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4
2
/24
剩余2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丰台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高一语文(A卷)(练习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书法艺术的产生产生于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笔画均为单线条,瘦挺有力,时露锋芒。这些最早的汉字遗迹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章法、结字三要素,奠定了我国书法艺术的基础,标志着我国书法艺术的产生。商周时期出现的金文或称“钟鼎文”,整齐且笔画粗壮,起笔、收笔及运转比甲骨文圆润,曲直变化丰富。成熟的金文外形偏长,每字的大小匀称,各部分讲究呼应与配合,从金文遗迹看,书法的艺术性已逐渐丰富起来。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各诸侯国在不同的艺术追求下,朝着各自的审美趋向发展,形成了书法艺术百花齐放的局面。如果说甲骨文、金文的主流始终是沿着刀刻、凿铸道路发展,那么,春秋战国时期,毛笔开始在书法上广泛应用。毛笔表现力丰富,特别是内蕴的笔法技巧,构成了以后中国书法的重要要素──书者的情性、审美趣味、用笔技巧等。从尚存的这一时期的“石鼓”拓片中看,结字比金文有更大的规律性,笔画遒劲,结构浑厚,对后代的书法风格影响极大。二、书法艺术的发展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书同文”,小篆逐渐普及并成为官方文字。文字的统一,为书法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从李斯的《泰山石刻》看,小篆具有字形扁长、笔画多为弧线、结构复杂的特点,作为官方文字不便速写。于是,结构较为简单、笔画把圆转成方折、便于迅速书写的隶书应运而生。到了汉代,隶书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官方标准字体,并且进入了定型化时期。汉代隶书笔画平直,结构简便,顿挫明显,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用笔到结字所形成的风格,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这种字体,上承篆书和古隶,下启楷书,用笔通行、草。所以隶书在书法艺术上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人们在使用文字时,总是希望文字好认一些,写得简便一些,尤其在事务急迫繁忙之时更是如此。在由篆到隶的演化中,由于毛笔快写和笔法发展的缘故,草书便产生了。隶法解体后,写得严谨些的就成了真书(楷书),写得奔放些的就成了草书,介乎真、草之间的就是行书。至此,汉字的几种书写形式均已产生。三、书法艺术的成熟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书法艺术在发展中形成如下特点:其一,草、楷、行各体已完全成熟,中国书法的技法体系基本形成。三国时期汉字书写发展为真书(楷书)阶段,一般认 为它是汉字发展史上的正体,是“楷模”,其字方笔直势渐占主导地位,横笔尽量少作或不作燕尾笔势,撇捺亦不向上挑出并缩短长度。其二,书法走向完全自觉的阶段,书法成为社会各阶层普遍的欣赏对象。其三,文人有意识地追求书法之美,把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并在技法功夫、审美风貌上孜孜以求。书法艺术上出现了帖与碑两种不同的风格,呈现出婉丽风流和雄奇朴拙的书法艺术境界,尤其是楷书和行书,已达到成熟阶段。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人激越的胸襟和心态,在书法艺术上体现为洒脱奔逸、恢宏宽博的气势。唐代书法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楷书,今天仍有“学习楷法从唐入手”的说法,有唐一代我国书法艺术进入全盛时期。四、书法艺术的个性化宋以后,字体已无大的建树和突破,仅在原有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风格,以发挥个性为主。宋代书法是文人普遍爱好的一项艺术,随意挥洒的行书尤为盛行,著名的是“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东坡的书法书卷气极浓,给人以超脱世俗之感。元代书家、画家集于一身者居多,中国画有题跋文款即始于元代,这对后世的书法绘画艺术的影响极为深远。明人书法基本上为元代书法的延续,没有大的突破。清代是中国书法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书坛渐成“帖学”和“碑学”二水分流的局面,导致了书法流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分化。但是,清代书家们将中国书法艺术两大传统较完整地开发出来,对中国近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传承作用。1.根据文意,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者的性情和用笔的技巧都是中国书法的重要要素。B.文字的统一,使我国古代书法艺术进入了成熟时期。C.文字的演变受时代发展和现实使用需要的共同影响。D.从整体上看,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较前代少有突破。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A.书法的演变体现了汉字笔画由繁多到简省的整体趋势。B.书法的演变体现了汉字笔画由平直到圆润的整体趋势。C.楷书是古代考生最有可能在科举考场上使用的书体。D.宋代以后,我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个性化发展时期。3.原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百花齐放B.应运而生C.继往开来D.孜孜以求材料二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 书为心画。①就个体而言,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兰亭序》可见王右军之飘溢,《祭侄稿》可睹颜鲁公之悲愤。②就整体而言,传承千年的书法珍品,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对民族精神的彰显。③拙朴的甲骨文和端严的金文,给我们描绘了商周先民卜问上苍时的虞诚神态和镌刻“子子孙孙永保用”时的郑重神情;中正沉毅的秦刻石,给我们表明了四海之内初统于一时,始皇经营秦帝国的良苦用心。④《兰亭序》中的“永”字,体态端庄,匀称大方。“永字八法”是古代书法家提炼出来学习楷书笔画的方法,也是楷书的基础。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书法的本质在于用一种形象化的符号表现客观事物的同时着重反映了人的精神世界。远在西汉,思想家扬雄就已清楚地认识到书法可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这一“书为心画论”的观点,固然有其片面性,但他说出了书法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个性。苏东坡说“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刘熙载也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态,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这些论述都十分精辟的解释出书法艺术的实质是反映人的思想修养、性格气质、情感风度等精神活动。正因如此,千百年来,不仅“字如其人”已成了人人皆知的深层意识,而且“书品即人品”也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观。这种最深层意识的心理积淀,不仅决定于个人的时代遭遇,群体的学识修养,民族的性格气质,还有历史联系的绵延性,文化传统的继承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因而,书法作品往往不但被看作是作者精神品质的投射,也被看作是一个时代文化发展的体现。4.文中加点词的音、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精髓suǐ镌刻juān沉毅周详B.精髓suí镌刻juān沉毅虞诚C.精髓suǐ镌刻jùn飘溢虞诚D.精髓suí镌刻jùn飘溢周详5.下面的句子应放在原文中的位置是()即使是从某个汉字的书写中,我们也可以体味到书法文化的内涵。A.①B.②C.③D.④6.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论述,并结合你对苏轼的了解,谈谈苏轼的书法是如何体现“字如其人”的。【答案】1.B2.B3.C4.A5.D6.(1)字的气势和风格可以反映书写者的胸襟和心态,书法作品中反映人的精神世界,体现书法家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个性; (2)苏轼的书法书卷气极浓,与他深厚的学识修养有关;(3)苏轼的书法给人以超脱世俗之感,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和洒脱的个人气质有关。【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能力。B.“文字的统一,使我国古代书法艺术进入了成熟时期”错。材料一第二部分第一段:“文字的统一,为书法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据此看出,是为书法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B.“体现了汉字笔画由平直到圆润的整体趋势”错。材料一第二部分提到“汉代隶书笔画平直,顿挫明显”,第三部分提到魏晋时期的楷书仍是“方笔直势”,“圆润柔和”是金文的笔画特点。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语境是春秋战国时期,书法艺术出现了丰富多彩的不同风格。B.应运而生:原指顺应时运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语境是小篆作为官方文字不便速写,结构较为简单、便于迅速书写的隶书顺应时机而产生。C.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使用“继往开来”错。语境是隶书上承篆书和古隶,下启楷书,用笔通行、草,在书法艺术上有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地位,“继往开来”的使用对象是人,应改为“承前启后”。D.孜孜以求:不知疲倦地探求。语境是把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并在技法功夫、审美风貌上研究探索。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精髓”的“髓”应写作“suǐ”;“飘溢”的“溢”应为“逸”;“虞诚”的“虞”应写作“虔”;“镌刻”的“镌”应读juān;全都正确的是A。故选A。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根据语境“《兰亭序》中的‘永’字,体态端庄,匀称大方。‘永字八法’是古代书法家提炼出来学习楷书笔画的方法,也是楷书的基础”,可看出是以“永”字为例,说明中国书法的的特点和内涵。“即使是从某个汉字的书写中,我们也可以体味到书法文化的内涵”是从理论上总述个体可体现出文化内涵,故此句可放在第④处。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苏轼的书法体现出“字如其人”的特点:(1)材料二第一段“书为心画。就个体而言,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材料二第二段“书法的本质在于用一种形象化的符号表现客观事物的同时着重反映了人的精神世界。远在西汉,思想家扬雄就已清楚地认识到书法可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这一“书为心画论”的观点……说出了书法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个性”。据此分析出,字的气势和风格可以反映书写者的胸襟和心态,书法作品中反映人的精神世界,体现书法家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个性;(2)材料一第四部分“宋以后,字体已无大的建树和突破,仅在原有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风格,以发挥个性为主。宋代书法是文人普遍爱好的一项艺术,随意挥洒的行书尤为盛行,著名的是“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东坡的书法书卷气极浓,给人以超脱世俗之感”。再结合苏轼的书卷气质不光在于书法笔头功夫,主要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的修养、造诣和成就。他的诗文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散文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书法艺术位列“宋四家”之首,他还善于绘画、美食等等。正是这种种文化修养和造诣,造就了苏东坡特有的文人气质。据此分析出,苏轼的书法书卷气极浓,与他深厚的学识修养有关;(3)材料二第四段“千百年来,不仅“字如其人”已成了人人皆知的深层意识,而且“书品即人品”也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观。这种最深层意识的心理积淀,不仅决定于个人的时代遭遇……”,再结合苏轼一生官场起起落落,奔走四方生活阅历也非常丰富,他从生活中遇到的琐事中,不断吸取经验,从客观事物中找出规律,从感性的认知升级为理性的思考。这种思考对于他的艺术创作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助力,再加上他冷静旷达的处世态度,反对束缚寄情于书画创作,让他的书法成为北宋的一抹亮点。据此分析出,苏轼的书法给人以超脱世俗之感,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和洒脱的个人气质有关。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30分。(一)(2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节选)“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齐桓晋文之事(节选)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7.对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宗庙之事,如会同如:或者②明君制民之产制:限制③俯不足以畜妻子畜:牲畜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树木⑤求也为之语气词,表示判断⑥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代词,他们的 ⑦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连词,就⑧焉有仁人在位代词,哪里A.①⑥B.②⑤C.③⑦D.④⑧8.对文段内容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求与赤都积极当担、谦逊礼让。在治国上,求的目标是“富民”,赤的目标是“知礼”。B.孟子以邹人与楚人作战为例,指出只有放弃称霸企图,反本而行王道,才能一统天下。C.孟子运用排比手法,描绘了“发政施仁”后,天下皆有求于王的盛况,打动了齐宣王。D.在齐宣王虚心求教、愿意试行的基础上,孟子具体地阐述了“保民而王”的施政措施。9.翻译句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季氏将伐颛臾①《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②,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④之内也!”【注】①季氏将伐颛臾(Zhuānyú):季氏,季孙氏,这里指季康子;他是鲁国大夫,鲁哀公的权臣。颛臾,附庸于鲁国的小国。②东蒙主:蒙山,在鲁东,故名东蒙。鲁使颛臾主其祭。③费:季氏私邑,与颛臾相距70里。④萧墙:这里指鲁国内部。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B.夫如是,故远人不服服:制服C.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安定D.相夫子相:辅助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伐为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且在邦域之中矣若属皆且为所虏C.则将焉用彼相矣则修文德以来之D.危而不持固而近于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破中有立,既批驳了季氏企图吞并颛臾的野心,也阐明了孔子的政治主张。B.第①段的划线句,从不同角度指出季氏不具备攻打颛臾的理由,可谓鞭辟入里。C.本文多用比喻说理,如用失虎兕、毁龟玉是谁之过比喻求与由对伐颛臾负有责任。D.冉有受孔子责备,推卸自身责任,又为季氏巧言开脱,他对季氏的忠心值得肯定。13.请结合上述三则选文,概括儒家先贤在构建理想社会上有哪些一致的主张。【答案】7.A8.C9.慎重办理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10.B11.C12.D13.①反对武力征伐、不义战争。②主张施行仁政,让百姓有物质生活保障③主张以德治国,推行礼乐教化。【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①正确。句意: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②制:规定。句意: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③畜:养活。句意: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④树:种植。句意: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⑤语气词,无义。句意:如果让我去治理。⑥正确。句意: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⑦连词,因而。句意: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⑧正确。句意:哪里有仁爱的君主掌权。据以上分析可看出,A项全部正确。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打动了齐宣王”错。原文“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 之”,意思是说齐宣王觉得自己昏乱糊涂,不能做到这一步。希望孟子帮助实现志愿,明白地教导,试着做做看。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谨”,慎重地从事;“庠序”,学校;“申”,告诫;“颁白者”,头发斑白的老人;“负”,背着;“戴”,顶着。【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B.服:归服。句意:像这样看来,原来的别的国家的人不归服。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以,介词,凭借/连词,因为。句意:凭什么要讨伐它呢/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包围郑国,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B.且,连词,并且/副词,将要。句意:并且它地处鲁国境内/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俘虏。C.意义和用法相同。则,连词,那么,就。句意:那么何必要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呢/那么就实行文教德政来使他们来归服。D.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句意:如果(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却不去扶持/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又为季氏巧言开脱,他对季氏的忠心值得肯定”错。原文“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可看出冉有是为自己找借口辩解,推卸责任,并未表现出对季氏的忠心。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1)选文二“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选文三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据此看出,反对武力征伐、不义战争。(2)选文一“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选文二“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据此看出,主张施行仁政,让百姓有物质生活保障。(3)选文一“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选文三“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据此看出,主张以德治国,推行礼乐教化。参考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节选)“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齐桓晋文之事(节选)(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齐宣王)说:“楚国会胜。”(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九分之一(的力量)去使九分之八(的力量)降服,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齐宣王说:“我昏乱糊涂,不能做到这一步。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志愿。明白地教导我,我虽然不明事理,请(让我)试着这么做做看。”(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 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然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还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狗、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如果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季氏将伐颛臾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求!我恐怕该责备你了吧!那颛臾,从前先王让他做祭祀东蒙山的主祭人,并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凭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氏想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求!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务,不能施展才能就不要担任那职务。’如果(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却不去扶持,跌倒了辅助者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凶恶的猛兽)从笼子里跑出来为患,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如今那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患。”孔子说:“求!有品德的人憎恨那种回避说‘自己愿意去做那件事’却一定要编造这种辩解之词的人。我听说国君和大夫,不怕财富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原来是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穷,上下能和睦相处就无所谓寡,安定的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像这样看来,原来的别的国家的人不归服,就实行文教德政来使他们来归服;使他们来归服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你们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服,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鲁国境内策划发起战争。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啊。”(二)14.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论语·子罕》)(1)以上章句中包含多个成语,请写出两个,并加以解释。(2)请结合上述章句中孔子对颜渊和子路的评价,概括孔子欣赏的品质有哪些。【答案】(1)①箪食瓢饮:比喻安贫乐道。②不堪其忧: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③不改其乐: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④用舍行藏:形容一个人的处世态度。当为世所用时,则积极努力地去做,当不为世所用时,则退而隐居起来。⑤暴虎冯河:比喻做事有勇无谋,冒险行事。⑥好谋而成:指积极谋划、争取胜利。⑦不忮不求:意思是不妒忌,不贪求。(2)①孔子夸颜回用粗陋的竹器吃饭,住在简陋的房子里,还能保持快乐,不改乐道之志,说明孔子欣赏淡泊自守、安贫乐道的品质。②孔子夸颜渊能够用舍行藏,说明孔子欣赏随着社会现实和被用与否来调整进退,洒脱自如的品质。③孔子委婉批评子路有勇无谋的做法,说明他欣赏遇事谨慎戒惧,善于谋划决断的品质。④孔子夸子路穿着破旧的衣服却不觉得耻辱,能够做到不贪求、不嫉妒他人,说明孔子欣赏不为物役,不以物喜,不再以物质利益得失的品质。⑤孔子批评子路沾沾自喜,将老师夸奖挂在嘴边的做法,说明他欣赏志存高远,不断进取的品质。【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别成语的能力。①“一箪食,一瓢饮”中包含成语“箪食瓢饮”。箪食瓢饮:比喻安贫乐道。②“人不堪其忧”中包含成语“不堪其忧”。不堪其忧: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③“回也不改其乐”中有成语“不改其乐”。不改其乐: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④“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中有成语“用舍行藏”。用舍行藏:形容一个人的处世态度。当为世所用时,则积极努力地去做,当不为世所用时,则退而隐居起来。⑤“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中有成语“暴虎冯河”。暴虎冯河:比喻做事有勇无谋,冒险行事。⑥“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中有成语“好谋而成”。好谋而成:指积极谋划、争取胜利。⑦“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中有成语“不忮不求”。不忮不求:意思是不妒忌,不贪求。 【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夸颜回用粗陋的竹器吃饭,住在简陋的房子里,还能保持快乐,不改乐道之志,说明孔子欣赏淡泊自守、安贫乐道的品质。②“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孔子夸颜渊能够用舍行藏,说明孔子欣赏随着社会现实和被用与否来调整进退,洒脱自如的品质。③“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孔子委婉批评子路有勇无谋的做法,说明他欣赏遇事谨慎戒惧,善于谋划决断的品质。④“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孔子夸子路穿着破旧的衣服却不觉得耻辱,能够做到不贪求、不嫉妒他人,说明孔子欣赏不为物役,不以物喜,不再以物质利益得失的品质。⑤“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孔子批评子路沾沾自喜,将老师夸奖挂在嘴边的做法,说明他欣赏志存高远,不断进取的品质。参考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论语·雍也》)孔子对颜渊说:“如果用我,就去积极行动;如果不用我,就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子路说:“如果让您率领三军,您愿找谁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大河,即使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与他共事的。我所要找的共事的人,一定是遇事谨慎小心,善于谋划而且能完成任务的人。”(《论语·述而》)孔子赞美子路说:“穿着破旧的棉袍,和穿着狐皮、貉皮衣服的人站在一起,而能够不觉得可耻的,恐怕只有仲由能够做到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他人的美好,不贪求分外的富裕,怎么会不好呢?”子路听了孔子的赞美,很得意地经常在嘴边吟诵着这两句诗。孔子趁机教诫他说:“不嫉人之贵,不贪荣华之享,只不过是做人应尽的道理,怎么算得上十分好呢?”(《论语·子罕》)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 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注】①1169年,张孝祥在荆州安抚使任上辞官,本诗作于其归隐途中。②沉累:指屈原投江。15.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是()A.词人以“倦游客”自称,饱含其仕宦不顺而退归的疲倦之情。B.“日落”到“缺月”的时空转换,表现词人凭栏久立的意绪。C.“吞”字突出岳阳楼视野开阔,“隘”字点明岳阳楼位居险要。D.“杜若满芳洲”美景写乐情,衬托出词人对未来的美好畅想。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是()A.词上阕描绘词人登楼所见:日落君山,云气蒸腾,沅、湘两岸的草木郁郁葱葱,一弯残月如帘钩般高挂于天。B.“西风千里”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词人经过漫长旅途,终于到达岳阳楼的感慨之情。C.词下阕抒发吊古伤今的情怀,联想屈原的政治遭遇和不同流合污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同样不被重用的幽愤之情。D.“人间好处”两句,意为人世间的一切好处,都比不上此处景色的美好。词人直抒胸臆,疑问中不掩赞誉之情。17.这首词和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都描写了“月”的意象。请从描写手法、营造意境、承载情感等角度,任选两点,分析两首词中“月”这一意象的不同之处。【答案】15.D16.B17.①描写手法不同。本词写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运用比喻手法。过洞庭中“素月分辉”,讲明月把自己的光分给洞庭,运用了拟人手法。“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又运用江水之澄澈映衬月光的皎洁。②营造意境不同。本词借缺月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过洞庭情景交融,月亮澄澈,营造了一种旷达豪放的意境。③承载情感不同。本词中描写的“月”为抒发作者的离忧做铺垫。过洞庭里“月”是词人澄澈心灵的代指,表现词人的磊落胸怀。【解析】【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美景写乐情,衬托出词人对未来的美好畅想”错误。花开烂漫的美景反衬出词人心境的悲凉。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西风千里’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错误。“西风千里”两句,运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描写手法不同。本词“缺月挂帘钩”写天上的月亮好似帘钩。“缺月”即残月,描写春天的弯月形象。这是运用比喻修辞,以高挂的“帘钩”比喻一弯残月。过洞庭中“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象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运用了拟人手法。“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又运用江水之澄澈映衬月光的皎洁。营造意境不同。本词借“缺月”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为下阕抒发词人心境的悲凉创设了氛围,营造了意境。《过洞庭》写的是中秋之月,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承载情感不同。“缺月挂帘钩”,词人独自倚栏凝思,天上的月亮好似帘钩。本词中描写的“月”为抒发作者的离忧做铺垫。“表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澄澈。另一层是说三万顷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男子汉、大丈夫。“表里俱澄澈”情景交融,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品格之美。“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运用拟人修辞,把月亮人格化,写出月亮的多情。“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是说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素月”“明河”两个意象点出了天空的特征,“分辉”“共影”则写出了秋水长天一色的美景。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子路自信地认为,在“千乘之国,___________,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的情况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完成强军强国、百姓知礼的目标。(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六朝旧事随流水,_____________”两句,感叹人们未曾吸取六朝历史留下的教训。(3)《登岳阳楼》中,诗人因国事艰危而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万象为宾客”三句,诗人用奇崛的想象写出愉悦的心境和豪迈的气度。【答案】①.摄乎大国之间②.因之以饥馑③.但寒烟衰草凝绿④.戎马关山北⑤.凭轩涕泗流⑥.尽挹西江⑦.细斟北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的写法:摄、馑、戎、斟等。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大地的理想傅菲①那年距小雪还有五天,我去横峰访友。友人慰留我说,去乡间走走,有很多好地方。就这样,我先去了新篁,又不可自抑地去了司铺、莲荷、铺前、港边、龙门畈。冬雨绵绵,大地始终垂降暮色。我却义无反顾地扎入丛林、川峦、田畴之中。②起伏的山峦在灵山脚下形成凹陷的皱褶。葛溪河和岑港河,像大地上两条被风吹散的飘带,在丛林间和田畴深处飘忽。村舍里,隐隐传来犬吠和鸡鸣。更远一些,是绵绵的山峦。开阔的田野沿着葛溪河倾泻,网状的田埂勾勒出田野的筋脉。我想起俄罗斯油画家希施金笔下的《黄昏·雨后》:微红的夕光溢出大地,条状的黑云把夕光分割出斑斓的色彩,低洼里的积雨有了银色,让人感觉到大地轻轻的晃动,裸露的树根和腐朽的树干,一切都是那么古老,稀稀疏疏的树叶透出几分祥和又哀哀的冷色,灰蓝的天空像一块布片盖在树林之上,一只小鸟站在高高的树梢,守着孤独的旷野。③在去港边的路上,因为车子出了故障,停在一个村子里换胎。我一下车,便被村子迷住了。池塘里,不时有鱼儿扑出水花。青翠的竹林在村舍间,汹涌。雨丝从竹叶滴下来,油亮。村外,是疏朗的菜地和浅青色冬田。鹅毛绒一样的青草,在冬田里,多了一份人烟气息。矮山冈的菜地,把山地分出层梯级,矮山冈看上去像一座偃卧的雕刻品。我到了村口,瞬间恍惚:路边两排柳树,柳枝垂下来,可以想见的是,春风一日暖一日,迎春花还没完全炸开花苞。柳枝芽细细地发青,枯黄的枝条水肿似的发胀,转青,树根的苔藓往上爬,淌出水渍。山樱花在山间飘荡着白雪般的花瓣,柳条葳蕤,暖风和面,进村的人不自觉地唱起了欢快的歌谣。村前是几千亩的田畈,在一个平面上摊开,细雨中,素净、灰白的稻茬像是另一 种古老的时间。④在司铺,探访过山中村庄搬迁后的生活遗址,车上了王家坞水库坝堤,便沿山边草径步行。许是暖秋吧,杜鹃又有了一次花期,零星地点缀在萁蕨等地衣植物之上。雏菊在山崖下,金黄耀眼。雏菊迎霜,霜冻越寒,花也越绽。水面有白鸥几只,翩翩翔舞。明末清初散文大家王猷定在《螺川早发》咏道:“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鸥至雁离,是旅人孤独、人生无常的隐喻。白鸥是迁徙的鸟,但鲜有来中国南方越冬。早年,我还是孩童时代,在饶北河,倒常见,栖息在河滩的枫杨树上,觅食鱼虾蜗牛螺蛳。时隔三十多年,此次回到家乡,才又见到白鸥。它是远去的旧时光,再次带给我。它像一团白雪,炽燃山野。⑤步行约三华里,到了废弃的村子。村子馅子一样包在山坳里,竹林和油桐树在屋后发出呜呜呜呜的风声。小路铺满了落叶和腐烂的植物枝干。几棵柚子树挂着涩黄的柚子。山涧在荒草遮掩的沟渠里,叮叮咚咚。有几间瓦屋已然倒塌,成了颓圮。外村借地种菜的农人,把山田垦出来,种上了时鲜菜蔬,大部分的山田还刚刚下了秧苗。山田沿山垄,梯级延伸。可惜,我没看到打秧苗的农人。我估摸这个农人在年轻时,可能是做木匠活的,菜种在一条线上,像一个棋盘,每块菜地从山田里垦出来,像豆腐箱里压出来的豆腐块。他不是木匠也该是乡村画师。用美学眼光去审视从事平凡之物的人,他们是最精细的人,也是陶醉于生活的人,从俗至雅,乃生活大师。⑥多褶的群山,向北堆叠。横峰北高南低,群山渐渐低缓,消失,有了丘陵地带和莲荷小平原。纵横的河汊掌纹般密布,村舍被河流串起来,如一条藤蔓上的牵牛花。众河穿境而过,注入信江,汇入浩渺的鄱阳湖。发源地同属灵山山脉。灵山像一列巨型火车,由东向西呼啸奔驰。⑦水是大地的精魄,畜养精魄的是黄源水库。在姜家畈村后山,一座水坝拦截了一条逼仄的山坞。冬雨后的水雾在山际洇散,水绿得乌亮,山影被风吹出细密多皱的波纹。山峦如眉,青黛的天空呈圆拱形。水和植物混合的气息,从水面涌过来,一下子把人裹起来。我甚至如是想:在春天,在水库边站立一天,人会和豆芽一样,破壳发芽,抽枝发叶。黄源水库往左右两条山垄伸进去,像两条岔开的脚。翻过山,便是葛文化发祥地葛源了。葛源的千亩高山梯田,又是另一番景象。梯田沿山修筑,田埂是不规则的弧形,水映蓝天,像翻卷的大海。野花葱郁。初冬的枫树、山毛榉、梓树、栾树、青桐、漆树,和竹林迎接了大地的白霜,野刺梨长出了甜蜜蜜的浆果,山间红遍,到了春天,千亩梯田会是层层叠叠的花海。⑧乡友告诉我,在梧桐畈将种植千亩荷花,在司铺无人耕种的丘陵地带将建一个大型野生动物园。乡人都充满了期待和兴奋。这是一个贴近大地的构想,一个有呼吸的构想。有此构想的人,是一个有大地情怀赤子之心的人。我们该把大地应有的东西还原给大地,各俊其美,各颜其色,各悦其声,各夺其目,各味其果。⑨友人的一次慰留,我自己也没料到,两个星期内竟然四次去横峰。去了横峰,我深深自责自己是一个浅薄的人,对身边的大地是那么的无知。我们需要一次次去投奔大地,像雨一样,去熟悉大地的细胞、 脏器、骨骼、血液、筋脉。大地是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的胞衣,也是我们的摇篮和眠床。任何时候,我们站在大地面前,都是初洗的婴孩。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丛林间和田畴深处飘忽飘忽:时隐时现B.开阔的田野沿着葛溪河倾泻倾泻:顺势铺开C.青翠的竹林在村舍间,汹涌汹涌:摇曳而充满生机D.我到了村口,瞬间恍惚恍惚:失去方向的迷茫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段中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出画作的优美和对它的喜爱之情。B.第③段多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展现出景物的盎然生机和诗情画意。C.第⑤段写了山田的美感,与第⑧段构想山村的发展相照应,引出下文的慨叹。D.第⑦段中的句式长短错落有致,整段文字节奏明快,语言清新,富有美感。21.请简要分析第④段中引用古诗词的作用。22.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答案】19.D20.A21.(1)本诗通过描写秋日清晨诗人离别螺川的情景,展现了景色的苍茫之美,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不舍、孤寂和伤感之情。(2)作者由眼前景想到诗中的意境,引用诗句使读者联想到白鸥在水面上翩然飞舞,水天一色的动人场景,让整个画面更富有诗情画意。(3)诗中所表达的离愁别绪引发了作者常年离乡远行的沧桑之感,表达了对远去的旧时光的怀恋之情。(4)增强了文章的文化色彩和文学韵味。22.(1)本文细致描写了横峰各处的村景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2)表达了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美丽的世界的思想。(“我们该把大地应有的东西还原给大地,各俊其美,各颜其色,各悦其声,各夺其目,各味其果”)(3)表达了作者对大地的崇敬和感恩之情。(“我们需要一次次去投奔大地。大地是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的胞衣,也是我们的摇篮和眠床。任何时候,我们站在大地面前,都是初洗的婴孩”)(4)作者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给读者以启示:我们应当爱护家园,体会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生命的意义。【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D.恍惚:此处是我看到村子景物被迷住的感觉。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A.“表现出画作的优美和对它的喜爱之情”错,第②段作者对油画中的景致展开细腻的描绘,将画中虚景和眼前实景有机融合,表现的是作者对眼前开阔田野的喜爱。故选A。【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1)引用的古诗词《螺川早发》是清代王猷定的作品。描写出诗人放眼当前一片凄凉孤寂的景象和表露他的当时的丰富复杂的情思,二者水乳交融。这首五律是抒写秋日清晨离别螺川的情景,诗人融情入景,描景成画,在清峭苍茫的意境中充溢着诗人远行时的不舍、孤寂和伤感之情。(2)作者由眼前景“水面有白鸥几只,翩翩翔舞”想到诗中的意境“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露水打湿了白鸥的羽毛,水天一色,鸥驻雁飞,变成天边的一串青点。引用诗句使读者联想到白鸥在水面上翩然飞舞,水天一色的动人场景,让整个画面更富有诗情画意。(3)“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船行回首望,只见水天苍茫,辽远无边,螺山已似海岳之中一座小小的孤亭,让人联想到送别的长亭,螺山亭亭玉立目送行舟,其楚楚依人,看似写景,实为抒情,写出了螺山为之送行之意及诗人对螺山的依恋之情。把离别之后的孤寂情感表现得更深沉,更深厚。诗中所表达的离愁别绪引发了作者常年离乡远行的沧桑之感,表达了对远去的旧时光的怀恋之情。(4)在文章中引用诗文,增强了文章的文化色彩和文学韵味。【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1)“我一下车,便被村子迷住了。池塘里,不时有鱼儿扑出水花……”“雏菊在山崖下,金黄耀眼。雏菊迎霜,霜冻越寒,花也越绽。水面有白鸥几只,翩翩翔舞”“横峰北高南低,群山渐渐低缓,消失,有了丘陵地带和莲荷小平原。纵横的河汊掌纹般密布,村舍被河流串起来,如一条藤蔓上的牵牛花”本文细致描写了横峰各处的村景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2)“我们该把大地应有的东西还原给大地,各俊其美,各颜其色,各悦其声,各夺其目,各味其果”表达了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美丽的世界的思想。(3)“我们需要一次次去投奔大地……大地是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的胞衣,也是我们的摇篮和眠床。任何时候,我们站在大地面前,都是初洗的婴孩”表达了作者对大地的崇敬和感恩之情。(4)“有此构想的人,是一个有大地情怀赤子之心的人”“大地是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的胞衣,也是我 们的摇篮和眠床”作者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给读者以启示:我们应当爱护家园,体会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生命的意义。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23(1)填在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忠恕之道就是仁道,所以行忠恕就是行仁。行仁就必然实行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这就包含了义的性质,因而忠恕之道就是人的道德生活的开端和终结。《论语·公冶长》中写道:“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①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孔子称之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句话说,己之所欲,亦施于人③这是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孔子称之为“忠”,即“尽己为人”④由此看来,如何实行仁,在于推己及人A.②③①④B.④②③①C.①②③④D.④①③②(2)第②段划线句有语病,请改正。【答案】(1)B(2)行仁就必然履行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前文引用孔子的话,讲述孔子认为应当如何施行仁,后文是对孔子名言的观点,“此”指代孔子的名言,因此④排第一;前文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之联系紧密的是②,且是“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故②③相连;再说“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故①在最后。句子的正确语序是:④②③①。故选B。【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以下语病:“实行”“责任和义务”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履行责任和义务”。 故原句改为:行仁就必然履行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序号涂黑。24.画展上,以史实为创作内容的画作《鸿门宴》引起了参观者们极大的兴趣。如果你是讲解员,将怎么讲解这幅画中的故事?要求:生动具体,至少用到一处细节描写。情节符合史实,不超过150字。【答案】示例:项羽对刘邦不信任,刘邦于是来到项羽的军营请罪。在宴会上,范增数次暗示项羽,项羽却沉默不应。范增又让项庄以舞剑为名来刺杀刘邦。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无法刺杀沛公。紧急时刻,樊哙带剑拥盾撞倒守卫冲入帐中,挑开帷帐面朝西站定,睁圆眼睛怒视项王,头发根根竖起,两边眼角都要睁裂了。樊哙闯帐,为刘邦解围,刘邦最终得以逃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写作类型:描写类微写作写作要求:讲解的画作《鸿门宴》的故事,生动具体,至少用到一处细节描写。情节符合史实。写作思路:《鸿门宴》里有许多细节描写,在概括时要加入细节描写。例如范增数目项王时所举的玉玦、项庄以舞剑为由刺杀刘邦、樊哙撞倒守门卫士而入帐等,这些动作和语言的描写都能够生动地展现出人物的性格和行为特点。作答时,选择一处进行细节描写即可。25.吸烟有害健康,请你写一段文字劝说家长戒烟。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符合身份,语言得体。不超过150字。【答案】示例:爸爸,不要再吸烟了。烟含有大量尼古丁,很少的尼古丁便可以杀死一只老鼠,一支烟的尼古丁可以 杀死一只松鼠,时间长了积少成多,一定会危害您的健康。再说,我和妈妈也生活在您身边,我们是被动的吸二手烟,这也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您那么爱我们,怎么忍心伤害我们呢?爸爸,让我监督您戒烟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写一段劝说家长戒烟的文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该指出吸烟的危害,理由充分;第二,应该观点鲜明,态度坚决,劝说爸爸戒烟;第三,语言要符合身份,儿子对父亲的劝说要语言得体。最后还要注意语言要简明,不超过150字。26.请以“致敬”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要求:选择一个明确的对象,感情真挚,有感染力。不超过150字。【答案】示例:你,张桂梅校长,选择在大山深处扎根,凭着教师的一腔赤诚,更捧着一颗共产党员的真心,为孩子们不断奔走。擎青云之志,含人间深情,刺破天边阴霾,融化山谷坚冰。你以贫病之躯,十年一日,带领山里的孩子们走出贫困的沟壑,用知识改变她们的命运。你以奋勇进取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能力。表达方式:抒情、议论。写作对象和关键词:“向你致敬”中的“你”对象必须明确,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董存瑞、赵一曼等;可以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焦裕禄等;可以是科学界的中国“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邓稼先;还可以是扶贫干部,返乡扶贫,奉献青春的黄文秀;也可以是深藏功名,初心不改张富清;也可以是守岛卫国,无怨无悔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等。写作要点:“致敬”是表达对这位英雄的崇敬,既要写清楚英雄的事迹,又要抒发对英雄的敬佩之情。“你”表明要用第二人称,仿佛面对面的交谈,写起来更亲切自然。“感情真挚,有感染力”说明学生在写作时需要用优美的语言,如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用上呼告的方式等,表达敬意,传达感情。注意字数限制。作文(50分)2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023年4月1日上午,在传统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携家人来到湖南省湘潭县祭祖,表达慎终追远之意。马英九在祭祖文中说:“亲爱的公公(祖父),这是我一生第一次来大陆祭祖与探亲,内心非常感动。您的遗训使我们子女都懂得自爱自强,为善助人,尽忠职守。这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资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1)请从“慎终追远”“自爱自强”“为善助人”“尽忠职守”中任选其一为题目,自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2)请从“寻根”“追思”“传承”中任选其一为题目,自定角度,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答案】例文:寻根微风轻轻拂过我们脸庞,每个人脸上都是一片虔诚,因为我们要去拜谒我们老祖宗的安息地—黄帝陵。很快,车到达了黄帝陵。门口有一棵巨大的松树,旁边挂着“中华世纪松”的牌子。听导游说,这棵松是由祖国32个省、5个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各地的泥土混合在一起栽种的,而旁边的那块“中华世纪石”也是由这些泥土拼合而成的。听了这些介绍,我们一行人的心也仿佛凝聚在了一起。跨进那古色古香的大门,我一下子感受到了一种特殊的气氛。古柏参天,青松成阴,阳光柔和地照着大地。我前行几步,见正前方隐约有座庙。导游说:“这就是黄帝陵,我们祖宗的墓啊!看到那块碑了吗?上有‘桥山龙驭’四字。‘桥山’指的就是后面那座像桥一样弯曲的山,‘龙驭’指的就是黄帝升天。黄帝就是在此升天成仙了。”我恍然大悟,继而感慨万千:五千年啦,我们的祖先长眠在这里;五千年啦,我终于来到了这里凭吊祖先。按捺不住崇敬之情,我请了两柱香,郑重地插在祭坛里,又深深地鞠了一躬:祖先啊,我看您来啦!敬香完毕,导游指着我们左手边的一个阶梯说:“这是汉武帝祭祀时建的‘登仙台’,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了。它上有99级台阶,下有99级台阶,传说其象征着人长命百岁,走上一级台阶,人增寿一岁。不过,顺时针绕着黄帝陵走一圈有吉祥之意,所以我们先绕‘桥山’一圈,后上‘登仙台’。”我们走进绿荫更浓密的世界。我禁不住回首,那庙匾上“黄帝陵”三字在香火缭绕中显得更加凝重,也更加神秘。后来,我们又参观了轩辕庙、下马坡、静心亭、人文初祖大殿、祭祀大殿、黄帝手植柏、将军树、夸父追日石、碑亭等景点。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黄帝手植柏和回归纪念碑。黄帝手植柏是一棵古老的柏树,相传乃黄帝亲手所植。它树干粗而纹路密集,看上去有一股以柔克刚、坚韧不拔的力量。5000年来,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繁荣昌盛。回归纪念碑是用两块黑色大理石雕成的,上面分别刻着“香港回归纪念碑”和“澳门回归纪念碑”以及碑文。这象征着儿女回到母亲的怀抱。我不禁遐想:什么时候这里会竖起“两岸统一纪念碑”呢?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也曾说过“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啊!黄帝陵,中华民族的圣地!我来到这里,寻到了华夏儿女的根,绿叶对根的情更多了一份激动、景仰与自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则记叙性材料+命题作文题。材料叙述了马英九清明节祭祖一事:2023年4月1日上午,在传统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携家人来到湖南省湘潭县祭祖,并在祭祖文回顾了祖父对子女的遗训。材料的重点不是马英九祭祖本身,而是他祭祖文中的话语引人思考,我们可以看到马英九到湖南省湘潭县祭祖其目的就是寻根并传承弘扬祖训,从而表达“慎终追远”的意思。那么,到底什么是“慎终追远”呢?这句词语出自《论语·学而》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马英九此举就是慎重、虔诚地祭祀先祖,表达追慕、缅怀之意,这是后世子孙对祖上先贤致敬的一种方式。马英九到湖南省湘潭县祭祖的举动,从本质上就是“寻根”。也就是寻找自己家族的发展、流变,了解祖先的奋斗之履、处世态度,进而传承祖先留下来的遗训并发扬光大。“自爱自强”“为善助人”“尽忠职守”体现了祖先待人处事的态度:爱自己也爱他人,助己强亦施人善,竭尽忠诚,恪尽职守,有小胸怀,更有大格局。从小的方面来看,“寻根”只是像马英九一样寻找自己家族先祖的发源、发祥过程和优秀品质与传统;从大的方面,作为华夏子孙、炎黄儿女,我们要进行文化“寻根”,从而激发后世子孙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文体有两个选择。考生若选择写议论文,首先要选择一个题目,运用层进式结构,谈慎终追远(自爱自强或为善助人或尽忠职守)的内涵,然后谈其意义和价值,最后谈我们应该如何慎终追远(自爱自强或为善助人或尽忠职守)。如果选择写记叙文,考生要注意供选择的几个题目都是动词,确定题目之后,立意的时候要考虑主语是“谁”,宾语是“什么”,通过记叙人物事件,去表达寻根(或追思或传承)的内涵和意义。立意:1.“慎终追远”是最好的祭奠。2.自爱自强,代代弘扬。3.寻根知源头,传承方流长。4.追思祖先,不忘初心。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含解析)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中练习(A卷)试卷(Word版含解析)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试卷(B)(Word版含解析)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A卷)(Word版含解析)
北京市丰台区202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北京市房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A)(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01 13:00:01
页数:24
价格:¥2
大小:471.2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