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有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有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度上期高中2021级期中联考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李杜风格,论者纷纭,而以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沧浪诗话·诗评》)。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前人说李诗万景皆虚,杜诗万景皆实,固然未必十分确切,但从意象的虚实上看,的确可以看出李杜风格的不同。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致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用一些表面看来互相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拼接成具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像“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杜甫虽然也有夸张的手法,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给人以逼真之感。杜甫的一些记游诗,如《铁堂峡》《盐井》《泥工山》等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杜甫曾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夸赞画家王宰,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杜甫自己的诗也是如此。杜甫有些诗是从身边琐事中引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还有些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细节穿插起来。《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大处着眼,何等悲壮!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改从小处落笔,又是何等细腻!又如《北征》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整个国家的变化。在纵论国家大事之中,插入一段关于儿女衣着的细节描写,用这个真实的细节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写安史之乱的古体诗,但虚实的处理不同。《古风》大半是写游仙,最后四句才写到安史之乱,也似乎不甚着力,但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诗人的忧虑和悲愤也流落在字里行间。《悲陈陶》则围绕着陈陶战役,官军、安史军和长安人民三个方面都写到了,犹如用诗写成的通讯报道,真实而深挚,是典型的沉郁之作。李白写诗往往在虚处用力,虚中见实。杜甫写诗则在实处用力,实中有虚。在虚处用力,妙在烘托,虚写好了,实可以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不粘不滞,显得飘逸。在实处用 力,妙在刻画,在深入的刻画之中见出气魄,意象不浮不泛,显得沉郁。(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杜风格分别为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两人在诗歌创作中具体意象的运用上的不同。B.李白诗歌以超越现实和互相没有逻辑的意象,于广阔的时空甚至虚拟之境中驰骋想象,具有强烈艺术效果。C.杜甫诗歌往往于实处用力,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问题上,小中见大,细腻之中不乏家国情怀。D.李白写诗往往在虚处用力,虚中见实,用大胆的夸张与精妙的刻画,为读者展现了不粘不滞的意象和飘逸之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以前人对李杜风格的评论和作者的评析为引子,为后文展开论述张本。B.文章多处将李杜风格进行对比,很好地突出了两种不同诗歌风格的特质和魅力。C.第二段采用了引用论证论述李杜诗的夸张,有力地证明了两者夸张效果的不同。D.文章末段巧妙照应首段的“未必十分确切”,辩证地阐述了李杜诗虚实的问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李杜诗中都有夸张,但是杜诗的夸张偏于写实,给人以逼真之感,更具有艺术感染力。B.杜诗多取材于现实,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之景,既有大处着眼,又有小处落笔,借此表现内心情感的波澜。C.《北征》一诗既有对当时重大的社会政治生活的纵论,又穿插有对儿女衣着的细节刻画。D.李杜均有反映战争之诗,如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但在虚实的处理上各有不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记者:《红楼梦》是一部经典小说,它被置放在一个非常高的地位,甚至与民族的文化自信联系在一起,您认为呢?张庆善: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的名字,就是一个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对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力有着重要作用。曹雪芹与《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世界文学史上,《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共同矗立在世界文学的顶峰。记者:今天的年轻人,应从什么价值角度来读《红楼梦》?张庆善:我认为欣赏、审美、感悟,是年轻人阅读《红楼梦》的主要追求。首先要把《红楼梦》当成一部文学作品阅读,而不要总是去猎奇、猜测是不是映射当时的政治,甚至将其当成了“清宫秘史”,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其次,对当代读者来讲,伟大文学经典给予你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即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阅读《红楼梦》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情世故的认识,可以提高你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摘编自《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谈〈红楼梦〉:一幅完备的社会历史画卷》)材料二:今日“文化自信”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文化自信的底气尽管来自多方面,但不可否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来源。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红楼梦》在推动文化自信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如何让《红楼梦》这部古代作品融入当代读者中,从而激活经典呢?首先,使《红楼梦》“融进去”,为文化自信注入活力。所谓“融进去”,就是让《红楼梦》这部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融进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融入当代社会中去,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呼吁和顶层设计的层面。《红楼梦》是了解封建社会、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子,通过对《红楼梦》的阅读和学习,可以让读者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看清历史的沧桑与人间的正道。要将《红楼梦》融入人们的生活,把阅读、学习、领悟《红楼梦》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其次,让《红楼梦》“活起来”,为文化自信厚植底蕴。所谓“活起来”,就是重拾红学经典,深入挖掘《红楼梦》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自信厚植底蕴。习近平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加强对《红楼梦》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普及,让这部经典“活起来”,通过对《红楼梦》的研究增加对其他传统文化的了解,建立起既有中国特色又适应新时代特点的文化体系,这定将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此外,让《红楼梦》“走出去”,为文化自信增添底气。所谓“走出去”,就是让《红楼梦》在海外广泛传播,被越来越多的他国人民所喜爱、肯定和认同。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过程中,伟大的文学经典尤其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不能缺席。在2017年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开幕词中,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谈道:“伟大的文学经典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打开了《红楼梦》艺术的大门,你就会进一步了解中国、读懂中国。因此,《红楼梦》及其红学不仅应该而且一定会成为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摘编自李响《文化自信视域下的〈红楼梦〉当代价值思考及传播策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庆善认为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的名字象征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可以大大增强民族的自信力。B.张庆善认为要把《红楼梦》当成一部文学作品阅读,而不能猎奇、猜测它是不是当时政治的映射。C.加强深入研究并普及《红楼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适应新时代特点的文化体系,必将有益于坚定文化自信。D.张庆善认为《红楼梦》会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只要打开了《红楼梦》艺术的大门,就会进一步了解、读懂中国。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庆善认为当今的年轻人应从文学价值、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角度阅读《红楼梦》,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B.激活《红楼梦》这部经典,不是停留在理论呼吁和顶层设计的层面,而是要让它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和当代社会中。C.深挖《红楼梦》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自信厚植底蕴,符合习近平强调的让 “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D.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过程中,《红楼梦》绝不能缺席,它是我们民族的自豪,应该成为一个“文化使者”。6.《红楼梦》在当今有什么意义?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文本一:齐老太太冯骥才齐老太太有滋有味地住在西城一个小院里。老头死了后,就一个念想——家别散了。她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闺女。闺女老三没出嫁,两儿子老大老二虽然都成了家,但还全住在家里,守着老娘。老娘心里一幅幅画。一家人在这院子里春天栽花种草,夏天纳凉说话,秋天举竿打枣,冬天扫雪堆人。平时全家围着摆在堂屋正中一张方桌,一日三餐,虽无山珍海味,却有荤有素,有饭同吃,有福同享。闲时老太太叫来老三和两房儿媳妇陪她打打牌。孙男娣女们在院里玩耍。齐家人全都本分平和,彼此没斗过气、拌过嘴、红过脸。老太太说自己活在天堂里。可等到将来哪一天自己上了西天,想这个家,怎么办呢?说到这儿就掉眼泪了。打牌是老太太平生一大好。可是她七十岁后,打多了便要歇一会儿。几个孩子便在堂屋一角,给她支了一张软榻,她累了,就倚在榻上伸伸胳膊腿儿,有了精神招呼闺女媳妇接着再来。反正全家人对老太太一呼百应,只顺不呛,每天最后一把牌都要叫老太太胡。齐老太太的两房媳妇人都不错。平时都在家中料理杂事,一人一天轮流做全家的饭菜,还一起伺候婆婆,陪着玩牌。玩牌对谁都是乐事,一边玩,一边说闲话、吃零嘴、喝茶;玩牌不玩钱没劲,可这家人的钱都不多,赢输也不过三五个铜子儿,大半都“输”给了老太太。玩牌时,二儿媳特别,总把手上一个金戒指摘下来,放在一块手帕上,她怕洗牌时总磨这戒指。她是穷人家的闺女,这金戒指是她当年最金贵的陪嫁。天天打牌,这戒指天天放在她右手一边。可是一天,她抽空去灌暖瓶回来时,忽然“哟”一声,戒指没了。她找,别人帮她找,桌上地下找,一遍遍找,居然就找不着了。老太太说:“甭急,自己家还会丢东西,细找找。”二儿媳就这一件宝贝,丢了自然心急,还有火,忍不住冒出一句:“就出去灌水这一眨眼的功夫,光天化日的怎么会没,除非闹鬼了。”大儿媳有点沉不住气,说:“哎哟二妹,我挨着你,你说闹鬼,可别是说我拿的。”二儿媳说:“你干嘛往你身上揽,我能说谁?只能怪我不该把这么值钱的东西撂在桌上。”话再说下去,就会呛起来。齐家从来没过这种事,最坐不住的是老太太。她脸色像张纸,忽然双手把桌子一推,这么大年纪,居然推出半尺远。她大声说:“现在谁也别出屋,你们给我翻箱倒柜地找,相互别客气,搜身!我不信找不出来。我不信我齐家——关着大门会丢东西!”老太太头一遭发火!大伙乖乖地按照老太太的话做。把屋里从明面到暗处,再到犄角旮旯,每一寸地界全都细细找过,连老太太歇身的软榻也拉出来,翻一个儿。姑嫂相互之间,头一次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搜身。那一瞬,齐老太太把双眼闭上,好像死了一样;她心里觉得这个家该是好到头了,要毁了。无论这戒指在谁身上,一翻出来,全是给这家捅上一刀。可是奇怪的是,戒指还是没影儿。真还是应了二儿媳那句话——除非闹鬼了!闹不闹鬼不知道,反正一股阴气从此罩 住了齐家。先前那股子劲没了。人人各有心事,相互之间没话,老太太的牌局还摆,却打不起劲儿来。一天老太太忽然“哗啦”一声把牌全推倒了,阴沉着脸说:“我气力不济了,打不下去了。”牌局一停,齐家冷清了一大半。老太太心里那些画儿,也就一幅幅扯下来。谁也不知该怎么把这局面掰回来,反正那金戒指找不回来,事情就过不去。可是一天晚饭后,老太太趁着全家都没离开饭桌,忽然对大家说:“我要跟你们说一件事。你们听好了!二媳妇那戒指的事你们别再瞎猜,戒指是我拿的!我有急用。你们也甭问我拿去干什么用了。回头我会想办法把这事圆上。”老太太这话像晴天打雷,全家脸对脸看着,不敢相信。可是,老太太一辈子没说过半句谎,她的话从来不会掺一点假。不论她说什么,大家全信。再说老太太的话也有道理,丢戒指那天,人人都搜了身,没搜身的只有老太太本人。当时谁也不会去搜她呀。如果不是她拿的,好好一个金戒指跑哪儿去了?如果是她拿了,怎么拿的?拿去干嘛用了?老太太不说,没人敢问,也没人敢议论。可是从此,不知不觉对老太太的感觉就变了,她怎么能偷自己儿媳妇的东西呢?想都不敢想。素来对老太太的敬意,自然少了几分。这一切,老太太嘴里不说,心里有数。虽然她把事情的真相撩开,彼此的猜疑和别扭没了,可是从此她在这家里老老少少眼中,脸上没光,说话差劲,身子矮了半截。人就一下子老下去许多。往后很少出屋了,吃饭都是叫老三把饭菜端到里屋,不愿别人看到她。她是不是没脸见人?一年多后,老太太过世。齐家办过丧事,整理正房。当拆掉堂屋一角的软榻清扫地面时,老三忽然发现地砖缝里有个东西亮闪闪,她有点奇怪,蹲下来,从头上拔下簪子把这东西拨出来一看,大声叫喊兄嫂,大家过来一瞧,全都大吃一惊!原来就是那只丢失的金戒指!在丢戒指那天,这地方也都找过,只是因为那时屋里没有阳光,自然看不到。现在一道阳光射进来,正好照在这砖缝之间,金戒指便灿然夺目地重回齐家。老三流着泪对着这戒指说:“你干嘛躲在这儿了,你要了我娘的命啊!”这家人想到老太太,不知不觉全都淌下泪来。(摘自《俗世奇人》,有删减)文本二:小说《俗世奇人》已经写了两本,缘何又写?因为这两本书为吾乡之奇人搭了一个台。再有奇人冒出,自然一个个蹦上来,都想在台上演一演自己得意的故事。这些人物个个标新立异,又执意太强,叫我不好谢绝。只好上来一个写一个,不觉间又是十八篇,于是有了这本《俗世奇人之三》。天津这地方自有特别之处,寻常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者,往往就是乡土异士和市井奇人。他们不崇尚精英,偏爱活在身边的那些非凡的凡人。这些人物的身上也就融入此地百姓集体的好恶,地域性格因之深藏其中。(摘自《俗世奇人·前言》有删减)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提到齐老太太心里的一幅幅画及“老太太说自己活在天堂里”,表明齐老太太把天伦之乐看作最大幸福。 B.文本一中戒指是小说矛盾冲突的焦点,推动着情节一步一步向前发展,也丰富了齐老太太的形象。C.文本一综合运用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来刻画齐老太太的形象。D.文本二表明作者是从文化视角来塑造《俗世奇人》中的人物,并借此展现天津的地域性格。8.文本一结尾处戒指重现这一情节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其妙处。(6分)9.文本二中说天津人偏爱“身边的那些非凡的凡人”,请结合文本一分析“齐老太太”有哪些“非凡”和“凡人”的特征。(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天宝十五载六月初九)及暮,平安火①不至,上始惧。壬辰,召宰相谋之。杨国忠自以身领剑南,闻安禄山反,即令副使崔圆阴具储偫,以备有急投之,至是首唱幸蜀之策。上然之。乙未,黎明,上独与贵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出延秋门,妃、主、皇孙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上过左藏,杨国忠请焚之,曰:“无为贼守。”上愀然曰:“贼来不得,必更敛于百姓;不如与之,无重困吾赤子。”上过便桥杨国忠使人焚桥上曰士庶各避贼求生奈何绝其路留内侍监高力士使扑灭乃来时从者多逃,内侍监袁思艺亦亡去,驿中无灯,人相枕藉而寝,贵贱无以复分辨。丙申,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会吐蕃使者二十余人遮国忠马,诉以无食,国忠未及对,军士呼曰:“国忠与胡虏谋反!”国忠走至西门内,军士追杀之,屠割支体,以枪揭其首于驿门外。御史大夫魏方进曰:“汝曹何敢害宰相!”众又杀之。军士围驿,上闻喧哗,问外何事,左右以国忠反对。上杖屦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上使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上曰:“朕当自处之。”入门,倚杖倾首而立。久之,京兆司录韦谔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因叩头流血。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置驿庭,召玄礼等人视之。玄礼等乃免胄释甲,顿首请罪,上慰劳之,令晓谕军士。玄礼等皆呼万岁,再拜而出,于是始整部伍为行计。(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四》)【注】①平安火:报平安的烽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过便桥/杨国忠使人焚桥上曰/士庶各避贼求生/奈何绝其路/留内侍监高力士/使扑灭乃来/B.上过便桥/杨国忠使人焚桥/上曰/士庶各避贼/求生奈何/绝其路/留内侍监高力士/使 扑灭乃来/C.上过便桥/杨国忠使人焚桥上曰/士庶各避贼/求生奈何/绝其路/留内侍监高力士/使扑灭乃来/D.上过便桥/杨国忠使人焚桥/上曰/士庶各避贼求生/奈何绝其路/留内侍监高力士/使扑灭乃来/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幸蜀意思是到蜀地,“幸”与《孔雀东南飞》“幸可广问讯”的“幸”含义不同。B.乙未指乙未日,与《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的“元和”相同,都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C.枕藉意思是互相枕着靠着,与《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枕藉”含义相同。D.免胄意思是脱下头盔,“胄”与《三顾茅庐》“将军既帝室之胄”的“胄”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玄宗在未见平安火后,召来宰相商量对策,杨国忠提出暂到蜀地避难之策,玄宗虽首闻此议,然迫于形势只得仓促逃往蜀地。B.唐玄宗在逃亡时,并未采纳杨国忠烧国库、焚桥梁的建议,由此可见,玄宗依然心存仁爱之心,是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君主。C.玄宗一行逃至马嵬驿时,军士们又累又饿,心中的愤怒无处宣泄,于是发动兵变诛杀了宰相杨国忠。D.军士们逼迫玄宗赐死杨贵妃时,玄宗内心有过挣扎,但是在近臣们的劝说下,他最终还是选择牺牲贵妃以自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国忠走至西门内,军士追杀之,屠割支体,以枪揭其首于驿门外。(2)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置驿庭,召玄礼等人视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秋兴八首(其三)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注】①信宿:再宿。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③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④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被免为庶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秋兴八首(其三)》写于秋天,诗人身处清秋朝晖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B.颔联用“泛泛”和“飞飞”写出了渔人和燕子的悠闲之态,而“还”和“故”却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无聊。C.颈联借用典故,以“匡衡上书”“刘向讲经”与自己的境遇对比,表达诗人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D.尾联中“多”字用得极为传神,既写出了昔日同学少年多已腾达得意之态,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之气。15.请赏析首联的“静”和“日日”两词的妙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鸟是古典诗歌的常见意象,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和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分别描绘了鸟儿于月夜悲啼和沙洲飞旋的画面。(3)《琵琶行并序》中,诗人生动地描绘了琵琶女弹奏乐曲时旋律的变化,其乐声时而婉转优美如“__________”,时而激越壮美如瓶破水迸,亦如“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中华民族是将玉最人格化的民族,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首次为玉作了解释:“石之美者,玉也。”这一注解从物质(美石)和艺术(美)两个层面上科学地阐述“玉”字的概念,在《红楼梦》中体现较为充分并贯穿于字里行间。一部《红楼梦》连篇累牍地出现与玉相关的字眼,词语、诗句、成语典故①。玉与“玉文化”在《红楼梦》作品中,在其立意、情节描述和运用上达到出神入化、天衣无缝的艺术境界,在中国五千年来创作的长篇古典小说中是②的。《红楼梦》对中国玉文化描写得非常精到,作者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中国玉文化代代相传的故事情节,以生动活泼的、表现力极强的口头语言,以细致的笔触将贾母传玉的过程描写得形象逼真,使读者仿佛③。用口语来写玉文化的传承,达到这样高的境界,可谓④,折射出几千年来国人对玉器的喜爱和崇敬。不仅传统的玉文化已深入人心,而且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可以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19.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3分)A.“石之美者,玉也”B.科学地阐述“玉”字的概念C.玉与“玉文化”在《红楼梦》作品中 D.变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扇子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不过扇子起初并不是用来纳凉的,而是①。古代皇帝、后妃及达官贵人出行时、多以成双的仪仗扇来表示高贵的社会地位。古代文人墨客无论走到哪里,都喜欢手握一把扇子,用以显示自己高雅,有品位。扇子是善行的象征:上至达官贵族,②,都喜欢在房间里挂一幅大的扇面画,或开一面扇形窗,祈祷善心、善行永驻,吉祥安康。扇子③:诸葛亮手执鹅毛扇,运筹帷幄;纪晓岚摇扇吟诗作对,口吐莲花。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1.扇联是古代对联的一种。请从《红楼梦》人物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中任选一人,为其题写一副扇联(不讲究平仄)。要求:符合人物形象,上下联分别不少于6个字。(3分)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李白《少年行(其一)》②“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③“佛系”“躺平”“摆烂”等丧气满满的词语迅速蹿红年轻人的社交圈。阅读以上材料,结合自身体验,请就青年面对社会竞争与学习压力的不同态度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度上期高中2021级期中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C2.C3.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B5.B 6.(6分)①《红楼梦》象征着民族的精神,厚植着文化自信的底蕴,能帮助我们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力;②帮助了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对社会、人生等的认识,从而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③它是沟通中外文化的桥梁,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读懂中国。(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C8.(6分)①情节:使情节完整且有波澜。结尾处交代戒指的下落,使情节完整,同时结尾又与前文老太太“承认”拿了戒指的情节形成转折。②阅读效果:结尾的转折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情节生出波澜,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③人物:丰富人物形象,使齐老太太为了家庭和睦忍辱负重,牺牲自己的形象得以突出。④主旨:凸显小说主旨,即以齐老太太为代表展示天津的地域性格和浓厚的家庭伦理观念。(每点2分,任答3点,意思相近即可)9.(6分)凡人特征:①身份平凡。齐老太太是世俗的平凡之人,住在普通小院里,过着平凡日子。②性情平凡。齐老太太有平凡人对家庭和睦的渴求,会因家里丢东西而生气、担忧,有着平凡人的喜怒哀乐。非凡特征:③忍辱负重、独当家难、大仁大义。齐老太太将家庭和睦看得至高无上,为修补因丢戒指产生的家庭裂痕,独自承担“偷东西”的骂名。(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D11.B12.B13.(10分)(1)杨国忠逃到驿站西门内,军士们追上去杀他,屠杀并分割了他的身体,在驿站大门外用枪挑着他的首级。(“走”译为“逃跑”,“支体”译为“身体”或“肢体”,“揭”译为“挑着”或“挂着”或“举着”各1分,大意2分)(2)玄宗于是就让高力士带贵妃到佛堂,勒死了她,将尸体抬放在驿站的庭院中,召陈玄礼等人进入查看。(“引”译为“带”,“缢杀之”译为“勒死了她”或“吊死了她”,“舆”译为“抬”各1分,大意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C15.(6分)①“静”写出千家万郭于朝晖中静谧的氛围,写出秋晨朝霞的空寂冷漠之意,使“朝晖”失去诱人的光彩。②“日日”写出早起坐江楼赏朝晖,看翠微,似乎不无惬意,但冠以“日日”二字,写出诗人望“翠微”生厌之感。③通过“静”和“日日”饰秋日之景,烘托出诗人孤寂、苦闷的心情。(每点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每空1分,6分)(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2)又闻子规啼夜月渚清沙白鸟飞回(3)间关莺语花底滑铁骑突出刀枪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17.(4分)①不胜枚举②独一无二③身临其境④登峰造极(每点1分,符合语境即可,近义成语皆可)18.(4分)传统的玉文化不仅已深入人心,而且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每处2分。第一处关联词位置不当:把“不仅”换到“传统的玉文化”后面。第二处成分赘余:删去“可以”。)19.A(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20.(6分)①用来彰显身份与地位的②下至黎民百姓③还是儒雅智慧的象征(每点2分)21.(3分)示例:林黛玉:小心谨慎时时在意聪明伶俐处处留心贾宝玉:寻愁觅恨欲随心所欲不通世务尊弱怜贫望众生平等怕读文章王熙凤:媚上欺下威加二府刁钻狡黠声鸣一时(符合对联标准以及人物形象即可,对联2分,人物形象1分;如果没有审题,写《红楼梦》其他人物最多给1分)四、写作(60分)22.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立意应围绕青年(青春)、拼搏奋斗、追求进步、拒绝躺平与摆烂等。1.立意参考①勿借“摆烂”之名虚掷青春年华。人生本质上是一场穿越孤独与苦难的恒久修行,这个世界从来都不会同情弱者,生活也不会相信眼泪,唯有自我强大方能得到其他人的尊重。绝不能假借“摆烂”之名虚掷青春年华,以看似云淡风轻、不争不抢的调侃逃避现实、责任与担当。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要脚踏实地、主动作为,不要将人生的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空洞理念之上,“偶尔摆烂”始终无法替换“常态努力”。②青春就应奋斗。“奋斗者,正值青春;奋斗者,永远年轻。”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青春之美是奋斗之美,青年之责是奋斗之责。青春虽然会有梦想被挤压的无奈和苦闷,但是张扬的青春不应该是肆意挥霍、随波逐流。“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人生可以不急不缓,生命却容不得随意辜负。做大事业、有大担当、展大才干,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又何尝不是 开辟人生的完美境界?2.评分标准①起评分45分②评分等级:一类文:53分以上。立意正确,观点鲜明,见解独到,结构清晰,论据充分,说理清晰,语言通畅,有文采。二类文:48~52分。立意正确,观点明确,有自己见解,结构清晰,论据较为充分,说理清晰,语言通顺。三类文:45~47分。立意正确,观点明确,见解一般,结构基本清晰,有一定论据,说理有点模糊不严谨,语言基本通顺。四类文:36~44分。立意较为正确,观点不太明确,缺乏自己见解,结构不清,论据缺乏,内容稍显单薄空洞,表达一般。五类文:35分以下。立意错误或不明确,不符合议论文文体特征。③扣分项:无标题扣2分;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扣1分,上限3分,400字以下的文章,3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解析:1.CA项曲解文意。“取决于两人在诗歌创作中具体意象的运用上的不同”,意象的运用是两人风格不同的具体表现,而非成因。B项说法绝对。“互相没有逻辑的意象”错,原文是“表面上看来互相没有逻辑的意象”。D项张冠李戴。“精妙的刻画”错,末段“妙在刻画”应是沉郁的具体表现,而非李诗风格。2.C“采用了引用论证”错,应为事例论证。3.A“更具有艺术感染力”错。原文只展示两人的各有千秋的夸张,未将其一较高下。4.B“而不能猎奇、猜测”错,原文是“不要总是去猎奇、猜测”,所以选项说法绝对。5.B“不是停留在理论呼吁和顶层设计的层面”,原文是递进关系,而选项变成了并列关系。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筛选整合与概括的能力。通读文本,勾画出与“意义”相关的语言材料,不难发现一共有三个层面:第一层是对于阅读者而言,材料一第四段、材料二第二段均有涉及;第二层是对于民族文化自信而言,材料一第二段,材料二第三段均有涉及;第三层是对于国家文化交流而言,材料二第四段有所涉及。最后概括出三点答案。7.C文中无外貌描写。8.本题考查(结尾)情节的作用,可以从情节、人物、主题、阅读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9.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应围绕“非凡”和“凡人”进行分析。“非凡”的一面可以从齐老太太为了家庭和睦费尽心思方面去概括分析;“凡人”的一面可从她的身份、环境、性情等方面进行概括分析。10.D上过便桥,杨国忠使人焚桥。上曰:“士庶各避贼求生,奈何绝其路!”留内侍监高力士,使扑灭乃来。11.B《琵琶行并序》中“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年号纪年法。12.B“是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君主”错,由“上独与贵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出延秋门,妃、主、皇孙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等信息,可见玄宗并不是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君主。1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落实文言重点词汇、重要语句。第一句应译为“杨国忠逃到驿站西门内,军士们追上去杀他,屠杀并分割了他的身体,在驿站大门外用枪挑着他的首级。”重点落实“走”“支体”“揭”三个词语。第二句应译为“玄宗于是就让高力士带贵妃到佛堂,勒死了她,将尸体抬放在驿站的庭院中,召陈玄礼等人进入查看。”重点落实“引”“缢杀”“舆”三个词语。 14.C无“对比”,颈联用典,以匡衡、刘向“自比”,自己如匡衡敢于上疏直言却因此被贬,故只能违背心志如刘向退而讲经,表达自己追慕前贤、事不遂心的苦闷。15.鉴赏诗歌的语言,应结合诗歌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绘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及表达了怎样的感情。16.注意“喧豗”“砯”的写法;写错一字,该句不得分。17.①不胜枚举: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根据语境,《红楼梦》中关于玉的词语、诗句、成语典故很多,不能全部列举,故填“不胜枚举”。②独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根据前文语境“玉与‘玉文化’在《红楼梦》作品中,在其立意、情节描述和运用上达到出神入化、天衣无缝的艺术境界”,以及这个词所在的分句又进一步表达“在中国五千年来创作的长篇小说中的”地位,应填“独一无二”。③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根据前文语境,再根据“使读者”,应填“身临其镜”。④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语境强调境界高,应用“登峰造极”。符合语境即可,近义成语皆可。18.第一处关联词位置不当:把“不仅”换到“传统的玉文化”后面。第二处成分赘余:删去“可以”。19.AA项是直接引用,其他各项为“强调”。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前文“扇子起初并不是用来纳凉的”可知句式上可以选择“用来……”,再结合横线处后文的语境,可知应填写“而是用来彰显身份与地位的”;第二空结合前文“上至达官贵族”可知句式上可以用“下至……”,内容上对比,应填“下至黎民百姓”;第三空结合前文“扇子是善行的象征”以及后文“诸葛亮手执鹅毛扇,运筹帷幄;纪晓岚摇扇吟诗作对,口吐莲花”,可以填“还是儒雅智慧的象征”(此句还应关注冒号后的分号)。2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以及把握对联知识的能力。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平仄相合(仄起平收)、意境相谐。林黛玉刚进贾府时,唯恐不小心说错了话,被人耻笑,与家里习惯不同的都一一改过来,可以说聪明伶俐显教养。对于邢夫人留她吃饭的事,她一方面感谢舅母赐饭,一方面又说明还没有去拜见二舅舅,领了赐再去恐怕不恭敬,可以说时时在意,处处留心,故可用“小心谨慎时时在意,聪明伶俐处处留心”形容她。贾宝玉不愿受封建传统束缚,厌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追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要求,不安守本分,可以用“寻愁觅恨欲随心所欲不通世务,尊弱怜贫望众生平等怕读文章”表现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王熙凤精明能干,不仅管得了荣国府,还能协理宁国府。她惯于玩弄权术,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可以用“媚上欺下威加二府,刁钻狡黠声鸣一时”形容她。只要符合人物形象,符合对联要求皆可。参考译文: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九日,到晚上,没有看到平安火,玄宗才害怕了。壬辰日,召集宰相商量。杨国忠因为自己领剑南节度使,听说安禄山造反,立即让副使崔圆暗中储备物资,以备危急时投奔那里。到此时他才首先提出到蜀地避难的计策。玄宗同意了这个计策。乙未日,黎明,玄宗独自与贵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贴身宦官、宫人出延秋门,妃、主、皇孙在外的,都抛弃不顾而去。玄宗经过左藏库时,杨国忠请求烧掉左藏库,说:“不要留着给叛军。”玄宗忧闷地说:“叛军来了要是得不到什么,一定会重新从百姓处搜刮,不如留给他们,不要再让我的百姓受苦。”玄宗过便桥,杨国忠让人将桥烧毁。玄宗说:“百姓们各自避贼逃难,怎么能把他们求生的路断掉呢!”留下内侍监高力士,让他灭了火再跟上来。当时随从多有逃跑的,内侍监袁思艺也逃走了,驿 站里没有灯火,大家互相枕着靠着身体交错地躺卧在一起,无法再分辨身份的尊贵和卑贱。丙申日,玄宗一行到马嵬驿,将士又累又饿,都很愤怒。陈玄礼认为祸患是由杨国忠造成的,想要杀掉他。正在此时,二十余个吐蕃使者拦着杨国忠的马,哭诉没有食物,杨国忠还没来得及回答,军士便高喊道:“国忠与胡人谋反。”杨国忠逃到驿站西门内,军士们追上去杀他,屠杀并分割了他的身体,在驿站大门外用枪挑着他的首级。御史大夫魏方进说:“你们怎么敢杀害宰相?”将士又杀了魏方进。军士围在驿外,玄宗听到喧哗声,询问外面发生了什么事,侍从将杨国忠谋反的事情汇报给他听。玄宗拄着拐杖穿着单鞋走出驿门,慰劳军士,下令让他们将队伍收回营中,军士无人响应。玄宗派高力士询问原因,陈玄礼答道:“国忠谋反,贵妃不再适合侍奉在陛下左右,愿陛下割断恩情以正法典。”玄宗说:“朕自会处理这件事。”进入驿门,倚靠着手杖侧着头站立在那儿。过了很久,京兆司录韦谔上前进言:“现在众人的愤怒难以冒犯,安危就在顷刻之间,愿陛下赶快决断。”叩头流血不止。玄宗说:“贵妃久居深宫,怎么会知道国忠谋反的阴谋呢?”高力士说:“贵妃确实没有罪过,但将士已经杀了国忠,而贵妃仍然在陛下身边,他们怎么敢安心跟随陛下呢?愿陛下仔细思量这个问题,只有将士们安心了,那么陛下才会安全。”玄宗于是就让高力士带贵妃到佛堂,勒死了她,将尸体抬放在驿站的庭院中,召陈玄礼等人进入查看。陈玄礼等这才脱下盔甲,磕头请罪,玄宗慰劳他们,让他们向军士们说明情况。陈玄礼等高呼万岁,拜了两拜后出了驿庭,于是才整顿队伍打算继续前行。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有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06 11:05:08
页数:14
价格:¥2
大小:47.8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