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心得)之一“网”情深——基于网络下的作文教学探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论文之一&ldquo;网&rdquo;情深&mdash;&mdash;基于网络下的作文教学探究 <br />  温岭市大溪第二中学     章美云 <br />  【内容摘要】纵观语文教学现状,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软肋。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写得痛苦。如何打破学生厌倦作文的心理定势,还教师以轻松,还作文以应有的尊严?本文旨在从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出发,对&ldquo;症&rdquo;下&ldquo;药&rdquo;,力图利用网络,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作文素材积累;激活作文课堂,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搭建写作平台 ,提供自由表达空间;关注动态生成,培养正确价值观念。让作文教学在与网络的联姻中寻求到突破口,为作文教学开创&ldquo;柳暗花明又一村&rdquo;的良好局面。 <br />  【关键词】网络   作文教学    素材积累    写作欲望 <br />  时下,中学校园里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ldquo;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rdquo;。如果说鲁迅的文字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显得有些晦涩难懂,文言文是因为小学跟初中衔接上跨度太大而显得捉襟见肘,那么学生为何害怕写作文呢? <br />  所谓作文,简单地说,就是写文章。它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按理说,学生从小与人说话与人交流,十几年的语言训练积累足够让他们有能力写一篇个性迥异的600字左右的当堂作文。但事实如何呢? <br />  一、&ldquo;套&rdquo;声依旧之&ldquo;痛&rdquo; <br />  用套话写作文可谓&ldquo;源远流长&rdquo;,上溯科举时代&ldquo;八股文&rdquo;的写作,便是在&ldquo;套&rdquo;上下足了功夫,非得&ldquo;套&rdquo;出&ldquo;新花样&rdquo;来不可。这在传统作文中,自然得到了一脉相承,要做到主题突出,爱憎分明,立意高远,自然离不开大话、套话。于是,套话成了作文教学中的应有之义,不仅不以为非,而且倍加珍惜。走进新课程,作文教学开始注重生命的真实表达和思想的自由交流,给习作带来了一派生机,&ldquo;套话&rdquo;理应销声匿迹。然而,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学生的作文中少创新,少个性,少真实的情感流露。更多的是看似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实则是人云亦云的套话,很多都是思维简单化模式化的泛写作套路。关注平常作文教学,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br />  1、作文无话可写 <br />  传统的作文教学基本依照&ldquo;教师引导破题,学生封闭写作,教师审阅评改&rdquo;的模式进行,即课前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后明确作文要求。然后我们常常会发现:尽管教师把写作知识和要领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学生,但是学生仍然对着作文纸一筹莫展。迫于中考作文60分的压力,对于平常的作文练笔,学生尽管觉得困难,但是在课堂上他们还是会搜肠刮肚地经营可写的内容。最后,教师逐本批阅学生习作,不辞辛苦地在每篇习作后写上几句总评,一星期后的作文课上,再发还学生。而学生却并不大买教师辛辛苦苦写的评语的账。然后又是一轮写作改作,如此循环往复。不难看出,学生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ldquo;无话可写&rdquo;,也&ldquo;写不好&rdquo;。苏霍姆林斯基指出:&ldquo;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rdquo;看来,传统的作文教学思路、方法,对拓展学生思维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br />  2、作文无兴致去写 <br />  承上所言,传统的作文教学在教师对学生作出课堂作文指导后,学生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纸质上封闭写作,写好后要不直接交给教师,情况好一点的,要不就同桌互改一下。写作后&ldquo;读者&rdquo;的严重缺失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我们都知道:写作应该是一个&ldquo;四体&rdquo;、&ldquo;三过程&rdquo;构成的动态系统。写作过程应该是由&ldquo;物&rdquo;(外部世界)到&ldquo;意&rdquo;(作者的认识),又由&ldquo;意&rdquo;到&ldquo;言&rdquo;(认识的言语表达)的复杂转化过程,经历感知、构思、表达和传播这四个阶段。而传统的作文教学传播仅限于教师或极个别同学,很多时候教师成了唯一的读者。而每位教师因着多方面的原因,在批改的过程中不可能精批细改,除了给个干巴巴的分数外,给的或许是无关痛痒的评语。即便有几个面批的,但也因着交流是一对一的,难以激起学生很大的修改欲望。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便少了表达欲望。而这,将成为个体写作的致命伤。 <br />  3、&ldquo;套&rdquo;话连篇成为习惯 <br />  无话可写,无兴致去写,但又不能不写...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43:59 页数:14
价格:¥3 大小:37.5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