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福建卷)-历史(全解全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绝密★启用前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福建卷】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掘显示,夏都二里头被外来者占领后,增加了一些外来样式的陶器,有的属于河北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的下七垣文化,有的属于山东地区的岳石文化。之后,商人新建了两座城邑——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但其陶器风格多样程度甚至超过被占领后的二里头古城。这些现象(   )A.反映了国家大一统局面B.体现了战后的文化割裂C.印证了早期文明的特征D.显示了早期商业的盛况【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商周时期(中国)。据材料“增加了一些外来样式的陶器”、“陶器风格多样程度甚至超过被占领后的二里头古城”等信息可知,夏商之际的中华文明存在着不同类型文明相互交流的现象,符合了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商时期并非大一统的国家,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文化交流而非割裂,排除B项;不同类型陶器的交流,不一定是商业行为,排除D项。故选C项。2.秦征服南郡后,南郡居民仍保留楚地风俗,包括热衷商贾、崇奢靡等,秦律在南郡始终未能推行和落实。对此,公元前227年,南郡守腾发布《语书》,要求各县、道啬夫“凡法律令者,以教导民,去其淫僻,除其恶俗”,通过传播法令的方式教化百姓。南郡守腾这一做法(    )A.有利于建构国家认同B.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C.引导了民间舆论方向D.反映了国家统一推动法律落实【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南郡守腾通过传播法令的方式教化百姓,有利于形成共同的风俗习惯,增强民众对法律的认同,从而建构国家认同,A项正确;郡县制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南郡守腾通过传播法令的方式教化百姓,并没有涉及民间舆论的走向,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强调国家统一与法律落实的关系,不能得出国家统一推动法律落实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3.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南齐派使节北上,恰逢冯太后丧事,齐使欲以朱衣入见,北魏派人四次往返劝阻,皆不肯更衣。后北魏以精通礼学的名士成淹与之辩论,齐使不敌,只得以丧服入见。这一事件反映当时(   )A.南人无视北方习俗B.魏晋玄学由盛转衰C.地域文化南北分明D.北朝深受儒学熏陶【答案】D【详解】根据“齐使欲以朱衣入见,北魏派人四次往返劝阻,皆不肯更衣。后北魏以精通礼学的名士成淹与之辩论,齐使不敌,只得以丧服入见。”可得出北朝注重儒家的礼仪,强调有丧事要穿丧衣。而南齐使节穿红色的衣服,有违礼数。成淹辩论成功,也反映出北朝的儒学有较好的发展,受到儒学的熏陶,D项正确;A项只是表面,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玄学的发展善,只反映儒学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不是地域文化的区分,而是儒学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4.宋代是中国第一个留下丰富皇帝肖像画的朝代,而且宋人特别强调肖像的真实性,于是几乎所有皇帝都有自己的“证件照”。这些御容画像被供奉于各地御容殿中,“如朕亲临”,供百姓瞻睹天颜。这些御容画像(   )A.兼具政治和情感的功能B.意在展现皇帝风姿神采C.营造了神秘抽象的帝威D.凸显了艺术世俗化趋势【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御容画像被供奉于各地御容殿中,‘如朕亲临’,供百姓瞻睹天颜”可知,宋代皇帝画像被供奉于各地御容殿中,供百姓瞻睹天颜,体现了其彰显皇帝威仪的政治目的,以及在情感上得到百姓拥护的目的,A项正确;展现皇帝风姿神采是一方面,更深层次的是政治目的,排除B项;宋人特别强调肖像的真实性,而非神秘抽象性,排除C项;皇帝画像具有宫廷画的特征,不能体现世俗化,排除D项。故选A项。5.明清时期,“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的事例不胜枚举。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的现象。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社会群体流动加速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土地经营方式转变D.土地市场化趋势明显【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根据材料“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富商巨贾大量购买土地,同时也有卖掉土地,投资工商业的现象,说明明清时期,土地的市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土地的买卖,没有体现社会群体流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土地经营方式有土地集约经营和粗放经营,材料描述的是土地买卖,没有涉及土地经营方式的转变,排除C项。故选D项。6.洋务派薛福成认为:“西人风气,最重条约,至于事关军国,尤当以万国公法一书为凭……似宜将万国公法,通商条约等书,多为刊印,颁发州县”;否则“偏于刚者,既以违约而滋事端;其偏于柔者,亦以忘约而失体统”。这表明,薛福成(   )A.主张与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B.已经拥有近代外交观念C.提倡用国际法解决国际间争端D.致力维护传统宗藩关系【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薛福成作为洋务派思想家,意识到重视条约等国际法规则在外交活动中的重要性,主张学习国际法,避免因为违反国际法而引发外交冲突,体现了外交理念的进步,反映了其已经拥有近代外交观念,B项正确;薛福成主张遵循国际外交规则,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并没有强调“平等外交”,排除A项;薛福成主张遵循国际法以避免国际争端,而非解决国际争端,排除C项;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属于宗藩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7.民国初期,“各地货币‘两’的标准有170余种”,各省地方银行如直隶省银行、山西晋胜银行大量发行纸币,英、法、美、日、墨等国铸造的银元也流人中国市场,外国银行还有在中国发行纸币的特权。这一状况(   )A.阻隔了区域间商贸联系B.提高了商品贸易的成本C.促使军阀割据混乱局面形成D.便利了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各省地方银行如直隶省银行、山西晋胜银行大量发行纸币,英、法、美、日、墨等国铸造的银元也流人中国市场,外国银行还有在中国发行纸币的特权”可知,民国初期货币紊乱,增加了商品交换的时间,提高了商品贸易的成本,B项正确;“阻隔了”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军阀割据局面促使纸币紊乱,因果倒置,排除C项;材料强调民国初期中国货币的混乱,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8.1933年,中央苏区在举行民主选举时,采取了“乡村居民,百把个人的村子或屋子,就可单独开会”的办法,开创了以“村选”为形式的乡村民主选举制度的先例。苏区的乡村选举(   )A.助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落实了古田会议的基本精神C.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范围D.推动了工农民主政权的建设【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央苏区举行的选举使农民以村为单位参与民主选举,这有利于调动民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D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在1927年就已建立,排除A项;古田会议的基本精神是“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在1927年的“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彻底破裂,排除C项。故选D项。9.1950年,根据全国公粮调拨计划,湖南省运粮司令部协调工商、税务、铁路、公安等部门,发动民船联运社和航业公司,将大量的死角粮、难运粮有序调运出来,在保证本省供给的同时,也有力支援了两广、华东、华北、西北等地。这(   )A.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B.恢复了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C.加速了抗美援朝的胜利D.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中国)。根据材料“在保证本省供给的同时,也有力支援了两广、华东、华北、西北等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调拨粮食有利于保证各地粮食供应,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A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是在1952年,排除B项;材料中的粮食支援的是中国部分省份,与抗美援朝无关,排除C项;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一五计划”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10.在全社会投资中,1978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占81.8%,集体单位和城乡个人投资占比分别为5%和13%;1985年,全民所有制单位的比重下降为66%,集体单位和城乡个人占比分别上升到12%和21%,即已占1/3。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我国(    )A.城镇经济结构比例失调B.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C.经济体制改革有效推进D.国有企业改革趋于停滞【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1978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占81.8%,集体单位和城乡个人投资占比分别为5%和13%;1985年,全民所有制单位的比重下降为66%,集体单位和城乡个人占比分别上升到12%和21%,即已占1/3。”可以看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的所有制成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公有制的比重下降,个体及私有的比重上升,说明经济体制改革有效推进,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所有制的变化,而不是结构,排除A项;市场经济体制目标1992年才提出,排除B项;国有企业改革从1984年才全面展开,排除D项。故选C项。11.某学者认为,远古时期,印度河谷地和两河流域的民族在耕种和动物饲养过程中,都养育出了工匠和艺术家、商人和行政人员;他们的住房由精美的同一大小的砖造成。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有书面语言的民族,这种语言有400个文字单位。该学者意在强调(    )A.文字是进入文明时代重要标志B.大河流域文明具有一定相似性C.原始农业促进生活方式的变化D.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交流互鉴【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印度河谷地和两河流域的民族在耕种和动物饲养过程中,都养育出了工匠和艺术家、商人和行政人员;他们的住房由精美的同一大小的砖造成。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有书面语言的民族,这种语言有400个文字单位”可知,古印度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成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两者都属于大河流域文明,说明大河流域文明具有一定相似性,B项正确;文字只能反映部分材料内容,排除A项;材料强调印度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相似性,并未涉及原始农业促进生活方式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两大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排除D项。故选B项。 12.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蛮族”日耳曼人的入侵下灭亡,帝国的大批土地、城市、建筑、文物被毁。基督教教会及时适应社会变化并与“蛮族”社会相结合,基本上保留着帝国以来教会所具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力量。因此(   )A.西欧社会逐渐进入“黑暗时代”B.基督教会成为蛮族社会的支配者C.欧洲人成为基督教的忠实信徒D.教会对罗马文化传承起特殊作用【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据本题材料“基督教教会及时适应社会变化并与‘蛮族’社会相结合,基本上保留着帝国以来教会所具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力量”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会以特殊的形式将其原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力量保留下来,说明教会对罗马文化传承起特殊作用,D项正确;材料强调教会对罗马文化的传承,无法体现“黑暗”,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基督教在中世纪的精神统治地位,不能得出基督教会成为蛮族社会的支配者,排除B项;材料强调基督教对罗马文化的保存,无法得知其信徒的概况,排除C项。故选D项。13.有学者将部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特色归纳为下表,据此推断,表中①②③分别是(   )国家特色①坚持“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建立起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②淘汰了绝对君主制,开创了兼有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三大要素的新政体。③“主权在民”取代了“主权在君”,通过对平等的执着追求,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A.英、日、德B.意、俄、英C.美、德、法D.美、英、法【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时空是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坚持‘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建立起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及所学可知,叙述的是美国联邦共和制的特点,如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同时保留了地方政府自治的权力,①项是美国;“淘汰了绝对君主制,开创了兼有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三大要素的新政体。”叙述的是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②项是英国;“‘主权在民’取代了‘主权在君’,通过对平等的执着追求,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叙述的是法国大革命的影响,③项是法国。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据统计,1871—1914年,英国进行了30场殖民战争。在此期间,英国、法国和荷兰至少打了100场战争。这些殖民战争造成28万—30万欧洲人死亡,而被殖民地区丧生的民众则高达5000万—6000万人。据此可知,当时(   )A.殖民战争摧毁传统霸权B.工业革命决定战争频次C.商业革命影响列强关系D.帝国主义带来沉重灾难【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1871至1914年的欧洲。根据材料“1871—1914年,……这些殖民战争造成28万—30万欧洲人死亡,而被殖民地区丧生的民众则高达5000万—6000万人。”可知,1871年至1914年期间,欧洲殖民者发动了一系列殖民侵略及殖民争霸的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口的死亡,给被殖民地区的人民带去了沉重的灾难,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殖民战争对传统霸权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此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体现不出工业革命对战争频次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商业革命对列强关系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5.1927年底苏联粮食收购量比1926年减少了1.28亿普特,为此苏共中央成立特别委员会,派遣近三万名专门工作队员分赴全国各地督促收购工作,虽从1928年1月到3月总计收购了2.57亿普特粮食,但这引起各地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4月到6月粮食收购量再次急剧减少。据此可推知(   )A.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亟待提升B.粮食收购问题使城镇出现粮荒C.余粮收集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D.政府将会加快推进农业集体化【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苏联)。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苏联在1927年收购粮食比1926年减少的背景下,成立特别委员会,专门负责督促粮食收购工作,1928年虽然前三个月收购了较多的粮食,但引起各地农民不满,4月到6月粮食收购量再次减少,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苏联正在进行工业化,对粮食需求量大增,面对政府收购粮食困难的情况,苏联加快推进农业集体化,实行粮食的义务交售制,D项正确;材料中苏联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加强对粮食的控制问题,而非机械化问题,排除A项;此时期粮食收购主要是为了满足工业化需要,并非应对城市粮荒,排除B项;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6.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航空航天法》,成立了航空航天局。同年9月,美国通过《国家国防教育法》,扩大对中小学教育等的资助以及改进科学与数学教育。美国还建立了大批国家实验室,形成以国防为主的研究开发体系。据此可推知(   )A.美国在国际科技领域居领先地位B.国防是美国科教政策的唯一目的C.科教发展受国家内外政策的影响D.科技革命取决于政府的大力干预 【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50年代,美国通过国会立法和机构设置等途径,加强政府对科技教育事业的干预,以适应强化国防的目标,这体现了此时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中缺乏美国与其他国家科教水平的对比,无法判定其领先地位,排除A项;国防是美国科教政策的主要目的,但并非唯一目的,排除B项;政府强力干预加快了科技革命进程,但科技革命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  “大班”是清朝对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驻广州机构负责人的称呼。清朝的许多涉外事务是通过大班与行商的往来合作完成的,大班与行商通常只是一种较为单纯的贸易管理的关系。1833年,英国政府任令律劳卑担任驻华商务总监督,取代此前的大班,但英国既没有发给他凭证,也没有通知清政府。1834年7月25日,律劳卑未经准许,擅自抵达广州。律劳卑向行商表示,他要立刻以英王代表的身份直接与总督往来,并致函总督卢坤,声称他“有保护与促进英国贸易之权,并得依情形之需要行使政治与司法权”。广东地方当局拒绝接收其公函,称“中外之防,首重体制,该夷目律劳卑有无官职,无从查其底里,即使实系该国官员,亦不能与天朝疆吏书信平行,事关国体,未便稍涉迁就,致令轻视”。但律劳卑置之不理。9月2日,广东发出告示,下令停止中英贸易。9月5日,律劳卑令军舰强行驶过虎门,与清守军交火,在广东当局抗击下,律劳卑命令军舰离开广州。9月29日,中英贸易恢复。这就是所谓的“律劳卑事件”。——摘编自朱谐汉《律劳卑事件》等评析“律劳卑事件”里中英两国的做法。【答案】中国:做法:拒绝接收公函,停止中英贸易,武力抵制英军入侵,恢复中英贸易。评析:一方面清政府维护了国家利益,抵制了英方挑衅;另一方面,反映了清政府不了解英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需求,坚持天朝上国的理念,固守朝贡贸易体系。(保守角度)反映当时中国主要的生产方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从中国社会背景) 英国:做法:单方面任命驻华监督,制造武力冲突,最终妥协。评析:英国受近代国际法影响,希望与中国建立两国政府之间的对等关系,但它企图通过对华采取强制性步骤来达到目的,显示出浓厚的殖民主义色彩。反映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实力上升,谋求扩大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833至1834年中国、英国。根据材料“广东地方当局拒绝接收其公函”、“下令停止中英贸易”可分析出拒绝接收公函,停止中英贸易,武力抵制英军入侵,恢复中英贸易。根据材料“事关国体,未便稍涉迁就,致令轻视”可分析出一方面清政府维护了国家利益,抵制了英方挑衅;结合清朝朝贡贸易体系可分析出另一方面,反映了清政府不了解英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需求,坚持天朝上国的理念,固守朝贡贸易体系。从当时的中国社会背景来看,当时中国主要的生产方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根据材料“英国政府任令律劳卑担任驻华商务总监督,取代此前的大班,但英国既没有发给他凭证,也没有通知清政府”可分析出单方面任命驻华监督,制造武力冲突,最终妥协。根据材料“律劳卑令军舰强行驶过虎门,与清守军交火”可分析出英国受近代国际法影响,希望与中国建立两国政府之间的对等关系,但它企图通过对华采取强制性步骤来达到目的,显示出浓厚的殖民主义色彩。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史实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实力上升,谋求扩大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从14世纪到16世纪长达300余年的时间里,爆发了早期资产阶级冲击封建贵族统治的两大革命。革命之一的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开始,而后传播到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全欧洲。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不单单是文学艺术的复兴,而且是思想和科学的复兴。——摘编自孟节省、林雪原编著《西方文化漫谈》材料二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也有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近代以来,无数中国的志士仁人为努力建设中国的新文化而奋斗,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不能抛弃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当然,也不能死抱着老祖宗的遗产当现代的阿Q。继传统文化,既要在传承中创新,也要在创新中传承。——摘编自王霁主编《中国传统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并简析其成因。(12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当代对待本国传统文化应持的科学态度。(4分)【答案】(1)持续时间长;覆盖地域广;涉及领域宽;文化巨人辈出;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思想主题;反对蒙昧主义,崇尚科学。(任答4点,每点1分,共4分)(2)不同:持续时间短;局限于中国国内;与民族救亡相融合;批判传统文化,倡导外来文化(或开展文学革命);斗争方式较为激进。(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成因:晚清以后,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近代出现留学海外热潮,众多有识之士接受了西方文化熏陶;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思想解放;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依然黑暗,大多数国民的思想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束缚;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3)准确、完整认知;摈弃文化虚无主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或批判继承,传承创新)。(任答2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从14世纪到16世纪长达300余年的时间里”可以得出持续时间长;根据材料“革命之一的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开始,而后传播到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全欧洲”可以得出覆盖地域广;根据材料“文艺复兴不单单是文学艺术的复兴,而且是思想和科学的复兴”可以得出涉及领域宽;根据材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可以得出文化巨人辈出;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特点还有: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中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反对蒙昧主义,崇尚科学等等。(2)特点:根据所学可知,与文艺复兴相比,从时间上看,新文化运动从1915年到1923年,持续时间短;从区域上看,局限于中国国内;与当时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密切联系在一起,与民族救亡相融合;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批判传统文化,倡导外来文化(或开展文学革命);斗争方式较为激进。成因:结合所学可知,从政治上看,晚晴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断加紧,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大多数国民的思想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束缚;从经济上看,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势力日益壮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从思想上看,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不断传播,民主共和逐渐深入人心;近代出现留学海外热潮,众多有识之士接受了西方文化熏陶。 (3)态度:准确、完整认知;摈弃文化虚无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凡赈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诸州岁歉,必发常平、惠民诸仓粟,或平价以粜,或贷以种食,或直以赈给之,无分于主客户。……无可归者,或赋以闲田,或听隶军籍,或募少壮兴修工役。老疾幼弱不能存者,听官司收养。……因饥疫若厌溺死者,官为埋祭,厌溺死者加赐其家钱粟。——摘编自《宋史》材料二——摘自戚启勋《大气科学》据材料一、二及所学,提炼一个观点,谈谈你对宋代社会救济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角度全面;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例:观点:宋代社会保障制度达到了新的高度。认识:两宋时期,平均气温骤降,推动北方游牧民族受气候影响南下避寒,自然灾害与民族战争频繁:加之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加剧;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也不断强化;以文治国的政治理念与措施深受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再加上中国古代优抚弱势群体的传统观念,宋代社会保障制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答出3点即可)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保障措施全面、机构完善、救济范围(对象)广泛、政府作用凸显等方面.(答出3点即可)宋代社会保障制度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基本保障,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封建统治;为后世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借鉴。(答出2点即可) 综上所述,宋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制度建设达到了新的高度。【详解】首先要明确解题的基本思路:谈谈对宋代社会救济的认识,需要考虑观点、原因、特点及影响等多个角度。其次,按照材料信息调动所学知识一一进行说明:观点方面,根据“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凡振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可得出宋代社会保障制度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一观点。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可得出自然灾害与民族战争频繁;根据“宋之为治,一本干仁厚”及所学可得出两宋以文治国,其政治理念与措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再根据所学可从土地兼并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加强为其奠定基础。由材料得出措施全面、机构完善、救济范围(对象)广泛、政府作用凸显等表现。最后从对当时的影响及对后世的影响两个角度分析。解读过程中,要注意史论结合及逻辑清晰。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20世纪末,在印尼附近水下考古发现一艘公元9世纪的沉船——“黑石号”,出土了大量来自唐朝扬州、明州和广州的货物。其中两件瓷器“盈”字款绿釉碗和“进奉”款白釉彩盘是出自宫廷还是民间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论。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玄宗时,多贯赐妃嫔和大臣。负责管理赋税的王供“岁进钱宝百亿,便入内库(又称百宝大盈库),以供人主宴私赏赐之用”,开启官吏向皇帝进贡之风。……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九月,出(售卖)内库罗绮、犀玉、金带之具”,用以补充军费开支。——据《旧唐书》材料二  唐朝“盈”字款的瓷器多为白瓷。“盈”、“进奉”、“翰林”款等宫廷属性明显的瓷器多见于唐长安大明宫等宫廷遗址之中,但在西明寺、长安新昌坊及河北易县等非高级贵族的唐墓中也有发现。——摘编自齐东方《“黑石号”沉船出水器物杂考》材料三  大历元年(766年),代宗生日,“诸节度使献金帛、器服、珍玩、骏马为寿,共直缗钱二十四万。”肃宗、代宗以后,进奉者多以节度使为主,德、宪二朝进奉的区域集中于东南江淮诸道。——项坤鹏《“黑石号”沉船中“盈”、“进奉”款瓷器来源途径考》(1)根据材料一、二判断“盈”字款绿釉碗和“进奉”款白釉彩盘这两件瓷器的出处并说明理由。(6分)(2)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探究瓷器的出处”这一问题对于研究唐朝历史有何具体价值。(6分)【答案】(1)出自宫廷:①据文献记载可知“白宝大盈库”为皇家内库,与瓷器上的文字相对应、②“盈”“进奉”字款瓷器多出土于唐长安大明宫等宫廷遗址之中,考古实物与文献记载相印证。③宫廷因赏赐妃嫔、大臣,由国库流向民间。④朝廷为补充军用而售卖内库藏品,致使宫廷物品散落民间。(3分) 出自民间:①在西明寺、西安唐新昌坊及河北易县等非高级贵族的唐墓中也有发现,可见并不一定来自宫廷。②可能是地方节度使供奉外的剩余产品被售卖。③虽然有唐代有出售宫廷物品的做法,但出货买卖清单中没有瓷器。④此前“盈”字款多为白瓷,“黑石号”的为绿釉碗,不一定出自宫廷,可能是民间仿造。(3分)(2)价值:①有助于研究唐朝中后期政治、经济、军事和财政多方面的情况。②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东南地区比较富裕。③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扬州、明州和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④官僚统治腐败,大臣以财宝献媚皇帝,加重民众负担,激化社会矛盾。⑤唐玄宗之后进奉主体为节度使,进奉区域集中于东南江淮诸道,说明朝廷在安史之乱后对东南节度使保有较大的控制权。⑥唐中后期军情紧张导致财政危机,皇帝不得不售卖私库藏品以供军用。(6分)【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古代唐朝的考古研究。出处:出自宫廷。理由:根据材料“唐玄宗时,多贯赐妃嫔和大臣。负责管理赋税的王供‘岁进钱宝百亿,便入内库(又称百宝大盈库)’”可知,“白宝大盈库”为皇家内库,与瓷器上的文字相对应;根据材料“‘盈’、‘进奉’、‘翰林’款等宫廷属性明显的瓷器多见于唐长安大明宫等宫廷遗址之中”可知,“盈”“进奉”字款瓷器多出土于唐长安大明宫等宫廷遗址之中,考古实物与文献记载相印证;根据材料“唐玄宗时,多贯赐妃嫔和大臣。”可知,宫廷因赏赐妃嫔、大臣,由国库流向民间;根据材料“元和十二年(817年)九月,出(售卖)内库罗绮、犀玉、金带之具,......用以补充军费开支。”可知,朝廷为补充军用而售卖内库藏品,致使宫廷物品散落民间。出处:出自民间。理由:根据材料“在西明寺、长安新昌坊及河北易县等非高级贵族的唐墓中也有发现。”可知,在西明寺、西安唐新昌坊及河北易县等非高级贵族的唐墓中也有发现,可见并不一定来自宫廷;根据材料“出(售卖)内库罗绮、犀玉、金带之具,......用以补充军费开支。”可知,可能是地方节度使供奉外的剩余产品被售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虽然有唐代有出售宫廷物品的做法,但出货买卖清单中没有瓷器,另外,此前“盈”字款多为白瓷,“黑石号”的为绿釉碗,不一定出自宫廷,可能是民间仿造。(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古代唐朝的考古研究。 价值:根据材料“唐玄宗时,多贯赐妃嫔和大臣。负责管理赋税的王供‘岁进钱宝百亿,便入内库(又称百宝大盈库),以供人主宴私赏赐之用’,开启官吏向皇帝进贡之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析“探究瓷器的出处”有助于研究唐朝中后期政治、经济、军事和财政多方面的情况,以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东南地区比较富裕;根据材料“20世纪末,在印尼附近水下考古发现一艘公元9世纪的沉船——‘黑石号’,出土了大量来自唐朝扬州、明州和广州的货物。”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扬州、明州和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根据材料“开启官吏向皇帝进贡之风。”可知,官僚统治腐败,大臣以财宝献媚皇帝,加重民众负担,激化社会矛盾;根据材料“肃宗、代宗以后,进奉者多以节度使为主,德、宪二朝进奉的区域集中于东南江淮诸道。”可知,唐玄宗之后进奉主体为节度使,进奉区域集中于东南江淮诸道,说明朝廷在安史之乱后对东南节度使保有较大的控制权;根据材料“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九月,出(售卖)内库罗绮、犀玉、金带之具’,用以补充军费开支。”可知,唐中后期军情紧张导致财政危机,皇帝不得不售卖私库藏品以供军用。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8-03 08:21:01 页数:15
价格:¥3 大小:236.27 KB
文章作者:王贵娥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