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粤教版选修四模块综合测试卷(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模块综合测试卷(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当下诗坛,同质化的平庸作品随处可见,好诗、大诗却屈指可数。诗坛很热闹,诗歌很寂寞。新诗似乎就在于它的无限自由,就是随心所欲地书写那些与大众无关的个人体验的“艺术”,就是在语言上没有审美标准的任性的“艺术”。其实,诗抒发的情感是艺术情感:经过淘洗、提高的社会情感,而不是原生态的情感,个人身世的琐碎情感不具备入诗的资格。以自己独特的嗓音唱出与众人相通的人生体验,才是优秀的诗人。诗歌史上的优秀诗人几乎都不是只热心守护自己的心灵,总有家国情结,“心事浩茫”。诗是无言的沉默,无声的心绪,无形的体验,以言来言那无言,以开口来传达那沉默。诗家语是一种诗人“借用”一般语言组成的诗的言说方式。一般语言一经进入这种言说方式就发生质变:意义后退,意味走出;交际功能下降,抒情功能上升;成了具有音乐性、弹性、随意性的灵感语言,内视语言。用西方文学家的说法,就是“精致的讲话”。中国诗歌讲究“苦而无迹”,也就是高明的诗人是不会把自己的写诗之苦传染给读者的,相反,诗人总是想方设法让读者最容易、最轻松、最愉悦地走进自己深邃的诗歌世界。诗人之苦带来读者之易。(摘编自吕进《必须重建写诗的难度》)材料二:为何至今现代新诗的地位还难以“定于一尊”呢?中国古典诗歌有着超稳定的审美规范:采用单音单字的“字思维”,能充分释放汉语诗歌的弹性蕴藉;以意境为最高美学,极易滋养、美化人心;平仄间的韵律流转充满内外交融的音乐性,起承转合的结构又极为自然。新诗与古诗既可比又不可比:可比在于,在诗的本体属性上,新诗具有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不可比在于,新诗经过挣脱,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现代新诗与古体诗已然成为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如果是放在星象图谱上来看,古典诗歌就好比成年期的“红巨星”,在发生学意义上属于高峰期后的“熟透”阶段,能量发生巨大耗散而趋于收缩;现代新诗则好比生长时期的“主序星”,尚处于生长期的氢燃烧阶段,充满活力,不断扩张,膨胀生长。中国新诗唯西方诗马首是瞻,20世纪90年代,甚至出现了“翻译体” 诗歌,直到新世纪初叶,才逐步出现更具自主性的对西方现代诗歌的改造与改写。中国新诗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吸收,有时消化很好,有时消化不良,有时过于贪食——狼吞虎咽、饥不择食,有时反复挑剔——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以致营养过剩。人们总是将各国的诗歌菁华与国际级大师串联起来,组成纵深队列的国际军团,使出全部优势,用世界诗歌的精粹“总和”轻松地把单一国家的百年新诗比了下去。无形中变成自我矮化,拉大了所谓中国诗歌“追赶”世界诗歌的差距。中国新诗还在通过不断的艺术违规和越界为自己开疆拓土,发明和发现新的题材、内容和形式语言,创造新的诗歌范式。百年的探索和实验,在无数次争议中也不断沉淀着与古典时期、浪漫时期有别的新质素。比如,更丰富地挖掘了精神与肉身的存在感,更娴熟地运用潜意识、意识流、智性、交感等成分,强化了隐喻、象征、荒诞、戏剧性,乃至后现代的拼贴、装置、跨界等技巧,加深了与普通大众的联系与交融……这些新质素或多或少都参与到本土新诗的发展进程中来,逐渐化为百年新诗的血肉。在这个意义上,新诗自身也形成了自由、多变、求新的小传统,新诗的接受与评价也应该面对自身小传统的考核,而不是固执于诗歌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耿耿于怀于新诗必须是古诗的一种分支与延续。新诗至少可以分成三大部分:前端是属于实验探索性的新异追求,其中的成功果实会沉淀为自身营养,以继续分蘖推进;中间的广大地带属于融会性的“老少皆宜”,是经过较长时间积累下来容易被接受的基本盘面;而后拖部位则属于那些老化的“过去时”,是早期遗留下来的稚嫩、夹生,需要加以扬弃。只有分门别类对待,才能避免在接受学上“一刀切”。重要的是,三大板块还得面对时代、历史、社会、美学等多重维度的审视。如果笼统地做非黑即白的评价,新诗只能要么漆黑黯淡,一无是处,要么光芒万丈,异常刺目。(摘编自陈仲义《新诗百年:如何接受,怎样评价?》)材料三:胡适当时提倡白话诗,不赞成“抽象的写法”,提出要用“具体的写法”,创造出一种“逼人的影像”。他接受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意象派诗的现代影响,却丢掉了意象派主张的意象呈现而避免直白的追求诗歌现代性的灵魂。梁启超1922年在清华学校关于古典诗歌研究的长篇讲演稿(《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里,第一次尝试用西方文学研究的方法,用写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三种观念,去梳理中国古典诗歌,肯定了自《楚辞》开始,至李商隐诗这一脉系的象征诗的艺术价值和神秘美的意义。1926年,周作人反对新诗过于透明,像玻璃球一样,缺少余香和回味,提出了如何将西方诗的“象征”与中国传统诗的“兴”融合起来,寻找新诗发展道路的构想。20世纪30年代初,戴望舒提出这样的美学诉求:诗“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诗的传达应当是“像梦一般的朦胧的”“泄漏隐秘的灵魂”的“吞吞吐吐的东西”,它的动机是在于“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关于“朦胧”以及“看不懂文艺”的争论,到80年代以来关于朦胧诗的争论,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面对文学艺术乃至诗歌的出现,作为阅读者和接受者,应该调整和转变已经习惯于阅读“明白清楚” 的文学作品的心态,对于那些更复杂、更含蓄、更富蕴藉的作品,由兴趣的单一而走向多元,感觉上由远离陌生而接近熟悉,审美上由不懂、拒绝而走向认知、接受,使自己从情趣与习惯上“不拒绝陌生”,经过不断的熏陶和养成,提升对于这类有深度“余香和回味”美的作品接受理解的审美能力。(摘编自孙玉石《新诗十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情感不同于原生态情感,诗人应热心守护心灵,注重家国情结,但个人身世情感不应入诗。B.新诗是充满活力的新“制式”诗歌,对其接受与评价,应从诗歌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出发。C.材料一所讲的新诗的“无限自由”和材料二中的“艺术违规和越界”,两者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D.胡适提倡用“具体的写法”创造“影像”,所以他的新诗作品都应属于材料二中说的“老少皆宜”的一类。【答案】C【解析】A.从材料一第二段“其实,诗抒发的情感是艺术情感:经过淘洗、提高的社会情感,而不是原生态的情感,个人身世的琐碎情感不具备入诗的资格”可看出,“但个人身世情感不应入诗”错,说法绝对,缺少“琐碎”的修饰限制。B.从材料二倒数第二段“在这个意义上,新诗自身也形成了自由、多变、求新的小传统,新诗的接受与评价也应该面对自身小传统的考核,而不是固执于诗歌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耿耿于怀于新诗必须是古诗的一种分支与延续”可看出,“应从诗歌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出发”与文意相反。D.材料二最后一段对新诗的分类是从成熟度和接受面来分类的,将胡适的新诗简单地归为第二类是不恰当的。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诗采用的是“字思维”,以意境为最高审美,如果新诗过于直白地表达,会缺少蕴藉含蓄的灵魂。B.古典诗歌已趋于收缩,而新诗更具生长力,世界诗歌总体优势不该是评价参照,应看到新诗有自身的小传统。C.梁启超借鉴西方文学研究的方法,肯定中国古典象征诗的艺术价值和神秘美的意义,周作人也有类似表述。D.阅读者和接受者应该调整和转变心态,从情趣与习惯上不拒绝陌生,只有在新诗阅读中,才能提升自身审美能力。【答案】D【解析】从材料三最后一段“感觉上由远离陌生而接近熟悉,审美上由不懂、拒绝而走向认知、接受,使自己从情趣与习惯上‘不拒绝陌生’,经过不断的熏陶和养成,提升对于这类有深度‘余香和回味’美的作品接受理解的审美能力”可看出,“ 只有在新诗阅读中,才能提升自身审美能力”说法太绝对。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在古代,采诗和献诗是“知得失,自考正”的重要手段,学诗、知礼可谓是人生之大事。B.诗歌史是一部不曾停止的诗体的演变史,中国诗学传统并没有因白话新诗的出现而中断,而是得到了现代更新。C.新诗需要一套符合现代汉语特点的审美的、诗艺的标准,既要有别于古典诗歌,同时又要完全摆脱西方现代诗歌的范式。D.古诗形式是先在的,要义是在自律中体现自由,而新诗形式有所创新,要义是始终保持住自由和自律之间的危险平衡。【答案】C【解析】A.“在古代,采诗和献诗是‘知得失,自考正’的重要手段,学诗、知礼可谓是人生之大事”是谈古诗的社会功能,与材料二新诗难以“定于一尊”主题不一致。B.“中国诗学传统并没有因白话新诗的出现而中断,而是得到了现代更新”是谈诗学传统,与新诗难以“定于一尊”无关。D.“古诗形式是先在的,要义是在自律中体现自由,而新诗形式有所创新……”是对古诗与新诗的形式内容比较,与新诗地位无关。4.材料二关于百年新诗的评价,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的?(4分)【答案】材料二以设问形式开头,提出问题,然后从三个方面分析原因:①与古典诗歌相比,新诗未稳定成熟,尚处于生长期。②人们习惯以西方诗歌世界精华总和为参照评价新诗,对新诗自我矮化,拉大了与世界诗歌的差距。③固执于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无视新诗“自由、多变、求新的小传统”。5.整合材料中的观点,分析概括优秀的新诗应该具备的特点。(6分)【答案】①应表现与大众联系交融的新题材、新内容。②抒发经过淘洗的社会情感和家国情怀。③娴熟地运用多种形式和表现手法。④语言要含蓄蕴藉,富有音乐性和弹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老丁扶贫金 光精准扶贫中,局里每名干部包扶一个贫困户,还剩一户没人帮扶。局长拿着花名册盯了良久,对办公室主任说,让老丁去吧。老丁是个退伍兵,来到单位二十多年,连个副科级都没混上。办公室主任把局长的决定告诉老丁,老丁只说了一个字:中! 老丁包扶的是苗家沟唐大石一家。这家就大石一个劳力,上有79岁卧病在床的母亲,下有两个在镇上读书的娃娃,妻子两条腿畸形,只能坐在矮凳子上,以手代脚挪着前行。老丁见唐家的光景确实愁人,就从家里拿来一些衣服被褥,又自掏腰包买了些生活必需品送到唐家。局长批评老丁说:“你这接济式的扶贫是不行的,要扑下身子,与贫困户一起研究致富项目,只有搞产业扶贫才是出路。”老丁就和唐大石琢磨项目,想一个被否定一个,末了对大石说:“不行咱们养猪吧,这个项目简单,又不用花太多的本钱。”大石说:“猪要吃饲料,没钱买可咋办?”老丁指着门前沟渠上长的两排灰灰菜说:“这后山沟里的草就足够养百十头猪了,还让它吃什么饲料,再说了,这猪吃草长出的肉可是难得的原生态猪肉。”老丁领着唐大石在唐家屋后的洼地上挖了八个土坑,用石头垒成猪圈,自己又掏钱买了八头猪崽,养起了猪。老丁重新收拾了一下唐家的生活用品,又在山墙边续了一间简易房。每周五老丁都随单位的扶贫车过来,帮着割猪草、馇猪食,白天和唐家人一起吃饭,夜里就宿在简易房里,到了周日下午才坐班车回到县城。这样,一周保证三天住在唐家。那天夜里,突然天降暴雨,猪圈灌满了水;老丁的简易房也漏了雨,被褥被雨淋得湿透了。老丁赶紧把大石叫起来,两人摸黑把猪崽从水里捞出来,放到安全的地方,然后一个挨一个地把猪圈扒个小豁口,将水排放出去。他们折腾了一夜,才将猪崽重新又安置到猪圈里。老丁被雨水淋病了,发高烧,回到县城住了五天医院。当他出院随扶贫车来到唐家时,反少了一头猪崽,他问大石,大石说:“后山沟有红毛狼,夜里听见猪崽叫,起来追时,红毛狼叼着一头猪崽上山坡了。”老丁气得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那个空了的猪圈。他和大石上山砍了些黑老鸹刺,围在猪圈旁边,防止红毛狼再来叼猪崽。周六镇上逢集,老丁又买了一头猪崽放进猪圈里。七个月后,老丁帮唐家养的八头黑猪有七头要出栏了,局长说:“老丁养的生态猪市场上可买不到,希望单位的人到唐家消费扶贫。”扶贫日那天,单位的人一拥而上,直接将两头大黑猪“消费”了。之后局长亲自做广告,以每公斤35元的价格,将剩余的五头猪卖给了一家大酒店。老丁将卖猪的钱交给唐大石,问他下一步怎么办。大石憨厚地笑着说:“继续养猪呗。”老丁笑了:“你开窍了。”那天,大石弄了两瓶粮食酒,老丁亲自下厨炒了几个菜,两人对饮起来。酒至半酣,老丁说:“大石,我不能一辈子跟着你,你得想办法自立呀。”大石想了想,说:“这养猪的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就是得操心。你只要能帮我卖,我可以多养一些。”老丁说:“来,闷一口!我明儿到镇上帮你办10万元扶贫贷款,咱们把你后坡的责任田全改成猪场,养上三五十头,就叫它生态猪养殖基地。”大石从来没贷过款,怕出了岔子还不上。老丁鼓励他说:“想致富,就得闯一闯。” 第二天,老丁领着大石到镇上办了贷款,直接订了一卡车水泥,开始按照他的思路一步步实施。晚上老丁和大石干活儿累了,又拿出那天没喝完的粮食酒喝着。这时村支书来了,商量说看能不能以大石的基地为龙头,弄成集约化经营,让有条件且愿意养猪的村民都参与进去。大石对支书说:“那你喝两口。”村支书对着酒瓶就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大石说:“成了。”于是,养猪就成了苗家沟村的主打产业,几茬猪出栏后,苗家沟的生态猪就有了名气,被市里定为脱贫致富典型。三年过去了,老丁的脸变黑了,皱纹也多了起来。唐大石的破旧的瓦屋变成了两层红顶楼房,漂亮的大门上还挂着一块鲜亮的标牌:唐大石生态养殖基地。大石的两个孩子一个考到了省城,一个考进了市师范学院。苗家沟村整村脱贫摘帽的总结会上,老丁做了典型发言。老丁发言时,会场上掌声雷动。会后,局长问老丁:“你当年在部队当的什么兵?”老丁望着局长,微笑着说:“在连队当饲养员。”(选自《大观》,2019年第9期,有改动)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主要叙写了帮扶唐大石的过程中老丁的艰辛付出,但没有忽视局长的作用,如扶贫策略的指导,组织单位的人消费扶贫等。B.老丁与唐大石最终将扶贫项目确定为养猪,是因为“这个项目简单”,而且利用山沟里的草饲养出原生态猪肉,不存在销路问题。C.“唐大石生态养殖基地”是老丁扶贫的丰硕成果,产业扶贫推动苗家沟村整村脱贫摘帽,“掌声”是群众对老丁扶贫工作的肯定。D.村支书找唐大石商量,让唐大石带领村民集约化养猪,唐大石让村支书喝两口酒后就答应了此事,表现了唐大石的豪爽、纯朴。【答案】B【解析】“不存在销路问题”错误,一则老丁与大石在确定养猪时,没有提到“不存在销路问题”,二则文中提到局长帮忙找销路,三则后文中大石说“你只要能帮我卖,我可以多养一些”,可见“不存在销路问题”于文无据。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如老丁“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形象地表现出他对唐大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怒而悲伤的心理。B.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叙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叙述了老丁去苗家沟村的唐大石家精准扶贫的故事,由人物的言行来构成主要情节,小说脉络清晰。C.小说先写老丁接济式扶贫遭到了局长的批评,再写垒猪圈、买猪崽,又写水淹猪圈、狼叼猪崽,然后写贷款扩建,唐大石脱贫,情节曲折,引人入胜。D.小说语言朴实但富有表现力,如写唐大石家境贫困,寥寥数语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使用“灰灰菜”“猪崽”“红毛狼”等口语,增添了小说的乡土气息。【答案】A【解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正确,丢失猪崽不能完全归咎于大石,且从前文中也看不出大石“不争”;另外,“悲伤”夸大了老丁当时的心情。8.小说叙写老丁扶贫,着重表现了老丁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答案】①虚心接受批评,服从领导安排,对工作不拈轻怕重。②忠于职守,勤劳能干,不怕吃苦。③真诚友善,善于沟通、鼓励。④爱琢磨,有经营头脑。9.小说以局长与老丁的一问一答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答案】①交代老丁在连队当饲养员的经历,使老丁指导唐大石养猪的情节合情合理,增强故事的真实性。②与小说开头局长让老丁去扶贫的情节相照应,使小说结构严谨。③宕开一笔,不再叙写“扶贫”,而是通过一问一答,突出人物关系的友善、和谐,妙趣横生。④揭示了老丁性格的成因,丰富了人物形象。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令狐楚,字壳士,自言国初十八学士德棻之裔。祖崇亮,绵州昌明县令。父承简,太原府功曹。家世儒素。楚儿童时已学属文,弱冠应进士,贞元七年登第。观察使王拱爱其才,欲以礼辟召,惧楚不从,乃先闻奏而后致聘。楚以父掾太原,有庭闱之恋,又感拱厚意,登第后径往桂林谢拱。不预宴游,乞归奉养,即还太原,人皆义之。李说、严绶、郑儋相继镇太原,高其行义,皆辟为从事。自掌书记至节度判官,历殿中侍御史。楚才思俊丽,德宗好文,每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为,颇称之。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楚在白刃之中,搦管即成,读示三军,无不感泣,军情乃安,自是声名益重。丁父忧,以孝闻。免丧,尊拜右拾遗,改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母忧去官。服阕,以刑部员外郎征,转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大和二年九月,征为户部尚书。六年二月,改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等使。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人所利而利之,虽属岁旱,人无转徙。楚始自书生,随计成名,皆在太原,实如故里。开成元年上巳,赐百僚曲江亭宴。楚以新诛大臣,不宜赏宴,独称疾不赴。以权在内官,累上疏乞解使务。其年四月,检校左仆射、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十一月,卒于镇,年七十二,册赠司空,谥曰文。楚风仪严重,若不可犯;然宽厚有礼,门无杂宾。尝与从事宴语方酣,有非类偶至,立命彻席,毅然色变。累居重任,贞操如初。未终前三日,犹吟咏自若。(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 /诸将环之/令草遗表B.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C.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D.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答案】A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古时男子20岁,需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B.丁父忧,指遭逢父亲的丧事,古代朝廷官员如若父母去世,需要辞官守孝。C.征,指的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员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D.上巳,指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重要的节日。【答案】C【解析】“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员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是辟。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狐楚懂得感恩,行为注重节义。为了感谢王拱的厚爱,他考中进士后径直去向王拱致谢,他也没有参加朝廷的宴饮活动,而是返回太原奉养双亲。B.令狐楚才气过人,撰文文思敏捷。德宗能从太原来的奏章中辨别出他拟制的,并颇为赞赏。胁迫之下,利刃圈中,他为郑儋起草遗表,挥毫即成。C.令狐楚品行正直,做事讲究原则。他认为新近诛杀大臣,不应该赏赐欢宴,直接拒绝参加。由于朝廷权柄落在了内官之手,他接连上疏请求辞去职务。D.令狐楚仪态庄重,凛然不可侵犯。他长期官居要职,家无闲杂外客。曾有志趣不同的人偶至,打搅他与属官的聚宴交谈,他让人撤去宴席,脸色大变。【答案】C【解析】“他接连上疏请求辞去职务”理解错误,原文是“累上疏乞解使务”,令狐楚接连上疏请求解除使臣职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惧楚不从,乃先闻奏而后致聘。【答案】王拱怕令狐楚不同意,于是先奏报朝廷而后征聘。(2)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人所利而利之。【答案】(令狐楚)长期在并州,熟悉当地民情风俗,顺随百姓认为有利的事因势利导。14.“风仪严重,若不可犯”的令狐楚为什么在军官的胁迫下替郑儋写遗表? 请简要说明。(3分)【答案】一是报答郑儋的知遇之恩,二是稳定军情的需要。【参考译文】令狐楚,字壳士,自称是立朝之初的十八学士之一令狐德棻的后裔。他的祖父令狐崇亮,曾任绵州昌明县令。他的父亲令狐承简,是太原府功曹。世代书香门第。令狐楚儿童时已学写文章,二十岁左右应考进士,贞元七年(791年)考中进士。观察使王拱爱惜他的才华,想以礼相待征召他入仕,怕令狐楚不同意,于是先奏报朝廷而后征聘。令狐楚因为父亲在太原担任佐吏,有眷恋双亲之情,又感戴王拱的厚意,考中进士后直接去往桂林向王拱致谢。他没有参加朝廷为新科进士举行的宴饮活动,敬求返回太原奉养双亲,旋即回到太原,人们都认为他重节义。李说、严绶、郑儋相继镇守太原,都推崇他重节义的操行,先后征召他担任从事官。由掌书记到节度判官,又担任殿中侍御史。令狐楚才气过人、文思横溢,德宗爱好文学,太原每次有奏章呈送朝廷,他能辨别出哪些是令狐楚拟制的,对它们颇为称赞。郑儋在镇守太原时暴病去世,来不及安排身后事宜,军中喧哗,将会发生严重变故。半夜,十几名军官骑马持刀胁迫令狐楚到军营门前,众将领将他团团围住,让他起草郑儋的遗表。令狐楚在利刃圈中,挥毫即成,向三军将士宣读,(将士们)无不感动落泪,军中情势方才安定,从此以后(令狐楚)声望名气更高。他父亲去世,令狐楚以尽孝闻名。守孝期满,朝廷征召他担任右拾遗,后改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母亲去世,他守丧免官。服丧期满,他被征召为刑部员外郎,后调任方员外郎、知制诰。大和二年(828年)九月,令狐楚被征召任户部尚书。大和六年(832年)二月,令狐楚改任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等职。(令狐楚)长期在并州,熟悉当地民情风俗,顺随百姓认为有利的事因势利导,尽管连年旱灾,百姓无人迁徙。令狐楚从一介书生起始,到赴试中举以及成名,都在太原,太原如同他的故乡。开成元年(836年)上巳节,文宗赏赐百官在曲江亭聚宴。令狐楚认为新近诛杀大臣,不宜赏赐欢宴,唯独他称病不去赴宴。由于权柄掌握在宦官、近臣手中,令狐楚接连上疏请求解除使臣职务。同年四月,令狐楚任检校左仆射、兴元尹,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开成二年(837年)十一月,(令狐楚)在镇所去世,终年七十二岁,册封赠官为司空,谥号“文”。令狐楚风度仪态严肃庄重,凛然不可侵犯;但实际上待人宽厚有礼,家中没有闲杂外客。曾有一次他与佐吏聚宴交谈兴致正浓,有志趣不同的人偶然到来,他立即让人撤去宴席,态度坚决脸色大变。令狐楚长期官居要职,节操坚贞如初。临终的前三天,仍然吟咏诗文不改常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北 山①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②,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①北山:即今南京东郊的钟山。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辞职退居江宁(今南京)。②陂(bēi):池塘。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人退居江宁,春日到北山游玩,为春水潋滟、花落草长的美景所陶醉而流连忘返。B.诗人笔下春水多情,或直流无碍,或曲流迂回,带着粼粼波光,以种种秀姿漫映着北山。C.诗的三、四句对仗工整,同时又富于变化,叙述自己的行动,巧寓主观情绪,境界全出。D.全诗前两句写所见之景,着笔雄浑壮阔;后两句叙事寓情,情感纡徐平缓,韵味悠长。【答案】D【解析】“雄浑壮阔”错,应是“细腻工巧”。16.本诗“北山输绿涨横陂”与《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句皆着一“绿”字,请结合诗歌赏析其妙处。(6分)【答案】①两句诗皆着一“绿”字,赋予静态色彩以流动感,极为传神地写出了眼中之景,寄寓着强烈的感情色彩。②“北山输绿涨横陂”运用拟人手法,活化了静态的绿色。春天到来,北山绿意正浓,似乎主动将自己的绿色输送给水塘,映得满陂春水也是一片绿色,随着春水上涨,绿色仿佛又要满溢出来。绿色的流动营造出一派春意盎然之境,表达了诗人对北山满心的喜爱。③“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江岸的动态,把无形的春风转换成满眼流动的绿色,写出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绿满江岸之景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之情正相谐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庄子《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________________”;而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屈原《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自己即使受挫甚至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原来志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于谦《石灰吟》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3)李白《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达期待施展抱负的愿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腹犹果然 三月聚粮(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3)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纯朴的人们。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在睡意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小儿子摘了一把榕树叶子,递到我面前,于是我又一叶一叶卷起来给他吹。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吗?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设问 通感 拟人B.设问 排比 拟人C.比喻 通感 对偶D.比喻 排比 对偶【答案】A【解析】“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问后自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把榕树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清香”是嗅觉感受,“洒”是视觉感受;“如水的月华”则把“月华”比作“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嫦娥驾一片白云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唱着甜蜜的摇篮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答案】“悄悄”“轻轻”“静静”等形容词的叠用,把动作表现得轻柔,衬托出环境的静谧,渲染出优美、温馨的意境,表现出音韵美。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要是有月亮的夜晚 ②思念我这飘泊天涯的游子吗(意思对即可)21.下列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①西方的莎翁名剧和我国的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作品必然会被后世反复解读、改编与重塑是概莫能外的,②但是,对经典作品的改编必须准确传达和把握原著的精神实质。③在当代社会,最常见的名著改编行为是影视剧创作。④以《西游记》为例,20世纪以来曾多次被推向影视屏幕。⑤动画片《大闹天宫》、戏曲片《三打白骨精》、周星驰《大话西游》等电影,央视版和张纪中版《西游记》等电视剧,⑥都改变着人们对《西游记》的固有认知。⑦但是,正如孙悟空固然有七十二变,他对自由平等的向往以及疾恶如仇、积极乐观的英雄气概没有变一样,名著改编固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呈现出新风貌,⑧但名著固有的优秀精神品格和艺术风格则是一成不变的。【答案】①句式杂糅,删去“是概莫能外的”;②语序不当,将“传达”与“把握”互调;④成分残缺,在“曾多次”前加“它(该书)”;⑧用词不当,将“一成不变”改为“一直未变”(“始终如一”“一以贯之”或其他适当词语)。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2020年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12时21分,试验船完成返回制动,进入返回轨道。13时33分,服务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13时49分,试验船返回舱安全着陆。试验船于5月5日18时00分发射升空,在轨飞行2天19小时,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技术试验,验证了新一代载人飞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群伞回收及部分重复使用等关键技术。【答案】2020年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试验船在轨飞行2天19小时,完成了多项试验,验证了多项关键技术。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摘自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材料二:十年前,你问起学生最想做的职业是什么,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他们想当“科学家”“老师”“警察叔权”等。到了今天,据新华网的职业意愿调查,超过一半95后最向往的职业是主播和网红,参与调查的大部分是大学生。很多大学生认为:靠读书来改变命运,需要寒窗苦读二十余载,而当一个网红,似乎只需要你对着屏幕唱唱歌聊聊天。——摘自搜狐网《当下大学生最想成为的职业:网红主播》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择业观,而当代青年的择业观不只是个人的事,还与社会、国家息息相关,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在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上,写一篇发言稿和同学们交流。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答案】略。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3-16 14:50:01 页数:13
价格:¥3 大小:83.00 KB
文章作者:U-34438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