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2

2/32

剩余3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富平县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生物试题第一部分必考题一、选择题1.蛋白质和DNA是两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下列对两者共性的概括,不正确的是()A.组成元素含有C、H、O、NB.由相应的基本结构单位构成C.体内合成时需要模板、能量和酶D.它们的多样性都与其空间结构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分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2、D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详解】A、蛋白质和DNA的组成元素中都含有C、H、O、N,A正确;B、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故二者都是由相应的基本结构单位构成,B正确;C、DNA合成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需要能量,蛋白质合成以mRNA为模板,也需要酶和能量,故二者体内合成时需要模板、能量和酶,C正确;D、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而大多数的DNA都是双螺旋结构,其多样性主要与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及排列顺序有关,D错误。故选D。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实验结果推知,甲图细胞是有活性的 B.与甲图细胞相比,乙图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C.丙图细胞的体积将持续增大,最终胀破D.若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为材料,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到乙的过程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乙到丙的过程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能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应为活的植物细胞,据图分析,从甲到乙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说明甲细胞是活细胞,A正确;B、乙图所示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该过程中细胞失水,故与甲图相比,乙图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高,B错误;C、由于有细胞壁的限制,丙图细胞体积不会持续增大,且不会涨破,C错误;D、根尖分生区细胞无中央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D错误。故选A。3.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作实验材料B.验证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进行结果的鉴定C.给植物同时提供H218O和Cl8O2,能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D.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实验顺序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答案】A【解析】【分析】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详解】A、加热时过氧化氢易分解,对实验造成干扰,A正确;B、碘液能证明淀粉水解,但不能证明蔗糖是否水解,需要用斐林试剂,B错误;C、不能同时提供,分别提供H218O和Cl8O2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C错误;D、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实验顺序应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错误。故选A。4.脑缺血会引起局部脑神经细胞缺氧而受损,造成不可逆损伤,甚至死亡。骨髓基质细胞是骨髓中的干细胞,经诱导可以生成心肌细胞、成骨细胞、神经细胞等。运用干细胞疗法有可能实现对缺血坏死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修复和重建这也是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有效策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干细胞参与受损部位修复时候,体内细胞同时发生着细胞凋亡B.神经细胞的核基因和骨髓基质细胞的核基因不同C.脑缺血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D.骨髓基质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过程形成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不同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可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3、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详解】A、细胞凋亡伴随着整个生命历程,故干细胞参与受损部位修复时候,体内细胞同时发生着细胞调亡,A正确;B、骨髓基质细胞经过增殖分化过程形成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不同细胞,而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因此神经细胞的核基因和骨髓基质细胞的核基因相同,B错误;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而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被动死亡,因此脑缺血所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C正确;D、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不同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不同,故骨髓基质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过程形成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不同细胞,D正确。故选B。5.某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染色体,a~h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所处时期为前期ⅡB.①与②分离发生在后期Ⅰ,③与④的分离发生在后期Ⅱ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均为卵细胞的2倍D.a和e同时进入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16【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两两配对联会的现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据此答题。【详解】A、根据形成四分体可知,该时期处于前期Ⅰ,为初级卵母细胞,A错误;B、①与②为同源染色体,③与④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均发生在后期Ⅰ,B错误;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核DNA分子数为8,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核DNA分子数为2,C错误;D、a和e进入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概率为1/2×1/2=1/4,由次级卵母细胞进入同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2×1/2=1/4,因此a和e进入同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4×1/4=1/16,D正确。故选D。6.如图表示遗传信息在细胞中的传递过程,其中①~④表示相关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②过程表示转录,③过程表示翻译B.①~④过程中都有氢键的断裂与形成 C.密码子位于D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D.①②过程都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所有已知的生命,都利用基因表达来合成生命的大分子。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RNAP)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在核糖体。【详解】A、②、③过程都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均表示转录,A错误;B、①为DNA复制,有解旋(氢键断裂)和子链与母链的配对(氢键形成),②、③、④过程均有碱基互补配对与脱离,因此都有氢键的断裂与形成,B正确;C、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C错误;D、①为复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②为转录,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D错误。故选B。7.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B.过程②可通过有性杂交获得三倍体C.四倍体植株的细胞最多含有8个染色体组D.无子西瓜可以通过自交的方法来制种【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首先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用该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进行杂交得到三倍体西瓜;三倍体西瓜结的种子再种植即可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详解】A、①过程要用秋水仙素处理,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B、②过程通过四倍体植株和二倍体杂交获得三倍体植株,B正确;C、四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最多含有8个染色体组,C正确; D、三倍体产生配子时,几乎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几乎不能产生可育配子而得到无子西瓜,D错误。故选D。8.甲、乙为二倍体植物。甲生活在阳光充足的崖顶,乙生活在崖底的林荫。在某些和缓斜坡,甲和乙分别向下和向上扩展,相遇并杂交产生丙。若丙不可育,则下述错误的是()A.甲和乙仍存在生殖隔离B.甲、乙向斜坡的扩展可能与环境变化有关C.若甲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则说明甲发生了进化D.甲、乙、丙含有的基因共同构成一个种群的基因库【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由于甲和乙杂交产生的丙不育,因此甲和乙仍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B、生物的分布受环境的影响,甲、乙向斜坡的扩展可能与环境变化有关,B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若甲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则说明甲发生了进化,C正确;D、甲、乙、丙不是同一个物种,含有的基因不能构成一个种群的基因库,D错误。故选D。9.2022年“春晚”上,我国宇航员在“天宫向”全国人民拜年。航天员在执行任务期间,会出现多尿、面部和上身浮肿、太空“晕车”等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太空“晕车”可能与前庭器的功能有关B.航天员面部和上身浮肿可能与微重力下全身体液的再分布有关C.多尿的原因是太空中航天员下丘脑合成、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D.在微重力环境中,航天员的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仍然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答案】C【解析】【分析】1、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详解】A、前庭可以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和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变化,太空“晕车”可能与前庭器的功能有 关,A正确;B、航天员面部和上身浮肿可能与微重力下全身体液的再分布有关,导致了面部和上身的体液含量高于在地球的时候,出现了轻微的组织水肿,B正确;C、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多尿的原因是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C错误;D、在微重力环境中,航天员的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仍然维持相对稳定状态,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D正确。故选C。10.下图为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情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该电位可表示静息电位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Na+外流形成的C.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不消耗能量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刺激点向两侧传导【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详解】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由于膜电位是外正内负,所以测出的是静息电位,A正确;B、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B错误;C、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C正确;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刺激点向两侧传导,D正确。故选B。11.如图表示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某种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是() A.IAA对根和茎生长均表现出了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特点B.GA对根和茎生长均表现出了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特点C.不同器官对IAA的敏感程度不同D.不同器官对GA的敏感程度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IAA对根和茎生长均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A正确;B、GA对根和茎生长均是促进作用,B错误;CD、由图可知,相对于茎而言,根对IAA和GA更敏感,C、D正确。故选B。12.一段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和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时刻甲和乙的种群数量可能相同B.甲、乙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一定不同C.t3时刻乙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D.t2时刻后甲种群的数量将逐渐减小【答案】A【解析】 【分析】甲种群增长速率如图为先增长后下降,最后为0,推测甲种群在t0~t4时间段内符合S型增长。乙种群数量在t0~t4时间段内持续增长,且近似指数形式增长,推测乙种群可能为J型增长,也可能为S型增长的早期阶段。【详解】A、由于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的为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和乙种群的数量变化,甲种群在不同时刻的具体种群数量变化不确定,故不同时刻甲和乙的种群数量可能相同,A正确;B、由分析可知,甲种群符合S型增长,而乙种群可能为J型增长,也可能为S型增长的早期阶段,因此甲、乙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可能相同,B错误;C、由分析可知,乙种群可能为J型增长,也可能为S型增长的早期阶段,J型增长没有环境容纳量,C错误;D、由图可知,t2时刻后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0,说明t2时刻后甲种群的数量将继续增大,到t4时刻种群数量不再增加,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13.下图为真核细胞中三种结构的示意图。据图填写下列表格:结构结构分析功能分析甲染色质位于(1)_____(填字母)。若结构c的功能出现障碍,则甲结构某种RNA的合成以及(2)_____(填细胞器)的形成会受到影响。乙内膜向内折叠成(3)_____以扩大生物膜面积,其基本支架和其他生物膜一样都是(4)_____。葡萄糖(5)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于乙结构中,原因是(6)_____。丙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位于(7)_____若光照强度不变但结构h受损,则短时间 (填字母)。内g中C3和C5的含量变化情况是(8)_____。【答案】①.a②.核糖体③.嵴④.磷脂双分子层⑤.不会⑥.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⑦.h、g⑧.C3含量升高,C5含量降低【解析】【分析】据题图分析:甲为细胞核,a为染色质、b为核膜、c为核仁;乙为线粒体,d为外膜,e为内膜;丙为叶绿体,f为外膜,g为基质,h为基粒。【详解】甲:为细胞核,染色质位于细胞核内,a可表示染色质。c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若结构c被破坏,功能也会出现障碍,则细胞核中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会受到影响。乙:为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成嵴以扩大生物膜面积,其基本支架和其他生物膜一样都是磷脂双分子层。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会发生氧化分解的第一阶段,成为丙酮酸,所以线粒体中不会出现葡萄糖。丙:为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位于h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以及g叶绿体基质中。若光照强度不变但结构h受损,则光反应减弱,产生还原氢和ATP减少,对C3的还原减少,但短时间内CO2的固定速率不变,所以短时间内g中C3含量增加,C5的含量降低。14.某二倍体植物有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为探究这对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某学习小组用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做亲本进行杂交实验(Ⅰ),F1全为红花,F1自交得F2,F2表现为红花和白花。(控制花色的基因最多考虑两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一对等位基因,A、a、B、b表示两对等位基因)根据上述杂交实验及结果,甲同学提出花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A基因控制红花,a基因控制白花,且A对a为完全显性。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甲同学的解释,该对基因遗传遵循_____定律,F1全为红花,F2既出现红花又出现白花,是_____现象。(2))乙同学提出另一种解释:花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且只有基因型中A、B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表现为红花,其它基因型表现为白花,根据此解释,理论上F2中红花:白花=_____。(3)请从杂交实验(Ⅰ)的亲本、F1,F2中选择材料,设计杂交实验,验证甲、乙两同学的解释是否成立,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_____,则甲同学的解释成立,乙同学的解释不成立;②如果子代_____,则甲同学的解释不成立,乙同学的解释不成立。【答案】(1)①.分离②.性状(2)①.自由组合②.9:7(3)①.选取F1红花植株与亲本中的白花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型及比例②.红花与白花的数量比接近1:1③.红花与白花的数量比接近1:3【解析】【分析】1、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出现不同表现型个体的现象。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甲同学提出花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则该对基因遗传遵循分离定律,F1的基因型为Aa,F1自交得F2,F2既出现红花又出现白花,即杂种后代出现不同表现型个体,故该现象是性状分离现象。小问2详解】乙同学提出另一种解释:花色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的,其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且只有基因型中A、B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表现为红花,即红花的基因型为A_B_,其它基因型表现为白花,根据此解释,理论上F2中红花(9):白花(3+3+1)=9:7。【小问3详解】要证明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还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可以采用测交的方法验证。测交亲本可以选取F1红花植株与亲本中的白花植株杂交,即实验思路为:选取F1红花植株与(亲本中的)白花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如果甲同学的解释成立,乙同学的解释不成立,则测交组合为Aa×aa→Aa(红花):aa(白花)=1:1,即红花与白花的数量比接近1:1;如果甲同学的解释不成立,乙同学的解释成立,则测交组合为AaBb×aabb→AaBb(红花):aaBb(白花):Aabb(白花):aabb(白花)=1:1:1:1,即红花与白花的数量比接近1:3。【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性状分离等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理解性状分离的概念,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并能结合题意准确作答。 15.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展开,打造以种植采摘、特色养殖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是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举措。请结合生态学原理回答:(1)区别生态农业群落和传统农业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生态农业生产中,通常选择秸秆还田、堆肥还田、饲料过腹还田等措施将秸秆等转化为土壤有机质,请写出两点施用有机肥的优点:_____。(2)立体农业强调间作、套作、轮作等栽培模式,比如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的间套作生态种植模式,两种植物高矮搭配,充分利用了_____资源;两种植物根系深浅搭配,合理利用了土壤中的营养物质。(3)生态鱼塘水体内有如下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黑鱼,其中鳙鱼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贮存在_____中。鱼塘边,雄蚊可通过感知雌蚊扇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辨别雌蚊的方位前去交配,该现象说明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是_____。【答案】(1)①.群落的物种组成②.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2)光照(3)①.鳙鱼遗体残骸和黑鱼粪便中②.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解析】【分析】1、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小问1详解】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故区别生态农业群落和传统农业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施用有机肥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土壤微生物、实现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等优点。【小问2详解】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的间套作生态种植模式,两种植物高矮结合,充分利用了光照资源。【小问3详解】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某一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因此鳙鱼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贮存在鳙鱼遗体残骸和黑鱼粪便中。雄蚊可通过感知雌蚊扇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辨别雌蚊的方位前去交配,这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点睛】本题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群落的特征、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及信息传递的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第二部分选考题16.基因工程操作中,需要筛选和获取目的基因。下列关于目的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的基因可以通过人工合成获取B.目的基因都有自我复制能力C.可在基因文库中寻找目的基因D.目的基因是指用于改变受体细胞性状或获得预期表达产物等的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1、目的基因:主要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也可以是一些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2、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②利用PCR技术扩增;③人工合成(化学合成)。详解】A、若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又已知,可以通过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获取,A正确;B、目的基因没有自我复制能力,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后才可以复制,B错误;C、我们可以根据相应的表达产物,从基因文库中寻找目的基因,C正确;D、基因工程是按照人们的目的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目的基因是指用于改变受体细胞性状或获得预期表达产物等的基因,D正确.故选B。17.有关下图所示的黏性末端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丙黏性末端分别是由不同的限制酶切割产生的B.甲、乙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可形成重组DNA分子C.DNA连接酶的作用位点是b处D.切割产生甲限制酶不能识别由甲、乙黏性末端互补结合形成的核苷酸序列【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切割产生甲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为:GAATTC∥CTTAAG,切割产生乙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为:CAATTG∥GTTAAC,切割产生丙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为:CTTAAG∥GAATTC,其中甲和乙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但甲和丙、乙和丙形成的黏性末端不同。【详解】A、切割产生甲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为:GAATTC∥CTTAAG,切割产生乙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为:CAATTG∥GTTAAC,切割产生丙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为:CTTAAG∥GAATTC,由此可见,甲、乙、丙的黏性末端是由三种限制酶催化产生的,A正确; B、甲、乙的黏性末端相同,因此可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形成重组DNA分子,B正确;C、DNA连接酶催化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b处是氢键,C错误;D、切割甲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为:GAATTC∥CTTAAG,而甲、乙片段形成的重组DNA分子序列为:GAATTG∥CTTAAC,因此切割甲的限制酶不能识别由甲、乙片段形成的重组DNA分子,D正确。故选C。18.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世界包括基因制药在内的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额,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生物制药已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哺乳动物本身变成“批量生产药物的工厂”B.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牛凝乳酶基因用显微注射法导入大肠杆菌基因组,获得能生产凝乳酶的工程菌C.对于基因制药,我们应该科学地认识和评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D.针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国家应建立相应的评估及预警机制【答案】B【解析】【分析】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详解】A、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哺乳动物本身变成“批量生产药物的工厂”,如将a-抗胰蛋白酶基因转到羊体内生产a-抗胰蛋白酶等,A正确;B、大肠杆菌是微生物,因此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牛凝乳酶基因用钙离子处理(感受态细胞)法导入大肠杆菌基因组,获得能生产凝乳酶的工程菌,B错误;C、由于人们对基因药物持不同观点,所以对于基因制药,我们应该科学地认识和评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C正确;C、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国家应该设立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估和预警机制,D正确。故选B。19.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工程的直接操作对象是蛋白质B.基因工程工程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中已存在的蛋白质C.蛋白质工程既能改造现有的蛋白质,又能制造新的蛋白质D.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答案】A 【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蛋白质工程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详解】A、蛋白质工程的直接操作对象是基因,A错误;B、基因工程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中已存在的蛋白质,B正确;C、蛋白质工程通过对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既能改造现有的蛋白质,又能制造新的蛋白质,C正确;D、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D正确。故选A。20.下图是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紫杉醇的途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需添加一定比例的植物激素B.过程①中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变化C.过程③需使用液体培养基,有利于细胞增殖D.该途径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是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紫杉醇的途径,①表示脱分化过程,②表示将愈伤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的过程,③表示细胞增殖过程。【详解】A、过程①表示脱分化,需在培养基中加入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A正确;B、外植体在植物激素的刺激下发生脱分化形成由相对没有分化的薄壁细胞组成的愈伤组织,因此经过过程①,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变化,B正确;C、过程③表示细胞大量增殖的过程,需使用液体培养基,C正确;D、该途径获得细胞群和细胞产物(紫杉醇),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故选D。2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在培育植物新品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下列有关该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含两个染色体组的两个体细胞融合后,得到的仍为二倍体细胞B.获得原生质体可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C.该技术获得的杂种植株均能表现出双亲所有的性状D.该技术最大的优势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答案】B【解析】【分析】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2、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新的细胞壁的生成。3、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终点是培育成杂种植株。4、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详解】A、各含两个染色体组的两个体细胞融合后,得到的是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异源四倍体,A错误;B、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获得原生质体可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B正确;C、由于存在细胞分化,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的杂种植株不一定能同时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所有性状,C错误;D、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在于突破了生殖隔离,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错误。故选B。22.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组织分散成许多单个细胞时,不一定用胰蛋白酶来处理B.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调节培养液的pHC.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中可通过电刺激法去除卵母细胞中的核D.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获得克隆动物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答案】C【解析】【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详解】A、将动物组织分散成许多单个细胞时,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A正确;B、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B正确;C、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中可通过显微操作法去除卵母细胞中的核,C错误;D、动物细胞核移植获得克隆动物是依据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设计的,因此该过程能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正确。故选C。23.江西省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某种梅花鹿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基地。梅花鹿季节性发情,属于单胎动物。科研人员通过胚胎工程技术对优良品种进行扩大繁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梅花鹿精子不需要获能就能够在体外完成受精B.给供体成年母梅花鹿注射性激素可使其超数排卵C.早期胚胎发育依次经历了卵裂、桑葚胚、囊胚、原肠胚等阶段D.胚胎移植时对所有供体梅花鹿和受体梅花鹿都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答案】C【解析】【分析】胚胎移植基本程序主要包括:1、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2、配种或人工授精。3、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4、对胚胎进行移植。5、移植后的检查。【详解】A、体外受精时精子需要获能,A错误;B、给供体成年母梅花鹿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使其超数排卵,B错误;C、早期胚胎发育依次经历了卵裂、桑葚胚、囊胚、原肠胚等阶段,C正确;D、胚胎移植时对供体母梅花鹿和受体母梅花鹿都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但对供体公梅花鹿不需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D错误。故选C。24.人类肝脏干细胞可以表现出分化多能性,拥有治疗多种肝病的潜力。在动物模型实验中,科学家利用肝脏干细胞成功修复了实验鼠的部分肝脏组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肝脏干细胞可分化成部分肝脏组织细胞,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B.肝脏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现阶段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C.肝脏干细胞与肝脏组织细胞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D.肝脏干细胞治疗肝病完全无风险,在肝病治疗和研究方面前景广阔【答案】B【解析】 【分析】干细胞:是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详解】A、肝脏干细胞可分化出部分肝脏组织细胞,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未改变,A错误;B、肝脏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一般能够分化成器官或组织,但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B正确;C、肝脏干细胞与肝脏组织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部不完全相同,C错误;D、肝脏干细胞治疗肝病目前处于实验阶段,并未应用于临床,对其风险评估不能做出准确判断,但其在肝病治疗和研究方面前景广阔,D错误。故选B。25.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下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竞争关系B.在该氧化塘中引进硝化细菌有利于对污水的处理C.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和协调等原理D.出水处要对细菌数量、藻类数量等进行有效控制才能排放【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层中有机物被各种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产物到B层中可与细菌代谢产物一同被藻类利用产生O2,而O2又可被好氧型细菌所利用,由此可知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和协调等原理,且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详解】A、A层中有机物被各种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产物到B层中可与细菌代谢产物一同被藻类利用产生O2,而O2又可被好氧型细菌所利用,因此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不具有明显的竞争关系,A错误;B、如果在该塘中引进硝化细菌,则可将产生的多余NH3转变为NO3-,被植物吸收,利于污水的净化,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细菌产生的物质被藻类利用,藻类产生的氧气,又可被细菌利用,实现了循环反复,利用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和协调等原理,C正确;D、污水经处理后是否达到排放标准,需要对细菌、藻类等生物数量进行控制,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同时也要对主要污染物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排放,D正确。故选A。26.氮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为了让植物能够拥有固氮超能力,科学家一直在尝试用已经发现的固氮基因改造植物基因组,但目前还没有获得植物界固氮“超人”。某研究团队报道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一种蓝细菌中20多个固氮基因,转移到另一种不能固氮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细菌中,让后者获得了固氮能力。回答下列问题:(1)1967年,罗思和海林斯基发现细菌拟核DNA之外的质粒具有_____特点,这一发现为基因转移找到一种运载工具。(2)获得目的基因后,若要在体外获得大量目的基因,常采用的_____技术。该过程所需的DNA聚合酶具有_____的特点。(3)构建含固氮基因的重组质粒,需要用_____(酶),并且将固氮基因置于_____和_____之间。(4)若将含固氮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蓝细菌,通常应使蓝细菌处于感受态,目的是_____。(5)固氮酶基因在植物中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检测的方法是_____。一些研究发现,某些转基因植物可以表达个别或全部固氮酶基因,但它们并没有表现出固氮能力。某些转基因植物没有表现出固氮能力,可能的原因是_____。【答案】(1)自我复制能力,可以在细菌细胞间转移(2)①.PCR②.耐高温(3)①.限制酶、DNA连接酶②.启动子③.终止子(4)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5)①.抗原—抗体杂交②.固氮酶发挥作用的条件不满足(或固氮酶不具有正常的空间结构)【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②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③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小问1详解】质粒是拟核之外的小型环状DNA分子,可以进行自我复制,可以在细菌细胞之间转移。【小问2详解】利用PCR技术可以在体外大量扩增目的基因。由于PCR过程中温度较高,所需的DNA聚合酶必须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小问3详解】构建含固氮基因的重组质粒,需要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质粒连接起来,形成重组质粒。固氮基因是目的基因,应位于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便于目的基因的表达。【小问4详解】若将含固氮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蓝细菌,通常应使蓝细菌处于感受态,处于感受态的蓝细菌容易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小问5详解】固氮酶基因在植物中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检测的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法。根据题意,某些转基因植物可以表达个别或全部固氮酶基因,但它们并没有表现出固氮能力,说明固氮酶发挥作用的条件不满足或固氮酶不具有正常的空间结构。【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中的运输工具载体的特点,把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识记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和作用,理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点结合题意解决问题。27.科研人员在制备杂交瘤细胞的基础上,获得了能够产生双特异性抗体(BsAb)的双杂交瘤细胞。BsAb可以同时结合两种抗原,如抗EGFR/CD3双特异性抗体拥有两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不仅能与肿瘤细胞表面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也能与T细胞表面抗原CD3结合。拓展了抗EGFR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范围。 (1)EGFR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受体,仅分布在正常上皮细胞和肿瘤细胞中,而不存于其他正常组织细胞中,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上图分析,这种双特异性抗体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2)下图为制备能产生抗EGFR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的流程,科研人员将EGFR注射到小鼠a体内,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备小鼠的脾脏组织细胞悬液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培养液制成单细胞悬液。对获得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通过多次筛选就可获得所需的能产生抗EGFR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筛选2”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制备抗EGFR/CD3双特异性抗体,科研人员还需要制备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诱导两种细胞融合得到双杂交瘤细胞。【答案】(1)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②.激活T细胞,诱导癌细胞凋亡(2)①.诱导小鼠a产生能分泌抗EGFR抗体的B淋巴细胞②.取小鼠甲脾脏剪碎,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③.获得由单个杂交瘤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④.抗原与抗体的反应具有特异性(3)产生抗CD3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首先用特定抗原注射小鼠体内,使其发生免疫,小鼠体内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两 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利用特定选择培养基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即AB型细胞(A为B淋巴细胞,B为骨髓瘤细胞),不需要A、B、AA、BB型细胞。第二次筛选:利用多孔板法和抗原-抗体杂交法筛选,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小问1详解】据题意可知,EGFR基因只在正常上皮细胞和肿瘤细胞中表达,而在其他正常组织细胞中不表达,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据图可知,抗EGFR/CD3双特异性抗体拥有两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能与T细胞表面抗原CD3结合,激活T细胞,失去分泌颗粒酶穿孔素,进而诱导癌细胞凋亡。【小问2详解】EGFR对小鼠来说属于抗原,科研人员将EGFR注射到小鼠a体内,目的是诱导小鼠a产生能分泌抗EGFR抗体的B淋巴细胞。以小鼠a的脾脏为材料制备单细胞悬液的主要实验步骤:取小鼠a脾脏剪碎,要想动物细胞分散,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根据酶的专一性,破坏细胞之间的联系,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克隆化培养是使筛选后的细胞大量分裂繁殖,目的是产生大量单克隆抗体,本实验中克隆化培养的目的是获得由单个杂交瘤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图中筛选2含多次筛选,该过程用到抗原-抗体杂交,故筛选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的反应具有特异性。【小问3详解】第二问中已获得产生抗EGFR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要想制备抗EGFR/CD3双特异性抗体,还需获得产生抗CD3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然后诱导两种细胞融合得到双杂交瘤细胞。28.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下列关于其制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制作腐乳时只有毛霉发挥作用B.腐乳的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吸收C.制作腐乳时加盐是为了促进毛霉的生长D.配制卤汤时加的香辛料越多,将来腐乳的口味越好【答案】B【解析】【分析】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详解】A、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A错误;B、腐乳营养丰富,是因为大分子物质经发酵作用分解成易于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B正确;C、加盐一方面有利于析出水分,另一方面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毛霉的生长也受到抑制,C错误; C、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可据个人口味配制卤汤,并非越多越好,D错误。故选B。29.下列有关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亚硝酸盐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转变成致癌物质B.样品显色反应后进行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C.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是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D.测定其含量的步骤是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答案】C【解析】【分析】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对比,可以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详解】A、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质,A正确;B、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可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B正确;C、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因此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顺序是: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C错误;D、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步骤是: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等几个步骤,D正确。故选C。30.如图为泡菜制作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因其亚硝酸盐的含量低 B.所用的盐水必须煮沸以除去水中的氧气并杀灭其他杂菌C.泡菜制作中乳酸含量增加有利于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D.发酵时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并在发酵过程中注意经常补充水【答案】C【解析】【分析】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会形成亚硝酸盐,通常用比色法进行含量的测定。制作泡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容器的密封性,否则容易出现泡菜的腐败变质。【详解】A、好泡菜的标准是咸淡适中、酸度适中、亚硝酸盐含量低,所以制作泡菜时要利用亚硝酸盐含量低的新鲜蔬菜,A正确;B、配置好的盐水需要煮沸除菌,待冷却后才可使用,B正确;C、泡菜制作中,乳酸含量增加会使泡菜汁中的pH降低,使不耐酸的微生物无法存活,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C错误;D、发酵时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并在发酵过程中注意经常补充水,目的是营造无氧环境,D正确。故选C。31.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B.从微生物中分离硝化细菌时,培养基中可以不加碳源和氮源C.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用来直接培养细菌、病毒等微生物D.琼脂是一种多糖,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答案】A【解析】【分析】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其中碳源和氮源常采用蛋白胨和牛肉膏,因为它们来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详解】A、培养乳酸杆菌时,由于乳酸杆菌自身不能合成所需的维生素,故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以维持其正常生长,A正确; B、从微生物中分离硝化细菌时,由于硝化细菌是自养型微生物,能够利用二氧化碳作为碳源,故培养基中可以不加碳源,需要加氮源,B错误;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培养,需要寄生在宿主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C错误;D、琼脂是一种多糖,能够作为凝固剂加入培养基中制作固体培养基,但不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D错误。故选A。32.鉴定纤维素分解菌时,可以使用刚果红对其染色,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两种染色法的结果是(  )A.方法一不出现透明圈,方法二出现透明圈B.均不会出现透明圈C.方法一出现透明圈,方法二不出现透明圈D.均会出现透明圈【答案】D【解析】【分析】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不与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反应,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便没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常用的染色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染色剂进行颜色反应;第二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染色剂。方法一:在长出菌落的培养基上,覆盖质量浓度为1mg/mI的CR溶液,10~15min后,倒去CR溶液,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lmol/I的NaCI溶液,15min后倒掉NaCl溶液,此时,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将会出现透明圈。方法二:配制质量浓度为10mg/mI的CR溶液,灭菌后,按照每200mI培养基加入1mI的比例加入CR溶液,混匀后倒平板。等培养基上长出菌落后,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将会出现明显的透明圈。【详解】据分析可知两种刚果红染色法虽然程序不同,但最终都会使培养基中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故D正确,AB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常用的刚果红染色的两种方法,意在考查考生对于两种方法的理解和识记,学生熟记相关知识可准确判断。33.急性肠胃炎是由细菌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导致的,因此检验饮用水的细菌含量是有效监控疾病发生的必要措施,下图表示检验微生物的简要步骤,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图1的微生物接种方法,可得到图2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B.为保证统计的菌落更加准确,同一稀释度下需要培养三个培养皿C.培养基的配制需考虑微生物的适宜pH,应在灭菌后进行pH调整D.可用伊红美蓝对大肠杆菌进行鉴定,同时抑制杂菌的生长【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1分析:表示稀释涂布法纯化大肠杆菌的过程。据图2分析:a、b、c三个培养皿属于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d培养皿是平板划线法接种。【详解】A、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有很多,图1中过程③所示为稀释涂布法。图2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中,不是由该方法得到的是图d平板划线法接种,A错误;B、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同一稀释度下需要培养三个培养皿,可以分别计数3次,取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B正确;C、培养基的配制需考虑微生物的适宜pH,应在灭菌前进行pH调整,C错误;D、可用伊红美蓝培养基对大肠杆菌进行鉴定,但不能抑制杂菌的生长,D错误。故选B。34.某同学进行“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比较”课题研究,下列错误的是(  )A.应设计一个既不用加酶洗衣粉洗涤也不用普通洗衣粉洗涤的对照B.洗衣粉用量、污渍种类和洗涤温度等无关变量全部相同且适宜C.可根据污渍完全洗净所需时间的差异得出实验结论D.设计对照实验,分别使用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答案】D【解析】【分析】实验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量原则。【详解】A、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设计一个既不用加酶洗衣粉洗涤也不用普通洗衣粉洗涤的作为空白对 照,A不符合题意;B、无关变量要遵循等量原则且适宜,即无关变量要全部相同且适宜,B不符合题意;C、洗涤效果可以用污渍完全洗净所需时间的差异来表示,C不符合题意;D、实验是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对照实验分别使用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D符合题意。故选D。35.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从酶的固定方式看,一般不采用包埋法是因为酶分子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B.固定化细胞时,为了让凝胶珠结构更稳定,需要将其放在CaCl2溶液中浸泡C.应使干酵母与自来水混合并搅拌,以利于酵母菌活化D.在工业生产中,细胞的固定化通常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答案】C【解析】【分析】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由于细胞相对于酶来说更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酶常用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详解】A、酶分子小,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所以固定酶一般不用包埋法,而是用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A正确;B、凝胶珠成形后,需要在CaCl2溶液中浸泡约30min,以便形成稳定的结构,B正确;C、自来水中含有微生物和离子等,不利于酵母菌活化,应使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以利于酵母菌活化,C错误;D、工业生产中,细胞的固定化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的,以防止杂菌污染,D正确。故选C。36.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A.通过的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B.通过的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快C.通过的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慢D.通过的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答案】A【解析】【分析】大分子物质由于直径较大,不易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而只能分布颗粒之间,所以在洗脱时向下移动的速度较快。小分子物质除了可在凝胶颗粒间隙中扩散外,还可以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中,即进入凝胶相 内,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从一个凝胶内扩散到颗粒间隙后再进入另一凝胶颗粒,如此不断地进入和扩散,小分子物质的下移速度落后于大分子物质,从而使样品中分子大的先流出色谱柱,中等分子的后流出,分子最小的最后流出。【详解】在凝胶小球的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通道,通过的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通过的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A正确,BCD错误。故选A。37.提取玫瑰精油的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是水蒸气蒸馏,蒸馏的温度越高越好B.②是NaCl,向混合物中加入NaCl有利于油水分离C.③是无水Na2SO4,能吸收玫瑰精油中残留的水分D.操作④是过滤,目的是除去固体硫酸钠【答案】A【解析】【分析】水蒸气蒸馏法是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常用方法,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详解】A、①是水蒸气蒸馏,蒸馏温度太高玫瑰精油的品质会比较差,A错误;B、②是NaCl,向混合物中加入氯化钠是为了增大盐水的浓度,利于玫瑰油与水的分层,B正确;C、③是无水Na2SO4,加入无水硫酸钠是为了吸收精油中残留的水分,C正确;D、操作④是利用过滤的方法除去固体硫酸钠,D正确;故选A。38.荔枝酒营养丰富,具有益气健脾、养血益肝等功效。其制作方法如下:首先将鲜荔枝冲洗、沥干、剥皮、去核、榨汁,然后将荔枝汁置于容器中,加入陈米酒,放于阴凉处,密封、浸泡7天后即成。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过程中先进行冲洗、后去除荔枝枝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有同学为增加菌种数量,向荔枝汁中加入一定量的砂糖,但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荔枝酒的菌种来源于____________,发酵装置需密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放于阴凉处发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同学欲利用荔枝酒制作荔枝醋,需要改变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荔枝酒制作过程中,发酵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检测酒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荔枝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②.酵母菌不能以砂糖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增加数目(2)①.陈米酒②.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能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③.酵母菌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8~25℃(3)通入氧气,加入醋酸菌,将温度调至30~35℃(4)①.减小②.重铬酸钾③.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2、醋酸菌好氧型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小问1详解】自制荔枝酒时,为了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荔枝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应该先冲洗荔枝再除去枝梗。酿制荔枝酒需要的菌种主要是酵母菌,白砂糖主要成分是蔗糖,不可直接作为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底物,葡萄糖可直接作为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底物,有同学为增加菌种数量,向荔枝汁中加入一定量的砂糖,但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原因可能是酵母菌不能利用砂糖作呼吸底物。【小问2详解】米酒是酵母菌发酵的产物,荔枝酒制作过程中发酵菌种来源于陈米酒中的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缺氧时,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因此发酵装置需密封;酵母菌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8~30℃,所以将容器放置在阴凉处发酵。【小问3详解】由于酵母菌和醋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前者是18~30℃,后者是30~35℃)和代谢类型(前者是兼性厌氧型,后者是需氧型)不一样,因此由荔枝酒制作荔枝醋时,需要改变的操作有通入氧气,加入醋酸菌,将温度调至30~35℃。 【小问4详解】荔枝酒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导致发酵液pH减小;重铬酸钾溶液用于鉴定酒精,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39.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既可以转化为能源燃料,也能通过生物方法获得各种可再生的生物基材料。研究人员拟从大熊猫粪便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下列问题:(1)常规微生物实验中,下表中物品及其灭菌方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配制的培养基必须进行灭菌处理,目的___________。序号①②③④物品培养基接种环培养皿涂布器灭菌方法干热灭菌灼烧灭菌灼烧灭菌高压蒸汽灭菌(2)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研究人员将大熊猫的新鲜粪便样品接种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该培养基从功能上分类属于_______培养基。单个细菌在平板上会形成菌落,通常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可从大熊猫的新鲜粪便混合液中分离酵母菌。(3)用平板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一般需要将平板_________(填“倒置”或“正置”)。若要测定大熊猫粪便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__________。【答案】(1)①.①③④②.杀死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微生物和芽孢、孢子),防止杂菌的干扰(2)①.选择②.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或隆起程度)等特征③.青霉素##抗生素(3)①.倒置②.取大熊猫粪便并加入一定量的无菌水稀释,涂布到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后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统计、计数(建议这里大熊猫粪便的量要限制,或者可以答取一定量的大熊猫粪便。)【解析】【分析】培养基一般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培养皿使用干热灭菌法灭菌,涂布器使用灼烧灭菌法灭菌。培养基分类:1、按照培养基的成分来分培养基按其所含成分,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2、按照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分培养基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三类。3、按照培养基用途分培养基按其特殊用途可分为加富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小问1详解】培养基一般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培养皿使用干热灭菌法灭菌,涂布器使用灼烧灭菌法灭菌,即 ①③④错误。配制的培养基必须进行灭菌处理,目的是杀死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微生物和芽孢、孢子),防止杂菌的干扰。【小问2详解】由于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所以应将大熊猫的新鲜粪便样品接种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根据培养基的分类分析该培养基应为选择培养基。单个细菌在平板上会形成菌落,通常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分离酵母菌时,可在选择培养基中添加青霉素等抗生素来抑制细菌的生长,可从细菌和酵母菌的混合液中分离酵母菌。【小问3详解】测定大熊猫粪便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时,取大熊猫粪便并加入一定量的无菌水稀释,涂布到选择培养基上(至少3个),培养一段时间后(倒置培养),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统计,再根据公式计算数量。【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分离与培养基以及酵母细胞固定化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灭菌和消毒的区别,区分识记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方法,能结合题意分析作答。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6-18 07:00:02 页数:32
价格:¥2 大小:1.81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