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粤教版选修14课件3.荀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2

2/62

3/62

4/62

剩余5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一单元 儒 家3荀子 礼乐与人性 隆礼重法 自主预习篇 【注】①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会稽(今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元代诗坛领袖,因“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②麒麟阁: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画功臣十一人像于麒麟阁,第十一人为苏武。帝乡:京城,这里指西汉首都长安。③风霜节:比喻节操高洁。 【赏析】苏武被拘匈奴十九载,受尽磨难而终得归汉的传奇经历,不知激励了中华民族的多少热血男儿。诗人在这首题画诗中,热烈歌颂了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崇高民族气节,表达了对苏武的敬佩之情。全诗慷慨悲壮,寄意深远。 首联为点题之笔,由图麒麟阁而追述苏武被拘的遭遇。“时时望帝乡”说明他每时每刻都心怀故国,一个“望”字,表现了怀念的深切。中间两联选取了极富代表性的细节,体现苏武不畏艰难而始终心向汉室的精神。“食雪”“旄尽”,写他处境的凄苦,也表现了他的坚贞不移;“心悬日月光”,赞颂他的高风亮节。尾联则以投降的李陵羞愧泣别作为反衬,更显出苏武人格的崇高,进一步突出苏武的爱国精神。 一、作者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当时人尊称他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西门)游学,任过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晚年居住在楚国,楚相春申君曾聘其为兰陵令。后辞官,晚年从事教书和著述,家居逝世,死后葬在兰陵。 荀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他虽属于儒家学派,但也受到各家的影响,成为先秦各学中的一集大成者。他主张既要顺乎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对自然界的认识方面,他是一位朴素的唯物论者。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是恶的,但后天的客观环境可以使它们改变,所以他特别强调学习。他主张法圣王,在政治上主张用礼、法和术来维持社会秩序。因此可以说,荀子已经超脱了儒家思想束缚,他的学说对以后的法家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韩非、李斯都出自荀子的门下。 二、相关知识《荀子》一书是他晚年的著作。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他一生“序列著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其中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小部分是他门人的著作,共二十卷,收文章三十二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 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强调“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他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以子思和孟子为首的“思孟学派”的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需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高效课堂篇 1.“礼有三本”分别指什么?答案:礼仪有三个根源:天地自然是人生存的根本,先祖是人类得以延续的根本,君主和老师是社会安定的根本。三者缺一不可。2.简单阐述音乐和礼仪的关系。答案:荀子认为音乐可以“善民心”,是让人团结齐心的原则;礼仪对人的言行修养有约束作用,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荀子认为礼仪应跟音乐结合,可以改善人性恶的本质,提升人的修养。 3.荀子认为人性本源是怎样形成的?放纵人性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修身之道是怎样的?答案:荀子所说的人性本源就是天生的“好利”“疾患”及其他的欲望。“纵人之性,顺人之情”就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从而滋生罪恶。荀子的修身之道实际上就是一条以学“礼”开始,以尊“礼”结束的道路。 4.荀子“隆礼”中的“礼”与儒家传统中的“礼”作用有什么不同?答案:荀子“隆礼”中的“礼”不同于儒家传统中的“礼”,儒家传统中的“礼”是维护“宗法制”和“世袭制”的,而荀子的“礼”则被改造成为维护封建官僚等级制度的新礼。 5.荀子提倡的“礼”和“法”,在治理国家方面有什么作用?答案:荀子的“礼”的重要本质是政府的规章制度和宫廷礼仪,“法”也不同于法家传统中的“法”。荀子认为“礼”和“法”应该统一起来,在治理国家方面,以礼仪为治国之道,以法规范,这样,国家的政治和教化就能取得极好的效果。 拓展提升篇 1.课内名言(1)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2)然则生而已,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3)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 2.精彩语段无所谓“人性本善”,也无所谓“人性本恶”,当面临选择时,我们需要的不光是果断,还要有也许是一桩小事所体现的人性。在面临选择时,据说,蚂蚁被火围困的时候,会迅速抱成团滚出火堆,以牺牲最外层的蚂蚁来保证种族的延续。“蝼蚁如此,人何以堪?” 先用议论性的语言点出当面临选择时不光是果断,还要有人性,强调了人性。再举蚂蚁遇火时抱成团滚出火堆以保证种族延续的例子,亦是强调动物的“人”性。最后用“蝼蚁如此,人何以堪”作诘,别的动物都能做到在选择时拥有“人”性,而我们人类呢?作者采取迂回战术,以蚂蚁为例,绕一个弯子还是回到主题上来:在选择时人应比动物更有人性才行。 行走在大雾中的荀子孙守名荀子之前的那个时代也让他陶醉其中,那个弹瑟的瓠巴是哪里人?是否生有异相?他的瑟到底有多少根琴弦?他就那么不经意间一挥手,琴声就如花香般四处飘散,惊得水中的鱼儿浮出水面,静静倾听。这是怎样的一个乐师呀! 今天,哪个乐坛圣手能像他那样令我们心生羡慕和嫉妒?那个弹琴的伯牙在荒野是否已然遇到了樵夫钟子期?“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钟子期是听到了什么样的乐曲才能发出如此的感叹?子期死,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的知音传说,高山流水的绝唱,为什么荀子没有向我们娓娓诉说? 不对,荀子明明也在寻找知音,寻找那个识贤用才的君上。他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借以推行主张,多次担任过列大夫的祭酒。但一个小小的学官与治国经邦的愿望相差实在太大,于是他愤然离去,带着满腔豪情前往秦国,拜见秦昭王。面对威严的秦王,荀子有点心悸,但他并不畏形于色,只是神态自若地把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的政治主张和盘托出。秦昭王听得有点倦怠,长长地打了个呵欠,婉言辞绝。荀子的内心沉入万丈深渊,从威仪赫赫的宫内走出,抬头便看到了阴霾的天空,灰蒙蒙的天幕让他感到身心交瘁。 荀子无奈地离开秦国,前去楚国。楚王听完荀子的一番陈述,感到有些茫然,何去何从,他犹豫不决。望着眼前这位风尘仆仆的说客,楚王感到一丝怜悯,言不由衷地让荀子去就任兰陵令。就这样,荀子来到兰陵,内心有点悲哀和凄凉。一番周游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心里着实有些不甘,但同时又有点庆幸,就先在兰陵实现自己的治国之梦吧!这天夜晚,他开始规划宏伟蓝图,召官员,约下吏,制条例,定规章。 第二天,他骑着头小毛驴,穿街走巷,遍访百姓,风餐露宿,行走无踪。兰陵,这个在中国版图上并不起眼的古镇遍布了荀子的足迹。荀子治理有方,再加上风调雨顺,几年下来,士民殷富,明礼知方,四面八方的百姓如水之归海,纷纷前来,争相归附。这让楚王感到威势大减,很不舒服。公元前238年一纸令下,荀子被免官。失望的荀子回家闲居,在悲愤和绝望中离开了尘世。 “荀子时代”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走,这位孔孟之后的儒学大师、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带着遗憾和忧伤,带着满腹经纶和惊世才华,带着治国方略和憔悴容颜,凄然而逝。而今山东临沂苍山县兰陵镇东南、运女河西岸的一座古冢成为他灵魂的栖息地,墓碑四周,田野空旷。朔风惊寒,酷暑连天,这座古墓就那样静静地毫无声息地堆在那儿。荀子连同他的思想早已埋在荒烟寒波之中,萋萋的荒草和茂盛的庄稼似乎在诉说着一个久远的故事。远方的枯树枝干上,一只乌鸦仰头望天,声声凄厉的悲鸣似乎倾诉着我们对这位思想者的不公…… 【简评】文章以“弹瑟的瓠巴”联想到“弹琴的伯牙”,引出下文荀子寻找识贤用才的君上实现自己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的政治抱负。可在秦昭王、楚王那里,荀子均未如愿以偿,只能在悲愤和绝望中离开了尘世,从而突出了荀子的遗憾与忧伤,表达了作者对荀子的敬仰与深深的同情。行文思路清晰,透过现象探究荀子落寞的实质,见解深刻,颇具思辨性、感染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3-19 08:00:01 页数:62
价格:¥3 大小:948.40 KB
文章作者:U-34438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