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度上期高中2021级期中联考生物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杂交育种作为操作性强的育种方法已经为人类造福多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杂交育种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B.杂交育种是获得新品种的方法C.杂交育种在动物中不适用D.杂交育种是改良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常规方法2.利用基因型为AAbb和基因型为aaBB的番茄作为亲本培育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正确且最优的操作是A.杂交→F1自交→F2中选出表现型符合的植株连续自交→获得目的植株B.杂交→F1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目的植株C.杂交→F1即为目的植株D.杂交→F1自交→F2中选出目的植株3.小黑麦的育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R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B.将普通小麦的花粉粒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三倍体高度不育C.杂种三高度不育的原因是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D.拟二粒小麦和滔氏麦草可以杂交产生杂种二,所以他们是同一物种4.自从人类开始种植作物和饲养动物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品种的改良,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均可产生新基因B.杂交育种主要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的自由组合 C.利用高产感病和低产抗病小麦杂交可获得高产早熟的小麦品种D.用奔跑速度快、耐力持久的种马交配,所生小马一定跑得快且耐力持久5.辐射处理后的“黑农五号”大豆的产量高,含油量也比原来的品种提高了2.5%,下列与“黑农五号”大豆育种原理相同的是A.经过紫外线照射的高产青霉菌株B.产量为7500kg/hm2的杂交水稻C.杂交选育出的泌乳期可达305天的中国荷斯坦牛D.抗棉铃虫的抗虫棉6.航天育种是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育种方法,这种方法培育出的农作物具有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进入太空的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实质上是基因碱基对的替换B.进入太空后生物的细胞都会发生基因突变C.进入太空的农作物一定会产生预期的优良变异D.去过太空的种子经人工选择后会淘汰掉大部分变异类型7.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将一种生物的性状移植到另一种生物身上,该技术A.仅需要“基因的剪刀”和“基因的针线”两种最基本的工具B.是在DNA上进行的分子水平的设计施工C.能将切割下来的目的基因直接导入受体细胞D.可以用同一种限制酶识别各种核苷酸序列8.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分别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水解和形成B.在受体细胞中检测到目的基因说明操作成功C.基因工程中唯一可以使用的运载体是质粒D.不同限制酶切割DNA分子后产生的黏性末端一定不同9.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杂交育种都必须通过连续自交才能获得纯合子B.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C.通过物理或化学诱变一定可以获得需要的新性状D.基因工程和杂交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10.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杂合植株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植株的比例逐代增加B.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全新品种的作物C.诱变育种可以定向改变生物性状D.单倍体育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当今农业生产中11.现在常利用可遗传变异原理进行育种,如图是某一年生农作物的几种育种思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②→③→④是杂交育种,该过程第二年即可得到适用于生产的种子B.②→⑤过程是多倍体育种,一般只用于植物 C.②→⑥→⑦是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①→⑧的育种过程可以产生新基因,进而出现新性状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马克认为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存斗争都是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C.拉马克科学地论证了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D.用达尔文的观点来看,鹿颈的变异是朝着有利于其生存的方向发展1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许多科学家的探索发现中不断地发展完善。下列关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B.拉马克认为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C.自然选择学说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生物大爆发现象D.自然选择学说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4.对某校学生进行遗传调查时发现:某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aa占5%,携带者Aa占10%。该校学生中a基因的频率约为A.10%B.20%C.15%D.7.5%15.贵州毕节的“百里杜鹃”是国家级5A级景区,其杜鹃花品种有41种,占世界杜鹃花种属5个亚属的全部。经过人工培育,可以错季开放,将“花期游”变“四季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杜鹃花在人工培育过程中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B.人工选择一定可以提高杜鹃花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C.人工培育的杜鹃花与野生杜鹃花存在DNA序列的同源性D.3月开花和8月开花的杜鹃花是相同的物种16.海水稻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具有抗盐碱、耐淹等优势。第一株野生海水稻发现于1986年的湛江海边,袁隆平团队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筛选出天然抗盐、抗碱、抗病基因,通过常规育种技术成功培育出高产的海水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野生海水稻的出现表明其原有的基因库发生了改变B.盐碱地的土壤环境导致了抗性基因的出现C.人工筛选过程使水稻朝着抗盐、抗碱、抗病的方向进化D.利用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海水稻改变了其基因型频率17.几十年来,随着除草剂的持续使用,其功效已经逐渐减弱。最新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双子叶植物的除草性较强,从而揭示了新的除草剂作用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变异决定了杂草种群的进化方向B.产生抗药性的杂草与原来的杂草是不同的物种C.没有产生抗药性的杂草没有进化D.产生抗药性的杂草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18.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B.生物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长期的地理隔离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19.食虫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捕食夜行性昆虫,很多昆虫进化出超声波听觉及相应的行为反应,防御回声定位蝙蝠的捕食。如灯蛾科的一些物种对极高强度的蝙蝠超声波信号释放出强烈的超声波“滴答”声,削弱蝙蝠的回声定位能力。针对某些具有听觉防御能力的昆虫,蝙蝠进化为使用具有不可探测性的低频或高频回声定位信号探测识别猎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蝙蝠的特征决定被捕食的昆虫的变异方向B.释放强烈的超声波“滴答”声是昆虫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昆虫的超声波听觉会因逃避捕食越来越强D.食虫蝙蝠与被捕食的昆虫是共同进化的关系2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种群多样性D.物种中不同表现型个体的存在体现了基因多样性21.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中含有的成分是A.葡萄糖载体B.呼吸酶C.抗体D.淀粉22.关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中蛋白质的含量比乙中的低B.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直接排到甲中C.血红蛋白、尿素氮和葡萄糖等物质存在于甲中D.乙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神经递质和氨基酸23.关于人体的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的pH会因为肌细胞产生的乳酸而显著降低B.体内细胞生活在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的液体环境中C.人体血浆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Na+和Cl−的浓度D.正常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是保持不变的24.如图是人体的部分组织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液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B.当代谢异常造成①处堵塞时,会导致组织水肿C.图中所有液体的渗透压基本一致,但不能相互转化D.③大部分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进入淋巴25.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加入酸或碱后生物材料的pH不会出现明显变化B.实验说明生物材料含有缓冲物质,能维持pH的稳定C.HCl有腐蚀性,应避免它与皮肤和眼睛接触,也不要入口D.实验过程中,缓冲液的pH变化与自来水相同26.下图是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模式图。图中的“●”代表甘氨酸(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甘氨酸从①释放到②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B.③处接受甘氨酸后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C.甘氨酸与③上的受体结合,会引发膜电位的变化D.结构③可以发生膜电位变化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7.下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局部电流的刺激会使C区域的膜电位从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B.在反射活动中,兴奋传导的方向为B→A和B→CC.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D.从B区域膜电位转变为C区域膜电位,与K+外流有关28.图A中甲、乙表示放置在蛙的坐骨神经上的两个电流表,图B表示该段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要测量静息电位,可以选择电流表甲B.刺激图A的①处,电流表乙的指针可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图B中bc段表示Na+通过协助扩散从膜内外流D.若提高膜外K+浓度,可使图中a点下移29.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能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毒品可卡因会使脑区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下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蛋白后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多巴胺从突触前膜释放后与突触后膜结合并进入突触后神经元B.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与多巴胺结合后,会使其Na+通道打开C.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多巴胺转运蛋白重新运回突触小体内D.多巴胺的重摄取会被可卡因阻碍,导致有关中枢持续兴奋30.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包括离子通道蛋白和水通道蛋白等,它们没有ATP酶活性。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与水通道蛋白有关;离子通道蛋白平时处于关闭状态,仅在特定刺激下才会打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可能是使靶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打开B.通道蛋白在运输物质的过程中会使细胞内ADP和Pi含量升高 C.神经纤维膜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是Na+通道开放,Na+顺浓度梯度流出细胞D.离子通道蛋白和水通道蛋白的空间结构是相同的31.下列关于下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c为性腺,则c分泌的激素可以作用于a和bB.a→d→b→e→c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记忆细胞,c表示浆细胞,则该过程表示二次免疫D.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兴奋从a传递到c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32.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重摄取或被酶降解,可以用药物X抑制乙酰胆碱的重摄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会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B.突触中信号的传递通过神经冲动的形式完成C.药物X可以破坏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而发挥作用D.突触前膜可以重摄取乙酰胆碱,说明兴奋可以传回突触前膜33.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分子可以定向运送到靶器官、靶细胞,作用完后随即失活B.长期服用性激素的人,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较正常人更低C.饮食中长期缺碘可能会导致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D.若某人的胰岛素受体受损,则不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34.秋季气候反复无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下降,若未及时添加衣物,人体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不会改变B.气温下降,肾上腺素会调节骨骼肌战栗引起人体产热增加C.人体感受寒冷刺激的部位是下丘脑D.寒冷环境中,若人体摄入的水量不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减少35.图1是某人运动过程中血糖浓度的变化,图2表示人体内血糖的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上表现为协同作用B.图1中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机体运动消耗大量能量C.图2中的甲、乙分别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D.血糖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36.下图是某种鸟类在繁殖季节时的激素调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鸟类在繁殖季节分泌激素A是通过体液调节完成的B.在鸟类非繁殖季节,激素B的分泌量明显减少C.激素A与激素C的化学本质是一样的,二者作用的靶细胞也可能相同D.激素C分泌过多会导致激素A分泌减少,它们属于拮抗关系37.下列有关体液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B.激素发挥完作用后被立即灭活C.激素可以直接参与细胞代谢来调节生命活动D.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少,作用效果显著38.我国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以来,一直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通过直接与病毒密切接触来消灭它B.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C.人体内已经衰老的细胞的清除过程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D.不可以使用新冠病毒康复者的血清来治疗该病的危重症患者39.下列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是A.T细胞B.B细胞C.效应T细胞D.浆细胞40.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酶体等B.免疫细胞中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等C.自身免疫病是人体的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与感染病原体无关D.HIV主要侵入并破坏人体的T细胞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41.(10分)下图中的甲、乙表示水稻的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________(填序号)为基因工程育种,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处理的有________(填序号)。(2)⑤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由于其具有________,所以需要处理大量的种子,其优点在于________。(3)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获得AAbb植株,需要通过连续自交,此育种方法需要从F2开始筛选的原因是________。(4)③为________,出现Ab的概率为________。42.(10分)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是说明通过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的著名实例。这些地雀的祖先属于同一个物种,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到不同的岛屿上。由于各个岛上的地雀种群被海洋隔开,这样,不同的种群就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而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因此,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会发生不同的变 化。由于各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在一个种群中,某些基因被保留下来,在另一个种群中,被保留下来的可能是另一些基因。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地雀,就成了不同的物种。(1)“物种”是指________。(2)从资料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3)“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是因为________。由共同的祖先进化出13个不同的物种,即岛上的食物和栖息环境对个体的表现型起了________作用。(4)在岛上,吃昆虫的鸟是抓捕型喙,吃种子的鸟是碾压型喙,这说明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________。43.(10分)下图为人体肝脏组织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________(填标号)可以组成人体的细胞外液。①与②相比较氧气浓度更低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2)尿素氮是细胞代谢的产物,与a端相比,b端尿素氮的含量________。(3)若肾脏出现炎症,会导致________(填标号)中的________降低,使________(填标号)中的水分增多,引发组织水肿;若因过敏反应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组织液渗透压将________,引起组织水肿。(4)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被运输到血浆中至少需要穿过________层磷脂分子层。44.(10分)如图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A(受体兼Na+通道),通道打开,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B(另一受体)时,C(Ca2+通道)打开,肌质网中Ca2+释放,引起肌肉收缩。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填结构名称)组成部分。(2)ACh的释放是因为细胞膜具有________。小分子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选择图示方式,其意义在于________。(3)Na+由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其运输方式是________。当ACh作用于A时,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4)兴奋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传递是单向的,是因为________。(5)成年人在医院做尿检时,在没有尿意的情况下也能排出尿液,这说明排尿反射的相关神经中枢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45.(10分)人和高等动物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主要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其中下丘脑和垂体 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图是部分激素分泌的示意图,包括①~⑤五个过程,a、b、c代表人体内不同的激素。回答下列问题。(1)夏季,高温刺激人体皮肤里的________,使其产生兴奋,经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中的________中枢,引起人体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稳定,兴奋传至________产生热的感觉;在此过程中正常人体的产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①~⑤中属于反馈调节的是________。(2)中午吃完饭后血糖浓度上升,使________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引起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3)当饮食过咸时,下丘脑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________,减少尿量,调节血浆渗透压。(4)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通过________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________。46.(10分)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特异性免疫过程,图乙为某一免疫过程示意图,X表示抗原,数字序号表示过程,m、n表示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填图中字母)。(2)图甲中③⑤⑥表示的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图乙表示的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3)利用特异性免疫反应原理,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的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能________。(4)某患儿被确诊为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缺少的免疫功能是________。(5)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证明注射过相关疫苗的大白鼠对病毒α具有抵抗能力:①选取生理状况、年龄和体重相同的健康大白鼠若干只,均分为两组;②甲组每只注射________,乙组每只注射等量的疫苗制剂;③一段时间后,给两组大白鼠注射________;④检测两组大白鼠体内的抗体水平,预期结果是________。 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度上期高中2021级期中联考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CDCBA6~10:DBADA11~15:AABAC16~20:BDBDC21~25:CDBCD26~30:CBBAA31~35:DAADC36~40:BCBD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以下为参考答案,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41.(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⑧④⑦(2)基因突变不定向性可以提高突变率,获得新性状(2分)(3)F2才开始发生性状分离(2分)(4)花药离体培养1/442.(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2分)(2)种群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3分,一点1分)(3)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2分)选择(4)共同进化43.(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①②④②血浆中的O2经自由扩散跨过血管壁细胞膜进入组织液(2分)(2)较高(3)①渗透压(或“蛋白质含量”)②增高(4)1044.(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效应器(2)一定的流动性能短时间内使神经递质大量释放,从而有效实现神经兴奋的快速传递(2分)(3)协助扩散正电位变为负电位(4)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或“骨骼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2分)(5)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高级中枢的调控(2分)45.(10分,每空1分)(1)温觉感受器体温调节大脑皮层等于④⑤(2)胰岛B神经—体液(3)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4)血液(或“体液”)几乎体内所有的细胞46.(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f、Y(2)体液细胞(3)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2分)(4)细胞免疫和部分体液免疫(2分)(5)一定量生理盐水等量且适量的病毒α乙组大白鼠体内的抗体水平高于甲组 部分解析:1.C【解析】杂交育种在动植物中都可用。如小麦、水稻的高产矮秆品种,荷斯坦—弗里生牛与黄牛杂交出的高产中国荷斯坦牛,C错误。2.D【解析】B为单倍体育种,具有操作技术复杂、成本高的特点,不是最优选择。A、B、D为杂交育种,通过亲本AAbb和aaBB杂交,F1为AaBb,不是所需的目的植株,需要再自交,得到的F2中就有符合aabb表现型的植株,故不需要连续自交就能直接从F2中选出目的植株,A、B错误,D正确。3.C【解析】此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普通小麦的花粉粒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B错误;杂种三的染色体组成为ABDR,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C正确;拟二粒小麦和滔氏麦草可以杂交产生杂种二,但杂种二的染色体组成为ABD,无同源染色体,不可育,故不是同一物种,D错误。4.B【解析】杂交育种的原理为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为基因突变,只有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型,A错误,B正确;高产感病和低产抗病小麦杂交,没有提及到早熟/晚熟这一性状,C错误;用奔跑速度快、耐力持久的种马交配,如果亲本为杂合子,则所生小马不一定能继承双亲的优良性状,D错误。5.A【解析】“黑农五号”大豆和高产青霉菌株是通过诱变育种得到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中国荷斯坦牛和杂交水稻是通过杂交育种得到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抗棉铃虫的抗虫棉是通过基因工程得到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6.D【解析】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A错误;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故细胞不会都发生突变,B错误;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导致新性状不一定是优良变异,C错误。7.B【解析】基因工程是在DNA上进行的分子水平的设计施工,需要专门的工具,“基因的剪刀”、“基因的针线”和“基因的运载体”是最基本的工具,A错误,B正确;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切割出来的DNA分子需要与运载体结合,由运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C、D错误。8.A【解析】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A正确;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或生物出现相应性状才说明操作成功,B错误;运载体除了质粒外,还可使用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C错误;如果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切割后产生的切口相同,则其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D错误。9.D【解析】若是培育双隐性个体,则出现即为纯合子,不一定需要连续自交,A错误;单倍体育种一般处理幼苗,多倍体育种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B错误;诱变育种具有不定向性,故不一定可以获得需要的新性状,C错误;基因工程和杂交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D正确。10.A【解析】杂合植株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植株的比例逐代增加,A正确;花药离体培养不能出 现新品种,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B错误;诱变育种不能定向改变生物性状,C错误;单倍体育种技术含量高,操作复杂,还没有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D错误。11.A【解析】杂交育种可以将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但是育种年限较长,得到AAdd的种子需要连续自交,第二年无法得到,A错误。12.A【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存斗争是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B错误;拉马克的进化理论大都属于主观推测,缺乏科学论据的支持,C错误;用达尔文的观点,鹿过度繁殖,由于存在变异,脖子有长有短,而资源有限,慢慢的只有长脖子的鹿才能获得食物,短脖子的鹿缺少食物被淘汰,长脖子的鹿将这种变异遗传给后代,逐渐进化成现在的长颈鹿,D错误。13.B【解析】拉马克认为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B错误。14.A【解析】就A与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a基因有5%+10%÷2=10%。15.C【解析】杜鹃花在人工培育过程中基因发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人工选择可以改变杜鹃花种群的基因频率,能够选择人们需要的个体,但并不一定能提高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B错误;因为人工培育的杜鹃花起源于野生杜鹃花,故存在DNA序列的同源性,C正确;3月开花和8月开花的杜鹃花由于花期不同,无法相互传粉,共同产生后代,故不是相同的物种,D错误。16.B【解析】盐碱地的土壤起自然选择的作用,抗性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B错误。17.D【解析】自然选择决定了杂草种群的进化方向,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B错误;抗药性从无到有,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D正确。18.B【解析】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如低温使植物染色体加倍,A错误;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进化,生物进化不一定代表新物种形成,而新物种的形成需要产生生殖隔离,B正确;长期的地理隔离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C正确;生殖隔离指不能交配,即使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D错误。19.D【解析】生物的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与环境无关,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B错误;昆虫的超声波听觉变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20.C【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1.C【解析】A位于细胞膜上,B位于细胞内,A、B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物质,可存在于组织液、血浆中,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C正确;淀粉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D错误。22.D【解析】与甲所示的血浆相比,乙所示的组织液蛋白质浓度较低,A错误;细胞代谢废物经细 胞膜直接进入乙所示的组织液中,B错误;血浆中不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C错误;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O2属于细胞的代谢废物,需要排到内环境中,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含有组织液,氨基酸属于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乙所示的组织液中,可能有CO2、神经递质和氨基酸,D正确。23.B【解析】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不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A错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B正确;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C错误;正常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而不是保持不变的,D错误。24.C【解析】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A正确;淋巴管堵塞会影响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水肿,B正确;淋巴、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渗透压接近,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C错误;组织液大部分流入血浆,小部分进入淋巴,D正确。25.D【解析】由于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物质,在加入酸或碱后的pH变化不会很明显,A、B正确;HCl有腐蚀性,应避免它与皮肤和眼睛接触,以免腐蚀皮肤或眼睛,C正确;与自来水相比,缓冲液的pH变化较慢,D错误。26.C【解析】甘氨酸是神经递质,存在于神经元的突触小泡内,通过胞吐的形式由①突触前膜释放,A错误;③处应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B错误;甘氨酸经扩散通过②突触间隙,与③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C正确;结构③的膜电位变化时,会引起相关的跨膜运输,所以与其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错误。27.B【解析】局部电流的刺激会使相邻未兴奋部位产生兴奋,实现了兴奋的传导,A正确;兴奋在反射活动中单向传递,B错误;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C正确;根据分析可知:B为兴奋区,C为未兴奋区,兴奋部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时K+外流,所以其过程与K+外流有关,D正确。28.B【解析】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表示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测量时需要把电流表的两个电极一个接在膜内一个接在膜外,而电流表甲电极都在膜外,测量的不是静息电位,A错误;刺激图A中的①处,兴奋不能同时到达甲、乙两个电流表,两表的两个电极均依次兴奋,都会发生两次偏转,B正确;图B中bc段为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由K+外流引起,该过程为协助扩散,C错误;若提高膜外K+浓度,会使膜内外K+浓度差变小,可使a点上移,D错误。29.A【解析】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方式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但不会进入突触后神经元,A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多巴胺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产生动作电位,故其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对Na+的通透性增强,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多巴胺发挥作用后被多巴胺转运蛋白回收到突触小体,C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可卡因与突触前膜上多巴胺转运蛋白结合后,多巴胺的转运速率明显减小,可见可卡因阻碍了多巴胺被回收到突触小体,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使有关中枢持续兴奋,D正确。30.A【解析】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能会使靶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开启,进而促进水的重吸收,A正确;通过题干信息可知,物质通过通道蛋白的过程不需要消 耗ATP,故不会导致细胞内ADP和Pi含量升高,B错误;神经纤维膜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是K+通道开放,K+顺浓度梯度流出细胞,C错误;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的功能不同,二者的空间结构存在差异,D错误。31.D【解析】若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c为性腺、则b为垂体,d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e为促性腺激素,c分泌的性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和b具有抑制作用,A正确;如果该图中a为感受器,b为神经中枢,则c为效应器,d、e分别表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正确;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记忆细胞,c为浆细胞,则该过程可以表示二次免疫,C正确;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是通过神经递质的方式进行传导的,并且在突触上发生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错误。32.A【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可引发动作电位,A正确;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传递是通过化学信号的形式进行的,B错误;结合题意可知,药物X的作用主要是抑制乙酰胆碱的重摄取,而重摄取的部位是突触前膜,故药物X作用于突触前膜,C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错误。33.A【解析】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不会定向运输至特定器官,A错误;长期服用性激素的人体内性激素含量较高,由于存在负反馈调节,会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较正常人低一些,B正确;饮食中长期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所以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升高,C正确;若某人的胰岛素受体受损就无法识别胰岛素,不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D正确。34.D【解析】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浓度,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协同增加产热,A错误;气温下降,下丘脑的神经中枢通过神经调节使骨骼肌战栗,B错误;寒冷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的刺激,C错误;寒冷环境中,体内失水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D正确。35.C【解析】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上表现为协同作用,A正确;由图可知,开始运动后,机体消耗的能量增加,从而使消耗的葡萄糖的量大于肝糖原等形成的葡萄糖的量,故而使血糖浓度下降,B正确;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降低,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反,所以图2中的甲乙分别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C错误;分析图可以看出血糖平衡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有关,也与神经调节有关,所以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D正确。36.B【解析】在繁殖季节,适宜的日照时间通过神经调节不断引发激素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鸟类的繁殖行为,A错误;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在非繁殖季节,激素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减少,故激素B的分泌量会明显减少,B正确;激素A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化学本质是多肽,激素C为性激素,化学本质是固醇,它们都可以作用于垂体,C错误;激素C分泌增加将导致激素A分泌减少,存在负反馈调节,两者不是拮抗关系,D错误。37.C【解析】激素作为一种信息分子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C错误。38.B【解析】效应T细胞通过直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来裂解靶细胞释放抗原,A错误;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B正确;身体清除体内已经衰老的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C错误;可以使用新冠病毒康复者的血清来治疗该病的危重症患者, D错误。39.D【解析】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不符合题意;B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不符合题意;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能使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裂解,C不符合题意;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只能合成并分泌抗体,D符合题意。40.D【解析】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等,A错误;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B错误;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可能是由于某种病原体入侵引起的,C错误;HIV主要侵入并破坏人体的T细胞,D正确。43.【解析】图示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②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1)内环境是由图中的①血浆、②组织液和④淋巴等组成的。由于血浆中的O2经自由扩散(从高浓度扩散到低浓度)跨过血管壁细胞膜进入组织液,因此②部位的氧气浓度低于①部位。(2)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氮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被运输到肾脏,因此相对a端,b端尿素氮的含量增加。(3)若肾脏出现炎症,会导致血浆的渗透压降低,使水分滞留在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水肿;若因过敏反应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外渗,将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增高,引起组织水肿。(4)组织细胞的二氧化碳是在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基质产生的,到达血浆中依次要经过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外膜、组织细胞膜、进入毛细血管壁细胞、出毛细血管壁细胞,共计5层生物膜,一层生物膜由两层磷脂分子层组成,所以一共为10层磷脂分子层。44.【解析】反射的形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1)神经—骨骼肌接头类似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部分。(2)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即轴突末端释放ACh的过程是通过胞吐作用实现的,该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完成,即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神经递质尽管是小分子物质,但仍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其意义在于能短时间内使神经递质大量释放,从而有效实现神经兴奋的快速传递。(3)ACh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没有进入细胞内,因此在骨骼肌细胞内不能检测到ACh,骨骼肌膜相当于突触后膜,接受递质的信号后,Na+会大量内流,骨骼肌膜外的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4)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故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5)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低级中枢,但人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可以控制低级中枢。45.【解析】 (1)高温刺激人体皮肤里的温觉感受器,使其产生兴奋,经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人体散热增加,维持体温稳定,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热的感觉;在此过程中正常人体的体温是平衡的,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是TSH(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b的分泌量受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这两种激素间的作用关系为拮抗作用,①~⑤过程中属于反馈调节的是④和⑤,且为负反馈调节。(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3)饮食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该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4)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或体液)运输到全身,作用于几乎体内所有的细胞。46.【解析】图甲表示特异性免疫过程,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其中a表示T细胞、b表示吞噬细胞、c表示B细胞,d表示浆细胞、e表示效应T细胞、f表示淋巴因子、k表示记忆细胞、Y表示抗体;m表示胸腺,n表示骨髓。图乙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图中A表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B表示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A→B表示细胞免疫的反应阶段。(1)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等,图甲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f(淋巴因子)、Y(抗体)。(2)图甲中③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k,⑤表示浆细胞产生抗体,⑥表示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因此③⑤⑥表示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图乙表示细胞免疫。(3)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图甲中的k是记忆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相应的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4)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胸腺先天性缺失,则细胞免疫不能完成,仅有部分的体液免疫功能。(5)实验目的是检测已注射相关疫苗的小白鼠对病毒α是否具有免疫能力,因此应设置两组实验,一组为实验组,注射适量疫苗,另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给两组小白鼠注射病毒,观察体内的抗体水平。实验设计为:选取生理状况、年龄和体重相同的健康大白鼠若干只,均分为两组;甲组每只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乙组每只注射等量的疫苗制剂;一段时间后,给两组小白鼠注射等量且适量的病毒。由于注射过疫苗的个体再次接触到抗原时会引发二次免疫,二次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数量多且速度快,因此检测两组小白鼠体内相应的抗体水平,预期结果是乙组小白鼠体内的抗体水平高于甲组。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2-12 11:51:15 页数:17
价格:¥2 大小:4.01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