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2023学年度下期高中2022级期中联考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学,是一门以言达意的艺术。但许多作品往往在热闹场中动作快到极重要的一点时,忽然万籁俱寂,现出一种沉默神秘的景象。文艺上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拿艺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含蓄的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这就是无言之美。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含蓄不露。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梅特林克说:“口开则灵魂之门闭,口闭则灵魂之门开。”赞无言之美的话不能比此更透辟了。我们要问何以说得越少,引起的美感反而越深刻了?何以无言之美有如许势力?首先,艺术是帮助我们超现实而求安慰于理想境界的。现实界绝没有所谓极乐美满的东西存在。因此我们的意志就不能不和现实发生冲突。我们处世有两种态度,人力所能做到的时候,我们竭力征服现实。人力莫可奈何的时候,我们就要暂时超脱现实。超脱到哪里去呢?超脱到理想界去。因此艺术家的生活就是超现实的生活,艺术作品就是帮助我们超脱现实到理想界去求安慰的。换句话说,我们有艺术的要求,就因为现实界对待我们太刻薄,不肯让我们的意志推行无碍,于是我们的意志就跑到理想界去求慰情的路径。我们可以说,艺术作品的价值高低就看它超现实的程度大小,就看它所创造的理想世界是阔大还是窄狭。这句话应稍加改正,我们应该说,艺术作品的价值高低,就看它能否借极少量的现实界的帮助,创造 极大量的理想世界出来。其次,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所以欣赏艺术作品,要注重在未表现而含蓄着的一部分,要超“言”而求“言外意”。艺术作品之所以美,就美在有弹性,能拉得长,能缩得短。就文学说,诗词比散文的弹性大;换句话说,诗词比散文所含的无言之美更丰富。世间有许多奥妙,人心有许多灵悟,都非言语可以传达,一经言语道破,反如甘蔗渣滓,索然无味。(摘编自朱光潜《无言之美》)材料二:明确提出“无言之美”这一美学命题的是我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他在1924年发表的《无言之美》中说:“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在先秦诸子中,孔子、老子、庄子都已有“不言”“无言”之说,但多是因“言不尽意”而实行的一种策略。但《庄子·知北游》中有几句话,与“美”联系起来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即是说,世界上有“无言”之“大美”存在。由南朝而唐宋,由于诗人和诗论家,受钟嵘“文已尽而意有余”之启迪,加之已有禅宗哲学、美学思想的输入发展,更渲染了“无言”之美的魅力,使之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和审美追求。文学本是语言的艺术,诗又是语言艺术的最高样式,为什么其最高的美学境界又在于“无言”呢?这是中国古代一个具有辩证意识的美学命题。“有言”是绝对的。至于“无言”,至少应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有的“意”不可用“言”尽行表达出来(诗人亦有意识的不尽行表达),只能让读者超越已有的文字去体味、探索而心领神会,文字之外的意蕴就在“无言”中获得。另一方面是诗人运用语言的技巧和功夫,他的语言最精练,表现能力最强,能用“三分之语”去创造了一个“用意十分”的情深意远的境界,其余“七分”被他省略了,寓“七分”于“无言”之中,这就是语言艺术功夫的高超显示。“无言”相对于“有言”,进一步说,“不言”有赖于“善言”。明代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便觉此衷无限。善道景者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即真象显然,生韵流动矣。”诗人“善言”的表现,那就是善于做到“言外之旨”“韵外之致”“象外之意”,通向“无言之美”的幽径皆在于此。由此可断:“有言”的表现力越高,成了真正的善言,“无言之美”才能愈高地显现。“有言”的表现力愈差,“无言之美”就会遭到窒息。“无言”以“有言”为依据而得以超越空间与时间;“有言”凭“无言”的拓展而得以显示自身的魅力和能量。(摘编自梁振杰等《从“言不尽意”到“无言之美”——〈周易〉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作品说出来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给欣赏者带来的美感反而越深刻。 B.“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无言”有赖于“有言”,无言更强调含蓄不露。C.艺术作品美在有弹性,这里的“弹性”主要指其有尽之言是否有魅力和能量。D.诗歌最高的美学境界是“无言之美”,“善言”是通向“无言之美”的幽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作品的价值高低取决于它超现实的程度大小,它所创造的理想世界越阔大其艺术价值就越高。B.诗词比散文的弹性更大,诗词比散文所含的无言之美更丰富,所以诗词的美学境界比散文更高远。C.“善言”指运用语言的能力高超,能用“三分之言”表达“十分之意”,这就是梅特林克赞美的“口闭者”。D.两则材料都肯定了无言之美,材料一对“无言之美”魅力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究,材料二探讨了无言和有言的关系。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撑材料一中第一段观点的是()A.“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以“无声”衬“有声”,余韵无穷。B.“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一句中的“高木”使人联想到“落木千山”的空阔。C.黛玉在临终前听到宝玉与宝钗结婚的锣鼓声,说道“宝玉、宝玉,你好……”D.散曲要通过眼观和耳听取得审美效果,其语言必须是“唱时听去亦人人都晓”。4.请概述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该理论显示了“无言”和“有言”的辩证关系,请结合材料二概述两者的关系。【答案】1.C2.B3.D4.①首先提出观点,“无言之美”就是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②然后论证观点,从艺术是帮助我们超现实而求安慰于理想境界和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两方面展开论证;③最后总结,世间许多奥妙,都非言语可以传达。5.①文学是需要“有言”的,但文学最美的境界在“无言”。②“有言”凭“无言”的拓展而得以显示自身的魅力和能量。③“无言”以“有言”为依据而得以超越时空之限。【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C.“‘弹性’主要指其有尽之言是否有魅力和能量”曲解文意,原文为“艺术作品之所以美,就美在有弹性,能拉得长,能缩得短。就文学说,诗词比散文的弹性大;换句话说,诗词比散文所含的无言之美更丰富”,可见“弹性”指其言外之意是否扩大而丰富。故选C。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所以诗词的美学境界比散文更高远”错误,曲解文意。材料一虽然讲到“诗词比散文的弹性大;换句话说,诗词比散文所含的无言之美更丰富”,但不能推出“诗词的美学境界比散文更高远”。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结合材料一第一段“拿艺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这就是无言之美”,可知强调含蓄、无言之美。A.“无声”的境界,给了欣赏者巨大的想象空间;B.“高木”是有尽之言,使人联想到“落木千山”的空阔,属于无言之美;C.妙在使用省略号,具有丰富的潜台词。黛玉到底要说什么,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D.强调散曲创作要用直露的方法,提倡明快浅显、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不能证明第一段艺术贵含蓄的艺术主张;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六段第一段“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含蓄的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这就是无言之美”提出观点,“无言之美”就是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第二段“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含蓄不露”进一步解说“无言”的内涵。第三段“我们要问何以说得越少,引起美感反而越深刻了?何以无言之美有如许势力”是通过提问引起读者关注“无言之美”的原因。第四段“首先,艺术是帮助我们超现实而求安慰于理想境界的”第五段“其次,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从从艺术是帮助我们超现实而求安慰于理想境界和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两方面展开论证第六段“世间有许多奥妙,人心有许多灵悟,都非言语可以传达”进行最后的总结,世间许多奥妙,都非言语可以传达。【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有言’的表现力越高,成了真正的善言,‘无言之美’才能愈高地显现。‘有言’的表现力愈差,‘无言之美’就会遭到窒息”第二段“为什么其最高的美学境界又在于‘无言’呢”可知文学是需要“有言”的,但文学最美的境界在“无言”。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有言’凭‘无言’的拓展而得以显示自身的魅力和能量”可知“有言”凭“无言”的拓展而得以显示自身的魅力和能量。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无言’以‘有言’为依据而得以超越空间与时间”可知“无言”以“有言”为依据而得以超越时空之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泰山一宿(节选)余光中临睡前建辉提醒大家:要看日出,五点整就得起身。入夜后气温更低,但十点一到,旅馆把暖气关了,也没有热水可用。我存(范我存,余光中的爱人)和幼珊母女平常就习惯于早睡,这时也顾不了厚被褥有多阴湿,就专心一志上了床,去追求冷梦了。我却有些不甘。夜宿泰山,竟然在这高贵的绝顶抛下了一整座空山的仙人与古人、传说与轶事,那许多飞瀑、奔溪、盘道、绝壁,绝壁上危攀不坠的蟠蟠孤松;抛下了满山满谷的顽石、灵石,石上刻画的成语、名句、隆重其词的纪铭,只为了早睡早起,去看一眼未必能睹的日出?我戴帽披衣,推门而出,把自己交给泰山的春夜。呼喝的天风迫不及待把我接了过去,除此,四周的夜色一片岑寂。神憩宾馆前的旗杆上,只有长索在风中拍打着高杆,杆顶的天空飘着阴云,时疏时密,一轮未满的冷月出没其间,半明不昧的,有一点诡魅。这才记起今夕何夕,竟是清明之夕。念既动,又加风紧,徘徊了不久,就回去睡了。但也睡不了多久,五点不到又再起床。对房的建辉与基林也起来了。大家都在衣橱里找到了那草绿色的军大衣,穿上了身。原来那是旅馆的标准配备,因为山顶比人间总是要低七八度,尤其是十二月到翌年三月,山上的气温恒在零下。众人戎装相对,怪异加上臃肿,互相指笑了一阵。连昨天逞勇的建辉与基林也都武装了起来,足见凌晨的酷寒不可儿戏。更糟的是建辉的苦笑,说外面已下雨了。果然劲风策细雨而来,凌晨的寒湿里,早有人影走动。不久山脊上的拜日族愈聚愈多,人声呶呶起落,向东边的日观峰蜿蜒而行。天地间唯我们在蠕蠕爬行,只为及时去朝拜东海的日出。天色幽昧,像罩在半球暗紫的大蛋壳之内,苦待太阳的血胎娠满,啄壳而出。清明节日出,应为五点三刻。才五点半,拱北石四周早攀满了人影,大半是成双或呼群而来,有些登 止危岩向东窥望,有些踱来踱去,有些则镁光闪闪,照起相来。但大家心里都在奢望,从茫茫的雨雾深处,从蓬莱仙岛的方向,徐福带六千童男女一去不返的烟波里,比一切传说更古老、比一切预测更新的,那照过秦皇与汉武汉光武,照过唐玄宗与清圣祖,照过处处不放过题诗(也算是一种不朽吧)的乾隆的太阳,此刻能排开一重重传说、一页页历史,用它火烫的赤金标枪射我们苦盼的眼瞳,给我们永生。因为人上人下,千古兴亡,此刻正轮到我们在岳顶见证永恒,见证刹那的永恒。因为此刻该我们来小天下。雨虽停了,天也晓了,却未破晓。暗紫色的诡秘天帷转成了灰蒙蒙的雨云,除了近处的玉皇庙瓦顶俨然还盘踞在天柱峰头,远山深壑都只有迷茫的轮廓,也不闻岛声、泉声。登泰山而小天下乎?不但看不到日出,也看不见天下,连泰山也几乎看不见了。“孔夫子的豪语变成了空头支票。”我只能苦笑。“我以前来过,也没见日出。”基林说。“我也没见到,”建辉以地主的口气安慰我们,“泰山山高雾重,看日出得碰运气。”拜日族渐渐散了,我们的五人行也就走回旅馆,准备下山。基林转头安慰我存与幼珊:“日出虽然没看成,山顶的题字刻石还是值得一看的,尤其是一千两百年前唐玄宗的《纪泰山铭》,不但碑高、文长,而且书法劲道,是隶书的珍品。”我们站在几近四层楼高的《纪泰山铭》下,仰瞻这盛唐盛世的宏文,直到气促颈酸,有点像蚂蚁读大字典般吃力。严整的成排金字在花岗绝壁上闪着辉煌,说的是开元十四年的事。那一年杜甫才十四岁,杨家的女儿还没有长成,《长恨歌》的作者还没有出生呢,谁料到渔阳的鼙鼓会动地而来?我把这感想告诉基林与建辉。“渔阳鼙鼓还早着呢,那时唐朝还稳如泰山。”建辉说得大家都笑了。“这满山的碑文、对联、题字,多得像一本字典,简直读得人眼花缭乱。”我存叹道。“可是乾隆皇帝还没题过瘾呢,”我说,“你要是看到有趣的,怕记不住,就拍下来呀。”“刚才经过的一块大石头,刻了‘丈人峰’三个字,好像跟泰山有关系的,”幼珊说,“可是记不得了。”“好像跟唐玄宗也有关系。”基林说。“不错,是有关系,”我说着,取出袋里的一本泰山手册,翻了一下,“典出《酉阳杂俎》,说是开元十三年,也就是《纪泰山铭》的前一年,玄宗封禅泰山、把三品以下的官都升了一级。封禅使张说却把自己的女婿郑镒从九品径升到五品。玄宗见郑镒穿了大红官服,趾高气扬,怪而问之。郑镒答不出来。伶人黄幡绰在旁代答说:‘此泰山之力也。’其实伶人所指是郑的岳父张说。后人称岳父、岳母为泰山、泰水,或即由此而来。至于岳父之称,也是由于泰山乃五岳之尊。当时这位封禅使张说能诗擅文,是中宗、睿宗、玄宗的三朝贤臣;玄宗封禅泰山,就是纳张说的倡议,事后更升他为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又命他撰写《封禅坛颂》,刻于泰山,也就是我们头顶这篇《纪泰山铭》的宏文了。” (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作者就以“冷梦”两字写出了作者对夜宿泰山的担忧,同时暗示出此次出行泰山可能带来的失落。B.“天地间唯我们在蠕蠕爬行”,既写出了人类在大自然中的渺小,又通过“唯”字传达出作者对人类无限力量的肯定。C.作者所说的“孔夫子的豪语变成了空头支票”,与上文“登泰山而小天下乎”呼应,文章衔接自然,过渡巧妙。D.“劲风策细雨而来”“远山深壑都只有迷茫的轮廓”都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想象丰富,富有创造性。7.关于文中围绕《纪泰山铭》对话的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开元十四年为切入口,繁密铺排了杜甫、杨玉环、白居易、安史之乱等历史文化人物与事件,借此来写唐朝由盛而衰。B.文章通过基林对《纪泰山铭》的评价,即碑高、文长,其书法水准是泰山石刻中最高的,写出了泰山石刻的魅力。C.文章以丈人峰的掌故作结,如此既交代了《纪泰山铭》的写作缘由,又给泰山增添了神秘感,留下悬念。D.“渔阳鼙鼓还早着呢,那时唐朝还稳如泰山”一语,巧妙地把历史与眼前泰山结合,智慧风趣,所以“大家都笑了”。8.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9.本文选自余光中的散文集《山东甘旅》,该集子是余光中离开大陆52年后应邀到山东讲学并访问齐鲁大地所写。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甘旅”的理解。【答案】6.C7.D8.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天风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风之大;②动静结合。夜色岑寂,天风呼啸,一动一静相互衬映,衬托出春天夜晚的岑寂,表达出作者感受到的天风的震撼,使文章生动活泼;③长短句结合,使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④适当融合文言词句,使文字朴素中更加洗练典雅,具有诗意化。9.①作者本次旅行虽未能见到泰山日出但仍体会到了游泰山的乐趣;②在登顶过程中及山顶所见之景让作者对自然生出豪情;③作者在对山顶题字刻石,尤其是在对《纪泰山铭》仰瞻和聊天中加深了对泰山文化的景仰、崇敬之情;④52年后重返祖国故土,泰山一宿深化了作者对祖国、民族的思念、热爱。【解析】【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冷梦”所指情感错误。“冷梦”两字写出的是泰山阴冷潮湿的天气,也是早起出门的原因之一。B.“通过‘唯’字传达出作者人类无限力量的肯定”错误,“唯”字传达出的是作者肯定自我的态度。D.“都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错误,“远山深壑都只有迷茫的轮廓”没有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迷茫的轮廓”属于远山沟壑的实际特点。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A.“借此来写唐朝由盛而衰”错。是为了突出《纪泰山铭》这盛唐盛世的宏文的历史悠久。B.“书法水准是泰山石刻中最高的”错,属于无中生有。原文为“尤其是一千两百年前唐玄宗的《纪泰山铭》,不但碑高、文长,而且书法劲道,是隶书的珍品”,并没有说书法水准是泰山石刻中最高的。C.“又给泰山增添了神秘感,留下悬念”错。以丈人峰的掌故作结,应为“给文章增添了趣味性”。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①“呼喝的天风迫不及待把我接了过去”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天风人格化,用词语“迫不及待”“接”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风之大;②“呼喝的天风迫不及待把我接了过去,除此,四周的夜色一片岑寂”,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夜色岑寂,天风呼啸,一动一静相互衬映,衬托出春天夜晚的岑寂,表达出作者感受到的天风的震撼,使文章生动活泼;③“杆顶的天空飘着阴云,时疏时密,一轮未满的冷月出没其间,半明不昧的,有一点诡魅。这才记起今夕何夕,竟是清明之夕”,长短句结合,使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④“时疏时密”“半明不昧”“今夕何夕”,据此看出适当融合文言词句,使文字朴素中更加洗练典雅,具有诗意化。【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对“甘旅”的理解:本文中作者并未看到日出,但仍称其为“甘旅”。“甘”即“甜、乐”,答案指向“情感”。据此分析出,作者本次旅行虽未能见到泰山日出但仍体会到了游泰山的乐趣;结合文章可见,选文中作者分别从“自然景物”与“文化景观”两方面对泰山进行描写,故答题时从以上两方面入手即可。据此分析出,在登顶过程中及山顶所见之景让作者对自然生出豪情;作者在对山顶题字 刻石,尤其是在对《纪泰山铭》仰瞻和聊天中加深了对泰山文化的景仰、崇敬之情;题干有提示,余光中是久未返乡,即使未见日出,但他身在故土,这亦让他感到“甘”。据此分析出,52年后重返祖国故土,泰山一宿深化了作者对祖国、民族的思念、热爱。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材料二: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子贡行之齐,见陈成恒曰:“夫鲁,难伐之邦,而伐之,过矣。”陈成恒曰:“鲁之难伐,何也?”子贡曰:“其城薄以卑,池狭而浅,其君愚而不仁,其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有恶闻甲兵之心,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吴城高以厚,池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弩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此邦易也。君不如伐吴。”成恒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也,子之所易,人之所难也。而以教恒,何也?”子贡对曰:“臣闻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内。臣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堕鲁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而求成大事,难矣。且夫上骄则犯,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却,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立于齐,危于重卵矣。臣故曰不如伐吴,且夫吴王刚猛,毅而行其令,百姓习于战守,将明于法,齐之愚,为禽必矣。今君悉择四强之中,出大臣以环之,黔首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黔首之士,孤立制齐者,君也。”陈恒曰:“善。虽然,吾兵已在鲁之城下,若去而之吴,大臣将有疑我之心,为之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见吴王,使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陈成恒许诺,乃行。(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B.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C.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 D.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志在四方”的“四方”意思不相同。B.相,文中指辅佐帝王的最高官员,与“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的“相”意思不相同。C.池,文中指四周高中间洼的地方,与“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的“池”意思不相同。D.子,古代表对男子的尊称,文中的“子”与“吾不能早用子”的“子”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国宰相陈成恒有谋逆之心,又忌惮齐国的鲍氏、晏氏,于是调遣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和孔子对此十分忧虑。B.子贡到齐国去游说陈成恒,告诉他鲁国难攻,吴国容易攻伐,劝其攻打吴国,陈成恒欣然采纳了子贡的建议,放弃进攻鲁国。C.子贡告诫陈成恒,如果攻占鲁国,只会让齐国国君骄傲自负,让大臣恣意妄,其在齐国不仅难成大事,处境还会十分危险。D.子贡认为,解决内部矛盾应进攻强国,而吴君刚猛勇毅,令行禁止,吴民熟习攻战、守城之道,吴将法令严明,攻吴对陈成恒有利。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选自《齐桓晋文之事》)(2)今君破鲁以广齐,堕鲁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14.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为什么?【答案】10.B11.C12.B13.(1)大王不要对百姓认为大王吝啬感到奇怪。用小的换大的,他们怎么知道呢?(2)现在你攻破鲁国来扩大齐国的疆域,灭掉鲁国来使大臣的地位更尊贵,却没有给自己任何功劳。14.①子贡善于言辞,颜渊、子路长处不在此;②子贡向孔子请教学业时,孔子说“出使四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暗含对子贡能担任使臣的认可和鼓励。【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对于那些互相征讨的诸侯,我们尚且感到羞耻。现在齐国即将侵犯鲁国,鲁国是我们的祖国,我的坟墓也要筑在这里。现在齐国要讨伐它,我们难道不应该出去阻止一下吗?“今鲁父母之邦也”是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意思是鲁国是我们的祖国,可在“鲁”后断开,排除 AC;“今齐将伐之”,是主谓宾句式,句意完整,意思是现在齐国要讨伐它,可在“之”后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天下。句意:出使外国各方/立志于天下。B.正确。相,文中指辅佐帝王的最高官员/诸侯祭祀、盟会盟时的司仪官。句意:陈成恒担任齐简公的国相/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C.“‘池’意思不相同”错。池,都是指“护城河”。句意:护城河既宽且深/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D.正确。子,古代表对男子的尊称,您。句意:您所说的难事/我没有及早重用您。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陈成恒欣然采纳了子贡的建议”错。原文“成恒忿然作色曰”,意思是陈成恒听后气得脸色变了,可见其一开始并未采纳子贡的建议。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异”,奇怪;“爱”,吝啬;“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状语后置句,即“于百姓之以王为爱异”,对百姓认为大王吝啬感到奇怪;“恶”,怎么。(2)“广”,扩大;“尊”,使……尊贵;“与”,给。【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材料一第一段“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意思是(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娴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能办理政事的有:冉有,季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据此分析出,子贡善于言辞,颜渊、子路长处不在此;②材料一第二段“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意思是子贡问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据此分析出,子贡向孔子请教学业时,孔子说“出使四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暗含对子贡能担任使臣的认可和鼓励。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娴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能办理政事的有:冉有,季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论语·先进》)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论语·子路》)材料二从前,陈成恒担任齐简公的国相,想作乱篡位自立,但惧怕齐国的世族鲍、晏两家,所以就调动他们两家的军队去进攻鲁国。鲁哀公十分担心。孔子也非常忧虑,于是召集门生弟子,对他们说:“对于那些互相征讨的诸侯,我们尚且感到羞耻。鲁国是我们的祖国,我的坟墓也要筑在这里。现在齐国要讨伐它,我们难道不应该出去阻止一下吗?”颜渊请求出去阻止,孔子不同意;子路请求出去阻止,孔子也不同意;子贡请求出去阻止,孔子同意了。子贡到齐国去,拜见陈成恒,说:“鲁国是一个难以攻打的国家,(你)却要去攻打它,(这样做)错了。”陈成恒问:“为什么说鲁国是难以攻打的?”子贡说:“鲁国都城的城墙单薄低矮,护城河既狭窄又平浅;鲁国的国君愚昧不仁,大臣都欺世盗名、毫无用处;鲁国的百姓也讨厌舞刀弄枪,不喜欢打仗,因此不能与鲁国交战。你不如去进攻吴国。吴国都城的城墙又高又厚,护城河既宽且深;士兵的盔甲十分坚固,而且是新做的,军队人数也较多,武器装备尤为精良,同时还派遣有足智多谋的大夫负责守城。吴国是容易对付的,你不如去进攻吴国吧。”陈成恒听后气得脸色变了,说:“你所说的难事,正是别人以为容易的事;你所说的易事,正是别人以为困难的事!你用这些话来开导我,是什么用意?”子贡回答道:“我听说忧虑国内事务的人必定去攻击强国,忧虑国外事务的人才去进攻弱国。现在你的担心是在国内呀!我听说你多次受封却多次未能封成,这都是因为齐国朝廷上还有不顺从你的大臣。现在你攻破鲁国来扩大齐国的疆域,灭掉鲁国来使大臣的地位更尊贵,却没有给自己任何功劳。你这样做,对上只可能使国君得志自负,对下也必然使大臣们肆意作为,你自己想要做成大事,就难上加难了!况且,国君一居功自傲就会放纵胡为,大臣们一居功自傲也会争权夺利,于是,你与国君之间势必产生分歧,而你与大臣们之间也难免发生利害冲突。这样的话,你在齐国的处境就变得十分危险了,简直就像把鸡蛋堆叠起来一样的危险!所以我说还不如去进攻吴国。更何况吴王刚勇威猛,处事果敢,令行禁止,百姓都熟习攻战、守城之道,将领也法令严明,齐国的这些笨家伙,一定会被生擒活捉了。现在你挑选四周诸侯中的强国来作战,让大臣们去围攻这些国家,使齐国的将士都死在外国,朝廷中的大臣也跑光了,这样,你上无作对的强臣,下无节制百姓的士吏,能够独自统治齐国的人,只有你了。”陈成恒听后说道:“好!即使这样, 齐国的大军现在已经开到了鲁国的城下,假如再离开鲁国去讨伐吴国,那些大臣一定会怀疑我别有企图的,这怎么办呢?”子贡说:“你现在按兵不动,我马上去拜见吴王,让吴国出兵去救鲁伐齐,你趁机让军队迎战。”陈成恒同意了子贡的办法,于是,子贡就动身前往。(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阻风山峰下①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②里奏霓裳③,准拟岳阳楼上。【注】①公元1167年(宋孝宗乾道三年)张孝祥当时正在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后改官离开湖南,乘舟北上,途经洞庭湖畔的黄陵山时,写了这首词。②水晶宫:古代传说水中的宫殿。③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舞名。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船行湖上以及泊舟山下的所见与感受。“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写风起时的风光,水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B.“波神”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写斜阳照射下的鳞波美景,并交待词人停舟峰下的原因:波神多情,天公作美。C.下片四句主要是描写停船后词人的心理活动。“水晶宫里奏霓裳”是指词人听到阵阵波涛声后,产生了龙宫歌舞的奇特想象。D.全词意境幽雅,写词人离开长沙途中被风雨所阻的情景,以景入情,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足见词人才思之敏。16.张孝祥善诗文,尤工于词,其风格宏伟豪放,是“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请结合本词谈谈“豪放”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5.A16.①景象阔大:秋色浓郁,湖面开阔,水光天色交相辉映,美丽风光尽入眼帘,起笔便借开阔美好的景象烘托内心欣悦之情。②情感洒脱、豁达: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山水的由衷热爱,对现状的欣然接受,对明天的美好憧憬,丝毫不见遇风受阻的懊恼沮丧。③语言豪放: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词人却说是水神有意留人,特地布景,以幽默的笔法凸显词人此时心境的安闲自得。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写风起时的风光”错误。从“平铺千里秋江”可知,写的应该是风尚未起时的风光。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从“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可知,开头两句,写满载着一船的秋色,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此时周围的山色浓郁苍翠,万物生机勃勃,湖面宽广坦荡。水光山色,交相辉映,船上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可见,作者展现的景象阔大,作者起笔便借开阔美好的景象烘托内心欣悦之情。“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是说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放起鱼鳞般的波纹。这是写微风初起时的湖上景色,也是变天的前兆,作者以幽默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反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十分安闲自在;“明日风回更好”,写他期待风向回转,天气变好,及时登程的心情;“今宵露宿何妨?”“何妨”,犹言“有什么关系呢”,表现了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胸襟。可见,作者情感洒脱、豁达,既表达了词人对山水的由衷热爱,对现状的欣然接受,也表达对明天的美好憧憬,丝毫不见遇风受阻的懊恼沮丧。“水晶宫里奏霓裳”,是作者听到阵阵波涛声,奇特的想象油然而生,把水声比喻作龙宫的音乐,龙宫既然奏欢庆之乐,明日准是好天气,航船正常前进;“准拟岳阳楼上”,尾句设想,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可见,作者语言豪放,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词人却说是水神有意留人,特地布景,以幽默的笔法凸显词人此时心境的安闲自得。(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其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比较,两者展现的气度与视野不相上下。(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夹在大国之间的中等国家,即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他的治理下也能使百姓有勇气并且知道行事的准则。【答案】①.戎马关山北②.凭轩涕泗流③.彩舟云淡④.星河鹭起⑤.加之以师旅⑥.因之以饥馑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戎,凭,轩,涕,泗,鹭,旅,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几百年来,莎士比亚诗歌和戏剧的魅力一直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莎士比亚是敏锐的学习者,又是伟大的创新者。①的一个突出例证是悲剧《哈姆莱特》。哈姆莱特的故事最早见于《丹麦史》,流传多年,复仇这一情节俗套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舞台上②。然而在莎士比亚笔下,这两者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丹麦王子哈姆莱特被剧作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理想主义者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企图。莎士比亚写戏不拘泥于要求行动、时间、地点一致的“三一律”陈规,也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因此,他的历史剧主人公能时而现身宫廷,时而出没沙场,情节③;他的喜剧和悲剧不是单纯的,而是错杂的混合体。莎士比亚在表达他对历史、现实及人性的考察和认识时,以正面形象寄托自己的理想,也常常借各色人之口让多种社会思想和话语同台“表演”,百家争鸣。举个例子,喜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三条线索的情节交错发展,而且人物的思想、性格和表现都包含很多彼此抵牾的复杂成分,体现了作者思想深处的困惑和局限。莎士比亚的早期剧作喜欢用富丽堂皇的词句,后来的成熟作品则显得更得心应手,不仅能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贴切而生动地表现不同人物的多重特色,而且能以④的词句传达不同人物复杂的感情和思想。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B.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D.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推陈出新②风靡一时③起伏跌宕④朴实无华19.C20.剧作把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理想主义者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迷惘。 【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前文“伟大的创新者”及后文“然而在莎士比亚笔下,这两者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可推断出应填“推陈出新”。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吸取其精华,使它以新的面目出现。第二空由前文“流传多年”可知是指“复仇这一情节俗套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舞台”的风行,故应填“风靡一时”。“风靡一时”指草木一时间全部随风倒下。形容某事物在一个时期里非常盛行。第三空修饰的对象为文章“情节”,由前文“不拘泥于……‘三一律’陈规”以及“时而现身宫廷,时而出没沙场”可知,此处指情节的起伏与多变,故应填“起伏跌宕”。“起伏跌宕”指音调抑扬顿挫或文章富于变化。第四空由前文“后来的成熟作品则显得更得心应手”以及“不仅能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可知,此处应是指莎士比亚在成熟作品中对语言的驾驭更加收放自如,不仅能使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进行表达,更能使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准确表达。故填充“朴实无华”。“朴实无华”指语言质朴实在而不浮华。【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将“莎士比亚诗歌和戏剧的魅力”比作“磁石”,强调其高超的艺术效果。A.句意: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感,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B.句意:大鹏鸟一日随风飞起,乘旋风直上九万里的高空。运用夸张手法,写可达九万里的高空,构成波澜壮阔的气势,烘托出作者的豪情壮志。C.句意: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运用比喻,用“樊笼”比喻仕途对人的束缚,用“自然”比喻无拘无束的生活,体现作者脱离俗世后的闲适和如释重负的轻松感,以及回到大自然中的欣喜之情。D.句意:在开遍梨花的院子里,月光如水;池塘边柳絮轻漾,春风和煦。运用了互文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上下句对仗工整,互文见义,写院落里,梨花和柳絮沐浴在似水般流动的月光中,池塘边,微风吹来,柳絮和梨花在空中飞舞。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前后主语不一致,前面主语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后面陈述对象应是剧作作品,可将“剧作” 提前,改为“剧作把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二是搭配不当,“表达了……企图”中“表达”与“企图”搭配不当,可把“企图”改为“迷惘”。故改为:剧作把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理想主义者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迷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楼梦》十二金钗中,有稳重大方、八面玲珑的薛宝钗,①的林黛玉,也有精明能干、圆滑世故的王熙凤,心地善良、性格懦弱的贾迎春等。许多人会问:“十二金钗,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可作者没有“嘲笑”或“不喜欢”,只有“悲悯”与“包容”。他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②,善良的、凶恶的,美的、丑的。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的不同处境。即便是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③。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多读几次,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由此,我们或许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不再随便说:最喜欢谁或最不喜欢谁。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走至周萍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B.美丽的奥菲利娅!在你的祈祷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C.中国传统戏曲多姿多彩,学习中你体会到戏曲的独特魅力了吗?D.请你在年级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答案】21.C22.①冰雪聪明、敏感多疑②高贵的、卑贱的/富有的、贫穷的③也应该是被尊重的对象/也有可以被欣赏的美/也值得尊重(欣赏)【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处的“你”是泛称;A.“你”是特称,指周萍; B.“你”是特称,指奥菲利娅;C.“你”是泛称;D.“你”是特称,指负责选演讲的学生的人。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上下文,填入两个并列四字词语,且要符合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因母亲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虽然贾母疼爱,但她生性孤傲,敏感多疑,又冰雪聪明,诗词妙语信手拈来,故可填写“冰雪聪明、敏感多疑”。第二空,根据后文句式,填入能概括“生命形式”的一对反义关系的词语,故可填写“高贵的、卑贱的/富有的、贫穷的”。第三空,要注意前句的“即便是”,那么需要有对应关联词“也”;根据后文“没有比较,只有欣赏”,确定“也”字句内容倾向尊重、欣赏等方向,故可填写“也应该是被尊重的对象/也有可以被欣赏的美/也值得尊重(欣赏)”。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现代社会中,“进”意味着积极进取;“退”意味着退后有言。对国家而言,进是利益的博弈,退是和平的诉求;对个人而言,进是奋发激昂,退是海阔天空。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或人生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勇“进”善“退”方显大智慧进可攻,退可守;以攻为守,以守为攻:中国武术的奥妙全在“进”“退”二字之间。对我们个人、对国家,甚至是对整个现代社会而言,亦如此,进退自如才是大智慧。“不敢为天下,故能成器长。”老子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之首,此即“退”的智慧,能退是气度,是包容,是自信,是不“进”而“进”的优悠与从容。孔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是为“进”;谏言不纳,设坛教徒撰《春秋》,是为“退”。正是以“退”为“进”的大智慧,成就了一代道宗与儒宗。不管主动还是被动,知退且能退,已非常人所能为。世人多冒“进”之辈,且冠以“勇者”美名,但这样的“勇者”无不以失败告终,可悲,可叹,亦可惜。能“进”则“进”,该“退”则“退”,进退之间需要果决的魅力和取舍的勇气。该“退”不“退”,是为鲁莽;能“进”不“进” ,则无异于懦夫。是鲁莽,还是怯懦,关键在于对形势的把握。拿破仑兵败莫斯科,再败滑铁卢,能退不退,只知冒进,自然是鲁莽;布鲁诺坚持真理献身科学,被罗马教廷烧死在鲜花广场上,他说:“高加索的冰川,也不会冷却我心头的火焰,即使像塞尔维特那样被烧死也不反悔。”这是一位无可争议的勇者。身为青年学子的我们,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时时面临着“进”与“退”的抉择。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在明了形势和自身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当进则进,勇往直前才是青春的应有之义;但当自身条件和能力不允许“进”的情况下,仍然不管不顾,“一条路走到黑”,那就是冲动鲁莽。当进则进,我们就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当退则退,我们养精蓄锐,锤炼本领,等待再度进取的时机,所谓“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便是此理。我们进,是因为我们有能力,有条件,有斗志,有勇气;我们退,是迂回曲折,是进一步提升自我,是等待奋起的时机。时代青年有激情,有热血,能攻坚克难,喜指点江山,这是我们的长处和优点。但在高歌猛进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懂得“退”的道理。我们很多人以为退是失败,是耻辱,是懦弱,故而,当退之时偏要进,即使撞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执迷不悟的结果就是陷入死胡同。只有在学习与生活中懂得进退之道,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意气风发,纵横捭阖。世界是我们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潮打浪涌看时代之恢宏。我们要大胆地“进”,也要明智地“退”;不计个人荣辱,不争一时得失。如此,我们就是生活的强者,就是时代的主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从现代社会的普遍看法、国家需要和个人发展这三个角度,阐述了“进”与“退”的内涵,启发我们思考“进与退”的辩证关系。按我们惯常的看法,似乎总是对“进”报以欣赏态度,认为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体现个人追求和时代精神。但其实,根据材料表述来看,“进”“退”都有各自的优点。人生需要进,它是一种积极的姿态,是事物的发展方向,但一味往前冲,可能会事倍功半,而且折翼受伤的可能性会增大。有时候,退是暂时的,是进的助跑;退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境界。进退之间彰显的是心态,是智慧,是格局。本题属于关系型作文,离不了对话题关系的准确理解和必要的分析。要先选准一种关系作为确立立意的角度,不能在一篇文章里多次变换角度,造成文章思路的混乱。分析关系是必要的,但只能是基础,不能是主 体,主体应是从这个关系出发,阐释自己对该话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的认识,这样的文章才有现实针对性,才有价值。比如,可以讲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进”与“退”,如何把握“进”与“退”的方法与尺度等。不能对话题的多个概念平均用力,要在兼顾所有概念的基础上对某个概念有所突出,这样的文章才有新意有深度。“进与退”的话题,可以把重点放在“退”字上,“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很好的立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注意思想意义的积极性和说理的辩证性。不能对所有的退全都大唱赞歌,作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进”是我们必需的,而且是应该贯穿我们人生始终的。退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只是暂时,不是永恒;只是适量,不是无休止。文章先明确观点:知进退才能成就美好人生。主体部分可以安排成两部分,一是知退者,如韩信等人;二是知进者,如我们的那些外交天团的外交家。把二者结合起来,综合分析美好的人生在进退中度过。立意:1.懂得进退,方能成就人生。2.懂进退之道,则终身无祸。3.进与退紧密联系、互相转化。4.当进则不让,应退则不避。5.进退须有度。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有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带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理科数学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6-02 14:39:03
页数:21
价格:¥2
大小:55.4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