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广东卷)-历史(全解全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广东卷】历史·全解全析(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普遍盛行随葬獐牙的习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有的还随葬猪头、猪骨以象征财富。大汶口晚期的墓葬中随葬的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百余件,有的墓却一无所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社会分工十分鲜明B.国家形态初具规模C.多元一体格局形成D.阶级分化已经出现【答案】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普遍盛行随葬獐牙的习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有的还随葬猪头、猪骨以象征财富。大汶口晚期的墓葬中随葬的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百余件,有的墓却一无所有。”可知此时墓葬已经出现了贫富差异,即阶级分化已经出现,D项正确;社会分工是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的生产分工,包括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工业等部门的一般分工;以及把这些大的部门再分为重工业、轻工业、种植业、畜牧业等产业或行业的特殊分工,材料未涉及社会分工的内容,排除A项;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态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大约一万年前,排除B项;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的显著特征,既体现了充分尊重“多元”,坚持平等和谐,又凸显了高度认同“一体”,不断同心聚力,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2.春秋时期孔子言论是后世研究其思想的重要依据。 孔子言论摘录表孔子言论文献出处孔子素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圣德”,力主“泛爱众”“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雍也》《论语·尧曰》鲁衷公问为政,孔子对以“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孔子家语·贤君》“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孔子主张“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表中的言论,反映了孔子A.为适应时代的需要主张平均主义B.将富民视为治国安邦的目的C.倡导为政者减轻广大民众的负担D.规劝为政者应加强教化民众【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说明孔子的平均主义思想带有劝导为政者节制对人民的搜刮、减轻小农负担的积极意义,C项正确;孔子素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圣德”,力主“泛爱众”,“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体现了孔子的富民、利民主张。“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说明孔子的富民、利民主张在“泛爱众”的思路上陷入了平均主义的泥淖中,但是在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变革的时代,他的“均无贫”只能成为高高悬起的奋斗理想,失去了现实意义,排除A项;“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说明孔子把富民视为治国安邦的重要手段,但是否有效不得而知,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教化民众,排除D项。故选C项。3.西汉后期,郡的数量增加到83个,郡的大小相差很大。下表为公元1年——2年的统计中几个有代表性的郡的数据。这说明郡名登记的户登记的人口颍川(面积最小的郡之一)4324912210973牂柯(经营西南夷,面积最大的郡之一)24219153360敦煌(在偏远的西北地区)1120038335 河东(位置居中)236896962912A.政府全部接管了王国的领地B.中央致力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C.西汉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D.地方割据势力隐患得以彻底消除【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从表格的数据信息可知,面积最大的郡、边疆地区的郡户数、人口明显少于面积小的和居中的郡,这反映出中央政府是特意而为之,限制这些大郡、边疆郡的实力变大,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即说明中央致力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B项正确;“全面”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所涉及的郡县,在战国时期已经存在,并不属于创新,排除C项;D项太绝对,地方问题仍然存在,排除D项。故选B项。4.10—13世纪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但各族政权都不约而同地自称是“炎黄子孙”,自我认同为“中国”。同时,为了表明自己所建政权的合法性及其重要地位,又都自我认同为“中国正统”。这说明这一时期A.天下一统格局形成B.各民族间民族隔阂消除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D.儒家思想已被广泛接受【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13世纪(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0—13世纪的中国正处于辽宋夏金元时期,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同时存在多个民族的政权,但这些政权都不约而同地自称是“炎黄子孙”,自我认同为“中国”。同时,为了表明自己所建政权的合法性及其重要地位,又都自我认同为“中国正统”,由此体现了对华夏的认同,说明此时华夏认同观念增强,C项正确;此时民族政权并立,并没有形成天下一统格局,直到13世纪后期元朝才实现一统,排除A项;“隔阂消除”的说法过于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此时很多少数民族政权并没有广泛接受儒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5.据记载,“乾隆初,始闻有洋钱通用。至四十年后,洋钱用至苏、杭。其时我邑(今江苏无锡)广用钱票,兼用元丝银。后银价稍昂,乃渐用洋钱”,乾隆五十年后“但用佛头(西班牙银元)一种”。这反映了乾隆时期A.清政府的货币主权逐渐旁落B.白银外流引发了严重的钱荒C.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加深D.西班牙垄断了中外贸易通道【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乾隆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细,乾隆后期,洋钱在市场中流通范围有所扩大,这说明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有所加强,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货币主权的旁落,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洋钱的广泛使用是白银流入的结果,排除B项;材料无法说明西班牙垄断中外贸易通道,排除D项。故选C项。6.“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传统中国以陆地为主要防线。1874年日本进攻台湾,使清政府认识到日本将“为中国永久大患”,洋务派趁此机会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具体措施的“海防议”。由此可见,当时A.国家民族意识普遍觉醒B.清政府海防建设日益受到重视C.清廷实现了军事近代化D.洋务运动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4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传统防线主要在西北一线,然而在1874年日本进攻台湾后,清政府意识到了海防的重要性,开始将防御重点转向沿海,这表明在西方近代军事文明的冲击下,清廷的海防建设日益受到重视,B项正确;中日甲午海战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排除A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洋务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7.中华苏维埃工农兵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规定:“凡红军战士,家在白色区域的,以及新由白军中过来的,则在苏区内分得公田,由当地政府派人代耕。”该举措旨在A.推动根据地农业生产发展B.适应民族斗争的现实需要C.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壮大军队巩固根据地政权【答案】D【详解】由中华苏维埃工农兵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可知,材料所述现象为长征前的工农武装割据时期。公田的分配有利于赢得从国统区来的红军战士的拥护,从而壮大红军力量,巩固根据地政权,D项正确;B项表述是抗战时期,排除B项;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红军、白军的划分意味着这是国内战争,而非民族战争,排除B项。故选D项。8.1956年,英国援引“例外程序”对中国取消了橡胶禁运,日本随之也援引“例外程序”向中国扩大输出项目。至1957年7月,向中国放宽贸易的国家已有英国、比利时、西德、法国和日本等国,但美国仍宣布单独禁止对中国的一切贸易。这表明当时A.美国的国际地位日渐衰落B.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市场C.美对华经济封锁难以持续D.中欧结束长期冷战状态 【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56-1957年(欧美、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敌视和经济封锁政策,并要求其他盟国也加入对中国的经济封锁中。然而英国、日本等国还是逐渐向中国放宽贸易,表明美对华经济封锁出现漏洞,难以持续,C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国际地位没有出现明显衰落,排除A项;材料讲西方国家的对华贸易政策,而非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排除B项;冷战主要在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展开,冷战结束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D项。故选C项。9.2017年9月,中国军队完成了8000人规模维和待命部队在联合国的注册,其中包括步兵、工兵、运输、医疗等10类专业力量28支分队。目前,中国是联合国维和待命部队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国家,同时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据此可知,中国A.主导了联合国的维和行动B.保障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C.为世界和平贡献中国力量D.有力推动了联合国的发展【答案】C【详解】从材料中所反映的中国派出维和的人数与次数,以及中国对维和行动的大力支持等方面可得出,中国积极参与维和,为世界和平贡献中国力量,C项正确;中国参加维和,但并不是主导,排除A项;参与维和,只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世界并不和平,排除B项;维和与联合国的发展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10.古希腊的摔跤比赛由战场肉搏演化而来,比赛规定不能击打脆弱部位,不允许撕咬对手,有人被摔倒或认输比赛即宣告结束。比赛中选手极少认输,因而场面非常激烈,观众被场上的氛围感染,欢呼跳跃,载歌载舞。这反映古希腊A.频繁的战争导致社会尚武B.公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压抑C.体育活动渗透着人文精神D.规则意识与社会实际脱节【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希腊时期。据材料“比赛中选手极少认输,因而场面非常激烈,观众被场上的氛围感染,欢呼跳跃,载歌载舞”,可以看出古希腊的体育运动受到了民众的欢迎,同时又能从体育运动中体现出不服输、勇敢、战斗等人文精神,C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古希腊的外部环境和社会状况,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体育运动,不能说明公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压抑,排除B项;规则意识与社会实际并没有脱节,排除D项。故选C项。11. 卢梭认为,“如果有了派系存在的话,那就必须增殖它们的数目并防止它们之间的不平等……这种防范办法是使公意能够发扬光大而且人民也绝不会犯错误的唯一好方法”。据此可知,在现实制度实践中,卢梭A.提倡直接民主B.反对政党政治C.主张财产平等D.支持分权制衡【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法国)。根据材料“有了派系存在的话,那就必须增殖它们的数目并防止它们之间的不平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梭认为权力不能集中在一个派系中,要增加派系的数量,分散权力,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思想,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分权,没有体现直接民主,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卢梭对政党政治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财产的词语,不涉及财产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12.19世纪70年代,德国的化学企业贝尔、赫斯特苯胺公司建立了自己的附属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电子工业企业紧随其后。几十年后,德国其他的工业企业也都建立了类似的实验室。这反映出当时德国A.现代工厂制度开始建立B.率先进入“电气时代”C.生产管理方式发生变革D.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德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第二工业革命中,德国的部分工业企业建立了实验室,使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这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点,D项正确;工厂制度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就已建立,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领先地位,而是反映了当时德国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现象,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生产管理方式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3.1919年6月,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就德国赔款问题发表评论说:“战后赔款本来应该是他们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议题,而他们把赔款作为一个神学问题、政治议题和选举手段来解决⋯⋯恰恰漏掉了他们所掌握的各国经济未来这一角度。”这表明凯恩斯A.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以维持欧洲均势B.认同外交应该优先考虑本民族利益C.主张从全球化的视角考虑德国问题D.认为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相互依存【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的世界。根据材料“战后赔款本来应该是他们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议题,而他们把赔款作为一个神学问题、政治议题和选举手段来解决⋯⋯ 恰恰漏掉了他们所掌握的各国经济未来这一角度。”可知,凯恩斯就德国赔款问题认为,英法在德国赔款问题上没有从全局的、根本角度考虑,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政治问题上,即制裁和削弱德国,这使得英法失去一次掌握世界经济未来的机会,说明凯恩斯主张从全球化的视角考虑德国问题,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处理德国问题,没有描述维持欧洲均势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描述优先考虑本民族利益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相互依存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2.在一战爆发后的十多年中,西欧文学艺术家创作了大量文艺作品,如索利的十四行诗《当你看到千百万无言的死者》、乔治·杜阿梅尔的小说《受难者》、雷马可的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等。这些作品反映出当时A.民族独立意识增强B.民众呼唤世界和平C.战争引发精神危机D.和平主义成为主流【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一战后西欧社会出现大量反思战争的文学作品,因此反映了当时社会民众呼呼世界和平,B项正确;一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独立意识增强,而不是西欧,排除A项;“精神危机”说法错误,材料反映战争引发社会反思战争呼吁和平,排除C项;“主流”说法错误,材料只体现了社会呼吁和平,但没有体现出成为主流思潮,排除D项。故选B项。13.美国漫画家大卫·勒文1967年创作的《约翰逊秀伤疤》。漫画家将约翰逊总统的疤痕画成了一个战争正在剧烈进行的越南地图。该作品A.反映了西方阵营的分化B.表达了美国社会的反战情绪C.揭示了冷战政策的实质D.揭露了资产阶级人权的虚伪【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1967年的美国。根据题干可知,1967年,美国正在亚洲进行越南战争,漫画将约翰逊的疤痕画成了正在进行战争的越南地图,表达了美国人民的反战情绪,B项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与日本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体现了西方阵营的分化,材料中没有西欧与日本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美苏对抗,排除C项;本材料主要体现反战的内容,没有体现人权,排除D项。故选B项。16.有学者描绘当今的世界新现象:“中国和拉美在讨论农业合作,非洲和阿拉伯在开展基础设施合作,欧洲和东南亚正在打造自由贸易,美国和非洲在合作修电厂,中国和欧洲准备合作开发北极。”这些现象反映出A.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B.合作共赢成为时代的潮流C.地区经济差距日益缩小D.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中国和拉美在讨论农业合作,非洲和阿拉伯在开展基础设施合作……”,可以看出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在不同领域展开了合作,说明合作共赢成为时代的潮流,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合作,并不是全球治理体系,排除A项;广泛开展合作,不能说明经济差距在缩小,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并不是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家训谱籍中,有关节节俭的内容引人注目。古人认为这不仅足节的一些提物,而且是关系到个人、家庭,乃至整个国家的问题。如诸葛亮在《诚于书》中提出“夫君于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曹魏大司农桓范在(政要论。节欲)中云:“修身治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国之要,莫大于节欲。”曾国藩则提出:“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摘编自严文强《浅谈中国古代家训家法中的“节俭”思想》材料二明清时期,历史上传统的消费观受到质疑,新的消费思想应运而生。这集中体现在明代陆楫的思想上,他在其《蒹葭堂杂著摘抄·禁奢辨》中指出:“自一人言之,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致于统论天下之势则不然”“彼以梁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摘编自吕晓萌《中国古代鼓励消费的经济思想辨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消费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消费观念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历史影响。(6分)【答案】(1)特点:反对奢侈,崇尚节俭;将消费与个人修养和家国命运相结合。(4分)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整体生产力水平不高(或中下层民众相对贫困);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4分) (2)变化:崇奢黜俭,鼓励消费。(2分)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顺应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需要;但未成为当时的主流消费思想,对社会经济影响不大。(4分)【详解】(1)关于“特点”,由材料“有关节节俭的内容引人注目”,可得出反对奢侈,崇尚节俭;由材料“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关系到个人、家庭,乃至整个国家的问题”,可得出将消费与个人修养和家国命运相结合。关于“原因”,可以从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和传统思想观念等方面分析。(2)关于“变化”,由材料“传统的消费观受到质疑,新的消费思想应运而生”,可得出崇奢黜俭,鼓励消费。关于“影响”,首先是冲击传统消费观念,从时代特征来看,既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相关,但由于传统经济成分占主导,所以不能鼓励消费的思想未能成为主流思想。18.(14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材料二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材料三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的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思想为什么能成为当时清政府的最佳选择?(4分)(2)19世纪晚期,洋务思想家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化,请根据材料二加以说明。(4分)(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如何冲击“中体西用”的宗旨的?(6分)【答案】(1)“中体西用”思想适应了清政府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谋求国家富强。(4分)(2)说明:承认西方正制的优越性;认为西学也有本末之分。(4分) (3)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中体”受到冲击;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抛弃“中体”;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全盘否定“中体”。(6分)【分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归纳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一的关键信息,没有“中体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可见清政府选择“西用”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体”指维护封建制度。(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归纳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二中““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的信息来归纳,可见此时认识到学习西方制度的重要性。(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归纳知识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从君主立宪派、革命怕以及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围绕维新思想、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从“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中体”受到冲击、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抛弃“中体”以及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全盘否定“中体”。”的角度分析即可。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和戊戌变法·比较;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中体西用·思想特点;19.(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末当美国冲向亚洲参与列强角逐时,东南亚巴被瓜分完毕。美国把竞争的矛头指向西班牙,把扩张的目标定在菲律宾。1898年4月,美国参议员艾伯特·贝弗里奇提出:“我们今后最大的贸易一定是与亚洲进行”“我们的剩余产品在哪里寻找消费者呢?地理回答了这个问题,中国是我们天然的消费者”“菲律宾在整个东方门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地。”二战中,美国提出殖民地实行国际托管的建议,以及控制太平洋军事指挥权、阻挠英、法、荷重返东南亚的举动,都是美国与老殖民者争夺东南亚的尝试。1945年4月,在旧金山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上,当中国、苏联等国提出把“独立”列为国际托管制度的基本目的时,美国却反对以“独立”作为国际托管制度的基本目的,并公然支持英、法、荷重返东南亚。旧金山会议上对托管制度目标的让步,换得了英国对美国占领太平洋岛屿的支持。同意法国重返东南亚,同时让法国同意把法属新喀里多尼亚岛的努美阿港作为美军基地——摘编自吴群《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东南亚的介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美国将菲律宾定为东南亚地区扩张目标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指出二战期间美国东南亚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答案】(1)原因:宗主国西班牙的衰落;美国抢夺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的需要;美国把菲律宾看作是向中国扩张的基地。(6分)(2)变化:由主张将殖民地国际托管到公然支持宗主国重返东南亚。(2分)原因:缓和与西方盟国的矛盾;加强抗衡苏联的力量;中国和日本成为美国战略关注的重心: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换取英、法的支持等。(4分)【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中“我们的剩余产品在哪里寻找消费者呢?地理回答了这个问题,中国是我们天然的消费者”,“菲律宾在整个东方门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地”,“我们今后最大的贸易一定是与亚洲进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美国将菲律宾定为东南亚地区扩张目标的主要原因有,美国把菲律宾看作是向中国扩张的基地;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要在亚洲抢夺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菲律宾的宗主国西班牙作为老牌殖民国家,日益衰落等。(2)变化:根据材料中“二战中,美国提出殖民地实行国际托管的建议”,“1945年4月……美国却反对以‘独立’作为国际托管制度的基本目的,并公然支持英、法、荷重返东南亚”可知,二战期间美国东南亚政策由主张将殖民地国际托管到公然支持宗主国重返东南亚。原因:根据材料中“中国、苏联等国提出把‘独立’列为国际托管制度的基本目的时,美国却反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要加强抗衡苏联的力量;根据“美国提出殖民地实行国际托管的建议,以及控制太平洋军事指挥权、阻挠英、法、荷重返东南亚的举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期,美国改变东南亚政策是为了缓和与西方盟国的矛盾;根据“旧金山会议上对托管制度目标的让步,换得了英国对美国占领太平洋岛屿的支持。同意法国重返东南亚,同时让法国同意把法属新喀里多尼亚岛的努美阿港作为美军基地”可知,美国调整政策是为了换取英、法的支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期,亚非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而中国和日本则成为美国战略关注的重心。20.(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西方议会议员的区别中国人大代表西方国家议员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某党某派的代表,而且往往集中在少数党派有各自的工作岗位,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宪法法律的贯彻实施情况有切身体会,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丰富而深入脱离生产工作第一线,作为“职业议员”,往往结成拥有自身特殊利益的共同体 个人不能代表国家权力机关直接去处理问题,而是通过会议等方式依法集体行使职权竞选的时候向选民点头哈腰、好话说尽,而竞选成功之后则官气十足——整理自张文显《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本质区别》材料从宏观角度对比了现代中国和西方权力机关人员构成的差别,蕴含着有关现代民主制度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启示提炼准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启示:民主制度建设必须植根于社会基本制度和国情。(2分)说明:唯物史观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西方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它们的权力机关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协调自身利益和内部矛盾的机构,资产阶级通过各种途径赞助政党活动,政党通过向“人民”许下各种“政策优惠”承诺以“收买”选票。这些职业政客往往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文化水平,专业性强,他们依托立法机构制定看似平等、实则对资产阶级有利的规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平台。我国也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56个民族水乳交融的发展中国家,因而我国的人民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与一线群众联系密切,不设学历、党派限制,少数民族、特殊社会群体均有代表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8分)总之,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必须与其基本社会制度和国情相适应,才能不断发展,焕发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应该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2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纵观材料“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西方议会议员的区别”可得出启示为民主制度建设必须植根于社会基本制度和国情。关于阐释可从西方民主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表现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8-03 09:03:01 页数:13
价格:¥3 大小:105.58 KB
文章作者:王贵娥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