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金卷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广东专用)(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黄金卷1(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大家都知中国人喜讲“中庸之道”,一般人以为中庸之道是指平易近人,不标新立异,不惊世骇俗,调和折衷,不走极端而言。然此等乃通俗义,非正确义,《中庸》上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无论何事都有两端,此两端,可以推到极处各成为一极端。在此两极端间之中间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长之距离。所谓“中”,非折中之谓,乃指此两极端之全过程。如言真善美,是此一极端,不真不善不美是那一极端。但此真、善、美三分,只是西方人说法。照中国人讲,此世界便是一真,不是伪,真伪不能对立。若论美丑,此世界是浑沌中立,既非极美,也非极丑。中国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看重了人的一面,则善、恶对立不能不辨。但纵是一大圣人,亦不能说他已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善。纵是一大恶人,亦不能说他是百分之百的恶。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若非执其两端,则中道无可见。真实可用者乃此中道,非其两端。此乃中国人所讲“中庸之道”之正确意义。在此等观念与意识之下,我认为中国文化尽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使中国文化更充实更光辉。并不如一般人想法,保守了中国固有之旧,即不能吸收西方现代之新。似乎大家总爱把一切事物作相反对立看,不肯把此等相反对立来作互通合一看。所以我们中国所讲“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此刻实该大大地再阐明。这和我们当前所该采用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实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人惟其有此中庸之道,亦可使各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一样调和融通起来。佛教、回教、耶稣教来到中国,不仅和中国传统文化无冲突,在此诸大宗教之相互间都能和平共存,没有大冲突。你看中国社会上,这里一个天主堂,那里一个和尚庙:母亲信佛教,儿子信耶稣。这不是信仰不真,却是受了中国人相传那一套中庸之道之影响,大家可以说得通,不争执。《中庸》上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2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那隐微处,在别人无可代他用力处,在每一人之独处,最是那中庸之道之存在流行处。这也是讲的圣人难做。但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是不为,非不能”,此又是说圣人易做。明代的王阳明也说圣人易做。王学讲到后来,说到满街都是圣人。有一位罗近溪,正在讲堂讲学,正讲每人可以作圣,有一端茶童子进来,听讲人问,那童子是否也能做圣人?罗说,他早就是圣人。为何呢?那童子的职务是端杯,他把茶小心谨慎地端来,没有泼,没有翻,端上讲台,目不邪视地走了,那已百分之百尽了他的职。纵使要孔子来端这茶,孔子也这么端,不会比这童子端的更好,这已是止于至善,不能不说他已是一圣人。这也是讲圣人易做。只因我们误解了此中庸之道,好像中国人讲的中庸之道不痛不痒,不黑不白。一人说这对,一人说那对,不要紧,大家都对。这就成了滑头主义,走上了乡愿的路,所以孔子孟子要讲此中道,却最讨厌乡愿。(摘编自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材料二: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核心思想,即道德判断依赖于人们推己及人的能力,也就是只有通过使自己的个体性跨越其边界与其他人的个体性相重叠的想象力,人们的道德判断才能成为可能。在这里感受他人情感的过程,也就是同情,是道德生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秩序。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中庸”加注说:“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所以,古今中外,关于中庸之道的宣扬,都可谓成秩序,定天下。无论追名亦或逐利,无非为了追求幸福。那么幸福是什么呢?关于幸福,亚里士多德在论及自由时说幸福在某种情况下是“关于财富的中庸之道”,而财富则是获取幸福的必要手段,但如果太贪婪就会成为财富的奴隶,也就失去了自由,也就毫无幸福可言。反之,若能守住中庸,人就获得了自由,而自由的人,才是有了“幸福”的人。孔子理想中的大同世界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也就是人将对亲人的关爱推及他人,推及万物,因而需要相应的规范以对人的行为加以约束,避免自己追求幸福的行为妨碍别人追求幸福。因此要文明,要有精神生活,要有“中庸之道”对经济欲望的限制,才会有幸福,才能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在这个意义上,显然守不住中庸之道,极端追求财富的人,是与幸福背道而驰的。譬如信任危机的出现,人人自危,相互不信任之下,何来幸福可言。(摘编自孔波涛、李慧《探讨“中庸之道”下经济的考察衡量》)2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庸之道”认为,事物可以假设有相反的两极,两极之间都是“中庸”所说的“中”,这个“中”的距离可以是很长的。B.佛教、回教、耶稣教传到中国,诸大宗教间之所以都能和平共存,没有大冲突,是因为受了我国“中庸之道”的影响。C.同情是指要有恻隐之心,这是道德生活的基础,由此形成社会秩序。因此,中外关于中庸之道的宣扬,都可说是秩序。D.“中庸之道”认为要对经济欲望加以限制,这样才能幸福,这里所说的限制就是我们的欲望必须满足秩序与道德要求。【答案】C【解析】两个句子前后无因果关系。从材料二的第一段可知,中外关于中庸之道的宣扬是“成秩序,定天下”。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庸之道”,前者强调概念认知,后者强调社会行为。B.孟子和王阳明都说圣人易做,是指“中庸之道”没有绝对标准反而显得更容易。C.我们在生活中一团和气,很少苛责,不强调是非曲直,这其实并不是中庸之道。D.道德判断能力高的人更易践行“中庸之道”,因为他们往往更能感受他人的情感。【答案】B【解析】不是说“中庸之道”没有绝对标准,而是强调心无杂念地干好自己的事情,哪怕是干好别人认为的小事情也是可以成为“圣人”。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B.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C.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D.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答案】A【解析】A项强调应该在“质”与“文”两极中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体现了材料一“取两用中”的观点;B项强调为人与功业的问题;C项强调社会关系与社会状态的问题;D项强调彼此转换的问题。2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损人利己”这一行为为人所不齿,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答案】①有“己”就有“人”,我们的生活应处于这两者之间,损人利已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②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说法,决不能“不痛不痒,不黑不白”,否则就是“乡愿”。评分参考:根据材料分析每点2分,意思对应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一的第二段“无论何事都有两端,此两端,可以推到极处各成为一极端。在此两极端间之中间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长之距离”、第三段“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可知,有“己”就有“人”,我们的生活应处于这两者之间,损人利已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结合材料一的最后一段“只因我们误解了此中庸之道,好像中国人讲的中庸之道不痛不痒,不黑不白。一人说这对,一人说那对,不要紧,大家都对。这就成了滑头主义,走上了乡愿的路,所以孔子孟子要讲此中道,却最讨厌乡愿”可知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说法,决不能“不痛不痒,不黑不白”,否则就是“乡愿”。5.现代人该如何践行“中庸之道”?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案】①要“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尽量干好自己的事情。②要有“同情心”,保持“道德判断”,遵守正常的“秩序”。③要用相应的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尽量避免妨碍他人。评分参考:观点必须来自材料,角度要明确,答对两点就可以给满分。表述不同但意思差不多,如把第二第三点合在一起写,也算是两个角度,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材料一第三段“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第六段“罗说,他早就是圣人。为何呢?那童子的职务是端杯,他把茶小心谨慎地端来,没有泼,没有翻,端上讲台,目不邪视地走了,那已百分之百尽了他的职”可知,要“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尽量干好自己的事情。2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结合材料二第一段“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核心思想,即道德判断依赖于人们推己及人的能力,也就是只有通过使自己的个体性跨越其边界与其他人的个体性相重叠的想象力,人们的道德判断才能成为可能。在这里感受他人情感的过程,也就是同情,是道德生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秩序”可知,要有“同情心”,保持“道德判断”,遵守正常的“秩序”。结合材料二第二段“也就是人将对亲人的关爱推及他人,推及万物,因而需要相应的规范以对人的行为加以约束,避免自己追求幸福的行为妨碍别人追求幸福”可知,要用相应的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尽量避免妨碍他人。(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辩才禅师沈祖棻树林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角红墙,那正是巍峨的永欣寺。红的墙在落日的光辉里闪着眩目的色彩,当它映入骑在马上的辩才禅师眼帘的时候,他的心立刻跳动起来。他像一个从战场上回来的兵士,在一种没有生还之望的心情中意外地回到了故乡。他想到立刻就可以回到他住惯了的寺院,看见他心爱的东西——那维系着他全部生命的一卷《兰亭》,他欢喜得要发狂了。他想起皇帝三次敕令他入内庭,千方百计想骗取他的《兰亭》,自己如何的不为威势所屈,排斥了一切奇珍异宝的诱惑,始终不曾将《兰亭》献出来。秋渐渐地深了,萧条的气象笼罩了大地。辩才禅师近来总感到生活中还缺少了一些什么东西,可以说,是缺少一个人——一个能够了解《兰亭》、同时也就是能够了解他珍爱《兰亭》的心情的人。他的弟子中,却没有一个能够了解《兰亭》的,这一点,辩才禅师不能不认为是他生活中的遗憾。有一天,那是一个寂静的黄昏,辩才禅师刚临摹过一通《兰亭》,慢慢地踱出禅室,远远地望见有一个生客在院子前面徘徊着,似乎是来庙中观览的。“是什么地方的施主光降寒寺?”辩才禅师殷勤地问。客人慢慢地走了进来,是一个三十几岁书生模样的人,高高的身材,穿一件宽大的黄袍,头上戴着巾,巾下覆着一个略瘦而苍白的脸,他非常合礼地作了一个揖,用清朗而沉着的声音回答辩才禅师的问话。“弟子姓萧,是北方人,带了一些蚕种到南方做买卖;偶尔经过宝刹,一些生动的壁画吸引了我,这伟大的艺术给了我最高的启示,使我留住了。”辩才禅师很高兴地邀请来客进了禅室。他们下棋,弹琴,谈论文史,立刻非常相得了。2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有一天,姓萧的客人带来了一幅梁元帝《自画职贡图》给辩才禅师看,画是那样精巧;辩才禅师一见,就深深地赞叹起来。于是姓萧的客人说:“弟子最好书画,的确,好的画像好的字一样值得人称赞。”“好的字吗?那不用说是二王了!”辩才禅师得意地叫起来。“不瞒禅师说,弟子先世都传二王的楷书法,弟子也是从幼年就爱好二王书法,用心揣摩过的;现在出门还随身带着几通王帖哩。”整个下午,他们在详细欣赏和互相赞叹来客所携带的二王法帖中度过。最后,辩才禅师看不过对方的过分夸张和骄傲,终于笑着说:“这几通固然不错,但是还不能算怎样好;老僧有一幅真迹,倒很异乎寻常呢!”“是什么帖呢?”对方似乎不信地问。“《兰亭》!”用轻快的调子毫不费力地说出这两个字,口角上挂着得意的微笑。“经过了多少离乱,哪会有真迹存在;不过是响拓本罢了。”对方轻蔑地笑了。“什么话!智永禅师在世的时候,一直珍藏着,临死的时候,亲手交付给我,哪会有错呢?”辩才禅师亲自从屋梁上取出《兰亭》,小心地打开了放在客人面前,得意地说:“请看吧!如何?”客人取在手中,细细地看了一会儿,指了几处地方说:“你看!这笔不得势,那笔也不得神!果然是响拓本呢!”辩才禅师不答话,挥手将兰亭夺过来,感到从未受过的侮辱,脸涨得通红,气呼呼地叫道:“你不懂!你完全不懂!你不许再和我提兰亭两个字。”对方并不生气,轻松地笑了!“何必生气呢?弟子和禅师取笑的。弟子揣摩了二十年王帖,难道连真伪都辨不出吗?这的确是稀见的神品,快取过来让我细细赏鉴一下吧!人间的乐事,还有更胜于此的吗?”“请原谅我的粗鲁吧!你可以细细地欣赏,要知道这机会并不是容易的哩!”辩才禅师立刻转怒为喜,温和地说;同时又将《兰亭》笑嘻嘻地递过去。客人郑重地接了过来,细细地赏玩着,一面笑着对辩才禅师说:“看到这样的神品,就像见了天人一样,真是神光四射,令人目眩神迷;它将我们从这污浊的尘世带到了另一个美的世界,使我们忘记了一切!”“你才是真正能懂得《兰亭》价值的人啊,同时也是最能了解我心情的人啊!”辩才禅师快活得叫了起来,紧紧握着客人的手,他的眼中流出欢喜的泪了!2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从此以后,禅师和客人每天在一起鉴赏《兰亭》,也不再藏在梁上。客人每天到永欣寺来,辩才禅师将他奉为上客,徒弟们也都和他相熟。每逢禅师外出做佛事的时候,就留客人独自欣赏《兰亭》;等到禅师回寺之后,两个人又兴高采烈地讨论起来。那一天,辩才禅师正在灵记桥南严迁家里做佛事,忽然都督派人传唤他,他不知道什么事,奇怪极了!后来又有差役来催促他,说是御史要见他,叫他赶快就去。辩才禅师感到更糊涂了,就匆匆忙忙随着来人去见御史。辩才禅师一抬头,看见那御史就是他的姓萧的客人,不由得怔住了。御史庄严地说:“我是奉旨来取《兰亭》的,现在《兰亭》已经取得,所以请你来……”辩才禅师没有听完他的话,立刻觉得有一个魔鬼伸出钢铁一般的指爪,将他的心拉了出来,眼前一黑,天地立刻旋转起来,他一切都不知道了!写于一九三五年(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辩才禅师渴望有人能够了解《兰亭》,渴望遇到“知音”,这是他最终被客人欺骗的重要原因。B.辩才禅师与客人初次相遇时,客人的答话看似随意,实则巧妙,目的是引起辩才禅师的兴趣。C.客人被辩才禅师骂后却并不生气,反而“轻松地笑了”,是因为他得以认定了《兰亭》确属真迹。D.结尾处御史欲言又止,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对骗取《兰亭》一事心怀愧疚。【答案】D【解析】D项“欲言又止”表述错误,不是御史欲言又止,话没说完,而是“禅师没有听完他的话而昏倒”。“心怀愧疚”也于文无据。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注重铺垫手法的运用。如对客人外貌的描写,表明他与众不同,使后文其真实身份的揭晓不显突兀。B.本文用大量笔墨写辩才禅师的“欢喜”,只在结尾处简略交代他的悲痛,繁笔和简笔的运用更显出人物受伤之深。C.本文擅长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如客人初见《兰亭》后“轻蔑地笑了”,表现了他对得到《兰亭》真迹稳操胜券的心理。2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本文取材历史故事,通过曲折的情节来表现主题,暗含对统治者为一己私利巧取豪夺行径的冷峻批判。【答案】C【解析】C项“稳操胜券的心理”错误。客人“轻蔑地笑了”是他故弄玄虚,激怒、迷惑辩才禅师的手段。8.这篇小说采用了明暗线交织的写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写法的好处。(6分)【答案】①明线是辩才禅师拒绝皇帝回到寺庙后认识客人丢失《兰亭》的过程(被“客人骗去《兰亭》”的过程)(1分),暗线是皇帝直接骗取《兰亭》(或当面威逼利诱)未果后,派御史用计谋骗得《兰亭》。(1分)②明线表现了辩才禅师的淳朴善良(或真诚、对艺术臻品的珍爱,1分),和暗线皇帝巧取豪夺(自私占有)的险恶形成对比(1分),使主题丰富深刻。③双线交织呼应(1分),使(或人物形象更丰满)故事情节更(曲折)、集中、紧凑。(1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的结构特点,双线索,明暗线交织。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明暗线是从落笔角度(写法)而言的。明线是文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始终的线索;在明线上,故事情节从正面展开,人物活动、场面从正面描写。暗线则是间接地呈现出来的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暗线上,人物活动、情节、场面等都从侧面处理。明线是显性的,暗线是隐性的。9.本文依唐代何延之《兰亭记》改编,《兰亭记》结尾记载:唐太宗临终下令,将王羲之的《兰亭》真迹陪葬。本文删去这一结尾,这样的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案】①主旨更集中明确。本文侧重批判统治者为一己私利巧取暗夺的阴险;原作结尾则是突出皇帝对《兰亭》的喜爱,与本文的批判主题无关。②情节更加合乎逻辑,前后贯穿。本文皇帝是以暗线方式存在,未正面出场,删去原作中的结尾,情节更加合理。2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③人物形象更突出。删去原作结尾,以辩才禅师昏倒收束,与前文渲染的人物的“欢喜”形成巨大反差,更能突出人物的悲剧性。(每点2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解析】本题考察小说结尾的作用。可以结合小说的人物、情节、主旨去进行分析。其他合理的答案如下:1.主旨更集中明确:以禅师欢喜出场开头,悲愤晕倒结尾,余不涉及,照应了标题,集中表现强权之下老百姓无处可逃的悲惨命运;2.情节更合逻辑:明暗两线在禅师见御史时已有交集,高潮、结局已定,再写皇帝用《兰亭》陪葬,赘余,画蛇添足;3.高潮处戛然而止,留有余韵。(每点2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胡应炎,字焕卿,常之晋陵人。宋枢密副使宿八世孙也,父聪淮南节度计议官。咸淳中应炎登进士第,授溧水尉,未赴。元丞相伯颜南伐,师次常境。知府王洙遁,朝廷以姚訔知府事,复命将军王安节、都统刘师勇将兵杂守之。訔等至常,见应炎,喜曰:“君吾剧孟①也,得君,敌不足破矣!”署节度判官。应炎归告聪及兄应发、弟应登曰:“吾家世受国恩,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既应訔命,即选民之壮勇者三千人,自将登城。为訔画曰:“吾州京师北门,不可失守。然城痹堑狭,兵皆市人,非素所抚循者。而北兵锐且众,乘胜远来,其锋不可,当恐未易与战也。宜树木栅傅城,多调粟、缮械为守计。”訔然之。初洙遁时,其客王虎臣盗郡印,自称知府,诣伯颜军门献之。伯颜不知其诈,命还守常,而遣兵与俱。及城,訔等已先至,不得入,反以民叛告。伯颜怒,命元帅唆都率步骑二十余万围之。应炎与安节、师勇分门出城,各累大捷,杀其将校甚众。功上,进直秘阁。围且久,元兵多伤毙。唆都请益师,伯颜遂以西域诸部兵来会,攻围益急,饷援俱绝。城遂陷,师勇遁,訔、安节死之。应炎率民兵巷战。至孔子庙前众溃,犹手刃数人,力屈,遂就擒。唆都让之曰:“若即尝多杀吾将校者邪?”应炎曰:“吾欲杀汝,何将校也。恨力不及耳!”唆都怒,腰斩之。时年二十七。兵入屠城,聪应发皆被杀。(节选自高启《胡应炎传》)【注】剧孟,汉代大侠,被誉为助成大事之才。后常用来借指行侠仗义的人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2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B.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C.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D.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元人的战马已经逼近都城,国家危在旦夕,这正是我们杀敌立功的时候。父亲年纪大了,兄长弟弟应当侍奉在身边离开险地去避难,我将以身报国,不能再顾及家里了。“王室将危”句式完整,单独成句,再者,“是”代词,意思是“此,这”,是“吾立功之秋也”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父老”是主谓短语,意思是“父亲年纪大了”,应该单独成句,排除C。故选B。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考生。B.署即代理,与《陈情表》“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的“署”不同。C.京师在我国古代指帝王的都城,还可以指天子的军队。文中是指后者。D.直秘阁是一种表恩荣的虚职,本需秘阁馆大臣轮流值班,后不必赴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陈情表》“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的“署”是指汉、唐时宿卫侍从官的公署。C项“文中是指后者”错误,依据“吾州京师北门,不可失守”分析,“京师”在文中是都城的意思。故选C。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朝丞相伯颜南下攻打宋朝的时候,军队驻扎在常州境内,朝廷任命姚訔掌管常州,又派王安节、刘师勇带领军队一起驻守。2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王洙逃跑后,其幕僚王虎臣盗去官印,冒充知府,到伯颜处献印表示投降。伯颜不知道他是假装投降,命令他返回常州守城。C.常州陷落,刘师勇逃跑,姚訔为守城而死,胡应炎率领市民与元兵展开巷战,到孔子庙那里众人溃散,胡应炎仍然坚持作战。D.胡应炎英勇杀敌,终因筋疲力尽被元兵活捉,他被腰斩后,元兵入常州屠城,胡应炎的父亲胡聪和兄长胡应发都被元军杀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伯颜不知道他是假装投降”说法错误,依据“其客王虎臣盗郡印,自称知府,诣伯颜军门献之。伯颜不知其诈,命还守常,而遣兵与俱”可知王虎臣是真投降,伯颜只是不知道他是假知府。故选B。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宜树木栅傅城,多调粟、缮械为守计。(4分)【答案】应该在城墙上再增设木栅,多征调粮食、整修军械,把这作为守城办法。【解析】“树”,增设、竖起或建起;“调”,征调;“缮”,整修。(2)唆都请益师,伯颜遂以西域诸部兵来会,攻围益急,饷援俱绝。(4分)【答案】唆都请求增兵,伯颜就让西域的兵力来支援,对常州城进攻围困更加急迫,城内的粮饷和增援都断绝了。【解析】第一个“益”,增加;第二个“益”,更加;“饷”,粮饷、军粮及军队的俸给。14.胡应炎认为常州城不容易防守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①常州城墙低矮,护城河狭窄。②士兵都是普通市民,缺少训练。③元兵是精锐部队数量众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依据“然城痹堑狭”可知常州城墙低矮,护城河狭窄。②依据“兵皆市人,非素所抚循者”士兵都是普通市民,缺少训练。③依据“北兵锐且众”可知元兵是精锐部队数量众多。附译文:2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胡应炎,字焕卿,是常州晋陵人。是宋枢密副使胡宿的八世孙,他的父亲胡聪做淮南节度使的幕僚。咸淳年中,胡应炎考上进士第,授官溧水尉,没有赴任。元朝丞相伯颜南下攻打宋朝的时候,元军已驻扎到常州境内,常州知府王洙逃走,朝廷任命姚訔掌管常州,又命将军王安节、都统刘师勇带领军队一起守常州。姚訔等人到达常州,见到胡应炎高兴地说:“你就是我的剧盂,有你在,敌军就不堪一击了。”任命他代理节度判官之职。胡应炎回家后告诉父亲胡聪和兄应发弟应登说:“我们家世世代代蒙受国家的恩宠,现在元人的战马已经逼近都城,国家危在旦夕,这正是我们杀敌立功的时候。父亲年纪大了,兄长弟弟应当侍奉在身边离开险地去避难,我将以身报国,不能再顾及家里了。”胡应炎接受姚訔的任命,就挑选三千强壮勇猛的百姓,亲自带领登上城墙。胡应炎与姚訔一起谋划守城的办法时说:“我们常州是京城的北部大门,决不能失守。可是常州城墙低矮,护城河狭窄,士兵都是普通市民,不是平素训练和调度出来的军队。而且元兵是精锐部队数量众多,他们乘胜而来,锋芒锐不可当,我担心与之作战不容易取得胜利。应该在城墙上再增设木栅,多征调粮食、整修军械,把这作为守城办法。”姚訔认为胡应炎说得对。当初王洙逃跑后,他的幕僚王虎臣盗去了郡里的官印,自己冒充知府,到伯颜的营地献郡印表示投降。伯颜不知道他是假知府,命令他返回常州守城,并且派军队与他一起驻守。等到王虎臣回到常州城,姚訔等人已经先到了,王虎臣等不能进入城中,返回元营报告伯颜说常州城百姓叛乱占据了城池。伯颜大怒,命令元帅唆都率领步兵骑兵共计20多万人包围常州城。胡应炎和安节、师勇分头从不同城门出战迎敌,各自连续多次获胜,杀死元军很多将领。功绩上报,进官直秘阁。围攻的时间久了,元兵伤亡很多。唆都请求增兵,伯颜就调遣西域的兵力来支援,对常州城的进攻更加急迫,城内的食物补给和增援都断绝了。常州城陷落了。刘师勇逃跑了,姚訔和王安节战死。胡应炎率领市民与元兵展开了巷战,打到孔子庙那里众人溃散了,胡应炎仍然坚持作战,亲手杀死很多元兵,最后筋疲力尽被元兵活捉。唆都审讯责骂他说:“你就是曾经杀了我很多将领的那个人?”胡应炎说:“我是想杀死你,哪里只是想杀死你的那些将领?我真怨恨自己没有办到!”唆都大怒,腰斩了胡应炎,他年仅27岁。元兵入常州屠城,胡聪胡应发都被杀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酬乐天频梦微之元稹①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2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梦微之白居易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阿卫韩郎相次去②,夜台茫昧得知不?【注】①元稹:唐朝诗人,字微之,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②阿卫:微之的小儿子。韩郎:微之的爱婿。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酬和诗是古代文人间相互应答、酬谢所做的诗,元诗正是对白诗“梦同游”的酬和之作。B.元诗开篇点明二人相隔数千里,音信难通,好友牵挂诗人,在梦中也关心着他的境遇。C.元诗中“因病”一语双关,表面指诗人患病的苦闷,实则饱含了精神上的无限凄凉。D.白诗提到两位晚辈相继离世,由此感慨人事无常,生命短暂,以问句结情意味深长。【答案】A【解析】A项“元诗正是对白诗‘梦同游’的酬和之作”错误,依据《梦微之》颈联的内容,白居易写作“梦同游”时元稹已经去世八年之久。16.同样是写梦,两首诗中梦境的内容以及因梦而起的情感各有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梦境内容:元诗“惟梦闲人不梦君”,梦见的是不相干的闲人,而没有梦到友人;白诗“夜来携手梦同游”,梦见与友人重逢,二人携手同游。(两点作答,每点各1分,务必结合诗句说明,每点没有引用诗句或答错内容酌情扣分)②因梦生情:元诗运用白描,先写好友梦己,再写自己没有梦到友人的惆怅(概括内容1分),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感分析1分,如考生写成"愧疚,遗憾"亦可酌情给分。)白诗先以梦中相会的愉悦与梦醒后的失落对比,再由梦引出下文凄苦的现实,(结合诗句概括内容1分)抒发了和好友天人永隔的哀伤,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叹。(情感分析1分,分析到其中之一即可得分。)【解析】一、梦境风容∶2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元诗“惟梦闲人不梦君",写诗人尽是梦见一些不相干的“闲人",却没有梦见友人。2、白诗“夜来携手梦同游",写诗人在梦中与友人久别重逢,携手同游。二、梦境情感:1、元诗是酬答白居易写诗来告知频繁梦见自己的酬和诗。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先写远隔千山万水,收到好友的诗,写好友常常梦见自己,而自己却没有梦见好友,用“惟用闲人"的惆怅来表达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2、白诗先写与好友梦中携手同游的愉悦与梦醒后泪水盈巾的失落做对比,然后由梦引出现实中“三度病”与"八回秋"的凄凉与悲苦,抒发了诗人和好友天人永隔的哀伤,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叹。第一首诗内容解释:诗题释意:写诗酬答乐天频繁梦见微之。一二句释意:你我远隔千山万水,多少思念却彼此没有音讯。忽然间收到你寄来的诗,感怀你对我的怜爱,频频想我在梦中。三四句释意:我如今因为生病总是心神错乱,可怜我尽是梦见些不相干的人,却没有梦见过你。第二首诗内容解释:诗题释意:梦见元微之。首联释意:微之啊,微之!昨夜的梦里,又梦见与你携手同游。早晨起身,任眼泪盈满了绢巾,却也难以止住思念你的泪水。颔联释意:自从你离世以后,我已生了三次大病。多少光阴流逝,你咸阳墓碑上的宿草已历经了八个春秋。颈联释意:念想你在九泉之下,尸骨早已经化成了泥沙。而我还寄居在人世间,却也早已是满头白发。尾联释意:阿卫、韩郎已相继离世,然黄泉之下渺茫昏暗,这些你能知道吗?(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韩愈在《师说》中,用“,”揭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2)酒器在古代诗文中较为多见,《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到酒器的句子是“”和“”。(3)古代诗人常借大雁抒情,寄寓相思,如:“,”。2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2)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3)示例: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西风紧北雁南飞(王实甫《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雁过也正伤心(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解析】本题考察古诗文的理解性默写。写对一句得1分,错一字整句的答案则不给分。易错字:“樽”、“觞”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陆元九是中国本土第一批系统学习航空技术的大学生。在战乱中辗转求学,继而远渡美国,最终冲破阻力回到祖国怀抱,他艰难曲折的足迹诉说着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求索报国的①__________。1958年,陆元九大胆提出“回收卫星”的概念。经过2个多月的实验研究,陆元九与同事研制出运载火箭结构图和我国第一个探空火箭仪器舱模型。在他的领导下,中国航天按照先研究国外惯性技术的发展趋势,再论证新一代运载火箭惯性制导的合理性,最后确定实施方案的规划开展各种测试设备的研制工作。他终于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惯性导航技术深植于中国,这背后离不开他“不失一分”的严谨。1996年2月,长征三号乙因飞行姿态出现问题导致星箭俱毁。当时76岁的陆元九勇挑重担,立刻赶到西昌发射场开展调查工作。他经过②________般的层层分析,最终在千丝万缕的线索中找到了一根小小的“金丝”——双向可控硅,这就是问题的关键。由此,陆元九提出了“99分都是不及格”的观点,这句“名言”至今在我国航天界③_________。他的赤子之情,奉献之功,创新之道,仁者之风,是老一代科学家的缩影,更是中国腾飞的号角。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赤子之心/拳拳之心②抽丝剥茧③广为流传2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每答对一处给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除了参考答案,填写恰当的成语,言之有理,符合文中语义,可得1分。例如第一空补充成语:赤胆忠心、凌云之志、豪情壮志;第二空补充成语:暂无;第三空补充成语:赫赫有名、家喻户晓、经久不衰、奉为圭臬。赤子之心:比喻心地纯洁善良。拳拳之心:指赤城、挚爱、勤勉、衷谨之初心。抽丝剥茧: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广为流传:一样东西流传的很广每个人都知道。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案】①中国航天按照规划开展各种测试设备的研制工作,②第一步研究国外惯性技术的发展趋势,③第二步论证新一代运载火箭惯制导的合理性,④第三步确定实施方案。(每句1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察句式变换。本题从两方面赋分:(1)从句式变换的角度:写成四个或四个以上短句,指出工作开展的顺序,语意完整,给3分;写成两个短句,给1分;写成三个短句,给2分;写成四个或四个以上短句,给3分;(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整个句子表达准确流畅,条理清晰,符合“总分”或“分总”的逻辑结构,有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或首先、其次(再)、再次(最后)等标志性的顺次词语,给1分。如果照抄原文,或者还是一个长句,不给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答案】①构成:连用四个“之”字偏正短语构成排比,从不同方面展示了陆元久等老一代科学家爱国、奉献、创新、仁爱的光辉形象。②效果:形式整齐,节奏感强,表达对老一代科学家的赞颂和崇敬之情。(每点2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察修辞手法的构成及其表达效果。评分细则:“语句构成”中,四个“之”字句1分,“偏正短语”12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答其他短语不给分)。人物形象可放在“表达效果”部分。在此部分,“整齐有节奏”1分,“人物形象”和“情感”任写一点,1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在网上搜索,会找到很多关于功能饮料的说法:“功能饮料与心血管功能密切相关”“功能饮料会使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喝功能饮料有生命危险”等等。①,但是也都是各执一词,没有定论。有研究报道发现,功能饮料中含有牛磺酸和咖啡因,这些成分是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和反应力的主要有效成分。的确,每天摄入适量的咖啡因②。根据推荐摄入量,咖啡因每天的安全摄入量不得超过300毫克。③,反而容易导致咖啡因中毒,引起失眠、头痛、易怒、暴躁、肠胃不适、心悸和肌肉颤动等不适症状,严重的话甚至威胁生命。我们平时喝一罐功能饮料,一般来说达不到引起咖啡因中毒的量,但如果每天都喝,或者一次喝得太多,就可能引起不适的症状。另外,也不能说咖啡因是功能饮料带来威胁的唯一原因,除了咖啡因,一般的能量饮料中还含有很多其它的成分,据报道,对这些成分安全性的研究目前还不够。因此,虽然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状况对功能饮料的敏感程度不相同,但是如果不是实在需要,还是尽量少喝或不喝功能饮料。21.下列句子中的“实在”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实在”,语意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愿意一点一滴地做点实在事情,留点痕迹。B.这一件衣裳也只配他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C.他名义上是个大学生,可实在只有中学程度。D.他匆忙上岸,竟不曾说真姓名与实在的住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词语含义的能力。画线句子处的“实在”是确实,的确的意思。A是具体而切实。B是确实,的确。与例句相同。C是其实。D是真实,不虚假。故选B。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答案】①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②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 ③但如果摄入太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2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①空,根据上文列举的很多关于功能饮料的说法可以总结出“各有各的说法”,后文提到“但是也都是各执一词”可以推断出应填入的应是表转折关系的分句。因此可填入“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第②空,根据上文“这些成分是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和反应力的主要有效成分”以及本句承接上文说法的“的确”一词可以推断出应填写摄入适量咖啡因的效果,可填写与提振精神有关的内容。可以填: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③根据上文“适量”“安全摄入量”等字眼及下文“反而容易导致”的不良后果,可以推断出填写的内容应与上文形成转折关系。因此可填入如“但如果摄入太多”等类似意思的语句。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过去20多年,中国的芯片处理器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北斗模式。以龙芯为代表的企业,独立构建技术体系,独立建设产业生态,通过完全自主来实现产品可控。二是高铁模式。以海思为代表的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研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近年来,出现了第三种模式——5G模式,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全球生态建设,通过融入国际生态,打造具有国际优势的产品。这三种模式都需要重视,都对当前中国的处理器发展有推动作用。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P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材料主要介绍了中国芯片处理器发展的三种模式:强调独立自主发展的“北斗模式”,侧重引进技术后再创新的“高铁模式”,主张参与全球化竞争的“5G模式”。启示学生探讨科技发展中“独立自主”“引进创新”“全球化竞争”的多元化形式,考生可以在行文中向个人发展、文化建设、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等层面拓展,展现思维水平。【立意解惑】1.单一还是综合?作文材料为立意任务,明确提出了三种模式,且引导语明确指出,“这三种模式都需要重视,都对当前中国的处理器发展有推动作用”。2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据此,在行文中三种模式都进行分析,但可重点抓住一种来写,兼顾其他两种,写清写透;如能结合多种,或找准它们的关联,建立逻辑,无疑更佳。2.三种模式如何关联?(1)从发展阶段来看,三种模式是层级关系。三种模式中前两种带来了竞争力,我们才真正有资格进行三,所以在一、二基础上,更倾向三。而三在独立创新、引入借鉴的研发之上,还要有主动去接轨国际、竞争立足、发展强大的意识和勇气。就现时来看,在现阶段也可以把这三种模式看成并列关系,可以同时兼收并蓄。(2)探寻三种模式的相同之处。三种模式的差别在于中国面对的国际形势、国内基础不同,但我们从求同角度看,会发现它们都是中国的芯片处理器发展过程中采取的“以变应变”策略,都建立里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基础之上,进而确立科技兴国自立自强的主题。3.如何写出“启示意义”?作文题中指出类型任务,“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故为启示类材料作文,这样由此及彼的写作要求是很明确的,行文时不能拘泥于对材料本身的阐述与分析,而是要拓展开去,可以从中国芯片处理器发展写起,适当延伸到其它领域,比如企业发展、文化建设、政治道路、国际关系等,也可以着眼个人学习生活实际,写出切身体验。无论选择哪个方面,都要写出“你的感悟与思考”。【立意参考】打好芯片发展的“组合拳”创新为本,以变应变立足自主,放眼全球能走出去,能引进来别丢了独立自主的本与时俱进,融入世界芯片发展的双向奔赴打造更多的“中国名片”拓宽科技发展之路【标题参考】1立足自主,放眼全球2打好芯片发展的“组合拳”3创新为本,以变应变4时移世易,顺势而为2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创新当立足自强6本固根牢,畅行天下 7与时俱进,融入世界8构筑发展的铁三角9自主优先,全面发展10创新为本,以变应变11成大业不拘一格12多条大道通罗马13能走出去,能引进来14开辟中国的“芯”路子15多引擎驱动发展快车16齐头并进“芯”无界17独立自主以行稳,创新开放以致远18扎稳独立之根,浇灌开放之花19乘独立之舟,入融合之海20内铸金刚钻,外联全球通【素材】今是生活,今是动力,今是行为,今是创作。——李大钊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一个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远。(独行者疾,众行者远。)众擎易举,孤掌难鸣。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约翰·多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衰俱衰,和合则两利、抗争则两败。【考场佳作】开启发展的三种“模式”过去,中国芯片处理器发展主要为北斗模式和高铁模式。北斗模式以自主创新独立建设实现完全自主,高铁模式则以借鉴为先再创新。(引述原材料)不可否认两种模式的优点,然而,完全独立使这项技术本晚于别国的中国制造出的芯片先进性和流通难以保障,高铁模式也会遇到遭人“卡脖子”的境况。“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近年的5G模式融入国际,在思考技术随时代共进的同时,三种模式也引发我们的思考。如果你是一名研发者,会择哪种模式?(在比较中提出论题)2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可以说,我们都是自己生活的开拓者,研发者。假使你的生命是待你研发的芯片吧,“闭门造车”可使你的生活最大程度地免受干扰,可以稳定而稳健地生长,这确实是所必须的“沉”,惟有沉稳于内心,方可造就强大的“芯”。于国家也是如此,在自己文化,科学基础的根基上国本强基,能茁壮发展避免“外来文化入侵”是有效的。然而“凡圆照之象,务先博观。”独立地前行,仅持有一把“火炬”,总有照不到的暗处。(分论点1:论证分析“独立自主”的作用)于是“博观而约取”,如高铁模式一般,学习他人成功经验,仔细消化,认真揣摩,最后结合自身进行再改进创新。如此我们得以更快地进步,正如“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那般。但别人不愿贡献自己的“独门秘籍”呢?难道我们就止步不前,“恳求”对方给予?若就算得到了经验,仿制,最终也是“仿”,宋代诗人黄庭坚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中国文学也曾受过西方的冲击,然而经过一番时代的日新月异,中国作家也逐渐开启了“寻根之旅”,什么“中国卡夫卡、福克纳”也改弦易辙,对本族文化再认同。所以说,即使将“泊来品”化作自己的”获取一定收获,然无本“芯”。(分论点2:论证分析“引进创新”的方法)“凡益之道不仅与时偕行,更与同伴”同行;我们的同伴是身边人,国家的同伴是世界。“山川异域,日月同风”5G模式融入国际生态,共建共商,共促发展。正如独木难以成林,独火难以耀世,共商榷出的“芯”方案,指引共同前行减少弯路。当时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忘却独立思考的品质,如此在自己内心稳壮发展的同时,携手同伴互相学习,是人生长跑的助力,是国家与世界共进的灯塔。(分论点3:论证分析“携手发展”的意义)“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我们的未来等待我们开启,国家之“芯”也将由我们创造,我们既有独立自主的自信,又有“有容乃大”的包涵与学习,更有共建共享的旷达情怀。如此,当如万千大炬之一,阔步前往新时代。(总结全文,强调三者综合的态度和影响)总评:这篇文章切合题意,立意高远。作者准确把握了材料中三种模式的核心意思,在文中一一进行生发性阐述,基于材料向人生、社会、国家等方面拓展开去,结尾将三者统一于“开启未来的我们”身上,意气风发,彰显青年担当精神。2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7-31 12:36:01 页数:22
价格:¥3 大小:67.46 KB
文章作者:王贵娥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