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心得)之借助阅读教材引导学生质疑的思考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论文之借助阅读教材引导学生质疑的思考 <br />   文章摘要:古今中外,人们都认可质疑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人们却常常忽略甚至抛弃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本文着重于思考如何借助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就文章题目处、&ldquo;貌似矛盾&rdquo;处、&ldquo;有悖常理&rdquo;处、&ldquo;有违科学&rdquo;处进行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质疑精神,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br /> <br />  关键词:质疑;阅读教材;引导 <br /> <br />  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更明确规定:&ldquo;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hellip;&hellip;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创造性的学习。&rdquo;古今中外,人们对质疑的重要性的认可可见一斑。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怕教学任务完不成,省去质疑环节;有的老师质疑环节有了,但也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有的甚至从来不让学生质疑,因为老师心中从不重视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甚至从没这个概念。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巧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质疑精神,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br /> <br />  一、于文章题目处质疑 <br /> <br />  题目是文章的&ldquo;窗户&rdquo;和&ldquo;眼睛&rdquo;,它反映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传递了课文的精神,有的甚至还暗示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情节线索。如果抓住课题教学,引导学生对&ldquo;窗户&rdquo;质疑,发挥&ldquo;眼睛&rdquo;的传神作用,就更易引起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br /> <br />  如教学课文《钓鱼的启示》,我是这样引导的:知道詹姆斯&middot;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之所以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的短文,编者选入我们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br /> <br />  生:他做了一件什么事? <br /> <br />  生:&ldquo;做得好&rdquo;&ldquo;好&rdquo;在哪?&ldquo;对&rdquo;在哪? <br /> <br />  生:为什么是&ldquo;天知地知&rdquo;? <br /> <br />  生:编者为什么要改为&ldquo;钓鱼的启示&rdquo;? <br /> <br />  生:究竟有什么启示? <br /> <br />  学生的质疑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的过程。笔者领着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读边自己找答案边做笔记。这样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释疑,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课文所描写的意境,在那&ldquo;天知地知&rdquo;的环境里,看到那条很有魅力的&ldquo;鱼&rdquo;,看到那位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孩子的父亲,也看到了那位极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的&ldquo;我&rdquo;。随着教学&ldquo;质疑&rdquo;与释疑的深入,学生也和&ldquo;我&rdquo;一样终于感悟到父亲的良苦用心,从心灵深处感受到&ldquo;钓鱼的启示&rdquo;的成长意义。 <br /> <br />  二、于&ldquo;貌似矛盾&rdquo;处质疑 <br /> <br />  有些课文有些地方通过前后联系,不难发现似乎前后矛盾。但貌似矛盾的外表下,再稍加思考却又合情合理,让人点头称赞。如《桂花雨》一课,课文倒数第二段写到&ldquo;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rdquo;&hellip;&hellip;可是母亲说:&ldquo;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rdquo;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怎能和满山的桂花比?这不是明显的矛盾吗?这句话是作者的错误吗?当然不是。那该怎么理解母亲说的话呢?从文中妈妈的情感深处,从妈妈那思乡爱乡的感情出发,从月是故乡明的道理出发就情有可原,就不难理解。笔者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有了一定把握后,出示本段,让学生带着问题、你能就本段提出什么问题、反复自读。不一会儿,学生的问题出来了:为什么&ldquo;我们&rdquo;全家要搬到杭州去?为什么我每次去山上赏花总要给母亲一大袋桂花&hellip;&hellip;这些当然不是笔者想要的最好的质疑。于是,笔者笑着摇摇头,慢悠悠地说:&ldquo;再想,再想!&rdquo;学生一阵沉寂后,终于有人&ldquo;哦&rdquo;了一声,仿佛恍然大悟似地,骄傲地高高地举起手,嘴里嚷着:&ldquo;我知道了!我知道了!&rdquo;其实很多孩子都想到了:满山的桂花真的不及家乡院子里的那一棵桂花香吗? <br /> <br />  这种前后联系中&ldquo;貌似矛盾&rdquo;的现象其实是很多的。如《窃读记》里,小女孩在书店里连续站了两个多钟头,按理说应该是两腿发软,两脚酸痛,可为什么走出书店时却&ldquo;浑身轻松&rdquo;? 这样的质疑,能引导学...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40:10 页数:8
价格:¥3 大小:29.0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