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度下期高中2020级期中联考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晚清诗学昌盛,流派纷呈,名家众多。“有清二百五十年间,使无近代诗家成就卓卓如此,诗坛之寥寂可知。”当时以幕府为核心的唱和活动盛行,几乎网罗了所有杰出诗人,因此不能不引起特别的关注。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加剧给诗人带来新的刺激。所谓“诸公丁世乱,《雅》废《诗》将亡。所以命辞意,迥异沈与王”,这些扭转乾嘉浓腻浮华诗风的诸公如曾国藩、何绍基、莫友芝等,多为幕府唱和的参与者。他们之所以能在晚清引领诗坛新潮,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通过交游唱和扩大影响,显示出幕府唱和与文学演进间的密切关系。陈衍曾提出:“有清二百余载,以高位主持诗教者,在康熙日王文简,在乾隆日沈文悫,在道光咸丰则祁文端、曾文正也”,揭示出高官显宦对诗坛风气的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士人游幕也是当时重要的文化现象。众多才华横溢却屡踬场屋、难入仕途的贫寒士人,为求得一谋生之路和读书治学的环境,亦纷纷投至各级官员幕下。士人游幕遂成为当时普遍的社会现象,一些吸纳了较有名学人的重要幕府随之出现,对清代学术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除影响清代学术发展外,这种游幕文化也促进了幕府诗人的大量出现。一些富于诗人气质的幕主多乐于举行诗酒唱和活动,曾国藩门下宾僚极盛,如张裕钊、莫友芝等均名重一时,与曾国藩一起推动了晚清宋诗派的形成与发展。又如张之洞,作为“身系朝局疆寄之重者四十年”的名臣,群聚效应自然不容忽视,其“饱含书生气味,尤重诗文”的特质,对于文人士夫更是具有特别的吸引力。他督鄂督粤时幕府之盛,不在曾国藩之下。实际上,清代诗坛格局的形成与演变,很大程度上即依赖于富有诗人气质的居高位者鼓吹引导,幕府中的交游唱和则是重要的实践方式,因此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侯冬在考察乾嘉眼府时认为:“清代诗歌、诗学之盛及其风气的转变与幕府甚为相关,清代文学的发生、发展乃至繁盛也与幕府的作用密不可分。”而聚焦甚为昌盛的晚清诗坛,此点体现得更为明显,不仅幕府唱和活动频繁,唱和诗集亦刊刻众多,以幕府为中心甚至激发了诗歌流派的萌芽、发展与演化。此外,如果我们不将目光锁定在1912年之前,那么晓清幕府唱和并未随着 辛亥鼎革而结束,其进入民国后的变形、流衍与消亡,与古典诗歌的命运呈现出耐人寻味的相似性,亦颇为值得关注。以幕府唱和为切入点对晚清诗坛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研究方法来看,既可以对重要诗人展开深入讨论,又可以对创作群体加以观照,既重视个体之“异”,又兼顾群体之“同”,将微观分析与宏观把握相结合,将诗学思辩与创作实践相联系,从而达到认识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特色的目的。从文化角度来看,幕府唱和虽是一种已经消亡的文学现象,但作为传统文人交流的形式仍值得我们关注,其中所表现的幕主与幕僚关系、友朋关系和蕴含的精神沟通与诗意交流,对于我们了解传统士人的人际交往不无启发。(摘编自王春《晚清幕府诗歌唱和的文学价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晚清以幕府为核心的唱和活动盛行,网罗了所有杰出诗人,因此不能不引起特别的关注。B.士人游幕是当时普遍的社会现象,随之出现了一些重要幕府,对清代学术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C.张之洞门下幕府极盛,主要是因为他是“身系朝局疆寄之重者四十年”的名臣,具有不容忽视的群聚效应。D.晚清幕府唱和并未随着辛亥鼎革而结束,其进入民国后的变形、流衍与消亡,颇为值得关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晚清诗学与幕府唱和活动的关系入手,重点介绍了晚清幕府唱和的文学价值。B.文章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使文章有理有据,中心突出。C.文中引用侯冬的观点,进一步证明了晚清幕府唱和具有的重要文学价值。D.文章最后一段文字主要是介绍研究幕府唱和的方法,为研究晚清诗坛提供思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国藩、何绍基、莫友芝等人之所以能在晚清引领诗坛新潮,是因为他们通过交游唱和扩大了影响。B.幕府中的交游唱和是清代诗坛格局的形成与演变中重要的实践方式,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C.晚清诗坛幕府唱和活动频繁,唱和诗集亦刊刻众多,以幕府为中心甚至激发了诗歌流派的萌芽、发展与演化。D.以幕府唱和为切入点对晚清诗坛展开研究,我们可以从研究方法和文化角度等方面入手。【1~3题答案】 【答案】1.B2.D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网罗了所有杰出诗人”错误,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几乎网罗了所有杰出诗人”。C.“主要是因为他是‘身系朝局疆寄之重者四十年’的名臣,具有不容忽视的群聚效应”分析不当。由原文“群聚效应自然不容忽视,其‘饱含书生气味,尤重诗文’的特质,对于文人士夫更是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可知,张之洞的特质对文人士夫的吸引力更强。D.“其进入民国后的变形、流衍与消亡,颇为值得关注”偷换主语,原文说的是“其进入民国后的变形、流衍与消亡,与古典诗歌的命运呈现出耐人寻味的相似性亦颇为值得关注”。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主要是介绍研究幕府唱和的方法,为研究晚清诗坛提供思路”错误。由原文最后一段第一句可知,这一段主要是介绍以幕府唱和为切入点对晚清诗坛展开研究的意义。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是因为……影响”表述有误,原文是“他们之所以能在晚清引领诗坛新潮,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通过交游唱和扩大影响”,有限定词“一定程度上”。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1956年夏季,以麦卡赛、明斯基、罗切斯特和申农等为首的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年轻科学家在一起聚会,共同研究和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它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从1956年正式提出人工智能学科算起,50多年来,取得长足的发展,成为一门广泛的交 叉和前沿科学。人工智能在计算机上实现时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采用传统的编程技术,使系统呈现智能的效果,而不考虑所用方法是否与人或动物机体所用的方法相同。这种方法叫工程学方法,它已在一些领域内作出了成果,如文字识别、电脑下棋等。另一种是模拟法,它不仅要看效果,还要求实现方法也和人类或生物机体所用的方法相同或相类似。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均属后一类型。(摘编自百度百科“人工智能”词条)材料二: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猛。截至2020年年底,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1565亿美元,同比增长12.3%;我国产业规模为434亿美元,同比增长13.75%,超过全球增速。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格局中,中国已跻身第一梯队: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升至第2位,仅次于美国。在产学研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创新应用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居全球第一,核心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已形成覆盖技术层和应用层的完整产业链和应用生态,并不断创造出新市场、新发展机会、新就业岗位。人工智能无疑会影响未来40年人类发展进程,将给交通、金融、工业、能源、媒体等行业带来数字化升级的新思路和新解法,甚至已经开始重塑行业面貌,进而影响人类社会的未来。上海是我国第一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人工智能发展势头强劲,风向标作用明显。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人工智能产业近3年年均增速接近30%。上海拥有人工智能重点企业1149家,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条。接下来,紧盯人工智能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持续往深里抓、往实里抓,成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摘编自李晨《人工智能就在我们身边》)材料三:过去10年间,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赋能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但AI技术“落地难”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让AI产品顺利落地,打通创新“最后一公里”,已成为人工智能应用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数据是制约AI成功落地的一大因素。获得有意义的高质量数据,对于AI落地成功至关重要。如果缺少统一、标准化、高质量的数据,AI应用可能就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此外,数据的风险和合规因素也不容忽视。AI让企业习惯于大量依赖机器帮忙做决策,在这个过程中会带来隐私保护、AI可信度、伦理和社会的问题等,这些都是AI在落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 应用场景、资源与基础设施、算法和模型、智能设备、数据构成了AI技术落地的五大要素。如何将这五大要素在落地场景中实现协调,是AI技术在产业界落地的另一个关键点。在实现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交互的时候,往往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比如算法模型发生变化,设备资源调度就要跟着改变。这最终导致AI落地的成本太高,无法真正在产业应用中大规模铺开。AI不只是一个技术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分析大量的数据,并从中得出预测,甚至帮助我们做出决策。在AI落地过程中,储备真正懂得AI思维、AI语言的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摘编自华凌《为什么AI很火,落地却很难》)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是1956年“人工智能”这一术语首次被提出。B.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格局中已跻身第一梯队,仅次于美国。C.上海是我国第一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其人工智能发展势头强劲,已形成较为完备人工智能产业链条。D.实现应用场景、资源与基础设施、算法和模型、智能设备、数据这五大要素的协调,是AI技术在产业界落地的关键点之一。5.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实现的方式不同,但无论是工程学方法还是模拟法,都能让计算机系统呈现出智能的效果。B.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给交通、金融、工业、能源、媒体等行业带来了数字化升级的新思路和新解法。C.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猛。在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成为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近3年年均增速在30%左右。D.只要获得了有意义的高质量数据,就能够有效解决AI技术“落地难”的问题。6.如何解决AI技术“落地难”的问题?请结合材料内容,提出你的建议。【4~6题答案】【答案】4.B5.A6.①获取统一、标准化的高质量数据,并解决数据的风险和合规等问题。②实现五大要素在落地场景中的协调,有效降低AI落地的成本。③培养、储备真正懂得AI思维、AI语言的人才。 【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格局中已跻身第一梯队,仅次于美国”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二,我国仅次于美国的是“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指数”,而非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格局中的地位。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给交通、金融、工业、能源、媒体等行业带来了数字化升级的新思路和新解法”错误,原文是“将给交通、金融、工业、能源、媒体等行业带来数字化升级的新思路和新解法”,选项把未然当成已然了。C.“30%左右”错误,原文是“接近30%”。D.“只要……就”绝对化,材料三中对AI落地难问题提出了三条建议,只实现其中一条并不能解决问题。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数据是制约AI成功落地的一大因素。获得有意义的高质量数据,对于AI落地成功至关重要。如果缺少统一、标准化、高质量的数据,AI应用可能就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此外,数据的风险和合规因素也不容忽视”分析,获得有意义的高质量数据,对于AI落地成功至关重要,所以要获取统一、标准化的高质量数据。且也不能忽视数据的风险和合规因素。结合“应用场景、资源与基础设施、算法和模型、智能设备、数据构成了AI技术落地的五大要素。如何将这五大要素在落地场景中实现协调,是AI技术在产业界落地的另一个关键点。在实现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交互的时候,往往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这最终导致AI落地的成本太高,无法真正在产业应用中大规模铺开”分析,实现五大要素在落地场景中的协调,是AI技术在产业界落地的另一个关键点,且可以有效降低AI落地的成本。结合“AI不只是一个技术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分析大量的数据,并从中得出预测,甚至帮助我们做出决策。在AI落地过程中,储备真正懂得AI思维、AI语言的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主要从人才角度概括,储备真正懂得AI思维、AI 语言的人才。(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裤子卞之琳安居村一下子黯然失色了:娘儿们一齐换下了红裤子。安居村离同蒲铁路线只有十里路,以前曾经到过日本兵。老百姓回到空了的村里才两个月,今天下午忽然听说日本兵沿铁路挨村“宣抚”,明天安居村老百姓得静候“皇军”来“宣抚”,如果预先逃走一人,“皇军”就不给安居村留一所房子。于是全村震动。娘儿们无意中一下子就学了“摩登”,把头发都剪短了。部分女子恨起了以前不曾放脚,不过最惹眼的到底还是红裤子。这可难倒了过门才两个半月的关小双老婆。她的红裤子是村里最新的,虽然曾在山沟里蘸过黄土,但仍不失其鲜明。愿不愿意换,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问题是拿什么来换。上次连夜逃往山里去的时候,在慌乱中把一包衣服给丢了。如今把红裤子换下,穿什么呢?下午关小双回来,一下子把问题解决了。关小双在村公所和村长拌了几句嘴,心里老大不高兴,回来看见老婆还穿着红裤子,呆了一下,就把自己的黑裤子脱下,向她一扔,说:“你换上!”他们把上身的夹袄也换了,黑绿两色,对比鲜明。年轻的老婆满肚子惊疑,可是不敢作一声,眼泪汪汪地看着丈夫走出门。第二天太阳刚升到树梢头,“皇军”就来“宣抚”了,一共11个,可只有十匹马,其中有一个汉奸,没有马骑。“皇军决不吃你们什么,”汉奸说,“煎几张葱花饼就得了。”“皇军决不要你们什么,”汉奸说,“只是你们在静候‘宣抚’的时候,找一担白菜。”“行。“找一担萝卜。”“行。”“再找一百个鸡蛋。”村长皱了皱眉头,还是说:“行。”十匹马在村公所前吃黄豆,七个日本兵和一个汉奸,在村公所内吃葱花饼。还有三个日本兵呢?他们早就到外边去了,说是去看看菜田。 吃够了东西,鬼子头儿向汉奸说了几句话,汉奸马上转头来说:“要‘宣抚’了,召集全村人到前面场子来听话。”全村八十户只到了八十人,其中一半是孩子,被村长拉来凑数。一担白菜,一担萝卜,一担鸡蛋,都摆在村公所门口。鬼子头儿站在阶石上,开始讲话,汉奸翻译。大意是“皇军”战无不胜。他们是来保护中国人民的,众百姓要向“皇军”报告野蛮的土匪八路军的消息。然后开始了问话:“皇军杀人放火吗?”“不。”“你们怕皇军吗?”“不怕。”“那为什么土匪来了不走,我们来了就跑呢?”全场沉默。蔬菜到齐了,鸡蛋到齐了,就是自己人还没有到齐。汉奸问老百姓:“那三个皇军去哪里了?”谁也不知道。村长打发几个老百姓去找。村长自己也去找。他推开关小双的屋门,看见关小双战战兢兢缩在炕角落里。他又好气又好笑:“哈,你关小双今天怎么也学娘儿们不敢出头了?”说完才认出面前的竟是关小双老婆,他气得无从笑起,又挨户搜寻去了。半天一无所获。这时雷霆在他头顶上响了。他被绑在一棵白杨树上。全村人都慌了。有人拉来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说:“他知道,他知道。”“你知道他们到哪里去了?”“我看见他们在村东口追一个红裤子,愈追愈远,追到山里去了,再没见回来。汉奸把话译给胖头儿听,胖头儿向汉奸头顶上爆出去一个霹雳,从汉奸嘴里传出来就变了:“给我把红裤子找来!”可是人头中一个向白杨树外转动了,数十个一齐向南边转动了,像一阵轻风吹过的麦穗。大家看见一条红裤子大步跑来,全然不是女人步伐,后面跟来了一大群兵,穿灰军衣的,不是那三个“皇军”!“红裤子来了!红裤子来了!”七个鬼子一齐跳上马,往村北就跑,撇下萝卜、鸡蛋和三匹马。汉奸想骑马,可试了两下,没有骑得上,也放步向北溜。驼背汉奸没能逃脱,被穿红裤子的关小双抓住了。“这三担东西正好慰劳游击队。”被游击队救下的村长感激得直流泪。“可鬼子马上就回来,”关小双抢上来说了,“我们还想在这里住下去?” 那怎么办?很简单,全体进山去加入游击队。就这么办。当夜在游击队司令部,司令听说活捉了三个日本兵、一个汉奸,缴获了三支步枪、三匹马,都是关小双的功劳,便要好好犒赏他,关小双则“只要一套军服”。一套灰色军衣找来了,关小双立即换上了。然后他把那一套绿袄红裤子弹去了尘土,折叠在一起。关小双换了衣服,走到住那些预备第二天到缝纫厂去的妇女的院子里,找到了自己老婆,把那衣服轻轻地向她膝头一搁,用左臂拢了一下她的肩头,含笑说:“等将来太平了再穿。”(1939年,发表于重庆《文艺月报》,有删减)7.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情节安排严密,符合逻辑。如文中关小双和他老婆互换衣服情节,为后文关小双引诱三个日本兵并协助游击队活捉他们埋下了伏笔。B.小说中的女性都没有姓名,作者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体现在解放前妇女地位低下的社会现实。C.“红裤子”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的情节安排围绕“红裤子”展开,女人躲敌,男人诱敌、杀敌、换装,都与“红裤子”有关。D.作者爱憎分明。如“皇军”和“宣抚”都加了引号,说明他们目的其实是霸占与侵略,具有强烈的讽刺和否定意味。8.小说是如何塑造关小双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小说第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7~9题答案】【答案】7.B8.①通过直接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如关小双和老婆换裤子时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他的果断;给老婆送衣服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表现了他的温情。②通过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塑造人物形象。游击队司令要好好犒赏关小双,他提出“只要一套军服”,加入抗日队伍,体现了他热爱祖国的性格和觉醒意识。③侧面描写:通过次要人物的表现进行烘托。开头鬼子即将来村时,用他老婆的慌乱烘托出他的冷静果断;战胜鬼子时用其他人的激动烘托出他善于思考,反应敏捷。9.①设置悬念,营造紧张氛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推动情节发展,引出下文对“娘儿们一齐换下了红裤子”原因的补叙,使文章意脉连贯,逻辑丝丝入扣。 ③侧面突出日本鬼子的凶残。全村妇女都换下红裤子,只因得知日本鬼子要到村里来,怕受到伤害。【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主要是为了体现在解放前妇女地位低下的社会现实”分析错误。妇女的地位跟小说的主题没有什么关系,不写她们的名字,是指她们是一类形象。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的能力。由原文他“看见老婆还穿着红裤子,呆了一下,就把自己的黑裤子脱下,向她一扔,说:‘你换上!’”简短的语言,简捷的动作,细微的表情,写出了人物的果断、温情,可以概括出通过直接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由文中“我看见他们在村东口追一个红裤子,愈追愈远,追到山里去了,再没见回来”可见关小双在诱敌深入;由文中“大家看见一条红裤子大步跑来,全然不是女人步伐,后面跟来了一大群兵,穿灰军衣的”关小双在带领游击队杀敌;由文中“要好好犒赏他,关小双则‘只要一套军服’”是关小双加入了游击队;由此可见通过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塑造人物形象。由原文“年轻的老婆满肚子惊疑,可是不敢作一声,眼泪汪汪地看着丈夫走出门”,用他老婆的慌乱烘托出他的冷静果断;“被游击队救下的村长感激得直流泪。‘我们还想在这里住下去?’那怎么办?很简单,全体进山去加入游击队”战胜鬼子时用其他人的激动烘托出他善于思考,反应敏捷。由此可见通过次要人物的表现进行烘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语段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小说第一段“安居村一下子黯然失色了:娘儿们一齐换下了红裤子”,不由让人纳闷“为什么黯然失色”“为什么一齐换下红裤子”,由此开头设置悬念,营造紧张氛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下文小说写出了“娘儿们一齐换下了红裤子”的原因,原来是“今天下午忽然听说日本兵沿铁路挨村‘宣抚’,明天安居村老百姓得静候‘皇军’来‘宣抚’”,因此,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敌人来了,妇女们惊慌失措,一齐换下了红裤子,两相对比,侧面突出日本鬼子的凶残,日本兵在中国烧杀抢掠的罪行罄竹难书。 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为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寨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画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子信。帝嘉之,进一秩。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敦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B.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C.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D.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判,官制始于宋朝时期,既是州郡官的副职,以弥补知府管辖不足之处,又有监察作用。B.故事,可以解释为旧事、旧业、先例、典故、花样,本文指旧事、以往的事情。C.缗钱,指以干文结扎成串的铜钱,从汉武帝起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后用来泛指税金。D.长短句,是宋代以后词的别称,词也可以称为“诗余”“曲子词”,《草堂诗余》《易安居士文集》《稼轩长短句》都是词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弃疾仁爱百姓。他在担任知州期间,讨伐起义军,保全百姓,并上疏皇帝,希望皇帝告诚官员仁爱百姓。B.辛弃疾忠于君主。他临危受命筹建飞虎军,修建营垒,招纳士兵,屡次受阻,仍不改其心,最终建成飞虎营栅。C.辛弃疾文武兼备。他不仅能带领军队清扫起义军,身有战功,而且词赋自成一家,文采斐然。D.辛弃疾为人重义。他在伪学被禁止而无人为朱熹送葬时,仍然坚持为好友写祭文,为好友的逝世大哭。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寻知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2)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10~13题答案】【答案】10.A11.D12.B13.(1)不久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相继爆发的农民起义,被辛弃疾全部讨伐平定了。(2)在这时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食的价值自行降低,百姓依靠这些粮食来获得救助。【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进谏的人把辛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作罢,辛弃疾接过来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定期一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违背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聚敛”是原因,“以聚敛”作为“闻”的状语,不需要断开,排除BD。 “期一月”是约定的时间,后面交代事件“飞虎营栅成”,“飞虎营栅”作为“成”的宾语,不能作主语,前面不需要断开,排除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草堂诗余》《易安居士文集》《稼轩长短句》都是词集”说法错误,《易安居士文集》不是词集。是本收集了易安居士诗词作品的文集。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他临危受命筹建飞虎军”错误。结合“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寨栅”分析,皇上下诏命辛弃疾筹建飞虎军,于是他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营垒。“临危受命”指“在危难之时接受任命”,原文不能体现“他临危受命筹建飞虎军”。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寻”,不久;“盗连起湖湘”,正常语序为“盗连起(于)湖湘”,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悉”,全部,全,都;“平”,平定。(2)“樯”,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引申为帆船或帆;“直”,通“值”,价值;“济”,救济,救助。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齐地历城人。乾道四年(1168年),辛弃疾任建康府通判。不久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相继爆发的农民起义,被辛弃疾全部讨伐平定了。他于是上疏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而贪吏迫使他们起义,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起义军的缘由,讲求消弭起义军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定起义的军队。告诚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有违法贪赃者,让各部门尽职尽责,不要只检举告发小官吏以往的过错来应付了事,为自己掩饰过错。”皇上下诏嘉奖他。皇上下诏命辛弃疾筹建飞虎军,于是他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营垒,招纳步 兵二千人,骑兵五百人,侍从在外,战马铁甲齐备。他先用五万缗钱在广西买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屡次阻他,辛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各种费用上万计,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辛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作罢,辛弃疾接过来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定期一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违背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如期落成,辛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才消了气。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他被差遗为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辛弃疾督办赈灾工作。刚一到灾区,辛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借贷钱物,等到他们领命运回籴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在这时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食的价值自行降低,百姓依靠这些粮食来获得救助。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辛弃疾的部属都不答应,辛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米舟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皇帝嘉勉这件事,给辛弃疾进一级俸禄。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止,门生故旧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垂名万世是不朽的。谁说公死,你凛然犹生!”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定风波·重阳苏轼与客携壶上翠微①,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②。【注】①翠微:指山上的小亭。②牛山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而泪流满面:“我怎么舍得这么美好的国都而死呢?”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词人触景生情,表达应趁着这大好的年华、大好的秋光大笑的感慨,也为过渡到下片暗示了一笔。B.“难逢”道出了词人对人生多忧感慨,与下文的“年少”“须插”形成因果照应。C.上片登高赏菊,下片以酒助兴,词人在上下片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形成鲜明对照。D. 词人借用齐景公的典故,但反其意而用之,使生死观的表达更显得超凡脱俗,人生的境界更加高远。15.试从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比较《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和《定风波·重阳》的不同之处。【14~15题答案】【答案】14.C15.①内容:《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写的是在野外偶遇风雨这一生活小事。《定风波·重阳》则主要写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②情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表现了词人虽然身处逆境,仍坚守自我、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定风波·重阳》则表达了词人对世事多艰、人生短暂的无限感慨。③手法:《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主要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从生活小事入手表达人生感悟。《定风波·重阳》主要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重阳所见之景,抒发个人情感。【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明显不同”“鲜明对照”错误。上片描叙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下片写以酒助兴,饮酒抒情。情感并没有明显不同。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定风波·重阳》描叙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下片由即花生情进入到写以酒助兴,饮酒抒情。《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定风波·重阳》以景入情,即景生情。苏轼虽然感叹世事多艰,但是不消沉,不伤感,充分显示了苏轼对世事、人生短暂的恬淡达观的胸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定风波·重阳》借景抒情,上片以景入情,描叙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与客携壶 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开头两句点明“上翠微”的行踪,描绘“江涵秋影”与“雁初飞”的两幅画面。触景生情,便迅速推出“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三句人生箴言。下片由即花生情进入到写以酒助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以小见大,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小石潭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潭中游鱼灵活有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3)公而忘私是历代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正如《康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所说:“______,______。”【16题答案】【答案】①.佁然不动②.俶尔远逝③.佛狸祠下④.一片神鸦社鼓⑤.吾所以为此者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佁”“俶”“祠”“鼓”“私”。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宋代是一个士人阶层不断壮大的时代,人们的文化素质普遍得到提高。两京女性比其它地区的女性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历史的车轮在宋这个节点上变动了轨道,带来了新的变化。宋代教育发达,官学、私学、书院此起彼伏盛极一时,流风所及,女性教育亦______。______,在宋代,女性的文学教育无疑处于边缘状态。这从很多士大夫对女性读书作出的明确限制______。至少在他们看来,女性从事文学阅读或文学教育是______乃至无法原谅的一件事。然而,这种限制和偏见恰恰表明当时女性文学教育的较为普及。宋代女性接受文学教育的原动力是什么呢?宋代女性接受文学教育的原动力不是因为文学修养有时也被看作女性文雅的象征,而是宋代女性有限的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手段。自宋以来,逐渐兴起一种书信往来以诗词唱答的时尚,在文人学士、才子淑女甚至风尘女子中,特别流行。( )。正因如此,女性有了接受文学教育的需要。如苏氏兄妹的戏谑之诗是亲人间的一种交往方式。至于歌妓,也都以能诗词属文而互相竞赛,她们之间以诗词互赠唱和,也与文人士大夫常相酬唱以呈心怀。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蔚然成风不容置疑管中窥豹匪夷所思B.蔚然成风毋庸置疑管中窥豹不可思议C.蔚然大观不容置疑可见一斑匪夷所思D.蔚然大观毋庸置疑可见一斑不可思议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文学修养之所以是宋代女性有限的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手段,有时也被看作女性文雅的象征,是因为它是宋代女性接受文学教育的原动力。B.文学修养是宋代女性有限的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手段,有时也被看作女性文雅的象征,这是宋代女性接受文学教育的原动力。C.宋代女性接受文学教育的原动力是由于文学修养是宋代女性有限的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手段,有时也被看作女性文雅的象征的原因。D.宋代女性接受教育的原动力不是文学修养被视为女性文雅的象征,就是宋代女性有限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手段。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助长了女性学诗、作诗的风气,也让诗词成为女子与文人士子接触交往的桥梁。B.诗词成为女子与文人士子接触交往的桥梁,这助长了女性学诗、作诗的风气。C.诗词成为女子与文人士子接触交往的桥梁,为女性学诗、作诗提供了良好环境。D.这为女性学诗、作诗提供了良好环境,成为女子与文人士子接触交往的桥梁。【17~19题答案】【答案】17.D18.B19.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蔚然成风: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蔚为大观:指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语境讲“女性教育”成为一种流行景象,选用“蔚为大观”。 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语境讲不需要怀疑“女性的文学教育无疑处于边缘状态”,强调“不必”“不需”,选用“毋庸置疑”。管中窥豹: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管孔小而豹子奔跑的速度极快,嘲讽有些人以狭窄而片面的视角以及知识而看不清事实。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语境讲“很多士大夫对女性读书作出的明确限制”中可以推测出整体情况,选用“可见一斑”。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匪夷所思:不是根据常理所能想象到的。不可思议是一个中性词语,而匪夷所思却带有强烈的“超乎正常想象”的感情色彩。较多用于形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大大与意料相反(多为不好)。语境讲很多士大夫的观点,认为“女性从事文学阅读或文学教育是”无法理解的事,强调不可理解,选用“不可思议”。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的错误有:1.逻辑错误,“不是……而是”为选择关系,此处“文学修养有时也被看作女性文雅的象征”“宋代女性有限的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手段”之间应该是并列关系,两种因素都是女性接受教育的原动力;2.结构混乱,“原动力不是因为”句式杂糅,可以改为“原动力是……”或者“是因为……”;3.搭配不当,“是宋代女性有限的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手段”应是文学修养,而不是原动力。A项因果颠倒;C项“由……的原因”搭配错误;D项“不是……就……”表示选择关系,但原文两种因素都是女性接受教育的原动力。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根据上下文可知“诗词成为女子和文人大夫之间的桥梁”,A的逻辑错误,且“助长……风气”多指帮助增长坏的方面,排除A、B。“成为女子与文人士子接触交往的桥梁”的不是某种时尚而是“诗词”,排除D。故选C。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宋代话本与文言小说在叙事行为上差异甚大。一般而言,文言小说重“事”亦重“叙”,讲究结构的谨严周密、情节的跌宕有致和叙述的起承转合;①更加注重故事本身的生动曲折,而不把“叙”作为重点,在谋篇布局的运思、叙事技法的运用上均不及士人小说精致。宋代话本与文言小说在人物塑形和叙事伦理上各有偏好。就士人形象塑造而言,宋文言小说中的士人形象更多悲情色彩,②。这种人物塑形的差异可能与士人与市民的审美心理歧异有关,③,而市民更多以喜为美。文言小说通过士人的悲剧故事和显明的伦理介入,有强烈的劝善惩恶意图;话本偏重叙述士人的喜剧故事、风流故事,虽也有一定的劝惩意识,但伦理介入并不显明,叙事的优先考虑是娱乐性。概言之,宋代文言小说是教重于乐,而宋话本则是乐先于教。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21.文中画线处的句子使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0~21题答案】【答案】20.①宋代话本则“事”重于“叙”②而宋代话本中的士人形象更多喜剧情调③士人更多以悲为美21.①画线句子使用对比手法,通过宋代文言小说和宋代话本的对比,②表现宋代文言小说更侧重教育意义,而宋代话本更侧重娱乐性,③突出了宋代话本与文言小说在人物塑造和叙事伦理上各有侧重的原因。【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解答时一是要考虑整个文段的写作对象;二是要注意文段的叙述层次,即考虑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三是注意特殊词语的提示,比如关联词和代词。第一空:结合前句“宋代话本与文言小说”可知,语段是比较这两种事物的特点,前句已阐述“文言小说”的特点,因此本空应陈述“宋代话本”。再结合后一句“更加注重故事本身 的生动曲折,而不把‘叙’作为重点”可知,此空是阐述“事”和“叙”的关系。即可推断第一空应填“宋代话本则‘事’重于‘叙’”;第二空:本段是阐述“宋代话本与文言小说在人物塑形和叙事伦理上”的区别,前一句阐述了“宋文言小说中的士人形象更多悲情色彩”,因此本空阐述的是“宋文言小说中的士人形象”另一种特点,再结合后一句“而市民更多以喜为美”,即可推断第二空应填“而宋代话本中的士人形象更多喜剧情调”;第三空:前句说“这种人物塑形的差异可能与士人与市民的审美心理歧异有关”,说明后文要阐述的是“士人与市民”的不同审美态度。既然后句出现“而市民更多以喜为美”,说明前文与之对应的应该是“士人”的态度,并且与“以喜为美”应该正相反,即可推断第三空应填“士人更多以悲为美”。【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应明确划线句子哪里做了对比,本句是把宋代文言小说和宋代话本做了对比。然后分析运用对比的效果。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具体再本句中,要找寻各自的侧重点。“宋代文言小说是教重于乐”侧重的是“教”,认为“教”要比“乐”更重要,强调其教育意义;“宋话本则是乐先于教”侧重的是“乐”,认为“乐”要比“教”更重要,强调其娱乐性。而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实际上揭示了宋代话本与文言小说创作时在人物塑造和叙事伦理上不同的原因。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如果人们一直都说你优雅好看,那你一定有一颗美丽的心。——水流进岩石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吴桂君我们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家境清贫,长相普通;有的人穿戴讲究,容貌俊朗。我们可能不能出生就成为“好看”的人,但我们可以选择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好看”的人。那么,如何成为一个“好看”的人?请结合材料和你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题答案】【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句,苏轼的诗意思是我虽然身穿简陋的土布,用粗丝绑发,却满腹诗书,自然气质高华。这句话对于“审美”的评价标准是不能以外在的表现评价美丑,而是应该透过外表,看到一个人因为常读书日积月累养成的脱离低级趣味,高雅、脱俗的气质。材料第二句则阐述了一个人之所以能给人“优雅好看”的印象,其原因最终是出于一颗美丽的心灵。材料第三句则讲述了审美标准的三个进阶,“颜值”是初步、粗浅地审美;“才华”是我们看到的审美的内涵,脱离了低级趣味;而“人品”是对一个人的价值评判,实质核心应当回归到一个人的精神品质上。而引语中以“我们可能不能出生就成为‘好看’的人,但我们可以选择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好看’的人”这一前提,提出了“如何成为‘好看’的人?”这一写作任务。对此,写作时应当结合材料,首先对怎样才是一个“好看”的人给出界定——不管外表光鲜还是粗陋,一个拥有广博的知识、高雅脱俗的气质、善良的品格的人,才是真正好看的人。因此,我们唯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多读书、多思考,使自己脱离低级趣味,才能拥有“好看”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应该拥有一颗真诚、善良、美丽的心灵。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好看的人。立意:1.用“腹有诗书气自华”装点我们的“好看”。2.想要好看,从日行一好事做起。3.让自己成为真诚善良的好看之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14 03:12:01 页数:21
价格:¥2 大小:43.8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