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蚌埠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高二历史注意事项: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现,良渚古城周边存在大规模水利系统,河道、灌水孔排水槽,规划有致;存在众多宽大田埂纵横交错,蔓延近8万平方米:在古城核心莫角山南侧还发现了20万千克的稻谷堆积。这表明当时该地区()A.精耕细作农业特征已出现B.阶级分化已经日益明显C.早期国家形态的初步显现D.农耕生产内部分工细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良渚古城周边修建大规模水利系统和存在众多宽大田埂,这些水利系统和田埂需要国家政权的支持,集中调动人力物力,因此表明当时该地区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精耕细作的农业耕作技术,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私有制和社会贫富、阶级分化,排除B项;材料介绍了水利系统和农业生产,未体现农耕生产内部的分工,排除D项。故选C项。2.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两晋南北朝由吏部“直接任命”而起家的人,约占总人仕者的半数;由察举和学校开始人仕者的占四分之一;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占14%;公府掾属人仕的占1.2%。另一份资料也表明,两晋高级士族子弟由吏部铨选人仕的占50%。这说明两晋南北朝时期()A.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方式首选B.选官权力中央化C.士族政治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D.考试选官机制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中“由吏部‘直接任命’而起家的人,约占总入仕者的半数”、“两晋高级士族子弟由吏部铨选入仕的占50%”等信息可知,两晋时期,选官权逐渐集中到吏部,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因此材料内容体现了这时期选官权力中央化,B项正确;材料涉及多种选官制度,且材料体现不出九品中正制是首选的选官方式,排除A项;材料反映社会阶层在正常流动,结合所学可知士族 政治不利于社会阶层流动,排除C项;材料不能看出通过考试选官成为制度,并且考试选官机制化是属于科举制的现象,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3.唐朝末年著名文学家陆龟蒙在(未耜经》中对某农业生产工具有过这样的记载:“它是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即犁铧、犁壁犁底、压镜、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该农具()A.以自然力为动力B.从北方逐渐向南方区域推广C.最早产生于宋朝D.是中国古代耕犁成熟的标志【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末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它是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即犁铧、犁壁犁底、压镜、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曲辕犁,它是中国古代耕犁成熟的标志,D项正确;曲辕犁以牲畜为动力,而不是自然力,排除A项;曲辕犁最早产生于江南地区,也称江东犁,不是从北方逐渐向北方区域推广的,排除B项;曲辕犁最早产生于唐朝时期,而不是宋朝。排除C项。故选D项。4.南宋中期,陆续出现专心于理学而故弃科考的士人。如徐子仪,将理学要义用之于现实,不以“穷达易其志”,能够“事亲孝,为兄友,处族义,与乡和”,迎合了普通百姓的需要。徐子仪的理学要义()A.促进了儒学的复兴B.巩固了理学的正统地位C.推动了理学世俗化D.开创了儒学的朴实学风【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选项C提示词推动了可知本题为影响类选择题。时空是:南宋中期理学。根据材料“能够‘事亲孝,为兄友,处族义,与乡和’,迎合了普通百姓的需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中期以后,出现了大量专心于理学而放弃科举的士人。其中以徐子仪代表的士人,扎根民间,身体力行,从事理学传播和普及工作,让理学思想深入民间,迎合了下层百姓的需求,有助于理学的世俗化,D项正确;北宋,统治者推行“崇文抑武”之策,士大夫群体壮大,推动了儒学的复兴和理学的建立,排除A项;宋理宗时期下令以二程、朱熹诸人从祀孔庙,确立了理学的正统地位,排除B项;开创了儒学朴实学风的是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排除D项。故选C项。5.明清时期,徽州、洞庭等地的棉布商人在一些著名的棉织业市镇开设商号,他们不但按照一定的规格收购成品布匹.还筹办原料,以统—的要求组织市镇工匠进行踹染加工,再按照各地市场的具体要求分类批发销售。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商业资本向生产领域渗透B.徽州、洞庭纺织业最为发达 C.江南市镇经济高度专业化D.市场需要决定国内棉布生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清时期的徽州、洞庭等地。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徽州、洞庭等地的棉布商人在一些著名的棉织业市镇开设商号,……以统一的要求组织市镇工匠进行踹染加工,再按照各地市场的具体要求分类批发销售”可知,明清时期徽州、洞庭等地的棉布商人不仅贩布,还染布、踹布,这反映了商业资本进入生产领域的情况,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其他地区纺织业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徽州、洞庭纺织业最为发达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市镇经济高度专业化的信息,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市场主导的内容,无法得出市场需要决定国内棉布生产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6.1898……年,清廷颁布谕旨:“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即行咨商总理衙门办理。”自开商埠()A.说明清政府践行实业救国思想B.有效缓解了19世纪末的边疆危机C.实现了与西方列强的贸易对等D.表明晚清政府已自觉运用国际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98年的清王朝。根据材料“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即行咨商总理衙门办理”可知,1898年清王朝借助欧洲通例的规定保护通商口岸,这体现了晚清政府已自觉运用国际法,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清王朝践行实业救国思想的信息,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19世纪末的边疆危机,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通商口岸属于清王朝被迫开放的产物,并不是与西方列强贸易对等的体现,表述有误,排除C项。故选D项。7.1933年,国民党中央在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中明确规定:”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勋劳或成绩者并致力于国民革命若干年,经证明属实,便可留任或升任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与考试及格人员同等录用。”这一规定()A.试图实现政治与行政分离B.继承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C.意在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D.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选项提示词意在可知本题为主旨题。时空是:1933 年,国民党中央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根据材料可知,1933年国民政府任用公务员,与功勋、国民党派有密切关系,这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其目的是强化国民党独裁统治,C项正确;国民政府的做法主要是为了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不是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分离,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种公务员选任方式未继承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排除B项;这种公务员选任不利于推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排除D项。故选C项。8.毛泽东将古人的“实事求是”解读为“从客观事物出发研究其规律的联系”,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诠释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是轻于鸿毛。”这表明()A.毛泽东思想为民众所认同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C.坚持道德追求的价值取向D.中国民主革命进程推进的艰巨性和严峻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诠释表现了,共产党的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民众的态度,排除A项;将“实事求是”解读为“从客观事物出发研究其规律的联系”不属于道德追求,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国民主革命进程,排除D项。故选B项。9.下表是1957—1965年部分大城市划定市区(含城区与郊区)面积变化,据表可知,该时期()年份北京杭州哈尔滨备注(单位:平方公里)1957年48202531247划出部分原为供应城市蔬菜等副食品的郊区,转变为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农村。1958年8860115712471962年270123972450 1965年270123971334A.国家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B.大城市的经济职能受到削弱C.国民经济建设曲折与调适D.经济规划受到国际局势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57-1965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5年部分大城市划定市区面积相比于1962年或者没有增加,或者有所缩减,目的是调整经济,发展粮食生产。1959-1965年的经济困难和国民经济调整体现了国民经济建设的曲折与调适,C项正确;当时并未发生工作重心转移,排除A项;材料所述反映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在当时是必要的,不是要削弱大城市的经济职能,排除B项;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主要是为应对国内的经济困难,而非受国际局势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0.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对国际体系的态度是某种“拒绝”或“观察”;改革开放后变为“加人”或“适应”;中共十八大以来变成“争取更大的发言权,承担更多的义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国际体系态度的变化反映出()A.中国已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主导者B.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影响力不断增强C.国际形势变化决定了对外态度变化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以贯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可知本题为实质类选择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国际体系态度的变化。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对国际体系的态度从“拒绝”到“加入”“争取更大的发言权,承担更多的义务”表明中国越来越主动地承担国际义务,说明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影响力不断增强,B项正确;中国并不是当今国际关系的主导者,排除A项;综合国力变化决定了对外态度变化,排除C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国际体系的态度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11.威支占姆港(印度半岛南端)和奎隆港(印度洋东海岸),分别见著于古罗马和中国史书,出土有9—15世纪的大量中国外销瓷、钱币,同时出士有波斯湾流域常见的伊斯兰釉陶,奎隆港地区流传至今的一些日常用具、建筑结构的名称,仍见“cinna.”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B.文明交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C.中国文明影响遍及欧美各地D.世界不同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可知为正向选择题。时空是:威支占姆港(印度半岛南端)和奎隆港(印度洋东海岸)。根据材料“出土有9—15世纪的大量中国外销瓷、钱币,同时出士有波斯湾流域常见的伊斯兰釉陶,奎隆港地区流传至今的一些日常用具、建筑结构的名称,仍见‘cinna.’词。”可知中国、波斯湾流域与威支占姆港(印度半岛南端)和奎隆港(印度洋东海岸)有不同程度的文明交流,D项正确;多元一体是多元化和一体化的合称,材料强调的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排除A项;文明交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了威支占姆港(印度半岛南端)和奎隆港(印度洋东海岸),没有提到欧美各地,排除C项。故选D项。12.中世纪的西欧庄园法庭主要维护领主的利益,如某个村民因“从领主的池塘中捉了条鱼”而被罚“向领主上交6倍于此的鱼”,但当领主过度盘剥农民时,农民便利用庄园法庭来反抗领主,伸张共同体的精神和原则。这反映出中世纪的西欧()A.庄园里实现了自给自足B.庄园法庭拥有独立的司法权力C.庄园法庭倾向农民利益D.庄园法庭维护庄园社会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庄园法庭主要维护领主利益,但农民也可利用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限制领主的专权,这说明庄园法庭有利于维护庄园的社会秩序,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庄园法庭司法权力的独立性,排除B项;根据材料“主要维护领主的利益”可知,庄园法庭倾向领主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13.欧洲的商业革命是指国际经济财富的转移,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军事竞争。“政府机构的扩张和直接统治是国家榨取军事资源的两大途径,日益扩大的战争对国家榨取资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备战争则在国家内部创造出国家的内部结构”。这表明商业革命()A.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崛起B.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C.导致了国际局势趋于紧张D.推动欧洲贸易中心转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6世纪后(欧洲)。据材料可知,商业革命提高了国家榨取资源的能力,并且创造出了国家的内部结构,也就是商业革命提升了民族国家的实力,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创造出国家的内部结构,而非资本的原始积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商业革命和军事竞争对国家内部结构的影响,欧洲国家间关系紧张是国家内部变化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D项。故选A项。14.1837年,维克多●雨果在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这样描述他的旅途过程:“路边的花儿已经不是花儿了,成了斑点,甚或条纹;所有的点都没有了,全部变成了条纹;小镇、尖塔以及树林,在天际线上疯狂地跳着乱糟糟的舞蹈:不时地,一个影子、一个形状、一个妖怪,会在窗户后面以闪电般的速度出现又消失"。雨果这样描写折射出()A.交通运输方式革新B.城乡差距逐渐缩小C.工业加重化工污染D.欧洲旅行观念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时间1837年,可以判定是工业革命时期,根据“旅途过程”和信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在坐火车时看到的景观,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交通运输方式变革的问题,并没有提到城乡问题,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不是化工污染,材料描述的也不是污染问题,排除C项;这样的描写是快速运行的火车带来的视觉效果,不是观念带来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15.随着殖民侵略不断深入,英国的文化侵略还是对印度产生了两个深远的影响: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据此可知英国的文化侵略()A.导致了印度文化冲突激烈B.推动了印度的文化重构C加速印度民族文化殖民化D.阻碍了对印度殖民进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印度)。据本题材料“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活动,为印度各地提供了共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促进了印度民族民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说明英国的文化侵略推动了印度的文化重构,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史实可以佐证印度因为受到英国的文化 侵略,导致印度文化冲突激烈,排除A项;因“加速印度民族文化殖民化”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推动了印度的文化重构”不一致,排除C项;英国的文化侵略并不会阻碍英国对印度的殖民进程,排除D项。故选B项。16.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对移民进行文化测验的法案,要求16岁以上的移民者证明其具有任何语言的基本阅读理解能力。雷蒙德.0.埃文斯据此创作了漫画《美国城墙》(见图)该漫画反映出(漫画旗帜上的文字为“自由土地”,城墙上的文字为文化测验”,漫画底端的文字为“由国会议员伯内特提出”山姆大叔:欢迎你们一假如你们能够翻越的话”)()A.美国重视外来移民的文化水平B.当时美国急需引进高科技人才C.移民涌入阻碍美国发展D.美国存在排外主义倾向【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美国)。根据材料“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对移民进行文化测验的法案,要求16岁以上的移民者证明其具有任何语言的基本阅读理解能力。”结合漫画的信息可知,美国在制造高门槛来限制移民进入美国,说明美国存在排外主义倾向,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美国的排外主义,而非重视外来移民的文化水平,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对移民的限制,无法判定是否急需引进高科技人才,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移民涌入会阻碍美国发展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治理。传统中国的正式官僚体制只能到地方州县一级,州县 以下的基层社会则是以士绅、宗族等地方精英为主导的地方自治。中国自秦以后形成以地缘为特征的乡里组织是封建王朝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延伸,是官府控制地方的重要工具,其职能主要是负责征派赋税徭役、掌管教化治安等。其他诸如公益活动、社会救助、水利设施等地方公共事务,则主要依托基层社会力量来完成。广泛存在于基层社会的宗族组织(族权)与地方势力(绅权),以及各类民间会社组织,在构建地方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在以血缘、伦理、道德为基础的宗族与士绅的协助下,使得古代国家治理体系更加稳国而难以瓦解。——摘编自杨国安《“天高皇帝远”古代基层社会如何治理?》材料二晚清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家必须从社会中汲取更多的资源以及进行社会动员。传统的乡村精英一方面需要充当国家收取税费、社会动员的先行官;另一方面作为乡村社会的领袖,族长、乡绅被认为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力量,被受到西式教育成长的年轻一代的批判和反叛。以改造社会为目标的革命力量更是直接将矛头对准基层社会的宗法伦理体制,不断地通过斗争来瓦解宗法社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基础。传统的乡村精英无法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原有的功能,逐渐退出了乡村治理的舞台。乡村社会的狠人、恶人、地痞等“土豪劣绅”便趁机登上了乡村治理的舞台,成为国家在基层的代理人。新乡村精英对基层资源的大肆汲取激化了基层社会的矛盾.基层社会逐渐失序。——摘编自郭亮《家国关系:理解近代以来中国基层治理变迁的一个视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基层治理相比近代基层治理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特点:以土绅、宗族等地方精英为主导;国家意志与地方自治相结合(或国家事务与地方公共事务相结合);地缘、血缘、伦理、道德相结合;治理体系稳固而难以瓦解。(2)变化:主导力量由传统乡村精英变为土豪劣绅;基层社会的职能与权威受到冲击;宗法伦理体制逐渐瓦解;西方思想文化冲击乡村社会。原因:深受西方的影响;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据材料“基层社会则是以士绅、宗族等地方精英为主导的地方自治”得出以土绅、宗族等地方精英为主导;据材料“乡里组织……职能主要是负责征派赋税徭役、掌管教化治安等。其他……地方公共事务,则主要依托基层社会力量来完成”得出国家意志与地方自治相结合(或国家事务与地方公共事务相结合);据材料“正是在以血缘、伦理、道德为基础的宗族与士绅的协助下,使得古代国家治理体系更加稳国而难以瓦解”得出地缘、血缘、伦理、道德相结合,治理体系稳固而难以瓦解。【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变化:据材料“传统的乡村精英……逐渐退出了乡村治理的舞台。乡村社会的狠人、恶人、地痞等‘土豪劣绅’便趁机登上了乡村治理的舞台”得出主导力量由传统乡村精英变为土豪劣绅;据材料“作为乡村社会的领袖,族长、乡绅被认为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力量,被受到西式教育成长的年轻一代的批判和反叛”得出基层社会的职能与权威受到冲击;据材料“革命力量……将矛头对准基层社会的宗法伦理体制”得出宗法伦理体制逐渐瓦解;结合所学,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西学东渐,西方思想文化冲击乡村社会。原因:从外部环境以及国内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分析。据材料“晚清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得出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结合所学,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结合所学,随着西学东渐,近代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结合所学,近代中国通过学习西方来谋求救国道路,基层治理深受西方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10世纪,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逐渐安定下来。阿拉伯人向欧洲的扩张得到遇制,东西方的势力达到暂时的平衡。不断骚扰欧洲大陆的斯堪的那维亚人退了回去,东斯拉夫人和匈牙利人的入侵也被击退了,欧洲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经济也随之开始复苏。到公元11世纪,商业与贸易再次兴盛起来。在意大利和佛兰德斯,商业最先发达起来。市场的需要、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反过来又刺激了手工业的生产。很快,手工业生产和手工业者也加入到城市生活的行列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城市一旦在意大利和佛兰德斯兴起,便迅速扩数到整个欧洲。到13世纪中叶,在欧洲业已形成了前工业时代的城市网络。—摘编自黄洋、付显《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市民社会的形成》材料二英国西北部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形成了新的人口中心。1801—1831年,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占人口全国总人口的52%。年轻人纷纷外出求职,自由择偶组成小家庭的现象剧增,社会生活发生巨变。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使工人的劳动失去了独立的性质,成为了机器的附庸,同时也使得资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来排挤成年男工,从而压低工资。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又成为资本家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的有力手段,它甚至突破了起码的道德标准和人的生理承受限度。—刘宗绪《世界近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中世纪城市兴起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答案】(1)背景:社会走向稳定;手工业、商业发展,市民阶层形成;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人口的集聚;生产力的发展,庄园制度逐渐解体。(2)影响:有利于社会生活的改善;城市人口的增加,推动城市化进程;推动近代工业化的发展;促进思 想观念的革新;城市环境恶化、基础设施有待改善;工人阶级生活贫困,阶级矛盾激化【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一“公元10世纪,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逐渐安定下来……欧洲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并结合所学得出,政治格局逐渐安定,进入相对和平时期;据材料一“在意大利和佛兰德斯,商业最先发达起来”结合所学得出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形成;据材料一“手工业生产和手工业者也加入到城市生活的行列之中”、“在欧洲业已形成了前工业时代的城市网络”并结合所学得出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人口的集聚;结合所学得出生产力的发展,庄园制度逐渐解体。【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济的发展,小人物在大历史的背景下,享受到了物质财富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有利于社会生活的改善;根据材料“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形成了新的人口中心”可以得出,城市人口的增加,推动城市化进程;更多人口成了自由廉价劳动力,推动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根据材料可知妇女进入工厂等现象普及,会促进思想观念的革新;结合所学可知,城市环境恶化、基础设施有待改善;根据材料“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又成为资本家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的有力手段,它甚至突破了起码的道德标准和人的生理承受限度”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和城市化也创造了巨大的贫富差距和日益扩大的两极社会矛盾,工人待遇问题以及滥用童工问题十分严峻,工人阶级生活贫困,阶级矛盾激化。19.【中国历史文化精神】阅读下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历史文化精神即为根植于中国长期以来的历史传统、在时代逐渐演变的过程中吸取诸优秀精神而形成的具有高度代表性与凝聚力的民族精神,是基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国民思想观念高度凝练而成的优秀文化精神。古代历史文化精神内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等近代救亡图存的民族抗争精神辛亥革命精神;五四精神;红船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现代奋发图强的民族复兴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新时代中国梦等——根据《历史选择性必修3》、陈权龙《中国历史文化精神的时代内涵》整理围绕“中国历史文化精神”,提取表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历史文化精神在时代发展中不断传承、丰富。周代实行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作为纽带对国家政治权力进行分配,加强诸侯之间的联系。宗法制下,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起到维护政治等级的作用,解决贵族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继承上的矛盾。这是“家”与“国”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礼崩乐坏,一大批思想家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治国方案。如儒家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后世不断传承,宋代张载概括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末清初顾炎武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总之,古代中国家国一体的历史文化精神在时代的发展变化中不断传承,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是中国仁人志士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表达,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示例二:中国历史文化精神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演变、传承。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礼崩乐坏,一大批思想家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治国方案。如儒家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后世不断传承,宋代张载概括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末清初顾炎武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见,中国历史文化精神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绵延不绝,维护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的关税、司法与领土等主权逐渐丧失,中国进入屈辱的近代史,无数仁人志士开始进行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孕育出一系列民族抗争精神,如辛亥革命中孕育的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革命首创精神;国共对峙中形成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敢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等,正是这些精神带领中国人民最终完成救亡图存任务,改变中国命运。总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不断注入活力。【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题目要求围绕“中国历史文化精神”,提取表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根据表中“古代历史文化精神内涵”部分可以概括论题为“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历史文化精神在时代发展中不断传承、丰富”。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可知周代分封制和宗法制体现“家”与“国”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礼崩乐坏,一大批思想家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治国方案,如儒家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后世不断传承;结合宋明清的思想可知,宋代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末清初顾炎武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后进行总结,古代中国家国一体的历史文化精神在时代的发展变化中不断传承,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是中国仁人志士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表达,维系着统一多民 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根据表中古代、近代、现代史的文化精神可概括论题为“中国历史文化精神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演变、传承”。结合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史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后世不断传承,结合宋明清的思想可知,宋代张载概括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末清初顾炎武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结合近代史无数仁人志士开始进行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阐述民族抗争精神,如辛亥革命中孕育的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革命首创精神;国共对峙中形成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敢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等,正是这些精神带领中国人民最终完成救亡图存任务,改变中国命运。最后进行总结,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不断注入活力。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代体育作为资本主义的产物,最早出现于英国。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渐渐破坏了传统“绅士体育”的基础,大量由私人资本投资的竞技体育俱乐部成立并组织竞赛,一系列体育专刊,如《体育杂志》(赛艇年鉴)等出现,宣传“每个人都为利益而驰骋”的理念,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与运动相关的法律法规。19世纪中叶后,近代科学对体育指导的逐步深入,竞技运动的体育教育制度、竞赛制度、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等日益规范完善。19世纪末,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城市工人阶级不仅为体育产业提供了市场基础,同时促使运动职业化被立法允许,出现了近代最早的职业竞技运动员,推动了英国现代体育运动的繁荣。—摘编自[英]托尼.柯林斯《体育简史》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在闽渐赣等根据地就有举办工农兵舞、劳动体操、工人运动会等推动红色体育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体育的任务是“摘帽子”(“东亚病夫”)和“破封锁”,国家需要体育促进与世界人民友好交往,如1971年的“乒乓外交”1981——1986年女排五连冠,让世界看到中国体育力量。20世纪90年代,国家制定了《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确立以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为核心的中国体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北京奥运会后,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用品等市场的发展,初步构建了面向大众、以服务消费为主的体育市场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场地建设,让村村、乡乡、县县都可以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摘编自李树旺、金子微《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新价值与新路向》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现代体育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影响。【答案】(1)特点:资本与利益驱动;强调并保护自由竞争;体育运动商业化、职业化;管理体系制度化、规范化。(2)影响:增强民族意识和竞争意识;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丰富世界体育文化。 【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英国)。根据材料一“现代体育作为资本主义的产物,最早出现于英国。”可知英国现代体育发展的特点有,资本与利益驱动。根据材料一“宣传‘每个人都为利益而驰骋’的理念,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与运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可知强调并保护自由竞争。根据材料一“大量由私人资本投资的竞技体育俱乐部成立并组织竞赛,一系列体育专刊,如《体育杂志》(赛艇年鉴)等出现。”可知体育运动商业化、职业化。根据材料一“19世纪中叶后,近代科学对体育指导的逐步深入,竞技运动的体育教育制度、竞赛制度、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等日益规范完善。”可知管理体系制度化、规范化。【小问2详解】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三英语下学期四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三数学下学期四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7-21 14:03:01
页数:14
价格:¥2
大小:134.1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