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四川外语学院重庆 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关于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的时间,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夜半”时分,与最后一句“夜半钟声”相呼应,如施蛰存云:“因为严寒,乌鸦都无法睡眠,所以还在啼唤。半夜里已经月落,想必总在深秋或初冬的上弦。”(《唐诗百话》)刘学锴云:“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时分的景色和感受。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有密切关联的三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唐诗选注评鉴》)另一种认为应指天将曙时,如元杨士弘《唐音》十四卷云:“说者不解诗人之话语,乃以为实半夜,故多曲说。殊不知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乃欲曙之后矣,岂真半夜乎?”清代黄生也称:“从夜半无眠至晓,故曰钟声太早,搅人魂梦耳。”但诗首言将晓,末写夜半,非常理之叙事,故黄生又认为此乃“章法之倒叙”,“此已晓追写昨夜之况也”(《唐诗评三种》)。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有不妥。若为夜半,次句提及“江枫”,夜色黢黑如何能辨得江边树种?而且“乌啼”多在黄昏归巢或天亮觅食时,如明贝琼诗言:“风林日落乌争噪”(《城南绝句》),宋宋庠诗言:“城阙曙乌啼”(《送静海高薄》)。虽古乐府有《乌夜啼》曲,但那毕竟是非正常状态,“夜半”实非“乌啼”之时。《旧唐书•音乐志》曰:“《乌夜啼》,宋临川王义庆所作也。元嘉十七年,徙彭城王义康于豫章,义庆时为江州,至镇,相见而哭,为帝所怪,征还宅,大惧。伎妾夜闻乌啼声,扣斋阁云:‘明日应有赦。’其年更为南兖州刺史,作此歌。”正是因为乌平时不夜啼,所以夜啼才会被认作一种预兆。但若将“月落乌啼”定位在天拂晓时,从常理上看虽没问题,然而将本诗整体考虑,却出现了叙事上的矛盾:首句天亮,次句就寝,三四句夜半,这种混乱的叙事状态无论如何都是说不通的。尽管黄生认为此乃倒叙写法,但实在不符合拂晓早发之人的匆忙心境。清王端履认定首句写平明时,而又深感其“律法未免太疏”,于是调整其序,将诗改写为:“羁客姑苏城外船,江枫渔火对愁眠。夜半钟声寒山寺,月落乌啼霜满天。”(《重论文斋笔录》卷九)此种改写,叙事逻辑是顺了,可是诗味却少了许多。笔者认为,“月落乌啼”最合理的时间定位应该是黄昏。这不仅由“林空噪暮鸦”的自然现象可以证明,而且从第二句中也可以获得印证。今本第二句作“江枫渔火”,如果对事物作情景还原,便会发现其问题所在。因苏州城外的江边,根本就没有枫树!尽管今所见到的绝大多数版本,包括唐人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皆作“江枫渔火”,但毕竟与事物本身相违。幸好宋人旧籍中发现了另一种版本。南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吴曾《能改斋漫录》、胡仔《渔隐丛话》等,录此诗“江枫”皆作“江村”。在寒山寺俞樾所写刻的诗碑碑阴,有附记八行,其云:“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脍炙人口,惟次句‘江枫渔火’四字,颇有可疑。宋龚明之《中吴纪闻》作‘江村渔火’,宋人旧籍可宝也。”又附有七绝云:“幸有《中 吴纪闻》在,千金一字是‘江村’。”碑侧有江苏巡抚陈夔龙题记,肯定俞樾之说云:“《中吴纪闻》载此诗作‘江村渔火’,宋人旧籍,足以依据。曲园太史作诗证明之,今而后此诗定矣。”但俞樾为何说“‘江枫渔火’四字颇有可疑”,而“村”字是“千金一字”呢?因碑阴字数有限,俞氏不能展开说明。详加思考便会发现,“村”之一字,不但可以拨开重重疑惑,也打通了整首诗的逻辑障碍。“江村”即江边的村落,“渔火”是渔船上的灯火。苍山日暮,正是家家灯火亮起之时。“江村”中的闪闪烛光与渔船上的点点灯火,都在讲叙着家人团圆的故事,而漂泊在外的游子于此时倍感孤寂和凄冷。“断肠最是黄昏后”,思家之心使诗人眼中的“江村”和“渔火”,都变成了剪不断的新愁。所谓“对愁眠”就是指对着“江村”“渔火”燃起的新愁而眠。而薄暮时分“江村灯火稀”以及“渔火闹黄昏”的生活规律,都将首句“月落乌啼”的时间定位在了黄昏。黄昏,太阳落山,月亮还未升起,乌鸦的噪声扰得客心缭乱,秋夜的寒气渐渐袭来,江村和渔船上家家团圆的灯火,引起了客子无限的乡愁,使之彻夜难眠,夜半钟声更增加了客心的惆怅。诗之叙事井然有序,并无所谓“律法未免太疏”之弊。1.下列对第一段几位古人的观点及其理由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人物观点理由A施蛰存夜半时分深秋或初冬,半夜月落,乌鸦因严寒无眠,还在啼唤。B刘学锴夜半时分月落、乌啼、霜满天三种景象,与午夜时分密切关联。C杨士弘天将曙时不解诗人之话语,以为半夜,实乃曲说。D黄生天将曙时诗首言将晓,末写夜半,非常理之叙事,乃章法倒叙。A.AB.BC.CD.D2.文章详细论述“江枫”为“江村”,是为了证明下面哪一个观点?()A.叙事井然有序,并无“律法未免太疏”之弊。B.“月落乌啼”最合理的时间定位应该是黄昏。C.拨开重重疑惑,打通整首诗的逻辑障碍。D.“江枫渔火”与事物本身相违。3.关于“月落乌啼”的时间,下列不能作为作者所持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A.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B.乌啼黄昏雁叫夜,鼓角惨淡愁悲风。C.东房少妇婿从军,每听乌啼知夜分。D.乌啼日落孤村晚,被冷灯青夜梦回。4.作者认为“夜半”和“将曙”两种观点都有不妥,简要概括其不妥之处。5.古诗存疑是正常现象。根据本文,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解惑”?【答案】1.D2.B3.C4.①“夜半”说不合常理(即黑夜难辨树种且乌常不夜啼)。②“将曙”说叙事逻辑混乱。5.①依据自然现象。②根据事物本身。③参照旧籍。【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诗首言将晓,末写夜半,非常理之叙事”错误。“但诗首言将晓,末写夜半,非常理之叙事,故黄生又认为此乃‘章法之倒叙’”可知,这并不是黄生的理由,黄生的理由是“从夜半无眠至晓,故曰钟声太早,搅人魂梦耳”。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由原文“‘月落乌啼’最合理的时间定位应该是黄昏。这不仅由‘林空噪暮鸦’的自然现象可以证明,而且从第二句中也可以获得印证”可知,文章详细论述“江枫”为“江村”是“月落乌啼”最合理的时间定位应该是黄昏。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由原文“笔者认为,‘月落乌啼’最合理的时间定位应该是黄昏”可知,作者认为“月落乌啼”的时间是黄昏时分。“东房少妇婿从军,每听乌啼知夜分”意思是堂屋中央正室东边的房间的夫婿投身军旅,她常常听到乌鸦的啼叫之声,知道已经到了半夜时分了。所以“夜分”指的是半夜。所以不能论证作者的观点。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若为夜半,次句提及‘江枫’,夜色黢黑如何能辨得江边树种?而且‘乌啼’多在黄昏归巢或天 亮觅食时,如明贝琼诗言:‘风林日落乌争噪’(《城南绝句》)”可知,作者认为“夜半”不合常理是因为黑夜难辨树种且乌常不夜啼。由原文“但若将‘月落乌啼’定位在天拂晓时,从常理上看虽没问题,然而将本诗整体考虑,却出现了叙事上的矛盾:首句天亮,次句就寝,三四句夜半,这种混乱的叙事状态无论如何都是说不通的”可知,作者认为“将曙”不合常理是因为“将曙”说叙事逻辑混乱。【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原文“若为夜半,次句提及‘江枫’,夜色黢黑如何能辨得江边树种?而且‘乌啼’多在黄昏归巢或天亮觅食时”“然而将本诗整体考虑,却出现了叙事上的矛盾:首句天亮,次句就寝,三四句夜半,这种混乱的叙事状态无论如何都是说不通的”可知,在“解惑”的时候,要依据自然现象。由原文“今本第二句作‘江枫渔火’,如果对事物作情景还原,便会发现其问题所在。因苏州城外的江边,根本就没有枫树!”可知,在“解惑”的时候,根据事物本身。由原文“南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吴曾《能改斋漫录》、胡仔《渔隐丛话》等……曲园太史作诗证明之,今而后此诗定矣。’”可知,在“解惑”的时候,参照旧籍。(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文本一:关门叶慧最近总是睡不好觉,夜里失眠,白天精力自然跟不上,整日哈欠连天的,一看书眼睛就发花,让她痛苦不堪。事情的起因竟缘于关门。叶慧的父母分别在棉纺厂和手套厂工作,两人都上夜班。不过,一个是夜里十二点的班,另一个却是凌晨两点的班。问题就出在这儿,母亲出门时,叶慧通常刚躺下,但父亲上班时就不一样了,好不容易才睡迷糊了,防盗门“砰”的一声,就把她给惊醒了。再睡,脑袋便嗡嗡地疼,怎么也睡不踏实了。尽管叶慧痛苦异常,但父母并不知情。也难怪他们,这么多年日子都是这样过来的,女儿从未失眠过。其实,叶慧也清楚,是自己的心理出了问题,自打跨进了高三的大门,就老觉得有座大山堵在心坎上似的,让她对任何声响都特别敏感。长此下去,别说考大学,不被逼疯就万幸了。叶慧想同父母谈谈,让父亲调个班,但是好几次,每当她看到父母因操劳而过早花白了的头发时,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省吃俭用地把她养这么大不容易,她实在不忍心当面说出口。怎样才能解决这件事呢?叶慧伤透了脑筋。 不过,没隔多久,聪颖的她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这晚,叶慧刚放学回家,母亲就将热腾腾的饭菜端上了桌,一家三口吃了一会儿饭,母亲忽然面向父亲说道:“这段日子,我们手套厂附近夜里发生了几起抢劫单身女工的事件,案子一直都没破,弄得我现在天天提心吊胆的。孩他爸,你能不能跟你们单位的领导说说,把你上班的时间也调到晚上十二点,这样我俩就能一起走了。我也不用怕了。”“谁会抢你这样的老妈子呦!”父亲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饭都快喷出来了,他才又说道,“不过还真是挺巧的,我们厂里的纺锭车间最近夜里十二点的班次缺人,明天我就向领导申请,看他们同不同意把我调过去。”父母说话的时候,眼睛总时不时地瞟向叶慧。叶慧当然明白,这些话是故意说给她听的,但她佯装不知,只顾埋头吃饭,心里暗笑不已。第二天夜里,关门声只响了一遍。叶慧的睡眠逐渐恢复正常了。日子在埋头苦读中飞逝,转眼就进入了春天。乍暖还寒的季书,气候变化很大。这天晚上,叶慧忽然感到浑身困乏,四肢无力,偶尔还伴有一阵阵的冷意。一定是感冒了!因为怕父母担心,她没敢声张,自己悄悄地找了两颗药吃了。到了夜里十二点,父母准时出门了。叶慧躺在床上捂紧被子,心想睡一觉就没事了,谁知没过多长时间,身上的寒意却越来越重,头也疼得更加厉害了。她赶紧找来体温表一量,天,竟然39度!不能再硬撑了,得立即去挂水才行!看看墙上的挂钟,快要到凌晨一点了,好在小区里就有一家诊所,而且就在楼下不远处。叶慧连忙穿好衣服,带上钱,打开了房门。关上防盗门,楼道口的感应灯应声而亮,就在灯亮的刹那,叶慧不由自主地尖叫起来,微弱的灯光下,楼道口竟然蜷缩着一个人,背靠着墙,头埋在肩膀里显然是睡着了。尖叫声惊醒了那人,他抬起头来。天哪,竟然是父亲!两个人都呆住了。父亲好像做错事的孩子般涨红了脸:“我,我……”叶慧知道父亲想要说什么,她泪流满面,上前轻经地捂住了他的嘴……那年高考,清江市出了个满分作文,当地晚报在第一时间全文刊登了这篇文章。作文题是围绕“门”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体裁不限,满分作文写得朴实无华,但却感人至深:一名高三女生的父母都上夜班,而且时间不一致,晚出门的父亲关门时总会将女儿吵醒。为了巧妙地解决失眠的问题,女孩在一天早晨故意将日记本遗忘在卫生间的梳妆台上,父母发现后,因为怕女儿责怪他们偷看日记,母亲编出了一个抢劫的故事,父亲编出了一个调班的借口。从此,两人一道上班,每天关门声只响一次。而实际情况是,父亲并没有调班,出门后,困乏的他就睡在自家的楼道口直至上班,为的就是能让女儿睡好觉,女孩并不知情,直到一天夜里她发高烧到楼下的诊所去挂水才发现了这个秘密……文章的最后写道,那个女孩自从发现了父亲的秘密后,就再也不让父亲睡在外面了,关门声每天仍会 响起两次,可她竟再未失眠过。晚报同时刊登了阅卷老师的评语,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世上的爱有许多种,但从没有一种能与父母对儿女的爱相比。(选自《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改动)文本二:小小说从民间崛起,是智慧的结晶,是艺术的精灵,是大众化的文体,是一种平民艺术。平民艺术的单纯与明朗,简洁与质朴,加上不失艺术趣味的描写,使小小说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亲和力,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下列对“关门”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关门是全文的线索:小说紧紧围绕“关门”叙写了一个父母关爱孩子的感人故事。B.关门反映社会现实:夜里会发生抢劫事件,社会秩序还没有达到夜不闭户的程度。C.关门表现小说主题:子女有心理问题,应敞开心扉,主动向父母诉说自己的心事。D.关门体现人物心境:跨入高三大门的刘慧关闭心门,把烦恼闷在心里,痛苦不堪。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解决失眠问题,刘慧“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但下文没有交代是什么办法,制造了悬念。B.“父亲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饭都快喷出来了”,夸张的神态描写,凸现出了父亲爽朗的性格。C.刘慧“心里暗笑不已”,一是为自己的办法的成功而暗喜,二是内心里嘲笑父母演技的拙劣。D.“她泪流满面,上前轻经地捂住了他的嘴”,表现了刘慧内心的感动和对父亲的体贴、理解。8.小说以满分作文(含评语)结尾,有哪些巧妙之处?9.请结合文本二的观点,谈谈《关门》这篇小小说的平民艺术。【答案】6.A7.D8.①巧借作文,解决悬念(即结构上照应上文)。解释了主人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是通过日记本告知父母自己的苦恼。②巧借作文,交代事件结局:“关门声每天仍会响起两次,可她竟再未失眠过。”③巧借评语,点明主旨。9.①情节单纯明朗。小说讲述的是因“关门”引发的故事,内容简单明了,没有过多的曲折波澜。②语言简洁质朴。不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都符合小市民这样的平民特征,通俗平实;作者讲述故事,干脆利落,少发议论,尽量让事件说话。③艺术趣味的描写。父亲夸张的笑、刘慧的“泪流满面”和“轻经地捂住了他的嘴”等神情、动作描写,细腻生动,富有艺术趣味。【解析】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夜里会发生抢劫事件,社会秩序还没有达到夜不闭户的程度”错误。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关门表现父母对子女的爱,而不是反映夜里会发生抢劫事件,社会秩序还没有达到夜不闭户的程度的社会现实问题。C.“子女有心理问题,应敞开心扉,主动向父母诉说自己的心事”错误。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关门表现父母对子女的爱。D.“跨入高三大门的刘慧关闭心门,把烦恼闷在心里,痛苦不堪”错误。体现的人物心境是:父母对自己的爱。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但下文没有交代是什么办法”错误。下文没有马上交代是什么办法,但是在文章的结尾,通过那篇满分作文交代出刘慧所想的办法。B.“凸现出了父亲爽朗的性格”错误。通过夸张的神态描写,表现出父亲为了掩饰所编造的调班的借口。C.“二是内心里嘲笑父母演技的拙劣”错误。刘慧“心里暗笑不已”的原因是为自己的办法的成功而暗喜。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语段作用的把握能力。文章开篇说到“不过,没隔多久,聪颖的她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而文章的结尾巧借作文写到“一名高三女生的父母都上夜班,而且时间不一致,晚出门的父亲关门时总会将女儿吵醒。为了巧妙地解决失眠的问题,女孩在一天早晨故意将日记本遗忘在卫生间的梳妆台上,父母发现后,因为怕女儿责怪他们偷看日记,母亲编出了一个抢劫的故事,父亲编出了一个调班的借口”,可见巧借作文,解决悬念(即结构上照应上文)。解释了主人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是通过日记本告知父母自己的苦恼。文章写到刘慧快到凌晨一点的时候去小区诊所挂水,在楼道口看到了蜷缩睡觉的父亲,两个人都呆住了,而那篇满分作文的结尾写到“那个女孩自从发现了父亲的秘密后,就再也不让父亲睡在外面了,关门声每天仍会响起两次,可她竟再未失眠过”,所以本文巧借作文,交代事件结局:“关门声每天仍会响起两次,可她竟再未失眠过。”本文通过母亲编造抢劫的故事,父亲编造调班的借口而给女儿创造一个好的休息环境,表现了父母对字母的爱,所以本文巧借阅卷老师的评语,点明了主旨。【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额把握能力。本文讲述了主人公刘慧因为父母关门的事情影响了睡眠,于是就假装将日记本落在了卫生间,父母知道情况后,就编出了抢劫的故事和调班的借口,结果刘慧发现父亲并没有调班,而是睡在了楼梯口,于是刘慧就把这个故事写到了自己的高考作文中,所以小说讲述的是因“关门”引发的故事,内容简单明了,没有过多的曲折波澜。由原文“孩他爸,你能不能跟你们单位的领导说说,把你上班的时间也调到晚上十二点,这样我俩就能一起走了”可知,语言非常地朴实通俗,这样的语言符合像刘慧父母这样的小市民这样的平民特征。作者讲述故事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叙述和描写,很少运用议论性语句,干脆理论,尽量让事件说话。由原文“父亲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饭都快喷出来了,他才又说道”可知,这是对父亲夸张的笑的神情描写。由原文“她泪流满面,上前轻经地捂住了他的嘴”可知,这是对刘慧的神情和动作描写。描写细腻生动,富有艺术趣味。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人也。少好学,工书檄。乾符中举进士不中,乃客大梁。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之。翔见太祖,太祖问曰:“闻子读《春秋》,《春秋》所记何等事?”翔曰:“诸侯争战之事耳。”太祖曰:“其用兵之法可以为吾用乎?”翔曰:“兵者,应变出奇以取胜,《春秋》古法,不可用于今。”太祖大喜,补以军职。太祖与蔡人战汴郊,翔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谓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翔为人深沉有大略,从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而太祖刚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末帝即位,赵岩等用事,颇离间旧臣,翔愈郁郁不得志。其后,王彦章败于中都,末帝惧,召段凝于河上。是时,梁精兵悉在凝军,凝有异志,顾望不来。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为怨卿其教我当安归翔曰“臣从先帝三十余年,今虽为相,实朱氏老奴尔,事陛下如郎君,以臣之心,敢有所隐?陛下初用段凝,臣已争之,今凝不来,敌势已近,欲为陛下谋,则小人间之,必不见听。请先死,不忍见宗庙之亡!”君臣相向恸哭。翔与李振俱为太祖所信任,庄宗入汴,诏赦梁群臣,振喜谓翔曰:“有诏洗涤,将朝新君。”邀翔欲俱入见。翔夜止高头车坊,将旦,左右报曰:“崇政李公入朝矣!”翔叹曰:“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乃自经而卒。(节选自《新五代史•敬翔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为怨卿/其教我当安归/翔曰B.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为怨/卿其教我当安归/翔曰C.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为怨卿/其教我当安归/翔曰D.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为怨/卿其教我当安归/翔曰11.下列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乾符中举进士不中,乃客大梁客有吹洞箫者B.则小人间之,必不见听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C.闻子读《春秋》而吾与子之所共适D.太祖刚暴难近虽有槁暴,不复挺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敬翔初见太祖,太祖问他《春秋》里的用兵之法能否为我所用,敬翔表示打仗应该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而出奇制胜,太祖听了非常高兴。B.敬翔为人深沉,有方略,跟着太祖用兵打仗三十多年,尽心尽力、勤恳操劳,白天夜里都不睡,他自己说只有在马上才能休息一下。C.太祖性格刚烈,让人难以接近,有不可行的事,敬翔也能犯颜直谏,对太祖进行切中肯綮的劝谏,太祖往往会体会领悟,并改正过失。D.末帝继位,敬翔遭小人离间,郁郁不得志。在亡国之际,敬翔仍劝谏不得,直到覆巢的紧要关头,梁末帝才幡然醒悟,君臣相恸哭。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翔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谓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②翔叹曰:“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乃自经而卒。14.请简要概括敬翔深受太祖赏识的原因。【答案】10.B11.C12.C13.①敬翔常常为太祖出谋划策,大多能切中要点,太祖非常高兴,认为得到敬翔太晚了,只要有情况就去咨询他。②敬翔叹息道:“李振错为大丈夫了!又有什么脸面进梁朝的建国门呢?”他于是上吊而亡。14.①饱读史书,机智过人,文章写得通俗易懂又警醒深刻。②拥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在与蔡人的作战中料事如神。③为人深沉有大略,跟随太祖三十年,事无巨细,尽心勤劳。④善于察言观色,揣度人心。在劝谏时力图保住太祖颜面,常常采取点到即止的态度。【解析】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末帝急呼敬翔说:“我平常忽视了你的意见,现在情况危急,你不要怨恨我,你告诉我现在该怎么办?”敬翔说。“卿言”意为“你的意见”,共同作“忽”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其教我当安归”的主语是“卿”,故应在“卿”前断开,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能力。A.名词作动词,客居。/名词,客人。句意:于是客居大梁。/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B.介词,表被动,被。/动词,看见。句意:那么小人又要挑拨离间,我话一定不会被听信。/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见得广。C.都是代词,你,句意:听说你读《春秋》。/而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D.形容词,暴躁。/动词,晒。句意:太祖性情暴躁。/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敬翔也能犯颜直谏”说法错误,依据原文“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可知,敬翔也不曾挑明来说,只是婉言略说,并没有犯颜直谏。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①“多中”,大多能切中要点;“以谓”,认为;“动静”,有情况。②“谬”,错误;“复何”,又有什么;“自经”,上吊。【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依据原文“少好学,工书檄”“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之”可知,敬翔饱读史书,机智过人,文章写得通俗易懂又警醒深刻;依据原文“太祖与蔡人战汴郊,翔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谓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可知,敬翔拥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在与蔡人的作战中料事如神; 依据原文“翔为人深沉有大略,从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可知,敬翔为人深沉有大略,跟随太祖三十年,事无巨细,尽心勤劳;依据原文“而太祖刚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可知,敬翔善于察言观色,揣度人心。在劝谏时力图保住太祖颜面,常常采取点到即止的态度。参考译文: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县人。少年好学,长于撰写文书。乾符年间,参加进士考试落选,于是客居大梁。后梁太祖一向没有文化,敬翔所写文书都是民间通俗语言,太祖很喜欢。敬翔拜见太祖,太祖问他说:“听说你读《春秋》,《春秋》里面记的是什么事?”翔回答说:“记的是诸侯征战的事啊。”太祖说:“书里用兵的办法对我有没有用处?”翔答说:“打仗,应该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而出奇制胜,《春秋》古法,不适用于今天。”太祖非常高兴,补给他一个军职。太祖与蔡州军在汴州郊外作战,敬翔时常给太祖出谋划策,多数取得成功,太祖非常高兴,认为得到敬翔太晚了,有什么事都去问他。敬翔为人深沉,很有谋略,跟随太祖打仗三十多年,大小事都必然参与。敬翔确实尽心勤劳,整夜睡不成觉,他自己说只有骑马时才能休息。太祖性情暴躁,难以接近,有些事做得不恰当,敬翔也不直说,婉言略说,太祖领悟了,很多错误因此得到纠正。末帝即位,赵岩等人掌权,对旧臣时常猜忌离间,敬翔更加郁郁不得志。后来,王彦章在中都战败,末帝害怕了,要从河上召回段凝。当时梁的精兵都在段凝那里,凝有了二心,故意观望不肯来见。末帝急呼敬翔说:“我平常忽视了你的意见,现在情况危急,你不要怨恨我,你告诉我现在该怎么办?”敬翔说:“我跟随先帝三十多年,虽然当了宰相,实际上是朱家的老奴才,侍奉陛下就好比侍奉主人,凭我的忠心,哪敢有隐瞒?陛下一开始重用段凝,我就反对,现在段凝不肯来,敌军已迫近,想为陛下谋划,小人又要挑拨离间,你一定不会听从,请让我先死,我不忍心看着朱家的天下灭亡!”君臣面对着痛哭。  敬翔与李振都受到太祖的信任,庄宗进入汴京,下诏赦免后梁群臣,李振高兴地对敬翔说:“有诏书赦免了我们的罪,快要朝见新皇帝了。”邀请敬翔一同去朝见。敬翔夜晚住在高头车坊,天快亮的时候,左右的人报告说:“崇政使李公入朝去了!”敬翔叹气说“:李振枉为大丈夫,还有什么脸面进入梁朝的建国门呢?”说罢,就上吊死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①刘长卿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②。【注】①诗人在至德年间遭贬任鄂州转运留后,出巡到夏口一带时所作,此时源中丞被贬于岳阳。②贾谊曾向汉文帝上《治安策》,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鹦鹉洲水波不兴、烟霭一空的景象,我这楚地客子的相思,就像江流浩渺无际。“益渺然”三字极为夸张地写出诗人之情与江水合流的一种艺术妙境。B.颔联上下两句实写眼前所见之景,用词生动。“斜”字写出了江鸟斜飞姿态,生动形象;“连”字写出了洞庭湖水天相接的壮阔,意境邈远。C.颈联情感低抑,诗人所写的景物呈现出孤独凄寒的特征。孤城,寒角,独树,都是诗人特定心境物化出的另一种自然风貌。D.全诗以写景为主,但处处切题,以“汀洲”切鹦鹉洲,以“汉口”切夏口,以“孤城”切岳阳,最后即景生情,抒发感慨,揭示出寄诗的意图。16.这首诗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直接抒情。“楚客相思益渺然”,直接抒写勃然于心的相思之情比江水还要广阔。②借景抒情。那暮色中斜飞的江鸟,似乎牵引着诗人的愁思;悠远浩渺的洞庭湖水寄寓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③借典抒情。尾联用贾谊之典,含蓄地抒发了对源中丞被贬的不平,而且也隐含了自己遭贬的同病相怜之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B.“颔联上下两句实写眼前所见之景”错误。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拟源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抒情手法的分析理解能力。“楚客相思益渺然”意思是我这楚地客子的相思,就像江流浩渺无际。本处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直接抒写勃然于心的相思之情比江水还要广阔。“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意思是夕阳斜照着汉口,飞鸟都纷纷归巢;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本处借飞鸟、洞庭湖水来抒情,属于借景抒情。那暮色中斜飞的江鸟,似乎牵引着诗人的愁思;悠远浩渺的洞庭湖水寄寓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意思是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 今谁不哀怜!本处借典抒情。用贾谊曾向汉文帝上《治安策》,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典故,含蓄地抒发了对源中丞被贬的不平,而且也隐含了自己遭贬的同病相怜之感。(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人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吾尝终日而思矣②.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③.寄蜉蝣于天地④.渺沧海之一粟⑤.青青子衿⑥.悠悠我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字形有:“须臾”“蜉蝣”“粟”“衿”。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那新时代的青年该以什么样的状态来回应时代的_____、人民的众望呢?要理性,不要偏激,正确理解所处的环境。青年人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点新颖,但阅历不广容易偏激。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把面临的问题自觉摆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中去辩证分析,取得成绩不妄自菲薄,遇到困难不妄自尊大。既有“(  )”的气度与自信,又有“(  )”的紧张和清醒,更有“(  )”的坚定和勇毅。要奋进,不要抱怨,用行动创造美好明天。“(  )”,我们不必为眼前的点滴得失_____,不能在怨天尤人中自暴自弃,要在有条件打拼的时候全力以赴,在必须暂停的时候_____。坚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夺回来,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百炼成钢、_____。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重托睚眦必报蓄势待发筚路蓝缕B.重托斤斤计较蓄势待发玉汝于成C.嘱托睚眦必报厚积薄发筚路蓝缕D.嘱托斤斤计较厚积薄发玉汝于成19.在文中括号内依次补写诗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④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A.③①②④B.④③②①C.②④③①D.①③②④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把面临的问题自觉摆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中去辩证分析,取得成绩不妄自菲薄,遇到困难不妄自尊大。B.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自觉把面临的问题摆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中去辩证分析,取得成绩不妄自菲薄,遇到困难不妄自尊大。C.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把面临的问题自觉摆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中去辩证分析,取得成绩不妄自尊大,遇到困难不妄自菲薄。D.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自觉把面临的问题摆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中去辩证分析,取得成绩不妄自尊大,遇到困难不妄自菲薄。【答案】18.B19.C20.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重托”,重大依托,郑重的委托。“嘱托”,吩咐、托付。本处是说青年应该以什么样的状态来回应时代给予的重大的托付,所以选用“重托”。第二处,“睚眦必报”,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斤斤计较”,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本处是说不要为眼前的点滴得失过分计较,而不是说一个人心胸狭窄,故选“斤斤计较”。第三处,“蓄势待发”,随时准备进攻。“厚积薄发”,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本处是说平时要多多呢积蓄,等到在必须暂停的时候能够随时进攻,所以选用“蓄势待发”。第四处,“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玉汝于成”,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本处是说在履行职责中使自己成功,所以选用“玉汝于成”。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第一处,要体现气度与自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意思是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高挂船帆、顺风行船的好时机。第二处要体现紧张和清醒。“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中“浪更急”“路更陡”让人心存紧张和焦虑,但是更是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第三处,体现坚定和勇毅。“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第四处,本处体现要奋进,不要抱怨。“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意思是你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牢骚太多了,要提防有碍身心健康,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有处语病:“把面临的问题自觉”语序不当,“自觉”应放到“把面临的问题”这一介词结构前面。“取得成绩不妄自菲薄,遇到困难不妄自尊大”搭配不当、不合逻辑,应改为“取得成绩不妄自尊大,遇到困难不妄自菲薄”。完全修改正确的只有选项D。故选D。21.假如你是高一(1)班李雷同学,你于3月1号在第二食堂拾得一个黑色钱包,内有中国工商银行卡一张,现金320元,请你写一则失物招领启事,寻找钱包的失主。【答案】示例失物招领本人于3月1号在第二食堂拾得一个黑色钱包,内有银行卡及若干现金,请失主速与高一(1)班李雷联系。3月1日【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考生可以根据招领启事的格式以及题干提供的内容进行拟写。首先是标题,标题有三种写法,一是写为“招领”二字,二是写为“失物招领”四字,三是写为“招领启事”。然后是正文:正文一般是某人在某时某处拾到什么失物,望失主前来认领。如果物品中内容较多,例如是一个钱包,内装多种物品,可简要列出其内容名称,如“内装证件一本,饭卡一张,人民币若干” ,以便失主核对是否本人所丢失。证件和饭卡的号码、人民币的数目,均不能详写,以防冒领。如本题“3月1号在第二食堂拾得一个黑色钱包,内有中国工商银行卡一张,现金320元”,时间是3月1号,地点是第二食堂,物品是黑色钱包,钱包内有中国工商银行卡和人民币。最后是认领地址或联系方式,注明认领地址或联系电话等,还要标明发文日期。如本题的联系人是高一(1)班李雷。拟写的时候还要注意用语要得体。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我们每个人,每一刻,所接触的外界是众多复杂,但是并不尽入我们的感觉,我们有所选择。和我们眼睛所接触的外界,我们并不都看见,我们只看见我们所注意的,我们的视线有焦点,焦点依着我们的注意而移动。注意的对象由我们选择,选择的根据是我们生活的需要。对于我们生活无关的,我们不关心,熟视无睹。我们的记忆也是如此,我们并不记取一切的过去,只记取一切过去中极小的一部分。我说记取,其实不如说过后回忆为妥当。“记”带有在当前为了将来有用而加以认取的意思,“忆”是为了当前有关而会想到过去经验。事实上,在当前很难预测将来之用,大多是出于当前的需要而追忆过去。有时这过程非常吃力,所以成为“苦忆”。可是无论如何记忆并非无所为的,而是实用的,是为了生活。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我已说过,向泥土讨生活的人是不能老是移动的。在一个地方出生的就在这地方生长下去,一直到死。极端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所理想的社会,“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但个人不常抛井离乡,而且每个人住的地方常是他的父母之邦。“生于斯,死于斯”的结果必是世代的黏着。这种极端的乡土社会固然不常实现,但是我们的确有历世不移的企图,不然为什么死在外边的人,一定要把棺材运回故乡,葬在祖茔上呢?一生取给于这块泥土,死了,骨肉还得回入这块泥土。(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根据画线部分的内容,用简练的文字完成下面的流程。①眼睛接触外界→②________→③焦点随注意而移动→④________(2)请分别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记忆”和“乡土社会”的特点。①记忆:____________。②乡土社会:___________。【答案】(1)①.视线集中于注意的焦点②.根据生活的需要选择注意的对象(2)①.记忆:有选择性②.乡土社会:生活安定,历世不移【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之概括要点的能力。 解答本题,根据题干已给出的节点切分出需要补充的部分,提取关键词即可作答。由“我们只看见我们所注意的,我们的视线有焦点”可概括出该流程的第二步为“视线集中于注意的焦点”;由“注意的对象由我们选择,选择的根据是我们生活的需要”可概括出该流程的第四步为“根据生活的需要选择注意的对象”。【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之概括要点的能力。根据原文“我们的记忆也是如此,我们并不记取一切的过去,只记取一切过去中极小的一部分”可提炼“记忆”的特点:有选择性。根据原文“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我已说过,向泥土讨生活的人是不能老是移动的”“我们的确有历世不移的企图”可概括出“乡土社会”的特点:生活安定,历世不移。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每人生下来都是“原创”的,长着长着就成了“赝品”。什么叫“赝品”?就是活的这一遭,说的做的怎么看怎么像别人,唯独不像自己,把自己活没了。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自己的人生有怎样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做自己的正版潭水是深沉的,河流是汹涌的,溪水说我不愿意重复它们。我没有深沉,却有欢快;我没有汹涌,却有灵动:于是我有了与它们不同的自由欢唱的人生。幽兰在山谷,寻芳的人足迹难至。有人说既然兰被称为“王者之秀”,兰又何必苦守着寂静山谷,她应该像牡丹一样跻身贵族的庭院,享受达官贵人的青睐。幽兰深知自己离不开自然,离不开山谷,那是她承接灵气的地方,那是她修养馨德的环境。住进华府,她可能会养得肥美,还可能享受到热烈的追捧,但那只是暂时的荣光,她会因丢失自然之气而失去自己的性灵。于是她拒绝荣华,选择了坚守,做自己的正版。司马迁,一个伟大的史学家,是他开创了纪传体的先河,让历史由“天”的意志史变成了“人”的历史。自从《春秋》始肇编年体例,又经由《左传》的发扬光大,我们的历史便选择了编年。从此历史随着 一串串年号、一件件纪事,滚滚而去。几百年间史家们沿用着这年代清晰的体例,把它奉为历史纪年的圭臬。而司马迁看到了编年体的冰冷,他要关注那挣扎着的生灵,他要歌咏那些挣脱命运枷锁的生命。于是他不愿让他的《史记》成为编年体的翻版,他要为人纪传立言,他要还历史一个大写的“人”字,于是司马迁成了纪传第一人,他的纪传体也成了“历史的母本”。再回到现实,当今是一个呼唤创新的时代,人的创造能力在今天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一个个的创新成果像雨后春笋般涌现,装点着这热闹繁华的世界。可也有一些人,安于模仿,懒于求新,亦步亦趋地做着翻版的“事业”。他们已习惯用自己的思维去编织别人现成的框架,让自己创新的潜力泯灭在翻版别人的忙碌中,耗费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不要担心,自己是小鸟飞得不高;不要担心,自己是小草没有芬芳。只要做回你自己,小鸟可以拥有鸣翠柳的诗意,小草可以拥有绿遍大地的壮观。而盲从只会让自己不伦不类,既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也丢失了做人的尊严。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尊严在于会思想。”会思想,就是提醒我们不做盲从的应声虫;会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做能守正固本的山谷兰;会思想,就是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做自己正版的资本和力量,更要有做自己正版的自信和追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南京大学王学富博士所说的一句话,阐述了对于人生“原创”与“赝品”的思考。这里展现的其实是对人生道路该如何选择的探讨。人生之路该如何走?是踏着前人的脚步亦步亦趋,或者把循规滔距、整齐划一、听话顺从作为我们的人生常态,还是另辟蹊径,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其实,人一生下来就只是他自己,不可能成为别人的复制品。人要做自己,走独一无二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而这也就是作文的核心立意。针对这一写作主旨,写作时,可以展开思考:怎样才算是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自己?怎样做才能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对此,可以逐层深入,首先从思想本质上展开,说明想要做自己,就要拥有独特的个性。其次可从行动上加以思考,说明想要做自己,就要敢于不模仿、不跟风,不追逐他人的脚步,要勇于拥有自己的梦想,走适合自己的路。最后还可进一步生发,说明想要成为自己,还要不停地挑战、超越自己。当然,还可从反面论证如果不能活出自我,一生人云亦云,唯唯诺诺,人生的意义则无从考量;最后再进行总结,强调观点,并回扣题目。立意: 1.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2.走个性之路,做最好的自己。3.不做别人的复制品。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02 01:10:01 页数:19
价格:¥2 大小:49.1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