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3
2
/13
剩余1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宣城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四川三星堆遗址(约公元前2800年~前800年)出土的文物中,青铜尊、青铜鼎的造型,与中原青铜器的同类器型非常相似;作为祭祀仪仗的玉璋、玉璧、玉琮,与二里头、殷墟出土玉器几乎如出一辙。这说明()A.三星堆文明源于中原文明B.区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C.蜀地文明的特色十分鲜明D.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四川’三星堆遗址......与‘中原’......非常相似;作为祭祀仪仗......与‘二里头、殷墟’出土玉器几乎如出一辙”,结合所学,四川和中原(二里头、殷墟)位于不同区域,却出土了风格相似的文物,这可说明区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B项正确;中华文明是多元起源的,三星堆文明受到中原文明的影响,但并不源于中原文明,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文明的共性,不是地方特色,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区域文明间的交流,不是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排除D项。故选B项。2.唐初的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的中央行政体制;贞观年间,唐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从而形成“三省长官合议政事,尚书奉而行之”中央行政体制的新形式。据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置()A.强化了三省之间的制衡B.保证了国家的科学决策C.缩小了尚书省长官职权D.提高了国家治理的效率【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贞观年间,唐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 从而形成‘三省长官合议政事,尚书奉而行之’中央行政体制的新形式。”可知,唐太宗时期,为了避免三省之间推诿,设置政事堂,三省长官合署办公,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D项正确;政事堂的设置强化了三省之间的配合,而非制衡,排除A项;政事堂设置的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同时,保证了国家的科学决策,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缩小了尚书省长官职权,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C项。故选D项。3.北宋政府设立“榷货务”,负责茶叶等专卖。并规定:茶农所生产的茶不得私自出售,一律要卖给“榷货务”;政府收购茶叶款预先支付,茶农要为此付20%的利息;因茶叶会缩水,收购时每100斤茶还要扣除25%的‘耗茶’。北宋政府的这些做法()A.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推动了茶叶对外贸易的兴盛C.扩大了财政收入的来源D.维护了茶叶市场秩序的稳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政府推行茶叶专卖,茶农不得私自出售,并且茶农要支持利息和“耗茶”费用,这些做法扩大了财政收入的来源,加重了茶农的负担,C项正确;北宋政府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扩大财政收入来源,而非发展商品经济,排除A项;北宋政府的这些做法有利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不能体现茶叶对外贸易的兴盛,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茶叶市场秩序等相关规定,不能体现维护茶叶市场秩序的稳定,排除D项。故选C项。4.下图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华绘制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万历三十年由中国学者李之藻组织刊印而成。《坤舆万国全图》的制印()A.体现了基督教文化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B.反映出西学东渐推动中华文化知识的更新C.预示着中华民族危机时代的到来D.表明了世界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华绘制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万历三十年由中国学者李之藻组织刊印而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将绘制的世界地图传入中国,并且组织刊印,反映出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华文化知识的更新,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排除A项;明朝时,中国不存在中华民族危机时代,排除C项;世界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之一,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同治元年(1862年),曾国藩在日记中记载了由华蘅芳、徐寿研制的蒸汽机试演情景:“其法以火蒸气贯入筒,筒中三窍。……火愈大则气愈盛,机之进退如飞,轮行亦如飞。”“窍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这表明()A.洋务派积极从事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B.曾国藩对西方技术认知深刻理性C.晚清留学教育促进近代化人才的培养D.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技术的革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1862年是中国洋务运动的起步阶段,曾国藩盛赞由华蘅芳、徐寿研制的蒸汽机,从原理角度分析蒸汽机的进步性,同时认为中国人完全可以掌握西方的现代技术,这说明当时曾国藩对西方技术认知较为深刻和理性,B项正确;研制蒸汽机并不能等于反侵略,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的人物并非留学生,排除C项;由华蘅芳、徐寿研制的蒸汽机属于仿制,而非革新,排除D项。故选B项。6.1938年,皖江抗日根据地印发了新四军总部颁发的《本军出征将士家属优待请求书》,其中规定:“出征抗敌军人家属,除担负法定之赋税外,得酌量减免其摊派各项临时捐款”。皖南事变后,根据地随之废除了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并将必需品如大米、煤油等税率降至15%,进口急需品如洋布税率降至5%。这些措施旨在()A.培育根据地消费市场B.消除封建的剥削制度C.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D.反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出征抗敌军人家属,除担负法定之赋税外,得酌量减免其摊派各项临时捐款,......皖南事变后,根据地随之废除了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可知,全面抗战时期,新四军规定抗日军人家属,较少摊派和捐款,之后又废除了国民党的苛捐杂税,这些做法,有利于增强抗战的积极性,免除抗日军人的后顾之忧,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目的是适应抗战的需要,而不是培育消费市场,排除A项;消除封建的剥削制度,“消除”一词说法过于绝对,与当时历史史实 不符,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抗战需要,没有体现国民党腐败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7.读1951年、1961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统计示意图据此可推知()A.中国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B.中国外交政策发生根本改变C.西方国家放弃对华的敌视政策D.中苏两国关系已经完全破裂【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年到1961年(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到1961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中,苏联东欧的比重下降,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比重上升,这反映出中国与除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国家对外往来增多,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A项正确;外交政策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西方国家没有放弃对华的敌视政策,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对外贸易比重变化,无法体现中苏两国关系已经完全破裂,排除D项。故选A项。8.1950年评选出的新中国第一代劳模主要是已逝的革命英雄和烈士,以及积极生产的先进工作者。1956年劳模评选开始从强调体力劳动转为强调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2005年第一次将进城务工人员及民营企业家列入评选范围。这表明我国的劳模评选()A.符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B.缺乏合理的统一标准C.体现了主流劳动价值观念的变化D.人员结构长期不合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已逝的革命英雄和烈士,以及积极生产的先进工作者”、“从强调体力劳动转为强调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第一次将进城务工人员及民营企业家列入评选范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模的评选标准发生了变化,体现了主流劳动价值观念的变化,C项正确;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排除A项;劳模评选的标准与时代要求有关,不会完全统一,排除 B项;长期不合理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9.2021年12月,国家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本次展览展出精选文物240余件,从食材、器具、技艺、礼仪等不同角度出发,全面呈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历史变迁。由此可知,博物馆()A.拉动了旅游消费市场B.担负了文化传承的使命C.发挥了学术研究功能D.引导民众转变生活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中国)。根据材料“本次展览展出精选文物240余件,从食材、器具、技艺、礼仪等不同角度出发,全面呈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历史变迁。”可知,国家博物馆展览展出的文物从食材、器具、技艺、礼仪等不同角度出发,全面呈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历史变迁,说明博物馆担负了文化传承的使命,B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博物馆的文化传承功能,没有体现拉动消费市场、学术研究功能、转变生活观念的信息,排除A项、C项和D项。故选B项。10.古代雅典的公民教育非常注重个性的自由发展,它包括政治、道德、理智生活和美学意义上的自由,在此过程中使他们认识到作为城邦的公民,必须遵守城邦的法律,忠于城邦,要具有公正、节制等美德。这说明雅典公民教育()A.强化了个体公民的自由权利B.忽视了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C.有利于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D.提升了城邦全体居民的素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雅典。古代雅典的公民教育注重公民的个性发展,但是其在教育过程中更侧重城邦集体意识的渗透,使公民意识到“作为城邦的公民,必须遵守城邦的法律,忠于城邦,要具有公正、节制等美德”,这对于城邦的民主政治发展大有裨益,C项正确;雅典的公民教育强化的是城邦集体意识,而非个体公民的自由权利,排除A项;公民教育中重视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排除B项;公民不等于居民,排除D项。故选C项。11.唐燕乐传入日本后,经过平安朝的乐制改革,把它分为管弦与舞乐两种形式,其中舞乐以舞为主,有器乐伴奏,而管弦则是单纯的器乐演奏,与唐燕乐已大为不同。日本乐书《体源抄》中亦记载了唐太平乐的类似情况:“古太平乐於唐土者,一百四十人等舞之,今於日本则不然,天安天皇时四十舞之,后三十人,今又不然。”这一现象反映出()A.唐乐在日本渐趋本土化B.中华文化圈正式形成C.日本重视保护本土文化D.中日间文化交流频繁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日本)。由材料“唐燕乐传入日本后,经过平安朝的乐制改革,把它分为管弦与舞乐两种形式,其中舞乐以舞为主,有器乐伴奏,而管弦则是单纯的器乐演奏,与唐燕乐已大为不同”,可知唐乐传入日本后逐渐与日本社会融入与发展,说明唐乐在日本渐趋本土化,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圈的信息,而是体现了唐乐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排除B项;材料反映日本善于把外来文化与本国结合起来,而不是体现本土文化的保护,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日本文化传入中国,所以不能说中日交流频繁,排除D项。故选A项。12.麦克尼尔在《西方的兴起》中写道:17世纪,在欧洲许多精力充沛的人口集中地,价格和利润开始影响粮食轮作制和耕种方法的改变,以及种植和畜牧业(主要是养羊业)之间的平衡,有时甚至土地和地租都成了可以讨价还价的商品。材料说明()A.商品经济在农业领域的扩展B.欧洲封建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生产在农村的出现D.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价格和利润开始影响粮食轮作制和耕种方法的改变,以及种植和畜牧业(主要是养羊业)之间的平衡,有时甚至土地和地租都成了可以讨价还价的商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以及畜牧业的发展,土地和地租商品化程度也在提高,反映了商品经济在农业领域的扩展,A项正确;封建庄园经济进一步瓦解,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在农村的出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生产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13.卢梭说:“在未使人成为人以前,绝没有必要使人成为哲学家”。在《爱弥儿》中,卢梭多次提出“爱弥儿”与“社会人”的比较,试图来揭示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成为压抑人性的新的工具,理性权威成为了新的宗教权威来奴役人民。这表明()A.理性主义有助于打破权威B.卢梭反对启蒙运动所宣扬的理性C.理性成为压抑人性工具D.卢梭对启蒙运动进行了深刻反思【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据材料“揭示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成为压抑人性的新的工具,理性权威成为 了新的宗教权威来奴役人民”并结合所学,卢梭被成为“浪漫主义之父”,浪漫主义是在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情况下产生的,故材料表明卢梭对启蒙运动进行了深刻反思,D项正确;A项有一定道理,但材料强调的是对理性的反思,排除A项;卢梭反思理性,不能完全等同于反对理性,排除B项;在缺乏具体条件的前提下,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4.1921年5月,苏维埃政权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同时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允许私人自由贸易。1922年政府又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这反映了苏俄()A.领导人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B.允许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明显增强D.坚持推行土地私有化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至1922年(苏俄)。根据材料“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允许私人自由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存在,允许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这一变化没有迷失社会主义方向,排除A项;这一政策的实施表明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在削弱,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土地私有化,排除D项。故选B项。15.尽管1994年欧盟东扩目标提出后的十年间,俄罗斯已多次表达了加入欧盟的愿望,但都没有得到欧盟方面的积极回应,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1999—2004年在任)曾指出:“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存在俄罗斯加入欧盟的问题”。但普罗迪也表示“俄罗斯是欧洲的基本组成部分,欧洲的稳定和繁荣离不开俄罗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欧盟拒绝与俄罗斯开展合作B.俄欧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C.美国左右着欧盟东扩的进程D.俄欧间既有矛盾又有合作【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欧洲)。根据材料“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存在俄罗斯加入欧盟的问题”、“俄罗斯是欧洲的基本组成部分,欧洲的稳定和繁荣离不开俄罗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盟不同意俄罗斯加入欧盟,但又认为俄罗斯对欧洲和欧盟很重要,反映出俄欧间既有矛盾又有合作,D项正确;A项与材料“欧洲的稳定和繁荣离不开俄罗斯”表述不符,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俄罗斯是欧洲的基本组成部分,欧洲的稳定和繁荣离不开俄罗斯”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对欧盟东扩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国家观就是传统的“天下观”,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把“天下”等同于“中国”。按照历代正统王朝思想的理解,“天下”至少包括以下含义:“天下”是“天子”的“天下”,“天子”是“天下”的“天子”,“天子”居“天下”之中心区域即为中国,其周边民族集团被分为“蛮、夷、戎、狄”。由此“天子”“中国(华夏)”“四夷”构成了一个以“天子”为中心的“三重”的天下体系。这种多重的“天下观”摆脱了狭隘的血缘意识,以华夏政治文化作为划分等级的标准,在解释了“中国”在“天下”中所处的地位的同时,还规定了周边民族在天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时也为“蛮、夷、戎、狄”的人或民族集团进入“中国”提供了可能,随着政治和文化的统一,“蛮、夷、戎、狄”也一样可变成“华夏”。——摘编自王柯《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材料二关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定义众说不一,有人说它是包含民族、领土与主权三要素的共同体,也有人说它是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与历史的社会群体。马克思主义则强调,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提出“人民主权”说和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是现代国家发端的标志。近代国人的现代国家认同,既是近代中国融入世界过程的应有之义,也是甲午战争后新生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产物。从戊戌到辛亥,前者倡言君主立宪,打破了王朝国家的坚冰,将认同现代国家的价值取向第一次引入了国人的视野;后者则径直推翻了王朝国家并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民主共和的新国家。——摘编自郑师渠《近代国人的现代国家认同——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天下观”对古代中国发展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民族国家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在近代中国实践的历史背景。【答案】(1)影响:有利于民族交融和华夏文明的传播;有利于增强华夏认同(国家认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传统。(2)内容:国家是包含民族、领土、主权和共同语言文化等要素的社会共同体;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人民主权),国家主权至上。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近代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西学东渐,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传入;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推动。【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影响: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有利于民族交融和华夏文明的传播;根据材料“摆脱了狭隘的血缘意识,以华夏政治文化作为划分等级的标准”、“规定了周边民族在天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可分析出有利于增强华夏认同(国家认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发展,形成 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传统。【小问2详解】本题是列举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内容:根据材料“包含民族、领土与主权三要素的共同体”可分析出国家是包含民族、领土、主权和共同语言文化等要素的社会共同体;根据材料“‘人民主权’说和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是现代国家发端的标志”可分析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人民主权),国家主权至上。背景:结合中国近代史可分析出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近代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结合西方思想传播可分析出西学东渐,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传入;根据材料“新生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产物”可分析出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根据材料“从戊戌到辛亥,前者倡言君主立宪,打破了王朝国家的坚冰,将认同现代国家的价值取向第一次引入了国人的视野;后者则径直推翻了王朝国家并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民主共和的新国家”可分析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推动。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与事的原型均取材于当时中国的陕北地区1977年秋冬报纸发表了教育部关于今年大学招生的消息,“白卷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2月,少平和他的高中同学都去应考了,但初、高中基础太差,一个也没考上。孙少安迫于生活的窘迫,尝试着与自己的队员签订了一份生产承包合同,遭到原西县革委会主任冯世宽的严厉制止,这也许是整个黄土高原上的第一次自发性改革,但却匆匆夭折。1978年夏省里同意了原西县农村试行生产责任制。庄稼的生长同农民劳动的热情一样地高涨,更重要的是农民不必像生产队那样一年四季把手脚捆在土地上“磨洋工”,它们开始有了农闲时间去赶集上会,做点小生意,鼓弄起了家庭副业。1980年春尽管有人发出“国将不国”的叹息,但没有人再能阻挡住生产责任制的大趋势了,在处理完“抢分集体财产”的混乱情况后,双水村迅速走完了责任制改革的过程。生产队长孙少安不用负责队里的生产了,无事可做就自己投资在村里开办一个砖窑,纳税后利润可观,孙家的日子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1年以后村临时初中班撤销后,失去代课教师工作的孙少平和许多村里的人前往大城市寻找机会,对他来说,那个地方是个更大的世界。1983年,随着人民公社的撤销,乡镇初级中学逐渐建立起来。——摘编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农村变革有哪些史料价值。(要求: 提取至少两个方面的信息)【答案】(1)“白卷英雄”,大学招生,乡镇初级中学等,反映了农村变革中的教育情况,可以用来研究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教育事业的恢复和重建。(2)革委会、人民公社、生产队、乡镇等,反映了撤社建乡,变革行政体制的情况,可以用来研究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基层政权建设。(3)承包合同、生产责任制、家庭副业、开办砖窑等,反映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劳动致富的情况下,可以用来研究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4)村里的人前往大城市寻找机会,反映了农村人口到城市谋生的现象,可以用来研究向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人口流动和城市管理。(5)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与事的原型均取材于当时中国的陕北地区。小说属于文学作品,是作者路遥对现实生活的加工和艺术创作,因此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使用时需要加以甄别。【解析】【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首先,对于史料价值类题目,按照“总——分——总”的格式进行作答。第一个“总”,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研究价值,是实物史料还是文献史料,是第一手史料还是第二手史料,在此要明确。如:根据材料“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与事的原型均取材于当时中国的陕北地区”可知,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与事的原型均取材于当时中国的陕北地区,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但是小说属于文学作品,是作者路遥对现实生活的加工和艺术创作,属于第二手文献史料。其次,“分”,即对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出,说明其反映了什么史实,而后指出可以用于研究何种历史史实具有价值。如:根据材料中“白卷英雄,大学招生,乡镇初级中学”等信息,可反映当时农村变革中教育情况,用于研究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教育事业的恢复和重建具有历史价值。根据材料中“革委会、人民公社、生产队、乡镇”等信息,可反映了撤社建乡,变革行政体制的情况,可以用来研究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基层政权建设具有历史价值。根据材料中“承包合同、生产责任制、家庭副业、开办砖窑”等信息,可反映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劳动致富的情况下,可以用来研究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历史价值。根据材料中“村里的人前往大城市寻找机会”等信息,可反映了农村人口到城市谋生的现象,可以用来研究向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人口流动和城市管理具有历史价值。最后,“总”,对整体材料再次总结说明,如: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与事的原型均取材于当时中国的陕北地区,对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农村变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是小说属于文学作 品,是作者路遥对现实生活的加工和艺术创作,因此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使用时需要加以甄别。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古代世界材料二近代世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古代史上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近代世界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试分析西欧文明逐渐主宰近代世界的原因。【答案】(1)方式:战争与和平(或人口迁徙,商业贸易,对外战争)(2)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世界由孤立分散逐渐走向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形成)。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西欧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牛顿力学体系、进化论等促进自然科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世界。方式: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帝国”和丝绸之路等信息可知,古代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战争与和平(或人口迁徙,商业贸易,对外战争)。【小问2详解】本题为影响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世界。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 辟,世界由孤立分散逐渐走向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形成)。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西欧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从文化角度分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从自然科学角度分析可知,牛顿力学体系、进化论等促进自然科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94年,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的著作《极端的年代》出版发行,在该书中他把20世纪(1914-1991年)的世界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段并概述了相应的阶段特征,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时段阶段特征1914-1945年大灾难时代1945-1973年经济异常繁荣,社会重大变迁的的黄金年代1973-1991年分散解体、彷徨不定、危机重重的天崩地裂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对霍氏任一历史时段的阶段特征提出不同见解,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答案】参考示例见解:1914年至二战结束(1945年)出现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论述:一战削弱了宗主国的力量,诞生了社会主义苏俄,同时民族自决原则开始在殖民地传播,这一切促进了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一战结束后,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印度甘地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华夫脱党领导人民迫使英国承认埃及独立,桑迪诺领导抗美斗争迫使美军撤出尼加拉瓜,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出现。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的声明和宣言,明确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奠定二战后后20世纪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高潮的基础。综上所述,1914年至二战结束期间,不仅仅是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灾难,也是世界殖民主义遭到致命打击,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的时代。【解析】【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20世纪(世界)。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首先,通过材料信息提炼出观点,根据材料中“1914——1945年,大灾难时代”信息,可以提炼观点为:1914年至二战结束(1945年)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大灾难。其次,围绕提炼的观点“1914年至二战结束(1945年)出现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结合材料信息与世界 近现代史相关历史史实进行详细的阐述:如:一战削弱了宗主国的力量,诞生了社会主义苏俄,同时民族自决原则开始在殖民地传播,这一切促进了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一战结束后,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印度甘地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华夫脱党领导人民迫使英国承认埃及独立,桑迪诺领导抗美斗争迫使美军撤出尼加拉瓜,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出现。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的声明和宣言,明确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奠定二战后后20世纪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高潮的基础。最后,对提炼的观点“1914年至二战结束(1945年)出现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进行总结升华,再次说明提炼观点的准确性,如:综上所述,1914年至二战结束期间,不仅仅是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灾难,也是世界殖民主义遭到致命打击,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的时代。也可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征中提炼观点,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7-21 14:15:02
页数:13
价格:¥2
大小:1.82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