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一语言文字运用(Ⅰ)第4讲掌握修辞手法赏析表达效果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一语言文字运用(Ⅰ)第4讲掌握修辞手法赏析表达效果课件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60
2
/60
3
/60
4
/60
剩余5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 板块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第4讲 掌握修辞手法,赏析表达效果2021年新高考卷Ⅰ,2022年新高考卷Ⅰ、卷Ⅱ,2021年、2022年全国甲、乙卷和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均考查了修辞,主观题和客观题皆有,理解和赏析皆备,这足以证明高考对“修辞”这一语言表达的基本技能的基础地位的充分肯定。[知识导图]1.修辞手法(略,见下文讲解)2.赏析表达效果 精准突破一 辨析九种常见修辞(一)比喻概念就是“打比方”,即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类别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②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③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作用①具体、形象、生动。如:柳妈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②浅显易懂。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③表达感情。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续上表 [即学即练]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解析:A项,比喻手法,本体是“一带一路”,喻体是“新引擎”,比喻词是“成为”。C项,比喻手法,本体是“网络病毒”,喻体是“洪水猛兽”,比喻词是“般”。D项,比喻手法,没有比喻词,把“我国企业”“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的变化比喻成“弯道超车”。B项,“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雨”和“及时雨”两者之间本质一样,不符合比喻的概念和特征,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答案:B 2.(2020·新高考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文段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多个笛哨同时鸣响和多人共同演奏交响乐相似,另一个是作者认为交响乐声音很有魅力,用来作比,说明了笛哨声也很有魅力。答案:①句中把放飞风筝时有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③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二者相似。 (二)比拟概念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类别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事物“人化”(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把人“物化”(拟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把甲物乙物化”(拟物)作用①色彩鲜明。②描绘形象。③表意丰富 [即学即练]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解析:A项,写春风试着用崭新的刀尺,用心剪裁绿叶红花。“试”“裁”使用了比拟手法。B项,写浮萍碎散之处,映出远山的倒影;小船归来时,听到草叶的声响。是从视听的角度写景,没有使用比拟手法。C项,写多情的芍药花含着“春泪”,“蔷薇”拂晓时分无力地倚卧枝头,赋予“芍药”“蔷薇”人的情态,将之人格化,使用了比拟手法。D项,写旧相识南风偷偷打开门户,翻阅书籍,赋予“南风”人的动作,使用了比拟手法。答案:B 4.按照示例,简要解说下列语句在比拟方面的特点。示例: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鲁迅《药》)解说:运用比拟手法,不仅赋予了小说生动性,更是把刽子手康大叔的凶残与华老栓的善良对比得鲜明突出,同时,把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性泯灭的原因做了委婉的交代。(1)普通的美丽、壮观、奇妙等字眼在极光面前均显出异常的苍白无力,可以说,即使有生花妙笔也难述说极光的神采、气势、秉性、脾气于万一。(《神奇的极光》)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鸲能唱婉转的歌子,其中含有它可以随自己的喜爱重新安排的多样主题;每一个主题的音符构成句法,种种可能的变奏曲形成相当可观的节目单。(《这个世界的音乐》)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为了说明极光的神奇,作者把“神采、气势、秉性、脾气”这些人所特有的特征用在极光上,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展现了极光的魅力,吸引了读者。(2)为了说明歌鸲发出的声音的特点,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又风趣幽默,非常有吸引力。 (三)借代概念不直接说出要说的某人或某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用来代替的事物叫作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作本体)类别①特征代本体。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②材料代本体。如:懒将白发对青铜。③标志代本体。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④人名代著作。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⑤绰号代本人。如:“芦柴棒”,去烧火!⑥专名代泛称。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⑦具体代抽象。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⑧部分代整体。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作用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②简洁,精练。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即学即练]5.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解析:A项,将掌握生杀大权的他人比作“刀俎”,将处在被宰割地位的自己比作“鱼肉”,“刀俎”和“鱼肉”与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运用的是比喻手法而不是借代。B项,“尧舜”指代圣贤之人,使用了借代手法,是以专名代泛称。C项,“干戈”指战争武器,多借指战争;“玉帛”是玉器和丝织品,代指和平友好。本句使用的是借代手法。D项,“西施”指代心上人,使用了借代手法,是以专名代泛称。答案:A 6.按照示例,简要解说下列语句在借代方面的特点。示例: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王安石《壬辰寒食》)解说:“轩冕”本为古代士大夫以上官员专属的车乘和冕服,因其象征着身份和地位,故后来常用以借指官位爵禄。(1)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个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家肚里有墨水,说话、办事比咱强。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用“诸葛亮”泛指聪明能干的人,表达形象生动。(2)“墨水”是具体事物,此处指代“文化”这个抽象的概念,表达更具体形象。 (四)夸张概念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类别①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②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③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作用①形象漫画化,使特点更显著。②揭示事物本质,起强调作用。③态度鲜明,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即学即练]7.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A.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解析:A项的意思是:把希望寄托于民众,但民众还没有觉醒,他们对我的希望还不能理解,我把我的鲜血敬献给祖国,誓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牺牲。本句没有使用夸张手法。B项,“白发三千丈”运用了夸张手法。C项,“百丈冰”“万里凝”运用了夸张手法。D项,“一日看尽”运用了夸张手法。答案:A 8.按照示例,简要解说下列语句在夸张方面的特点。示例:人们啊,往往如此,有时在一起工作几十年,却依然形同陌路;有时,才碰头,就好像几辈子之前就相知了。解说:这里“几辈子之前就相知”是极言“相知”之早,是把时间的久远往大里说,用扩大夸张把相见之切倾诉得淋漓尽致。(1)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断。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根汗毛也没碰断”,是极力强调身经百战而没有受一点伤,真是无敌勇士。(2)酒没沾唇,心怎么会热呢?按照常理应该是酒先下肚,心才会热,这里就是把后发生的事情提前说了,更突出了所要强调的事物和情感。 (五)对偶概念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意思的修辞手法类别(1)形式上:①单句对偶,用一句对一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②偶句对偶,用两句对两句。如: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杜牧《阿房宫赋》)③多句对偶,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2)内容上:①正对,上下句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相近的或互补的。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②反对,上下句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③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作用①便于吟诵,易于记忆。②用于诗词,有音乐美。③凝练概括,抒情酣畅 [即学即练]9.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偶手法的一项是()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C.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解析:C项没有使用对偶的手法。答案:C 10.按照示例,简要解说下列对偶句的特点。示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解说:运用对偶,充分说明了“人和”的重要性;通过对比,深刻地揭示出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句借用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之义,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对偶句既有情趣,也有理趣。(2)对偶句用“满载”和“平铺”相对,刻画出一幅生动的湖光山色图:水光山色,交相辉映,船上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 (六)排比概念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情感类别①成分排比,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如: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陈淼《桂林山水》)②分句排比,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③单句排比。如: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类别④复句排比。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作用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②条分缕析,叙事透辟。③节奏鲜明,便于抒情续上表 [即学即练]11.下列各项中,没有运用排比手法的一项是()A.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C.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D.都拥有一种强健的欲望,哪怕这种欲望派生出许多悲伤和烦恼,哪怕是痛苦也痛苦得那样强劲。解析:A、B、C三项都运用了排比手法,即至少有三句结构相似的语句。答案:D 12.按照示例,简要解说下列语句在排比方面的特点。示例:这些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解说:“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构成排比,写出了落日中云的多变色彩。(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党的十九大为我们绘就了一幅经济发达、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的现代中国蓝图。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句话强调的是人生需要规划,每天早上要制定一个小目标,每年春天要有一个小计划,并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实施,人生才会过得充实而有意义。(2)“经济发达”“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构成排比,作“现代中国蓝图”的定语,使“现代中国蓝图”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也使整句语义系统更加精确。 (七)反复概念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类别①连续反复。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②间隔反复。如: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作用①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②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韵律美 [即学即练]13.下列各项中,没有运用反复手法的一项是()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B.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C.一阵风吹来,这密如瀑布的雨就被风吹得如烟,如雾,如尘。D.春光隐匿进了山洞,夏日招摇着路过眼前。别了。别了。别了。这一年四季盛放的美。解析:C项,“如烟,如雾,如尘”是词语排比。答案:C 14.简要解说下列语句在反复方面的特点。(1)来吧,来吧,相约九八。来吧,来吧,相约一九九八。(《相约九八》)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刘成章《安塞腰鼓》)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反复使用“来吧”“相约”,表现出真诚的邀请。(2)采用反复的修辞,使文章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感情达到高潮。 (八)设问概念为了引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再作回答作用①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的气势,引起读者的注意,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②可使行文有波澜,收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即学即练]15.下列各项中,没有运用设问手法的一项是()A.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C.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解析:A项是反问句。答案:A 16.简要解说下列语句在设问方面的特点。(1)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先提出问题,然后自答“天地一沙鸥”。这样设问,容易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无穷的想象,并能结合此情此景,感受到作者的寂寞漂泊之感。(2)诗人首先提出一个“为什么”的问题,然后接着自己给出答案,“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的提问并非针对他人提出并希望得到答案的疑问,而仅仅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而引起读者的思考,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九)反问概念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是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类别或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或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且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句中。例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作用①加强语气,增强句子的气势和说服力。②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情感,加深读者印象 [即学即练]17.下列问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B.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C.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解析:B项为反问,其余三项为设问。答案:B 18.简要解说下列语句在反问方面的特点。(1)报纸没有这么大的魔力吗?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契诃夫《变色龙》)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用“魔力”来表达报纸的影响力,用反问强调报纸的影响力之大。(2)奥楚蔑洛夫替狗辩护的反问“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一句,使其见风转舵、专横跋扈的本质暴露无遗。 精准突破二 区分四对易混修辞(一)比喻与比拟1.性质、作用不同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是用喻体比本体,重点在“喻”;而比拟却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2.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比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比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即学即练]19.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目前,我正在兴致勃勃地对我的作品“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句、段删去。B.嫉妒是刀,最后不是插在别人身上,就是插进了自己心里。C.就像唱一首歌似的,人生的历程如果一直唱高调,是会累坏嗓子的。D.“这个手术我来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如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解析:A项为比拟,其他三项为比喻。答案:A 20.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个字。雪 寒风 疲惫 路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雪在轻盈地跳舞,悄无声息地落在伞上。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似一把锋利的刀,切走了我身上仅存的一点暖意,却无法赶走我的疲惫。远处,路灯的橘黄色灯光暖暖地照亮了我回家的路。 (二)借代与借喻1.区分技巧①看实际上是两种事物还是一种事物借喻所用的喻体和本体是两种事物,而借代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原来事物的一部分来指代该事物②看它们构成的基础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本体和喻体这两种事物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而借代中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却基本上指的是同一事物,构成借代的基础则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相关性③看能否变成明喻凡借喻大都可以变成明喻,而借代则不能 2.举例辨析[例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可改为明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像毒蛇猛兽”。将改后的明喻代入原句,换掉原句喻体,原句依然流畅[例2]“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用“驼背”来代指有“驼背”特征的“五少爷”,是以形体特征来代指人,因而是借代 [即学即练]21.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嚼得菜根,做得大事。B.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人。C.每一朵乌云都有它的金边。D.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解析:C项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都是借代。答案:C 22.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B.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D.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解析:A项,“衣冠”代指达官贵人。B项,“珠翠”代指宫女。C项,“孤帆”代指船。D项,运用的是比喻手法,将洞庭湖水比作白银盘,将水中小岛比作青螺。答案:D (三)排比与对偶排比对偶特点举例特点举例①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组成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①对偶仅限于两个语言单位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②排比句是连串式的组织,不要求对称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排排绿树迎春风②对偶要求对称(结构、词性相同,字数相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③排比句允许词语反复使用我们要吃饭,我们要穿衣,我们要生存,我们要革命③对偶句避免用词重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即学即练]23.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解析:首先排除D项,“蝉曳”是主谓结构,与“墙头”明显不对仗;其次排除B项,题干例句中“雨细”是主谓结构,与“无语”明显不对仗;C项中的“带雨来”不如A项中的“聚落花”与“垂纤草”对仗工整。答案:A 24.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一步,分析题目要求。题干要求运用“比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比喻手法,要求有明确的本体和喻体,这里的本体是“健康的心理”,喻体可以是一盏灯、一股暖流、一束阳光等积极的事物;排比手法,要求语句由三个及三个 以上结构相对一致、意义连贯、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分句构成。第二步,分析横线前后的内容与横线处要填句子的关系。由横线前的“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可知,横线处应具体写出“健康的心理”的重要意义,且语句内容要乐观,积极向上。答案:(示例一)它如春风,吹走我们脸上的愁云;如阳光,驱散我们心头的阴霾;如暖流,融化我们心里的坚冰(示例二)它如明亮的灯火,温暖寒冷的暗夜,驱散心头的迷雾,照亮回家的路途 (四)设问与反问设 问反 问自问自答问而不答,人们可从问句本身得出答案本身不表示肯定或否定什么,在后面答案中说出本身就包含着作者的意思为了提醒注意,引发思考,句末只可用问号为了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 [即学即练]25.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出了荔枝树林夜色的浓郁和美好。B.“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大海涨潮时的有力气势。C.“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我是一辈子没有到过蒙大拿的。”运用设问,揭露了资本主义自由竞选的虚伪性。D.“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夸张和比喻,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解析:C项,“设问”说法错误,应该是“反问”修辞。答案:C 26.下面是某同学在教师节给老师写的感谢信的开头,请替该同学续写两句话,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意。要求:使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40个字左右。老师,在这属于您的节日里,让我怎么感谢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老师,您是海,我是舟,没有您的承载,我怎能扬帆远航 老师,您是山,我是泉,没有您的孕育,我怎能涓涓流淌 精准突破三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一种综合性的赏析活动,它同文学作品中的赏析稍有不同:第一,它是在一个大的语段中而不是一篇文章中进行的;第二,它主要着眼于语言层面,或者说,它是以语言为主的综合赏析活动。这种新题型主要考查语句鉴赏。要做好这道题,须综合运用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词语锤炼、文体特征、逻辑事理甚至文章学的知识内容来解答。赏析句子表达效果,要定准角度,析透效果。(1)定角度。这种题型一般是多角度赏析。这些角度主要有:①句式效果;②修辞效果;③词语角度,如是否使用了叠字叠词、色彩词,还有语体风格等;④语境角度,看句子在语意、褒贬、句式上是否与上下文协调一致。(2)析效果。注意角度与效果要对应一致,效果分析要结合语段,要具体化,不能只答套话,只说空话。 [典例](2022·全国乙卷改编)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那时,小镇上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一律到照相馆留影。而且,小镇只有一家照相馆。照相而入“馆”,顺理成章,这样的场所不大不小,半家常、半神秘,不单规模、形制上端庄含蓄,其幽暗也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高贵感,牵动人心,令人神往。自上中学后,我曾和多位好友去照合影,进了这个面积不大的地方,交费、开票、整理衣服,就要坐到照相的凳子上了,大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问话: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我们男孩平时不大在意的问题,照相的时候会一下子冒出来。不过没关系,旁边总会有别的人提醒: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那时,小镇上 的孩子们不可能有什么照相的条件,只得依赖照相馆来存放我们的青春、温情、期待。照完相,我们会依然惦记着这件事,甚至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迫不及待地想看到照片上的自己,等待在取相单上所标的“某月某日下午三点”或“某月某日上午十点半”那个时刻看到照片。在我的记忆中,取相片这件事从来没有出现过忘记或滞后的情况。照片即将从简陋的纸袋里抽出来的那一刻,我们经常心脏狂跳不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表明说话人语速极快,情绪急迫,表明照相时的紧张、兴奋,唯恐自己照得不好看;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形象地展现出跟朋友照相时大家互相帮对方检查,期望留下美好形象的友爱、互助的美好氛围。 思维解析:第一步,定角度。考查点一是用词,代词“我”与“你”。考查点二是句式。这两者结合一起考查。第一处一连串问题只用一个“我”字,但句式短,语气急促。而第二处是朋友间的互相提醒,因此连用三个“你”。句式虽短,但语气并不急促。第二步,析效果。第一处是照相人唯恐自己照出来不好看,因此着急地询问同伴,能够突出这种急迫而又兴奋忐忑的心情;第二处这些问题,并非一下子都看出来的,有可能间隔了一点时间;或者这些提醒并不是一个人发出的,这样写表现出大家一起去照合影的紧张而又兴奋、热闹情景,也写出当时友爱、互助的美好氛围。 [即学即练]27.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请简要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在一片翠绿之间,星罗棋布地点缀着一块金黄的色彩,颜色稍微跳脱,但并不显得突兀。这便是山里的麦田。山里不比平地,没有广袤的一望无垠的土地,也没有如黑土地般膏腴的土壤,不过勤劳的山里人总能用他们的智慧去创造出耕地。一次次挥锄,一次次弯腰,一趟趟担肥,他们清除荒草,拣尽石块,让原本硬结的土地变得松软、肥沃。于是,山间就有了耕田。一块块、一洼洼、一行行,大的能顶上两个篮球场,最小的还不过三五尺见方。因为只能依据地势而开垦,它们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长方形的,有圆形的,更多的是叫不出名字的不规则图形,几乎没有方方正正的标准的农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从句式看,“一次次挥锄,一次次弯腰,一趟趟担肥”由三个偏正短语构成,“一块块、一洼洼、一行行”由三个数量短语构成,这样构成了整齐的排比句式;从用词看,“一次次”“一趟趟”重复使用,形成反复的修辞效果,强化了山里人创造耕地时的艰辛,满含着赞美之情;从修辞看,“一块块、一洼洼、一行行”运用借代修辞,用数量词借指耕田,形象地描写耕地的状态。答案:①排比,句式整齐,增强了语势;②“一次次”“一趟趟”叠用,写出了山里人的勤劳艰辛,赞颂了他们对土地的热爱之情;③“一块块”“一洼洼”“一行行”,用数量词借代,借指耕田,描写出山中耕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特点。 2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站在山谷的边缘,看到山谷不深,虽有裸露的岩石,但没有悬崖峭壁奇石异峰,也没有雪浪翻卷飞瀑轰鸣。从谷底到谷顶,从眼前向纵深,绿是山谷的主旋律。那浓浓的绿、淡淡的绿,是树,是草,是野花的茎和叶。它们高低起伏,随着山谷而绵延。绿色的中间开着许多异样的花,有白色的老鸦瓣、照山白,红色或紫色的马兰花、益母草、锦地罗……这些花,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散落在山谷里,阳光一照,仿佛千万颗星星在眼前灼灼闪耀;微风一吹,又像千万张稚嫩的小脸儿在向我微笑。我陶醉于山谷里,欣赏着这里的每一朵花。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树、草、野花的茎和叶都是绿色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原句强调了树、草、野花的茎和叶呈现出的不同绿色,体现了“绿”的层次性;②原句“浓浓”“淡淡”等叠词的使用,生动地表现了绿的特点,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③原句使用短句,语言活泼,节奏灵活,与原文风格一致;④原句使用排比的手法,结构整齐,增强了语势,突出了“绿是山谷的主旋律”;⑤原句承接上文“绿是山谷的主旋律”,与上文叙述对象一致。(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任务2考点突破考点5句子表达效果分析教师用书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任务2考点突破考点5句子表达效果分析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二语言文字运用(Ⅱ)第1讲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二语言文字运用(Ⅱ)第2讲语言表达得体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二语言文字运用(Ⅱ)第3讲图文转换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一语言文字运用(Ⅰ)第1讲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一语言文字运用(Ⅰ)第2讲第1节补上一课学好语法知识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一语言文字运用(Ⅰ)第2讲第2节理解并掌握蹭六大类型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一语言文字运用(Ⅰ)第2讲第3节正确辨析并修改蹭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一语言文字运用(Ⅰ)第3讲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课件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3-08-23 12:00:02
页数:60
价格:¥2
大小:522.5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