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1小说阅读任务3考点突破第4讲高矮与俊丑皆涉题中义--分析概括形象教师用书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4讲 高矮与俊丑,皆涉题中义——分析概括形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因此,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成为小说阅读命题的考查热点。本考点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概括人物形象特点;②鉴赏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③分析形象(人物形象及其他物象)的作用。题型一 概括人物形象特点【链接教材】回顾课文《祝福》,概括祥林嫂的形象特征。角度形象特征身份寡妇、佣工、乞丐 地位社会最底层被侮辱、被损害的妇女经历一寡,再寡;丧夫,失子;在鲁四老爷家两次帮工,最后被赶出门,沦为乞丐性格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不断挣扎与抗争心理希望、恐惧、迷惑、质疑(2020·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书匠(节选)葛 亮秋天的时候,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父亲问他怎么回事。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板来。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老董说,咱们看秋去。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停住了。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沿着水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开来。我问,这是什么树?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那里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海胆。老董说,收橡碗啊。我问,橡碗是什么呢?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壳也爆开了。这壳子就是橡碗。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看到我们,便慌慌张张地跑远了。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那汤就是好染料啊。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赢喽。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不了。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有删改)1.(根据指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解题指津:第一步:结合上下文,理解语段含意。①前文说老董带“我”来到橡树林,画线处有“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说明橡树林是老董职业的起点,面对这个职业起点,老董心里充满了对旧时光的感慨;②老董指给“我”看爷爷作画的地方,且他还清晰记得爷爷当时说的话,这些都体现了老董对前辈的深切怀念。第二步:分清描写类型,抓关键词句。画线处老董的状态由“静静”到“肃穆”,再到“喃喃”;文中还说“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表现出老董内心有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第三步:组织答案。答案: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2.(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解题指津:第一步:审题干,定题型。根据题干,可知本题属于“人物形象概括分析类”题目。解答此题,首先要从文中找到描写老董的语句,然后进行分析。第二步:明角度,找对应明角度找对应从叙述角度小说开头通过小龙的叙述,交代了老董在研讨会上公开叫板请来的专家,并立下军令状,由此可概括出他“坚持行业规矩”的匠人精神从描写角度小说中描写了父亲与老董就修书是否值得的话题的对话,从老董坚定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恪守职业操守”的匠人精神从情节角度小说后半部分写老董反复试验,从不气馁,终于染出蓝绢,完成了修复任务的情节,这体现出老董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第三步:组要点,定答案。答案:①坚持行业规矩。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②恪 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认为“值得”。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任务。[提示]解答这类题,常因以下问题而失分:①形象(或性格)特点概括不全。不能从“情节”“描写”“叙述”“评论”“背景”五个角度全面检索相关信息,遗漏一些典型信息,出现要点概括不全的失误。②概括加工能力不强,答案要点重复或混乱。检索信息后,只作分条罗列,要点过多容易造成角度重复或者同类合并不当,出现要点重复或混乱的现象。题型二 鉴赏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多方位的,它凭借各种艺术手法既对人物形象进行直接描写(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又对人物进行间接描写(如侧面衬托)。塑造人物形象常见手法解答人物形象手法题的“三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看题干要求和文本内容,确定答题角度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还是两者兼有。第二步:找对应,细分析。从文中找出正面描写或者侧面描写对应的内容,根据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相关知识,指出运用这种手法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第三步:析效果,组答案。指出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再根据题干要求整合答案。【链接教材】指出下面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说说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节选自鲁迅《祝福》)答案:比喻。突出祥林嫂在精神上受到毁灭性打击之后胆小、恐惧、怕见人的心理状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小步舞[法]莫泊桑大灾大难不会让我悲伤。我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跟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它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打开顶针般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带微笑。他手里总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地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在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他也鞠了个躬:“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先生,我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我一吃完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他意外得打了个哆嗦。“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王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有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儿也没听懂。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老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坏了。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了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节选自短篇小说《山鹬的故事》,张英伦译,有删改)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解题指津: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明确了分析的对象及角度;“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可联系正面描写(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及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环境烘托和他人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等]。第二步:找对应,细分析。思考角度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细节描写文章第五、六段对老舞蹈师穿戴的描写(“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第六段对其手杖的细节描写(“他手里总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及后文对手杖来历的介绍等,都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语言描写小说通过对“我”与老舞蹈师之间对话的描写,透露出他不属于这个陌生的时代,表明了老舞蹈师对过去生活的怀想以及现在内心的痛苦与无奈环境描写通过对“似乎被人遗忘”的卢森堡公园的苗圃的描写,烘托出老舞蹈师内心的失落,从侧面衬托了老舞蹈师的心理状态第三步:析效果,组答案。根据第二步的分析,概括出表达效果,然后分条组织答案。答案: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出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提示]解答这类题,常因以下问题而失分:①手法找不全或找不准。对典型的描写文字检索不全,或对检索到的文字加工提炼不准确,就会出现手法找不全或找不准的失误。如本题就容易遗漏“典型化的场景”的手法。②只答手法,缺少分析,或分析啰唆。如本题在分析时很可能出现简单罗列原文描写文字的情况。题型三 分析形象的作用小说中的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物象。小说人物角色作用 小说阅读“人物角色作用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问的是人物角色的作用,作答时却需要由此向小说其他要素扩展,将人物和“情节安排”“结构设计”“主旨表达”“人物关系”等方面相勾连。因为小说是一个整体,“人物”“情节”“环境”“结构”“主旨”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角度小说人物角色角色解读人物主次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的中心次要人物与主角发生同一或相对立的关联情节事件(矛盾冲突)设置故事讲述者、观察者第一人称叙述者事件旁观者当时在场,不影响故事发展的走向冲突参与者冲突双方,有阶级冲突、性格冲突情节推动者推动下文情节发展结构线索级人物贯穿全篇,事件处处为他所知人物关系主要人物的陪衬者与主人公有相同或不同之处,可正衬,可反衬对众多人物穿针引线的联系者联系人物,使各方因他而“相遇”情感(主题)情感抒发者、觉悟者表现主旨答准主要人物作用题的“三关注”1.关注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应首先考虑与小说的情节关联,因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完成都与情节密切相关,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在对情节产生推进作用。2.关注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必须考虑小说的主题,因为小说的目的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要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最根本用意。3.关注对社会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或作用,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链接教材】1.《祝福》中,作为次要人物的“我”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的,“我”是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人。2.《老人与海》中,凶猛和残暴的“鲨鱼”象征着神秘的命运与不可知的世界,写“鲨鱼”的凶猛和残暴,主要是为了烘托圣地亚哥的刚毅、顽强。 阅读《小步舞》,(文本见本专题第4讲题型二“典型例题”),完成后面的题目。(次要人物的作用)“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解题指津:第一步:给人物定位。根据题干要求,回顾文本内容,确定“我”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把握“我”的性格特点。第二步:找准切入点。考查人物形象的作用。首先明确第一人称“我”的作用是什么,然后结合作者的表达意图,从情节、对主要人物的作用等角度进行思考。思考角度作用效果第一人称的作用能够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对情节的作用“我”在公园巧遇老舞蹈师,对他产生兴趣并和他成为朋友;“我”向老舞蹈师咨询小步舞,老舞蹈师和老伴一起跳起小步舞,由此可以看出“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对主要人物的作用小说中的故事在“我”内心深处留下创伤;望着老舞蹈师和他妻子跳小步舞,“我”感觉“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我”和老舞蹈师心灵相通。由此可以看出“我”衬托和塑造了主要人物第三步:组织答案。答案:①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能够增强小说的真实性。②由于“我”的参与,情节得以推动。“我”在公园巧遇老舞蹈师,对他产生兴趣并和他成为朋友;“我”向老舞蹈师咨询小步舞,老舞蹈师和老伴一起跳起小步舞。③“我”的存在有利于衬托和塑造人物。小说中的故事在“我”内心深处留下创伤;望着老舞蹈师和他妻子跳小步舞,“我”感觉“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我”和老舞蹈师心灵相通。[微提醒]解答人物形象作用题,很容易出现模式化答题的情况,只知道答题的角度,不能结合文本进行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代 狗①沈从文“你莫起来,还要老子捶你罢?”“噢……人家脚板心还痛呀!”代狗烂起两块脸要哭的样子。但他知道他爹的手,除了拧耳朵以外,还会捏拢来送硬骨梨吃的,虽然口上还想撒一点娇,说是脚板心不好,终于窸窸窣窣从那老麻布蚊帐里伸出一个满是黄毛发的脑壳——他起床了。“快!快!放麻利点!” “噢……”他爹老欧,坐在那趋抹刺黑的矮矮茅屋里一张矮脚板凳上搓着索子,编排草鞋上的耳朵。屋里没有个窗子,太黑了,他的工作,不得不靠到从破壁罅里漏跑进来的天光。“你不瞧石家躼②代狗同鸭毛崽不是天没亮就爬起来上坡去吗!”“我脚还——”“脚痛就不上坡罢?”代狗用手背擦了一下眼屎,把腰肩翻了一下,从土墙上取了一双草鞋来坐在他爹左边。“我割担草——”“这几天鬼要你草。……怕哪样?仍然到后山去砍,和尚来时,脚放麻利一点。实在是翻不过坳来,把毛签朝茨棚里一摔,爬上树去。老和尚眼睛猫猫子,赶不到你们,还不是又转庙里去睡觉了——再慢慢地转来,不行吗?”“你讲得容易。”“你剁时轻一点啰。”“闪不知碰来抓到了,那怎么办?”“他口上大喊大叫,什么‘抓到!抓到!抓到帮我捶死这偷柴的苗崽崽!’其实也不过是口上打哇哇,哄哄小孩子!当真你怕他抓到你就敢捶个净死罢?”代狗想起昨天的事情,不由得又打了一个冷噤。这冷噤的意思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爹是无从注意的。……托,托,托,这边刀砍一下树身,那边同样声音便回响转来。鸭毛崽正高高兴兴唱着——高坡高坳竖庵堂,攀坡盘岭来烧香;人家烧香为儿女,我家烧香为娇娘。忽地,老和尚凶神恶煞的样子,发现于红墙前了。搂起大衣袖筒的灰布衫子,口中不住喊“抓到!抓到了!”一直冲向自己所站的地方来。他们都懂得老和尚的意思了。便丢开了未剁完的树,飞一般逃,跳了四五棚茨窠,越过两条老坎,跑跑跑跑,才听不到老和尚“抓到……”的声音。危险固然脱了,但当狂逃的当中,一颗牛茨却趁代狗脚板踏着它时,一钻钻进代狗脚心了。虽经鸭毛崽设法拔了出来,却已流了许多鲜血,而且到今早脚着地时,还略略感到一点痒疼。脚本来不算回事,但和尚那副凶神恶煞的脸在他脑中晃来晃去时,却似乎能够把代狗的身子缩小了,缩到比灶头上正在散步的灶马③还小。他终于嗫嗫嚅嚅说出他不愿去的意思了。“万一再去被他抓到,纵不当真捶死我,但把我手膀子用葛索一捆,吊到山门前去示众,那是做得到!到那时,让那些朝山的娘女们,这个觑一眼,那个觑一眼,口里还要不干不净骂些‘小强盗应该’‘这鬼崽那末躼就偷人东西,到大时只好砍脑壳’一类丑话,那以后怎 么见人?”“那时老子会到大坪赵家去请赵老爷讨保。”代狗听到他老子的话,没有什么可借口。他若是城里人读过书的小孩,那怕也会再想个方法同他爹来嚼,可惜没有读书的人就这样笨!他无聊无赖地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走到灶边去把挂在柱上的镰刀往屁股后一别,略注意到灶上那三匹从从容容正在散步的灶马一忽儿,说了句——“爹,你进城时多买块豆腐”走出去了。老欧虽说因了自己不大会做家务,又老爱喜欢喝一杯苞谷子酒串串筋骨,弄得手边紧紧的,时常要他十岁大的代狗跑到南华山庙背后去做点冒险事情。但他究竟是一个有把握的人啊。他记到有人在三年前为他推算流年的结果,是命当午水,须过六年才转运,所以这六年中他决定忍耐到等运气来时再戒酒。他也曾想到纵或代狗被和尚一把捞到,真的要绑到山门去示众时,很可以像从前石家躼代狗的爹偷竹子事情一样,挑一担松毛到赵大发家去,对大发或大发屋里人磕一个头,天大的事也熨帖了。因为大发的嘱咐“只要有事,关于庙前庙后的纠葛,同我来说,老和尚不敢不遵。我曾见过他炖猪蹄子,一张扬出来,他就不得了!”也还在他耳边。不过,老欧的意思,也并不是专以为有大发方面可说情,就斗着要代狗崽去受老和尚恐吓!他实在还有别的主意。他知道代狗崽人虽小,但很伶精,跑得快,决不至会为猫猫眼的老和尚抓到。不然,这面一根柴没有得到,那面倒反而要挑一担值两百制钱以上的干松毛请人讲情,这算盘怎么打法呢?(有删改)【注】①代狗:苗族人称呼小孩为“代狗”。②躼(lào):身长瘦小。③灶马:一种活动于灶台与杂物堆的昆虫。1.(分析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代狗有着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①由文中代狗被父亲逼着去偷柴贴补家用可得出,代狗生活贫困,迫于生计,过早地被生活重担压得喘不过气;②由父亲老欧对代狗的评价“他知道代狗崽人虽小,但很伶精,跑得快,决不至会为猫猫眼的老和尚抓到”可得出代狗机灵,人小鬼精;③由代狗担心被抓后会被捆去示众但又不得不去偷柴可得出,代狗年龄虽小却很懂事,被迫偷柴却有自尊,犹豫不前却又无可奈何。2.(概括形象特点)鸭毛崽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试简要概括。答案:鸭毛崽是一个懂事、勤劳、善良、性格开朗、乐于助人、胆大心细、机灵敏捷、勇于分担家庭生计的孩子。3.(分析人物手法)小说塑造父子俩具体运用了哪些手法?试简要分析。答案:①心理描写。如代狗害怕老和尚,老欧想儿子砍柴是否被捉。②动作描写。如代狗起 床、拿镰刀等,老欧搓索子、编排草鞋耳朵等。③语言描写。如小说中父子俩的一系列对话。④对比手法。如老欧将鸭毛崽与自家儿子进行对比,代狗将自己与灶马进行对比等。课时质量评价(九)分析概括形象(建议用时:3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人与墓解放海南岛战役之前,他已经是名连长了。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他负了伤。战役结束后,在他的坚持下,他转业回到了二龙山。他拒绝县里的工作安排,选择留在二龙山做了一名护林员。他每天在山林里转悠,这看看那摸摸,他会长时间在当年伏击地驻足,每次站在昔日的战场上,他就会想起多年前在这里打响的那场伏击战,想起那几个参军还不到一个月的女护士。她们站在院子里忙碌地布置着战地医院,有说有笑,她们讲话的声音很好听,像林地的鸟叫,她们的身影是那么生动,仿佛她们是一群来到他家的天使,院子里,整个二龙山都亮了。他望着她们的身影,就是那会儿下决心参加担架队的。他和二狗子抬一副担架,一趟趟地从阵地上抢救伤员,每次把伤员抬到院子里,都能看到她们的身影。只要一看到她们,他浑身都是力气。二狗子受不了了,瘫坐在地上,他怕耽误抢救伤员,揪起二狗子的衣领往阵地上拖,二狗子的脖子被勒住了,一边咳一边说:“你不累呀,这都跑了十八趟了。”他们冒着敌人的炮弹和吱吱飞过的流弹奔波在后方和战场之间。远远近近的阵地已经焦灼了,枪炮声已经听不出个数了,像一锅沸腾的粥,他第一经历这种场面;最初他是慌乱的,甚至惧怕。往返阵地和医院几次之后,他看到了马花花、苏婉婉这些女兵,他慌乱的心开始镇定了。她们的年龄和自己相仿,甚至比自己都要小,她们在枪炮声中是那么镇定自若,仿佛置身战争之外,他看着她们冷静的样子,自己也随之沉稳下来。伏击战打到第三天上午,他和二狗子抬着一位伤员从山上撤下来,正往医院赶,离他家院子几十米时,他看到一发炮弹在他家院中央炸开来,有两个停放在院内等待救护的伤员被炸上了天,马花花、张小草她们奔出来,去拖那些躺在院子里的伤员,就在这当口又有几发炮弹落了下来,接二连三地在院子里炸响了。他亲眼看见,她们被炮弹炸飞,有的直接倒在了地上。关于她们的记忆在那一瞬间定格了。眼下一切都物是人非了,甚至看不到当年伏击战时的痕迹了,炮弹在山上炸出的坑,已被雨水冲平,上面又长满了蒿草,此刻在他眼前旺盛着。唯有那些留在山上的墓地在静静地立着。他每天起床站在院子里都会看到她们,他遥望片刻,然后就去山林里转悠。护林防火是他的工作,听着树林里的鸟鸣,仿佛是她们在唱歌,一想起有她们的陪伴,他的心情就愉快起来,他挺起胸,加大步伐,在林地里转了一圈,最后就回到她们身旁,他会冲她们说:这天真热。他又抬头望眼天:估计明天要下雨了。仿佛这几名女兵不是长眠在地下,而是就 立在他的眼前。他站过了,说过了,又冲她们低低说一句:我该回家了。然后曲了几曲折了几折,顺着自己踩出的小路一步三回头地向家走去。他已经二十大几了,母亲操心着他的婚事,二狗子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爹了,二狗子领着自己的儿子上山来看过他。二狗子的目光——直瞄着他右臂空荡的袖管。在四平第三次战役中,他动员过二狗子和他一起参军,二狗子拉着他说:我不去,你听我话也别去,打仗会死人的,咱们二龙山埋了多少人呢。他甩开二狗子的手臂——他想到了那几个女兵,花样的年纪,她们都不怕死,一个男人说自己怕死,他从心底里瞧不起二狗子,自己报名参加了部队。从那以后,他不论走到哪里,都觉得她们正在用目光望着他,他的一举一动似乎她们也能看得到,他就在她们目光的交织中一路向南。同村的人,不仅二狗子成家立业了,和他同龄的伙伴都已经成家过日子了。唯有他还孤单着。媒婆领着姑娘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媒婆们都说他心气高。他听了媒婆的议论,只能在心里苦笑一番,他不是看不上这些姑娘,是他忘不了那几个天使一样的护士。一晃他就三十出头了,错过了成家的最好年华。又一晃,人就到了中年。又是一晃,他到了退休的年纪。政府又派来了一名守林员。他虽然不再是守林员了,但多年养成的习惯,他每天仍在林地里转悠,转悠一圈之后。他就会来到她们的身旁,坐在她们的中间,目光依次地从她们的墓碑上扫过,张小草、马花花、苏婉婉、蔡蓉蓉,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们的样貌依旧清晰地浮现在他的眼前。张小草生性腼腆,说话细声细气。马花花活泼调皮,睫毛很长,总是忽闪着眼睛看人。她为他包扎过伤口,用牙齿咬断绷带那一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他一遍遍地把她们的音容样貌温习过了,他觉得她们就在他的身边。他就说:“天凉了,该多穿点衣服,小苏哇,你身子骨弱,吃东西别贪凉。”此时,正是冬天,山上山下被雪盖了,皑皑的一片。她们的墓地被他清扫过了,露出墓和碑,静静地立在他的眼前。坐过了,说过了,他慢慢地起身,沿着那条小路,又曲了几曲折了几折,向家走去。后来,他走了。政府就依他的遗嘱火化后把他葬在山坡上。人们发现,他的墓地在他屋后的上方,目光越过他的房顶,正好可以清晰地看到那几个女兵的墓地。(选自《湖南文学》2018年第1期,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写一名退伍老兵为当年在二龙山牺牲的护士们守墓的故事,那几座坟墓构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B.虽然故事的时间横跨了主人公的大半生,但作者把人物的主要活动聚焦于墓地这一特定空间,显示了高超的叙事技巧。C.小说中现实与回忆交织穿插,既拉开了时间距离,又使小说情节紧凑集中,艺术描写更加真实,人物形象丰满立体。D.结尾写主人公的墓地与女兵们的墓地相对,进一步升华了他终生守护女兵们的情感,增 添了文章的浪漫色彩。C 解析:C项“小说中现实与回忆交织穿插……使小说情节紧凑集中,艺术描写更加真实”错,“现实与回忆交织穿插”的艺术效果是使小说情节更丰富完整,不能使小说情节紧凑集中,也不能使艺术描写更加真实。2.对小说中守护墓地相关情节的叙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眼下一切都物是人非了”暗示战争年代过去,人们已经淡忘了烈士当年所做出的牺牲,这与他坚持守墓一辈子形成鲜明对比。B.“听着树林里的鸟鸣,仿佛是她们在唱歌”,既是他置身山林的真实感受,也是他永远铭记当年动人情景的形象表现。C.守护墓地时,他会坐在她们中间,和她们说话,一遍遍地温习她们的音容样貌,这是因为他把自己看成是护士们生命的延续。D.“曲了几曲折了几折”这一细节一再出现,既体现出他每次看望完墓地后的留恋不舍,又具有含蓄隽永、回环往复的审美效果。A 解析:A项“人们已经淡忘了烈士当年所做出的牺牲”错,文中写“眼下一切都物是人非了”暗示了战争年代已过去,但没有表现人们已经淡忘了烈士当年所做出的牺牲。3.小说中,几个女护士虽不是主人公,却有重要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①勾连情节。小说情节时间跨度长,以退伍老兵为几位女护士守墓展开情节,使情节更加紧凑。②引领人物。几位女护士在精神上引领主人公参加革命,经历战争洗礼,实现品格的提升。③凸显主题。小说通过描写几位女护士青春美好的形象,表现仰慕英雄、守护崇高的主题。④引发深思。引起读者对生命的长短与价值、对爱的意义的思考。4.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文中的人物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但作品却有直击人心的感染力。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原因。答案:①有活泼动人的青春魅力:女护士正值花样年华,虽身处险境,却镇定自若、有说有笑,展示了青春的美好与活力。②有令人钦佩的品质:年轻女护士英勇无畏的品质、主人公一生执着守护的精神令人感动。③有真挚深沉的情感:作者关注人物的内心,主人公对女护士的情感超越爱情亲情,感人至深。④有细腻感人的细节:主人公在坟前对逝去多年的女护士的叮嘱,令人动容。⑤有精巧完整的结构:小说聚焦墓地这个场景和守墓这一情节,穿插对过去的回忆,将回忆与现实奇妙交织,打动读者。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风雪友情金克木这位来教小学的小学毕业生到校时只见史校长和一个看门兼做饭的工人。史校长有三十来岁,态度严肃,总像有什么心事。相处半年,见面不多,少年总记不起什么时候曾经见他大笑过。校舍是一所破旧的大庙,主要建筑只是一座大殿,算是各班共同教室。殿两旁隔开 的两小间屋,一边是校长卧室兼办公室,一边是教员卧室。中间是吃饭等共同活动的场所,用板壁和后面大教室隔开。几天内又来了两位教员。一位姓石,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本县一位石烈士的本家侄子。一位姓王,皆在武汉进过什么干部学校,大革命失败,才回家来。王老师总爱弹风琴唱“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的《道情》。石老师身体不好,总爱躺在床上,但并不睡觉。他们都比这个小老师大几岁年纪,又多了不少阅历。有一天王老师忽然板着脸问他:“你读过《共产主义ABC》没有?”“没有。”“没读过《共产主义ABC》的,能是共产主义者?我来教你。”“书在哪里?我去拿。”“你拿不到。书在这里。”王老师用手掌拍一拍肚子,石老师斜靠在旁边的破藤椅上,笑了起来。“这本书是危险读物,怎么能带来带去?我一章一章、一句一句背给你听。好好用心记住。第一章,商品。”“怎么?你把全书都背下了?”“那是当然。”小老师也不感惊异,因为他早就背过古书和一些白话文,不过还没有背诵过犯禁的翻译外国人的书。第一章的题目“商品”,他就不懂。可惜王老师的背诵和讲解开始没有多久就开学,只匆匆说了全书大意,没有工夫也不可能再这样大声讲什么价值、价格、资本了。眼看就到冬天了,一天,史校长把这个小老师叫进了自己的屋子,对他说:“现在有件非常重要的紧急事,我不能亲自去,只能你去办,听我讲完就出发。你的课我来教。注意听清楚了:先到团城子小学,那里有一位毕校长等着你。什么介绍信都不能带,你只要对他说是我叫你去的就行了。一切听从他的。他会带你去堰口集。他是那里的小学校长。在那里,这一两天内有一次重大会议,不过并不要你参加,一切由毕校长主持。毕校长会把结果告诉你。你立刻回来向我报告。任何文字记录都不许有,只有凭心里记。明白了吧?立刻出发。到团城子只找毕校长。对任何人,不论是谁,都不能说你的事,不能提到我,只除了对毕校长一个人。有什么不明白的没有?好!快走。”小老师悄悄走出校门。学生都中午回家了。老师和工人都在自己屋里。他快步溜出村子,向团城子进发。刚到团城子小学门口,只见一个约莫三十岁的穿着长袍的人站在那里。没等他开口,那人便问:“你是哪里来的?来找什么人?”他刚说出是来找毕校长的,就听那人放低声说:“我姓毕。谁叫你来的?”“史校长。”“好,随我马上走。”不由分说就上路。不料这位毕校长身高体壮,一步至少有这大孩子的一步半,没走几步 路就把他抛在后面。他连赶带追,毕校长头也不回。出了村子,两人之间已经隔了一截路。毕校长仍然大步流星往前走,好像后面没有人同路。走了几里路以后,毕校长的步子放慢了,可仍不回头看。直到走出十里以外,大人才让小孩儿赶到约莫一丈开外之处。毕校长站住了,回头了,笑呵呵地说:“累坏了吧?亏你赶上了。现在可以一起走了。”原来他是有意撇开同伴的。“现在已经走出快十五里了。还得走十几里,走得动吧?天冷,出点儿汗不要紧,只是不要被风吹。”毕校长用手摸摸同伴的头,看看没有什么汗,很满意,说了句:“不赖。”又走了一段路,毕校长忽然脱下了长袍,往肩上一扛。这时露出了他身上挎着的一件东西。他一伸手把那些东西举起来,问:“认识吗?”“盒子炮(长筒手枪)。”“会打吗?”“不会。”“我打一只鸟给你看。以后我可以教你打靶子。”“还是不要放吧。”“怕什么?这里是我的地界儿了。”“不是怕,是不想你浪费一颗子弹。”“那好,不打了。”“要打,也得穗子撩高些(往天上打枪)。”小孩子不由得卖弄一句新学来的江湖黑话。“哈!你还会问两句,告诉你,会不全,就不要卖弄。三句话答不上来,就会闯大祸。你懂不懂?干这一行,不是靠嘴皮,是靠本领,靠名声。记住了?干大事不是耍嘴皮子。尽管我有这个(他一拍手枪),在团城子里也不能露相。靠嘴上几句话是不管用的。那是编故事或者闲谈的人用的。”毕校长这番教训给了他很深印象。史校长很少对他这样教训过,两人都是实干派,但表现性格不大相同。到了毕校长的小学,天已经阴了下来,不过黄昏,已像黑夜。呼呼的北风也吹起来了。吃完晚饭,毕校长嘱咐他不要出屋,不论听到什么响动都不要管。早早睡下,一切明天早上再说。这一夜大风大雪,一觉睡醒,雪停风止,太阳从云中时隐时现,房檐上滴起水来了。起来后吃早饭时,毕校长一言不发,面色阴沉,和前一天大不相同。早饭后,天晴了,毕校长告诉他立刻回去。化雪,路上泥泞,给他一双旧棉鞋,叫他慢慢走,小心别滑倒。雪深,又给他一根棍,探着路走,莫掉进路旁沟里,都嘱咐完了,没说一句正事。毕校长送他到校门外,又讲了讲回去的路怎么走。然后,他昂起头来,看着天色,嘴里咕叽几句,先高后低,忽高忽低:“霜后暖,雪后寒,现在还不算冷,快点趁有太阳走,说不定下午还会阴,尽快在中午 赶到才好。见到史校长说我问他好。(低声)谈崩了。(声音高起来一些)你认识路了,有空来玩。(又低声)谈不拢,完了。(又高声)快走吧。(低声)快撤。”说完转身进校门。本来不知道这位校长为什么要这样演戏,这时才明白了。不但门前有人走过来,而且斜对面的一大门里也走出来人。这时校内校外到处都有人。他赶回学校,两脚和两腿都成了泥糊的,身上也沾了不少泥。尽管有根棍,仍然滑跌了几次,幸好没有掉下沟。史校长等得不耐烦了,一听声音,跑出屋门,一把拉他进屋。“毕校长说:‘谈崩了。谈不拢,完了。快撤。’就这几句话。”史校长眉头一皱,吁了一口气,伸头向门外一望,转身把他推出去,说:“快回屋,把泥鞋、泥衣裳都换掉。你到什么地方去,做了什么,对任何人也不许说。”他换好罩衣、罩裤、鞋袜,再出来时,史校长门上一把锁。他不知哪里去了,饭也没吃。(选自《金克木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舍是一所破旧的大庙”,点出了学校的简陋,也暗示了当时开展革命工作条件艰苦、过程艰难。B.王老师总爱唱“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表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具备革命乐观主义精神。C.“一夜大风大雪”,既写出当夜环境的恶劣,又渲染出革命形势风起云涌,与当晚的重大会议相映衬。D.史校长“不知哪里去了,饭也没吃”,意在说明他为革命奔忙,废寝忘食,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D 解析:D项,“废寝忘食”错,曲解文意,只是出于当时革命形势考虑而暂时撤退了。6.关于文中三位教员谈论《共产主义ABC》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老师主动提出给小老师讲《共产主义ABC》,表现了王老师作为共产主义者时刻不忘发展革命力量。B.石老师的笑,包含王老师和石老师二人对小老师的认可,同时也说明小老师当时还显得有些稚嫩。C.对于王老师将书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小老师并未感到惊讶,说明了小老师对革命的认同和热爱。D.没有多久就开学,王老师没有工夫也不可能大声讲解书的内容,暗示革命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C 解析:C项,“说明了小老师对革命的认同和热爱”错误。小王老师并未感到惊讶的原因是他早就背过古书和一些白话文,不过还没有背诵过犯禁的翻译外国人的书。★7.有人评价这个“小老师”在这篇小说中“人小作用大”。请简要分析“小老师”在小 说中的作用。答案:①“小老师”是本文的线索人物,串联起本文的故事情节。②“小老师”是史校长和毕校长沟通的桥梁,通过“小老师”的眼睛,表现了二位校长的人物形象。③“小老师”不仅见证了两位校长的形象,文中也通过“小老师”的眼睛写到王老师和石老师,从而表现出革命战士的斗争热情和革命信念。8.在革命中,情报员所从事的是危险性很强的工作。本文用克制而有张力的人物语言叙写了传递情报的过程,这样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①史校长的话语短促、紧凑,毕校长的语言声调忽高忽低,充满了紧张感;②环境上渲染紧张的斗争氛围,与情节的展开相协调;③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集中,也制造了留白的艺术效果;④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谨慎干练、互相关心的革命者形象呼之欲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8-17 04:35:01 页数:19
价格:¥2 大小:853.3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