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高2025届高一下阶段性检测(二)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023年5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学生保存,以备评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礼记·王制》记载,周代分封制下诸侯和臣子的宫室、车骑、礼仪等存在很大差别,这被称为“命数”。“命数”基本上按爵位和职位区分,上公九命,三公为八命,侯伯、王之卿、子男、王之大夫分别为七命、五命和四命。由此可见,周代的“命数”()A.表明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C.削弱了贵族对地方的政治管控D.彰显了周天子的统治权威【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提到,周代的“命数”主要指接受周王分封的诸侯和臣子使用的宫室、车骑、礼仪等的差别,由此可见,其彰显了周天子的统治权威,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所述西周分封制下官爵分为九个等级,而分封制先于儒家思想产生,排除B项;周代的“命数”规定相对于商代,加强了贵族对地方的政治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相关记述出处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史记》韩非子“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韩非子·定 法》商鞅“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于制民。”“法者,所以爱民也。”《商君书·画策》《商君书·更法》A.战国时期出现各家学说融合趋势B.社会转型带来了空前的理论创新C.法家的思想和言行都体现“忠君”D.法家学说蕴含了“民本”的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刑罚必于民心。”“法者,所以爱民也”等字眼足以证明法家学说主张顺应民心,爱护人民,蕴含了“民本”思想,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法家学说,无法得出战国时期出现各家学说融合趋势,排除A项;材料中内容是思想上的争鸣而非理论创新,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心、民本”而非“忠君”,排除C项。故选D项。3.汉武帝时期,“以均输调盐铁助赋”,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武帝常年对外用兵,还前后巡游二十余次,仅一次巡游“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主要是由于()A.朝廷过度干预经济B.国家经济资源枯竭C.盐铁官营不合时宜D.只重开源未能节流【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虽然汉武帝通过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等措施增加了财政收入,但这一时期由于对外用兵和汉武帝的巡游,依然造成了财政问题,说明汉武帝时期注重了开源,但并没有重视节流,D项正确;国家财政没有根本好转的原因是不重视节流,而不是朝廷过度干预经济和经济资源枯竭,排除AB项;就当时的情况来说,盐铁官营并不算是不合时宜,排除C项。故选D项。4.南朝吴均在《饼说》中指出制作高水平的饼所需要的条件是“安定噎鸩之麦,洛阳董德之磨,河东长若之葱……洞庭负霜之橘,仇池连蒂之椒,调以济北之盐,剉以新丰之鸡”。这反映出()A.经济作物种植业的发展B.南北饮食文化的交流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D.诗文创作题材的更新【答案】B 【解析】【详解】材料中南朝人所提及的制作饼的材料,有北方的安定(在今甘肃)、洛阳、河东(今山西、山东)仇池(在今甘肃)、济北(在今山东、河北)、新丰(在今陕西),南方的洞庭(今湖南、湖北)。所以反映出南朝人对北方特产的熟悉同时南北方饮食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材料没有特别强调经济作物种植,排除A项;材料完全没有提及城市的经济功能,排除C项;只能看出这一诗文创作的题材与生活有关,不能得出创新与否,排除D项。故选B项。5.唐代宗始设枢密使,“初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贮文书而已。其职掌惟承受表奏于内中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据此可知,当时的枢密使()A.主要负责军事事务B.类似皇帝秘书机构C.地位在中书省之上D.下属机构较为完备【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其职掌惟承受表奏于内中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可知枢密使是在皇帝和宰相之间起“下达上传”的中间环节作用,起初只是转呈奏章,并传达给中书门下实施,因此类似秘书机构,B项正确;枢密使到宋朝才负责军事,排除A项;唐朝枢密使还未成为国家政治行政机构,地位在中书省之下,排除C项;材料强调枢密使的职责,并未涉及其下属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6.宋代大足石刻窟龛群造像中的“西方极乐世界”部分,人物众多,场面繁杂,描写细致。与之相邻的是“地狱变相”,逼真地表现出受刑者在地狱中的惨状,并以写实的雕刻手法再现了种种日常生活的场景。这反映出宋代A.深受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B.川渝地区成为全国宗教文化中心C.宗教艺术呈现世俗化倾向D.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已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描写细致,逼真地表现,写实的雕刻手法,日常生活的场景”等信息都清晰地指向宗教文化的通俗化,这是为了适应佛教传播的需要,C项正确;大足石刻主要是佛教等宗教痕迹,不是西方宗教文化,排除A项;宋代川渝地区并非全国宗教文化中心,理学在元代确立为官方哲学地位,且此题与理学地位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7.我国的传统农具到宋元时期已基本完备。据元人王祯所撰的《农书》记载,宋元时期全国有农具105种,其中有许多是宋元时期改造创新、广泛应用的新式农具。以下农具图示左为戽斗图,右为秧马图。() 这两种农具的使用A.极大降低了劳动强度B.促进了玉米推广种植C.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D.推动了稻作农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所示为水田,戽(hù)斗是二人合力取水灌田的农具,秧马是用于插秧(拔秧)的工具,都有利于水稻种植,D项正确;秧马能够降低劳动强度,戽(hù)斗在这方面作用并不突出,排除A项;玉米为旱作,排除B项;图中生产工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节省部分人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不是其主要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8.乾隆年间设立三通馆,其编修的地理志突破了之前以山川为纲要、以中原为核心的九州书写体系,采用以当朝行政区划为纲的疆域书写体系,将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一视同仁。这种地理志书写体系的变化A.服务于国家认同的需要B.说明了中国版图的奠定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D.推动了地方制度的改革【答案】A【解析】【详解】乾隆年间即清朝前期,官修地理志不再采用以中原为核心的旧体系,改为以当朝行政区划为纲的疆域书写体系,将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一视同仁,是为了服务于国家认同的需要,A项正确;地理志书写体系的变化不能说明中国版图的奠定,排除B项;地理志编写体系的变化与边疆地区的开发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地理志书写体系的发展推动了地方制度的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9.清朝时期,中国扇商察觉到西方人的审美偏好,专门制造出了一种中西结合风格的扇子品种——外销扇,其制造基地设在广州十三行,制作工艺上追求极致的奢华繁复,深受欧洲人喜爱。这表明,清朝时期()A.官营手工业技艺领先民营B.政府积极支持对外贸易与交流 C.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D.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答案】D【解析】【详解】清朝商人迎合西方人的审美偏好,制造出外销扇,最终赢得了市场,这说明清朝时期,中国经济和世界市场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D项正确;材料中的中国扇商显然属于民营手工业,排除A项;这一时期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并不支持对外贸易,排除B项;材料内容是中外贸易,不属于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留学日本的高潮。下表是清朝留学生会馆于1904年对留日学生人数的统计,这种现象反映了()省份江苏浙江广东直隶山西陕西河南广西贵州云南人数280191175172563122638126A.政府鼓励留学政策呈现地区差异化B.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差异C.革命运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D.南方学子较北方学子更具爱国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04年留日学生人数中,江苏、浙江、直隶和广东居于前列,结合所学知识,这些地区均较早开辟了通商口岸,近代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这说明地方的开放程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B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政府对留学的态度,无法体现政府鼓励留学政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留学情况,并未说明革命运动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爱国精神的程度与留学日本人数的多寡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11.甲午战后,严复将“尚力”放置在与天争胜的高度,“力”成为“天演”孕化万物的起因。1915年,陈独秀认为“抵抗力”是“尚力”的表现形式;“万物之生存进化与否,悉以抵抗力之有无强弱为标准。"上述主张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A.寻求启蒙途径B.宣传进化理论C.批判传统文化D.营造维新氛围【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维新运动、新文化运动(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严复通过宣传进化论思想来宣传变法,陈独秀通过进化论宣传民主与科学,两者都通过进化论作为思想启蒙的途径,A项正确;严复和陈独秀均通过进化论寻求启蒙途径,宣传进化论是方式,并非目的,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排除C项;陈独秀通过进化论宣传民主科学,并非营造维新氛围,排除D项。故选A项。12.五四运动后,越来越多知识分子认识到: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愈大,与那不适应他的社会组织间的冲突愈迫,结局是这旧的社会组织非崩坏不可,这就是社会革命。”这表明()A.社会主义革命迫在眉睫B.民族资本主义迎来春天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扩大D.北洋军阀统治即将崩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五四运动。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源,体现了马克思的影响力逐渐增大,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原因,不能看出社会主义革命迫在眉睫,排除A项;材料无关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发生于一战期间,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北洋军阀统治崩溃的信息,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13.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指出:“当时大家的根本观念都以为国民党是人家的”不知道它是一架空房子等人去住。其后像新姑娘上花轿一样勉强挪到此空房子去了,但始终无当此房子主人的决心。我认为这是一大错误。”毛泽东意在()A.批评党内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B.强调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意义C.指出党应该掌握统一战线领导权D.宣传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始终无当此房子主人的决心”可知毛泽东认为中共没有领导革命的决心,所以他是在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下之处党应该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C项正确;此时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当时党内尚不存在“左”倾冒进主义错误,排除A项;毛泽东是在强调掌握革命统一战线领导权的重要性,而非强调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意义,而且不是在宣传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排除BD项。故选C项。14.日军侵占华北以后,利用演说、唱歌、演剧和散传单、办报纸等文化形式,宣传“日华提携”“共同防共”等理论,还插手大中小学教育,在北平各级学校大力推广日语教育,将日语设为中小学必修课。日本侵略者的这些做法() A.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具有极强的文化扩张性C.消磨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D.确保了占领地区的稳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华的文化侵略。根据材料“日军侵占华北以后,……还插手大中小学教育,在北平各级学校大力推广日语教育,将日语设为中小学必修课。”可知,这反映了日本侵占华北后推行殖民教育的信息,这些做法具有明显的文化扩张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被消磨的结论,表述有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日本占领区局势稳定的信息,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5.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优待外来难民和贫民之决定》,规定:“移难民在居住、垦荒、贷款、医疗、选举权方面都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据1943年统计,边区5年扩大耕地面积240万亩,其中200万亩是移民开荒增加的。该政策的实施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B.突破了国民政府的军事封锁C.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D.有利于开发边区与支持抗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优待外来难民和贫民之决定》,规定:‘移难民在居住、垦荒、贷款、医疗、选举权方面都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据1943年统计,边区5年扩大耕地面积240万亩,其中200万亩是移民开荒增加的。”可知,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优待外来难民和贫民之决定》,极大地刺激了移民开荒的积极性,对边区的开发以及抗战的支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而非土地革命时期,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实现了二次合作,排除B项;《优待外来难民和贫民之决定》是边区大生产运动的表现之一,与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两汉统治的四百余年间,蹴鞠等运动项目得到了广泛的流行与传播。汉代曾有人写了一部名为《蹴鞠》的新书,共计二十五篇,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蹴鞠专业书籍,也是世界第一部体育专业书籍。当时的蹴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对抗性比赛为主的蹴鞠,多流行于军队;另一种是以娱乐、表演为主的非对抗性的蹴鞠,主要流行于民间和宫廷。考古发现的汉代画像石中多次见到蹴鞠的图像,如河南省南阳出土的《击鼓蹴鞠图》,从其形象来看两人是边击鼓边蹴鞠。值得注意的是,汉画像石的蹴鞠图中,蹴鞠者的形象有男有 女。东汉时期的李尤在《鞠城铭》中讲述了汉代蹴鞠的场地、球具、队长、裁判、比赛规则、比赛道德等问题,是今天研究汉代蹴鞠运动的重要资料。——摘编自杨绍华《汉唐时期河洛体育文化研究》材料二谭嗣同认为汉宋士人和学派之“任侠”精神是“依仁蹈义,舍命不渝”,应予以继承和弘扬,只有弘扬尚武之风、武侠之风、体育之风,民才自强、国将不衰。他认为西方诸国的强大在于“喜动”,而中国的落后在于“好静”,倡导引进西方体育,以体育兴国强民。他还主张“废缠足”、兴办“女学”,使妇女和男人享有同样的接受教育、参与体育的权力。——摘编自戴伟宇《中国近代思想家谭嗣同体育思想考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蹴鞠运动发展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谭嗣同的体育思想并简述其意义。【答案】(1)特点:蹴鞠运动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出现了专业的蹴鞠著述;兼具表演与比赛两种形式;汉代蹴鞠运动有女性参与;蹴鞠规范化。兴盛的原因:汉代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宽松尚武的社会环境。(2)思想:提倡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同时吸收西方体育思想;倡导男女在体育上平等;将体育活动与救亡图存结合。意义:有利于改善国民体质;促进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交融,推动体育近代化;有助于解放国民思想,推动社会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特点:据材料“蹴鞠等运动项目得到了广泛的流行与传播”得出蹴鞠运动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据材料“有人写了一部名为《蹴鞠》的新书,共计二十五篇,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蹴鞠专业书籍”得出出现了专业的蹴鞠著述;据材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对抗性比赛为主的蹴鞠,……另一种是以娱乐、表演为主的非对抗性的蹴鞠”得出兼具表演与比赛两种形式;据材料“蹴鞠者的形象有男有女”得出汉代蹴鞠运动有女性参与;据材料“在《鞠城铭》中讲述了汉代蹴鞠的场地、球具、队长、裁判、比赛规则、比赛道德等问题”得出蹴鞠规范化。兴盛的原因:结合所学从经济和文化等角度分析,经济方面,汉代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为蹴鞠运动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宽松尚武的社会环境是蹴鞠运动发展的文化背景。【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思想:据材料“弘扬尚武之风、武侠之风、体育之风”得出提倡传承传统体育文化;据材料“倡导引进西方体育”得出吸收西方体育思想;据材料“使妇女和男人享有同样的接受教育、参与体育的权力”得出倡导男女在体育上平等;据材料“以体育兴国强民”得出将体育活动与救亡图存结合。意义: 对照谭嗣同的体育思想逐条阐述其意义。谭嗣同提倡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同时吸收西方体育思想,有利于改善国民体质,促进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交融,推动体育近代化;谭嗣同倡导男女在体育上平等,将体育活动与救亡图存结合,有助于解放国民思想,推动社会发展。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海洋政策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北宋政府禁止在海上与辽、金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质流动,设立专门针对辽的海防机制。宋代将外商贸易纳入系统的市舶管理体制之下,实行抽解和博买,并允许和鼓励本国民众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宋代海洋政策表现出极强的利益取向,中原王朝中第一次以财政的眼光看待海上贸易。沿海地区商业出现兴盛的局面,与海上贸易相关的手工业和商品性农业大兴。宋代海船逐渐采用水密隔舱等技术,使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抗沉性。海陆联结之地的居民被编为特殊的户籍——船户与渔产。——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洋政策新变及其国内效应》材料二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海洋政策演变时间政府政令洪武十四年“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永乐三年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顺治十八年“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乾隆二十四年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摘编自胡林梅、文绪武《中国古代海洋意识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洋政策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国内效应”。(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海洋政策的历史趋向及原因。(3)根据上述两则史料,简析宋代以来海洋政策的历史启示。【答案】(1)新变化:海防机制更具有针对性;海外贸易管理逐渐制度化;政府对商民从事海洋经济活动管理有所松动;海洋政策的利益化取向,重视海外贸易对财政的影响。“国内效应”:沿海地区经济结构出现变动;推动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沿海地区管理体制出现变革;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完成。(2)历史趋向:观念从开放到保守转变;海洋意识呈现政治集权化;海防政策严厉并逐渐走向僵化;海外贸易的控制机制逐渐保守化。原因:封建专制体制逐步强化并走向衰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应对西方殖民侵略,巩固沿海地区稳定的需要。(3)启示:国家海防是国家安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政府要制定适时的方针政策积极进行海洋开发;要培育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政府要及时调整海洋管理机制。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新变化:据材料“设立专门针对辽的海防机制”得出海防机制更具有针对性;据材料“将外商贸易纳入系统的市舶管理体制之下,实行抽解和博买”得出海外贸易管理逐渐制度化;据材料“允许和鼓励本国民众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得出政府对商民从事海洋经济活动管理有所松动;据材料“海洋政策表现出极强的利益取向,中原王朝中第一次以财政的眼光看待海上贸易”得出海洋政策的利益化取向,重视海外贸易对财政的影响。“国内效应”:据材料“沿海地区商业出现兴盛的局面,与海上贸易相关的手工业和商品性农业大兴”得出沿海地区经济结构出现变动;据材料“海船逐渐采用水密隔舱等技术,使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抗沉性”得出推动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结合所学,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沿海地区管理体制出现变革;结合所学,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历史趋向:据材料“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的“禁海”、“迁界”政策依靠远离海洋来坚守疆土、抵御外敌,海防政策严厉并逐渐走向僵化;据材料“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可知,明初设市舶司的目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而是而为了政治上的怀柔远人,清朝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体现海外贸易的控制机制逐渐保守化;结合所学,封建国家通过国家政策加强对对外交往和海外贸易的管理和限制,海洋意识呈现政治集权化;综上,宋元时期中央政府顺应局势,采取积极的海洋政策,而明朝加大了对海外贸易的限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反映海洋观念和政策从开放到保守的转变。原因:从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分析。结合所学,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是明清时期海洋政策转向保守的经济根源;封建专制体制逐步强化并走向衰落推动了海洋政策的集权化;应对西方殖民侵略,巩固沿海地区稳定的需要是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重要原因。【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启示:从确立正确的海洋意识和海洋政策方面作答,比如培育海洋意识,重视国家海防和海洋开发,科学制定和及时调整海洋政策和管理机制等。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 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答案】若“赞成”,可从历次列强侵略后,中国人学西方的层次性(器物-制度-思想)着手回答。若“反对”则可从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三者的阶级属性,经济基础变化出发,突出强调中国社会变化的内在动力。若认为有一定道理,但既不准确也不全面,则可从外因角度予以肯定,从内因角度予以否定。示例:“冲击——反映”模式认为中国传统历史发展是属于停滞的,中国社会自身是无法产生进入近代社会的动力,所以中国要进入近代社会就需要外在的力量,需要外在的“冲击”,中国“反映”其“冲击”,这种模式凸显了外部的“冲击”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如材料中所指中国自鸦片战争冲击后,依然引不起足够的”反映”,于是接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巨大的“冲击”下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开着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一步一步向西方学习,由学习“器物”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的“制度”,再到五四运动时的“思想”,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外部巨大的“冲击”—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凡尔赛和约》等事件的发生。不能不说外部的“冲击”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影响,从上述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轨迹可以得知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国外的“冲击”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这种模式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 响。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兼顾考查学生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相关内容——“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从而本题在总体上具有较大难度。本题属于观点评论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提炼出观点。“冲击—反应”模式有一定道理,但既不准确也不全面,可从肯定,也可以否定,或综合起来全面认识。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可以从内因、外因等多个视角展开,论证说明要充分;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评分标准:一等(12~9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说明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8~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说明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O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说明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6-17 15:32:16 页数:12
价格:¥2 大小:734.1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