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宣城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一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等国际场合深刻阐释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到亲自倡议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习近平主席一次次向世界阐述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倡导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断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青花瓷杯,茉莉花茶,马耳他圣玛格丽特中学的“中国角”,同学们在沏茶和品鉴中体验中国茶道。这一小小“中国角”,已成为当地学生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创办者阿佐帕迪老师,去年代表师生们给习近平主席写信,他引用《礼记》中“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表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文化渊源。穿越千年的云冈石窟,多元艺术元素交融,见证了中华文明自古以来的开放与包容。从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到组建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美术馆联盟;从搭建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等合作网络到推动青年、智库、政党、媒体对话交流,中国不断拉紧民心相亲的纽带,与世界共同描绘出一幅幅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图景,不断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今年2月,由中国与希腊共同筹建的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正式成立,两大文明交相辉映,树立文明互鉴的典范。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面对“文明冲突论”“种族优越论”等论调,中国明确倡导尊重彼此历史、国情和发展道路,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摘自央视新闻《文明互鉴,美美与共——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材料二:从历史和现实中可以看到,要想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首要的条件应该是各自能够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君子之风”。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想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 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中国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例子。唐朝的时候,国家昌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引起了邻国日本的关注,派人来学习,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他们把唐朝好的东西带回去,丰富了自己的文化。这段历史表明,当时的日本人是很有“鉴赏力”的,善于“美人之美”,因此获得了很多文化资源,达到了“双赢”的结果。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又如“修己而不责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这些都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人特有的一套哲学思想。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摘自费孝通《“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强调习主席关于文明交流互鉴、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为本次新闻报道提 供了重要背景。B.材料一中阿佐帕迪老师在中学创办“中国角”,让中国茶道成为学生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子,为文明交流做出贡献。C.材料二提出处理不同文明的关系的首要条件,即拥有“君子之风”,保持平和、谦逊的心态,懂得克己、忍耐、收敛。D.材料一中提出的“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的观点与材料二中“各美其美”的意思相近。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提到的“妄自菲薄”“闭关排外”和鲁迅先生的“送去主义”“闭关主义”一致。B.作者批评了发达国家的“妄自尊大”,对于只输出文明而不了解世界形势的行为进行讽刺。C.作者认为中华文明和异文化都值得用心学习研究总结,应该以理智、稳健的态度欣赏。D.作者提出今人如果比古人胸怀更广阔、目光更长远,就能真正做到“美人之美”了。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写法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把思想理念和新闻事实穿插交织,既体现了高远的格局,也让听众感受到鲜活的气息。B.材料二中以唐朝时中日友好交流的史实为例,论证了对涌进来的异文化“理解”“选择”的重要性。C.材料一中阿佐帕迪引用《礼记》中的名言,是因为他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文化渊源。D.材料二中作者引用儒家名言以及格言警句,目的在于强调要有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4.请简要概括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和奥运元素巧妙结合,“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境和“冰雪五环”完美融合。请结合材料中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内涵,谈谈你对此现象的理解。【答案】1.B2.B3.C4.作者首先提出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的首要条件和设想;接着破立结合,否定错误倾向后,强调面对“异文化”应有的心态;最后预见可能会面对的非议、抵制、攻击,表明坚定的态度。5.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指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②“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指通过各种文明的互鉴交流,实现天下一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③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和古诗元素,体现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奥运元素”彰显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五环”是五大洲团结的象征,二者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描绘的是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图景,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解析】【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让中国茶道成为学生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子”说法错误,依据原文“这一小小‘中国角’,已成为当地学生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可知,“中国角”是当地学生了解中国的一扇窗。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妄自菲薄’‘闭关排外’和鲁迅先生的‘送去主义’‘闭关主义’一致”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可知,“妄自菲薄”指的是过分地看轻自己的文化,认为西方文化优于我们;而“送去主义”是为了媚外,把自己国家的东西不分类别统统送出去。所以“妄自菲薄”和“送去主义”不一致。C.“中华文明和异文化都值得用心学习研究总结”说法错误,异文化分为“糟粕”和“精华”,需要“选择”。D.“今人如果比古人胸怀更广阔、目光更长远,就能……”说法错误,过于绝对,依据原文“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可知,还要有“更高的鉴赏力”“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是因为他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文化渊源”说法错误,原文是“表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首先一二段中以“首要的条件应该是各自能够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君子之风’”“前几年,我提出了……的设想”提出了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的首要条件和设想;接着三至六段破立结合,在第三段否定了“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的两种错误倾向,在四五六三段以“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来强调面对“异文化”应有的心态;最后在结尾段预见可能会面对的非议、抵制、攻击——“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表明坚定的态 度——“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理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内涵。由材料二“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可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指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由材料一“面对‘文明冲突论’‘种族优越论’等论调,中国明确倡导尊重彼此历史、国情和发展道路,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可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指通过各种文明的互鉴交流,实现天下一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诗词的绝美意境,开幕式倒计时以中国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推进,这些都展示了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典型的中国元素,向世界诉说着中国故事和中国智慧,展示着别样的“大国自信”,体现了我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奥运元素”彰显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奥运“五环”是奥林匹克标志,象征五大洲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同时强调所有参赛运动员应以公正、坦诚的运动员精神在比赛场上相见,是五大洲团结的象征。这两种国际元素与我们的民族元素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的理念,也实现了各种文明的互鉴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高山积雪王兆胜与那些直接飘落于田野、河流和村庄的雪花不同,高山积雪似乎是上苍的遗弃物,它远离人间,孤独寂寞地在严寒中度过一个个漫长的日月。这里虽是自己的家乡,虽有母亲温柔的怀抱,虽有弟兄姐妹和朋友为伴,虽有不变的洁净的容颜和纯良的心地,但却没有一展才华为人类谋得福利之机会。所以,高高在上的积雪并不快乐,而是长久地苦恼着。高山似乎看透了积雪的心情,她告诉它说:“除了那些身在高端的积雪要靠不断的修行取得正果,其余的积雪都不会永远待在山上,它们都要到人世间去完成生命的旅程,只要待到春暖花开时节。”在焦虑万分的等待中春天终于到来了,阳光温暖明媚,地面热气升腾,靠近底部的积雪开始悄然融化,由一堆固体静止物一变而为生动的流水。在不知不觉间,变成流水的积雪已经走上它的旅途,它甚至 还没来得及向家乡、向母亲告别。此时的积雪知道,自己已被出行前激动、幸福和惜别的泪水深深浸润和陶醉了。投身于脱缰野马般的奔跑之中,积雪感到了大山之外紧张残酷的竞争,那是一种万人抢走独木桥的惨烈景象。在这种拼命地拥挤中,积雪感到了头晕目眩,仿佛自己已非自己了。更可怕的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常有巨石挡住去路,而自己又没有时间思考就会被撞成粉末。在这种如雷爆炸般的轰鸣中,积雪虽然感到一种生命的飞扬,一种凌空高蹈姿势的优美,但内心也被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感所占据和震撼。化为流水的积雪也渐渐明白了,原来生命的旅行是要经过无数痛苦磨砺的。如风云流散而复聚一样,粉身碎骨的积雪之水又汇集在一起。路途渐渐变得开阔,行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积雪似乎看到了所谓的人类。在积雪的眼睛里,有的面目慈祥,行为优雅,举止大方,尤其是那些妇女和儿童比较可爱;而另一些人,尤其是一些男人目中透出攫取的贪婪之光,他们有的肩扛猎枪,两只血红的眼睛像恶狼一样到处搜寻。最令积雪恐惧的是猎手曾毫不犹豫地将一只只洁白的天鹅和其他幼小的动物打死,血竟差点将自己染红!最令积雪感到无奈和不解的是人类对自己肆无忌惮的污染,那些有毒的气体和液体,都让积雪看到了人类的自私、无知与可怕。积雪还经常看到自己身边的流水被人取用,或是浇灌庄稼,或是满足工业制造之需。每当此时,积雪心里就会升起激动与悲伤,在它看来那是同类的夭折与不寿,虽然是死得其所!此时,积雪总是扪心自问:“如果我突然被人取走而不能继续生命之旅,那将怎样?”到后来,积雪总是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从遥远的故乡来到人间的阳光是无私的,而我这一颗冰心又有什么可以保留的呢?”有时,积雪也想起自己的家乡,那是怎样冰清玉洁的所在!而今,它却变成一团黑臭、肮脏和黏厚的液体。但积雪是富有牺牲精神的,因为它明白从走出那个神话般的世界开始,自己已经不再属于自己,而是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这就好像一个人的出生就意味着死亡一样。当然,积雪在旅途中也有值得回忆和留恋之处,那是它从高山出发时始料不及的。如它看到山上如羊群一样游动的云霞,那给它带来多少美好的故乡信息与回忆。还有,小男孩和小女孩在河边洗澡与游戏,他们天真无邪的欢笑曾让积雪久久不愿离去。最令它快乐的是,有一个渡口留下过人类智者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由此,积雪感到了在人类中仍不乏知音。河道变得越来越开阔,污浊而黏稠的积雪之水显得苍老而疲累,它甚至能看到不远处有辽远而苍茫的大海和那呈扇形开放的洁白的海滩。那里有着与自己故乡相似的景象,如梦如幻,神秘莫测;那里也颇似自己母亲的怀抱,向自己激情洋溢地张开。此时,积雪才真正体会到:原来冰冷就是另一种温暖,死亡就是另一种新生!于是,在对那个冰封世界的想念中,积雪无比快乐而又充满渴望地向大海扑去。最后,积雪之水被大海吞没,失去了自己的模样,而大海不满不亏,一如既往。“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海水又被阳光蒸发而为云气,而后又变为白雪,降落于高山之巅,从而孕有一个新的梦想。”气息奄奄、魂魄如游丝般的积雪心中有这样的一个闪念。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写高山积雪希望能一展才华为人类谋福利,不甘心高高在上,展现了一个进取有为的形象。B.积雪出行前陶醉在激动、幸福和惜别之中;奔流时感受到生命的飞扬,也感受到粉身碎骨的痛苦。C.积雪对于自己被取走浇灌庄稼或供工业制造之用,感到无奈、不解、悲伤,但它又很快地调整了想法。D.积雪在旅途中看到了可爱与贪婪,感受到美好与天真,听到过人类智者的箴言,体悟到生命的意义。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鲜明的特色是运用拟人手法写出积雪的心理、感悟,如“孤独寂寞”“苦恼”“撕心裂肺的痛感”“渐渐明白”等,富有感染力。B.本文多处运用形象的比喻,把积雪奔流比喻成“脱缀野马般的奔跑”、把浪花比作“粉末”,水声“如雷爆炸般”等,生动形象。C.本文的笔触自由而奔放,作者写了“高山积雪”“如羊群一样游动的云霞”“辽远而苍茫的大海”等,境界开阔、富有诗意。D.本文为精巧的双线结构,积雪从高山奔向大海的旅途经历为暗线,积雪对于生命、人世的体验、思考、理解为明线,形散神聚。8.本文的另一个版本的结尾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海水又被阳光蒸发而为云气。而后又变为白雪,降落于高山之上成为积雪,从而孕育出一个新的梦想。”你觉得哪一个结尾更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有人评论,王兆胜“通过‘以物为师’的方式,建立‘人’与‘物’的联系。启示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理想、生活方式”。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高山积雪”给了我们哪些启示?【答案】6.C7.D8.(1)本文的结尾更好。①艺术效果:“不知道有没有可能”,体现积雪的猜想、感悟和期待,留有空白;“降落于高山之巅”,语言简洁典雅,富有诗意。②形象塑造:“气息奄奄、魂魄如游丝般的”,形容积雪奔向大海时的状态,形象鲜活动人。③主旨表达:通过积雪的“闪念”,体现了它对于生命循环的思考,升华了文章主旨。④行文结构:文章以积雪的苦恼、期待开始,又以积雪的感悟、期待结束,首尾照应,结构完整。(2)另一个版本的结尾更好。①艺术效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说明积雪投身大海后会蒸发、降落,这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语气肯定。②行文结构:“降落于高山之上成为积雪”强调还会成为“高山积雪”,与标题和开头相应。③主旨表达:从旁观者的角度叙述,表达了生命循环的哲学思考,更加客观冷静。 9.①思想观念:高山积雪在旅途中的见闻,提醒我们要反思人类的贪婪和自私、无知和可怕,在污浊的环境中,要保持善良纯洁的本性。②价值理想:高山积雪希望为人类谋得福利,在变得污浊黑臭时,依然无私奉献、奔流向前;这启示我们要不惧痛苦磨砺和牺牲,为生命价值的实现而奋斗。③生活方式:高山积雪在旅途中的变化,从冰清玉洁到污浊而黏稠,警示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C.“积雪对于自己被取走浇灌庄稼或供工业制造之用,感到无奈、不解”错误,由“……或是浇灌庄稼,或是满足工业制造之需。每当此时,积雪心里就会升起激动与悲伤,在它看来那是同类的夭折与不寿,虽然是死得其所”可知,积雪有激动,是因为死得其所,也有悲伤,感觉不幸夭折,所以积雪内心是理解的。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D.“积雪从高山奔向大海旅途经历为暗线,积雪对于生命、人世的体验、思考、理解为明线”错误,应是旅途经历为明线,对于生命、人世的体验、思考、理解为暗线。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哪个结尾好需要从读者、形象、主旨、结构等角度进行回答。题干为探究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果认为本文结尾好,就艺术效果而言,“不知道有没有可能”“积雪心中有这样的一个闪念”是对积雪的心理描写,体现了积雪在经历各种磨砺之后,对将来的猜想、感悟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降落于高山之巅”,语言简洁典雅,富有诗意。就事物形象而言,“气息奄奄、魂魄如游丝般”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积雪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砺之后,向大海扑去时疲惫、即将逝去的状态,形象鲜明生动。就主旨而言,“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海水又被阳光蒸发而为云气,而后又变为白雪,降落于高山之巅,从而孕有一个新的梦想”是积雪的感悟和思考,表现了生命循环这一主旨;就结构而言,文本开头写“所以,高高在上的积雪并不快乐,而是长久地苦恼着”,体现积雪的苦恼和期待;结尾写“ 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海水又被阳光蒸发而为云气,而后又变为白雪,降落于高山之巅,从而孕有一个新的梦想”体现积雪的感悟和期待。首尾呼应,使文本结构圆融而完整。如果认为另一个版本的结尾更好,就艺术效果而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海水又被阳光蒸发而为云气”用肯定的语气写出早晚有一天积雪会被蒸发,然后降落,最终再成为高山之上的积雪,实现生命循环的过程;就结构而言,开头写“与那些直接飘落于田野、河流和村庄的雪花不同,高山积雪似乎是上苍的遗弃物,它远离人间,孤独寂寞地在严寒中度过一个个漫长的日月”,结尾写“而后又变为白雪,降落于高山之巅”,首位呼应,与“高山积雪”呼应,结构完整;就主旨而言,另一个版本的结尾不再从积雪角度,而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叙述生命循环的过程,冷静客观地表现文本主旨,更真实。【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价值观念和分析文本意蕴的能力。题干要求从“思想观念、价值理想、生活方式”三个角度分析概括文本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结合文本分析即可。思想观念:由“而另一些人,尤其是一些男人目中透出攫取的贪婪之光”“最令积雪恐惧的是猎手曾毫不犹豫地将一只只洁白的天鹅和其他幼小的动物打死”“那些有毒的气体和液体,都让积雪看到了人类的自私、无知与可怕”可知,高山积雪在旅途中看到了人们的贪婪、无知、可怕与自私,启示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由“从遥远的故乡来到人间的阳光是无私的,而我这一颗冰心又有什么可以保留的呢”可知,在面对贪婪、自私、可怕之时,积雪仍然保持了自己的奉献与善良,提醒人们应当在污浊的环境中,要保持善良纯洁的本性。价值理想:由“在它看来那是同类的夭折与不寿,虽然是死得其所”“从遥远的故乡来到人间的阳光是无私的,而我这一颗冰心又有什么可以保留的呢?”“而今,它却变成一团黑臭、肮脏和黏厚的液体。但积雪是富有牺牲精神的”“河道变得越来越开阔,污浊而黏稠的积雪之水显得苍老而疲累”可知,尽管自己变得越来越污浊黑臭,但是积雪充满了奉献精神,内心有牺牲精神,有不惧艰难、实现价值的奋斗精神,这启示我们也要如此。生活方式:由“虽有不变的洁净的容颜和纯良的心地”“最令积雪感到无奈和不解的是人类对自己肆无忌惮的污染,那些有毒的气体和液体”“而今,它却变成一团黑臭、肮脏和黏厚的液体”“污浊而黏稠的积雪之水显得苍老而疲累”可知,在旅途中,洁白的积雪变得黑臭、污浊、粘稠,告诉我们应当有环保意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今有千里之马于此,非得良工,犹若弗取。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譬之若枹之与鼓。夫士亦有千里,高节死义,此士之千里也。能使士得千里者,其惟贤者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季秋纪第九·知士》)材料二: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①,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项,复弹其剑铁,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情于忧,而性懧②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注释】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齐湣王时任齐国的国相。他以好养士而著名。与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一起并称为“战国四公子”。②懧:通“懦”,软弱。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写上相应的字母,每写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后A孟B尝C君D出E记F问G门H下I诸J客K谁L习M计N会O能P为Q文R收S责T于U薛 V者W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节死义,指高风亮节,为正义而死,其中的“死”与《陈涉世家》中“死国可乎”的“死”含义相同。B.草具,指粗劣的饭食。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等出有车;中等食有鱼;下等食无鱼。C.“孟尝君就国于薛”与“思国之安者”(《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国”字含义相同。D.顾,在文中的意思是回头看,与《鸿门宴》中“大行不顾细谨”中的“顾”含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初至孟尝君门下,“无好”“无能”的冯谖三弹三歌,不断索取待遇,实为试探以礼贤下士而著称的孟尝君。B.冯谖毛遂自荐,去薛地收债却免除百姓的债务,使得百姓对孟尝君感恩戴德,巩固了孟尝君在薛地的地位。C.冯谖烧毁债券,把债赏赐给了百姓。孟尝君对他的这种做法很不高兴,责怪冯谖自作主张,并让他离开。D.文章对冯谖的刻画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孟尝君对冯谖的态度变化,则从侧面烘托出冯谖智略高妙,才干过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2)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君市义。14.材料一中“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譬之若枹之与鼓。”这句话阐释了“良工”与“马”的关系,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答案】10.F、K、O11.C12.C13.(1)冯谖驾着车到了薛邑,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的老百姓,都来核对债券。(2)您家所缺少的东西只是仁义罢了!我私自用债款给您买了义。14.①冯谖是千里马,孟尝君是良工,两人相互依赖,彼此成就。②孟尝君礼待门客冯谖,满足他的种种要求,冯谖才得以尽情施展才华和能力。③冯谖知恩图报,为孟尝君出谋划策,奔走效劳,帮助孟尝君得到民心,稳坐相位。【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后来孟尝君发出文告,征询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可以为我到薛地收取债务?”第一个分句,“后孟尝君出记”为独立分句,“后”是句前状语,“孟尝君”是主语,“出”是谓语,“记”是宾语,所以第一处断在“F”处;第二个分句,“问门下诸客”承前省略主语,是完整句子结构,且“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是孟尝君问话的内容,应在“诸客”后断开,所以第二处断在“K”处;第三个分句,“谁习计会”为主谓宾结构完整的独立分句,“谁”是主语,“习”是谓语,“计会”是宾语,所以第三处断在“O”处。【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均解释为“为……而死”。句意:高风亮节,为正义而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B.正确。C.“含义相同”错误。国,古代王、侯的封地/国家。句意:孟尝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要使国家稳定。D.正确。顾,回头看/顾及。句意:孟尝君回头看着冯谖。/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责怪冯谖自作主张,并让他离开”说法错误,依据原文“诺,先生休矣”可知,孟尝君对他的这种做法虽然很不高兴,但也未做惩罚。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之”,到;“诸民当偿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当偿者诸民”;“合券”,核对债券。(2)“所寡有者”,所缺少的东西;“窃”,私自;“市”,买。【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譬之若枹之与鼓”的意思是善于相马的人和千里马,只有互相依靠才能各有所成,就像是鼓槌和鼓一样。由材料二可知,孟尝君对“无好”“无能” 的冯谖加以礼遇,满足他不断的索取;而冯谖毛遂自荐,去薛地收债却免除百姓的债务,使得百姓对孟尝君感恩戴德,巩固了孟尝君在薛地的地位。冯谖与孟尝君两人相互依赖,彼此成就,冯谖是千里马,孟尝君是良工。由材料二“食之,比门下之客”“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可知,孟尝君礼待门客冯谖,满足他的种种要求,冯谖才得以尽情施展才华和能力。由材料二“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可知,冯谖知恩图报,为孟尝君出谋划策,奔走效劳,帮助孟尝君得到民心,稳坐相位。参考译文:材料一:现在虽然有千里马在这里,然而如果没有善于相马的人,仍然不能取用。善于相马的人和千里马,只有互相依靠才能各有所成,就像是鼓槌和鼓一样。读书人中也有像千里马一样的人才,他们气节高尚,愿为正义而死,这就是他们驰骋千里的志向。能使读书人驰骋千里的,大概只有贤人吧。材料二:齐国有一人叫冯谖,因为太穷而不能养活自己,他便托人告诉孟尝君,表示意愿在他的门下寄居为食客。孟尝君问他:你有什么擅长?他回答说:“没有什么擅长。”又问:“你有什么本事?”回答说:“也没有什么本事。”孟尝君听了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说:“好。”旁边的人认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让他吃粗劣的饭菜,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鱼吃。”左右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让他吃鱼,按照中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外出没有车子。”左右的人都取笑他,并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车子,按照上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能力养家。”此时,左右的手下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他贪得无厌。而孟尝君听说此事后问他:“冯公有亲人吗?”冯谖说:“家中有老母亲。”于是孟尝君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于是从那之后,冯谖不再唱歌。后来孟尝君发出文告,征询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可以为我到薛地收取债务?”冯谖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能”字。孟尝君见了名字感到很惊奇,问:“这是谁呀?”左右的人说:“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孟尝君笑道:“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亏待了他,还没见过面呢!”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道:“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却并不见怪,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冯谖回答道:“愿意去。”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冯谖回得如此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邑,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听后很不快地说:“嗯,先生算了吧。”过了一年,齐闵王对孟尝君说:“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孟尝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到来。孟尝君见此情景,回头看着冯谖道:“您为我买的义,今天才见到作用了。”孟尝君做了几十年相,没有一点祸患,都是(由于)冯谖的计谋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冬夜不寐至四鼓起作此诗①陆游秦吴万里车辙遍,重到故乡如隔生。岁晚酒边身老大,夜阑枕畔书纵横。残灯无焰穴鼠出,槁叶有声村犬行。八十将军②能灭虏,白头吾欲事功名。【注释】①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时作者五十七岁,闲居故乡山阴。②八十将军:指唐初大将军李勣,因屡建奇功,封英国公,后年事已高,仍亲临征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因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或“五鼓”。标题中的“四鼓”相当于现在的凌晨1点至3点。B.首联诗人自述自己本为吴人,曾投身军旅,到过秦地,车辙碾遍了秦吴大地,没料到晚年还乡恍如隔世。C.颔联描写了诗人饮酒、读书的日常生活,这样惬意的乡居场景恰是诗人渴望的桃花源般的生活图景。D.尾联用典,用唐初大将军李勣八十岁尚能亲临征战事勉励自己,悲慨豪壮,让人为其雄心壮志动容。 16.清初文学家汪琬曾说“虽片言只句,往往能写不易名状与不易吐之情”,请结合此观点赏析诗歌的颈联。【答案】15.C16.①从听觉的角度,写出诗人在夜晚听到的穴鼠、槁叶、犬行的声音;②以动衬静,以细微的声响衬托出深夜的沉寂,暗示诗人一夜未眠的情状;③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与悲凉。【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这样惬意的乡居场景恰是诗人渴望的桃花源般的生活图景”说法错误,诗酒生涯是饱经漂泊的士子们的精神港湾,但对陆游来说,这样的生活如同“自囚”,他虽有书生本色一面,但其人生追求是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统一中原。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颈联是在“残灯无焰”的情形之下描写的画面,所以“穴鼠出”“槁叶有声”“村犬行”只能是作者在夜晚依靠听觉获得的感知,是从听觉角度进行的描写;由标题中的“冬夜不寐至四鼓起”可知,本诗所写的时间段是在夜深人静之时,因为没有灯火,深夜又极其安静,所以作者才能听到穴鼠、槁叶、犬行的细微声响,这是采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动衬静,暗示诗人一夜未眠的情状;“虽片言只句,往往能写……不易吐之情”是说诗歌的抒情手法,颈联虽然表面上是描写夜晚诗人感受到的景色,但结合尾联唐初大将军李勣的典故以及写作背景可知,这两句实际上是借景抒情,借助“残灯无焰”“穴鼠”“槁叶”等意象说来表达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与悲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在讽喻唐朝统治者如果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历史的覆辙。(2)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诸侯的子孙毫不珍惜先辈辛勤开辟的国土,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出现频率很高,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写历史风云随“流水”而逝;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____________”一句以“春水”比喻深广的忧愁。 【答案】①.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②.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③.举以予人④.如弃草芥⑤.六朝旧事随流水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字形有:“鉴”“予”“芥”“随”。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庄稼们的一生要经过多少磨难?种子下地了,可是天旱,土地干得冒烟,种子就像躺在烧红的鏊子上一样,烫得滚过来滚过去。不少种子就没有熬到出头之日。虽然拱出地面的小苗苗面黄肌瘦,弱不禁风,但毕竟获得了生的机会,简直不能不说不是很幸运的。老天好像动了①,投下一场雨,这时候就是几个雨点也是恩赐,是救命的甘霖。可是雨下大了,庄稼地里积了水,那水被毒辣辣的太阳晒得如同滚沸的油,可怜它们又得忍受煎熬、折磨。这种折磨在它们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它们根本不当回事儿,只要根泡不烂,它们该怎么活还怎么活。刚闯过这一关,企图扼杀它们、置它们于死地的天敌——害虫,已经挡住它们向前的路。蚜虫、螟虫、甲虫、黏虫、猿叶虫、食心虫……这群乌合之众个个都②,如狼似虎,吃肉,吸血,啃骨,啮咬和吞食它们的主要器官。庄稼们并没有惧怕,它们知道惧怕也没用,它们在农人的帮助下与害虫展开了殊死搏斗。狂风暴雨夹着冰雹又袭来了。这对它们有时候是灭顶之灾,它们的腰被打断,叶子千疮百孔。但是,它们或者咬紧牙关从泥水里挺起,或者死去活来在折断处再生出新根,反而一场灾难长高一节,一场灾难成熟一分!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恻隐之心②穷凶极恶19.拱出地面的小苗苗虽然面黄肌瘦,弱不禁风,但毕竟获得了生的机会,简直不能不说是很幸运的。20.①赋予庄稼以人的动作情态,生动地描写了庄稼艰难但不屈的生长历程,如“腰被打断”写出了庄稼遭受的灾难之大,而“咬紧牙关”“挺起”写出了它们的勇敢和坚强。②鲜明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如“长高一节”“成熟一分”表现了庄稼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的敬佩之情,语言极富感染力。【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上下文“小苗苗面黄肌瘦,弱不禁风”“这时候就是几个雨点也是恩赐,是救命的甘霖”可知,本句的意思是老天好像是对这些小苗产生了同情怜悯之心,所以可用成语“恻隐之心”,解释为:指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者而产生的同情怜悯之心。第二空,根据“如狼似虎,吃肉,吸血,啃骨,啮咬和吞食它们的主要器官”等描述可知,这些害虫非常残暴恶毒,所以可用成语“穷凶极恶”,解释为:形容极端残暴恶毒。【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语病有二:(1)语序不当。“虽然……,但……”分句中前后主语一致,所以应将“虽然”调整到“拱出地面的小苗苗”的后面;(2)不合逻辑。“不能不说不是”否定不当,三重否定表否定,与原句逻辑不符,应改为“不能不说是”。【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它们的腰被打断”“它们或者咬紧牙关从泥水里挺起”“反而一场灾难长高一节,一场灾难成熟一分”等句子中“腰”“咬紧牙关”“挺起”长高一节”“成熟一分”等词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庄稼以人的动作和情态。拟人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事物的某个特点,“腰被打断”写出了庄稼遭受的灾难之深重,“咬紧牙关”“挺起”则写出了它们的勇敢和坚强。这些句子生动地描写了庄稼艰难但不屈的生长历程。拟人的手法可以更好地抒发感情,“长高一节”“成熟一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庄稼在面对灾难之时表现出的顽强生命力,这些极富感染力的语言,鲜明地传达出作者对它们的赞美和敬佩之情。(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摄影,能够把植物植株的形状、色彩等非常真实地呈现出来。但也恰恰是这种真实的还原,导致画面中的信息非常多,而过多的信息会影响我们对植物特征的把握。手绘就不同了,①,尤其是植物叶片的形状、纹路等。众所周知,叶片的形状和纹路,往往是辨认植物的重要依据。摄影要突出叶片的形状和纹路,主要靠光线明暗等来勾勒,②,有比线条表现纹路更直接、更有优势的吗?摄影时,一个画面只能拍一个视角,并且遵循客观透视的规律,任何角度都会有某些位置的变形。而人在手绘时,③,并且可以以人的“主观透视”,让任何位置都不变形。手绘可以把植物的叶、花、茎等不同部位画在一个画面上,也可以把植物不同季节的状态画在一个画面上,如把春天的叶与秋天的果画在一起。而摄影在这方面难以做到,只能拍多张不同的照片。 21.下列句子中的“是”和文中加点的“是”,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衣服旧是旧了点,但还能穿。B.“人要讲良心。”父亲如是说。C.你说的极是,大家都听你的。D.院子里是冬天,屋子里是春天。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D22.①手绘可以清晰地画出植物的特征②而手绘的基本手段是线条③可以把多个视角的信息画在一起【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代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原文中“但也恰恰是这种真实的还原”的“是”为动词,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A.“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或动词,表示让步,含有“虽然”的意思。B.为代词,这样。C.为形容词,对,正确。D.与例句相同。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前文强调摄影的缺点“而过多的信息会影响我们对植物特征的把握”,后文说“手绘就不同了”是转折关系,并且“尤其是植物叶片的形状、纹路等”是对前文的举例说明,因此填写“手绘可以清晰地画出植物的特征”。第二处,由“有比线条表现纹路更直接、更有优势的吗”可知,摄影与手绘的不同之处在于手绘用线条,因此填写“而手绘的基本手段是线条”一类的句子。第三处,前文说“摄影时,一个画面只能拍一个视角”,与摄影相比,“手绘可以把植物的叶、花、茎等不同部位画在一个画面上”,因此填写“可以把多个视角的信息画在一起”一类的句子。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春蚕不老,夕阳正红。没有墙壁的教室,不设门槛的大学。白发人创造的流量,汇聚成真正的流量。知播,知播,传播知识与文化,始终是你们执着的方向。”“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集体奖花落13位“银发知播”,他们平均年龄77岁,有中科院院士、大学教授和中小学老师。 在“流量为王”、泥沙俱下的网络时代,“银发知播”为何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银发知播”:感动我们的是那旺盛的生命热情“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揭晓,集体奖花落13位“银发知播”。他们平均年龄77岁,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馆原馆长,还有大学教授和中小学老师。天文、物理、文学、美学……借助短视频与直播,他们将毕生所学授以他人,用日复一日的耐心播下知识的种子。虽已高龄,却玩转网络;白发飘飘,却依然很潮——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每次在短视频平台做探月知识直播都有上百万人观看;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用大白话科普海洋知识;古代文学专业教授戴建业通过短视频讲授古诗词,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风格吸引了770多万粉丝;退休物理学教授吴於人和十多位博士生在短视频平台科普物理常识、演示趣味物理实验,吴教授被网友称为“科学姥姥”……没有滤镜美颜,没有叫卖求打赏,“银发知播”群体用精心的设计和精彩的讲述,汇成了短视频直播界的一股清流。“感动中国”获奖信息推文下面,网友们赞叹“这群爷爷奶奶真酷”“这才是最值得追的up主们”,字里行间不乏对“银发知播”何以令人感动的生动诠释——人们感动于职业生涯已画上句号的老人未被数字鸿沟吓退,而是主动拥抱新技术,为知识传播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感动于有这样一群人退而不休,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贡献价值;感动于在扎实功底和丰富阅历的加持下,“银发知播”们的课堂有着非比寻常的魅力和感染力;感动于这一群体不求利益、不问回报,一门心思将传授知识进行到底的无私与热忱。进入晚年的“银发知播”们为何孜孜不倦地“工作在别处”,他们有着怎样的初衷,这不禁引发我的思考。我认为,这份选择源于他们对人生的高标准期待,即使步入晚年,依旧不虚度、不苟且,努力实现老有所值、老有所乐。在“感动中国”名单揭晓当晚,“银发知播”中的几位老师仍在坚持上直播课。守着“一人一黑板一教棍”的杨维云表示,“只要有一个人听,都会坚持讲下去”。读懂“银发知播”的内心,我们或许会明白,他们身上比传授知识本身更令人感动的,是他们的人格魅力与精神力量。经年之后,网友们或许会淡忘在直播间里学过的知识,但爷爷奶奶们的那份执着和自信、积极和热情,应该不会被时光轻易抹去。其实,在直播间之外,还有不少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博物馆里的志愿讲解员、社区里的兼职工作者、地铁里的志愿服务人员等等,他们所做的事也许并不耀眼夺目,但他们的付出同样值得我们送上一份敬意和尊重。 致敬所有为人生不断发光发亮而一往无前的人们!致敬他们所创造出的有形或无形的、积极而磅礴的能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借助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13位“银发知播”获奖的时事新闻展开话题。在“流量为王”、泥沙俱下的网络时代,“银发知播”之所以能逆流而上,获得众多国民认可,是因为他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不老心态,自信满满的状态,以及对知识的倾情传授,展现了足够吸引网友的人格魅力。而这,其实更是他们感动中国的深层原因。其实,结合现实稍加思考就能知道,这13位感动中国的“银发知播”只是特殊的代表。在各个短视频平台上,类似的教师、教授和学者还有非常多。这些积累了丰富知识的老人与时俱进,走在了时代潮流的前面。通过“知识+短视频”这种“年轻”又新潮的方式,把“年老”的经验和知识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甚至提升了视频直播时代的文化内涵。写作时,要回答“银发知播”为何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可以从“银发知播”本身切入,赞扬他们虽已高龄,却不求利益、不问回报,用无私与热情为知识传播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的精神,并进一步说明。他们以才华惊人,更以品德动人,以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向社会传递着积极而磅礴的正能量。还可进一步论述“德”之重要性。此外,“银发知播”的“知”也是重要的方面,相比于某些网红要流量不要底线的做法,这些老人直播的内容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能引发更好的社会效应。当然,也可以从直播受众的角度展开思考,说明“银发知播”之所以能“逆袭”,是因为我国有14亿多人口,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更不要说每个群体的需求,肯定也存在很大差异。由此可展开呼吁,说明社会公共服务要少一些宏大视角,而是多从细节出发,聚焦不同群体的需求,关照到每个群体,不让任何一个掉队。立意:1.“银发知播”,胜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2.透过“银发知播”,关注正能量。3.让新时代网络突破年龄限制,全面开花。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25 09:54:01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7.7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