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浙江省东阳外国语新高二8月月考语文学科注意:本卷共四大题,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接规定用笔将所有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每题4分,12分)阅读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写荆轲竭力劝说燕太子丹允许他取樊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时,有这样一句话:“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句中的“乃”翻译为“就”还是“才”?翻译为“才”在语意上是说得通的,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不甚合理:“才”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樊於期的人头就肯定杀不了秦王,但有了樊於期的人头也未必杀得了秦王;“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有后面的结果),即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就一定杀得了秦王(当然,这也意味着要杀秦王可能未必要取樊於期的人头)。荆轲面对“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画出杀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行,从这一点来看,翻译成“就”要比“才”合理。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例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和学生探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例如:“(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祝福》)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首先,“我”是新党或支持新党的人;其次,四叔不仅守旧而且消息闭塞。根据“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的“还”字,可推知康有为等人在当时已算不得新党了。这点在《祝福》开头的第一句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便可得到印证,有新历才谈得上“旧历”,而启用新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说,辛亥革命之后,四叔骂新党骂的却还是康有为,足见其消息闭塞。另外,逻辑对于写作也是有意义的。中学生写作时大多选择写议论文。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指导学生想象一个“虚拟论敌”。这位“论敌”可能会针对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质疑论据 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面对这些,我们需要再进一步考虑怎样使自己的论证免于受到攻击或能抵御攻击。例如,让学生构思“兼听则明”的论文提纲,可以先让他们找出反例,再让他们限定前提、构建框架。反例可以有“三人市虎”“父子骑驴”,表明听得越多越糊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仅仅听“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评价还不能形成正确认知,可李世民有时只听魏征一个人的建议就够了。学生可在充分思考以上反例的基础上指出论证关键——“兼听”在“多”,更在“异”(听到不同观点),并由此限定前提——听者要有胸怀,善辨别,从而总结出“兼听则明”的原则——独立思考,为我所用。逻辑,说到底是对有效思维规则的概括,学生努力遵守逻辑来思考,就仿佛在聆听高于自己的声音,心灵会逐步走向作品的核心,甚至拓展出未曾有过的境界,生成未曾有过的观点。(摘编自徐飞《讲逻辑,把语文思维教育落到实处》)材料二:无数生动的例证足以说明,如果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人就容易被谬误和诡辩所糊弄,就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就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先看几个简单的例子:例1:这是我喜欢的演艺明星推荐的商品,因此,我一定要把它买到手。一个人这样想问题,就犯有“诉诸不当权威”的逻辑错误。那位明星或许歌唱得好,或许戏演得好,但他(她)并不是其他方面的专家,假如他(她)所推荐的是药品或营养品,他(她)有足够专深的药理知识或营养学知识吗?答案常常是否定的。例2:你不能证明你没有患癌症,因此,你患了癌症。我这里有治疗癌症的特效药,你赶快掏钱买吧。你的命都快要没了,捂着那些钱有什么用?例3犯有“诉诸无知”的错误。这是骗子的逻辑,是不正确的推理,就像下面这个不正确的推理一样:“你不能证明你没有犯案,因此,这件罪案就是你干的。”司法上有“无罪推定”原则: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一个人犯罪,否则那个人就是无罪的。下面看著名的“美诺悖论【a】”:(1)或者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或者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2)如果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是不必要的。(3)如果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是不可能的。(4)所以,研究或者是不必要的,或者是不可能的。仅从字面看,(1)(2)(3)三个前提似乎都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1)中“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这个推定是有歧义的:(A)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个问题。 (B)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个问题的答案。在(A)的意义上,(3)是真的,但(2)却是假的;在(B)的意义上,(2)是真的,但(3)却是假的。故(2)(3)两个前提不在同一种意义上为真。从一对真的前提,即(2B)和(3A),却推不出任何结论,因为它们说的不是一回事。(摘编自陈波《中学生应该学点逻辑》)【注】美诺悖论:古希腊一位富家子弟美诺在与苏格拉底对话中提出的一个论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语文教学讲逻辑,重要的是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要多安排逻辑思维学习任务。B.《史记·刺客列传》的例句中“乃”翻译成“就”更好,因为在语境中充分条件比必要条件更合理。C.材料一、二都是以逻辑为论证话题,但前者重在从学生角度谈做法,后者重在从生活角度谈辨识。D.如果一个人擅长诡辩,说明他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因此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顶是()A.通过对《祝福》中“还”字进行语义挖掘,既可一窥当时的政治形势,又可知鲁四老爷的守旧闭塞。B.在写作议论文时,想象一个攻击性的“虚拟论敌”,可以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论点、论据和论证。C.根据材料二对“美诺悖论”的阐释,可以判断中国古代“自相矛盾”的推理过程符合这一特征。D.“诉诸不当权威”的推理将不当意见作为推论的前提,“诉诸无知”的逻辑罔顾推断时事实对结论的支撑。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虚拟论敌”对“玩物丧志”观点提出攻击的一项是()A.玩物一定丧志吗?不玩物就不丧志吗?B.玩物会丧志,所以人不应该有喜好。C.文学编辑马未都沉迷于收藏,后来成为著名的收藏家。D.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认为博闻强识是“玩物丧志”。【答案】1.B2.C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要多安排逻辑思维学习任务”错误。原文是“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C.“前者重在从学生角度谈做法”错误,材料一第二段“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例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和学生探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材料一第五段“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指导学生想象一个‘虚拟论敌’”,据此看出,材料一重在从老师角度谈教法。 D.“说明他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因此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错误。原文是“如果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人就容易被谬误和诡辩所糊弄,就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就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据此看出,“一个人擅长诡辩”的原因可能很多,选项强加因果。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C.“可以判断中国古代‘自相矛盾’的推理过程符合这一特征”错误。材料二提到的“美诺悖论”是从两个皆真的前提,却推不出任何结论,因为两个看似一个东西的前提说的不是一个概念。“自相矛盾”是指二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只能一真一假。可见“美诺悖论”和“自相矛盾”不是一个推理过程。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是从论点推出错误不玩物就不丧志,属于虚拟论敌。B.是从论点推出错误人不应该有喜好,属于虚拟论敌。C.是针对论点举出反例马未都沉迷于收藏成为收藏家,属于虚拟论敌。D.是程颢对“博闻强识”的一种看法,没有反驳“玩物丧志”的观点,不属于虚拟论敌。故选D。(二)现代文阅读Ⅱ(每小题4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错死了的画家(节选)【意大利】迪诺·布扎蒂很久以来,四十六岁的著名画家鲁乔·普莱东扎尼隐居在维梅尔卡特乡下的别墅里。一天早晨他打开报纸,一见第三版右下方一个横贯四栏的标题,不禁惊呆了:《意大利艺术界的损失——画家普莱东扎尼逝世》标题之下黑体字的按语:维梅尔卡特二月二十一日夜间消息:画家鲁乔·普莱东扎尼短期患病后,因医治无效,于两天前逝世。据死者生前意愿,去世消息在他大殓后才发布。再下面是一篇充满赞扬之词的悼文,约占一栏,由美术批评家焦万尼·斯特方尼署名。还有去世者的一帧约二十年前拍的照片。普莱东扎尼目瞪口呆,以为自己眼花了,又把悼文浏览了一遍。尽管看得快,还是在捧场的形容词之间到处辨出一些恶毒的语句。 “马梯尔德!马梯尔德!”普莱东扎尼喊道。“什么事?”他妻子从隔壁房间答应。“快来!快来!”他求她说。“等一等,我正在熨衣服。”“我叫你过来呀!”听到他的声调如此惊慌,马梯尔德放下熨斗,跑了过来。“你看,你看,”画家把报纸递给她,哭也似的说。她接过报纸一看,脸色变得苍白,然后以妇女所特有的莫名其妙的逻辑突然放声恸哭。“唉呀,我的鲁乔,我可怜的鲁乔,我亲爱的!”她抽泣着断断续续地说。这情景使丈夫恼火了。“马蒂德,你疯了吗?”马梯尔德立即止住哭,瞧瞧丈夫,神色坦然了。接着像刚才感到自己成了寡妇而轻率地哭泣一样。她想到了事件诙谐的一面,又突然纵声大笑起来。“够了!够了!”他怒气冲冲地咒骂着。“你不明白吗?太可怕了,太可怕了!现在报社社长居然开这种玩笑,他可得付出巨大的代价!”普莱东扎尼赶到城里,直奔报社。社长殷勤地接待他。“亲爱的大师,请坐。不,不。那张小沙发更舒服些。抽烟吗?……这种打火机老打不着,真糟糕……烟灰缸在这儿……请您讲吧: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普莱东扎尼惊诧不已。“是……是……今天的报纸……第三页……有我的补告……”“您的讣告?”社长从办公桌上拿起一份折起的报纸,打开一看,顿时明白了,稍稍有点窘,但马上恢复常态,轻轻咳了几声。“哦,哦,哦,出了个小毛病,是吗?和事实有点出入……”普莱东扎尼按捺不住了。“出入?”他吼叫着。“你们把我杀了,把我杀死了!”“是啊,是啊,”社长冷静地说。“也许……我们这么说吧……这则消息的内容超出了我们的意图……从另一方面说,我希望您能正确地评价我的报纸对您的艺术所作的赞扬……”“什么赞扬!你们把我毁了,全毁了。”“唉,我不否认有些不确切之处……”“你们说我死了,而我活着……您却仅仅说成是不确切!简直可以把人逼疯。我正式要求你们在报上同一地方登一篇更正声明。我保留要求你们赔偿损失的权利!”“损失?不过我亲爱的先生,”他从称呼“大师”降格为普通“先生”,这是个不祥之兆,“您马 上要鸿运高照了还不知道?”“鸿运高照?”“是啊,鸿运高照。一位画家死后,他的作品的价格就会立即上涨。我们并非有意地,是啊,并非有意地帮了您一个无与伦比的大忙。”“那么我……我就该装死啰?……就该销声匿迹?”“那当然,如果您愿意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天啊,您总不会放过这机会吧?……您考虑一下:办个像样的遗作展览会,好好地鼓吹一番……我们这一方面要尽力为您宣传……也许能做成几百万的生意,也可能是几千万,我亲爱的大师。”“那我呢?我得远离尘世?”“请告诉我:您也许有个兄弟吧?”“有啊。他在南非。”“好极了。他的面孔像您吗?”“挺像。不过他留胡子。”“太妙了!您也把胡子留起来。您就冒充您的兄弟!一切都会十分顺利……您听我说:最好听其自然……以后您会明白的……更正声明之类……我就不知道最终对谁有好处……”对这件事他无法不答应。他回到乡下别墅,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听凭胡子生长。他的妻子服丧,朋友们都来看望她,服丧对她很适宜。接着顾客纷纷登门:有商人、收藏家、有生意头脑的人。那些以前难以卖到四、五万的油画,现在卖二十万是轻而易举。于是普莱东扎尼在他的密室中不断地创作,一幅又一幅画,当然他作画的日期提前了。遗作在城里展出了,获得极大的成功。除去一切开销,净赚五百五十万,一口一个月以后,他的胡子已经长得足够浓密了,就冒险外出,自称普莱东扎尼的兄弟,从南非归来。他戴上一副眼镜,模仿外乡人的口音。人们纷纷说:他们兄弟俩真像啊。在一次散步时,他出于好奇,一直走到公墓。在他家族的祭堂里,一位石匠正在一块巨大的大理石板上刻他的姓名以及生卒年月。他跟石匠说他是死者的弟弟。他用钥匙打开铜门的锁,走到地下墓室。亲属的棺材一只叠一只。真多啊!有一具是崭新的,漂亮极了。他看到棺木的铜牌上写着“鲁乔·普莱东扎尼”。棺木的声音说明里面是空的。还好。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位画家死后,他的作品的价格就会立即上涨”反映了当时社会艺术签赏的病态心理,批判意味明显。B.画家对社长的策划与安排“他无法不答应”,可见面家不惜以“死”换取更多的钱,人性的贪婪展露 无遗。C.小说通过“错死”这一事件讽刺了画家为了眼前的金钱利益而丧失了做人的尊严。D.小说将画家与他妻子对“错死”一事的态度进行了对比,表现了画家妻子处事泰然的品质。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报纸用了一个横贯四栏的标题,是为了突出画家去世的消息从而引起读者的关注。B.批评家所写的悼文虽然充满赞美之词却隐含着恶毒之意,这让普莱东扎尼惊呆了。C.妻子看到报纸的消息后先恸哭后纵声大笑,可见她是一个理性而又缺乏逻辑的人。D.社长面对画家的质问,回应得很从容,可见他早已明白画家的来意并做好了准备。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错死了的画家”是小说的行文线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错死”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以具有荒诞性的事件作为开头,逐步展开情节,设计巧妙,引人入胜。C.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语言细腻、典雅。D.本文中大量对话的使用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使人物的刻画更为生动。【答案】4.D5.A6.C【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表现了画家妻子处事泰然的品质”错,结合“她接过报纸一看,脸色变得苍白,然后以妇女所特有的莫名其妙的逻辑突然放声恸哭”可知,“画家妻子”对“错死”一事也感到惊慌失措,而非“处事泰然”。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这让普莱东扎尼惊呆了”错,原文说“一天早晨他打开报纸,一见第三版右下方一个横贯四栏的标题,不禁惊呆了:《意大利艺术界的损失——画家普莱东扎尼逝世》标题之下黑体字的按语……普莱东扎尼目瞪口呆,以为自己眼花了,又把悼文浏览了一遍”,让普莱东扎尼惊呆了的并不是悼文中隐含的恶毒之意,而是自己去世的消息以及祭奠自己悼文都已写成刊登出来了。C.“理性”错,原文说“她接过报纸一看,脸色变得苍白,然后以妇女所特有的莫名其妙的逻辑突然放声恸哭”“马梯尔德立即止住哭,瞧瞧丈夫,神色坦然了。接着像刚才感到自己成了寡妇而轻率地哭泣一样。她想到了事件诙谐的一面,又突然纵声大笑起来”,在文中可读出她是个“感性”的人。 D.“他早已明白画家的来意并做好了准备”错,从社长的反应“稍稍有点窘,但马上恢复常态”来看,社长并非早已做好了准备。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典雅”错,从原文“我就该装死啰”“真糟糕……烟灰缸在这儿……请您讲吧: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等内容可知,本文的语言通俗流畅而富有表现力。故选C。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7.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大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B.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C.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D.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可以兴,可以观兴:激发人的感情B.克己复礼克:克服 C.人而不仁而:如果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知晓,明白9.下列对“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句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句话可译为“从近处来说可以侍奉父母,从长远来说可以辅佐君王”。B.这句话强调了“诗”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C.这句话充分说明孔子对“诗”的重视。D.“事君”就是做官,是古代教育的最高理想。10.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认为,“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且责任重大,应为此奋斗终生。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孔子的义利观,从个人道德着眼,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之时,应舍利取义。这里的“利”,主要是私利。C.“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来说,“礼”是“仁”的内化和自觉。D.孔子认为学《诗经》好处很多,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君王。11.下列有关《论语》的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D.“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12.翻译句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3.翻译句子: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答案】7.C8.B9.D10.C11.B12.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君子。”13.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行事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解析】【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子曰”是主谓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天下归仁焉”中的“焉”是句末语气词,与“为仁由己”之间没有意义关联,“焉”后断开,排除D;“克己复礼”词义固定,联系紧密,不能断开,同时“天下”是主语,前面断开,排除B。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克”,克制。句意: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D.“‘事君’就是做官”错,“事君”是侍奉君主。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礼’是‘仁’的内化和自觉”错,应为“仁”是“礼”的内化和自觉。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错误。《论语》是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的。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质”,质朴;“文”,文采;“野”,粗野;“史”,浮夸;“然”,这样。【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敏”,勤勉;“敏于事而慎于言”,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事敏而于言慎”;“就”,去,到;“正”,匡正。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做事勤勉,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学而》)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里仁》)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朴兼备、匹配适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雍也》)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抑制自己,使言语和行动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颜渊》)孔子说:“同学们,为什么不学那《诗》呢?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兴盛,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王。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木的名字。”(《阳货》)(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诗歌,完成各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思量,自难忘”并举,利用两组看似矛盾心态之间的张力,倾诉往事蓦然来到心间难以遏止的久蓄情感,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苏轼的内心世界。B.“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说得极为沉痛,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C.“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推人及已,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这种表现手法,使得诗词意味更加蕴蓄、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D.词中读不到令人感觉“矫情”之语,用词简练凝重,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 咽泣,压抑沉重的气氛就在这“幽咽泉流”中弥散开来。15.下列对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年生死两茫茫”,写词人与妻子生死两隔,恩爱夫妻,一朝永诀,转瞬十年了。B.词人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自己内心的情感。C.“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远隔千里,表现了词人心情的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也是不能话凄凉的。D.“夜来幽梦忽还乡”,实写自己当年和妻子共度的甜蜜岁月;“小轩窗,正梳妆”,妻子的情态容貌,就在眼前。16.下列对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记梦”,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B.“纵使”句设想相逢情景,以自己的沧桑困顿进一步渲染对亡妻的眷恋。C.“相顾无言”句以夸张手法摹写梦中之境,以千行之泪,反衬相聚的欢欣。D.结尾三句从对面着笔,设想亡妻月夜凄凉心境,以寓自己深切悼念之情。【答案】14.C15.D16.C【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推人及已”错,应为“推己及人“。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实写”错误,“夜来幽梦忽还乡”意思是“晚上忽然在梦境中又回到了家乡”,应为虚写,想象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夸张手法”“反衬相聚的欢欣”理解有误,词的下片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自肺腑出,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了全词的悲伤基调,并非“相聚的欢欣”。故选C。三、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7.写出下列解释所对应的成语。(1)()形容恳切地教导。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褒义词)(2)()通过竹管子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豹身上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有时同“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3)()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鹜:野鸭。(4)()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5)()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6)()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7)()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8)()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刊,删改,修订。(9)()事情做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犹,如同。(10)()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答案】①.耳提面命②.管中窥豹③.趋之若鹜④.望其项背⑤.不绝如缕⑥.始作俑者⑦.釜底抽薪⑧.不刊之论⑨.过犹不及⑩.万人空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成语的能力。①耳提面命: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的恳切教导。近义词有谆谆告诫、苦口婆心等。②管中窥豹: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状语;含贬义。③趋之若鹜:意为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相趋附、前往。与“如蝇逐臭”不同,趋之若鹜所“趋”的不一定是不好的事物,总是多数人。④望其项背:指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⑤不绝如缕:也说不绝若线。意思是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似断非断。比喻事情极其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⑥始作俑者:“始作俑者”的原义是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含贬义。⑦釜底抽薪: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⑧不刊之论:比喻言论精准得当,不可磨灭。出自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形容不能改变的言论。⑨过犹不及:原义是做事过分就好比做得不够一样,皆不妥当;形容事情要适得其中;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 ⑩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18.下列选项中,默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孑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C.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是者不明,自见者不彰。D.物格而后致知,致知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A.“起孑垒土”的“孑”改为“于”;C.“自是者不明,自见者不彰”改为“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D.“物格而后致知”改为“物格而后知至”;“致知而后意诚”改为“知至而后意诚”。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儒家重视教化,认为人只有通过教化才能懂礼,成为合群的社会人。而在教化方式中,音乐发挥着的作用。孔子认为,对人的教化,要有三个步骤:“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首先要从学诗开始,()。中国古代乐教的核心目的在于,使社会归于和谐。荀子说:“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音乐是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的、打动人的情感的。而音乐的教化则不然,它实际上是一种美感教育,通过感官的,渐渐地改变人的情感,影响人的性灵。它的影响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效果巨大,一旦形成就不好逆转。它从改变一个人开始,进而改变世风,甚至改变更多人,使风俗的盛衰也得到了改良。因为这个原因,古人又有观乐的传统,即通过音乐来一个时代和一个社会的盛衰。《左传》记载的季札观乐就是显例,而《礼记•乐记》也因此有了“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的判断。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举足轻重移风易俗熏陶考察B.举重若轻移风易俗熏染考查C.举重若轻改弦易辙熏染考察D.举足轻重改弦易辙熏陶考查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然后学礼立身,再成就人的品性,最后完成于音乐B.然后再学礼立身,最后完成于音乐,成就人的品性C.然后应该成就人的品性,接着学礼立身,最后完成于音乐D.然后再学礼立身,完成音乐的学习,人的品性也就形成了21.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从改变一个人开始,进而改变世风,甚至改变更多人,影响到风俗的盛衰。B.它从改变一个人开始,进而改变更多人,甚至改变世风,改良风俗的盛衰。C.它从改变一个人开始,进而改变更多人,甚至改变世风,影响到风俗的盛衰。D.它从改变一个人开始,进而改变世风,甚至改变更多人,改良风俗的盛衰。【答案】19A20.B21.C【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举足轻重,形容身份或地位特殊,一举一动足以影响全局。举重若轻,意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比喻能力强。语境强调音乐重要的作用,应选“举足轻重”。第二空,移风易俗,意思是改变旧的风俗习惯。改弦易辙,变更车道,改换琴弦,比喻改变方向,计划,做法或态度。语境当中乐教的核心目的是“使社会归于和谐”,应选“移风易俗”;第三空,熏陶,熏染陶冶。比喻因为经常和某些人物或环境相接触,而使人的思想、性格、品德等方面受到好的影响。熏染,人的思想和生活习惯逐渐受到影响,多指不良的。语境中有“它实际上是一种美感教育”的提示,应用褒义词语,应选“熏陶”;第四空,考察,实地观察调查。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或评定(行为、活动)。语境说的是通过听乐来调查一个社会和一个时代的盛衰,应选“考察”。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由前文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知,对人的教化可以分成这三个步骤,而括号前有“首先要从学诗开始”,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是“学礼立身”,排除C;且应当用“再”引领“学礼立身”,与前面的“首先”呼应,排除A;而第三步,也就是最后一步是“成于乐”,应当用“最后”与前面的“首先、再”照应,最后再说“成就人的品性”,而D项中“人的品性也就形成了”偷换主语,不能与前面保持话题一致,排除D项。 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的语病有:一是语序不当,“进而改变世风,甚至改变更多人”语序不当,应当是“进而改变更多人,甚至改变世风”;二是搭配不当,“盛衰……改良”改为“盛衰……影响”搭;三是不合表达习惯,与前面句子不协调,把“使风俗的盛衰也得到了影响”改为“影响到风俗的盛衰”。故选C。四、写作(65分)(书写5分,作文60分)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快乐=(物质+精神)÷欲望。这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快乐方程式。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物质精神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大,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古话“知足常乐”。但也有经济学家指出:欲望不仅是个人,而且也是民族与国家进步的原动力。没有欲望,也就没有希望。身处后疫情时代,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保持进取之行,常怀淡泊之心人的欲望如同深埋于心中那颗蠢蠢欲动的种子一样,它给人类的生命以无穷的激情与活力,促使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前。所以,若一个人、一个国家民族没有了欲望,也就失去了进取心,只图“躺平”。但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却提出“快乐=(物质+精神)÷欲望”。他认为欲望与快乐当成反比,知足才能常乐。因为,不加节制而泛滥肆虐的欲望,极易让我们堕入痛苦的深渊。因此,我辈唯有利用好“欲望”,激发并保持进取之行,却又不被欲望所左右,常怀淡泊之心,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疫情时期,我们经历了全民封城,也经历了全国产口罩。而这些,唯有奋发进取之政党,与奋发进取之国民才能做到。因为我们有保护全体国民生命安全的欲望,因此才会不顾一切坚持与疫情抗击到底。而如今,疫情虽已过去,对我们而言,生活还在继续,生命并未止步。“活着就是为追求,惟欲求不满才是前进的动力。”我辈青年要想不被时代抛弃,为自己争取光明前程、为民族之复兴奉献一己之力,就不能就此“躺平”,而必须常怀进取之心,保持奋斗之行,以朝朝暮暮之努力获取进步之动力。经此努力,长 风万里破浪后,成功之喜悦,便胜却人间无数。然而,若欲望之火过于炽烈,也会灼烧我们的快乐。疫情之后,有人深感房子太小、钱太少,于是陷入欲望之极端孜孜以求,越陷越深。也有人意识到唯有自由、生命与快乐才最可贵,于是不再强求欲望之满足,看淡一切。而我认为,在保持前行之时,有一颗在物质面前常感满足的心,才能够造就淡泊名利之性,让我们对人生、对世界都能有更透彻的理解。黄旭华几十年隐姓埋名,从未追求个人荣誉,却用一生的奉献打造出强国利器——核潜艇;袁隆平不在稻田里,就在前往稻田的路上,却从未想过为己谋利,获取家财万贯;黄文秀放弃大城市光鲜亮丽的白领生活,将一生奉献给偏远贫穷的百坭村。他们无不是奋斗进取之人,却并未被一己之欲望所裹挟。他们将一颗宁静淡泊之心,悉数奉献给了人民之幸福与民族之富强繁荣。后疫情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云变幻更甚。此时此刻,唯有少年智则国智,唯有少年强则国强。而想要获得自我之快乐、国民之幸福,我们唯有常怀进取心、保持进取行,积极努力用知识丰富头脑,用智慧武装青春,才能真正强大起来。试问,那些共和国的缔造者、保卫者、建设者,哪一个不是汲取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民族智慧和力量,勇敢前行,用行动创造青春价值,用汗水书写青春意义?此外,我辈之青年更需要怀有一颗淡泊名利之心,承担起时代的责任和使命,才能开阔眼界、提升格局,化一己小我之快乐为大我之幸福。如逢花开,如瞻岁新。斯逢盛世,奋然前行。宁静淡泊,千古之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借用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快乐方程式,引出欲望越小、快乐越大的观点。而后半部分,则指出欲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强个人、国家或民族的探索欲、进取心,从而促进其进步。这其中,“欲望”,即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快乐”,即感到幸福和满意。由此可见,试题是要求学生探究“欲望”与“快乐”的关系。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命题者给考生了立意自定的自由,允许考生有不同的看法。对此,写作时可以赞同前者观点,认为后疫情时代的我们,应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因此想得到快乐就得清心寡欲,懂得精神需求比物质需求更重要,以一颗善良清净的心去迎接每一天。也可以赞同后者观点,给予欲望以正面的解读,认为人的心灵应该永远充满喷涌的激情,人生需要不停地行走,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追求新的事物,在不断的追求中方能享受人生的快乐。同时,对国家和民族而言,可指出这次疫情充分自由民主独立富强的欲望也会促进其积极奋进,促进民族繁荣富强。此外,还可以将“欲望”分为物质和 精神两个层面,分别论述这两个层面与快乐的关系,或论述其中一个层面与快乐的关系。写作时,可就以上三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也可以用一个人物的经历演绎故事,表达自己的看法,鼓励文体创新,写出富有个性的佳作。立意:1.警惕无度之欲,知止而后有成。2.心有度,行有终,事乃成。3.心清如水,方能正道直行。4.理性之欲望,成功之基石。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重庆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东阳市东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外国语学校,东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学校,东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学校,东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外国语学校、东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25 11:36:01
页数:18
价格:¥2
大小:49.6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