的。他看过不少古今中外的书。外国的,我觉得他大概受过海明威的影响,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中国的,他受鲁迅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他似乎还受过废名的影响。他有些造句光秃秃的,不求规整,有点像《莫须有先生传》。但这都是瞎猜。他的叙述方法和语言是他自己的。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云:“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说得很好。阿城的文体的可贵处正在“不取诸邻”。“脑袋在肩上,文章靠自己。”阿城是敏感的。他对生活的观察很精细,能够从平常的生活现象中看出别人视若无睹的特殊的情趣。他的观察是伴随了思索的。否则他就不会在生活中看到生活的底蕴。这样,他才能积蓄了各样的生活的印象。可以俯拾,形成作品。只有在今天,现在,阿城才能更清晰地回顾那一段极不正常时期的生活,那个时期的人,写下来。因为他有了成熟的、冷静的、理直气壮的、不必左顾右盼的思想。阿城业已成为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青年作家,循此而进,精益求精,如王一生之于棋艺,必将成为中国小说的大家。(节选自汪曾祺《人之所以为人》)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描写了知青离开城镇时在车站分别的情景,既交代了时代背景,也为王一生的出场做了铺垫。B.小说在人物描写上独具匠心,“放出光”“很可怜”“搓着手”等细节描写体现了王一生想要与人一决高下的急切愿望。C.小说对棋王的称呼有多种变化:“那学生”“棋呆子”“呆子”“王一生”,巧妙地贯穿了“我”与他相遇相识的过程,使叙述显得自然、合理。D.小说运用了插叙的手法,通过“我”的回忆介绍了王一生的几件“逸闻鄙事”,具体而形象地展现了王一生的“呆子”形象。7.下列对文本二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一生的棋道、干将莫邪的故事都启示我们,只有沉溺于某事,全力去拼搏,才有可能创造生命的价值。B.作者引用《庄子》中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既诠释了王一生成为棋王之因,也寄寓着他对阿城的厚望。 C.作者认为,阿城能“不取诸邻”,自成一派,是因为他把道家思想糅进了小说里并能兼采古今中外文学大家之长。D.如要获得成熟冷静的思想,除了作家自身的努力追求和学习之外,时间的沉淀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8.历史上许多非凡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特点:阮籍的“颓”、米芾的“癫”、李白的“狂”、黄公望的“痴”事。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棋呆子王一生的“呆”的深层意蕴。9.《二十四诗品》中的“俱道适往,着手成春”,是说写作需要利用多种道路并行追寻,才能使文章格调自然清新。而阿城的作品可谓“着手成春”,请结合文本二的内容,简要归纳他取得这样的成就所凭借的“道”有哪些。【答案】6.C7.C8.王一生“呆”体现在他沉溺于下棋之中,他无时无刻不想着下棋,当知青们在火车站忙着与亲人告别时,他想的依然是下棋。这种“呆”让他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下棋之中,最终成为了“棋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9.①广泛阅读中外名著,吸收其中的营养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②有自己的叙述方式和语言,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③对生活敏锐的观察以及对这些观察的思考。【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呆子”这一称呼并不是相遇相识过程所使用的,而是“我”回忆中的称呼。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C.“是因为他把道家思想糅进了小说里”错误。从材料二中“道家……不一定就是阿城的思想。阿城大概是看过一些道家的书,他的思想难免受到一些影响”可知,作者并不认为阿城具有道家思想,所以也不会认为他把道家思想糅进小说是他成功的原因。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要解答“王一生的‘呆’的深层意蕴”,就是要回答这种“呆”对于人生意义的影响。从文本一中王一生在上山下乡的列车上仍不忘下棋,在知青们和亲友们告别的时候,他却到处找人下棋。他将自己沉溺在下棋之中,成了人们眼中的“棋呆子”,但他最后成为了人们敬仰的“棋王”。 从文本二中“人总要呆在一种什么东西里,沉溺其中。苟有所得,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切实地掂出自己的价值”“人总要有点东西,活着才有意义。人总要把自己生命的精华都调动出来,倾力一搏,像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自己的剑里,这,才叫活着”中可以知道,王一生的“呆”的深层意蕴,就是他在这种“呆”中找到了人生意义,实现了人生价值。【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信息、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阿城的成功之“道”,从文本二中分析的几个方面可以总结出来。从第三、四段“阿城大概是看过一些道家的书,他的思想难免受到一些影响”“阿城是有师承的。他看过不少古今中外的书”等内容可知,阿城具有广泛的阅读范围,古今中外的著作他都有阅读,并从中吸收精华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从文本二第四段中“他的叙述方法和语言是他自己的”可知,在吸收了古今中外文学营养的阿城有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从文本二第五段“阿城是敏感的。他对生活的观察很精细,能够从平常的生活现象中看出别人视若无睹的特殊的情趣。他的观察是伴随了思索的”可知,阿城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以及对这些观察的思考,看到了生活的底蕴,从而能在作品中表现出生活。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樊哙,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于芒砀山泽间。沛公起,哙以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败泗水守薛西,击章邯军濮阳,破赵贲军开封,攻武关,至霸上,无不却敌先登。项羽闻沛公欲王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进至戏。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飨军士,中酒,亚父使项庄拔剑舞坐中,击沛公。樊哙居营外,闻事急,即带剑拥盾入。项羽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也。”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起如厕,麾樊哙出,与俱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项羽死,汉王即位,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邑八百户。又以将军从高祖平燕王臧荼、楚王韩信,更赐爵列侯,与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帝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内群臣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孝惠六年,哙薨,谥曰武侯。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高帝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内群臣/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B.高帝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内群臣/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C.高帝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内群臣/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D.高帝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内群臣/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刘邦的称谓有多种:高祖、沛公、汉王、高帝等。其中“高祖”“高帝”是其谥号,“沛公”是因其起兵于沛,“汉王”源于其被封为汉中王。B.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居中,一人在右。“参乘”,就是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成语“虚左以待”的“虚左”便含有对对方尊敬之意。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大官之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的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古有“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之说。D.樊哙死后,“谥曰武侯”。“侯”,是古代爵位的一种,是古代君王对贵戚功臣等的封赐。封赐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侯”居第二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樊哙勇猛无敌。樊哙虽出身低微,以杀狗为生,但败泗水,击章邯,破赵贲,攻武关,所向披靡;汉朝建立后,樊哙又平定燕王、楚王。英勇善战。B.樊哙忠心为君。沛公起兵时,樊哙跟随沛公征战;项庄舞剑,威胁沛公安全之时,樊哙带剑拥盾入,以备不测。汉王即位后,樊哙又跟随高祖平叛。C.樊哙智慧不凡。樊哙借项羽赐卮酒彘肩之机,义责项羽:先表豪壮之气,次述沛公之德,再数项羽之失,最后推心置腹为项羽着想。令项羽无言以对。D.樊哙胆识过人。高帝一度病重,十多天不见群臣,樊哙闯入宫中,面见高帝,指责他假装生病,不理朝政,宠信宦官,并以赵高作乱之事警示高帝。13.将所学课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③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答案】10.C11.A12.D13.①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②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进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③您不要怪百姓以为您吝啬。用小的换大的,他们又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解析】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病得很厉害,不愿见人,住在内宫,命令门卫不得让大臣们进去。大臣绛侯、灌婴等没人敢进去。过了十几天,樊哙竟然推开宫门径直闯进去,大臣们跟随着他。皇上独自枕着一个宦官躺着。“甚”是“病”的程度,修饰“病”;而“恶”则修饰“见人”,指讨厌见人,“恶见人”之间不应断开,排除AB。“大臣随之”中,“之”代指樊哙,是“随”的宾语,在其后断开;“上”指汉高祖,做后句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高祖’‘高帝’是其谥号”错误,“太祖”是刘邦的庙号,“高皇帝”是刘邦的谥号,故而“高祖”是庙号,“高帝”是谥号。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D.“指责他假装生病,不理朝政,宠信宦官”错误,原文樊哙见到刘邦是“流涕曰:‘……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并没有指责高祖假装生病,而是说高祖病势严重更应该和大臣商量国事,不能把身后事只交托于一个宦官。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翻译文言文能力。①“既”,已经;“封”,使……成为边境;“肆”,扩张;“阙”,侵损,使……减少;“焉”,从哪里。②“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意外变故。③“无异于”,不要对……感到诧异;“以”,认为;“爱”,吝啬;“小”“大”,形容词做名词,小的事物,大的事物;“易”,代替,交换;“恶”,怎么。参考译文:樊哙,沛县人,以宰狗为职业,曾和高祖一起躲藏在芒砀山一带。汉高祖起兵,樊哙作为舍人跟从高祖攻打胡陵、方与,回军驻守丰邑,在薛县西面打败泗水郡守的军队,在濮阳攻打章邯的军队,在开封北面打败赵贲的军队,进攻武关,来到霸上,樊啥无一不是打退敌军,最先登城。等到项羽听说沛公要在关 中称王,勃然大怒,派黥布等人攻破了函谷关,到戏下后。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通过项伯来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没有封锁关口的事。项羽用酒肉款待沛公将士,酒喝得正畅快时,亚父让项庄在席前舞剑,想趁机杀掉沛公。樊哙守在营账外,听说情况危急,就带着剑持着盾牌进入营帐。项羽手按剑,跪起身,说道:“来客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陪乘卫士樊哙。”项羽道:“真是壮士啊!”于是赏赐给樊哙一杯酒和一条猪腿。樊哙饮酒之后,拔剑切肉吃,全吃完了。项羽说:“能再喝酒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推辞,难道还怕一杯酒吗!沛公先入关稳定咸阳,军队在霸上露营,就是为了等待大王。大王今天到了,却听信小人的谗言,和沛公之间有了嫌隙,我担心天下民心涣散,不再信任大王。”项羽无言以对。刘邦起身去上厕所,招呼樊哙出来,和他一起离开了。这天如果没有樊哙闯入营帐谴责项羽,沛公的事业几乎失败了。项羽死后,汉王做皇帝,因为樊哙作战有功,加封食邑八百户。樊哙又以将军的身份跟随汉高祖平定燕王臧荼反叛、楚王韩信谋反。汉高祖改赐樊哙列侯爵位,并剖符定封,世代相传,赐给舞阳作食邑,升迁为左丞相。樊哙娶吕后的妹妹吕媭为妻,因此他比其他将领跟皇上更亲近。先前黥布反叛时,汉高祖曾病得很厉害,不愿见人,住在内宫,命令门卫不得让大臣们进去。大臣绛侯、灌婴等没人敢进去。过了十几天,樊哙竟然推开宫门径直闯进去,大臣们跟随着他。皇上独自枕着一个宦官躺着。樊哙等看见皇上,流着泪说:“当初陛下带领我们在沛县丰邑起兵,平定天下,何等雄壮啊!如今天下已经安定,又是何等疲惫啊!再说陛下病势严重,大臣震惊恐惧,陛下不召见我们商议国事,难道只是跟一个宦官诀别吗?况且陛下难道没看到赵高的事情吗?”高祖笑着起身。孝惠帝继位第六年,樊哙去世,谧号为武侯。(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莎矶张问陶③危矶高并影岧峣,春暖涪江绿未消。入峡似逢双滟滪①,隔波如望小松寥②。身浮水驿天真险,心急家山路转遥。何处荒村村酒熟,乱泉声里暂停桡。【注】①滟滪,指水中的大石块、大石堆。滟滪滩,在重庆奉节县东五公里瞿塘峡口,旧时是长江三峡的著名险难。②松寥,松家山,位于长江边。李白有诗“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首联以描写旅途风景开启全篇,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抒情、叙事。B.危险的矶石高峻耸立,碧绿的涪江春水荡漾,表达了对沿途山水的喜爱。C.诗人以长江风景作比,用“似逢”“如望”两词,似实而非,虚实相生。D.诗人浮水行舟,入滟滪石堆,隔波望松寥,照应下联对行舟观险的感慨。 15.结合全诗谈谈诗人为何“乱泉声里暂停桡”?【答案】14.D15.作者正在经历艰险的航程,同时思乡之情强烈。但在闻到乡村里酿酒的酒香后,作者忘却了所有的艰难,仔细地品味这让自己迷醉的酒香。从侧面说明了作者对酒的喜爱。【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D.“入滟滪石堆,隔波望松寥”错误。从诗的颔联“入峡似逢双滟滪,隔波如望小松寥”中“似”“如”两字可知,作者并非真的进入滟滪石堆和隔波望松寥,作者此处是运用比喻,形容自己的航程之险。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在本诗的尾联“何处荒村村酒熟,乱泉声里暂停桡”是本诗的神来之笔。作者在前三联中描写了莎矶两岸的美景,“危矶高并影岧峣,春暖涪江绿未消”,也写了在此航行的艰险,“入峡似逢双滟滪,隔波如望小松寥”,将此处航道与三峡中闻名天下的滟滪堆相提并论,可见作者此番航程的艰险程度。航程艰险还伴着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心急家山路转遥”。但这一切都比不上酒香迷人,尾联“何处荒村村酒熟,乱泉声里暂停桡”,在艰险的航程当中,能让作者停下划桨的,只有那浓浓的酒香。这一句将一个好酒如命的当世刘伶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子路所治理的国家处于外患内忧之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2)《登岳阳楼》中以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渗透着诗人的胸怀,被认为“雄跨今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3)《桂枝香》一词中,“______,_____”两句,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相生,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观察的视野。(4)苏轼《赤壁赋》有“扣舷而歌之”之语,张孝祥则是用“_______,______”两句写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答案】①.加之以师旅②.因之以饥馑③.吴楚东南坼④.乾坤日夜浮⑤.彩舟云淡⑥.星河鹭起⑦.扣舷独啸⑧.不知今夕何夕【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书写:馑、坼、鹭、舷、啸。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美的历程》恐怕是李泽厚先生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这部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经典之作,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经出版,便掀起畅销热潮。在那个人们的思想刚刚开始解放,对美的追求刚刚开始复苏的年代,《美的历程》_______,成为“现象级”的文化读物,深深影响了那一代的年青人。该书自原始社会时期的图腾之美开始,到明清时期的文艺思潮结束,从宏观角度鸟瞰中国数千年的艺术发展过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漫长而_______的“美的历程”。冯友兰曾盛赞它“是一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在这本书中,李泽厚用才气逼人的笔触描述了中国数千年历史中那些艺术作品的动人风貌,同时也_______地概括了各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特征;更重要的是,(),这使他的观点______,发前人所未发。在他看来,艺术的风格与审美的趣味,是由现实生活决定的。因此他对看似杂乱无章、充满偶然性的美学现象加以分析,为了研究美对于人类、对于社会、对于自然之间的种种关联,而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17.依次填入上文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风靡一时动人心魄高屋建瓴独树一帜B.脱颖而出动人心魄微言大义匠心独运C.风靡一时沁人心脾微言大义匠心独运D.脱颖而出沁人心脾高屋建瓴独树一帜18.下列填入上文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开拓性地将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美倾向的表现B.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他那里被开拓性地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美倾向的表现C.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他那里被开拓性地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美倾向的成因D.他开拓性地将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美倾向的成因19.上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通过探讨美对于人类、对于社会、对于自然的必然关联,来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B.通过探讨美与人类、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必然关联,来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C.为了探讨美与人类、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必然关联,而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D.为了探讨美对于人类、对于社会、对于自然的必然关联,而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 【答案】17.A18.D19.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组:“风靡一时”,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脱颖而出”,锥子的整个尖部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才能全部表现出来。结合语境,此处主语是作品,应选“风靡一时”。第二组:“动人心魄”,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沁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饮料或花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结合语境,此处形容“美的历程”带给人的感受,应选“动人心魄”。第三组:“高屋建瓴”,在高高的屋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微言大义”,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结合语境,此处强调李泽厚基于全面透彻把握基础上的高度的总结概括性,应该选用“高屋建瓴”。第四组:“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匠心独运”,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结合语境,此处指观点独到,应选用“独树一帜”。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分句陈述对象是李泽厚,根据主语一致性原则,应保持主语一致,排除BC;依据后文中揭示“艺术的风格与审美的趣味,是由现实生活决定的”的结论,可以确定此处李泽厚要在历史背景中寻找风格与审美的成因,排除A。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1)不合逻辑。“为了……,而……”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前后分句表达的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所以应改为“通过……,来……”。(2)搭配不当。介词“对于”使用错误,依据文意,该句表达的是“美”与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并加以突出,所以应改为“与”。综合以上分析,只有B修改正确。故选B。 (二)语言文字运用II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ㅤㅤ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地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1)请写出三个不带“笑”字而表示笑的词语。(不限于本段文字。)(2)能否将上文画线句中的“林黛玉”和“宝玉”两人互换?请从语言的角度入手分析。【答案】(1)嫣然、莞尔、解颐、霁颜、启颜、开颜、展颜、粲然、捧腹。(2)不能互换,句子用语得体,“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符合林黛玉的柔弱特点及性格特点;“滚到贾母怀里”符合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受贾母宠爱的特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词语的能力。不带“笑”字而表示笑的词语很多:嫣然:娇媚的笑态的意思。莞尔:一种微笑方式。解颐:开颜欢笑。霁颜:内心恼怒,但表面上却装成和颜悦色的样子。启颜:开颜。谓发笑。开颜:露出微笑。展颜:脸上露出笑容。粲然:形容笑容灿烂的样子。捧腹:形容大笑时的情态。【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这些不同的笑态描写,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差异。黛玉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多病,母亲去世后,又无兄弟姐妹扶持,才不得已投奔外祖母家寄人篱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因此,即使在欢笑近 于忘乎所以的氛围下,仍能自然地流露出她的个性特点。根据她的身体、修养和一向谨慎的性格特点,她不太可能站着,也不太可能伏在别人身上,更不可能主动滚到贾母怀里,而伏在桌子上叫“嗳哟!”,是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正常逻辑。如果把描写黛玉的言行,用到宝玉的身上,显然违背了正常逻辑。宝玉是家里的“混世魔王”,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自幼深受贾母的疼爱,在贾府中,有着无人可比的特殊地位。唯有他才能也才敢在众人哄笑欢闹的氛围中滚到贾母怀里撒娇。即使不滚,我想站在众人之中,昂首挺胸,纵声大笑的应该是他。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突出他的地位和个性。四、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曾国藩讲书法,“凡大家名家之作,必有一种面貌、一种神态与他人迥不相同”。书法有三层境界:第一层是知道字怎么写;第二层是精熟;第三层就是出自家风貌——随便写个字让人一看,人家就知道是谁写的,那就成家了。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你希望自己人生是第几层境界?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上“生涯规划”的主题班会上陈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提到书法有三层境界:第一层是知道字怎么写;第二层是精熟;第三层就是出自家风貌。首先该境界是指学书之要了解字的形状样子,然后练习到技艺精熟的程度,最后到形成自己的风格。据此联系到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可能是达到其中的某一层境界,写一篇发言稿,在“生涯规划”的主题班会上陈述看法和理由。由此看出,书法艺术是独特的审美和创意表达方式。通过练习书法,我们可以逐渐领悟到美的形态和韵律,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在创作书法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将个人的独特风格融入其中。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和创造美,也能帮助我们在职业生涯中发挥更大的创新能力。由书法达到的境界想到人生的规划,初步有基本的规划格局,据此可有普通的人生历程,然后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奋斗争取改变现状,可有奋斗的精彩人生格局;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实现理想目标,从而拥有自己人生的个性风采。任务要求你希望自己的人生是第几层境界写一篇发言稿,在“生涯规划” 的主题班会上陈述看法和理由。构思行文时,可写要拥有亮丽的精彩人生格局。先论述没有人愿意过普通的人生,然后分析人生的改变离不开奋斗,最后强调只有在奋斗中才能实现个性人生。立意:1.打造具有创意的人生格局。2.人生要有自己的个性风采。3.用奋斗书写自己的个性人生规划。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02 05:30: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135.6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