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02 “羁旅思乡”主题-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分主题考前冲刺练习(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1

2/61

剩余5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羁旅思乡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各小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交待诗人身处邯郸驿馆时恰逢冬至。每逢佳节倍思亲,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抒写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失意之苦。B.第二句描写诗人孤灯下形影相吊的情状:双手抱膝,枯坐在灯下,唯“影”相伴。“影伴身”不直言孤单,却更显独处的寂寞。C.末句“还应说着远行人”,具体“说”了什么,诗人并没有指明,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D.白诗以语言浅近、平实著称,本诗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小题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小题1】A【小题2】①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②前两句实写诗人在客栈抱膝孤坐、形影相吊的思乡之情,后两句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设想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由实入虚,以虚衬实。③充分反映出作者孤寂思家之情。【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诗词的内容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失意之苦”错误,诗歌写作作者在外的孤独以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并无失意之苦。故选A。2.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前两句“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意思是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其中“驿里”“影伴身”是写诗人在客栈居住,夜晚只有影子陪伴自己,十分孤独,是实写。后两句“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意思是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想得”“还应”表明作者运用想象的手法从对方写起,通过写家人思念自己的情景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是虚写。作者由实入虚,以虚衬实,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孤寂思家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解连环·孤雁张炎①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②。料因循③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谁怜旅愁荏苒?谩④长门⑤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⑥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注释)①张炎:南宋末年词人,号玉田,宋亡后曾寄居浙江。②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雁飞行时行列整齐如字,孤雁而不成字,只像笔画中的“一点”。③因循:迟延。④谩:漫,徒然的意思。⑤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⑥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北方。【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江空晚”,作者把雁置于这空阔的空间,不惟反衬雁之“孤”“小”,且为全词定下低沉的基调。惟其“空”,才愈见离群雁之“孤”;惟其“晚”,才更显离群雁之“凄冷”:可谓景中含情。B.“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是孤雁自怜神态的写照。“顾影”,表示深自珍重。其中一“欲”字,对孤雁犹豫迟疑的神态刻画地惟妙惟肖。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残毡拥雪”,用苏武“武卧啮雪,与旃(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的典故,表现孤雁怕耽误为在北方苦寒之地的故人传达心事。D.“谁怜”三句,写孤雁旅途之劳顿和思群之愁无人理解,只有自己暗自埋怨,那优美的古筝曲回响于孤夜,完全不体会羁旅者的孤寂之情。【小题2】有人评价“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三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切的情感,甚为精妙。请结合词句,赏析其精妙之处。【答案】【小题1】D【小题2】“想”字,运用想象领起虚写的内容。遥想同伴宿于芦花之畔,正惦念着孤雁在来年春前“去程应转”。此三句借虚写实,不说孤雁思念同伴之实情,却移笔写对方,言伙伴惦念孤雁,使孤雁凝盼思归的急切心情更深一层。【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D.选项中“那优美的古筝曲回响于孤夜,完全不体会羁旅者的孤寂之情”,理解错误。“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这里借长门的夜哭、锦筝的清怨,表达作者羁旅的愁思。典出汉武帝陈皇后罢退长门宫的故事。“长门”所“弹”者,昔陈皇后之“怨”;而筝柱斜列雁行,故在此又是孤雁之“怨”。“谩”通“漫”,徒然的意思,极度渲染孤雁的哀怨。故选D。【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句的能力。“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意思是“料想自己的伴侣还栖宿在芦花中,他们是否正惦念我在春前,会转程从旧路飞回北边”。“想”字,运用想象领起虚写的内容。孤雁之哀愁既无人可告,那么雁之凝盼思归的急切心情是可以想见的,它多么盼望自己早一天飞到同伴身旁啊!可它不说自己身落寒塘之实境,却首先代同伴着想:“想伴侣、犹宿芦花。”不说眼前自己思念同伴之实情,却透过一层,言伙伴曾念自己在来年春前“去程应转”。伙伴们春天到来之前,应该回北方去了。这又是化实为虚,使虚中有实,虚实相生,既婉转又空灵,它比正面诉说更能见孤雁之一往之深情。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次北固山下①唐·王湾客路青山外②,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③,风正一帆悬④。海日生残夜⑤,江春入旧年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⑦。[注释]①次:停靠。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临长江。②客路:旅途。③两岸阔:江水很大,看不到两岸。④风正:顺风。悬:悬挂。⑤海日:江面上升起红日。残夜:一夜将尽。⑥入旧年:春天来得早,赶上前一年的末尾。⑦洛阳:今属河南。作者家乡在洛阳附近。此句谓请北归的大雁把乡书带回洛阳。【小题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小题2】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语言风格质朴、自然,真切地表现了风景的特点,以及在旅途中产生的思乡之情。B.这首诗是作者在南方漫游,路过北固山时写下的,诗篇表达了他淡淡的乡愁和因神奇的自然景象引发的喜悦之情。C.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昼夜的交替、季节的更换,使作者从自然界中感受到勃勃生机,由此产生了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D.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在异地的青山绿水中,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请北归的大雁把乡书带回洛阳,可惜大雁远在洛阳边无法带回书信,抒发了诗人凄苦无奈之情。【小题3】请赏析颔联中“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的妙处。【答案】【小题1】五言律诗【小题2】B【小题3】“悬”是“悬挂”,写出船帆端端直直地挂着的样子。“风正一帆悬”写的是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描绘了一幅平野开阔、和风吹佛、大江直流、白帆高挂恢弘阔大的画面。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为下文抒情作铺垫。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这首诗从字数上来判断,是八句四联。从押韵上来判断,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再从对仗上来分析,诗歌的第二联和第三联的上下句是对仗句。因此,这首诗是律诗,是五言律诗。【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B.“因神奇的自然景象引发的喜悦之情”错,情感理解错误。诗人在异地的青山绿水中,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请北归的大雁把乡书带回洛阳,可惜大雁远在洛阳边无法带回书信,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有家归不得的凄苦无奈之情。故选B。【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炼字题要先解释字义:“悬”是端端直直地挂着的样子。然后结合手法,描述画面:“风正一帆悬”写的是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描绘画面时注意用四字词语来概括意境特点。概括意境特点,要把握作者所写意象的特点。“潮”“风”“帆”“日”等意象都给人以开阔之感,由此概括出本诗描绘的意境。本诗描绘了一幅平野开阔、和风吹佛、大江直流、白帆高挂恢弘阔大的画面。最后结合情感与结构作用作答: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为下文抒情作铺垫。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不写“叶落”而写“木落”,凸显了落叶的枯黄衰萎,更显出秋景萧瑟。B.第二句写江上北风呼啸,为叶落雁翔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起到了点题的效果。C.“乡泪客中尽”写诗人看到客居的友人洒下思乡之泪,衬托出诗人内心的乡思。D.尾联借用孔子问津的典故,揭示了作者思家难归的原因,情感表达深沉含蓄。【小题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写作者联想到远在楚地襄水之滨的家乡,以虚映实,抒发内心情感。以下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C.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D.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小题3】本诗第六句“归帆天际看”,有的版本作“孤帆天际看”。请结合诗句,比较这两个字表达效果的异同。【答案】【小题1】C【小题2】D【小题3】“孤”字和“归”字都能表达思乡之情。“孤”字自况处境,突出作者思念家乡却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归”字则想象家人盼望自己遥望天际归帆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思乡之情。【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看到客居的友人洒下思乡之泪,衬托出诗人内心的乡思”错误,“乡泪客中尽”是说诗人自己客居他乡,因为思念家乡而留下思乡之泪,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故选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D.“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意思是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这是实写眼前之景,没有以虚映实。故选D。【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归”是“归来”的意思,“归帆天际看”,意思是遥看天边的归来孤帆。作者不仅自己思乡,而且说家人也在盼望着自己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想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归”字含蓄地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孤”是“单独”的意思,“孤帆天际看”,意思是遥看天际孤舟,作者以“孤帆”自况,自己远离家乡在外漂泊,就像“孤帆”一样,“孤”字突出作者思念家乡却漂泊在外的孤独感。由此可见,无论是“归”字还是“孤”字,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同长安君钟山望王安石解装相值得留连,一望江南万里天。残雪离披山韫玉,新阳杳霭草含烟。余生不足偿多病,乐事应须委少年。惟有爱诗心未已,东归与续棣华篇。注:①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本诗写于此时。长安君,即作者之妹王淑文。钟山,位于南京东郊。②棣华:出自《诗经·棠棣》,后以“棣华”喻兄弟。【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经历两次变法失败,作者同胞妹一起登山远望,足见其踌躇满志已被绝望代替。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解装”本义指卸下行装,此处暗指自己的被罢相赋闲,饱含辛苦之后的轻松。C.“一望江南”句照应标题并开启下文的写景,“万里”视野开阔,暗含思乡之情。D.作者意识到时日无多并担心被疾病击倒,因此希望年轻时的美好时光再次光临。【小题2】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加以概括。【小题3】作者在尾联中为什么强调自己“惟有爱诗心未已”?请结合全诗简析。【答案】【小题1】D【小题2】残雪尚存像玉藏山峦,新年的阳光下嫩草萌生,像有一层雾霭,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初春景象。【小题3】答案示例一:①作者变法失败被二次罢相,无心做事,也丝毫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②在风烛残年只希望能回归故里,以诗抒情,重温年轻时的快乐时光;③用亲情来安慰自己失落苦闷的心情。答案示例二:同长安君在钟山上遥望万里之外的故乡,但自己衰老的身体无法再承受任何的疾病的折磨,年轻时那些快乐的往事只在回忆之中,惟有用写诗来重温兄妹亲情,并借此安慰因变法失败而苦闷的心情。【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希望年轻时的美好时光再次光临”有误,“乐事应须委少年”是说目前生活得很郁闷,那些快乐的事只存在于对年轻时代的回忆之中。故选D。【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残雪离披山韫玉,新阳杳霭草含烟”,“离披”,零落分散状,“韫玉”,藏玉;“杳霭”,茂盛的样子。残留的雪零落分散在山间,像美玉藏在山峦,新年的阳光下嫩草萌生,长得很茂盛,远远看去,好像笼罩着一层烟雾,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初春景象。【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惟有爱诗心未已”,作者说现在只剩下对诗歌的喜爱之情了,联系作者变法失败被二次罢相的经历,作者言外之意是说已无心政治了,其踌躇满志已被绝望代替,作者无心做事,也丝毫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结合前文“余生不足偿多病,乐事应须委少年”,作者意识到时日无多并担心被疾病击倒,那些快乐的事只存在于对年轻时代的回忆之中,作者心情郁闷,以诗抒情,重温年轻时的快乐时光。“东归与续棣华篇”,“东归”与上文“万里”都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回归故里,用写诗来重温兄妹亲情,并借此安慰因变法失败而苦闷的心情。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晚泊蒲类骆宾王二庭①归望断,万里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龙庭但苦战,燕颔②会封侯。莫作兰山③下,空令汉国羞。(注)①二庭:指西突厥的南庭、北庭。②燕颔:东汉名将班超自幼即有立功异域的志向,相士说他“燕颔虎颈”,有封“万里侯”之相。后奉命出使西域31年,陆续平定各地贵族的变乱,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③兰山:皋兰山。李陵投降匈奴之地。【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诗人在二庭放眼远望,看不到万里之遥的故乡,不由得产生了浓浓的思乡愁绪。B.诗中用“晚风”“朔气”“新月”“边秋”等意象,渲染出边塞战场特有的悲凄、肃杀气氛。C.诗中七、八两句,作者描写灶火成片,营垒相接,可见声势浩大;烽烟直逼戍楼,可见军情紧急。D.末尾两句,诗人用“空令汉国羞”既对李陵投降一事表示遗憾,也寄寓了对李陵不幸遭遇的同情。【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题1】D【小题2】①客居在外的羁旅思乡之愁。诗歌前两句,直接点名“愁”,结合“望断”“万里”可知诗人有羁旅之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用比兴手法表达出眼望归路却不能归德思乡之愁。②渴望建功立业,献身国家。诗歌最后四句用典,用班超封侯典故表达诗人渴望像班超一样建功立业;借李陵战败投敌之事表示献身国家的气概。【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对李陵投降一事表示遗憾,也寄寓了对李陵不幸遭遇的同情”分析错误。诗的末尾两句,作者对李陵投降令汉朝蒙羞表示痛恨,并没有同情的意思。故选D。【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诗歌以低沉的慨叹开头说明此次战争进展的不顺利,未能旗开得胜,不能凯旋;归期遥遥,不能不令人哀愁。这里的“愁”不仅仅是个人的思亲念友恋乡,更主要是战争的发展形势无法令人乐观。敏感而富有侠气的诗人,不能不为国家和民族而担忧哀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自南来的山路还条条连着中原土地,通往京城。而离家万里的征人,眼望着归路不能归,却还要像北去的流水一样不断向前开拔;征人们的心也如同这流水一般,不论奔赴哪里,始终系念着祖国家园。“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写交战前夜诗人的情感。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在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勋。诗人渴望能出现班超式的英勇人物,克敌制胜,赢得功名利禄。结尾“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是借汉李陵战败投敌之事表示宁死不屈的气概。诗人产生的愁苦情怀,不仅是思归念家的情愫,更是对国家边塞境况的忧虑以及由此而激发的奋起迎敌、苦战到底的决心,不无针砭现实的意义。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赵嘏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①稀。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②。(注)①海门:河流入海之处。②钓矶:钓鱼时坐的石头。【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指出时间为春日,地点为曲江,“怀江南故人”既指明“思乡怀人”的诗歌类别,也点出本诗的主要内容。B.首联写诗人站在曲江边欣赏春景,江水春寒,水上的烟雾令人感到温暖,不由得期盼江边出现有着柴门的人家。C.颈联上句直接写思念之情随离离原草而更显渺远,下句则写风大浪高的阻隔使来往书信更稀少,皆从侧面烘托思念之深。D.尾联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皆用“流水”写愁情,风格却迥异,前者缠绵,后者奔放。【小题2】本诗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情达意,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小题1】B【小题2】上句虚写回忆之景,离别故园时,杨柳依依,下句实写眼前之景,新雁从南方飞来时,大雪落满了衣裳;将昔日的故人情深与此时的身处异乡、风霜仆仆作对比,更加突出对故乡故人的思念之深。【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能力。B.“不由得期盼江边出现有着柴门的人家”分析错误,“柴扉”指的是贫寒的家园。此句“想柴扉”是诗人触景生情,思念起江南的故乡。故选B。【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炼句)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诗歌颔联“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意思是:故园什么地方的风轻轻地吹拂着杨柳,新雁从南方飞来时大雪落满了衣裳。上句想象,虚写回忆之景:身在异乡春风乍起,想故园何处风吹柳拂,回忆起当年“杨柳依依”之往事;下句写实,实写眼前之景:远离故人,忽见南来大雁尽着风雪,实感叹己身“雨雪霏霏”之风霜;两句虚实结合,将昔日的故人情深与此时的身处异乡、风霜仆仆作对比,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故人与故乡的思念之情。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绵谷回寄蔡氏昆仲①罗隐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②。[注]①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在绵州东北。蔡氏昆仲: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②绵州:在今成都东北。【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书写“离愁别恨”的七律,描写形象新颖,结构严整工巧,感情真挚。B.诗歌首联叙事,追忆昔游,“两度”和两个“值”字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C.颈联与“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都用拟人手法,抒写了离愁别恨和思乡之情。D.尾联以景结情,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而来寄托自己的情思,情韵悠长。【小题2】《唐宋诗举要》有评:“三四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是谓神行。”请结合诗歌三四句谈谈你的理解。【答案】【小题1】C【小题2】(1)三四句由近及远,极写锦城绮丽风光:游人骑着马,马蹄踢踏着茂密的青草沙沙作响,远处一带葱绿的山峦白云萦绕,参差的亭台楼阁透过云缝若隐若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明为写景之笔却濡染着浓烈的感情色彩:①运用拟人,将人之情感赋予碧草、白云。②连绵不尽的芳草也像两位昆仲一样不愿放自己离开,总是有意绊着马蹄,让诗人再逗留一些时候;秋游锦城时,美丽的云彩总是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不让诗人望见故乡触动乡愁而在此地多停留。③借此表达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亦可)【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C.“抒写了离愁别恨和思乡之情”错。颈联写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达了诗人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和对朋友的依恋难舍,并不是抒发思乡之情。故选C。【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颔联“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游人骑着马,马蹄踢踏着茂密的青草沙沙作响,远处一带葱绿的山峦白云萦绕,参差的亭台楼阁透过云缝若隐若现。此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锦城绮丽风光,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情色彩。这两句分别承“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来,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上句写春景。诗人写春游锦城时,锦江畔春草芊眠,诗人为之流连忘返。运用拟人,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说连绵不尽的芳草,好像两位昆仲一样,对自己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下句写秋景。秋游锦城时,秋云舒卷,云与楼相映衬而景色更美,故称“好云”。诗人为之目摇神移,而他说那美丽的云彩也很富有感情,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碍”与“遮”描述使人神往不已的开心事,正话反说,显得别有滋味。这两句诗由近及远,诗人表达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赞美和留恋之情。以情取景,以景写情,物我交融。9.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小题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在这样的佳节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C.白诗后两句,从侧面写“思家”,夜深时当诗人抱膝灯前,直接抒发了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也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D.郭诗首联连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朴实中见巧思;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小题2】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内容,分析“灯”的不同表现。【答案】【小题1】C【小题2】①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悬想”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②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芦花”意象的衬托,“笑说”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C. 白诗后两句“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不是从侧面写“思家”,而是正面写“思家”;也不是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对家人言行的想象委婉含蓄的抒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C。【小题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第二句,写作者“抱膝”二字,活画出作者在灯前枯坐的神态,思家之情,溢于言表。后两句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诗人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更加真实感人。此“灯”的意象突出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中的凄凉孤寂和思家之情;而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两三间屋盖芦花”句中的“芦花”意象,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而“灯前笑说归来夜”句中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白天在海上捕鱼虽然非常辛苦,但是晚上归来,有青天明月、大海涛声伴送到家,真是非常的开心惬意。可见,郭诗中的“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小题1】下列对词中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融写景、抒情为一体,使用了细节描写,语言雄健绮丽。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B.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渐霜风”三句写风紧日斜之境,凄寂可伤,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情怀。C.“是处”两句,词意苍莽悲壮、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景象。“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惟有”两句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这令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乃“无情”,蕴含了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小题2】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阕“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妙处。【答案】【小题1】A【小题2】对写法(虚写,想象,主客移位)明明是自己登楼,极目天涯,思念佳人,却偏写闺中佳人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且多少次错误地把远方驶来的船当作自己的归舟。曲折有致、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的思归之情。【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语言雄健绮丽”错误。全词语浅而情深,以铺张扬厉的手段,曲折委婉地表现了登楼凭栏,望乡思亲的羁旅之情。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从上阙“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可见并非雄健绮丽。故选A。【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大意是“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从对方写来,与自己倚楼凝望对照,进一步写出两地想念之苦,并与上片寂寞凄清之景象照应。虽说是自己思乡,这里却设想着故乡家人正盼望自己归来。佳人怀念自己,处于想象。本来是虚写,但词人却用“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的细节来表达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见人映己,运虚于实,情思更为悱侧动人。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玉蝴蝶柳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送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B.“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使用典故,概括了悲秋的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词人心头,引起他的共鸣。C.“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承上启下,为全词的主旨句,将烟水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与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交织在一起。D.“立尽斜阳”,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地伫立于夕阳残照之中,如呆如痴,感情完全沉浸在回忆与思念之中。【小题2】“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几句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答案】【小题1】A【小题2】①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与友人欲通音讯,却无人可托,写出了因不能与思念的故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之情。②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写出了词人盼友人归来,却又一次希望落空的失望之情。【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A.“这首词……和送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说法错误,词中有离别之情,但没有“送别”之事。故选A。【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句内容,理解诗句含义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几句有什么含意。仔细阅读“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意思是:想那双双飞去的燕子,难以靠它给故友传音送信;企盼故友归来,遥指天际苍茫,辨识归来航船,谁知过尽千帆皆不是,也是枉自空等企望。这几句话通过“双燕”“远信”“暮天”“归航”这几个意象,写不能与思念中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是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的,以寓与友人欲通音讯,无人可托。盼友人归来,却又一次次的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句词思念友人的深沉、诚挚的感情表现得娓娓入情。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好像嘲弄自己的痴情。一个“空”字,把急盼友人归来的心情写活了,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顶点。具体作答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句子的含义,并指出句子所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12.阅读下面这首南北朝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南征苏子卿一朝游桂水①,万里别长安②。故乡梦中近,边愁酒上宽。剑锋但须利,戎衣不畏单。南中地气暖,少妇③莫愁寒。(注)①桂水,在今湖南省东南。②长安,借指陈朝京城建康(今南京)。③少妇:指妻子。【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诗人将“万里”置于“长安”之前,强调在空间距离上远离故乡之意。B.颔联上句写思乡之梦,下句写借酒浇愁,以“梦中近”写醒时远,以“酒上宽”写酒醒愁。C.诗歌最后,抒情主人公走出了愁绪并以“莫愁”二字直接劝慰“少妇”,语至浅而情至深。D.此诗感情细腻,风格缠绵,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读来真实感人,值得崇敬。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题2】诗的颈联写到“剑锋”“戎衣”,对抒情主人公情感的表达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小题1】C【小题2】“剑锋”“戎衣”强调了自己的战士身份,自己关心的是杀敌用的刀剑是否锋利,至于穿的戎衣,即使单薄,也并不在意。这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无所畏惧,志在杀敌报国;同时间接寄情,劝慰妻子可以放心。【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赏析能力。C.“诗歌最后,抒情主人公走出了愁绪”错误。结尾处向妻子介绍南方的气候特点,以免对方牵肠挂肚。这两句是愁中劝人“莫愁”,语至浅而情至深,见出丈夫对妻子的理解与关心,也见出一颗真诚相爱之心的崇高与无私。选项误解“莫愁”之意。故选C。【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颈联“剑锋但须利,戎衣不畏单”意思是:我身为战士,关心的只是杀敌用的刀剑是否锋利;至于穿的戎衣,即使单薄,自己是并不在意的。“剑锋”“戎衣”强调了自己的战士身份,这两句直写怀抱,笔意则在于间接寄情,表明自己志在杀敌,无所畏惧,妻子可以放心。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金陵驿①(其一)文天祥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①这首诗写于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第二年押赴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南京)时。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这首诗柔婉含蓄但又淋漓尽致,外柔内刚,沉挚悲壮。B.首联写景,衰草、离宫、夕阳、孤云,这些满目疮痍的意象,让人感到一片凄凉。C.“山河依旧,人事已非”,这是身为囚徒、无能为力的诗人发出的深沉感慨。D.颈联灵活化用中唐诗人刘禹锡《乌衣巷》诗意,表达了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小题2】诗的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案】【小题1】D【小题2】用典。化用望帝死后化为杜鹃的神话,表示死之后要化成啼血的杜鹃鸟,飞回江南。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不渝的民族气节。【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表达了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错,颈联以“满地芦花”和“旧家燕子”表达了家国沧桑之感。“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它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诗人一样苍老,是因为它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漂离苦。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没有地方安身。故选D。【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尾联“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意思是现从现在开始我要告别江南,踏上征途;总有一天。我会化作杜鹃鸟,啼血归来。诗人自知此去绝难幸免,离别故土,不但已经抱着必死的诀心,而且誓言,即使死了化作杜鹃鸟也要南归。据《华阳国志.蜀志》载,古蜀国望帝杜宇死后,化为子规,子规就是杜鹃。杜鹃啼声凄厉,能动旅人归思。所以,“化作啼鹃带血归”用典,化用望帝死后化为杜鹃的神话,表示死之后要化成啼血的杜鹃鸟,飞回江南。表达出诗人对故国无比眷恋、无比思念的深情,体现了他视死如归的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忠贞不二的爱国精神。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和颔联共写了八个意象,抓住深秋景物特征,营造阔大明净的意境。B.颈联点明诗旨,诗人在“悲秋”中慨叹羁旅漂泊、暮齿衰疾,自怨自艾。C.尾联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更因病断酒,悲愁难遣。D.本诗前四句景,后四句情,八句皆对,一气贯穿,只觉悲凉,不嫌呆板。【小题2】本诗尾联中说“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两处运用的共同意象是什么?简要说明这两处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小题3】本诗是杜甫客居夔州时登高所作,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就本诗写一则短评,150字左右。【答案】【小题1】B【小题2】①共同意象:白发。②抒情方式不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直抒胸臆,表达了年老漂泊、潦倒多病的愁苦之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间接抒情,借用古代的人和事(或:通过自嘲早生华发),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感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题3】本诗前两句写景。运用了“风”“天”“猿”“鸟”等意象,将深秋之物的悲凉体现出来,借此景来渲染凄凉,悲壮的情感,为全诗“悲”的格调奠定基础。第二句描写深秋时树叶纷纷落下,长江依然汹涌滚动的场景。将生命的衰落与自然的永恒形成强烈反差,更突显出生命轮回,自然永恒的哲学思想,这两句情景交触,以悲景写悲情,更加突显出了诗人悲怆之情。【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自怨自艾”错,颈联诗人自伤身世,抒发了飘泊无定,老病孤愁的感情,但并非“自怨自艾”。故选B。【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及抒情手法的能力。“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意思是: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意思是: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可见两处运用的共同意象是“白发”。《登高》尾联中,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艰难苦恨”“潦倒”直抒胸臆,表达了年老漂泊、潦倒多病的愁苦之情。《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词人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后,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仕路蹭蹬,壮怀莫酬,使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适成对照,借用古代的人和事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感慨。【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及情感的能力。《登高》前两联是写江边秋景,但笔在景上,情寓景中。首联从细处着笔,写具体景物。时值深秋重阳,天高气朗,山风猎猎,猿啼声哀。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选择了有代表性的景物,用工笔描摹了“风急”“天高”“渚清”“沙白”“猿啸哀”“鸟飞回”这六种景物,既展示了节序的苍茫、凄清、肃杀的气氛,又烘托了诗人悲怆、愁苦的情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颔联从大处落墨,写整体景物。第三句承首句,写山。因风急,故落叶纷纷,萧萧而下;第四句承次句,写水。因风急,长江波涛汹涌,滚滚而来。“无边”状秋意之深,景界之阔,蕴含着诗人沉郁、悲凉之感;“不尽”写长江奔腾不息,也显示了诗人登高望远,视野开阔。“萧萧”形容落木,“滚滚”描绘长江,专以虚字传神,显示出出神入化之笔力。最后考生在整理答案时还要注意字数的要求。15.阅读下而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黄州①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②,迁流还叹学齐优③。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④![注]①黄州:今湖北黄冈。此诗写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当时作者西行人蜀,舟过黄州,见前代遗迹,念时势艰危,叹英雄已矣,无限感慨油然而生。②楚囚:本指楚国战俘,后借指处境窘迫之人。③齐优,借指取悦于人的优伶。④仲谋:即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国君。【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典准确精当,“局促”“迁流”表现了作者处境困厄窘迫,为全诗定下基调。B.“江声不尽”表达逝者如斯的感慨,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同。C.颈联写旅程,“万里”与“一帆”相对,于一片苍凉萧瑟中更显出羁旅的孤寂凄清。D.陆游的爱国诗篇兼有李白的雄浑奔放和杜甫的沉郁悲凉,本诗属于后一类型。【小题2】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小题1】B【小题2】①表达了作者对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愤怒与悲慨。②抒发了作者不被重用、报国无门的无奈和不平。【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同”中“逝者如斯”“相同”欠妥。“江声不尽”,似表英雄无尽之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故选B。【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请看当年三国鏖战的赤壁,如今早已成为陈迹;男儿不再能建功立业,何必再学习孙权的榜样。“生子当如孙仲谋”是曹操对孙权似骂而实为发自内心的赞语,陆游在诗中化用此语,正话反说,慨叹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寄予了诗人对对当时小朝廷不思振作(收复失地)的愤激与悲慨之情。从诗意推进来看,诗歌先写自己“局促”“迁流”的困厄处境,为全篇定下了基调;紧接着用“江声”和“天意”衬托出英雄失意的郁愤;再将人生白发与自然之秋关联,把伤感之情又向前推进一层;尾联在前面基础上,发出了失意不平之鸣。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陆畅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秋月城头过。其二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谢公诗酒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①人定:指夜深人静的时。②禁漏:漏刻发出的声响。③谢公:南朝齐诗人谢朓,唐代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此诗中的“谢公”应指崔大夫。【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诗中,首句雄起磅礴,“压”字写出北楼之高,“满”字则写出北楼上视野之开阔。B.前诗写因为楼高,故而诗人觉得“风清水凉”,也正因如此,所以诗人才难以入眠。C.后诗中,“别”“笑”二字写出诗人近几年羁旅漂泊的生活状态,达观里有一些苦辛。D.两首诗角度不同,前诗从空间切入,侧重写景;后诗从时间切入,侧重写人。【小题2】两首诗都写了“月”,它们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小题1】B【小题2】①前诗以景结情,写秋月从城头经过,渲染出清凉幽静的氛围,衬托出诗人欣赏美景而不忍入眠的愉悦;②后诗采用拟人手法,借唯有明月识得“我”是与“谢公”一同吟诗品酒之人,既称许了崔大夫的高雅,也委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以及漂泊多年怀才不遇的郁闷。【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B.“因为楼高,故而诗人觉得‘风清水凉’也正因如此,所以诗人才难以入眠”分析错误,“风清水凉谁忍卧”,难以入眠不是因为天凉,而是因为景美,不忍心睡觉。故选B。【小题2】本题考核学生分析文中的意象的作用的能力。意象是能够表意的物象,分析意象题首先把握诗歌中运用了什么“象”,根据平时的积累和文本内容具体其所表达的“意”,也就是情感。本题要求分析文中“月”这一意象及其作用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都写了“月”,它们各有什么作用。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分析其在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作用。第一首“秋月城头过” 写秋月从城头经过,结合上文“谁忍卧”可知是渲染出清凉幽静的氛围,以景结情,衬托出诗人欣赏美景而不忍入眠的愉悦;第二首“识是谢公诗酒人”。由“识”可见是“拟人”手法,唯有明月识得“我”是与“谢公”一同吟诗品酒之人,写出既崔大夫的高雅,结合前面的“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可知此句借“月”又委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以及漂泊多年怀才不遇的郁闷。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张谓①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注]①张谓,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同”即为“和”,这是一首张谓为王徵君的《湘中有怀》所作的和诗。B.梦回故土,思乡难眠,无心读书,借酒浇愁,诗人描绘出此时寄居他乡的情状。C.颈联“不用”“偏宜”两词一否定一肯定,斡旋其间,使愁情表达更加深婉有致。D.尾联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异曲同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小题2】张谓的诗有淡妆之美:平易中见深远,朴素中见高华。请从首联或颔联中任选一联进行分析。【答案】【小题1】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题2】示例一:首联表面上只是客观地以洞庭秋景入题,用语平易;实际景中离情,用意深远:用本就令人善感多怀的秋季和八月仲秋的特殊时间来表达寄身他乡的愁情,用“湘江北流”表达随眼前江水回到北方的渴望和实际无法实现的伤感。示例二:颔联表面直抒胸臆,不事雕琢;却又时空交感,虛实结合,暗含巧思:“万里梦”从空间角度极言乡关遥遥,“五更愁”从时间角度道尽思乡愁深;“还乡”为虚梦,“为客”方为实情,虚实结合,凄凉无限。【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错误。这首诗的尾联不但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更抒发了诗人期盼“故人(除了亲朋还有好友)”团圆、与王徵君共叙旧情的美好心愿。故选D。【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平易中见深远,朴素中见高华”一句的内涵,再结合诗歌的内容加以阐释、验证。就本诗的首联来说“平易”“朴素”指的是诗歌的语言特点,“深远”“高华”则是诗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本诗的颔联而言“平易”“朴素”指的是抒发的情感,“深远”“高华”则指的手法和表达效果。首联,“八月洞庭秋”,对景兴起,着重在点明时间。“潇湘水北流”,抒写眼前所见的空间景物,表面上没有惊人之语,可谓“平易”“朴素”,却包孕了丰富的感情内涵:秋天本是令人善感多怀的季候,何况是家乡在北方的诗人面对洞庭之秋,可以说是“深远”“高华”。颔联直抒胸臆,不事雕琢,可谓“平易”“朴素”;然而却时间与空间交感,对仗工整而自然。“万里梦”,点空间,魂飞万里,极言乡关京国之遥远,此为虚写:“五更愁”,点时间,竟夕萦愁,极言客居他乡时忆念之殷深,此为实写,可以说是“深远”“高华”。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暮春山行田家歇马李郢雨湿菰蒲斜日明,茅厨煮茧掉车声。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何处樵渔将远饷,故园田土忆春耕。千峰万濑水潏潏(注),羸马此中愁独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潏潏(yù yù):水涌流貌。【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的首句“雨湿菰蒲斜日明”写春雨打湿菰蒲、天色将晚的情景,次句写当日的田家生活。B.颔联写蛇竹一色、黄蝶嬉逐等情景,反衬出山间的一切和谐,让人觉得身处桃花源般的梦乡。C.颈联运用联想,写诗人看到当地渔夫樵子为远行准备行装的场面,不由精神恍惚,神归故园。D.这首羁旅诗的主要特点就是写景与抒情结合,触景生情,情由境生,也就是做到了情景交融。【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答案】【小题1】B【小题2】①对山间田家美好的农村风景及桃花源般的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②对故园春耕的无限怀想、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③羁旅他乡、漂泊江湖的离愁别绪,形影相吊、顾影自怜的悲怆之慨。【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B.“反衬”错误,“蛇竹一色、黄蝶嬉逐”是乐景,“山间的和谐”与景象的基调一致,所以应该是正面烘托。故选B。【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雨湿菰蒲斜日明,茅厨煮茧掉车声。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描写山间田家美好的农村风景,这四句描写细雨、菖蒲、竹林、黄蝶、小溪等充满山间风味的景物,描写田家煮茧缫丝的情境,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源般的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何处樵渔将远饷,故园田土忆春耕”写诗人看到眼前美景引发的思绪,不由诗人看到当地渔夫樵子为远行准备行装的场面,不由精神恍惚,神归故园,表达了作者对故园春耕的无限怀想、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羸马此中愁独行”描写诗人独自一人,骑着羸弱的马匹,满腔哀愁地行走再山间水畔,表达了作者羁旅他乡、漂泊江湖的离愁别绪,形影相吊、顾影自怜的悲怆之慨。19.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舟中晚起①白居易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泊处或依沽酒店,宿时多伴钓鱼船。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且向钱塘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注:①长庆二年(822),时年五十一岁的白居易曾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其言论不被采纳,于是请求外放,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本诗作于前往杭州的途中。【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景开头,虽着墨不多,但画面感极强,通过触觉描写,表现了秋日的凉爽。B.颔联写诗人行舟生活,照应题目“舟”字,也勾勒出诗人羁旅漂泊、随性悠闲的形象。C.颈联“应”“自”二字精妙,所发议论看似写朝廷有贤人辅佐,实则反语,暗含深意。D.“退身江海”抒发了生不逢时的无奈,尾联运用想象,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小题2】尾联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小题1】D【小题2】①尾联是诗人对去往杭州任上生活的想象,想象自己做个闲官,饮酒赋诗。②“且”字流露出诗人不被朝廷重用,只能远离政治中心的失落。③“冷吟闲醉”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调任杭州后无所事事的调侃与无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错误,颈联“应”“自”表达了诗人“退身”后仍忧国,自己有“贤能”却不被重用的无奈与痛苦,诗人是无奈选择归隐,含蓄地表达了不得志的苦闷,并非甘心。故选D。【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时年五十一岁的白居易曾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其言论不被采纳,于是请求外放,后被任命为杭州刺史。这首诗通过对旅途生活的描写,尾联表达出诗人复杂的情感。尾联,“且向钱塘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意思是在诗人前往杭州的途中,想象自己到杭州任上,日常饮酒、赋诗。这是诗人对自己今后在杭州任职的生活想象。“且”的意思是“暂且”,流露出诗人不被朝廷重用,只能远离政治中心的失落之情。“冷吟闲醉”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调任杭州后无所事事的调侃与无奈。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点明了自己的在杭州任上今后就过着赋诗、饮酒吏隐生活,反映了诗人既有远离京城的伤感,又有退居江湖,甘愿归隐的无奈。2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风流子·木叶亭皋下(宋)张耒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①,老侵潘鬓②,谩③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④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释)①庾肠:南朝庾信初仕梁,使西魏被留北方,作《哀江南赋》以述思乡之苦。后泛指愁肠。②潘鬓:即潘岳的斑鬓。这里词人以“潘鬓”自喻身心渐衰之貌。③谩:不经意。④传说西王母饲养的鸟,能传递信息,后常指传信的使者。【小题1】上片中最常见的古诗词空间意象有_________和_________。【小题2】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做简要赏析。【答案】【小题1】   南浦   西楼   【小题2】①设问。以“玉容知安否”问,以书信和题诗因两地相隔遥遥而无法见寄作答。曲尽对遥思对象的关切和挂念。②典故、无理而妙。“青鸟”意谓书信和题诗,由于两地渺远而无法见寄,徒然地埋怨那晴云分离,使者隐没,无理而妙。③对面落笔、联想想象(虚写)。以想象之笔,设想妻子思念自己时的痛苦情状。他想象妻子也许在风前月下,芳心懊恼,眉头紧皱,怎么也止不住那百无聊赖的愁思,以铺叙写法表达两地分居、不见来信的怅怨。④以景结情。相思至极,欲说还休;不是不想说,而是说了愈加愁苦,倒不如将此情交付给东流之水,情景交融,绵绵无尽。【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把握诗歌意象的能力。空间意象即地理位置,亭台楼阁等,比如长亭、灞桥、西楼等等。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西楼:多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上片最后一句“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意思是芳草脉脉含情,夕阳寂寂无语,大雁横在南浦上,人则斜倚西楼。含着情意的芳草,默默无语的夕阳,横渡南面水滨的大雁,是词人所望到的,但却没有望到故乡,在这种望而不得的情况下,他只好倚着西楼心往神驰了。“人倚西楼”点出游子登眺之处,交代了“楚天晚”至“雁横南浦”六句都是极目之所见;由所见而引起所感,因而所见之景物都似有了人的感情。所以上片中最常见的古诗词空间意象有南浦、西楼。【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下片以“玉容知安否?”设问,点明所思之人,揭示了词旨所在,使上片所写种种情景明朗化。这句“玉容”,极言容貌之美如花似玉,这儿即指倚楼遥思的对象。“知安否?”曲尽对遥思对象的关切和挂念,由此而引起下面相思的倾诉、深情的抒发。“青鸟”运用典故,根据注释青鸟指传说西王母饲养的鸟,能传递信息,后常指传信的使者。“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意谓书信和题诗,由于两地渺远而无法见寄,徒然地怨那晴云分离,使者隐没。“向风前懊恼”四句,运用联想想象,设想妻子思念自己时的痛苦情状。他想象妻子也许在风前月下,芳心懊恼,眉头紧皱,怎么也止不住那百无聊赖的愁思。写对方思念自己,正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妻子深挚的爱情与痛苦的思念。“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以景结情,相思至极,欲说还休;不是不想说,而是说了愈加愁苦,倒不如将此情交付给东流之水带去为好。《风流子·木叶亭皋下》全词以景蕴情,精微细致地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苦闲愁和对妻子的思念。【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客中守岁在柳家庄白居易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开篇点题,点明时间是除夕夜。同时表现作者在外生活窘迫,连酒也没有;因极度思念家乡,泪水把衣襟都沾湿了。B.颔联,作者知道家里生活也贫困,但是与之相比,在外更加的艰辛,因为贫困之外,又加上了刻骨的思念。C.颈联,“畏老偏惊节”,一“惊”字,不仅表现出作者因年老而感觉到时光匆匆,更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D.这首五言律诗用语平淡朴实,但感情真切,表现出流落在外的作者逢佳节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畏老情绪。【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D.诗句中表现作者人到老年,思乡之情更重了,并不是真正的“畏老”。所谓“畏老”情绪只是为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服务的。故选D。2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八月十五夜月(其一)①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②。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③欲数秋毫。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①此诗是诗人避乱蜀中、流浪到夔州时所作。②折大刀:与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的传说相关。“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③直:通“特”,“简直”的意思。【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借象征团圆的月亮和吴刚的传说来抒发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B.诗人想象吴刚攀上桂树望到天高地迥,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故土的思念之情。C.诗人远望,水路尽是茫茫的霜雪,阻断了他回乡的路,内心又增添了愁怨。D.“见羽毛”“数秋毫”极写圆月之明亮,以此寄托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小题2】请赏析“转蓬行地远”这句诗。【答案】【小题1】C【小题2】这句诗意为诗人像“转蓬”一样避乱流浪到偏远的夔州;“转蓬”使用比喻的修辞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飘泊不定的生活,抒发了羁旅漂泊的愁苦;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反对战乱的思想。【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诗人远望,水路尽是茫茫的霜雪”错误,原文为“水路疑霜雪”,在这里“霜雪”指月光而并非真的霜雪。故选C。【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转蓬行地远”译为:诗人像飘飞的蓬草一样辗转流离,离家乡越来越远。结合注释①可知此诗是诗人避乱蜀中、流浪到夔州时所作,“转蓬”二字将作者此时的处境比作飘飞的蓬草,飘飞的蓬草有漂泊不定的特点,因此写出作者流离他乡的愁苦心情和漂泊无依的生活。同时作者此时远离家乡,又能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结合当时的大背景:安史之乱民不聊生,所以也有作者反对战乱的思想。23.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和颔联共写了八个意象,抓住深秋景物特征,营造阔大明净的意境。B.颈联点明诗旨,诗人在“悲秋”中慨叹羁旅漂泊、暮齿衰疾,自怨自艾。C.尾联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更因病断酒,悲愁难遣。D.本诗前四句景,后四句情,八句皆对,一气贯穿,只觉悲凉,不嫌呆板。【小题2】本诗尾联中说“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两处运用的共同意象是什么?简要说明这两处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答案】【小题1】B【小题2】①共同意象:白发。②抒情方式不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直抒胸臆,表达了年老漂泊、潦倒多病的愁苦之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间接抒情,借用古代的人和事(或:通过自嘲早生华发),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感慨。【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自怨自艾”错,颈联诗人自伤身世,抒发了飘泊无定,老病孤愁的感情,但并非“自怨自艾”。故选B。【小题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及抒情手法的能力。“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意思是: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意思是: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可见两处运用的共同意象是“白发”。《登高》尾联中,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艰难苦恨”“潦倒”直抒胸臆,表达了年老漂泊、潦倒多病的愁苦之情。《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词人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后,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仕路蹭蹬,壮怀莫酬,使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适成对照,借用古代的人和事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感慨。24.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围绕夔州的秋季,描绘了诗人登高的见闻,峡中传来“猿啸”之声,江水洲渚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字字精当。B.颔联两句写远景,诗人视野极为开阔,“萧萧”写出了落叶之声态,肃杀可闻;“滚滚”写出了大江东去之声势,雄迈可见。C.颈联诗人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着笔,将羁旅愁与孤独感,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厚重深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与杜甫的另一首诗《望岳》相比,诗人已经没有了过去那种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不再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小题2】诗歌尾联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小题1】C【小题2】①反映了诗人病困潦倒的生活状况,仕途上的失意衰颓,蕴含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独之愁,以及对繁霜染鬓、韶华已逝的无奈。②写出了国家多灾多难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诗人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着笔”错误。颈联都是正面描写,没有侧面描写。故选C。【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句的能力。尾联对结,上句写自己艰苦备尝,白发弥添;下句写自己潦倒日甚,多病缠身。并分承五六两句。“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从而蕴含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独之愁,以及对繁霜染鬓、韶华已逝的无奈。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诗人本来兴致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2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遣兴杜甫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B.“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C.“何况道路长”是说诗人与家乡因为距离远而不能归乡,思乡之情、难归之悲溢于言表。D.本诗尾联以景结情,作者羡慕飞鸟能够自由出行,来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小题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围绕诗眼诗人抒发了哪些感受?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答案】【小题1】C【小题2】诗眼是忧。①兄弟分散,无法相见,不知死生。②饥寒交迫,度日艰难。③天下大乱,盗寇横行,无法安定地生活。【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因为距离远而不能归乡”理解不准确。兄弟分散,不知都流落在何方,所谓“道路长”是说兄弟间相距的道路长,并不是说诗人与家乡的距离远。故选C。【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诗眼,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我今日夜优,诸弟各异方。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讲了兄弟分散,不知都流落在何方,“道路长”是说兄弟间相距的道路长,诗人表达了兄弟分散,无法相见,不知死生的忧虑之情。“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自从安史之乱分别之后,饥饿和寒冷时常伴随我左右。避寇,避安史之乱。诗人表达了适逢战乱,时局动荡,诗人兄弟离散,诗人自己饥寒交迫之忧。“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诗人表达了天下大乱,盗寇横行,无法安定地生活之忧。全诗都是围绕“忧”字展开,故本诗的诗眼是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泊岳阳楼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C.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D.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小题2】本诗与《阁夜》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小题1】C【小题2】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异:但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而《阁夜》则又有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和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错。“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冷托衬出别样的悲怆。而“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句以图南,鲲鹏自喻远大之志向无可披靡。可见应是由颔联的漂泊愁苦转为尾联的慷慨豪迈。【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先看相同点,两首诗中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阁夜》有“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上句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又有“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时候,诗人忧愁难眠,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而本诗有“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写出漂泊之凄苦;“留滞”直接写漂泊的困顿。又有“滞留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临危无惧而弥坚。暗写时局的动荡艰难。不同点,《阁夜》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有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卧龙”二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一世之雄,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抒发了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而本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句以图南,鲲鹏自喻远大之志向无可披靡。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2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释)颙(yòng)望:抬头凝望。争:怎。恁(nèn):如此。【小题1】这首词塑造了一位________形象,深刻地抒写了词人思乡怀人、异乡飘零以及________之情。【小题2】本首词下片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使怀人之情更显曲折动人。请结合下片词句简要赏析。【答案】【小题1】   游子   功业无成(或怀才不遇)   【小题2】“登高临远望故乡,倚阑干处正凝愁”是实写,写词人自己登楼望向家的方向。一个“想”字,有实而虚,推己及人,写故园之闺中人,此时也应该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她“妆楼颙望”,望穿秋水之际,对游子的迟迟不归生出怨恨。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更显归思之切。【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以及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词的下片由景转入情,由写景转入抒情。首先,写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换头处即景抒情“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表达想念故乡而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出更多的乡思的矛盾心理。其次,写异乡飘零的苦楚。“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这两句向自己发问,流露出不得已而淹留他乡的凄苦之情,回顾自己落魄江湖,四处漂泊的经历。扪心问声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问中带恨,发泄了有家难归的深切的悲哀。最后,写功业无成的感叹。作者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常年宦游在外,感叹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实际上是他怀才不遇痛苦愤懑之情的反映。【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是指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描写了游子登楼眺望,归思的画面,是实写;“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是指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描写了对方盼望自己之景,是词人的想象,虚写;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想佳人,妆楼顒望”,是虚写。作者从对方写来,与自己倚楼凝望对照,进一步写出两地想念之苦,并与上片寂寞凄清之景象照应。这里却设想着故乡家人正盼望自己归来。佳人怀念自己,处于想象。本来是虚写,但词人却用“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的细节来表达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见人映己,运虚于实,情思更为悱侧动人。结尾再由对方回到自己,说佳人在多少次希望和失望之后,肯定会埋怨自己不想家,却不知道“倚阑”远望之时的愁苦。“倚阑”“凝愁”本是实情,但却从对方设想用“争知我”领起,化实为虚,显得十分空灵,感情如此曲折,文笔如此变化,实在难得。结尾与开头相呼应,理所当然地让人认为一切景象都是“倚阑”所见,一切归思都由“凝愁”引出,生动地表现了思乡之苦和怀人之情。2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闻砧①(孟郊)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杵③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注)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②断猿:即断肠之猿。③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鹃鸣声凄切,最易引起羁旅愁思,猿啼凄惨悲凉,悲哀婉转,但诗人认为其声“不哀”“不切”。B.“游子”漂泊异乡,月明之夜驻足徘徊,忽然阵阵凄苦砧声,撩拨他心中的哀弦,令人肠断欲绝。C.捣衣妇并非专为惹动游子愁思才挥棒捣衣,砧声无意,而闻者有心,阵阵砧声,游子愁白头发。D.本诗不雕章琢句,以质朴的语言,倾诉胸中的感情。诗人独辟蹊径,自出机杼,写得真挚感人。【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小题1】A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题2】(1)烘托。杜鹃声“哀”猿啼“切”烘托出砧声更“哀”更“切”。(2)虚实结合。诗人听到捣衣声是实写,联想到故乡的亲人可能也在捣衣是虚写,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无限哀伤。【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A.“但诗人认为其声‘不哀’‘不切’”错误。诗人说它“不切”,其实不是真的“不哀”“不切”,这是为了烘托砧声,杜鹃声“哀”猿啼“切”烘托出砧声更“哀”更“切”。故选A.【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首联“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而内涵丰富,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作者这样说,是使用烘托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下句所写砧声的悲切。后四句“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听到捣衣声(实写),诗人想到故乡的亲人可能也在捣衣(虚写),头发不禁为之愁白。进而设想(虚写)这令人肠断的捣衣声,也许并不是为了捣衣,而是专门捣给游子听的,好让他早点回家。秋夜月下,一听一想,虚实结合,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无限哀伤。29.阅读下面的唐诗与元曲,完成下列小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红绣鞋·醉思乡王粲登楼郑光祖泪眼盼秋水长天远际,归心似落霞孤齐飞,则我这襄阳倦客苦思归。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我这里凭栏望,母亲那里倚门悲。争奈我身贫归未得。【小题1】上述唐诗中的“冬至”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________________的习俗。元曲的前两句化用了王勃《________________》中的文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小题2】白诗与郑曲用于表达思念家人的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答案】【小题1】   团圆(回乡祭祖)   滕王阁序   【小题2】①想象。唐诗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元曲想象母亲“倚门”独自悲伤来表现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②虚实结合。唐诗实写诗人独在客栈,与灯为伴,顾影自怜,虚写家人谈论自己;元曲实写“我”“凭阑望”,虚写母亲“倚门悲”,一实一虚,尺幅万里,情感真挚。③对写法。唐诗不直接写自己的思念,而是反向落笔,借想得家人谈论思念自己来表达心中的孤寂与惆怅;元曲则想象母亲在门前期盼自己回家,来表达自己无法归家的无奈,与对家人的浓浓思念。【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冬至,又称“冬节”“小年”。古时候,漂泊在外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滕王阁序》里的内容。【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时可以从诗歌意象的选取、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运用、写景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进行分析。此题题干中明确要求比较“手法”的相同之处,故分别找出白诗与郑曲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然后归纳概括其相同之处即可。注意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邯郸冬至夜思家》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冬至夜晚诗人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前两句纪实,侧面写“思家”,后两句运用想象、虚实结合等手法,正面写“思家”,构思精巧别致,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表现出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红绣鞋·醉思乡王粲登楼》是郑光祖的一首著名的元曲作品。前两句化用王勃“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表达自己在外“苦思归”的心情,后三句通过实写诗人“凭阑望”与想象母亲“倚门悲”来表现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浓浓思念,同时也表达自己无法归家的无奈。所以用于表达思念家人的手法的相同之处可从想象、虚实结合、对写法等角度分析。3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宿白沙驿杜甫水宿仍余照,人烟复此亭。驿边沙旧白,湖外草新青。万象皆春气,孤槎自客星。随波无限月,的的近南溟。【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题目“白沙驿”点明这是一首羁旅诗,从首句“水宿”来看杜甫此时当宿于船上。B.傍晚时分,诗人于夕照中远眺,看到水边的白沙驿亭和岸边人家,飘零之意油然而生。C.颔联描写色彩绚丽,“青”“白”二字既突出了景物特色,也反衬了诗人此时的心境。D.尾联抒发情感,感慨这样的漂泊无休无止,仿佛快到南方的大海了,写出无尽的哀伤。【小题2】请简要赏析诗歌的第三联。【答案】【小题1】C【小题2】①这一联上下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天地万物都一派春意盎然,只有我独自泛舟流落在外,以生意无限的大自然与自己漂泊不堪的境况作比,突出了对自己境况的喟叹。②第二句运用比喻手法,写自己孤舟飘零如客星一般,写尽无限羁旅孤寂之愁,语有尽而意无穷。【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颔联描写色彩绚丽”错,色彩“白”不能算是绚丽,反衬作者的心情,只能是草的青色反衬作者心情,以乐景写哀情,用春天草的生机反衬自己的孤独漂泊。故C项错。故选C。【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万象皆春色”写出了春天万物都有了春天的色彩,万象更新,一派生机勃勃,景物为乐景;“孤槎自客星”,孤槎,即孤独的小船;“自客星”,没有固定轨道、周期,突然出现的亮星,本处喻指来访的宾客。本句写出了作者漂泊他乡,孤独一人的羁旅之情。颈联上下两句乐景与哀情,形成反衬。综上分析,颈联运用了比喻和反衬(对比)手法,写出了自己的孤独之情。3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病后登快哉亭①贺 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程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释)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黄华:菊花。【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第一句运用比兴手法,以雨后鸣蝉之“得意”反衬诗人自己的失意;第二句转为视觉描写,诗人在眺望中微露出思乡情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情状;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C.颈联实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将”,让画面富有动感,景情融合自然。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给人以寒冷之感。【小题2】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小题1】A【小题2】(1)意境营造:①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②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2)章法结构:①本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②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A.“比兴手法”分析错,没有“比”但是有“兴”。诗一开首以雨后蝉鸣起兴。故选A。【小题2】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阅读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题目要求学生简要分析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解答本题要先比较两首诗选取的意象,再比较意境特点。本诗一开首以雨后蝉鸣起兴。秋高气爽,雨过天晴,再加病愈登亭,十分畅快。连枝上的蝉也仿佛有所领略而在欢快地鸣叫。二句由“听”转向“见”:秋雨新洗,值此黄昏之际,行人渐少,尘土不扬,那通往故乡的道路显得分外清晰。这一句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怀乡情重,思归心切,不曾有一日忘怀。本诗意象众多,首联写清蝉、颈联写斜阳、暮鸦、衰草,尾联写秋风,这些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杜诗首联写急风、高天,颔联写无边落木、不尽长江,这些意象营造出雄浑苍凉的意境。从章法结构上来讲:两者都是写景加抒情,但是安排的位置不同,本诗首联颈联写景,颈联尾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不呆板拘滞;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先写景后抒情,采用惯常方式,层次清晰。3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①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注释)①动,动不动,总是,常常。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B.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C.尾联“自是不归归便得”一句,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小题2】这首诗是作者旅居湘鄂时所作,感情丰富。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表达的感情。【答案】【小题1】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题2】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思念家乡,怀想亲人;流连湖光山色的归隐之意;思归不得归时的豁达之情。【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项,“连年累月无心翻书”错误,“书断经年绝”是说多年没有书信往来,而不是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故选B。【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写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更加思念故乡。颔联“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这几句都在诉说诗人的思乡之情。颈联“书动经年绝”一句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华发春唯满镜生”写出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却唯独生出了白发满头。表现了诗人担忧国家的愁苦之情。尾联“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倒装,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是我自己不回去呀!“自是不归归便得”表现思归不得归时的豁达之情。从暗用五湖典故看,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3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村行①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注:①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②原:原野【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B.尾联两句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思乡之情。C.诗中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为写景作结的。D.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小题2】诗歌的颔联描绘了一幅美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答案】【小题1】D【小题2】①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诗句第二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音,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②视听结合。第二联上下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数峰无语”,突出数峰的宁静(或“静态美”)。【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分析有误。从全诗来看,作者村行本是“野兴长”,只因看到了“似吾乡”的“村桥原树”,触景生情,才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因而“忽惆怅”。全诗前后情感有明显的突转与变化,借此突出诗人的思乡之情。故选D。【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诗歌的写景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等,着眼点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艺术手法注意是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等等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秋风瑟瑟在山谷间不停回响,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音;看数座山峰默默伫立在夕阳斜晖中,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的意思是:秋风瑟瑟在山谷间不停回响,看数座山峰默默伫立在夕阳斜晖中。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万壑有声“有声”与数峰“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诗句中的“数峰无语”,写数峰宁静,把数峰人格化,很明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山峰的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趣。3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村行王禹偁(宋)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待了时间和地点,展现了诗人骑马于山间小径、神态悠然的样子。B.颔联通过对“万壑”和“数峰”的描写,生动地突出了山村傍晚的沉寂。C.颈联从视觉、嗅觉来写“棠梨叶”和“荞麦花”,描给了乡村景物之美。D.尾联抒发了作者沉重的思乡之情,因为山中的景物都与“吾乡”的极为相似。【小题2】诗人的情感在诗中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出现了起伏。请结合具体内容对此进行赏析。【答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题1】D【小题2】作者看到野菊初黄,游兴浓厚,心态怡然;又见山谷、山峰,棠梨叶落、荞麦花开,心情愉悦;蓦然出现的村落小桥及原野上的树木,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心情由欣然转入怅惘。【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D.“山中的景物都与‘吾乡’的极为相似”,诗中说“眼前村庄里的小桥和原野上的树木,与自己故乡的十分相似”,不是“都”。扩大了范围。故选D。【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这是从诗行里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两句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颔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颈联进一步描写山村原野的景色,作者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此时作者心情愉悦。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这样写,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拓深了诗意。3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D.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小题2】对这首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野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B.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C.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D.诗中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答案】【小题1】B【小题2】D【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有时喧响有时静穆”错,“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这是以声衬静的手法。故选B。【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悠然自得的心情”错误,全诗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主旨错误,本诗是诗人由山行欣赏秋日山村晚景想到了故乡,诗的主旨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C.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并没有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故选D。36.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思归①完颜瓒四时惟觉漏声长,几度吟残蜡烬釭②。惊梦故人风动竹,催春羯鼓雨敲窗。新诗淡似鹅黄酒,归思浓如鸭绿江。遥想翠云亭③下水,满陂青草鹭鸶双。(注)①金宣宗贞祐二年,金廷在蒙古侵略下,由中都(今北京)南迁至南京(今开封),史称“贞祐南渡”,身为贵族的完颜瓒亦随南迁。②釭:灯盏。③翠云亭:燕京同乐园中的一处亭子。【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故觉得“漏声长”;胸中归思难以排遣,故吟诗直到灯残。B.诗人人睡后的思乡美梦,却被动竹之风和敲窗之雨惊醒,便将怨气撒到风雨身上。C.颈联“归思”紧扣题意,直抒胸臆:由于浓浓的思乡之情,以至于写出的诗也淡而无味。D.本诗取喻很有特点,如将“羯鼓”喻雨,将“鸭绿江”喻归思,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小题2】“遥想翠云亭下水,满陂青草鹭鸶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小题1】B【小题2】①虚写(或回忆)。诗人通过回忆,描绘出一幅故乡宁静欢乐的承平景象:满坡青草郁郁葱葱,双双鹭鸶安详徜徉。②以景结情。诗人通过描绘这幅家乡的美好画面,寄寓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便将怨气撒到风雨身上”理解错误。诗人好不容易入睡,做了一个思乡梦,却无端被惊醒,固然有些不爽,但平缓的语气和鲜活的画面很难让人联想到诗人会有躁动的怨气。故选B。【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遥想翠云亭下水,满坡青草鹭鸶双”意思是:遥想此时的家乡,翠云亭下的水悠悠而流,满坡的青草郁郁葱葱,鹭鸶成双成对,在青草地上慢慢徜徉。由“遥想”可知,此句为想象之景,诗人身在外地,思念家乡,通过回忆,描绘出一幅故乡宁静欢乐的承平景象。“满坡青草鹭鸶双”在诗歌末尾,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通过鹭鸶双双,青草葱郁的美好景象,寄托诗人思乡之情。37.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注)①“迷津欲有问”化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选用落叶、大雁、北风等景物,渲染出了寒冷的氛围。B.首联刻画景物,颔联抒发思乡之情,正是触景生情的手法。C.在古代诗文中,“雁”是可以传递书信的,本诗中的“雁”,取的却是“鸿雁南飞”之意。D.颈联是工整的对偶句。“归帆天际看”指作者希望能有船自天际驶来,载自己回家。【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首联先描绘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B.颔联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C.颈联中“乡泪客中尽”,直抒胸臆地抒发了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苦闷,耐人寻味。D.颔联中,“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这个“隔”字,透露出思乡之情。【答案】【小题1】D【小题2】C【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作者希望能有船自天际驶来,载自己回家”理解错误,“归帆天际看”指的是作者想象家人在盼望自己回家,家人在遥望天边驶来的船只,属于“从对面落笔”的写法。故选D。【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怀才不遇的苦闷”无中生有。“乡泪客中尽”,思乡的眼泪在异乡流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没有抒发“怀才不遇”之情。故选C。38.荆南归兴屈大均(清代)牢落风尘一蒯缑,荆南空上仲宣楼。家贫岂是无长策,亲老那堪更远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巫峡啼猿惊旅梦,洞庭飞雁引乡愁。英雄不是为人子,处处沙场作首丘。(注)①屈大均,明末清初人,曾积极参与反清活动。②蒯缑,用草绳缠结剑柄。诗中指剑。③仲宣楼,东汉末王粲字仲宣,曾在荆州作《登楼赋》,相传所登即荆州当阳县城楼。④首丘,相传狐狸将死时,头会朝向它出生的土丘。比喻人死后归葬故乡。【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以历经风尘的一柄剑象征诗人反清义士的形象,生动而有力度。B.首联下句的“空”字表达诗人空自登楼却无法遇到王粲那样的知音的惆怅。C.颔联表达了诗人因为不善营生导致家贫,又远离年迈父母,而感到羞愧。D.颈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选取啼猿、飞雁两个意象,表现羁旅思乡之愁。【小题2】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小题1】C【小题2】①用典;②表达了思念故乡亲人之情(或:无法在父母膝前尽孝的愧疚之情);③表达了诗人为国效力,视死如归的报国之情。【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因为不善营生导致家贫”错误,颔联上句的意思是家中贫困难道是因为我没有长久的打算吗?实际上是说家贫并非因为我没有长久的打算,而是因为自己从事反清大业常年在外,因此感到愧对父母。故选C。【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英雄不是为人子,处处沙场作首丘”,结合注释④内容分析,首丘,比喻人死后归葬故乡,此处运用典故手法。结合颔联、颈联内容分析,诗人家贫,又远离年迈父母,感到羞愧。选取啼猿、飞雁等意象,表现羁旅思乡之愁。尾联借助典故抒发思念故乡及亲人之情。“处处沙场”,结合注释“曾积极参与反清活动”分析,抒发诗人誓死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39.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沁园春·试望阴山①(清)纳兰性德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徘徊。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②无埃。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踟蹰久,忽纆崖转石,万壑惊雷。穷边自足秋怀。又何必?平生多恨哉。只凄凉绝塞,峨眉遗冢③;梢沉腐草,骏骨空台。北转河流,南横斗柄④,略点微霜鬓早衰。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注)①此篇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秋,纳兰奉命出使梭龙时而作。②匝(zā)地:满地,遍地。③蛾眉遗冢((zhǒng):谓古代和亲女子之墓。④斗柄:即构成北斗星斗柄的三颗星。【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景,取用赋法,景观宏大。先远后近,由地及天,兼顾时间上的纵深,平添无尽苍茫之感。B.下片抒情,借典铺陈,叹尽兴亡。抒情沉郁幽伤,婉曲层深,表达了“百事堪哀”的凄苦和感慨。C.“穷边自足秋怀”,既承上片点明边塞荒凉艰苦之“愁”,又为后文抒“恨”蓄势,语气似抑实扬。D.全词情感丰富,既有词人长期羁旅漂泊的思乡之情,又有兴亡交替、盛年霜鬓、人生苦短的愁情。【小题2】论者谓此词“苍凉沉郁,颇有苏辛之风”,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是如何体现出来的?【答案】【小题1】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题2】①苍凉:描绘塞外风光的意象宏阔,意境凄凉。如上片“青峰”高耸密集,“黄沙”辽阔无边,荒“城”远“堆”等为全词奠定雄伟悲壮的基调;下片绝塞依然凄凉,空台满目腐草,令人顿生空寂悲凉的感慨。②沉郁:抒情婉曲层深,有“大我”情怀。由因地域引愁过渡到因人事生哀,从而牵出两桩流传千古的史实;词尾直抒胸臆,“百事”既指自家事,更指历史事,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感叹兴亡交替或人生苦短,苍凉凄婉,沉郁幽伤。【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项,“长期羁旅漂泊”理解错误,从注释“此篇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秋,纳兰奉命出使梭龙时而作”可知,词人是奉命出使途中思家心切而作。故选D。【小题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风格特点和情感的能力。根据题干中“苍凉沉郁,颇有苏辛之风”提示,解答时,应抓住词中相关内容,紧扣“苍凉”和“沉郁”分析。上片,起句“试望阴山”,先廓定视野,继后写“试望”的心境和感受:“黯然销魂,无言徘徊。”“无言徘徊”形象地描画出心潮翻涌,无限思绪的情态。第二三句由“见”字领起“青峰几簇,去天才尺”,写山岭高耸密集;“黄沙一片,匝地无埃”,写朔漠辽阔无边。底下连举唐代西域两个名镇“碎叶城”和“拂云堆”,并分别述以“荒”和“远”。“碎叶城”距阴山数千里之遥,试想不可目及,神思则可;“拂云堆”虽近在阴山南麓,但由于“雕外寒烟惨不开”,故目见也难。这两句意象宏阔,为全词设下雄伟、悲壮的氛围。词趣在雄伟悲壮的氛围里和深沉的情绪中静静地流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下片,“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下片写出了绝塞依然凄凉,空台满目腐草,令人顿生空寂悲凉的感慨,抒发词人思家的情怀。“穷边自足愁怀”,点明荒凉艰苦的塞外边疆,紧承“又何必平生多恨哉”,语气似抑实扬,由因地域引愁过渡到因人事生愁,从而牵出两桩流传千古的史实。“凄凉绝塞,峨眉遗冢”想象到王昭君凄凉出塞,美人已去,但青冢犹存;“梢沉腐草,骏骨空台”,写出了掩埋在荒漠野草中的,是燕昭王为迎接天下贤达而筑的黄金台的遗迹。其人如今已没,绝塞依然凄凉,空台满目腐草,留给后人无限感慨,其人生苦短之情历历可见。“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鬟早衰”,写河流依然向北流去,北斗斗柄仍是横斜向南,愁苦的人已经未老先衰,两鬓已生出星星白发在秋风中回首往事,此句直抒“人生几何”的慨叹。“北转河流”是黄河流势的真实写照,“南横斗柄”写星辰依然按自然规律运动。古如是,今如是,未来仍如是,但人的生命却是极短暂的,故有“鬓早衰”的怅恨。尾句“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稍抑即扬。“百事”既指历史事,更指自家事,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感叹兴亡交替或人生苦短,苍凉凄婉,沉郁幽伤。综上分析,回答“苍凉”这一点,可以抓住上片的“青峰”“黄沙”荒“城”远“堆”等意象,为全词奠定雄伟悲壮的基调。下片“凄凉绝塞”“峨眉遗冢”“梢沉腐草,骏骨空台”等令人顿生空寂悲凉的感慨。回答“沉郁”这一点,抓住词中的两桩流传千古的史实和“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的直抒胸臆,从抒情婉曲层深,有“大我”情怀回答。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7-24 20:15:01 页数:61
价格:¥3 大小:90.90 KB
文章作者:王贵娥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