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卷02(浙江1月考)-【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模拟卷(浙江专用)(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模拟卷(浙江专用)黄金卷02(浙江1月考)(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为我国江西千烟洲、江苏常熟、山东禹城和辽宁沈阳四地农田反射率年变幅图。完成问题。1.图中丁地反射率年变化幅度大的原因是( )A.海拔高,空气稀薄B.昼夜长短变幅大C.冬季积雪覆盖率高D.水域面积分布广2.监测四地农作物长势状况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A.BDSB.GISC.RSD.GNSS【答案】1.C 2.C【解析】1.由所学知识知,地表以白色或浅色物体(尤其冰雪覆盖)为主时,反射率高,可知反射率高的季节应是冬季;夏季农田内均有农作物生长,各地农田反射率均较低。丁处反射率年变幅最大,说明丁地冬天冰雪覆盖广且时间长,可判断丁地是纬度最高的辽宁沈阳。丙乙甲最大反射率(冬季反射率)逐渐降低,说明冬季冰雪覆盖少且时间短,可根据纬度高低判断依次为山东禹城、江苏常熟、江西千烟洲。丁地是辽宁沈阳,以平原为主,海拔低,且海拔高低与反射率关系不大,A错误;只要有太阳辐射(光照)就有反射率,昼夜长短对反射率高低没有影响,B错误;沈阳夏季农田有农作物生长,反射率较低,冬季冰雪覆盖,反射率高,导致反射率年变化幅度大,C正确;辽宁沈阳地区,在四地农田中水域面积分布较少,D错误。故选C。2.BDS(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不能监测农作物长势状况,A、D错误;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不能监测农作物长势状况,B错误;RS(遥感技术)能实现对地物信息实时、动态的监测,C正确。故选C。
【点睛】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RS(遥感技术)能实现对地物信息实时、动态的监测。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中华龙鸟生存于距今1.4亿年的白垩纪早期,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页岩中,该岩层还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读“中华龙鸟化石图片”,完成下面小题。3.“火山灰”可能来源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A.地壳B.软流层C.地核D.下地幔4.中华龙鸟繁盛时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B.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C.三叶虫广泛存在海洋中D.裸子植物成为陆地代表植物【答案】3.B 4.D【解析】3.结合所学可知,火山灰和岩浆等火山活动喷发物一般认为发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4.由材料可知,中华龙鸟生存于白垩纪,属于中生代。我国华北东北抬升成为陆地在古生代,A错;太古代是重要的成铁时代,B错;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时代,三叶虫广泛存在,C错;裸子植物成为陆地代表植物在中生代,D对。故选D。【点睛】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海尔智能家居公司,提出了“让您的家与世界同步”的新生活理念不仅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产品,还面向未来提供多套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及增值服务。海尔智能家居使用户在世界的任何角落、任何时间,均可通过打电话、发短信、上网等方式与家中的电器设备互动。智能家居是IT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向传统家电产业渗透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目前国产智能家电种类多样,但同质化严重,存在售后维修难、老年消费市场疲软等问题。下表为相同配置不同品牌的智能家电价格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项目品牌价格/元
智能冰箱格力(中国)4000+西门子(德国)5000+智能电视(70寸)创维(中国)6000+松下(日本)11000+智能空调海尔(中国)3000+三星(韩国)4500+5.我国“智能家居”多选用国产品牌智能家电的原因是( )A.实用性强B.科技含量高C.质量好D.性价比高6.解决我国智能家电产业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快速更新产品,开发高端智能产品B.提升智能个性化品质,完善售后服务C.取缔中小型智能家电企业D.加大进口,替代国内生产【答案】5.D 6.B【解析】5.结合材料“相同配置不同品牌的智能家电价格比较”可知,表格中所列举的家电配置相同,实用性应差距不大,A排除;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其家电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应略高于我国家电,BC排除;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相同配置的家电,我国家电价格明显低于国外品牌,故我国家电的优势在于性价比高,D正确。故选D。6.结合材料“我国目前国产智能家电种类多样,但同质化严重,存在售后维修难、老年消费市场疲软等问题”可知,提升智能个性化品质,完善售后服务是解决我国智能家电产业目前问题的合理措施,B正确;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目前致力于快速更新产品、开发高端智能产品尚不现实,A排除;取缔中小型智能家电企业不利于家电行业整体发展壮大,C排除;外国产品虽然质量好、科技含量高但是价格也高,加大进口、替代国内生产不能满足国内消费群体对性价比高的追求,也不利于国内智能家居行业发展,D错。故选B。【点睛】智能家居制造是技术指向型工业。我国智能冰箱、智能电视和智能空调比同类国外产品价格都要低。独库公路即217国道独山子至库车段,横穿天山,连接新疆南北,又称天山公路。独库公路每年10月中旬到次年6月实行交通管制。开放通车期间,仍对7座(不含)以上载客汽车、核定载质量5吨(不含)以上货车限制通行。下图示意独库公路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从哈希勒根达坂到玉希莫洛盖达坂仅50多公里路程,正常情况下自驾时间需要约80分钟,主要是因为该路段( )A.海拔高B.弯道多C.路面滑D.车辆多8.独库公路禁止7座以上客车和5吨以上货车通行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环境污染B.保护公路路面C.提高通行速度D.减少道路事故9.规划中的独库高速公路不再季节性封路,主要得益于其线路( )A.更直B.更平C.地势低D.少滑坡【答案】7.B 8.D 9.C【解析】7.据材料可知,独库公路翻越天山,而哈希勒根达坂和玉希莫洛盖达坂两地50公里距离高差达210米,坡度大,为了降低坡度,修建盘山弯道,车速较低,B正确;如海拔高但坡度小不会导致通行时间较长,A错误;路面湿滑只发生在雨雪天气,C错误;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数量较少,车辆较少,D错误。故选B。8.由于独库公路弯道多、路面窄、坡道陡,车身长、重的车辆频繁刹车制动,容易引发交通事故,D正确;减轻环境污染、保护公路路面、提高通行速度都不是导致禁止7座以上客车和5吨以上货车通行的主要原因,故ABC错误。故选D。9.据材料可知,独库公路主要在寒冷的冬季封路,因为路面海拔高,气温低,冬季易积雪覆盖,导致不能通行;而高速公路为了得到更平、更直的线路,在穿越高山时开凿隧道,使路面整体海拔更低,冬季不易再被积雪覆盖,不再需要季节性封路,由此可知C正确;更平、更直都不是导致不再季节性封路的主要原因,AB错误;发生滑坡与季节性封路联系不大,D错误。故选C。
【点睛】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①运输方式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原因是修建公路的成本和难度低于铁路。②线路分布: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其地势相对和缓,施工难度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③山地修建交通线应迂回前进,呈“之”字或“8”字状修建。北部湾海区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洋流。图示意北部湾表层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影响北部湾洋流流向发生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洋流C.大气环流D.海陆轮廓11.图中渔业资源较丰富的是( )①甲地夏季②乙地夏季③甲地冬季④乙地冬季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0.C 11.B【解析】10.由于北部湾海区较为封闭,在海岸线的约束下,表层海水在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整体呈现顺时针流向,冬季受东(偏)北季风影响,整体呈现逆时针流向,所以北部湾海流流向发生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亚洲季风环流),C正确。该地的地形和海陆轮廓均都不会有季节性变化,故不是影响北部湾海流流向发生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素,该地区也无其他季节性变化的洋流导致北部湾洋流流向发生季节性变化,ABD错误,故选C。11.结合所学可知,当一地区盛行离岸风时,会形成上升补偿流,导致底层营养物质上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渔业资源丰富,读图可知,夏季时,该地盛行西南风,西南风对于甲地来说是离岸风,故甲地夏季渔业资源丰富;同理,冬季时,该地盛行东北风,东北风对于乙地来说是离岸风,故乙地冬季渔业资源丰富,①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在陆域与水域的交界带,风从陆域吹向水域,称为离岸风。离岸风容易导致海水远离海岸,使所经水域海水流出,深层水上泛补给。使自海洋来的暖湿气流无法深入陆地,从而对沿岸起减湿作用。
牵动省区利益的北煤南运大通道,即将动工。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项目,被称为北煤南运大通道,起于内蒙古浩勒报吉,经乌审旗后进入靖边、延安北、韩城北,经山西运城、河南三门峡、湖北襄阳、湖南岳阳后止于江西吉安,全长约1860千米。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2.北煤南运大通道建设的意义主要有( )①缓解铁路运力不足的矛盾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③减小华中地区的能源缺口④降低运输成本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3.我国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对策是( )A.逐年降低人口增长数量并减少资源的使用量B.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和数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C.发展科学技术,开发地球上一切可利用的资源D.围海、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答案】12.B 13.B【解析】12.建设北煤南运大通道可以缓解铁路运力不足的矛盾,缩短运距,降低运输成本,使更多的煤炭运往华中地区,减小华中地区的能源缺口,①③正确;集中大规模运输能够降低运输成本,④正确;北煤南运大通道以运煤为主,无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②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为了缓解人口与资源矛盾,我国应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和数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切实保护耕地资源,B正确;经济发展需要消耗资源,减少资源的使用量不能解决人口与资源矛盾,A错误;开发地球上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不切实际,较难实现,且现阶段资源较为丰富,需要合理利用即可,C错误;围海、围湖造田,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D错误。故选B。【点睛】可持续发展是从更高、更远的视角来解决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强调社会经济因素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寻求人口、经济、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故可持续发展并不单指环境保护。耕地具有经济生产、生态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功能。洞庭湖地区是湖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现已进入城乡转型快速发展阶段,城乡作用强度剧烈,耕地利用逐渐多元化。下图示意1998—2018年洞庭湖地区耕地功能的演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早期阶段,洞庭湖地区耕地功能的实现主要得益于( )A.水热条件好B.水域面积广阔C.政策补贴力度大D.人均耕地多15.与早期阶段相比,中期阶段洞庭湖地区农业生产发生的变化是( )A.商品率降低B.机械化程度提高C.粮食产值减少D.农业劳动力增多16.图示三个阶段洞庭湖地区耕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是( )A.较弱—增强—增强B.较强—减弱—减弱C.较弱—增强—减弱D.较强—减弱—增强【答案】14.A 15.B 16.D
【解析】14.根据所学区域知识可知洞庭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适合种植水稻、蔬菜作物等,A正确;水域面积少会影响耕地功能的实现,B错误;材料未提及政策补贴力度,C错误;洞庭湖沿岸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D错误。故选A。15.由材料可知,中期洞庭湖形成规模化农业,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都会提高,粮食种植比重可能下降,但单产提高,产值不一定减少,B正确,A、C错误;中期阶段洞庭湖地区城市化速度加快,劳动力逐步向城市转移,D错误。故选B。16.由材料可知,由土地开发强度较低的传统农业,到开发强度较高的规模化农业,再到保护耕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使得洞庭湖地区耕地的生态服务功能由较强—减弱—增强,D正确,排除ABC。故选D。【点睛】城市化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但能加强农村地区与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下图示意甲(位于太平详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导致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区域尺度因素是( )A.流水堆积B.海平面上升C.全球变暖D.板块挤压18.导致乙站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有( )A.节能减排减少全球升温幅度B.植树和建坝等措施减少河口泥沙淤积C.建造围堤阻隔海水填土造陆D.减少地下水开采等措施避免陆面沉降【答案】17.C 18.B【解析】17.根据材料可知,甲站位于基岩海岸。甲站所处区域下垫面组成物质坚硬,冰盖形成时,岩层受压下沉;全球变暖导致的冰盖消融后,岩层承压减轻,陆面有所升,海平面相对陆面下降;该基岩海岸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地处海岸山脉一侧,河流短小湍急,输沙总量小,流水侵蚀、堆积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较弱,A错误,C正确;由图可知海平面在下降,B错误;板块挤压影响的范围较大,而甲站海平面的变化是小区域的变化,D错误。应选C。
18.乙站的海平面在上升,化石能源的燃烧产生了大量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加速冰川消融和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A项的节能减排会导致温度上升幅度降低,甚至停滞,A错误;密西西比河流域内的水利设施和植树可以拦截泥沙,因此河口三角洲的流水堆积作用减弱,海水侵蚀加剧,海平面相对上升,B正确;填海造陆会使得海平面的位置相对下降,C错误;陆面沉降会导致海平面相对稳定,但不会出现明显上升,D错误。应选B。【点睛】全球变暖的原因:目前地球处于温暖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效应加剧;植被被大量砍伐,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北半球夏至日,晨线、昏线与某纬线分别相交于M、N两点,P为该纬线上一点。完成问题。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地方时6点日出B.昏线、晨线与该纬线夹角为23.5°C.M、N两点的地方时之和为24D.M点将向东运动,N点向西运动20.当P点地方时为12时,则( )A.太阳一定直射在P点B.M、N、P点日出方向一定相同C.弧MPN一定大于180°D.M、N、P点日期一定相同【答案】19.C 20.B【解析】19.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M点是晨线与某纬线的交点,若该纬线是赤道,M点日出地方时为6时;若该纬线位于北半球,由于北半球夏至日昼长夜短,日出地方时早于6时;若该纬线位于南半球,由于南半球该日昼短夜长,日出地方时晚于6时,A错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晨昏线与经线圈夹角为23.5°,与纬线夹角为66.5°,B错误;M、N分别是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交点,对应日出和日落,日出和日落时间关于地方时12时对称,故两点的地方时之和为24,C正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M点和N点均向西运动,D错误。故选C。20.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当P点地方时为12时,说明弧MPN位于昼半球,为昼弧。P点地方时为12时,说明太阳直射P点所在的经线,但P点所在的纬线不一定是北回归线,故太阳不一定直射在P点,A错误;M、N、P在同一条纬线上,日出方向相同,B正确;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弧MPN为昼弧,若位于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弧长度长于夜弧,昼弧MPN弧度数大于180°;若位于赤道,昼夜平分,昼弧长度等于夜弧,昼弧MPN弧度数等于180°;若位于南半球,昼短夜长,昼弧长度短于夜弧,昼弧MPN弧度数小于180°,C错误;由于不知道M、P、N和0时所在经线度数,或M、P、N点所在经线与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东西方位关系,故无法确定M、N、P点日期是否相同,D错误。故选B。【点睛】在光照图中,有四个隐含的特殊时间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8时,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上升流是海洋中一类非常缓慢的垂直向上的海水运动。受盛行风影响,我国粤东至闽南沿岸夏季存在上升流。下图示意粤闽沿海部分海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影响该上升流形成的风向为(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22.上升流发生时,与乙处相比,甲处表层海水( )A.水温较高,密度较大B.水温较低,密度较大C.水温较高,密度较小D.水温较低,密度较小23.珠江口的径流注入对上升流影响明显,表现在( )A.枯水期径流注入量少,上升流加强B.枯水期径流注入量少,上升流减弱C.丰水期径流注入量大,上升流减弱D.丰水期径流注入量大,上升流加强【答案】21.C 22.B 23.C【解析】21.粤东至闽南沿岸海域位于南海东北部的陆架区。受东亚季风控制,每年10月至翌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6月至8月盛行西南季风。受西南季风、海流的驱动以及地形的影响,每年夏季粤东至闽南沿岸海域出现上升流现象,C正确;A、B、D错误。故本题选C。22.甲处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离岸风,表层海水偏离海岸,形成离岸流,表层海水减少,导致底层冷海水上泛,使表层海水水温降低,海水的密度就大;乙距离陆地较远,没有形成离岸风,底层冷海水上泛少,因此乙温度较高,密度较小,B正确;A、C、D错误。故本题选B。23.丰水期时珠江径流量大,在西南季风和海水运动的共同作用下,珠江水向东扩展到乙处表层,珠江水较底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海水层结稳定,上升流减弱,C正确;枯水期时受东北季风影响,与西南季风无关,A、B、D错误。故本题选C。
【点睛】上升流通常发生在沿岸地区,是一种垂直向上逆向运动的洋流。由于受风力吹送,将表层海水推离海岸,致使海面略有下降,为达到水压的均衡,深层海水就在这里补偿上升,形成上升流。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降低、盐度增加或压力加大时,海水的密度就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普遍认为:全球范围内的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碳汇,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和林木生产所吸收的碳多于其呼吸和腐烂所释放的碳使地球降温——如热带森林就被认为是显而易见的气候“冷却器”。但研究表明,并非所有森林都具有降温作用,受气候变暖影响,在贮存大量碳的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北方针叶林的脱针型落叶松逐渐转变为常绿针叶树,树叶较暗,反而引起温度上升,这种效应在高纬度地区、干燥地区尤其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热带森林被认为是显而易见的气候“冷却器”,其原理是热带森林( )A.树木生长快,蒸发水汽多B.林冠密集,反射太阳光线C.光合作用强,释放氧气多D.温度较高,微生物分解快25.西伯利亚的落叶松转变为常绿林会引起地表升温,导致全球变暖恶化,其中引发全球变暖的碳源主要来自( )A.岩石圈B.生物圈C.大气圈D.水圈【答案】24.A 25.A【解析】24.热带森林被认为是显而易见的气候“冷却器”,其原理是热带森林树木生长快,蒸发(蒸腾)水汽多,云量多,吸收热量,从而使气候冷却,A选项正确。林冠密集,只会反射掉一小部分太阳辐射能,不能使其显著降温,B选项错误。光合作用强,释放氧气多对气温没有影响,C选项错误。温度较高,微生物分解快,主要影响土壤肥力,D选项错误。故选A。25.据材料可知,气候变暖,加之落叶林变为常绿针叶树,树木深色的叶子会吸收阳光,使温度上升,从而冰雪消融、冻土解冻,使冻土中贮存的大量碳释放出来,导致全球变暖恶化,冻土属于岩石圈,故排除BCD选项,本题答案选A。【点睛】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以生物量的方式将其固定下来,因此对于缓解全球变暖具有重要作用。植被中的森林由于生物量大,这种作用更为明显。当植被的这种作用遭到破坏,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并释放冰川里储存的碳,从而使得全球温度上升幅度加快,并进一步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2021年3—4月我国发生多起沙尘暴,对居民的生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下图为1961—2015年我国部分省市区年沙尘暴日数分布图。
材料二:下表为我国正在建设的四道阻击沙尘暴的防线。第一道防线在北京北部的京津周边地区建立生态屏障第二道防线在内蒙古浑善达克中西部地区建立生态恢复保护区第三道防线在河套、黄沙地区和毛乌素沙地为中心的鄂尔多斯建立生态屏障第四道防线尽快与蒙古国建立长期合作防治沙尘暴的计划框架,将保护屏障设置到蒙古国(1)为了降低沙尘暴的影响,从生态建设角度,我国正在建设第一、二、三道阻击沙尘暴防线的主要措施分别是____、____、____。(3分)(2)从沙源角度,分析我国春季沙尘暴多发的原因。(4分)(3)简述沙尘暴对我国北方城市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3分)【答案】(1) 防护林 退耕还林(还草) 固土治沙(草方格沙障、石方格沙障)(3分)(2)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表干燥,沙土松散;地表植被稀少;积雪融化,地表裸露等。(4分)(3)降低空气质量,危害人体健康;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安全;损坏道路等基础设施。(3分)【分析】本题以我国某时间段沙尘暴发生情况为背景材料,设置三小问,涉及沙尘暴的防治措施、沙尘暴频发的原因以及沙尘暴对城市居民的不利影响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材料提取信息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对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素养要求较高,难度较大。(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的因地制宜原则可分析出:第一道防线位于北京北部地区,地形多为山地丘陵,所以比较适宜植树造林来阻击沙尘暴;第二道防线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区,植被以草原为主,所以适宜阻击沙尘暴的措施是退耕还草(林);第三道防线位于荒漠或半荒漠地区,所以比较适宜以保护生态和治理流沙为主的措施,如:固土治沙(草方格沙障、石方格沙障)。(2)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设问中的“沙源”角度,可得出我国北方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表干燥,沙土较松散;春季地表植被稀少;同时积雪融化殆尽,地表裸露面积大。
(3)从城市生活角度入手,可以从大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能见度对交通的影响以及对基础设施的损害角度分析作答。沙尘暴天气使得空气中产生大量浮尘,降低空气质量,危害人体健康;沙尘暴天气会让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增加,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安全;沙尘暴天气,风裹挟大量沙尘,容易掩埋损毁道路等基础设施。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历史上,黄河的每一次大改道都会对河口三角洲(包括陆上和水下三角洲)及附近海岸线造成深刻的影响。改道后,原黄河河道被称为废黄河,原河口被称为废黄河口。图1为江苏北部某区域不同年份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迁示意图。材料二图2为黄河主要测站输沙量统计(数值为统计年份之前的多年平均值)(1)图1所示区域海岸线长,但是没有形成大型港口,试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2)调查发现,图中废黄河口附近的水下三角洲面积在增加。请简析其原因。(4分)(3)概述黄河输沙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时间变化特点。为使黄河含沙量进一步下降,请提出在黄河中游地区可采取的有效工程措施。(4分)【答案】(1)图示海域泥沙淤积严重;大型港湾少,潮流作用弱;黄河曾改道在苏北入海,泥沙淤积量大;苏北沿线城市经济欠发达,运输需求量不大。(4分)(2)苏北废黄河口径流入海水量骤减;海浪侵蚀加强使得陆上三角洲后退;海水侵蚀掉的泥沙在浅海区沉积;仍有陆地径流携带泥沙入海,使得水下三角洲部分继续缓慢向海洋推进。(4分)(3)空间分布特点:黄河输沙量自上游到入海口(或下游)呈“小—大—小”的分布特点(2分)时间变化特点:黄河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修建水库。(2分)【分析】本题考查港口的形成条件,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与演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1)
大型港口的形成与陆域条件,海域条件,经济腹地等有关。该区域地形平坦,陆域条件好,但根据图中废黄河口等信息可知,黄河曾改道在苏北入海,受黄河泥沙淤积的影响,海域泥沙淤积严重,水深较浅,海域条件较差,且海岸线相对平直,缺少大型港湾,潮流作用弱,海域条件差。其次,整体而言,江苏苏北地区沿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对运输的需求量不大,经济腹地不大,所以难以形成大型港口。(2)废黄河口附近的水下三角洲面积在增加,表明仍有泥沙淤积,导致水下三角洲泥沙沉积增多。废黄河口附近仍有陆地径流挟带泥沙入海,在水下沉积,促使水下三角洲部分缓慢向海洋一侧推进。由于黄河的改道,废黄河口附近的入海水量骤减,海浪侵蚀加剧,海浪不断侵蚀陆上三角洲,海岸线后退(图中1855~1921年海岸线向陆地一侧退却),而海水侵蚀掉的陆地泥沙在浅海区沉积,促进了水下三角洲的发育。(3)空间上来说,根据图2信息可知,关注图中兰州、潼关、利津三地多年平均输沙量的大小,由此可知,黄河输沙量大小自上游到入海口呈现小-大-小的分布特点。时间上来说,根据图中2004年前~2018年前的时间信息可知,整体而言,黄河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为了使黄河含沙量进一步下降,需要控制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工程措施方面,可修建水平梯田,人为降低坡面坡度。可打坝淤堤或修建水库,拦蓄泥沙,从而减小黄河的含沙量。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阿特拉斯山脉位于非洲西北部,它把地中海西南岸与撒哈拉沙漠分开,最高峰为图卜卡勒峰,海拔4167米。阿特拉斯山脉从西北部的山麓地带到干燥裸露的巅峰,自然景观的空间分异显著。据联合国动物保护组织调查发现,近年来,阿特拉斯山脉西北部山麓地带的野生动物出现高迁山林的现象。下面为阿特拉斯山脉位置图。(1)说明阿特拉斯山脉东侧区域陆地自然带及其形成原因。(3分)(2)分析阿特拉斯山脉干燥裸露巅峰形成的原因。(3分)(3)近年来阿特拉斯山脉西北部山麓地带野生动物纷纷高迁山林,请给出合理的解释。(3分)【答案】(1)东南部以(热带)荒漠为主。(1分)
原因: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全年降水少。(2分)(2)阿特拉斯山脉山顶海拔高,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燥;山顶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岩石风化崩解,导致山顶裸岩广布,从而形成山顶干燥裸露巅峰。(3分)(3)阿特拉斯山脉西北部山麓地带人类活动频繁;动物栖息地被破坏,食物减少;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山地植被带上移,动物迁入海拔较高的山林便于觅食等。(3分)【分析】本大题以“阿特拉斯山脉”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植被景观及原因、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动物迁徒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阿特拉斯两侧自然环境差异与大气环流有关;阿特拉斯山地处非洲西北部,由图中等高线延伸方向判断,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图示可得,此处纬度在北纬30°附近,因此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南移,阿特拉斯山阻挡了沙漠向西扩展和西风向东深入,此处位于盛行西风带的背风坡,因此冬季少雨;因此该地自然带应为热带荒漠带。(2)干燥说明降水少,该地位于沿海地区且海拔高,降水少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海拔高,水汽难以到达,故降水少,气候干燥;裸露则说明该地土壤较少,难以生长植被,是由于山顶降水少,睛天多,昼夜温差大,导致岩石易风化崩解破碎,山顶裸岩广布,故形成干燥裸露巅峰。(3)动物会趋向于迁往食物和生存条件好的地区。结合图文材料和前题分析可知,山地西北麓气候条件较好,故是人类活动密集区,人类活动会导致动物的栖息地被破坏,导致栖息地减少,生存空间减少,食物减少,不再适合动物生存,导致动物迁徙;其次,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升高,导致原本的山地植被会向海拔更高的地区生长,动物为了见食,也会随着植被分布的变化而迁徙。【点睛】影响垂直自然带种类多少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在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多;反之越少。(2)相对高度:山地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多;反之越少。(3)坡向: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自然带谱可能会较多;阴坡和背风坡可能会少。(4)坡度:适当的坡度有利于增加自然带谱。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江西省鹰潭市孙家农田小流域(116°55′E,28°15′N),水热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94.7mm,年均潜在蒸发量为1229.1mm,4-6月份降雨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8%,7-9月份的蒸发量接近全年蒸发量的50%。该小流域土壤母质均为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土壤质地黏重,通气透水性差,土壤酸度高,肥力低。农田主要为橘园和花生地,柑橘根系深度可达1.1m,而花生根系主要分布在0一20cm土壤层。下图示意该流域农田土壤颗粒组成与土层深度的相关性。
(1)分别说明该小流域降雨量、蒸发量相对集中的原因。(4分)(2)指出该小流域地带性土壤类型,并分析该地土壤肥力低的原因。(6分)(3)与花生地相比,分析橘园土壤砂粒和黏粒在垂直方向上差异大的主要原因。(4分)【答案】(1)随着锋面雨带的推移,该流域在4一6月进入雨季,6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连绵阴雨,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7一9月份,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出现“伏旱”天气,晴天多,气温高,蒸发量大。(4分)(2)红壤。(2分)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降水多,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和营养元素流失多。(4分)(3)柑橘相较于花生,根系更发达,扎土更深,土壤水的运动会驱动细颗粒向下迁移;深层土壤的黏粒含量逐渐升高,砂粒含量的比例降低,从而导致橘园地土壤颗粒大小在垂直方向上相较于花生地差异大。(4分)【分析】本大题以孙家农田小流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降水主要以锋面雨为主;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4一6月份降雨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8%,说明该地区在此时受锋面雨带的影响,从而进入雨季;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距离长江较近,6月份会受到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准静止锋控制多连续性降水天气,降水量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造成该地降雨集中;而结合材料可知,7-9月锋面雨带从该处撤离后,蒸发量接近全年蒸发量的50%,说明该地区在7-9月受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多高温晴朗的“伏旱”天气,此时因该地晴天多、气温高,使得蒸发量大,蒸发量较为集中。
(2)结合材料可知,小流域土壤母质均为第四纪红黏土,故主要以红壤为主。由于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较低,高温时间较长,微生物活动较强,使得土壤中有机质分解速度快;同时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94.7mm,降水量较大,对土壤淋溶作用强,使得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和有机质流失较多。(3)根据材料可知,柑橘根系深度可达1.1m,而花生根系主要分布在0一20cm土壤层,所以柑橘根系更为发达,扎根更深,土壤水的运动会驱动细颗粒向下迁移;这种迁移使得深层土壤中深层土壤中较细的黏粒含量逐渐升高,而黏粒含量逐渐升高,促使砂粒含量的比例降低;而与柑橘相比,由于花生的根系较浅,这种迁移运动较弱,从而导致橘园地土壤颗粒大小在垂直方向上相较于花生地差异大。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