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第3讲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汉时期 -【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选课件)
第3讲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汉时期 -【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选课件)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58
2
/58
3
/58
4
/58
剩余5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3讲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汉时期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复习要点】【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3)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扩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4)通过了解汉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秦朝统一的意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秦朝灭亡的原因,汉朝思想的变化,削藩、开疆扩土、尊崇儒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两汉的思想文化成就。 【备考分析】全国卷及新高考(2020-2021年)备考分析高考真题考查角度2021年甲卷·T25乙卷·T25乙卷·T41湖北·T2广东·T2,T17湖南·T2汉代监察体系汉代长江以南经济的发展司马迁中央集权相权,传统文化(儒学)防外戚干政(1)考查知识点:①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及国家治理②汉代儒学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儒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考查形式:突出核心素养,多创新情境;以选择题为主,辅以非选择题,主要考查重要的阶段特征及经济文化发展状况2020年乙卷·T24全国Ⅲ卷·24秦汉文化货币 【时空定位】 (1)政治: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秦朝开创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体制;汉承秦制,有所损益,进一步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同时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重农抑商政策成为基本国策。(3)文化:政府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加强;秦朝的“焚书坑儒”到汉初的“黄老之学”,再到汉武帝“尊崇儒术”的演变;儒家思想不仅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秦汉科技发展领先世界,汉赋展现时代风貌。(4)民族关系: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并得到发展。(5)对外关系:开通丝绸之路,加强了同周边国家的往来。【秦汉时代特征——大一统国家的奠基】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公羊传·隐公元年》“尊王”、“内华夏”、“崇礼”。——《公羊传》“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天下定于一。”——《孟子》“中国传统的大一统理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大一统的地理观、大一统的政治观、大一统的思想观以及大一统的民族观。”——《“大一统”理念与中国少数民族》“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随着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秦朝)和发展(两汉),民族和国家被视为整体,大一统思想逐渐引申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边疆、民族等要素的高度统一。“大一统” (全国新课标文综·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C真题演练 一、政治: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建立1、建立的历史背景:秦的统一主观条件①励精图治:秦王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②商鞅变法: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③策略得当:秦国采取远交近攻战略客观条件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③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统一条件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北击退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南征越族地区(开灵渠、设南海、象郡)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设夜郎、桂林郡)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为秦朝的制度创新奠基。统一过程影响 完成了统一的秦朝却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王室衰微应加强中央权力诸侯争霸应限制地方权力??思考:秦朝是如何实现制度的“重新构建”的?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国家治理模式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材料:韩、赵、魏被灭后“三晋大夫,皆不使秦”。韩国大贵族官僚张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楚国还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谚语。——《中国通史》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要求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以维护社会的安定统一①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②镇压反秦势力与农民反抗需要;③中原地区时常受到北方游牧民族侵扰,客观上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法家集权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经济政治思想原因 概念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内容①皇帝制度(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②中央: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③地方:推广郡县(道)官僚制(县(道)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彻底废除分封制)④文书制度、官员选拔补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管理形式。 皇帝制度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权力不可转移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皇帝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治粟内史奉常太仆廷尉典客宗正少府郎中令卫尉三公九卿九卿泛指诸卿,分掌具体事务太尉掌军务,但为虚职丞相为百官之首,掌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有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的职能家国一体 ①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彼此牵制②充分体现“家天下”的色彩③以皇权为中心,臣议君决,采取朝议制度提高了办事效率,维护了皇权至上,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件的决策失误特点三公九卿的特点及作用作用 国家治理方式的选择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关于秦朝建国初的国家治理问题,群臣展开了激烈辩论:思考: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皇帝嬴政又是怎样的态度?以丞相王绾等人支持实行分封制,理由是新征服的地区,如燕地、齐地、楚地较为偏远,只有实行分封制才能有效管辖;廷尉李斯主张郡县制,理由是周朝实行分封制并没有起到巩固统治的作用,反而导致诸侯之间相互攻击,影响了国家统一,政治稳定。而实行郡县制则有利于对地方的控制。秦始皇支持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 地方制度:郡县制任免、考核、奖惩在中央政府和皇帝郡郡守、郡丞、郡尉县乡里县令、县丞、县尉三老、啬夫、游徼里正亭亭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①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奠定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②部族国家转化为疆域国家,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③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④对中国的行政区划产生深远影响。影响 比较项分封制郡县制划分标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地域划分不同点官员选拔血缘为主才能为主权力传承世袭,终身皇帝任免,有任期官吏权利拥有封地、爵位、土地管理权只有俸禄,无封地、无土地管理权政治体制贵族政治官僚政治与中央之间的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地主(郡县)绝对服从中央历史影响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和国家统一相同点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贵族政治官僚政治权力来源权力运作权力机构收入来源官吏选拔贵族的权力是自然的权力来自于皇帝具有自主性可以决定封地的一切事情受制于皇帝及其代理者(中央政府和上级官吏)比较简单多个机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政府机关庞大自己的封地俸禄世卿世禄制由皇帝任免,通过察举制、科举制等方式产生 ①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②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③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始皇日夜批阅大量文书。文书制度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官员选拔形成了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扼杀了其发展的活力。文书制度与官员选拔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以及救灾行动,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民族和文化交流与发展。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并最终导致秦短命而亡。在思想上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造成近代落后于西方局面。 3、国家治理模式——两汉发展汉承秦制有所损益秦汉继承发展中央官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刺史制(监察)地方制度郡县制郡县制郡国并行选官制军功爵制察举制法律秦律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 中央:中外朝制度①中朝官员位低权重。②相权一分为二。削弱丞相的权力,加强皇权 地方制度:郡国并行制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汉书》错误吸取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汉初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恢复分封以加强统治。原因:结果:削弱中央集权,形成割据势力,导致“七国之乱”解决:推恩令酎金夺爵左官律和附益法①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弟子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②酎金夺爵:酎金,是汉朝祭祀宗庙祖先时,由地方诸侯所进献的黄金。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各地诸侯所进献的黄金成色不好、斤两不足为借口,褫夺了106人的爵位,是当时列侯数量的一半。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③左官律和附益法:前者规定王国的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后者限制士人与诸王交往。 (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C真题演练 地方监察:刺史制度①以卑督尊,大小相制,内外相维;②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③没有固定治所;特点: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叫13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①澄清吏治——衍生酷吏。②打击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作用:到东汉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和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成为地主割据势力 选官制度含义:察举又叫做荐举,是三公九卿、地方郡国守相等高级官员根据考察,把所谓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平民或下级官吏推荐给朝廷,授予他们官职或提高其官位。内容特点作用演变地方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以德行和才能为主要标准。从方式上看: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官员。从标准上看:以德才兼备为标准。①打破血缘、世袭,扩大统治基础;②为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奠定基础;东汉时期,随着豪强世族的兴起,举荐更加重视门第和望族,累世公卿世家地主形成军功爵制察举制 (2021·全国甲卷高考·25)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察举制度的实施【答案】B【解析】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为了防止长官以权谋私或者培植自己的势力而威胁统治,就需要有效的监察制度才可以保证其有效运作,故选B项;分科考试的选官制度建立是在隋朝,而不是汉代,排除A项;郡国并行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而辟召这种选官制度既涉及到中央各部门也涉及地方各郡,二者并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察举制度是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辟召制度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二者可以相互补充,但选拔方式不一样,察举制不能保证辟召制度实现有效运作,排除D项。真题演练 (海南高考·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B真题演练 秦敦煌酒泉张掖西域都护府武威西汉二、秦汉的疆域——开疆拓土秦朝: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百越,设立南海郡、象郡、桂林郡两汉:张骞凿空,开通丝绸之路;北击匈奴,设朔方郡、打通了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统一货币、度量衡与车轨;修筑道路;开凿灵渠;编制户籍文景薄赋俭刑;武帝改币制,盐铁官营、均输平准、财产税、通西域;光武清田放奴三、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秦朝两汉 1、秦朝统一货币半两钱:标志着秦始皇在货币上的大一统,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允许民间私铸五铢钱:武帝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利,由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造新的五铢钱。铸币权收归中央货币统一,利于经济发展,国家力量增强,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长度容积重量保证赋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巩固统一 修筑道路编制户籍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道路交通体系,利于促进了经济发展,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编制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一般百姓户籍、宗室籍、宦籍、市籍)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编户齐民。西汉政府正式编入户藉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进步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提供稳定的兵源。局限性:这些成为农民沉重的负担,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 2、两汉(1)汉初:“休养生息”西汉初立,社会残破,经济凋敝。吸取秦朝速亡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材料一:“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史记》材料二:“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陆贾《新语》背景:指导思想:措施: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结果: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2)武帝改革盐铁官营汉初开放民营,使经营盐铁的商人富比王侯,汉武帝迫于财政压力和对商人“不住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盐铁”,盐铁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在产盐和铁的地方,分设盐官和铁官进行管理。盐专卖采取在官府的监督下由盐民生产,官府定价收购,并由官府运输和销售。铁专卖采取官府统管铁矿采掘、钢铁冶炼、铁器铸造和销售等一切环节。目的:增加政府收入;打击豪强势力,巩固政治统治重农抑商实质:①抑商人,重商利;②重官商,抑私商。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打击了富商大贾和大手工业者。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国家的统一。影响: 均输平准(1)平准:平准法是国家平衡物价的政策,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2)均输:在中央主管国家财政的大司农之下设立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处贩卖,调剂运输。稳定物价,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汉武帝的内外政策提供了物质保证意义: 算缗告缗算缗(mín):是向工商业者征收的一种资产税。告缗:鼓励民众告密和揭发隐瞒不报或者少报的,一经查实,奖励告密者。内容:抑制工商业者,向工商业者征收重税充盈国库,沉重打击富商兼并之徒,缓和了土地兼并;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同时也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沉重打击了民间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意义: (2021·湖北卷·2)东汉永建二年(127年)汉顺帝征召知名隐士樊英,但樊英称病推辞。于是,皇帝下诏“切责郡县”,地方官府遂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东城。该责问方式体现了A.君权削弱B.中央集权C.吏治腐败D.豪强崛起【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东汉汉顺帝由于名士樊英没有顺从朝廷的征召而责问地方郡县,地方官府则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东城,由此体现了汉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是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B项正确;该责问方式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强化,而非君权削弱、吏治腐败和豪强崛起,排除ACD项。故选B项。真题演练 (3)两汉的经济手工业冶铁工具:杜诗发明水排丝织业发达,使用纺车纺纱,提花机东汉商业重农抑商政策发展使用五铢钱丝绸之路开通,中西贸易繁荣农业东汉铁农具进一步推广,修建龙首渠翻车 (2021·全国乙卷·25)表1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郡名西汉末东汉中期代郡(今河北、山西间)5677120123太原(今属山西)16986330902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359316528551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461587404448豫章(今属江西)67462406496零陵(今湖南、广西间)21092212284据表1可知,在此期间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答案】A【解析】西汉末与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比较,豫章、零陵、南阳等涉及到江南的地区户数大量增加,而表格中其余地区均为北方地区户数则相对减少,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户数的增加说明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才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所以这时南方经济发展速度要快于北方,故选A项;东汉时期是豪强大族势力强盛的时期,并不是没落,排除B项;从西汉末到东汉中期,上述地区的数据说明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但是单凭两个时间比较没法体现加剧,而且这时经济重心依然是在北方的,排除C项;由于汉代牛耕逐渐普及,个体农耕经济正处于繁荣时期,并没有衰退,排除D项。真题演练 (4)对外交通东起长安(今西安),西经甘肃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楼下,西抵欧洲黑海、地中海,称之为丝绸之路。——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四、秦汉思想“大一统”1、秦朝——严刑峻法焚书坑儒①根源: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②内容:凡私人所藏儒家经典,交官府销毁;以古非今者灭族;严禁私学,以吏为师。为妖言以乱黥首③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反映了专制主义的本质。④评价:维护专制,有利于政权的巩固;灭学之祸、否定先秦思想文化;文化浩劫、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2、汉初的“黄老无为”概念:是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黄”指黄帝的学说,“老”指老子的学说,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黄政治主张“无为而治”,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表现: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减免赋税影响:①促进了经济恢复和政权巩固②有利于推动儒学复兴的实现③削弱了西汉王朝的中央权威 (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B真题演练 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政治: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经济:土地兼并,豪强势大边患:匈奴威胁边患不止思想:黄老无为而治已不适应时代需要个人:董仲舒改造先秦儒学董仲舒主张:①大一统②君权神授、天人感应③三纲五常(利于中央集权)(利于君主专制)(利于稳定秩序)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措施:①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②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③中央设立太学、开始设立地方官学(郡国学)。汉代官学体制 影响:1、积极:(1)对汉朝: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2)对儒学: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3)对文教:促使统治者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2、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对政治秩序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对学术文化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对法律以儒入法,法律的制定和案件的审判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对教育儒学垄断教育,从中央到地方形成系统的国家教育体系对社会“三纲五常”成为个人修养的价值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儒学成为正统的影响 (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C真题演练 (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D真题演练 五、秦汉文化汉赋出现,是一种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乐府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称为乐府诗。史学史记【释义】年代:西汉中期作者:司马迁体裁:纪传体通史(第一部)汉书【释义】作者:班固(主要作者)、班昭、马续年代:东汉中期体裁:纪传断代史(第一部)文学汉赋乐府诗【释义】铺陈排比,辞藻华丽【释义】很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西汉东汉《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医圣”张仲景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医学《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华佗:麻沸散、五禽戏《九章算术》:在代数和几何学上贡献突出。数学《周髀算经》:最早引用了西周初年勾股定理的特例商高定理。 科技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天文学专著《灵宪》东汉杜诗创造的水力鼓风机——水排 《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农学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思维逻辑、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佛教 (2020·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答案】B【解析】由材料“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可知从秦二世到汉武帝,从贵族统治者到普通民众、乃至从汉人到西域人对这一运动项目的喜爱,体现了角抵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故选B项;材料主要提及秦汉时期的角抵表演,无法体现它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排除A项;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材料还提及到秦二世,时间不符,排除C项;角抵最初是一种作战技能,后来成为训练兵士的方法,又演变为民间竞技,不是劳作技能,排除D项。真题演练 与选修的知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制度先秦贵族政治(世官制)向秦汉官僚政治转变;选官从世官制(世袭制到宗法制)到局部军功制、举荐制;法教法律:不成文,贵族特权;称刑;春秋子产铸《刑书》;战国改法为律;汉引经注律;教化:礼乐;法治;尊儒;民外关系犬戎破镐京杀幽王;汉北击匈奴西通西域护乌桓校尉;东汉通大秦、赐金印;货赋商朝贝币世界最早货币;秦半两钱;汉五铢钱;秦汉编户齐民、赋税徭役;基层内外服制度;分封制;秦郡县制;汉郡国并行推恩令刺史、乡里什伍;常平仓;经济与社会生活农业工具革新和掌握动植物规律促使农业产生;中国是三大农业区的稻米区;工具与劳作石骨木陶耕作,陶器灌溉,圈厮马槽,骨针陶纺轮,泥条盘筑坯车;集体劳作;春秋铁犁牛耕、家庭和作坊个体劳作;商业起源于原始社会物物交换;商朝商人贝币契约;西周工商食官;春秋私商信贷;汉丝路开通;城市农业促村落出现,商业促集镇出现,国家促城市产生;西周城重礼制对称规范;交通春秋运河;秦朝驰道、灵渠;汉开通两丝路;医疗扁鹊四诊法;汉《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麻沸散《伤寒杂病论》文化交流与传播多样起源多元一体;礼乐制度奠基;秦用法汉尊儒;交融华夏认同观念;交流西域动植物入内地;中华文化(丝瓷四大发明等)外传;佛教艺术入中国;交锋匈奴西迁、南下等;传承保护春秋私学;战国都江堰、秦兵马俑等遗产;汉太学等; 本课结束,谢谢!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ppt课件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03课时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课件
2022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第2讲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新人教版)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第3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第4讲西汉与东汉__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2讲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
山东省济南市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同步训练
第3讲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汉时期 -【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试题)
第21讲 中古时期的世界-【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3-08-03 12:00:01
页数:58
价格:¥3
大小:55.79 MB
文章作者:王贵娥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