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心得)之将“实效”进行到底——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论文之将&ldquo;实效&rdquo;进行到底&mdash;&mdash;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 <br />将&ldquo;实效&rdquo;进行到底&mdash;&mdash;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 <br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ldquo;高耗低效&rdquo;一直困扰着我们,让我们有太多的&ldquo;痛&rdquo;:或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或是语文课堂教学花样翻新,学生秀出真我,只见空洞的热热闹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或是热衷于对一篇课例生硬地或巧妙地&ldquo;深挖硬掘&rdquo;,把一篇篇血肉丰满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hellip;&hellip;真可谓就&ldquo;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dquo;。凡此种种,使得阅读教学练多得少,招多效低,走入了高成本低效能的死胡同。 <br /> <br />痛定思痛,除了走简实、练高效的训练之路,别无他法。贾志敏老师说到:现在的语文课堂要干净课堂,正本清元,返朴归真。为了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定要将&ldquo;实效&rdquo;进行到底。 <br /> <br />一、解读文本要踏实 <br /> <br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我觉得首先是每一位老师要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把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去赏读文本,投入其中,忘乎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hellip;&hellip;第二步,走出文本,以学生的视角,思考:我们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也就是要有所取舍,在这方面我们老师心地很好,希望每顿都给学生吃丰盛的餐食,但是我们应该想到我们孩子的胃口有多大。在这个前提下,第三步就已产生,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br /> <br />文本的解读,忌浅──浅尝辄止;搬──急于看教参中的&ldquo;教材分析&rdquo;,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偏──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由于自己把握不住,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所偏出时,教师不知所措,不加引导,甚至推波助澜(如,《麻雀》,屠格涅夫的本意是赞美勇敢的力量,爱的力量。而当有的学生发表老麻雀的行动太冒险了的看法时,老师不作引领,还顺着学生的话说: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漫天里找相关资料,找到之后爱不释手,这就导致了上课撇开文本,大量补充图文资料,造成了&ldquo;泛语文&rdquo;的偏向。 <br /> <br />立足文本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前提。就文本与活动的关系而言,文本是主干,活动是枝叶,活动是为文本服务的。如果在备课和上课时只是专注于活动,一味花力气在活动中创新出花样,脱离、偏离、忽略了文本,无异本末倒置。 <br /> <br />二、教学目标要务实 <br /> <br />每一位教师都清楚,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因此,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这种&ldquo;生本&rdquo;理念必须在教学的设计之初就应该得以体现。 <br /> <br />目前的一些教学出现了&ldquo;虚目标&rdquo;&ldquo;泛目标&rdquo;&ldquo;去目标&rdquo;的现象,无疑是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了次要位置,课堂教学的价值转向了体现教师个人的才、艺展示。这种&ldquo;师本式&rdquo;教学很大程度上只是在精心演绎教师个人的&ldquo;钻研所得&rdquo;,而这种教学离学生实际相去甚远,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圈子里&ldquo;学习&rdquo;,而不清楚为什么学、和为什么要这么学。而我们一些教师抛开具体年级、学生的发展,津津乐道于某个教学方法。实际上,离开了学生的发展,任何所谓高明的教学方法都是技术的堆砌,而不是教育的智慧。 <br /> <br />所以,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作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因学定教。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ldquo;时髦式&rdquo;教学,不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教学。其实,细想一想,现在各种研究课、大赛课上,执教老师最担心的是什么?往往是担心所遇到的&ldquo;这个班的学生&rdquo;水平是不是能适应自己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教师往往就在&ldquo;撞大运&rdquo;,如果学生的学力与自己的教学设计&ldquo;合拍&rdquo;,教学就顺利推进;反之,就很难顺利进行(除非这位教师马上改变、调整教学设计)。因此,我以为,有效的教学首先不是考虑教师用什么一鸣惊人的新&ldquo;招&ldquo;,而是要首先研究学生,然后是研究适宜的内容与目标,最后才是方式、方法问题。一句话,学生的实际...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40:04 页数:9
价格:¥3 大小:31.0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