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多元解读应警惕“误读”现象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论文之小学语文多元解读应警惕&ldquo;误读&rdquo;现象 <br />  永康市大司巷小学  吕丽恒 <br />  【摘要】  本文就现阶段语文课堂出现的&ldquo;多元解读&rdquo;演变成&ldquo;多元误读&rdquo;现状进行剖析,将&ldquo;误读&rdquo;现象分为以下三种:自由无度、游离文本、本末倒置。根据现状透视,提出教师解读应尊重教参,多元发散应理解在先,难点解读应关注背景,评价引领应规范恰当四条策略。以期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实现有效的&ldquo;多元解读&rdquo;。 <br />  【关键词】  多元解读  多元误读  发散思维 <br />  &ldquo;多元解读&rdquo;是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高频词。语文课程由过去强制灌输的&ldquo;一元解读&rdquo;到如今倡导的&ldquo;多元解读&rdquo;,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价值观。然而,由于对&ldquo;多元解读&rdquo;一词理解的偏差等种种因素,在近十年的课改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看到曲解、误解文本现象发生,语文教学再次陷入繁琐低效的困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鼓励学生不同角度的认知以实现解读的多元化,同时也要警惕因为对&ldquo;多元解读&rdquo;、&ldquo;独特体验&rdquo;的过度追捧而走入另一个极端--&ldquo;多元误读&rdquo;。 <br />  一、现状透视 <br />  通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笔者认为,当前的语文教学&ldquo;多元误读&rdquo;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br />  误读现象一:自由无度 <br />  语文教学中常有教师把&ldquo;多元理解&rdquo;与&ldquo;别样声音&rdquo;画上等号,在探究讨论过程中,只要学生有&ldquo;不同的声音&rdquo;就当成课堂生成的资源,当做&ldquo;新解&rdquo;来肯定。这样的教学,表面上打着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体悟的旗帜,实际上是无限制的放任学生的奇谈怪论,这种自由无度的误读最终导致阅读教学荒腔走板。 <br />  误读现象二:游离文本 <br />  按李海林先生的说法,&ldquo;游离文本&rdquo;指的就是仅仅从文本中的某一素材或要素出发,将文本 &ldquo;破碎&rdquo;了,然后拾起某一&ldquo;碎片&rdquo;,以该&ldquo;碎片&rdquo;作为&ldquo;引子&rdquo;,将其镶进另一个意义结构中,创造别一种意义结构。如此,还美其名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ldquo;新课标&rdquo;要求的进行探究学习和综合性学习的精神。实际上,这种做法完全漠视文本自身存在与其呈现的意义,不顾文章的逻辑链,将文本搞得零碎不堪,这样的解读再怎么多元也是片面的,脱离文本整体的。 <br />  误读现象三:本末倒置 <br />  专家指出,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学生所&ldquo;说&rdquo;的,既有可能是&ldquo;感受性阅读&rdquo;,也有可能是&ldquo;误读&rdquo;,还可能是个人的&ldquo;独白&rdquo;篡位。不顾文本原有的整体倾向,以现代人的&ldquo;非语文&rdquo;观念读解文本,并对文本作逆向思维,这种误读现象可以称之为&ldquo;本末倒置&rdquo;。如从环境保护角度批判武松打虎,从现代法制立场说鲁达知法犯法,从现代优生学的立场说曹雪芹缺乏优生优育常识,从现代教育方法出发说《背影》中的父亲婆婆妈妈,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此类说法悖离文本思想视点,故而显得荒谬。 <br />  二、观点阐述 <br />  这种种误读现象的出现是社会日趋多元化,学生思维日趋活跃、个性化所不可避免的。对此,教师一方面要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生态环境,热情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多层次、多角度倾听,对讨论过程中生成的课堂资源做出正确判断,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作为阅读客体的文本虽然存在着&ldquo;空白&rdquo;和&ldquo;不确定性&rdquo;,但必然会有许多显性的、鲜明的&ldquo;规定性&rdquo;,总会有个&ldquo;作品视野&rdquo;范围。正确把握价值观导向,才能引导学生真正做到&ldquo;多元解读&rdquo;。 <br />  三、策略构建 <br />  (一)教师解读应尊重教参 <br />  当前,语文界掀起了一股重新解读新教材中传统篇目的热潮,如《语文学习》中的&ldquo;重读&rdquo;栏目、《语文教学通讯》中的&ldquo;多元解读&rdquo;栏目、《语文教学参考》中的&ldquo;教材分析与研究&rdquo;、&ldquo;备课参考&rdquo;栏目均刊载了大量观点新颖、大胆的文章,令人耳目一新。重读之风兴起,是教师思想不断突破僵化框框,表达自己声音的体现,然而,在重读背后,也有不和谐的声音。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为了体现自己思维的独到而以否定为乐,凡是传统的说法,否定了之,不顾自己的观点是否太多标新立异,过分张扬自己的个性,甚至在课堂中把这种无法站住脚跟的思维渗透给学生,使得学生的解读也信马由缰、误入歧途。 <br />  笔者认为,多元解读也应多元有界。尽管快捷方便...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43:20 页数:8
价格:¥3 大小:31.0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